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天,我接回儿子来,看到他一进家门外套脱下来,顺手甩在电视机旁边时,立刻开启了狂暴模式。
对他大声吆喝着“你为什么又把衣服乱丢!”
喊完之后儿子开始进入防御模式,但自始至终都只有一句话“不是!”
孩子只有一句“不是”的状态,仿佛是情绪的一道门栓。
门里他一定杂糅了五味杂陈。
门外,却无法打败妈妈情绪的大怪兽。
于是,用抵触,再封上一句“不是”,把妈妈关在门外,随你瞎吼乱叫,我就是不再开启心门。
忍不住感慨:孩子慢慢大了,开始不能了解他的感受,不知道该怎么沟通了。
尤其是老二出生以后,工作、陪伴他们两个时间还有家务实在是将时间和耐心消耗到储量过低,开启吼吼吼模式。
2
但是“吼吼吼”的模式到底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在塞西高夫、梅丽莎切瓦特桑著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里,提到专家威廉姆格拉瑟的认知金字塔理论,如图:
也就是说,说教的作用,只能起到5%
而吼一下的作用有可能到10%,但是等孩子一旦开始叛逆,这10%则有可能退化为负数。
想想我的童年,是否也曾经因为被吼倍感委屈。
是否也曾经觉得无助?
而儿子的“不是!”到底隐藏了什么情绪呢?
有无助,有委屈,有愤怒。
而在他却拒绝和我沟通。
3
于是,我决定,想办法,让儿子开口。
我开始试着在他说“不是!”的时候:
让他明白,我所说的是现象,而非为了“是”或“不是”来评价这件事。
请他说出为什么不是。
他如果可以成功说服我,我就接受哪怕我不赞成的做法。
是的,我想鼓励他和我争论。
因为,情绪有其合理存在的意义。
但是,不沟通的“不是”,却是“堵”。
哪怕是吵架,至少在情绪和交流上是流动的。
定下三点,则是引导他学会合理的表达。
之后,随着他慢慢长大,再让他明白控制好情绪再说,对沟通的帮助。
但至少现在,我要打开他的心门。
本文作者:晨光微晓,俩娃妈,绘本阅读8年,并积极致力公益阅读实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1痛苦的东西都是错误的;
2酒后吐真言,不得不防,很明显,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危险一旦降临,可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3事是人办的,日子是和人过的,人差劲,会使你什么都一团糟;
喝酒吵架------素质低下;
喝酒吵架,打人------素质低下,粗鲁;
喝酒吵架,打人,威胁动刀------素质低下,粗鲁,野蛮,危险分子;
4所有问题的第一条------尽早、尽快离开这样的人。其他问题次之;
5第二条------离开要彻底。留下根,将后患无穷;
6对付这样的人,不能犹豫,心不能软,还要讲策略,机智应对,这种人通常不讲理,不讲仁义道德,还容易冲动;
7在实现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前提下,协商孩子问题。因为你首先保全自己,然后你才有机会、有能力照顾别人,如果自己出了意外,一切都完了;男孩,几乎一定要留给男方,法院通常也是这么判的,除非男方放弃,否则,孩子你难以争到手。即使孩子眼前落在你这边,还会面临一系列后续问题:你个人是否有足够能力抚养,过后男方还会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要回儿子,这样的结局几乎是一定的,那时你将更加被动;
8吃饱,喝足,准备战斗,没事就想对策,你的这场斗争将很艰苦,做好应对更加麻烦、更加危险的的准备,因为你的对手,不是正人君子,一切做最坏准备;
(如果你觉得我以上言论是危言耸听,好办,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但愿我的推想是多虑,希望现实更好些。)
9希望你,冷静、坚强,从容解决好当前人生中的重大挑战;
10痛苦的东西都是错误的。
(我更担心,你看问题、办事稀里糊涂,那将是我的伤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