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对某样东西不知道时,或者他就是农村的,别人说他是“小学生”,你怎么看这种做法?

当别人对某样东西不知道时,或者他就是农村的,别人说他是“小学生”,你怎么看这种做法?,第1张

  祖父和桅子花

  印象中,祖父称栀子花为挚友。他曾谆谆告诫我:做人要像这栀子花一样,不要贪慕不属于你的五彩缤纷,只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清香就足够了。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小男孩尚不能体会这句话的真谛,但今天当我读懂了这句人生的箴言时,祖父却无可挽回地离开了我,离开了他奉献一生的教育事业,离开了他的挚友——栀子花。

  那一年祖父忽然卧病在床,而且是极难医治的癌症。看着他躺在病床上痛苦地时,我更愿意那个人是我!我想起了栀子花,但那时正是栀子花凋零的季节,我绞尽脑汁却无力回天。无奈啊!祖父在痛苦之中仍不能见到他的挚友,我究竟该怎么办呢?

  我跑到院中,将那些随风而逝的花瓣一一拾回。看来只有用胶水才能将它们恢复到原来模样了。我想祖父看到栀子花后一定会很欣慰的,他的病也许就会有所好转了。

  那天上午,我一丝不苟地做着这个枯燥无味的工作,终于在午后完成了这些“栀子花”。我十分小心地捧着它们献给祖父。果然,祖父很是欣慰,继而,他的眼神里却闪过一丝忧郁,慢慢地,祖父竟像孩子一样哭了。我问他是什么缘故时,他却摇头不答——难道他识破了我的诡计?

  我撒了一个谎,一个精细而又美丽的谎言。那天我很高兴,我让痛苦的祖父得到了一丝丝安慰。可现在想想我又后悔了,我让祖父这个坚强了一生的人在垂暮之年流下了眼泪,我的良心受到了莫大的谴责。

  我以为这个谎言被我编织的天衣无缝了,但不久后,祖父突然唤我去他的床前,他对我说:“好孙儿,这个时节栀子花应该谢了吧?”我的脸红了,他识破了我的谎言!他接着说:“我很高兴你能这么做,纵然这是个谎言,但它却很美丽,我得谢谢你!”

  那天深夜,祖父黯然离去,我没有流泪,但却心如刀割。祖父的灵柩前摆放着那些“栀子花”,它伴随着祖父走完了人生的旅程。它很幸福,祖父也很幸福。

  这个谎言久久萦绕在我的心间,也许它将成为我心中的永恒。

  当秋天在来的时候,我学会了享受寂寞。寂寞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祖父,想起那个谎言、那些栀子花……

  范爱农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ShikiR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密秘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痛斥满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

  “我真不懂你们带这东西做什么?是谁的?”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到东京就要假装大脚,又何必带这东西呢?”

  “谁知道呢?你问她去。”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情形还是不行,王金发他们。”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我,慷慨地说,“我们要办一种报来监督他们。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子英先生,一个是德清先生。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

  我答应他了。两天后便看见出报的,发起人诚然是三个。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这样地骂了十多天,就有一种消息传到我的家里来,说都督因为你们诈取了他的钱,还骂他,要派人用来打死你们了。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但我还是照常走,并且说明,王金发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况且我拿的是校款,这一点他还能明白的,不过说说罢了。

  果然没有来杀。写信去要经费,又取了二百元。但仿佛有些怒意,同时传令道:再来要,没有了!

  不过爱农得到了一种新消息,却使我很为难。原来所谓“诈取”者,并非指学校经费而言,是指另有送给报馆的一笔款。报纸上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便叫人送去了五百元。于是乎我们的少年们便开起会议来,第一个问题是:收不收?决议曰:收。第二个问题是:收了之后骂不骂?决议曰:骂。理由是:收钱之后,他是股东;股东不好,自然要骂。

  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我就不再说下去了,这一点世故是早已知道的,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或者明天在报上就可以看见我怎样怕死发抖的记载。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弗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

  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先到都督府去辞职,自然照准,派来了一个拖鼻涕的接收员,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元,不是校长了。后任是孔教会会长傅力臣。

  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的裸体照片,倘遇见孙传芳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我从南京移到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有机会。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藤野先生》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娇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了,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前电视台开始播放国,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的了,不应的也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上谤”,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朵。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你瞧,他写的这幅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架!”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敢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雄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修鞋匠

  巷子口就有一个修鞋的,那还是小时候的记忆。

  每次走到那个巷子口我都会偷看他几眼,不为什么,那是数年来记忆之中应该做的事情。当我偷看他的时候,他似乎都不会发现我。兴许他还是认识我的,毕竟我每天都会从他身边走过几次。

  鞋匠总是穿着他那破衣服,一年也不会换几次衣服。缠着他那打满补丁的围裙坐在那里,慢悠悠做着他那工作,无数只人们送来修补的鞋子静静地立在一旁。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太阳出来时他就已经在这里,太阳下山了还有个黑影在这里走来走去。这种生活对于鞋匠似乎从来都不会忧虑。

  有一天,我又偷看了鞋匠一眼。发现鞋匠面前堆满了各种塑料瓶,有**的可乐瓶,白色的矿泉水瓶,各式的塑料制品在他面前堆成了一座小山,甚至再没有空地供他堆这些废品。鞋匠的摊位是立在那间古屋檐下的,还有一辆老式“二八”载重自行车停在那里,偶尔能听到“嘎嘎”的声响,伴着鞋匠敲鞋的声音,还有他那满面的尘土,沾满油污的黑色工具,我开始觉得有点恶心起来。再看看那一条补了许多白补丁的围裙开始泛黄,越发地显出鞋匠生活的卑微。

  于是,我走过巷口不再偷看鞋匠如何操纵他手中的小锤子。即使在没有下雨的日子里,我也会用雨伞来遮避和鞋匠的目光对撞。在我经过这个巷口的生活中,不再有这个鞋匠的存在,也不复有那辆老式“二八”单车的记忆。

