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薛华》是唐代诗人王勃写给同乡良友薛华的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
全文: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此诗不着意写惜别之情,而用感人的笔触,抒发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使人感到这种别离是何等痛苦,更显出这对挚友的分手之难。诗中所蕴含的深邃而绵邈的情韵,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思想情感。可谓“兴象婉然,气骨苍然”
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艺概·诗概》)。《别薛华》则堪称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又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颔联和颈联俱是工稳而妥贴的对子。近体诗到初唐“四杰”手中,已日臻成熟,从此诗亦可略窥一斑。
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紧承上联“穷路”、“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诗中“千”字极言其长,并非实指。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王勃早年因“戏为檄英王鸡文”,竟触怒了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此诗是王勃入蜀之后的作品,时年仅二十出头,仕途的坎坷,对于王勃这样一个少年即负盛名,素有抱负,却怀才不遇、不得重用的人来说,其感慨之深,内心之苦,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诗意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向远行人指出可能会遭受的恶运,其实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写到这儿,作者仍觉得意犹未尽,还不足以倾诉心声,更不忍与知音就此分手,于是又说:“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意思是:你我的心情,都象浩渺江水上漂泊不定的一叶小舟;而生活呢,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这一方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离别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既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份量。
袁枚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随园诗话》)此话说得不确的地方是,情和景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是,就“言情难”而言,把这段话用在王勃这首诗中倒是十分妥贴的。由于此诗讲究匠心经营,反复咏叹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丝丝入扣,字字切题,又一气流转,缀成浑然一体,确是感人至深。据作者《秋夜于锦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所说,作者不仅和薛是同乡、通家,也是良友;又据《重别薛华》一诗来看,两人之间确有非同一般的深情厚意。而此时王勃正当落魄失意之际,不平则鸣,因此,面对挚友,他以肺腑相倾。写法上,诗不着意写惜别之情,而用感人的笔触,抒发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使人感到这种别离是何等痛苦,更显出这对挚友的分手之难。诗中所蕴含的深邃而绵邈的情韵,堪称自出机杼。这首诗与作者的另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相比,虽题材同为送别,而风格情调迥异,前后判若两人。这是由于作者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未能摆脱个人的哀伤情绪所致。
四猛:今世孟奔罗士信;铁枪大将来护儿;四宝大将尚师徒;八马将军新文礼。
四绝:姜松,胯下马掌中枪,天下无敌;程咬金三斧子半;秦琼小孟尝;杨广六短之君。
十三杰: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掌中擂鼓瓮金锤;第二杰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掌中是凤翅镏金镋;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八卦梅花亮银锤;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掌中熟铜棍;第五杰南阳太守伍云召,掌中五勾神飞枪;第六杰双镗无敌伍天锡,使得是两把短把凤翅鎏金镗;第七杰少保罗成,五钩神飞亮银枪;第八杰靠山王杨林,掌中囚龙棒;第九杰花刀帅魏文通,青龙偃月刀;
第十杰五王杨方杨义成;第十一杰,大锤公子秦用,铜锤;十二杰,挂锤庄庄主梁师泰,铁锤;十三杰小孟尝秦叔宝,虎头造金枪,灶袍将军尉迟恭,金鞭。
金银铜铁八大锤:金锤李元霸;银锤裴元庆;铜锤秦用;铁锤梁师泰,每人两把锤子,共八把所以叫八大锤。
扩展资料
隋唐时期,江湖纷争,英雄辈出,《隋唐英雄》是历代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古装传奇、情感、战争大剧,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隋唐时代变迁、社会更迭的历史画卷。
全剧从隋朝建立开始,一直到隋的衰亡,李世民登上帝位,开创贞观之治为终,通过隋唐宫廷戏、李渊李世民为首的贵族英雄和瓦岗寨为代表的草莽英雄的战场戏、爱情戏三线交叉展开叙述。
其中的爱情戏是一大亮点,《隋唐英雄》充分复原、展现了独孤皇后、宣华夫人陈惠儿、萧皇后、如意公主、黑白夫人、红拂女、长孙皇后、张丽华等众多女性的面貌、风采,以作为男女情缘的主要人物容纳其中,使全剧更加生动传奇。
