赞美南浔的诗句

赞美南浔的诗句,第1张

1,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出自宋代戴表元的《东离湖州泊南浔》,意思是:杨帆起航从东城外离开,去往南浔寻找一壶美酒。

2,清溪通笠泽,地以水为乡。出自明无名氏的《南浔祇园寺赠老僧诗》,意思是:清溪通往笠泽,大地以水为乡。

3,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出自元代韩奕《湖州道中》,意思是:南浔的商人在船上开市,西塞的百姓在水上耕耘收获。

4,春寒漠漠拥重裘 ,灯火南浔夜泊舟 。出自明代文征明的《夜泊南浔》,意思是:春意寒冷,穿着厚厚的衣裳,在灯火通明的晚上将船停在南浔。

5,蓬莱何必去东瀛 ,三濑湾前杰阁撑 。出自清代董骏的《泛月登浔东分水阁》,意思是:想欣赏蓬莱仙境的话,何必去东瀛,三濑湾前的高阁就足以媲美蓬莱了。

也说西塞山之争    ·胡指挥·

  最近读施蛰存的《唐诗百话》,其中一篇讲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施蛰存的这一篇以下简称"施文"),“第一首写西塞山前的渔人生活,这是湖北的西塞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与笔者之前的印象不符,因为以前一直以为这篇写的是春风细雨时的江南水乡美景。因年代久远,地名变迁,中国有很多历史遗迹的具体位置,现在都存在不少争议,比如三国赤壁,诸葛亮躬耕之地卧龙岗,还有项羽起兵之地等等。

这个西塞山之争议,看来十有八九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了。上网一查,果然不出所料,这个争议最早出现在南宋,而现在湖北黄石与浙江湖州为了这篇渔歌子之西塞山名头争执不下也有几十年了。

  在搜索网上资料的过程中,又读到了一些其他人的文章,尤其是李全修的《此地彼地西塞山》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和郭艾晨的《陆游与西塞山“黄石说”》(以下简称“郭文”)。这两篇与"施文"持同样的观点,而语文课本和其他一些介绍诗词的文章则是相反的。经过搜索,思考和判断,笔者完全同意西塞山黄石说。从历史真实的角度来看,基本可以判定是湖北黄石长江上的西塞山;而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看,江南湖州的西塞山似乎更加合理,但黄石西塞山也完全说得通。写作此文,希望能对黄石一说的论据有所补充,同时在“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南宋以来湖州西塞山一说的来龙去脉,理清这个千古之谜。

  (一) 五首渔歌子

  张志和笔下的西塞山到底在哪里呢?首先从这首渔歌子本身来看,除了西塞山,其他语句里面看不出来具体所在。持湖州一说的有些人认为现在的黄石西塞山没有桃花和白鹭,因而否定黄石一说,其实这些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即便现在没有,也不能肯定唐朝那时没有(其实从其他唐人诗句中倒是能看到一些反证,详见后文)。

  再来看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发表”时间。作者张志和,“博学能文”,“善画”。本名张龟龄,祖籍浙江金华,早年游太学,受到皇帝赏识,做过官,后来归隐,成为道士,自号烟波钓徒,因“著十二卷,凡三万言”《元真子》,又称元真子或玄真子。从颜真卿《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铭》可以判断,张志和写作(或者首次公开)这首词应该是大历八年(颜真卿赴任湖州刺史)与大历九年(张志和死于此年末的冬天)之间,具体情况在南唐溧水县令沈汾《续仙传·玄真子》中有这样的叙述:“真卿为湖州刺史,日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曰:西塞山边白鹭飞……。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唱和二十余首,递相夸赏,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写景夹词。须臾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奇绝踪迹,古今无比。” 《唐朝名画录》也有类似记载:"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

  根据这些记载,张志和不但写了五首渔歌子,而且还按诗意画了卷轴。可惜这些画作和其他人的唱和诗词都已经遗失了(就连张志和的这五首渔歌子也差一点失传,详情参见“施文”或“李文”。其实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还不知道有多少珍贵的文献都已经失传,想到此,不禁令人痛心),否则一看图画便知到底是不是黄石的西塞山,也就不会有这个争论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首渔歌既然是在湖州首次发表,合理的推断自然应该是描写了湖州当地的景色。且慢,再来看看其他四首渔歌子: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桌,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桌歌连。钓车子,撅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钓台,是富春江严子陵钓台,霅溪,只有湖州才有;松江,就是吴淞江,其下游在上海那一段就是苏州河;青草湖,对照后面说的巴陵渔父,应该是在湖南岳阳,与洞庭湖相连的那个青草湖。由此可见,每首渔歌子写的都是不同的地方。

最后那一首青草湖尤其关键,如果没有这一首,那还可以推测这几首渔歌子都是江南风景,而既然其中一首写了之前游历过的青草湖,那么这个西塞山也很有可能是之前游历过的了。按此推测,这第一首渔歌子的写作还存在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张志和赴任南浦或卸任时途径西塞山(南浦,今天的万县,与武昌,今天的黄石,相距甚远,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其在任上估计不太可能有时间去西塞山游历),极有可能是坐船经水路,因此触景而生渔隐之意,写下了这首渔歌子,但当时没有立即“发表”。二是张在归隐江湖之后,再次游历长江西塞山,或者回想当年水路途经西塞山的情景而写。

  根据颜真卿所作碑铭中的叙述,“兄浦阳尉鹤龄,亦有文学,恐元真浪迹不还,乃于会稽东郭买地结茅斋以居之。闭竹门,十年不出,”张志和在去湖州与颜交往之前,曾在绍兴闭门不出达十年之久。而张鹤龄(全唐诗作张松龄,应是同一个人)有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可以和颜真卿一文相互印证: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里且须还。