  我似乎很矛盾,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里。我从伞下偷看了鞋匠一眼。鞋匠旁边站着一个可爱小女孩,女孩的衣衫虽然颜色很淡,但穿得整齐,洗得非常干净。女孩左手拿着一个饭盒,右手拿着一把勺子,在仔细喂鞋匠吃饭。鞋匠吃着女儿喂的饭,微笑着看着过往的行人。

  我沉思半晌……

  尔后,我把家里所有塑料瓶,和我认为的废品一并送给了修鞋匠。鞋匠眼中闪着感激,但始终没能说出口。但记忆让我清楚知道,那天我送东西给他的时候,鞋匠露出了他从未让人看到过的整齐的满口的白牙齿。只有记忆记得有曾经拥有。

  我穿过巷子时,再也不会撑伞。

  每过几天我也会和鞋匠聊几句近来的情况,甚至会聊到那个小女孩。我后来才知道鞋匠并没有生儿育女,这个小女孩是在路口遇上的,那时她躺在那里,鞋匠一大早经过时就遇上了,鞋匠的老伴也很高兴。

  鞋匠本来就打算几年前就消失在这个巷口的,可当后来……

  我每次也会和他谈谈我生活,工作中的困扰。我们的交往因为小女孩越变越深。

  繁星》

  我想,在二十世纪有名气的女作家中,冰心算不上最有才华的一位,但我认为她是所有女作家中最内敛的一位。因她从不爱张扬,一生都过着非常低调的日子。

  其实,过去的我,并不喜欢冰心的作品。因为她没有张爱玲的旷世才华,也没有林徽因的清丽典雅,更没有丁玲那种文学女战士的风范。冰心的作品永远给人一种透明的纯净,宁静中蕴含着朴实与真诚。

  也许,这正是冰心的智慧吧,永远把自己定格成一颗最平凡的繁星,而不是争奇斗艳把自己点缀成一个最耀眼的明星。试想,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一个如此知名的女作家能这样有分寸的把握自己,难道不是人生的智慧吗?最难得可贵的是,尽管把自己放在繁星的位置上,但她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自我的价值,自我的超越。仅仅从这一点,就能说冰心已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女作家了,成功在她用她的完美留给一个时代永远的佳话。

  这或许就是美好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吧。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有才华的人,而是缺少有美德的人。如果让你在才华和美德面前只选择其一,我想大多数人会只选择美德。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伊丽莎白也是其中的一位,一本书上曾写过,有一次玛格丽特去参加一个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所有的作家都夸夸其谈,称自己的作品写了几十部,甚至上百部。最后轮到玛格丽特时,只见她坐在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轻描淡写的说:“我只写了一本《随风而逝》。”听到《随风而逝》,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面色绯红。

  到了我们这个二十一世纪,提起地球上的明星似乎贬多于褒,尤其是现在的女明星,真真正正个个让人大倒胃口。每当我看到她们用手势来来在表达着自己无限丰富的情感,并且时不时的发嗲,这个蛮什么,那个蛮什么的时候,我真为她们汗颜。她们整天把自己粉饰的千奇百怪,目的就是想出人头地,让万众瞩目啊。当然我所说的都是一些爱慕虚荣的小星而已,对于真正的大明星我同样是无限崇拜的。比如千古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之类,再比如绝代佳人奥黛丽赫本、费雯丽等等。但谁也不会否认明星会有明星的悲哀,繁星自有繁星的快乐所在。

  天空中繁星点点,我知道我就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一个,因为我简单,更因为我平凡。尽管我淡然,但我就像冰心女士一首诗中所写,我不喜欢向日葵,我只愿做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水莲。

  繁星点点,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星空。点点繁星,也才能托起多姿多彩的梦。朋友,做一个繁星吧,它会完美你一生的前行路程。

  、《奶奶》

  坦率地说,对于奶奶的记忆是模糊的。

  记忆深一点的只有两件事。

  一件是她同母亲的吵架。那里我还很小,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他们吵得很厉害。性格内向、老实的父亲没有说话,我也只是害怕地躲在从堂厅到厨的过道里哭,同哭的还有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和小两岁的弟弟。自此后,奶奶就随我的大伯在一起过,而且在相距六七华里的另一个村庄。

  另一件事是奶奶老了以后,患了老年痴呆症,成天坐在大门口,也不到处走动。我去看她,问她是否认识我。很奇怪,一向混沌的眼神霎时清亮起来,竟清楚地叫出了我的名字。但转瞬即忘,不多一会儿又糊里糊涂地问起我是什么人来,只得耐心地告诉他我是谁,她竟也在思索,寻找如薄雾般的记忆。

  奶奶生育了四个儿子,老三是个傻子,我们侄儿辈喊他“孬爷”。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孬爷”先奶奶而去了。在“孬爷”下葬的那天,八十八岁的奶奶似乎又清醒起来,朝着“孬爷”的墓地方向看着,呆呆地。几天后,奶奶也过世了。村子里的人说,“孬爷”入土为安,奶奶也就放心了,世上没有什么事让她操心了。

  出殡那天,几个孙儿扶着棺木送奶奶上山。趟着路上的积水,想起她的糊涂中竟认识我之事,禁不住悲从中来,心中酸痛,泪水随着奶奶棺木的摇晃而滚落。

  、《人之常情》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扶叶得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的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题记

  生命如酒,或清冽,或干涩,因为有了情,它变得香醇;生命如,或高亢,或低沉,因为有了情,它变得悦耳;生命如画,或浓艳,或暗淡,因为有了情,它变得美丽多彩。

  人之常情,我想应该有同情。

  是谁,让那曲爱得乐曲久久萦绕在空中?丛飞,当他第一眼看到失学儿童到被死神眷顾为止,一直把自己的爱和金钱奉献。他的声也许没有往昔的动听,却赢得了最虔诚的掌声。若无同情他怎会如此,同情使他生命得到永恒,使孩子们生命充满希望。

  人之常情,我想应该有亲情。

  你知道从万丈悬崖坠落的结果么记得多年前的那场摩天轮事故至今历历在目。一家三口在享受天轮之乐时,突然摩天轮出现故障,就在他们从天坠落的时候,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父母用双手托起了孩子,托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人说,那一刻的天空异常的宁静,泪水模糊了每个人的双眼,每个人都有一种回家的冲动。

