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第1张

关于《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的话题。其实,不管是什么群体,纠纷总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对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制力较差的幼儿来说,他们之间发生争吵、打斗和其他不友好行为是正常的。孩子之间的纠纷,主要是他们的天性决定的,而不是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标准,无论是争执、吵闹甚至打架,都是成长过程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孩子们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3岁前,彼此也不记仇。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炼,孩子从纠纷中学习,在纠纷中成长。 有些纠纷其实很幼稚,比如:当别人坐自己的凳子时,幼儿往往会一声不吭地去拉自己的椅子,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吵起来了;当她看到同伴好玩的玩具,或者自己需要的玩具,会一声不吭地直接取过来,从而引起同伴争执。 为此,仅仅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应该如何保持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纠纷,掌握处理纠纷的恰当方法。目前,许多幼儿都不能正确处理好和同伴间发生的纠纷,要么争夺、打斗,要么消极生气、退缩、哭泣,或只会告知大人,而不会以更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因而他们难以很好地适应同伴群体、适应幼儿园生活,将来也难以适应既充满竞争又要求合作的工作、社会环境。 该如何面对幼儿间的纠纷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放开束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严厉制止,我们不应简单地宣判孰是孰非,而应通过孩子的纠纷去了解他们心中的世界及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纠纷产生的原因,总得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年龄因素: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其认知水平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认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常常与他人发生纠纷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例如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两个小朋友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一个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另一个打他,另一个则一脸惊慌和无辜。 2环境因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将大人对他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孩子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例如:班组织小朋友玩搭积木,小朋友有的搭房子,有的搭大桥,还有的搭彩虹,玩的非常高兴,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边哭边跑来找老师,说:“老师,星星打我。”老师把星星叫过来,问他:“星星,为什么打小朋友”星星说:“是他先抢我的玩具。”这个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小朋友的内心,都是一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3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素: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因素和环境不同,神经类型气质和性格也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燥好斗;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有的孩子豪爽热心大方过头等。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都有可能会和同伴发生争执。举一个生活中比较多见的例子:牛牛和宝宝为抢一把水枪发生争吵。两人在争执中不相上下,最后以宝宝挨打、牛牛挨咬结束争执。事后牛牛悄悄告诉我“妈妈让我不跟宝宝玩,以后他再咬我,我就咬他”。在这件事中,牛牛妈妈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了亏,从而产生要让自己的孩子采用暴力的方法来对付纠纷的想法,其实这是最不应该的想法。而同样宝宝妈妈如果也采用让孩子以后他打我你就打他的方法,也是十分不应该的。但往往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错误想法。 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幼儿间的纠纷呢正因为纠纷的原因错综复杂,所以在处理幼儿纠纷时,我们作为家长的要心平气和地看待幼儿间的纠纷,应发现幼儿问题的所在,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帮助引导。 其一,当纠纷发生后,大人不随意充当“裁判”,而是应引导幼儿认识“好朋友是不应该打架的”、“好朋友要在一起”,同时帮助幼儿寻找解决纠纷的方法,在他们共同协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可接受的方法。这对孩子认识自己错误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其二,遇到纠纷时,大人应给幼儿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幼儿分析问题,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1、教给孩子一些避免和解决纠纷的基本技巧。 我们要有意识的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纠纷,也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对经常使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当然,这样的幼儿只是极个别),我们采用适当惩罚的方法,让他们尝试后果;对于经常求助于别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对经常被人欺负后默默承受的幼儿,我们则鼓励他摆脱无助的状态,有时甚至鼓励他们勇于“自卫”。 2、增强幼儿自己解决纠纷的能力。幼儿之间的纠纷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纠纷都让家长或老师参与解决,会增强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纠纷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可以解决,为此我们大胆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如遇到某个小朋友欺负自己时,我们引导幼儿自己跟他协商,不见效时再请求大人帮助协调;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我们则引导他们善于理解原谅别人,引导幼儿多说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同时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感。 3 、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孩子自然地面对纠纷,自然地体验人们相处的规则。虽然我们可以用语言告诉幼儿在发生纠纷时该如何做,幼儿也有能力理解、接受,也会在认识上认同,但这均是在纠纷未发生、正常情境下的理智认识。在实际发生纠纷时,幼儿的行为常常受其情绪控制,而非受其所懂得的道理的控制。就像一位教育专家在道理上知道应该如何对待、教育儿童,但在实际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常因受自己当时情绪的影响而犯自己知道应当避免的错误。因此,教育培养幼儿时不仅应告诉幼儿在理智、认识上要知道该如何做,而且重点应告诉幼儿在实际发生纠纷时,其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状态及其对他们行为的重要影响,并着重指导和让幼儿实践、练习如何用理智、恰当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 4、家长要以身作则,敢于承认错误。在家庭之间,或者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孩子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家长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也要有礼貌,懂得谦让。尤其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吃亏的时候,要首先分清事实,而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责怪甚至是恐吓对方孩子,这样一方面让自己孩子觉得以后有依靠,另一方面,也在众多孩子面前失去了作为一个家长应有的“形象”。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弄伤或者弄疼了对方,我觉得,作为家长有必要领着孩子一起向对方道个歉,说句话,从而给孩子一个无形的教育。 我也是一位家长,所以,让我们共同牢记:孩子之间的纠纷,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练,孩子从纠纷中学习,在纠纷中成长。我们家长只要妥善处理孩子间的纠纷,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凡事都采取信任、积极、友善的态度,相信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每天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每天都会过得很快乐!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会为成年人的世界带来了童真与乐趣 ,但同时他们也肩负着来自周边人的许多期许。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欢乐也有苦痛,陪伴孩子长大的家长也会跟着喜忧参半,甚至有时遇到问题还会不知所措。