  由此推测,张志和先写了西塞山与青草湖两首渔歌子(“施文”推测青草湖那首其实应该是第二首,不无道理),并寄回家中,其兄和答一词,希望他归家。

或者,张先写了青草湖一首,其兄和答,张再写了西塞山一词回复,以明心志,如果是这样,青草湖是第一首,西塞山则是第二首。无论哪种可能,这已经说明这两首渔歌子都不是张志和在与颜真卿交往之后的作品,也就是说西塞山更有可能写的不是湖州景色,而是长江黄石的西塞山。

  另外,“李文”中认为这第一首渔歌子写的是岸钓,而其他四首则是乘船渔钓,在此顺便商榷一下。如果是如上所述的第一种可能,对一个还没有实现的想法来说,当然是船钓比岸钓更自由自在。凡是钓过鱼的都知道,如果能有船钓,绝不会选择岸钓。如果是第二种可能,那么既然张写作此词时已经浮舟江湖之上了,自然是乘船渔钓而“不须归”更加顺理成章了。况且,其他四首渔歌子都是船钓,这第一首之意应该也是,所谓渔隐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而词中是否点明渔舟就不重要了。一首小令,篇幅短小,难道一定要写出舟船才是渔钓,否则就是岸钓吗?

  (二) 唐代西塞山

  行文至此,从五首渔歌子诗词本身及其写作背景来看,都无法判断西塞山是在何处,那么不妨再把视野放宽,来看一看唐朝其他诗人在西塞山写的作品。查全唐诗,诗题或诗句中有“西塞山”的共有八首,最著名的应该是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正如“施文”和“李文”所述,所有这些唐诗里的西塞山无一例外都是湖北西塞山。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下面几首: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桌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西塞山泊渔家 (皮日休)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西塞山 (罗隐)

 题注:在武昌界,孙吴以之为西塞。

 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

 岭梅乍暖残妆恨,沙鸟初晴小队闲。

 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狖奈奸顽。

 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其中,罗隐的这首七律在清康熙年间编修的《全唐诗》中还被加了一个题注,特别指出西塞山在武昌界。之所以把这三首全诗列出,是因为这些写出了黄石西塞山雄奇险要之外的另一面,类似武陵源那样富有情趣的渔隐生活:“他年却桌扁舟去”,“春后鲈鱼坠钓肥”,“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也就是说唐朝的武昌西塞山完全符合张志和渔歌子的归隐意境。另外还有一些唐诗中写了“西塞”两字(而不是“西塞山”三字),基本上也都是意指湖北长江上的西塞山,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这首应该是指西塞的原意,即西边的要塞:

  夜宴观石将军舞 (李益)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

 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塞秋。

  “李文”提出,唐代的湖州恐怕未必存在“西塞山”这个山名,至少宋之前的文献中没有湖州西塞山这样的记录,史正福在《张志和与“西塞山前白鹭飞”》一文中列举了唐宋有关湖州吴兴的郡县图志,地方志,地理志等等,均未见“西塞山”地名。不过,战国时代的楚春申君大概曾在湖州屯兵,传说中的屯兵之处或许曾经被称作西塞?退一步说,假设张志和这首渔歌子没有明确写西塞山,而只是西塞,比如:西塞湾前白鹭飞,那么或许还有些许可能是在湖州。为什么还是只有些许?因为中唐与张同时期的不少诗人也曾游历湖州(比如皎然,还有韦应物曾在邻近的苏州做刺史),甚至所有唐朝以及唐朝之前的诗人们,都没有留下任何吟咏湖州西塞的诗词,这说明就算湖州曾经有过西塞这个屯兵之处,到了中唐那时已经不知道具体在哪里了。即便如此,这个春申君屯兵西塞的传说还是为后世的西塞山湖州一说埋下了伏笔。

  (三)宋代西塞山

  及至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其添加词作《浣溪沙》中直接引用三句渔歌子,并以“散花州”对仗西塞山,另一位北宋词人王琪也有“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这些词作显然也是认为张志和的西塞山在湖北黄石,另外苏门弟子黄庭坚,徐俯等人也持相同看法(在李郭二文中均有提及),此不赘述。

  到了北宋末年,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首先提出西塞山在湖州的是赵次公,他在苏东坡的诗篇“西塞风雨”中的注解里写道,“西塞,乃湖州磁湖镇道士矶也”(《苏诗五注》),但是没有提供任何解释。其实湖州既没有磁湖镇也没有道士矶,黄石却有磁湖道士矶。“郭文”大胆推测,此处的湖州是池州(黄石西塞山在那时属于池州地界)的笔误,给出的原因是赵次公稍后的叶梦得曾经也以为西塞山在湖州(叶有“应天长”一词: 松陵秋已老……,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却“求之就不得”,“后观张芸叟《南行录》,始知在池州磁湖县界”。这个大胆推测还是有些道理,因为赵次公以注杜诗而名传后世,注解苏东坡的诗作也往往颇有见地,想来不会不加考证就对西塞山归属妄下断言。不过,也有人在文章中批评赵次公的注解思想偏重内释,不重外释,也就是说他一味从诗句本身加以解释,而忽略了从诗外搜寻史料的考证。如此一来,是否笔误也就不好判断了。不管怎样,磁湖镇和道士矶这两个地名并非像东湖或西山那样司空见惯以致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如果说湖州和池州两地都有道士矶,从概率上来看,可能性就已经很小了,但还不敢说完全不可能,而居然两地还同时都有磁湖镇,那就是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了,所以说,赵次公的这个不重外释的注解定然有误。