《隋唐英雄》也重现了隋炀帝、李世民等各路君王豪杰荡气回肠的一生。
隋唐时期,江湖纷争,英雄辈出,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隋唐时代变迁、社会更迭的历史画卷。全剧从隋朝建立开始,一直到隋的衰亡为终,通过隋唐宫廷戏、李渊李世民为首的贵族英雄和瓦岗寨为代表的草莽英雄的战场戏、爱情戏三线交叉展开叙述。
其中的爱情戏是一大亮点,《隋唐英雄》充分复原、展现了独孤皇后、宣华夫人陈惠儿、萧皇后、如意公主、黑白夫人、红拂女、长孙皇后、张丽华等众多女性的面貌、风采,以作为男女情缘的主要人物容纳其中,使全剧更加生动传奇。《隋唐英雄》也重现了隋炀帝杨广、 独孤皇后等当时的豪杰荡气回肠的一生。
参考资料:
古代人是如何在端午节表达感情的?端午诗话你知多少?端阳其时,最好欢度莫过于回归本源,于是我便怀着崇敬的心情,飞身奔往端午节的起源地、三闾大夫屈原的投江处——湖南省汨罗市。
此地果然是屈子魂飞殉国处,仅祭奠屈原的祠庙多达二十余处。其中最富盛名的,便是位于汨罗江畔的屈子祠。
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祠由祠庙、碑林、书院、花园和屈原故居等建筑组成,古风戚戚、竹林幽幽,恰在端阳节期间举办了国风音乐节、龙舟表演赛等传统文化活动,可惜受疫情影响,遍及景区难闻粽香,只好带着辘辘饥肠悻悻离开。
其实,这一波国人对传统节日的热衷与重视源于一场国际纠纷——自从隔壁韩国江华端午祭成功“入遗”后,我们才开始格外地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促成了全体炎黄子孙人皆受益的端午小长假。然而,经过浩劫的洗礼,如今我们已经忘却了节日本应被赋予的意义。
起先中华民族把农历五月视为不吉利的恶月,吃粽子、饮雄黄、赛龙舟、放纸鸢莫不与先民的祭祀活动密不可分。
时至南北朝文人墨客方才把端午节与屈原联系起来,甚至直到现在还有对端午纪念对象的不同看法,除却屈原外还有辅佐晋文公的介子推、为父投江的曹娥等说法,但对于屈原深沉爱国情怀的纪念却最是深入人心。
这位“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平生素来“惊才风逸,壮志烟高”,无奈彼时处于诸侯纷争、秦横扫六合的前夜,容不得一位香草美人披发行吟的萧索身影。政治理想的幻灭、国都沦丧的悲情,让偏执激烈的屈子无所适从,这世上“执念”终究比“躺平”艰难,屈子的抉择在识时务的俊杰和择木而栖的良禽看来迂腐而“不容于世”,这也注定了他命运的归宿。幸好,我们的国家在灾难频仍的时代总有如屈原一般的爱国者不断涌现,支撑着中华民族如我眼前的汨罗江一般连绵不绝,奔涌向前!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后来开办了一所为来华沙学习的外省贵族子弟的寄宿学校。母亲是波兰人,曾在一个贵族亲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肖邦幼年时向一位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JAF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26年中学毕业后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活动,1829年毕业于该院。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1830年3月肖邦在华沙演出了自己的早期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同年10月在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均获得成功。11月2日肖邦携带一抔朋友们赠送的波兰泥土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12月初在维也纳逗留期间得知华沙爆发起义的消息,他为未能参加这次起义而焦急。当时曾想返回波兰参加斗争,被友人劝阻,未能实现。次年初在赴巴黎途经斯图加特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撼,这些,都在他当时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抵巴黎后,他放弃了去伦敦的计划,在巴黎定居,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活动。在这里他除了与流亡巴黎的波兰侨民密切交往之外,还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波兰流亡诗人A密茨凯维奇,德国诗人H海涅,法国画家E德拉克洛瓦,意大利音乐家V贝利尼,匈牙利音乐家F李斯特等人。这些交往对肖邦精神生活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特别是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关系,对肖邦的思想、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从1838年同居到1846年关系破裂,前后共生活了8年。从30年代初抵巴黎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在创作上获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40年代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使对此一直抱着热烈期望的肖邦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深深陷入了失望和消沉的情绪之中;同乔治·桑之间爱情的破裂,故乡亲人和挚友的相继去世,自己健康情况的不断恶化,这一切都给他的身心造成深深的创伤,加重了他的悲哀和孤独。1848年衰弱的肖邦去英国逗留了一段时间,从事短期的教学和演奏活动。在那里他为流亡国外的波兰侨胞开了最后一次演奏会。