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父子反杀夜闯行凶者,最终的审判结果如何?

河南周口父子反杀夜闯行凶者,最终的审判结果如何?,第1张

河南新乡市封丘县曹岗乡清河集村,村民张好峰家因为举报村支书,遭到了村支书儿子的上门报复,十天之后,村支书儿子再次上门儿,两方再次发生冲突,慌乱之中,村支书儿子被砍中要害死亡,法院认为,张好峰父子属于故意杀人罪,并不构成正当防卫,最终二人被判处死缓,而张好峰父子坚持认为自己属于正当防卫,申诉11年,2019年,张好峰妻子再次提出申诉,经河南省复查认为,原审处理并无不当,不符合抗诉条件,不提请抗诉。

案件始末

封丘县清河集村九名村民,联名举报村支书,其中就有张好峰,村支书的儿子怀恨在心,得知被举报的当晚就带人来到张好峰家门口寻仇 ,而此次张好峰的妻子常卫云被打伤住院,报警之后,对方却声称自己早就出差,甚至他的工作单位都开具证明说村支书的儿子当晚并不在家,由此可见,村支书一定在背后做了手脚,就是想要报复这些举报的村民。

见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受到任何惩罚,17天之后,村支书的儿子再次带人上门骚扰张好峰一家,用踹门等一系列行为,对张家实施暴力,而张家早就已经挨过一次打,此次早早的报警,在院墙内瑟瑟发抖,拿着木棍防卫等待警察的来临。最终家里的大门也经不起如此的暴力,还是被攻破,张家父子也只能跟来人进行火拼,来人都是带着武器来寻仇的,可想而知,他们并没有想善了,在混乱当中,村支书的儿子被砍中要害。流血过多而亡。

案件关键内容

首先这对父子是举报村支书,这在全国范围之内应该大力提倡,村支书儿子第一次上门的时候,父子报警都无可奈何,可见村支书在村子里可能是只手遮天,对于这样的人,如果张氏父子没有奋起反击的话,可能这一家人在村里都混不下去,村支书的儿子带人上门寻衅,属于报复,两次上门,将社会法纪视为无物,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父子二人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之下才反击,究竟是属于正当防卫误杀,还是属于故意伤人,法院应当审理清楚。

案件总结与反思

 或许很多人看到法院判决都会觉得不公平,明摆着对方是来寻仇,难道自己还不能自我保护吗,可是我们应该看一下案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这是12年前发生的案件,当时在全国范围之内,对于正当防卫的判决非常慎重,基本上只要出现人命,都会认为是防卫过当,这是法律对于生命的最大尊重。

一门三父子指的是如下:

“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的意思是“一家人父亲和两个儿子,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句中“三父子”指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及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为“唐宋八大家”。语句出自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自号颍滨遗老。著有《栾城集》等。

苏洵、苏轼、苏辙。根据高三网查询得知。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56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