  “郭文”指出,南宋一代名臣,湖州人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的断言(“吴兴人指南门二十余里下菰、菁山之间一带远山为西塞山也”)实质性地把西塞山归属逆转至湖州。笔者查询了有关文献的年代,发现南宋词人王楙《野客丛书》的两西塞一说(“有两西塞,一在霅川,一在武昌。按《唐书·张志和传》谓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又志和词中有“霅溪湾里钓渔翁”之句。明此,知志和之西塞正在霅川,而武昌乃曹成王用师之城。”)还要早于倪思的说法,因为《野客丛书》初稿写成的时间在1195年,三改最终定稿在1202年,而倪思的《经锄堂杂志》是其晚年札记,因倪卒于1220年,故推测这本札记年代应该晚于1202年,甚至可能在1210年之后。不过,王楙一生布衣,杜门著述,而倪思官至右丞相,主张抗金,且以直谏而名世,想必他的说法对世人影响更大一些。

  其实,南宋还有更早一些提出或附和湖州西塞山一说的,而且还不止一两人,而是颇有一些江南士子,乡贤,乃至高官名臣。

  1170年,在西塞山千古争议的历史上,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一年。这一年,陆游第一次入蜀,途经西塞山之时,特意在《入蜀记》里写下这段文字:“晚过道士矶,石壁数百尺……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飞’者。”也许因为陆游只是一个小官,人微言轻,他在《入蜀记》中的断言在当时以及后世对西塞山之归属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下面要大书特书的是发生在1170年的另外一件小事,以及其后二十多年里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短文。笔者认为,这些事情才真正逆转了西塞山的归属。

  这事要从大约1155年说起,南宋画家李结那一年任休宁主簿(休宁,今属安徽黄山),结交了时任徽州司户参军的范成大,两人言谈之间,范就经常提及致仕后回归故里的想法。十年之后,范有机会“归故郡,遂卜筑石湖。”李结闻说,特别羡慕,此时李已转任昆山宰,说也要“经营苕霅间”,就是打算在湖州建自己的退休庄园。又过了几年,应该是1170年左右,李结完成了一副水墨山水画《雪溪渔社图》(又称《西塞渔社图》,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描绘他想象或计划中的霅溪庄园景色。此画完成不久,李首先找了时在京城杭州任职的世交周必大(也是一代名臣),数次请求题跋,但都遭到拒绝,周给出的理由是自己还是仕途中人,为退休归隐而题跋实在勉强(这也许不是他心中真正的理由,先按下不表,后文再谈)。大约在1183年左右,李结又找另一位名臣王蔺题跋,也被拒绝,王说当时未有空暇,承诺以后到“西塞山”拜访李结时再写。

  1185年,李结的画作完成十五年之后,他计划中的霅溪西塞渔社大约也终于建成了。这一年,他把渔社图寄给范成大,得到了此图的第一个名人题跋。范在题跋中写道,“尚冀拙恙良已,候桃花水生,扁舟西塞,烦主人买鱼沽酒,倚桌讴之,调赋淞溪词,使渔童樵青辈歌而和之。”渔童、樵青是唐肃宗当年赐给张志和的一奴一婢,被张配为夫妇,这两个名字也是张志和给起的(参见颜真卿写的张志和碑铭)。由此可见,李将自己的庄园起名西塞渔社,而范虽没有明确指出张志和的西塞山就在湖州,但也认可了霅溪景色完全符合那首渔歌子的意境。

  1188年,洪迈是第二位给西塞渔社图题跋的,明确提出:“西塞在吴兴,故元真有‘霅溪湾里钓鱼翁’之句,而黄州亦有之,乃唐曹成王用师处。东坡公尝以偶散花洲被诸乐府,姑借为齐安重至于云天箬笠江海蓑衣之章,则固表其下,曰吴兴矣。”这段话纯属强词夺理,妄下断言,施李二文中均有批驳,此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洪迈曾经自称,“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大概凡是读书过目不忘的人都特别自信吧。

  1190年4月(绍熙元年三月三日),周必大已经退休,回归原籍庐陵,李结再次请求题跋,周此前因为自己还在做官而拒绝,此时认为李现在统领全蜀,责任重大,不应该想着归隐,因而再次拒绝,并在卷轴上写下了这些多次拒绝的原因(“今未可也,姑题卷轴归之”)。周必大是一代名相,“立朝刚正”,处事有谋,而且堪称当时的文坛领袖,在校勘、刻印书籍方面也颇有建树,或许其拒绝题跋还有其他没有说出来的原因?毕竟在所有题跋的这些高官名人之中,只有周没有明确认可湖州西塞山这个说法。同年12月,另一位名臣赵雄为渔社图题跋,其中引了李结的原话:“今移节湖右,出峡有日,将归老于西塞山下矣。旧则山趾卜筑,名曰渔社。”其后赵雄便附和了洪迈的说法:“西塞霅溪盖吴兴胜绝处。”