尤其是面对患有多动症的孩子, 不单单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学校老师的正常教学带来干扰。

当然, 并不是所有好动的孩子就是患有多动症 ,对于孩子的调皮行为,家长要对症先解决,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放任不管。

张晓的孩子牛牛已经四岁了,家里请了保姆负责照顾以及带睡。

张晓是个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很高的人,她觉得 只要牛牛哭闹便是保姆的失职 。保姆为了达到她的要求,会想尽一切办法终止牛牛的哭闹,最终养成了牛牛以哭闹为手段达成目的的习惯。

比如:牛牛想要邻居家小孩的一个小兔子玩偶,只要大人不给买,就会一直哭闹耍脾气,直到带他去商店选玩具才肯罢休。

起初她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异常,只是家里的请来的那些保姆都待不长,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换了七八个了。

直到牛牛上了幼儿园以后,她才发现牛牛的成长“失控”了。

在幼儿园里,牛牛表现的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好动,几乎一刻也坐不住。

想要做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 完全听不进其他人讲的道理,也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由于牛牛的状态,影响了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园长和老师多次找张晓沟通。

张晓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于是带着他去周边的儿童医院以及有儿科的医院去做各种检查。

但孩子在整体发育上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由于年龄太小,只能让她带孩子回家观察一段时间。

孩子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牛牛爸又因为工作原因无暇顾及家里,张晓只能独自承受着来自孩子和学校的压力。

张晓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后来也因为牛牛不遵守课堂秩序被迫停课,没有办法只能请老师一对一的在家里教学。

长期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之下, 张晓的精神状态也有了一点点的问题,变得焦虑和多疑了。

当她带着牛牛出去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只要其他人多看张晓一眼,她就会有类似 “牛牛被嫌弃了” 这种让自己坐立难安的想法。

牛牛在公共场所调皮的时候,她就会对牛牛很凶, 经常以暴力的方式去对待。

牛牛的状态已经很接近“多动症”了,由于孩子现在刚上小班,医生并未确诊,但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到了小学阶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那张晓到底该怎么办呢?

对于孩子调皮多动要对症下药,首先要找到出现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牛牛身上的问题有: 专注力差、规则感模糊以及太以自我为中心。

在牛牛的成长过程中找原因,就可以发现:

针对上面的三点,首先要改正的是妈妈的状态,无论是找心理医生倾诉解决,还是找中医大夫疏通相对应闭塞的身体,或者是找信得过的朋友吐槽交流,总归是先要把一直以来积压的负面状态调整归零。

父母可以学习了解一些 育儿 教育的知识,也可以多同保姆沟通交流,一起学会科学的 育儿 方法,这样在面对孩子各种状况以及无理取闹时,便不会束手无策了。

对于在孩子以前成长过程中缺失的安全感,相信在家人温柔而坚定的养育过程中,会逐渐找回来的。

可以先去找专业的儿童医生,再根据诊断结果,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为孩子的 健康 成长保驾护航。

在文末,附带《少儿多动症自测表》,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1、 经常出现粗心大意的毛病,尤其是在写作业和做日常琐事时。

2、 别人跟他讲话,好像听不到一样,并且这种情况频繁出现。

3、 经常丢东西,常常忘记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放到哪里去了。

4、 注意力难以保持长久的集中状态,尤其是7岁以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足20分钟。

6、 很难静静的坐在一个地方,总是动来动去。

7、 学校里布置的作业或任务,经常记不住,很难向家里人传达正确的信息。

8、 在学习的时候,经常离开自己应该呆着的地方,比如:学校教室里的座位,或者是在家里写作业的座位。

9、 精力异常充沛,一天到晚很难看到安静呆着的时候。

10、 在同其他人交流时,很难完整的听完别人讲一段话,经常插嘴。

11、 在不该动的地方跑来跑去,比如**院、剧院等。

12、 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这些需要保持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的事情。

13、 很难完整的做完一整件事情,经常一件事还没有做完就跑去做另一件事情。

14、 话特别多,经常没完没了的讲话。

15、 在参加团队活动时,不能静静排队等待。

如果孩子满足以上5条以上,那么可能存在一些注意力缺陷,家里人可以对症来采取办法。如果符合一半以上,建议去专业的医生做一些检查,听取专家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为孩子的 健康 成长保驾护航。

很多家长不理解多动症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 我推荐《如何养育多动症孩子:给父母的接近指导》 这本书。

作者巴利博士,是一位在多动症领域的学者,是美国查理斯敦市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和儿童科的临床教授;曾荣获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的多个奖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26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