  人之常情,我想也应该有师生情。

  不久前的汶川地震,震碎了每个人的心,然而有一种感情让人们久久难以忘去。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教师,在地震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从天而降的钢筋水泥,用自己的脊梁为身下的学生支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

  苟小超,一位小学教师,在地震时,三进三出坍塌的教学楼营救自己的学生。当他最后冲进教学楼时,水泥板压住了他,然而他的双手仍紧紧地抱着两个学生。

  一句“人之常情”饱含多少爱,也许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感情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太宰治的长子是残障儿,“关于长子,父亲和母亲都避免深谈。白痴、哑巴……因为哪怕说出一句,二人互相承认的是过于悲惨。母亲时时紧抱着这孩子,父亲常常突然想抱着这孩子跳河,一死了之。”

同样是作家的大江健三郎,长子也是先天性残障,却给大江的精神带来转机,创作出重要作品《个人的体验》。太宰治在《樱桃》说了三次的“老子比孩子重要”并不是反话,而是真话。纵然心里有矛盾,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恐怕是不配当父亲的,甚至不配做人。

太宰在文中自道:“其实这个小说就是夫妻吵架的小说。”读来全篇基本是辩解,为自己的人生方式辩护。

日本战败,“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社会上荒废无序,太宰自称无赖派,意思是法语的自由思想家,反抗权力,同时也像是无赖汉。

他呐喊“我是无赖派,反抗束缚,嘲笑识时务的得意面孔”。无赖是反俗的。太宰在日常生活中反俗,用的是女人和药物。从女人身上获得灵感和素材,吃药来昂奋自己执笔写作。他反俗并非把自己撇清,既揭发别人的俗,也无情面地吐露自己的俗。

三岛由纪夫却说,这是一种狡猾,对于强大的世俗德目立刻露出受难的表情。不过,今天读太宰治几乎不再提无赖派这个概念了。

扩展资料:

作品写我(太宰治)作为小说家,心中有许多“想烦而不好明着烦”的事,却不得不装得“表面上很快乐”。我“原本就不是什么产量丰厚的小说家。我是个极端小心翼翼的人,要被拉到大众面前时才会发户谎似的拼命写,写不下去就会从酒精中寻找救赎。

喝酒这种事不能说是出于我愿,我是带着埋怨去喝酒,总是可以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根本不会喝什么酒”。跟往常一样,因为夫妻吵架,太宰治离家出走来到厂一家小酒馆,无意间发现樱桃。一边想着要把樱桃带回去给孩子们,一边又自言自语道:“父母比孩子重要”。

“樱桃”就像一条锁链,也就是说《樱桃》这部作品是以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为主题来进行创作的。但是作品的中心主要并非作者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父亲·丈夫”和“母亲·妻子”之间的关系。

而构成这种关系的核心,从“父亲”的立场来看,就是作为非让自己陷入不安和精神分裂状态不可的“他者”的妻子。此时,即便是“父亲”的自我同一性缺乏现实性也没关系。

以衣食住行为中心的日常现象并不是现实,因为在作者看来所谓的现实是没完没了地围绕着空想的事情而转、梦想着非现实性的事情。

-樱桃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觉得并不是,我见过太多的不幸福的婚姻不是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是两个人之间的不爱了,也许从来没有真正爱过!

      我的一个朋友小莫,最近离婚了,她28岁,她和前夫相亲认识,相处三个月就结婚了,原因是对方家境不错,对自己还可以,双方年龄都不小了,就这样结婚了。但是当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一段时间以后,怎么看对方都不顺眼,他不喜欢她的大**脾气,不愿意她有异性朋友,她化妆时间太久了等等!而她呢,嫌弃他,不洗衣服,不体贴他,臭袜子放一堆,总是应酬到很晚才回来,对她不关心,不知道冷暖等!

      半年后,两个人离婚了,很和平的那种,离婚了突然感觉很开心,很轻松!她告诉我,她以前总是认为那些说嫁给爱情的人很矫情,现在她认为是对的,一个没有爱的婚姻一定是不长久,不开心,不和谐的!维持不了多久,就算将就一辈子,最后其实自己一定会后悔!

          其实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同事当中,都是这样讲究的过日子,把婚姻变成了亲情,没有了爱情的滋润!他们经常给我抱怨一些事,如果当初怎么样一定不会嫁给他,一定不会娶她,一定要去追寻我的爱情等,我会说,你现在也可以,他们就说,都这么大年龄了,不想折腾了,还有孩子,折腾不起了,孩子会受苦!其实这些都不是借口,你只是认怂了,你被命运安排了,你被别人的嘴巴禁锢了,你怕别人说你,你怕离开她(他)在找不到另外一个忍受你的人,你感觉你自己不够优秀!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小乔,他和他老婆是在大学的一次社团交流会上认识的。他告诉我们他第一眼看见小叶的时候他心跳加快了,觉得她就是自己一生最爱的人,必须和她相伴一生。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在空间和时间的临界点,我遇见你,你遇见我,刚巧,对眼了,这一瞬间,我热血沸腾,心跳加速,这就是爱情!也许一生当中,你所爱的人正好爱你,这是一生很难的事情!其实很容易,只不过你太着急了!

      我以前觉得一见钟情一定看的是外表,没有真正的爱,因为对对方不了解!但是时间的变化,也许爱情最好的模样就是一见钟情,你在这里,我也正好在这里!

        快8年了,小乔和小叶结婚4年了,当初他们什么都没有,就是相互爱着对方,到目前为止,他们很少红过脸,亦然成为我们同学当中的模范夫妻,小日子红红火火,而朋友当中,结婚离婚的,二婚的,吵架的太多了。我就问他们,你们如何做到的,他们同样的答案,因为我爱她,爱屋及乌,他所有的缺点我都能接受,所有的优点我都喜欢,他所有的建议我会考虑!互爱互敬!

      其实让婚姻破裂,感情破碎的不是三观不同,琐碎小事,柴米油盐,而是你们在彼此心里之间的位置,爱或者不爱,你心里体会!