  1191年2月,李结自蜀归吴,阎苍舒从荆州还蜀,两人在长江的舟船上相遇,李向阎索取“西塞渔社”及“西塞山”七个大字,阎在题跋中写下,“舟中摇兀,勉强书之。”可见,阎也算是认可了湖州西塞山一说。1191年暮春,与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在题跋中如此写道,“今公袖功名之手,归休林壑,又得元真子之故居,其乐何可胜道。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为我问讯。山前白鹭,未知元真子,何如今日尔。”这几句话既恭维了李结得到张志和的故居,也等于认可附和了西塞山在湖州的说法。同年6月,王蔺已经退休回到淮乡,这时李结也从四川经长江归吴中,不远数十里绕道专访王,再次请求题跋。这一次,王承诺前约,他在题跋中回顾了李结的官声名望,与李结交的情形,以及上次求题跋的事情,而且还写了这么一段特别值得关注的话:“顷年过霅上,霅之二三子邀余游道场诸山。望西塞,指似白鹭飞处曰‘此即元真子之故栖’。”

这段话是七、八年前,王第一次拒绝题跋时对李说的,由此可见,在1183年之前的几年中(姑且认为1180年左右),王曾经游历霅溪,那时湖州当地的几位士子乡贤(也有可能是地方官)之流就已经把那里的一座山指认为张志和的西塞山了。

  历数这些题跋的南宋高官名人,以及一些湖州当地乡贤,说明从朝野到乡间都已有不少人独自提出,或是认可附和了西塞山湖州一说,再加上前文提及但时间稍后一些的《野客丛书》和《经锄堂杂志》,就这样自南宋中期开始便确立了张志和西塞山湖州说压过黄石说的优势地位,对世人乃至后世的影响很大。可是,这些人当中除了个别如洪迈和王楙,几乎个个都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当然也不排除其中几位名臣是送了知交故友(李结)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面子。而洪迈和王楙给出的理由则完全经不起稍加考证,除了前文所述张志和写作渔歌子的背景和时间之外,关键是唐代的湖州恐怕并没有西塞山,而且唐人的西塞山诗作均指向黄石(参见施李二文)。

  另外,南宋年间仍然坚持西塞山黄石说的除了陆游和后来才醒悟的叶梦得,至少还有吴曾。顺便说一句,吴的《能改斋漫录》编刊于1154~1157年之间,要稍稍晚于北宋末年赵次公的《苏诗五注》,因此,“李文”中所说的“吴曾早于赵次公”是不对的。

  (四)元明清的西塞山

  自南宋以后的元明清年间,描写湖州西塞山的诗词便多了起来,其中不少都引用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词句或借用其渔钓归隐的意境,诸如以下摘句或全诗:

  懒拙道人苕溪晓望图(元·张翥): 月从太湖东畔出,直射西塞山前明。

 赋西塞山送赵季文湖州学录(元·张雨): 往来苕霅旧山川,流水桃花思杳然。

 过湖州(元末明初·德祥): 东林书卷贫犹买,西塞纶竿老未收。

 九鹚图(元末明初·李昱): 我家曾住苕洲上,绿蓑披雨听渔唱。西塞山边今有无,桃花流水应新涨。

 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明·祝允明): 西塞山,杜若洲,与尔相期钓鳌去,千年江海同悠悠。

 湖州道中(明·韩奕):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

 次韵答孙汝师见赠吴兴卜居之作 其三(明·安希范):黄菊东篱元亮径,绿蓑西塞志和舟。

 题姚敬直西塞山居图 (清·厉鹗):吴兴多胜游,谦之未排缵。城西西塞山,地僻趣萧散。

  雪滩钓叟歌四首 其四 (明末清初·毛奇龄):

 西塞渔人未著书,清滩万叠雪来初。

 松陵原有天随子,早向吴江学钓鱼。

  吴兴道中 (清·孙尔准)

 二月苕溪水浸矶,舟行终日漾清晖。

 红深杜牧寻春路,绿上元真钓雨衣。

 西塞山前鱼正美,东林寺里鹤应归。

 何时却许浮家住,卧听渔歌无是非。

  对比一下,写黄石西塞山的诗词也有,但相对来说就少了,而且大多已经与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完全无关了:

  道士洑(明·张居正): 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

 黄鹤楼 (清·蔡显原): 西塞山前霜气深,黄军浦上沧波迥。

  道士洑(云即西塞山也) (明·王世贞)

 西塞山头啼杜鹃,湔涛百尺泻楼船。

 总令渔父心无事,耐可中流倚醉眠。

  另一方面,明清的一些湖州地方志也开始记载西塞山了。明万历《湖州府志》如此记载:“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坞,下有凡常湖,唐张志和游钓于此。”而清雍正《浙江通志》则引用《经锄堂杂志》,并加上了春申君屯兵之处的传说:“吴兴南门二十余里,下菰青山之间一带远山为西塞山。山明水秀,真是绝境。其谓之西塞者,下菰城为(楚春申君)屯兵之处,坐西向东故也。”但是,清光绪《乌程县志》又有不同的记载:“西塞山在县西十八里,即唐张志和垂钓处。”

  根据前文所述,所谓湖州西塞山不过是江南一带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绝佳胜境,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具体所在,老百姓一般是不知道的,这个西塞山的名字当然也就不会在湖州的老百姓当中流传开叫起来,以致现在的湖州当地人也都不知道这个西塞山究竟在哪里。所以,以上这些湖州地方志的记载自然也就众说纷纭,彼此矛盾了……

  综上所述,张志和曾经游历黄石西塞山,去湖州拜访颜真卿之前就已经写了西塞山这首渔歌子,因为唐朝的湖州并没有西塞山这个地方。南宋中期,一些文人墨客开始把张志和笔下的西塞山归为湖州,可以说李结作《西塞渔社图》以在其后向多位名人高官索取题跋就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公关行动,几乎一举奠定了西塞山之归属。此后,西塞山之湖州说便压倒了黄石说,以致后世似乎都不知道还有黄石一说。直到70年代末,施蛰存的《唐诗百话》才又重新提出黄石说,近年来陆续又有不少文章赞同。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对西塞山的注解还是说在浙江湖州,希望以后能够修正,至少要承认还有黄石一说。

  最后就以一首小令来结束本文吧:

 西塞山前白鹭飞,

 流传千古是何矶?

