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类型的吵架,其实吵架的双方无非就是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没有能够实现,导致双方的沟通没有能够做到同频,从而引发了言语上的争论。
知道了吵架的根源是什么?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出双方为什么而争吵,看看彼此之间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自己能不能够实现对方所提出的诉求?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争吵,最大可能就是孩子没有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在父母的强制之下,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不愿意再继续下去了 ,从而引发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
对于父母来说,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努力去理解孩子的心情,要理解孩子为什么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父母更应该认识到孩子还是一个未成年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
要想让孩子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育,父母就要做到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不是通过高压手段来强制让孩子接受。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都是成年人,无论是他们的人生经验,还是文化水平都远远高于你自己。
至少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期望子女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够超越父辈这一代人。
或许父母的沟通方式有待商榷,但是不能否认父母的良苦用心。
从长远来看,作为子女需要虚心接受父母所给予的教育,有不认同的地方,可以直接向父母提出来。
用争吵的方式解决问题,只会火上浇油,实际上并不能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结果。
对于争吵的双方,要想解决问题,只有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了。
你家宝宝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吗?
很多家长表示,育儿过程中最头疼的莫过于处理孩子和别人的冲突。
这冲突既有亲子冲突,也有孩子和他同龄人的冲突,此时最考验孩子和家长的冲突管理能力。
冲突管理能力,是人际关系里最重要的能力。
常言道“相爱容易相处难”,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亲情,考验的就是你在相处过程中的冲突解决能力。
为什么孩子那么小也会跟他人产生冲突呢?
1 就因为孩子年龄小,他的很多情商力还在发展中,所以容易跟他人产生冲突。
2 冲突管理能力是比较高级的情商力,因此年龄小的孩子还没有培养好这些能力。
要完美解决一场冲突,首先要具备情绪认知力,认识到自己生气了;其次是情绪管理能力,自己生气了也不会大吵大闹,向别人拳打脚踢,而是能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次,是共情能力,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明白别人产生这样情绪的原因;最后,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发现,四岁到六岁,是冲突管理能力的启蒙关键期。当孩子到了五六岁,他其实已经做好准备去发展这项能力了。
日常生活中,家长有哪些做法会拖孩子后腿呢?
第一,告诉孩子不可以有冲突。
“你怎么又跟别人吵架了?不是说了不能跟别人吵架吗?”这样的说法给孩子的印象就是,冲突是不好的,你不能和别人有不同意见。
孩子会因此逃避冲突,以后也没有办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以暴制暴。
最早的冲突来源其实是亲子冲突。这个时候,父母如何处理亲子冲突,孩子就会学习父母的处理方式。你打孩子,他也出去打比他弱小的人;你骂孩子,他也去骂跟他意见不一致的人。
第三,骂孩子懦弱,胆小。
这其实就是在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很多家长在听说孩子被打了之后,脱口而出的是,“你有没有打回去?你有没有打赢?”这样的行为只关心了这场冲突的结果,而且必须是自己孩子赢才行,却没有关注到孩子内心的感受,这么做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冲突管理能力培养。
别说三岁小孩了,我家宝宝一岁多,如果我们家里人大声说话他都直着眼睛看着你们的,在我偶尔伤心会哭的时候我儿子就也哭,看见的话,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他们从一出生其实都能感受到的,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事实都懂,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家长还是不要出现这种行为,不得已也不能在小孩面前吵吵闹闹,不要影响到他们~!平时多和宝宝多沟通,多关心关心,经常你问让他答,或者反过来都可以练习,随着时间就会好起来的~~~
我们在小的时候所受到家长的一些教育对我们未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很多事情都是完全依附于父母。在这种情况之下,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和其他孩子出现一些矛盾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就需要家长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教导孩子。
1讲道理永远比一味的批评来得有效
很多的家长在自己家的孩子犯错之后,只知道一味的批评责骂,甚至是出现动手动脚的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用,孩子会变得非常听话,而这种听话几乎都仅仅只停留于表面,孩子往往没有办法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然也就不能够保证下次自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他们错在哪里。大人们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会引发打架的原因是在谁的身上,本身打架这个行为都是非常错误的。
2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指作为家长,我们要试着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给说出来,这个时候家长只要选择静静的聆听就好,之后再以孩子的想法为出发点,言传身教,给他讲一些他们并不懂得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更能够让孩子记忆深刻。
当宝宝之间发育矛盾时,家长应教他如何学会宽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孩子回到家有一点伤或是说今天谁谁把他推到了,家长一定会很心痛,甚至会教孩子:“别人推你,你也推他,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可是孩子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会变得很自私,对任何事情都会斤斤计较,导致最终无法回到社会,可是孩子最终是要回到社会这个大集体当中的,他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教他学会宽容别人,不要把身边的朋友都当成敌人。
小朋友吵架的点和大人想的不一样。我们都以为,小孩吵不外乎就是在争宠、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小孩最在乎自己有没有被公平对待
最能引发学龄手足斗争的事,就是“被迫分享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小汽车等。“为了让爸妈注意自己”这个原因反而垫底。
小孩真正最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被平等对待”,而他们的对比对象就是手足。因此有没有“拿到一模一样大小的蛋糕”、“一样多的乐高积木”、“有没有分到爸妈另一只腿上的宝座”……绝不是大人眼中芝麻绿豆小事而已。
在老二出生以前,老大根本没想过要计较这些事,但对于老大来说,“家里多了一个宝宝就好像先生对太太说,我要娶小老婆,从今以后,你们要一起拥有我一样”
年纪愈小的小孩,还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或尚未发展同理心时,就愈容易用放大镜去看他人与自己个性上的差异,而这会造成愈吵愈烈的局面。
如果小孩已吵到不可开交、大声尖叫的地步时,爸妈可千万不要以为“让他们自己解决。九岁以下的小孩冲突管理的技巧还不成熟,没有大人正向的引导,很容易陷入没有建设性、鬼打墙的争吵模式:是我的。才不是,是我的。不,那是我的。才不是,那是我的……
如果大人不管,小孩也可能会觉得,反正没有解决或不和好也没关系。因此,孩子年幼时,爸妈还是要积极当调停者,让孩子都有机会发言把事发经过说一遍,协助他们一起想解决的办法,甚至协商轮流退让。
当孩子成功解决争执时,也不忘鼓励他们:“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愈来愈好了!”这过程当然比直接叫孩子去罚站耗时,却是值得的投资,因为你在训练孩子学会为自己发声、自己处理冲突。
父母不必每次孩子吵架都要进来协调,可以选择心情比较平静、不赶时间时再介入会比较好。但若小孩打起来、有肢体上冲突时,父母无论如何都要介入。
如果你家孩子年纪相近、均小于10岁,而你正考虑让他们睡同一个房间,不妨先参考看看:
1建立感应度较高的情绪发现
从小和兄弟姐妹在同一空间密切相处,比较擅于分辨他人情绪,提升情绪的敏感度,有助于未来的人际互动关系,比较能准确拿捏人我之间的份际。
2共享空间,让孩子从小练习协商技巧,应对人我的冲突
手足是孩子在世上最初的朋友,刚开始时,手足冲突会因为误触地雷而不时升温,但可以让孩子练习从小为自己的“底线”争取权益,锻炼应变能力和环境适应力。
3容易焦虑的孩子,跟手足共享一个房间,有助于减轻焦虑感。
4手足间互动多,长大后关系较亲密。
总之小孩子吵架也不可大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