        其实很多人把在一起时间长,舍不得对方,当成就是爱情,往往错了,也许是你已经习惯了有对方的存在而已,也许是一厢情愿而已,爱不是同情,不是将就,不是习惯,而是发自心里的激情和冲动!最喜欢的文人之一是钱钟书先生,他的围城我看了好多遍,学贯中西!更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和杨绛先生的爱情,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锺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势均力敌,文坛巨匠,爱情伉俪,这是我们要追寻的,无论你是什么,你都有追求爱的信仰!愿天下所有的朋友嫁给爱情,一见钟情,幸福一生到永久!

     

       

可爱淘,本名李允世,韩国青春文学女作家。因《那小子真帅》被中国青少年熟知,代表作品《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哆来咪发唆》、《致我的男友》。

一、《那小子真帅》内容介绍

小说给人一种日本漫画的感觉,讲述了一个家里有钱,相长一流的“四大天王”之首和一个虽然平凡,却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女孩子之间的爱情故事。男主角智银圣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因身患艾滋而去世,他也因为受到旁人的歧视而变得桀骜不驯起来,然而“斗胆”反抗他的便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千穗了。花样男孩兼叛逆少年智银圣身上具备让所有少女为之疯狂的因素,被称为天下独一无二的King Card(美少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切中学生耳熟能详的道具,如发短信、手机联络,同时还有去改校服裙子,去卡拉OK唱歌等能让青少年读者会心一笑的情节,在韩国青少年中造成了非同一般的反响,甚至到了为之疯狂的程度。

二、《狼的诱惑》内容介绍

淳朴的农村女孩彩麻(心地单纯善良,为他人着想,天真中有种成熟的责任感)在父亲去世后来到了住在城市里的妈妈的身边。妈妈已于多年前和父亲离婚,同时带走了彩麻的妹妹忆美(男孩子气,讨厌曲折的东西,业余爱踢足球)。

彩麻为了挽救初恋男友和自己好朋友的感情,不得已答应成为君野的女朋友,谁知最后竟也慢慢喜欢上了他。同时她的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男孩英奇(心底泪迹斑驳,却永远微笑面对彩麻,私生子的身份让他倍受磨难,不过在受女孩子欢迎和打架方面却极有建树),一个笑容满面有着奇怪手机铃声的帅男孩,可是却屡屡在打架中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让人心痛不已。这个奇怪男孩和彩麻之间似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暧昧不已的关系弄得君野紧张生气,结果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英奇是彩麻同父异母的兄弟。英奇因为一次车祸陷入生命垂危之中,又发现他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小命几乎不保,究竟他会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剧情的发展。

三、《哆来咪发唆》内容介绍

《哆来咪发唆》如同一个施过魔法的精录,伴随着浪漫的乐律在无数淘迷中穿梭往来,营造出一派花团锦簇的盛世。沸点热闻立刻引爆所有淘迷的购书欲,升级自己的FANS品级。还在观望的准淘迷们,何不本着过把超级视觉瘾的精神,揣好钱包,奔向有可爱淘的幸福生活呢!

可爱淘大洒音乐细胞的《哆来咪发唆》绮丽惊艳。拥有天使般歌喉的乐队主唱成隐葵,看似坚强却曾经惨遭朋友背叛的天才柔道少女云净媛,这样两个不相干的人,却发生了一段深情动人的爱情故事。一次偶然的邂逅让隐葵和净媛结下了恶缘,可出乎意料的,净媛对单纯透明的隐葵产生了好感,隐葵最好的朋友西苑正好又是净媛以前的朋友……而他们三人,究竟将怎样维持这段纠缠不清的友情和爱情?所有的旋律都要亲自体会才能感受深刻,所以请大家锁定焦距,一起体验可爱淘的情感三重奏!

四、《致我的男友》内容介绍

当纯澈明的女孩江纯遇到自己心仪的天使男孩澄弦时,压抑了许久的爱慕裂锦般迸发;然而那个痴心一片的爱情傻瓜殷尚对江纯的爱依然炙热浓烈,为了她,他可以毅然可以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没有了爱,宁愿死去。女孩江纯进退维谷,不忍心伤害男友殷尚,却也不想失去温润如水的澄弦的垂爱。一个月的拯救期,事端迭起,殷尚能否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爱情?江纯是否真的要殷尚开启一段新的爱情旅程?澄弦能接受她的爱么?三个人的情感迷蒙着雾色,这道爱情方程式会有解么……

  创作故事如同“在天堂里吃糖果”  1997年10月15日,邹奇奇出生在西雅图市。她的母亲邹灿是重庆人,1988年到美国后,学习法语专业的她又获得了英语文学硕士学位。父亲约翰是一名捷克裔物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微软公司。奇奇还有一个大她两岁的姐姐希希,姐妹俩名字合起来就是“希奇”。

奇奇姐妹俩从小时候开始,就经常听母亲给她们讲中国的故事。3岁半时,奇奇自己跑到小区图书馆,借来童话小说《害虫的侦探》。看着捧着大部头的小姑娘,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读不了那种大部头吧?”奇奇却当场翻开书读给母亲听。

他们一家人开车出门时,喜欢在车上做讲故事游戏。邹灿一直记得奇奇当年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两个住在森林里的恋人,他们都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后来新郎想要搬到城市里,新娘却反问他:难道你能舍得美丽森林和平静的生活?

6岁的时候,奇奇就开始记录自己编写的故事,爸妈发现后,就为女儿买了台二手的手提电脑送给她,小家伙从此开始用电脑写作。每天早晨起床后穿上衣服,跟妈妈打声招呼,她就钻进书房。奇奇会先把想描写的人物画在纸上,然后,缕缕文思就像小溪里的流水一样涌出……

为了不让女儿把眼睛累坏,妈妈要求奇奇每天的写作不超过两个小时。在她看来,女儿的故事都有一个特点,主人公通常是一个有主见且争强好胜的女孩子。比如,奇奇写的《叛女闹学》的故事发生在一所魔法学校,在这里,只有男孩子可以随便练习魔法和击剑,而女孩就不可以。因此,主人公凯瑟琳开始了自己的反叛……