 推定论,释悬疑,

 与君细细辩渔词。

  ---------------------------------

 参考文献:

  《唐诗百话》 43 张志和:渔歌五首 - 施蛰存

 http://wwwsaohuacom/shuku/tangshi100/tangshi041htm

  此地彼地西塞山——张志和《渔歌子》考(1) - 李全修

 http://wwwhsdcwcom/html/2017-7-27/870121htm

 此地彼地西塞山——张志和《渔歌子》考(2) - 李全修

 http://wwwhsdcwcom/html/2017-8-10/872795htm

 此地彼地西塞山——张志和《渔歌子》考(3) - 李全修

 http://wwwhsdcwcom/html/2017-8-17/873869htm

 此地彼地西塞山——张志和《渔歌子》考(4) - 李全修

 http://wwwhsdcwcom/html/2017-8-24/874876htm

  陆游与西塞山“黄石说” - 郭艾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acc330102xharhtml

  张志和与“西塞山前白鹭飞” - 史正福

 https://wwwyzzdlxcom/art28e6htmlid=2798

  李结《西塞渔社图》(又称《雪溪渔社图》),及其多篇题跋: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0057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考论 - 何泽棠

 http://wspyqlibcn/yjwx/yjlw/201407/P020140721574639597569pdf

  《苏东坡传》 附录二 参考书及资料来源 - 林语堂

 http://wwwtianyashukucom/rwzj/7821/323352html

1描写湖州的古诗

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处苏浙皖三省交汇之地,与江苏省南部的苏州、常州,并称“三吴”。毛泽东1959年12月29日在一封信上为其《登庐山》诗句“浪下三吴起白烟”作注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题安吉董岭水诗

周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韩奕《湖州道中》

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

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

岸转青山红树近,湖摇碧浪白鸥明

棹歌谁唱弯弯月,仿佛吴侬子夜声

苏东坡赞美湖州飞英塔: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 震泽浮云天

苏东坡描写骆驼桥:三年京国厌藜蓠,长羡淮鱼压楚糟。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苏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梅尧臣 <&lt;湖州陪太守南园宴>&gt;:是时辄预车马来,倾市竞观民业抛

戴表元: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李煊写的赞美湖州的诗句: 侬家生长碧湖头, 打桨真从镜里游。 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

2关于赞美湖州的诗句有哪些

1、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自断东南四百州。——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之六》2、鼓角迎秋晚韵长,断虹疏雨间微阳。

两条溪水分头碧,四面人家入骨凉。 独鸟归时云斗迥,残蝉急处日争忙。

他年若得壶中术,一簇汀洲尽贮将。——吴融《湖州晚望》3、十二亭亭占晓光,隋家浪说有迷藏。

仲宣题尽平生恨,别处应难看屋梁。——吴融《朝阳楼》4、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苏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5、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

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岸转青山红树近,湖摇碧浪白鸥明。

棹歌谁唱弯弯月,仿佛吴侬子夜声。——韩奕《湖州道中》6、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7、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汪元量《湖州歌》8、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9、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

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朱庆馀《湖州韩使君置宴》10、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11、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

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

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苏轼《南歌子》12、浅霜侵绿。

发少仍新沐。冠直缝,巾横幅。

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秋露重,真珠落袖沾余馥。

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

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

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苏轼《千秋岁》13、双溪月。

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

红心未偶,绿衣偷结。背风迎雨流珠滑。

轻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

烟鬟未上,玉杯微缺。——苏轼《双荷叶》14、曾识云仙至小时,芙蓉头上绾青丝。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陵阳夜会使君筵,解语花枝出眼前。

一从明月西沉海,不见嫦娥二十年。——李涉《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15、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杜牧《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3古人描写湖州的诗句有哪些

作者:苏轼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仙

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山头卧碣

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坏。空余白棘网秋虫,无复青莲出幽怪。(事见本院碑。)

我来徙倚长松下,欲掘茯苓亲洗晒。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诗人空

腹待黄精,生事只看长柄械。(杜子美诗云,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今年大熟期一饱,食叶微虫真癣疥。(贾云,今岁有小虫食叶,不甚为害。)白

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镰铩。安得山泉变春酒,与子一洗寻常债。

4写湖州的古诗

《湖州歌九十八首之六》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自断东南四百州。

《湖州晚望》吴融

鼓角迎秋晚韵长,断虹疏雨间微阳。

两条溪水分头碧,四面人家入骨凉。

独鸟归时云斗迥,残蝉急处日争忙。

他年若得壶中术,一簇汀洲尽贮将。

《朝阳楼》吴融

十二亭亭占晓光,隋家浪说有迷藏。

仲宣题尽平生恨,别处应难看屋梁。

5关于湖州历史 的诗词

1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作者:苏轼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仙

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山头卧碣

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坏。空余白棘网秋虫,无复青莲出幽怪。(事见本院碑。)

我来徙倚长松下,欲掘茯苓亲洗晒。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诗人空

腹待黄精,生事只看长柄械。(杜子美诗云,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今年大熟期一饱,食叶微虫真癣疥。(贾云,今岁有小虫食叶,不甚为害。)白