回巴黎后健康情况急剧恶化,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临终时嘱咐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创作时期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华沙时期(早年~1830) 这一时期的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其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这在他的《d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27)钢琴与乐队合奏的《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1831)《C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 《F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钢琴与乐队合奏的《波兰主题幻想曲》(1828)和《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1828)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对幸福的热烈向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明朗欢快情绪贯穿全曲。音乐富于民族民间彩,《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有质朴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则是一支带有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的强劲、粗犷的旋律。
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末~1831年) 在这一短暂的时间里,肖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飞跃。《b小调谐谑曲》(1831)写于逗留维也纳时期。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则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
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1845) 在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肖邦的绝大部分练习曲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E大调练习曲》(1832) 《b小调练习曲》(1834)、《a小调练习曲》(1834)等最为突出。《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感情温存、深沉的哀歌,它的曲调属于肖邦创作的最优美的曲调之一,倾注了对祖国无限爱恋的感情。《b小调练习曲》则是一首充满了阴郁激愤情绪的作品。它的主题紧张强烈富于戏剧性,而它的中部却渗透着一种沉思宁静的悲凉气氛。在适宜于主要表现单一形象的练习曲体裁中,采用如此强烈的双主题对比的原则以造成尖锐的戏剧性冲突,这在肖邦的练习曲中也是不多见的。《a小调练习曲》则情感严峻,气势磅礴,全曲由号角性的简单音乐动机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巨流,把音乐推向戏剧性的悲壮的高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肖邦的3首奏鸣曲中,在内容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方面最突出的是《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1839),其中的第3乐章《葬礼进行曲》,寄托着对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是肖邦音乐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气质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夜曲深受英国作曲家J菲尔德夜曲的影响,追求音乐风格的细腻、华美和典雅秀丽,有比较浓厚的浪漫主义感伤情调。流亡巴黎后创作的夜曲在内容上愈加深刻,音乐风格也更富于个性化了。他的《c小调夜曲》(1841)完全摆脱了菲尔德的影响,主题朴实无华、严肃而又悲哀,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富于戏剧性。它标志着肖邦已经将夜曲的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大地挖掘了夜曲的表现潜力,使它成为一种能容纳深刻社会内容的音乐体裁。肖邦的4首叙事曲全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有的是直接同波兰的民族史诗和民间传说相联系。如《g小调叙事曲》(1835)的创作是直接受到了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示。肖邦把握了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华伦洛德的深沉、严肃、大无畏的性格以及贯穿整个长诗的紧张的悲剧性气氛,将它们体现在严整的奏鸣曲快板乐章的形式中。《F大调叙事曲》(1839)则取材于同一位诗人的民间幻奇故事诗《希维德什扬卡》。原诗描写一个负心的少年猎人,由于背叛了爱情誓言终于受到了惩罚,被希维德什扬卡仙女拖入湖底。肖邦在这首叙事曲中没有企图去描绘或暗示原诗的故事情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方法展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情境,通过它们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来揭示原诗的意境和感情气氛。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在这个时期创作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波洛奈兹舞曲中的那种注重外在华丽效果的倾向被一种深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朴实无华、刚毅豪放的艺术风格所代替。肖邦或从波兰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中吸取精神力量,或从缅怀祖国光荣的往昔,悲叹今日沦亡的苦难中激励自己的民族感情,以抒发他内心的郁愤,振奋民族精神。