8岁出版英文著作轰动美国

2005年,奇奇出版的故事集《飞扬的手指》,包含的300多篇故事大多以中世纪为背景,这本296页的童话书迅速轰动全美,甚至被亚马逊网站作为五星级作品推荐。

西雅图电视台记者约翰·谢里菲这样描述奇奇的作品,“她的故事一开头就引人入胜,都是一些关于人类共同的主题:友谊、信任和善良。”作家苏珊娜·万斯评价说,奇奇的作品流畅干净,不像大多数写作新手那样过多描述繁琐的细节。

奇奇曾在访谈节目中说:“我喜欢以女孩子为主角的故事,过去(别人写的)的很多故事里面,男孩子都是英雄,女孩都需要被他们来拯救。这样的书很乏味。”

此后,她上过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主持的“奥普拉秀”;还在美国广播公司的“早安美国”一个小时的现场直播节目中,当场用计算机写出上万字的文章,让主持人迪安·索耶尔赞叹不已……

当其他8岁女孩都崇拜小甜甜等青春派偶像时,邹奇奇也有自己的偶像。她说:“我崇拜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她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我也喜欢《哈利·波特》作者罗琳,但我不确定是否喜欢麦当娜。我最喜欢的历史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因为那个时代有许多惊人的艺术成就。我认为历史上最邪恶的人,毫无疑问是希特勒,他迫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

一些严肃的东西的确让奇奇的心智超乎成熟,但她认为自己过得很快乐。她喜欢做梦,“当我不工作时,就喜欢吃甜腻腻的巧克力,玩荡秋千,喜欢和姐姐打闹吵架。”

野心勃勃,要拿诺贝尔文学奖

同许多“天才”的昙花一现相比,奇奇却更乐于开堂授课,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更多人分享。很多时候,她的个头都没有演讲台高,垫上脚凳,才能够到麦克风。有时候,她拿自己的父母说事,称成人虽有丰满的钱包、巨大的权力,但“他们的坏习惯也很多”,“要改变他们的坏习惯是很困难的,不过没关系,因为孩子都不想成为他们父母那样的人”。

奇奇上课可不是小孩在玩“家家”,她是应邀授课,他人会支付其非常可观的课时费。

许多人都好奇地问,奇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实际上答案很简单,就是一个词─兴趣。”邹妈妈说国内有很多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披星戴月,送孩子去参加奥数班;手持鸡毛掸子,死盯着孩子弹钢琴……然后愤怒地责问道:‘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心血,你为什么就不成才呢?’她相信,对孩子来说,有时热情和兴趣比“正确”更重要!最好玩的是,就连总统的两个女儿都是奇奇的粉丝,她被奥巴马誉为“美国文坛小巨人”!

责编/夏漪(1150535316@qqcom)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英译: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Anovskii),笔名果戈理(俄文:Гоголь,英译Gogol),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死魂灵》(或译:《死农奴》)和《钦差大臣》。

1809年,果戈理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得县素罗庆采镇。孩提时期的果戈理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果戈理从小就把文学看做是为人类服务的高尚事业,为此曾不断试笔,但未获成功。1830年春,《祖国纪事》杂志正式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圣约翰节前夜》,同年5月,他同仰慕已久的普希金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为果戈理走上文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831年至1832年间,果戈理相继出版了《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二部,作品给他带来巨大声誉。1835年相继出版的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迈出了创作的新步伐,标志著果戈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和跨越。

1842年5月正式出版小说《死魂灵》。1852年,果戈理烧掉《死魂灵》第二卷的手稿,不久后去世。

人物经历

1809年4月1日,果戈理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庆采村,从小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他于1821~1828年在波尔塔瓦省涅仁高阶科学中学就读期间已博览群书,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曾扮演过冯维辛的讽刺喜剧《纨绔少年》中的主角以及其他角色,而且演得非常成功(他后来写的也是讽刺喜剧)。 他在这所中学受到了十二月党人中的一些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歌的影响(这促使他在创作初期想当一名诗人),他还受到了法国启蒙作家著作的深刻影响。这一切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农村的生活是他创作的重大素材,农村生活促成他写成了《狄康卡近乡夜话》、《马车》、《死魂灵》等与农村有关的作品。

1828年,果戈理中学毕业,前往彼得堡,想在司法界谋得一官半职,他身上还带着写成了的田园诗《汉斯·丘赫尔加坚》(长诗)的手稿,这是他的处女作。

1829~1831年,先后在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供职,亲身享受到小职员的贫苦生活。在此期间还到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后来在《涅瓦大街》、《肖像》等中篇小说中写的都是画家的悲剧故事或传奇故事。

1829年,他发表了《汉斯·丘赫尔加坚》这一长诗,用的是真名。这首长诗是他登上了俄国文坛,但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他非常快意识到诗歌创作并非他的强项,于是转向了小说和喜剧。1830年,他以"果戈理"(Гоголь,他的姓氏的一半)为笔名发表了小说《圣约翰节前夜》,这部小说得到了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的赞赏,并与之成了莫逆之交。

1831年,9月,短篇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发表。同时出版了以这篇作品的题目命名的短篇小说集,受到了普希金和别林斯基的好评,他们称俄国文学已进入果戈理时期。这一年,他遇到了普希金,之后普希金成为他的朋友并给他提供了非常多创作素材。1834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当副教授,教授历史,伊万·屠格涅夫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1835年春季,果戈理出版了喜剧剧本《三等弗拉基米尔勋章》和《婚事》,并开始迷恋喜剧创作。《婚事》是他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宣扬了婚恋自由。同年,他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彼得堡故事》(Петер 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和《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中有《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记》、《马车》、《罗马》构成。《密尔格拉得》里面有《旧式地主》、《塔拉斯·布林巴》、《两个伊凡吵架故事》等中短篇小说。同年,他根据普希金启发出来的素材,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死魂灵》,并从圣彼得堡大学离职,专事创作。

1836年,根据普希金提供的一则荒诞见闻,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五幕喜剧《钦差大臣》。创作期间,他对戏剧的社会使命有了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同年,他的《钦差大臣》出版了单行本,出版的同时,这部喜剧进行了公演,由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谢普金主演。《钦差大臣》引起了纷纷议论。大多数观众在观看期间都笑了,因为这不再是专为逗乐而写的滑稽剧,甚至尼古拉一世在观看期间也笑了,而且"笑得要死"。但《钦差大臣》也引起了非常多御用文人的攻讦。《钦差大臣》的出版与公演却非常快引起了俄国当局的不满。