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镰铩。安得山泉变春酒,与子一洗

2水龙吟--太湖抒怀

太湖风卷如潮

千峰擂鼓涛天际

沧廊柳下

三山雾里

年年如此

鹿顶迎晖

昆仑存志

观潮人去

为一春长在

百花长见

吩咐水

别轻易

3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梦魂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4题 太 湖

天帝何时遣六丁,凿开混沌见双青。

湖通南北澄冰鉴,山断东西列画屏。

掩雨龙归霄汉暝,网鱼船过水云腥。

乘风欲往终吾老,角里先生在洞庭。

5泛 太 湖

野坫投荒三四间,渡头齐放打鱼船。

数声鸿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都是太湖的。

6求写湖州的有名的诗词有哪些

道场山顶何山麓,

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

尚爱此山看不足。

----宋 苏轼

自有天地有此溪,

泓渟百折净无泥。

我居溪上尘不到,

只疑家在青玻璃。

----元 赵孟頫

美人楼上看梳头,

人映清波波映楼。

来往舟行看不足,

此中风景胜扬州。

----宋 苏过

骆驼桥上苹风起,

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

开颜一笑向何人。

----唐 刘禹锡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 张志和

侬家生长碧湖头,

打桨真从镜里游。

怪道当年苏学士,

杭州不住住湖州。

----清 李煊

山从天目成群出,

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丽地,

人生只合住湖州。

----元 戴表元

湖 州 乐

(明)孙蕡

湖州溪水穿城郭,傍水人家起楼阁。

春风垂柳绿轩窗,细雨飞花湿帘幕。

四月五月南风来,当门处处芰荷开。

吴姬画舫小于斛,荡桨出城沿月回。

菰蒲浪深迷白纻,有时隔花闻笑语。

鲤鱼风起燕飞斜,菱歌声入鸳鸯渚。

霅溪西亭晚望

(唐)张籍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夕阴生远岫,斜照逐回流。

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苹洲!

游白苹洲

(宋)寇准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登飞英塔

(元)赵孟頫

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

千里湖山秋色净,万家烟火夕阳多。

鱼龙滚滚扶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

谁种山中千树桔,侧身东望洞庭波。

莲 花 庄

(明)沈祖孝

系舟怜胜地,旧日水晶宫。一镜芙蓉外,千山睥睨中。

到门先受月,著柳更宜风。不见湖山秀,终身羡画工。

菩萨蛮·十四夜过南浔镇

(清)洪亮吉

高高下下游鳞绕,侵人不已侵巢鸟。一碧作鱼天,空明不起烟。

东西楼似织,出水高千尺。玉手尽垂空,长廊接断虹。

雨过湖州

(清)袁枚

州以湖名听已凉,况兼城郭雨中望。

人家门户多临水,儿女生涯总是桑。

打桨正逢红叶好,寻春自笑白头狂。

明霞碧浪从容问,五十年来得未尝。

吴 兴

(宋)林希

绕郭芙蕖拍岸平,花深荡桨不闻声。

万家笑语荷花里,知是人间极乐城。

1 关于百家宴的诗句

2 关于家宴的诗句

关于百家宴的诗句 1描写“家宴”的诗句有哪些

赠梦得(白居易)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赏析] 白居易此诗写赠老友,祈愿着天下能太平,身体能永远强健,当老友彼此都已年老的时候,仍能常相聚首,见面把酒言欢。故友情深,于此可见。

念奴娇(范成大)

十年旧事,醉京花蜀酒,万葩千萼。一棹归来吴下看,俯仰心情今昨。强倚雕阑,羞簪雪鬓,老恐花枝觉。揩摹愁眼,雾中相对依约。闻道家宴团栾,光风转夜,月傍西楼落。打彻梁州春自远,不饮何时欢乐。沾惹天香,留连国艳,莫散灯前酌。袜尘生处,为君重赋河洛。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苏轼)

自酌金樽劝孟光,更教长笛奏伊凉。

牵衣男女绕太白,扇枕郎君烦阿香。

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

醒时情味吾能说,日在西南白草冈。

出处:苏轼诗集卷六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苏轼)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道士令,悦神乐中所谓离而复合者。

杜诗云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出处:苏轼诗集 卷二十九

济州过赵叟家宴(王维)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译文:

虽然住的地方不是很偏远,把门关上就成为了隐者了过的是闲静的田园生活,每天看着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疏柳,营造出静美的氛围。"荷锄修药圃, 散帙曝农书。"写的是主人的日常生活,极富田园情趣。"上客摇芳翰, 中厨馈野蔬。"写的是宴饮的场景,吃的都是田野里采摘来的新鲜的菜蔬。最后一句赞美主人赵翁,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主人生活情趣的赞美。

水龙吟 中秋和人韵(王旭)

西风万卷堂空,卧听箫鼓谁家宴。多情惟有,碧霄明月,肯来相见。因记当年,南楼老子,座前宾满。把清谈当却,弹丝吹管。谁更问,霓裳按。梦里仙游惊断。怅天涯、故人难面。空留玉斧,修轮斫桂,又成衰晚。水调歌残,壮心都付,一声长叹。对清光不寐,呼儿取酒,不妨重暧。

子夜(薛能)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

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

春园家宴(张谓)

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随。竹里登楼人不见,

花间觅路鸟先知。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2形容百家的诗句

庄公 齐甲强临力有余,鲁庄为战念区区。

鱼丽三鼓微曹刿,肉食安能暇远谟。 黄歇 春申随质若王图,为主轻生大丈夫。

女子异心安足听,功成何更用阴谟。 杨回 三逐乡闾五去君,莫知何地可容身。

杨回不是逢英鉴,白首无成一旅人。 孙武 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行刑不避君王宠,一笑随刀八阵成。 夫差 信听谗言疾不除,忠臣须杀竟何如。

