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新桃换旧符
——咏春节古诗词赏析 (下)
王传学
宋继唐俗,春节习俗与唐代也大致相同。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描写新年景象,欢快动人: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此诗作于诗人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创作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是人们的心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诗人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诗人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再看北宋词人毛滂的《玉楼春·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沉冻酒。
晓寒 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这是一首辞旧迎新的贺岁词。词意是:莲花漏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碧井里沉冻着冬天酿造、春天饮用的酴酥酒(即屠苏酒)。在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喜,见到春神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好友。
词作既巧妙地写出词人过节时的情感,又详细地描述民间过春节的一些习俗。春寒虽未消退,但词人已满怀如对故友般的期待,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全词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宋代词人姜夔的《鹧鸪天·丁巳元日》,在新年里感受一份恬淡:
柏绿椒红事事新,
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
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
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
郁垒神荼写未真。
这一年,白石四十三岁,在古人眼里,已算“老来”人了。词一开始,写新年到来,万象更新,到处是恭贺新年的人。在迎春钟声里、双鬓变白中又迎来新的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词人慵懒对客,缓慢开门,恬淡生活,梅花伴身。虽然仍存了几许“隔篱灯影”的疏离,与“诗鬓无端又一春”的慨叹。“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写娇儿写字作画的天真可爱,形象地反映出民间在元日的早上,各家各户都要把门上挂着的画有门神神像的旧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以企求新年行好运的风俗习惯。
这首词不同于词人以往的词作,写得十分恬淡。词人半生羁旅,十年凄凉。苇桃在户,椒柏称觞。难得寸许光阴可享安平,却又是诗鬓添春,生减岁华。
梅花也闲,也恬淡,不是故人,是眼前人,老来做个伴。 应酬也少,也不需去管,隔着篱,看着灯火,仿佛贺年与自己无关;有关的只是这新年带给自己的寸许安然,比如梅花闲伴,比如稚子习书。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冬,宋代大诗人苏轼奉诏离密州移知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他冒寒上路,于年除日赶到潍州(今潍坊市),因大雪相阻,在石佛寺投宿一夜。第二天是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大年初一,雪过天霁,苏轼偕眷启程。但是到达青州时,又下起了雪。为此,他赋诗一首,题为《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以记此行: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年节时分,大雪纷飞,东坡在旅途中。他没有抱怨行役的艰辛,倒更多地希望瑞雪预兆着丰年,使连年遭受蝗旱灾害的农民得到安乐。
在此首诗中,诗人叙述了他亲眼看到东方三年大旱,农民颗粒无收,百姓们逃荒流离失所;老农释耒叹息,痛心不已的悲惨场面。恰在此时,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下来,虽说春雪晚来了一些,但他告诫农民种植春麦为时未晚。结尾“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意谓下雪虽然为行旅带来困难,但利于农事,自己又岂敢抱怨行役之劳。歌饭瓮:引用古代山东农谚“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意思是普降霜雪,预兆丰年。在这新年最重要的节日里,诗人不是感慨舟车劳顿的辛苦,也不是叹息新年家人无法团聚悲凉寂寞,而是为晚来的雨雪欣喜歌颂,希望瑞雪预兆着丰年,使连年遭受蝗旱灾害的农民得到安乐。士大夫悲天悯人的情怀令人敬佩。
明代诗人叶颢的《己酉新正》,写得春意盎然: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这是一首写喜庆春节的五言律诗。首联从气候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颔联写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春满大地,山河旧貌换新颜。颈联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凋的松树竹子有了些老态。尾联写春节中的人们,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诗中表现了人们在新春佳节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再看明代诗人文徵明的《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此诗表现了明代新年拜年的习俗。
春节拜年,不求面见,只发个名片儿,早晨起来,寒舍里名片飞扬。诗人也随俗,铺纸研墨,书写数张,随俗发出名片。世人嫌拜年直接见面太简单了,就弄个“拜年帖”这种虚的东西。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虚”的东西的嘲讽。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甲午元旦》,表现了开朗心境: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公元1714年春节是农历甲午年,时孔尚任已六十六岁,赋闲在家。诗人虽已年老,而童心仍在。通宵守岁,宵夜饮酒,分买春钱,听燃爆竹,看换桃符。字里词间,跳动着他的赤子童心,反映出诗人脱离官场后平静的心境。
古人新年时在门口放两块桃木板,写上神灵的名字希望可以祈福避祸,这就被称为桃符。现在人们以桃符代指春联。
关于桃符最早的文字记录是《风俗通义》:“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
意思大概来说就是,神荼和郁垒两个神灵住在朔山的桃树下,他们掌管百鬼的善恶评断,会惩罚作恶的鬼,百鬼都惧怕两位神灵。所以人们把两人的画像画在门前,来避鬼。用来画神灵的图像或者书写神灵的名字的桃木板就被称为桃符。
《后汉书》里也记载了:“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也佐证了桃符的来历。到了五代,人们就开始在桃符上书写一些吉利话。
宋太祖时期,后蜀主孟昶让手下官员书写桃符庆贺新年,但不满意官员写的内容,就自己题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让桃符首次抛开了驱鬼辟邪的本意,成了传达祝福的联语,所以被后人认为这是我国第一幅春联。
到了明代桃符就从桃木板变成纸,内容也都是些新年祝福,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春联,所以桃符可以说是春联的前身。
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元日》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桃符:1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
2 ∶由于后人往往把春联贴在桃符上,于是后人以“桃符”借指“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就是拿新春联换旧春联。宋朝的时候桃符的意思就已经是春联了。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 钟馗 、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冰心 《三寄小读者》六:“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就是春联的别名。”亦作“ 桃符板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门对》:“桃符板,即今门对,古当有之,其事始於 五代 见记载耳。”
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年将至的欣喜与期待之情。全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夜赶写桃符,准备庆贺新年一事。《除夜雪》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陆游的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除夜雪》。
陆游〔宋代〕。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陆游的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