1836年6月,果戈理离开俄国,进行出国游历,开始了长达6年的侨居生活。最开始的一年,他来到了罗马。1837年1月29日,他的好友普希金死于阴谋。此后果戈理在义大利和德国生活了近5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写成了《死魂灵》的大部分。

1841年9月,果戈理携带《死魂灵》的手稿回到俄国。当他把改定后的手稿送到莫斯科书刊审查机构审查时,当即被否决。于是他托别林斯基走后门关系,使这本书在彼得堡通过了审查。

1842年,他对《钦差大臣》进行了增补,使它的讽刺力量得到了增强。也是这一年,《死魂灵》的第一卷出版,引起了比《钦差大臣》更大的轰动。

接下来的几年,果戈理都是在争论、疾病和贫困中度过的,他逐渐丧失了创作 。1845年6月,他将已出版的第一部《死魂灵》书稿烧毁,继续重写。

1847年,果戈理开始沉迷于东正教狂热,同时深患著忧郁症。他发表和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选》,里面主要是与达官、贵妇的书信来往。

1848年,果戈理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回来后,神甫马修斯·康斯坦丁诺夫斯基以为他的作品在上帝的眼中是一种罪恶,要求他烧掉《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

1852年2月,他预感自个不久于人世,就向朋友Я托尔斯泰伯爵(当时果戈理寄居在他在莫斯科的家中)交待了后事,并让他把手稿拿走,等他死后交给费拉列特大主教,但Я托尔斯泰伯爵并没有拿走他的手稿。2月24日,他烧掉了将近完成的《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并拒绝进食,于1852年3月4日在莫斯科辞世。人们看见的第二卷,是他的出版商舍维廖夫根据他的遗稿整理出来的。

个人生活

家庭

果戈理祖先是来源于乌克兰的小贵族,具有波兰血统。他的父亲瓦西里·阿法纳西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Василий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ий)是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曾在邮电部门供职,做过八品文官,后辞去公职,在乡下当地主,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并成为一名诗人和民间喜剧作家。他的父亲常常在朋友家的家庭舞台上上演自个写的喜剧,还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这一切给早年间的果戈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对戏剧乃至文学的爱好。

他的妈妈名叫玛丽娅·伊凡诺芙娜·果戈理·亚诺夫斯卡娅(Мария Ивановна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ая)(娘家姓氏为:科夏洛夫斯卡娅,俄文:Косяровская),是一名虔诚的东正教徒,这对后来果戈理的东正教狂热埋下了一定的基础。

恋爱

亚历山德拉·斯米尔诺娃·罗塞特是果戈理一生唯一可认为之敞开心扉的异性朋友,是果戈理真正心仪的女性。婚后的她并没有得到幸福,她只向果戈理吐露自个的心事。他们之间保持了一种罕见的异性关系---爱情与友谊关系。

我们每天难免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意味着和人说话。

说话不像写文章。文章写前可以深思熟虑、仔细推敲,写后可以增删修改。说话不行,逢人说话是互动过程。话从口出,意从耳入,中间不仅有表情变化,也存在动作表达。可见,你要使对方和你交谈,感到亲近、舒服,又能拥有期望的交流效果,实属难事。说话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大学、职场,这种鱼龙混杂的场合,如何好好说话?这成为一道考验自己硬实力的思考题!

近代的大演说家戴尔·卡耐基:“最近,我在纽约参加一个宴会,中间有一位少女,她在不久前得到一笔巨额遗产,于是,她花了大量金钱将自己从头到脚,装扮得富丽堂皇。无疑,她是想使宴会中的宾客都对她有一个好印象。不幸的是,她的衣饰足够华丽,但表情,十分深沉,透露出一股凌人的傲气,人家忘了怎么也不会生出愉快的感情来。这是因为她只知道在自己的服饰上用功夫,而忘掉了女人最要紧的是面部的表情。”

第一,你想给人留一个好印象,注意你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 。干净的外表,微笑的表情,端庄的举止,且不论你是否会说话,这第一眼,就决定了别人(特别是陌生人),对待你接下来说话的态度。

第二,语语中肯。 你的态度,要诚恳。“人非木石,孰能无情?”人们都偏向感性,绝对理性的人类可以说不存在。你的言语在理性推断中,说的真诚,像在为对方考虑一般,对方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第三,态度温雅 。“一滴蜜所能捉得的苍蝇,比一加仑毒汁所捉得的苍蝇还要多。”与人说话,不是吵架,在平和的气态下表达,不仅自己舒服,人家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理解你表达的意思。

第四,说话幽默 。幽默的特点是尖锐而不刻薄,俏皮而不直露,蕴含着说话者温厚善良的气度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第五,言必有信。 一件事失信于人,以后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再取得人家的信任,因为这是先把一个坏印象给人家了。

我们为什么要和人家争辩?起因是由于彼此的意见不同。为了意见不同而发生争辩,彼此很容易结下仇恨。我们在社会上生活,朋友是多一个好一个,冤家是少一个好一个。我们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发生争辩,这便是减少朋友、增加冤家的一个办法。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在为小事争论中,我们很容易触及别人的自尊。人家感受到敌意,当然会奋力攻击,接着你也揭竿而起,一场论战拉开序幕。

可以想象,为了肯定自己,双方很容易从前面的争论,转移到相互攻讦的话题。之后,你们都不愿意想和对方说话了吧。

这里并非告诉大家,面对争论,需要一味退让。从正面说话,也就是批评就是批评,训斥就是训斥,说话收到的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你想想中学时班主任训斥不听话的学生的程度越深,那学生越闹腾的景象,就能明白。

我们面对争论,最好从侧面、反面的角度,化干戈于无形。从侧面、反面,也就是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先认同对方,即尊重对方,在他对问题的理解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观点,相当于对其旁敲侧击。如果人家这都不明白,这天不聊也罢。

