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吗

理性和感性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吗,第1张

感性和理性是对立统一关系。

一、感性和理性的含义

1、感性

①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有关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形式:①感觉(色、形、味);②知觉(整体);③表象(再现)。

特性:直接性、具体性和丰富性。

②感性行为。感性行为是从情感出发的行为,不加思索,随心所欲。同义词是随性、率性。

2、理性

①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有关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形式:A概念(“苹果”等等);B判断(“苹果是有营养的。”);C推理(“一天一个大苹果,医生从来不找我。”)。

特性:间接性、抽象性和深刻性。

②理性行为,是由理智控制的行为,三思而行,谨言慎行。

从哲学的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性与情感关系密切,理性与意志关系密切。

二、感性和理性的调控

人生在世既不能总是“理性大于感性”,也不能一味“感性大于理性”,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1、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应该“感性大于理性”。

有一位医生出身的心理健康专家说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他说得有一定道理,仅就夫妻关系而言,如果凡事都要深思熟虑,那么生活就会索然无味。

2、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应该“理性大于感性”。

仅就夫妻关系而言,发生较大矛盾时,不能感情用事,也需要冷静地心平气和地“讲理”。

在社会交往中更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要讲感情,也要讲原则。

爱情,一种复杂的感情,既包含了生理上的欲望和情感上的依赖,又涵盖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意义上的认同。在恋爱中,人们常常会追求一种“疯狂的、忘我的”感受,这种感受似乎与清醒的理智相矛盾。然而,实际上,清醒的恋爱和爱情的冲动并不是对立的。

首先,清醒的恋爱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情感上的冲动。实际上,爱情中的冲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情感的一部分。正是这些情感冲动让人们感觉到爱情的存在和美好。如果一个人在恋爱中完全没有任何冲动,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他或她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恋爱中。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在恋爱中应该盲目地冲动,而是应该理智地面对和处理这些情感冲动。

其次,清醒的恋爱有助于人们在恋爱中保持自我意识,避免被情感冲昏头脑。在恋爱中,人们往往会失去自我意识,过分地关注对方,而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这种自我牺牲并不是健康的恋爱关系。清醒的恋爱可以帮助人们在关注对方的同时,保持对自身的关注和尊重,从而建立一种健康的、平衡的恋爱关系。

此外,清醒的恋爱也有助于人们在恋爱中做出更加理性和明智的决策。如果一个人在恋爱中完全被情感冲昏头脑,可能会忽视一些重要的信息和问题,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而清醒的恋爱则要求人们不仅要关注情感,还要理智地分析对方的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等因素,从而做出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判断。

最后,清醒的恋爱也有助于人们在恋爱中保持成长和进步。在恋爱中,人们往往会过度关注对方,而忽略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清醒的恋爱则要求人们保持自我发展和进步,不仅满足自身的需求和价值,也能为恋爱关系带来更多的共同话题和互动。

总之,清醒的恋爱并不意味着扼杀情感的冲动,而是要求人们在情感和理智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在这样的平衡点上,才能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恋爱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清醒的恋爱,让人们在享受爱情美好的同时,也能保持自我意识和理性思考,从而在恋爱中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

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见情感两极性)。情绪具有4个维度:强度(情绪的强弱程度)、快感度(愉快和不愉快的程度)、紧张度(从紧张到轻松的程度)和激动度(从激动到平静的程度)。情感的每个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序列。4种维度之间不同程度的组合构成复杂多样的情绪状态。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观外界事物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有三个成分

主观体验: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是三成分最重要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等,情绪和情感均有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皮肤电活动变化等。

情感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与认识和意志相比,它的独特之处,就是人在产生情感时,不但有主观上的情感体验,而且常伴有身体上的情感反应,这就是情感最明显的两大特征:

第一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情感产生时的一种主观感受,如“高兴”与“扫兴”、“快乐”与“悲伤”等

