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情感观

佛教的情感观,第1张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众生,人是有情感的。人从那里来?佛教讲就是爱。十二因缘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是一个链条,彼此套在一起。佛祖也主张,在家的弟子过正常的生活,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规矩。佛祖的教导是非常自由的:你愿意出家你就出家,不愿意出家就不出家,但是各有规章制度。

佛教还有个词是慈悲,佛教的爱和慈悲有上什么不同呢?爱是自私的,爱是痛苦的,它是一个人暂时占有欲的满足。就像一个人爱唱歌,爱跳舞,但是他不能蹦蹦跳跳二十四个小时。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暂时的感官 的满足。就像人身上痒,他用指甲挠一挠,感觉很舒服、很快乐。如果一个人不痒,那么他就不会挠。

佛者,大慈悲心也,佛陀怎么样教导众生在爱的世界里过好自己的人生?佛陀告诉我们,用慈悲去运 ,用理智去净化爱,用礼法来规矩爱,用般若来化导爱。慈悲是无条件的,是不分对像的,是没有界限的,是没有时间限制的。爱,相反,它是有范围的,有适当的空间和距离的。你是我的父母亲、兄弟姐妹,我就去爱他。出家人把爱升华到慈悲,不仅关心自己的父母,还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关心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他有苦难,只要他有痛苦,只要他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就会按照菩萨道勇往直前,不求回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

佛教的慈善事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般若蜜贯穿始终。当一个人有烦恼的时候,爱也是一种烦恼,慈悲是一种智慧。当你感觉到爱带来痛苦的时候,就把心量放宽,想一下慈善事业。你对儿女做的再多,他认为是应该的。他吃饭都很困难,喝水都很困难,连基本的医药都没有,你出一千,出三千,给他打一口水。当他喝到水的时候,那种快乐,你的快乐会超过他。相信我们都有善心、都有善行,都有同样的感受,希望在爱护自己家人的同时,也关心社会上需要帮助、需要爱护的人。

出家人怎么对待情感?出家人也是有情感的,吃五谷杂粮。出家人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行无常、观法无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这层皮迷惑了。剥落这层皮,每个人都都是我们不愿见到的。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的时候,流出一点血,在身上或地板上,你不会感觉它干净。你眼睛里、耳朵里、鼻子里、口腔里每天都流出很多不干净的东西。把这层皮揭开之后,你就不会自恋,就会对一切众生起一种慈悲心。

真正能看淡物质生活的人是少数,也就是说真正能出家的人是少数;多数人喜欢物质的生活,追求感官 和物质享受。但是,佛陀说:「因爱生忧,因爱生怖。」也就是说,当你爱它的时候,你就会怕它失去,产生了恐怖。你会保护它、爱护他,比如你买了一辆汽车,你就会怕他压坏了、怕他被偷了。多一件东西,就多一份担心,就多一份烦恼。所以说就比如人的八万四千根头发,一根是一个烦恼。多一样物质,就会多一样烦恼;多一份物,就多一份罣碍。出家人把它剃了,剃掉所有的烦恼,没有罣碍,什么烦恼也没有。

佛法有比丘道、有菩萨道,中国是大乘菩萨道,不仅关注自己的解脱,而且在闹市红尘中自己坐在那里、如如不动、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值得赞叹的!

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来后,唐太宗两次劝他还俗、一起治理江山,分半个江山给他,玄奘大师说:我从小是在水里长大的,你现在让我到陆地上生活,我不能适应。你的心计、领导才能我没有学会;我从小就出家,我的使命就是学习佛法、弘扬佛法。唐太宗就不强迫他了。第三次他就让宰相房玄龄大力支持,让他在西安翻译佛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世俗人眼中,有很多人对佛教不了解,认为佛教是迷信,认为出家人可有可无。认为是不是(出家人)没有什么能力才跑到佛门去了?其实大错特错,在唐朝的时候,出家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制度。玄奘大师当时是十三岁,年龄不够,在考场外转来转去,非常郁闷。考官问他:小青年,你在外边转什么?他说我想出家。考官问你多大了?他说我十三。你这么小出家干什么呢?他说弘扬佛法,最终的目标是成佛,现前的目标是弘扬佛法。所以说,出家人有远大的志向,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所以顺治皇帝赞叹:「黄金白璧未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黄金白璧多、金银财宝多值钱,当然,对大家来说小case,但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当然,出家人看起来悠哉游哉,其实也很辛苦,为了众生也要刻苦,日夜操劳。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出家人的那种奉献精神:「不为自己谋安乐,但愿众生脱离苦!」

自古,帝王将相、社会贤达、士大夫为什么与出家人交流呢?出家人不会与他争名夺利,不会笑话他、看不起他,不问他今天是平民、明天是官员,永远平等看待,永远是朋友。希望今天在座的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次佛法的大门为大家敞开了,希望清华大学国学班的总裁们、总经理们来到佛教圣地,沐浴佛的智慧、沐浴佛的阳光,相信这次长安之行、「长安悟佛禅」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关于佛教与情感,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佛陀的格言》。薄薄的一本,网上就能搜到。另一个是《建设佛化家庭》,关于佛陀怎么教导在家弟子:先生怎样爱太太,妻子怎么爱丈夫,父母怎样爱孩子,母亲怎样爱女儿,怎么和邻居相处,怎么孝敬父母。佛陀是大慈悲的、佛陀是大智慧的,我们能接受佛陀的教育是幸福的。