每个人都有发表欲,无论人家对某一话题了解有多浅薄,他都很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说话时,阻挡人家的发表欲,人家一定对你不高兴,你不会得到人家的认同,为何还要做这样的傻事?我们不但要让人家有发言的机会,你还得引起人家的话机。在交流中,人们说的很欢喜,对你的感觉肯定不会差。

第一,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如果对方是个文学家,我们自然可以问他文坛的现状以及作家的生活、写作的经验;如果对方是销售经理,我们可以聊天中,谈及如何认知客户需求,以及销售中碰到的难题,等等。我们遇见不一样的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聊不同的爱好、聊不同的工作、聊不一样的生活。

第二,用赞美的方法。 我们在对话中,认可别人的话,能更好地激起别人的谈话欲。

第三,用疑问的方法 。在聊天中,我们不妨帮助别人思考,对他提出的某一点,提出疑问,请他解释,如果他兴致盎然,将更愿意和你交流。

第四,诚意关心人家的讨论 。做好上面第一点,知道交流什么话题,对于二、三点,如果交流中,你不专注,将无法达到有效的赞美和疑问。

要使人家的话机一直开发,诚意地关心他的谈论,那是十分紧要的。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懂,真正做到的却很少。说话让人舒服,其实是在让自己舒服。为何?如果周围环境对你都是友好的态度,大家都愿意与你交流,那么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自然少很多烦恼,你就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专心干自己的事情。

END。

  果戈理——俄国散文之父(译序)

  --------------------------------------------------------------------------------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1809年4月1日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钦镇的一个地主家庭里。他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爱好绘画,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他的童年时代是在恬静的田园生活中度过的。1821年至1828年,他就读于涅仁高级科学中学,深受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爱好自由的诗歌以及法国启蒙学者著作的影响,较早就立志要为祖国服务、造福人民。由于父亲早逝,家境日益窘迫。1828年,他离家去彼得堡谋生,几经周折,才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后供职,饱尝了世态炎凉和小职员度日的的艰辛。严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从理想的梦幻中渐渐觉醒过来,透过京城那富丽堂皇的外表,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以及普通民众身受的苦难和不平。

  在彼得堡,果戈理有幸结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这对于他走上创作道路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与普希金的友情与交往传为文坛的佳话。1831年至1832年间,年仅22岁的果戈理发表了一部以《狄康卡近乡夜话》为题的短篇小说集,步入文坛。这部小说集是优美的传说、神奇的幻想和现实的素描的精美的结合,以明快、活泼、清新、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乌克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同时鞭挞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和卑鄙。它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

  1834年秋,果戈理曾在圣彼得堡大学任教职,一年多以后即弃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此期间,他又相继出版了《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后来又称为《彼得堡故事》)两部小说集。作家一改在《狄康卡近乡夜话》中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愧地站在普希金遗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在写作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也开始了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 月,著名喜剧《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该剧逼真地反映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阶级的丑恶和腐朽。

  1836年 6月,在《钦差大臣》遭到政府和反动文人的攻讦声中,加上病魔缠身,果戈理决定到国外去治病。此后来来去去,多在国外,少在故土。在国外,他一边养病,一边从事早在1835年就已开始的《死魂灵》的创作。《死魂灵》的第一部终于在1842年问世。这是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宏篇巨制,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官僚、地主群像的真切、生动的描绘,有力地揭露了俄国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吃人本质,极大地震撼了整个的俄罗斯。

  由于远离祖国,脱离生活,果戈理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危机。他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和寻找社会的出路,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这一切迷误与倒退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朋友们的严厉批评。果戈里在极度的苦闷中将先后两次写成的《死魂灵》的第二部手稿,也先后两度付之一炬,于1852年3月4日溘然长逝,终年43岁。果戈理终身未娶,几乎是在穷困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他在20年的创作生涯中,以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宝库,成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在他的创作影响下,出现了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冈察罗夫、赫尔岑、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诚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果戈理的《外套》中孕育出来的。”

  所以,果戈理被誉为“俄国散文之父”是理所当然的。

  《果戈理短篇小说选》共收入作品11篇,是从《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即《彼得堡故事》)中精选出来的。《索罗钦集市》(1831)、《五月之夜(或:女落水鬼)》(1831)、《圣诞节前夜》(1832)、《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他的姨妈》(1832)分别选自《狄康卡近乡夜话》的第一部与第二部;《旧式地主》(1835)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1834)是《密尔格拉德》小说集中的名篇;而《涅瓦大街》(1835)、《鼻子》(1836)、《画像》(1842)、《外套》(1842)则合成一组描写京城生活的《彼得堡故事》;只有《马车》(1836)是单独成篇的。

  如果说《索罗钦集市》是一幅乌克兰人民生活的色彩绚丽的风情画,那么《五月之夜(或:女落水鬼)》便是一首青春恋情的热情的赞歌。它们充满了对乌克兰人民和山川景色的诗意的素描,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泥土的芳香。《圣诞节前夜》把一个普通的农村铁匠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冲破了为宫廷贵族服务的感伤主义文学的藩篱,从而开一代平民文学之先河。不过作家对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美化和对宗教的赞美,则反映了作家思想的局限性。《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她的姨妈》不再是说神道鬼的故事,而是深刻揭露地主生活的猥琐和无聊、批判宗法农奴制的腐朽和没落的佳作,标志着作家的创作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折。《旧式地主》刻画了一对地主夫妇的寄生生活。几十年来,他们吃了睡,睡了吃,然后自古皆然地死去。作者在深刻批判他们的同时,又寄予一缕痛惜之情,可说是对于宗法式地主制度没落的忧伤的挽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描写的是两个比邻而居、交谊甚笃的地主,居然为了一句骂人的话,彼此成了冤家对头,打了一辈子的官司,无情地揭示了农奴制地主的社会寄生性和精神畸形性。