会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颜见子胥。 子贡 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

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 灵辄 失水枯鳞得再生,翳桑无地谢深情。

朱轮未染酬恩血,公子何由见赤诚。 子产 为政何门是化源,宽仁高下保安全。

如嫌水德人多狎,拯溺宜将猛济宽。 叔向 重禄存家不敢言,小臣忧祸亦如然。

明开谏诤能无罪,只此宜为理国先。 再吟 走敌存亡义有余,全由雄勇与英谟。

但如公子能交结,朱亥侯嬴何代无。 冯讙 兔窟穿成主再兴,辈流狐伏敢骄矜。

冯讙不是无能者,要试君心欲展能。 范蠡 西子能令转嫁吴,会稽知尔啄姑苏。

迹高尘外功成处,一叶翩翩在五湖。 祭足 吴鲁燕韩岂别宗,曾无外御但相攻。

当时周郑谁为相,交质将何服远戎。 季札 吹毛霜刃过千金,生许徐君死挂林。

宝剑徒称无价宝,行心更贵不欺心。 戏问将何对所耽,滑稽无骨是常谭。

昔时王者皆通四,近见君王只好三。 周室衰微不共匡,干戈终日互争强。

诸侯若解尊天子,列国何因次第亡。 鬻拳 鬻拳强谏惧威刑,退省怀惭不顾生。

双刖忍行留痛恨,惟君适足见忠诚。 社鼠穿墙巧庇身,何由攻灌若为熏。

能知窟穴依形势,不听谗邪是圣君。 下泽逢蛇盖是常,还如山上见豺狼。

国中有怪非蛇兽,不用贤能是不祥。 樊姬 侧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从高。

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 郭开 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赠郭开金。

廉颇还国李牧在,安得赵王为尔擒。 孙膑 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

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 鲍叔 忠臣祝寿吐嘉词,鲍叔临轩酒一卮。

安不忘危臣所愿,愿思危困必无危。 平公 鸿鹄轻腾万里高,何殊朝野得贤豪。

能知翼戴穹苍力,不是蒙茸腹背毛。 隐公 今古难堤是小人,苟希荣宠任相亲。

陈谋不信怀忧惧,反间须防却害身。 荆轲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 晏婴 正人徒以刃相危,贪利忘忠死不为。

麋鹿命悬当有处,驱车何必用奔驰。 师旷 老能劝学照余生,似夜随灯到处明。

往行前言如不见,暗中无烛若为行。 襄子 君子常闻不迫危,城崩何用急重围。

叛亡能退修文德,果见中牟以义归。 乐羊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山不是乐羊功。 毛遂 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

平原门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 章子 在家能子必能臣,齐将功成以孝闻。

改葬义无欺死父,临戎安肯背生君。 马毙厩人欲就刑,百年临尽一言生。

赖逢贤相能匡救,仍免吾君播恶声。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几尺如霜利不群,恩仇未报反亡身。

诚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 虞卿 割地求和国必危,安知坚守绝来思。

年年来伐年年割,割尽邯郸何所之。 攻城来下惜先分,一旦家邦属四邻。

徒逞威强称智伯,不知权变是愚人。 一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义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岂儒为。 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 赵解重围魏再昌,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公子云亡国亦亡。

3关于宴会的诗句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

临江仙·赠丁玲 毛泽东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日文**,

今日武将军。

宣清 柳永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

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

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

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

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甚时重恁。

4描写宴会的诗句

《古诗十九首》

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

《瑶台月》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严风凛冽,万木冻,园林肃静如洗。寒梅占早,争先暗吐香蕊。逞素容、探暖欺寒,遍妆点、亭台佳致。通一气,超群卉。值腊后,雪清丽。开筵共赏,南枝宴会。好折赠、东君驿使。把岭头信息远寄。遇诗朋酒侣,尊前吟缀。且优游,对景欢娱,更莫厌、陶陶沈醉。羌管怨,琼花缀。结子用调鼎饵。将军止渴,思得此味。

5赞美酒席的诗句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3、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4、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作者: 韩愈 《赠张徐州莫辞酒》

5、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贯休 《古离别》

6有什么赞美酒席的诗句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3、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4、莫辞酒,此会固难同。 —— 韩愈 《赠张徐州莫辞酒》

5、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贯休 《古离别》

6、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7、何时良宴会,促膝对华灯。——刘禹锡《牛相公》

8、诗联六韵犹应易,酒饮三杯未觉难。——张浑《七老会诗》

9、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10、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毛泽东《临江仙·赠丁玲》

中国古今六大著名宴席:满汉全席、孔府宴、全鸭宴、文会宴、烧尾宴、奇石宴。

关于家宴的诗句 1 描写“家宴”的诗句有哪些

赠梦得(白居易)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赏析] 白居易此诗写赠老友,祈愿着天下能太平,身体能永远强健,当老友彼此都已年老的时候,仍能常相聚首,见面把酒言欢。故友情深,于此可见。

念奴娇(范成大)

十年旧事,醉京花蜀酒,万葩千萼。一棹归来吴下看,俯仰心情今昨。强倚雕阑,羞簪雪鬓,老恐花枝觉。揩摹愁眼,雾中相对依约。闻道家宴团栾,光风转夜,月傍西楼落。打彻梁州春自远,不饮何时欢乐。沾惹天香,留连国艳,莫散灯前酌。袜尘生处,为君重赋河洛。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苏轼)