这个里面显现出来的就是人性的弱点,当然是双方都有的弱点。

双方都对这样模糊的感情和不稳定的关系抱有期望,或者说对于对方有一些需求,为了各自的目的而维持现有的关系,这种并非纯粹的感情,导致了最后双方的受伤,应该说相关的两个人都有责任,并不能简单的指责其中一方。

  《独孤天下》中独孤般若出场凭借其心狠手辣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同时吸引我们的还有她和太师宇文护之间的感情。网传独孤般若结局死于难产,那独孤般若怀孕孩子是谁的是她深爱的宇文护还是深爱她的宇文毓三人之间的情感一旦掺杂上权利,最后的结局都不好。

 独孤般若

 剧中独孤般若背叛了宇文护,虽然宇文护有能力,但出身低微,和皇帝之位总是无缘。而独孤般若拥有无穷的野心,她注定会坐上至高的位置,成为最为尊贵的女人。在成为尊贵女人没多少时间难产死了,虽然她得到了想要的权利,可幸福她从未体验过。

 虽然在剧中独孤般若的人设有点为权势不择有段,但在历史上独孤般若嫁给宇文毓之后,两人恩爱有加,还怀上了孩子,可在生孩子的时候独孤般若死了,孩子在不久之后也夭折,这一段和剧中倒是很像。

 宇文护

 在宇文泰死后,将权利交到宇文护的手中来扶持自己的儿子。宇文护嚣张跋扈,担心有一天权利落入独孤信的手中,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逼死了独孤信,在独孤信死后 ,独孤家从此一落千丈。当宇文毓登上皇位之后,宇文护不愿意让独孤般若成为皇后,可宇文毓喜欢独孤般若非她不可。

 宇文毓独孤般若

 在宇文毓成为皇帝之后,独孤般若成为皇后,可独孤般若始终没有忘记宇文护的杀父之仇,再加上宇文毓始终被宇文护所牵制,般若心事重重。独孤般若有点忧郁成疾,做了几个月的皇后就死了,在般若死之后 ,宇文毓也没有再立皇后,直到他被宇文护害死。

 历史上独孤般若的孩子自然是宇文毓的,生下宇文毓嫡子不幸夭折,所以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很多相关这里的记载。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1)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南无·阿唎耶。(2)

ná mó ·ā lì yē。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3)

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

菩提萨埵婆耶。(4)

pú tí sà duǒ pó yē。

摩诃萨埵婆耶。(5)

mó hē sà duǒ pó yē。

摩诃迦卢尼迦耶。(6)

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唵。(7)

ōng。

萨皤啰罚曳。(8)

sà pó là fá yì。

数怛那怛写。(9)

shù dá nā dá xià。

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10)

ná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

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11)

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

南无·那啰谨墀。(12)

ná mó·nā là jǐn chí。

醯唎摩诃皤哆沙咩。(13)

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

萨婆阿他·豆输朋。(14)

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

阿逝孕。(15)

ā shì yùn。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多·那摩婆伽。(16)

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

其实,历史上,独孤般若的真名并不叫独孤般若。这句话有点绕,应该这样说,嫁给了宇文毓的独孤信长女独孤氏连名字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这有点匪夷所思,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位被追赠为明敬皇后的独孤氏为人比较低调,也比较贤惠。

我从上述史料唯一得知到的信息就是:一是她是宇文毓在藩王时期的正房妻子;二是她死得比较早;三是被宇文毓追赠为皇后,并与其死后合葬,可见宇文毓和独孤氏的感情很好。

一是宇文护在独孤般若死得时候已经45岁左右;二是宇文护在这段时间一直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当中,不太可能顾及太多儿女私情。其实,大凡是立志于建功立业之人,对于儿女私情一般都看得很淡,只是会根据形势的需要做出抉择。宇文护都年过不惑的一小老头,怎么可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和自己的堂弟的媳妇有一腿?这情理上说不过去,现实也不允许。如果真有这样的事,估计宇文泰在死后也不会将权力移交给他。

《独孤天下》这部电视剧其实拍的不错,但是关于宇文护和独孤般若那段不伦恋确实有点不成熟。也许,地底下的独孤氏皇后和宇文护看到这部电视剧会跳出坟墓找编剧算账。其实,这位独孤氏皇后也挺可怜的,死后也没有留下名字,名声还不怎么好。

他们之间关系却是复杂,很难让人琢磨清楚。

应该算是好人吧。孩子应该是宇文毓的。

北周明敬皇后:独孤氏(?-558年),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周明帝宇文毓妻,西魏大司马独孤信长女。成为皇后才三个多月,就因病而逝,葬于昭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09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