  《涅瓦大街》撕开了彼得堡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外表,暴露了社会生活的残酷的现实:心地善良、满怀抱负的画家皮斯卡略夫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因幻想破灭而自戕;而玩世不恭、趋炎附势的皮罗戈夫中尉却随心遂意,甚至官运亨通,读者在掩卷沉思之时,定然会想到世道多么的不公!《鼻子》借一个鼻子丢失的怪诞故事讽刺了一个官场小吏柯瓦廖夫投机钻营、日夜做着升官发财美梦的丑行劣迹,从中可以窥见现代派荒诞手法的端倪。《画像》讲述了一个有才华的画家在金钱的腐蚀下堕落的故事,可是作家却在小说的后一部分宣扬以宗教赎罪和神秘主义作为拯救灵魂的良方,其中充满了抽象的议论和说教,应该说是艺术上的败笔。《外套》是为被污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的一份抗议书,它是继普希金的《驿站长》之后出现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又一佳作。而《马车》则在题材上多少有别于上述各篇作品,只是把一个惯于吹牛的地主的愚蠢、虚荣、浅薄、卑劣的天性展示出来,尽情地嘲笑了一番。

  人们常说,果戈理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中最有魅力的,同时又是最难捉摸的作家之一。的确如此。果戈理的创作是一座广博精深的艺术宝库。

  他的作品贯串着一种独特的讽刺幽默风格。他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丑恶现象都给予尖刻的讽刺和嘲笑,但嘲笑之中总透出一种温和的幽默和痛惜的泪水。特别在对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上,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含泪的笑”溢于言表。

  他的作品常常采用极度的夸张之法,以奇趣非凡的反常之形逗人发笑,这是他用神奇笔法精心勾勒的结果。譬如,地主的一条灯笼裤被描写成“吹胀起来,可以装得下整个院子外带谷仓和杂房”,一个大烟鬼比喻为“从房顶上移下地来的大烟囱”等等。在果戈理的笔下,地主、官僚、贵族、高利贷者一个个行为乖张,滑稽可笑,又奇丑无比。作家以漫画的手法加以夸饰,赋以变形,抒言外之情,寓褒贬之意。这种夸饰之法是构成果戈理作品讽刺幽默风格的重要手段。

  他的作品艺术手法十分繁富,璀璨多姿。在他的小说中,传说、故事、梦境、幻想、谵妄、独白、对话、思绪、素描、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自然天成。他常常以讲故事的人或第一人称的说话人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说出大段的抒情插话或哲理议论(偶而有过于放纵或迷醉之虞),跟读者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流。他喜欢对人物的外表和姿势作详细的描写,以刻画性格,深化主题。他描画人物的鼻子或嘴唇生得怎样,一笔就画全了,而且非常细腻突出。

  他的作品的文体别具一格,语言丰富而华丽,极度的流畅和接近自然。他的文笔富有节奏和音乐感,音调明快激越而余音不绝,同时又色调绚丽多彩而富有变化。诚如别林斯基所说:“果戈里不是在写,而是在描画;他的描写洋溢着现实的生动的色彩。你能看见并且听见它们。”无怪乎有人称他为“语言的画家”。

  记得著名的翻译家蒂里特(tyrwitt)说过:“翻译贵在发幽掘微,穷其毫末。在选词与琢句方面,要译出其文;在性格与风格方面,要译出其人;在褒贬与爱憎方面,要译出其情;在神韵与语感方面,要译出其声。”这“文、人、情、声”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翻译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而果戈理的创作广阔博杂,风格又独树一帜,要用另一国文字准确传神地再现其风貌,真是难上加难。

  然而在我国,从20年代之初起,鲁迅、瞿秋白、耿济之、贺启明、满涛等文学大师或著名译家就为介绍、翻译和研究果戈理的作品作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和可贵的贡献。他们功不可没。特别是鲁迅先生以独具的慧眼,极力推崇果戈理“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并亲自翻译了《鼻子》、《死魂灵》等作品。解放后,翻译和研究果戈理的创作则更加系统、深入和全面,而卓有成效者当推著名翻译家满涛先生。

  现在出版的这个选本是一次重译的尝试。重译,或者说复译,对于已有的译本总会有所借鉴和继承,吸取其优长,同时又根据不同的领悟而作必要的修订和新的诠释,并改正一些不慎造成的误译。不同的译者在语句的分合、态度的褒贬、感情的浓淡、语气的轻重、用语的雅俗、风格的远近等方面也必然会有不同的处理。有了不同译本的比较和对照,我们才有可能逐步逼近原著,争取成为一种比较近于完备的译本。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里,只要有读者,不妨多出版几种译本,可以促进出版和翻译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而且复译还不止是击退乱译而已,即使有好的译本,复译也还是必要的。”正是本着这种信念,我才接受了重译这个选本的任务。我的主观愿望是力求完整而准确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貌,究竟做到何种地步,有待于广大读者和行家们批评指正。

  1852年春夏之交,莫斯科一所阴冷的房间里,一位40多岁的病人用力将一叠厚厚的手稿扔进了炉火之中。他怀着沉痛与绝望的心情,看着心血与火焰一起舞蹈。

  这位中年人就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果戈理。刚刚焚烧的手稿就是《死魂灵》小说的第二部(传世仅有残卷)。

  果戈理,乌克兰人,1809年4月1日生。当时的俄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增长,封建农奴制渐渐解体的时期。两者的矛盾,激起了革命者(如十二月党人)、广大人民与沙皇统治对抗的斗争。十二月党人的被残酷镇压,反而促成果戈理的思想进步。农村的贫困与官场的腐败,使他决心献身于文学事业。普希金对他的赏识,坚定了他的志愿。1831年9月,出版了《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部,提出善与恶的主题,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果戈理从此崭露头角。接着,喜剧《钦差大臣》震动了彼得堡上流社会,后来成为世界名著。以后又刻画了穷乡僻壤的地主贵族“百丑图”,揭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这就是1842年的《死魂灵》第一部。小说通过投机家乞乞科夫,描写了他为营利,到各地主庄园收购死去的农奴魂灵的故事,展示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的画廊,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是19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死魂灵》发表后,果戈理侨居国外6年,由于脱离了国内先进文学界,又常常处在反动文人包围之中,他的思想由批判农奴制度转为赞美、保卫它,他焚毁业已写好的《死魂灵》的第二部的一部分稿件,准备重写,打算把地主阶级写成正面形象。他的这种观点遭到进步文艺家严厉批评。果戈理对后来写的《死魂灵》第二部的二稿也不满意,终于在死前付之一炬,怀着极度矛盾和痛苦的心情长辞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101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