自酌金樽劝孟光,更教长笛奏伊凉。

牵衣男女绕太白,扇枕郎君烦阿香。

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

醒时情味吾能说,日在西南白草冈。

出处:苏轼诗集卷六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苏轼)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道士令,悦神乐中所谓离而复合者。

杜诗云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出处:苏轼诗集 卷二十九

济州过赵叟家宴(王维)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译文:

虽然住的地方不是很偏远,把门关上就成为了隐者了过的是闲静的田园生活,每天看着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疏柳,营造出静美的氛围。"荷锄修药圃, 散帙曝农书。"写的是主人的日常生活,极富田园情趣。"上客摇芳翰, 中厨馈野蔬。"写的是宴饮的场景,吃的都是田野里采摘来的新鲜的菜蔬。最后一句赞美主人赵翁,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主人生活情趣的赞美。

水龙吟 中秋和人韵(王旭)

西风万卷堂空,卧听箫鼓谁家宴。多情惟有,碧霄明月,肯来相见。因记当年,南楼老子,座前宾满。把清谈当却,弹丝吹管。谁更问,霓裳按。梦里仙游惊断。怅天涯、故人难面。空留玉斧,修轮斫桂,又成衰晚。水调歌残,壮心都付,一声长叹。对清光不寐,呼儿取酒,不妨重暧。

子夜(薛能)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

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

春园家宴(张谓)

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随。竹里登楼人不见,

花间觅路鸟先知。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2 关于宴会的诗句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

临江仙·赠丁玲 毛泽东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日文**,

今日武将军。

宣清 柳永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

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

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

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

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甚时重恁。

3 形容家宴的成语有哪些

1、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自断东南四百州。——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之六》

2、鼓角迎秋晚韵长,断虹疏雨间微阳。 两条溪水分头碧,四面人家入骨凉。 独鸟归时云斗迥,残蝉急处日争忙。 他年若得壶中术,一簇汀洲尽贮将。——吴融《湖州晚望》

3、十二亭亭占晓光,隋家浪说有迷藏。 仲宣题尽平生恨,别处应难看屋梁。——吴融《朝阳楼》

4、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苏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5、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岸转青山红树近,湖摇碧浪白鸥明。棹歌谁唱弯弯月,仿佛吴侬子夜声。——韩奕《湖州道中》

6、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

7、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汪元量《湖州歌》

8、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9、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 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朱庆馀《湖州韩使君置宴》

10、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11、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苏轼《南歌子》

12、浅霜侵绿。发少仍新沐。冠直缝,巾横幅。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秋露重,真珠落袖沾余馥。

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苏轼《千秋岁》

13、双溪月。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绿衣偷结。背风迎雨流珠滑。轻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烟鬟未上,玉杯微缺。——苏轼《双荷叶》

14、曾识云仙至小时,芙蓉头上绾青丝。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陵阳夜会使君筵,解语花枝出眼前。 一从明月西沉海,不见嫦娥二十年。——李涉《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

15、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杜牧《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无锡道中赋水车表达的情感和哲理为:这首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表达了对景物的热情折服,对清澈水流的赞美,对自然的欢快和宁静的深刻体会。

《无锡道中赋水车》原文: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插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工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颔联写水车的功用,车水入田、稻秧青翠碧绿,惹人喜爱。颈联写天旱,“欲飞沙”及“鼍鸣窟中”的传说,形象揭示出天旱的极其严重。尾联写农民的抗旱,进一步歌颂水车,天旱盼雨,但“天工”不见,下雨无望,因之老翁悲“泣”,靠天不能,只好自救,于是呼唤子女推水车抗旱。

“阿香”本神话中的女神,此用来指车水的农民,“雷车”是天神布云下雨的工具,这里用来指水车,进一步把水车的功用强调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上书力陈王安石新法之弊,调任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下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旧党执政,召为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惠州、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还,次年卒于常州。谥“文忠”。

苏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喜奖励后进,与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他在诗、文、词及书画等方面成就卓越。他的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妙趣横生。

其散文纵横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大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朝一代诗风;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世称“苏体”;其绘画尤其是竹木画亦具特色。

他一生关心民生疾苦,诗词中有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无锡道中赋水车表达的情感如下:

无锡道中赋水车的情感和哲理道中赋水车历久弥新,在无锡桥下池畔,每当风吹起铁锹,无量油然而起的心思。一方水乡,另一方桥,道中赋水车穿行多少次;高昂的马匹,拉着铁锹,钢铁的身体,行走在古老的道上。赋水车,就像无锡桥,那古老的桥,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坚韧不拔的横担江流,穿过无锡,穿过江南,让人流连忘返。

道中赋水车以它的坚韧,跨越沧桑,让历史踩出足迹,让我们看到了桥梁,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岁月与沧海,连接着历史与梦想。道中赋水车代表的是岁月的传承,让我们记住历史的经典,永恒的精神,不息的梦想,顽强的斗志。

无锡道中赋水车让人想起爱,它无声地流淌着江南的温情,它静静地歌唱着一首首古老而美丽的歌,它以永恒的姿态提醒我们:勇敢去追梦,无畏地面对挫折,把握现在,为未来赋予希望!

《无锡道中赋水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描绘了水车的状态和车水灌田时的情景,由此写到旱灾给农民带来的痛苦,既称赞水车的提水作用,又惋惜它不能消除干旱的威胁,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关心。前四句写水车由飞转到静止,连用新奇活泼的比喻和准确精当的叠字;后四句更驰骋想象与幻想,奇逸高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8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