《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38)是一首胜利凯旋的颂歌,贯穿始终的管弦乐队般的丰满强大的音响,展现了古代波兰庆祝民族胜利时光辉灿烂的情景。《c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39)则是一首哀叹祖国沦亡的沉痛音诗,主题的感情基调是悲哀和压抑的,但丝毫没有感伤。《升f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41)规模宏大,富于戏剧性,它同对波兰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情景的想象有联系。悲壮严峻的首尾部分同色彩暗淡、感情忧郁的中间部分形成对照,在波洛奈兹舞曲体裁中别具一格。《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42)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乐曲的中部富于鲜明的造型性,马蹄声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战马奔驰、月光剑影的古代沙场的情景。作曲家思古的幽情同现实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族感情的巨流,不可抑制。
晚期(1846~1849) 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1846)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虽然在这里已经听不到像《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那样高昂、豪迈的声音,但它的那些由于对祖国、民族未来的某种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仍是极富于感染力的。《g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f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崔豪是唐代诗人。他是科举状元,唐朝开元年间太仆寺的负责人。天宝年间,任袁、外郎等职。都是五六级的低级官员。这与崔豪的才华不相称。
崔旭的身影
盛唐时期的崔豪才华横溢。按理说,他不应该只是一个小官。据说,早年有人评论崔豪的才华和无能。崔豪年少轻狂,喜欢赌博喝酒,看不起女人。有一次他威胁要娶一个漂亮的人。只有他玩腻了,放弃了,他才会结婚。这样,到时候,谁听了也不会生气。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人,即使拥有所有的才能,也不是可利用的才能。
唐代盛行诗歌。崔豪的初唐诗都是女性艳情诗,且多为轻佻之作。这样的人,渐渐没有人会青睐他,也没有人会推荐他。他中了进士后,担任了一些小官。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郁郁寡欢,辞职了。
为了进入唐朝的仕途,他必须通过考试。据报道,他20岁时离开了家。后来由于官场的失败,他在国外游历了20年。在旅途中,他写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黄鹤楼。据说,当李白游览黄鹤楼,看到崔豪写的诗时,他放下了笔,停止了写作。这说明他的天赋很高。但最终,他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死在了异乡。
崔豪出生于唐朝。因为他的性格,唐史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记载也很少。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肯定他的才华。
谁是崔豪?
谁是崔豪?崔豪是唐代诗人,但
崔豪的肖像
崔浩考中了进士,可以说他的才华在仕途上不会差强人意。然而,崔豪只是开元年间太仆寺的一名官员。他是6级或5级官员。天宝元年,他担任四孙子的外交大臣,也是一个很卑微的官员。
原因是崔豪年轻时年少轻狂。他喜欢喝酒、赌博和贬低女人。他甚至威胁要娶一位美女。如果他累了,他就会放弃,改嫁。在当下,这种行为并不可耻,更何况在古代。正因为如此,官场上没有人推荐他,所以他仕途失意。
崔豪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描写仕女闺阁的,他的诗歌风格是多姿多彩的,轻浮的。对事业不满意的他干脆辞职,去名山大川,甚至去北方大漠开拓视野。也是在这个时候,崔豪的诗歌风格突然发生了变化,变得慷慨、大胆和充满活力。
离家后,崔豪在国外旅行了近20年,但后来,他仍然没有回家。他带着巨大的威望回到长安,最后为了追求仕途而死在异乡。据记载,崔豪的人品很差,但他的才华确实值得我们肯定。
崔豪的诗
崔豪是唐代一位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崔豪的诗也被后人所追求。其中他的《黄鹤楼》代代相传,会出现在很多唐诗选本中。崔豪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年,他周游世界,经常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当时人们都很鄙视他。但到了边疆,他的精神视野开阔了,风格也开始变得雄浑自然。在他的诗歌中,也开始描写一些祖国边陲河山的景色,不再局限于小情小爱。
崔豪雕像
崔豪的诗以《黄鹤楼》为代表。传说李白看到这首诗时感叹。其实不只是李白。当时,许多学者高度赞扬崔豪的才华。然而不幸的是,这位著名的大诗人一生都没有成功。唐玄宗在位时,只担任太仆司卿等低级官员。
唐诗包括崔豪的42首诗。这42首诗没有一首不是杰作。这42首诗反映了诗人一生的命运和情感变化。在现存的一些作品中,崔豪年轻时的性格仍有些轻浮,主要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
其实作者的想法就是最好的判断。从他们的作品中,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心情。崔豪在中年时参军了。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始表达他对国家的热爱和为国家做贡献的愿望。这种感觉在晚唐诗人中很常见,但显然崔豪的描写更真实感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