情感体验是个复杂的过程,但任何复杂的情感体验都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叫做情感体验的两极性此两极性在情感性质上表现为:肯定性情感与否定性情感的对立有时也有两种性质交织一起的情感体验,如“啼笑皆非”、“悲喜交加”等

情感体验的两极性在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上,表现为增力性情感与减力性情感的对立增力性情感能增强人的行为积极性与能力;减力性情感降低人的行为积极性与行为能力这两种情感一般不会同时在同一人身上发挥作用

第二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是产生情感时身体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情感体验有密切关系,并构成情感体验的外部表现.比如发怒时“心跳加满面”;高兴时“手舞足蹈”.

 情感反应时的身体变化不但表明情感反应,而且具有表情作用.面部变化称为面部表情;语音变化称为语言表情;肢体变化称为体态表情......以上变化都是因情感反应而发生,反过来又表现了情感反应.

 由于人的情感是可控的,所以内在情感反应有时与外在情感表现不一致,甚至相反.人越老辣,对情感的控制力越强.由此可见,人的外部表情不一定是真实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内心非常悲痛,却不嚎啕大哭;分明对他不满意,见面时却满面笑容

情感是有反应的,情感有是可控的情感的可控性为人们有效地运用情感提供了便利:该放大时放大,该缩小时缩小;该外露时外露,该隐藏时隐藏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婚姻又是爱情的升级版 可以比喻爱情是种子 而婚姻是果实 婚姻和爱情的区别或许就在于,爱情只需情,要的是两人之间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而婚姻却有着太多的,琐碎的日常事。围城里有句话,婚姻就像是穿在脚上的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诚然,生活得好不好,快不快乐,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得到,而你周围的人,只是看到片面的某些段落。婚姻和爱情并不对立。

实物与虚物的概念 ①实物:由物点发出的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均可会聚于一点,该点叫做物点的实物点,所有实物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实物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如图(8)(a) ②虚物: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折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物虚物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2.成物规律:物距(P) 物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P>2f 缩小 倒立 实像 P=2f 等大 倒立 实像 2f>p>f 放大 倒立 实像 P<f 放大 正立 虚像 实验结果表明,凹透镜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物,物在焦距之内

马克思矛盾原理,是辩证法思想的核心。

是否承认矛盾的存在以及矛盾在联系和发展中的根本因素,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性,又叫做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不能分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对立性,又叫做抗争性、对抗性。是指矛盾双方不断对抗,此消彼长的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不平衡性等性质。

1、普遍性,即任何事物内部以及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任何时间阶段都存在矛盾,概括而言,就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多样性,主要是指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别和联系。

内部矛盾就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部矛盾就是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能加速或者延缓事物发展进程。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但是有些特殊场合或阶段,外因也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接近决定性的作用。

3、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主次矛盾,是指复杂事物发展过程当中,起决定以及支配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又叫做主流和支流。是指矛盾内部,起支配作用,决定事物性质的一个方面叫做主要方面。

---------

矛盾的共性和特性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共性即矛盾普遍性。

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有特殊性,不同矛盾之间有特殊性,矛盾的两个方面有特殊性,同一个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特殊性。

共性寓于特性之中,由特性表达出来。二者不可分割。

----------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直面矛盾,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即坚持两分法。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坚持重点论,即坚持抓主流抓主要矛盾,但同时也要统筹次要矛盾和支流。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重点论和两分法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合。

-----

矛盾的原理还解释和构成了否定之否定原理。有兴趣可以去探究一下,因为它关系到事物发展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实物矛盾。是指相互矛盾的两个事物,我们将之放在一起表现,这是刻意制造的矛盾。经典的案例是奥格威的哈韦伯衬衣广告。他在《自白》中写道,他也是在去摄影棚的途中突然决定,去杂货店买了只眼罩给演员戴上的,结果创造了广告史上的经典。眼罩与正板的衬衣形象是大相经庭的,本身是一对矛盾,可奥格威却将之放在一起,加强了广告中的内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4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