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妈们,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挑战和欢乐,同时也需要我们精心的关爱和培育。在家庭教育的同时,家居环境的舒适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为您精选了一系列优质家纺产品,旨在为您的孩子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您可以访问我们的家纺官网 https://www87dhcom/jd2/,探索更多适合您家庭的优质家居用品。
我们几个朋友建了个育儿群,无事时大家开始诉苦。甲说:“我结婚八年了,前面七年我和我老公吵架的次数加起来都没有这一年为了孩子吵得多!”
乙说:“我家更惨,原来我和我婆婆关系很好,结果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吵得几乎水火不容了!若不是孩子实在没人带,我真是再也不想见到她了!”
丙说:“别说婆婆了,我妈帮我带孩子,整天也和我吵,我的烦恼照样不少!”
……
1
有了孩子以后,仿佛家庭矛盾瞬间激化,和老公吵,和婆婆吵,和自己亲妈吵,和保姆吵,女人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护犊的刺猬,对谁都不放心,觉得谁带孩子都带得不好,唯有自己亲手带,唉,其实自己也带不好!
现在家庭孩子少,孩子往往就是家庭的中心,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儿理念,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这样带孩子不吵起来才怪!
其实我家从前为了孩子也没少闹矛盾,从孩子出生当天,我们就开始吵架,我坚持母乳喂养,豆爸总是想偷偷摸摸地添加奶粉;我崇尚自由散养,豆爸想要管教孩子,让孩子出人头地;我对孩子总是和风细雨、温柔有加,豆爸则时不时会吼孩子;我允许孩子吃零食,豆爸则严令禁止……
有一段时间,我们因为孩子的问题矛盾重重,几乎感觉到两个人走不下去了,那时最困扰我的就是豆爸有时候会凶孩子,明明可以好好拒绝的,他非把话横着说出来,当时我的想法是:你凶我可以,凶我孩子?绝对不行!
记得那时我非常迷茫,还曾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华德福教育专家吴蓓老师,吴蓓老师问我:“女人至阴至柔,男人至阳至刚,这是先天气质的差异,你希望你的老公像你一样对孩子温柔地说话,否则,你就要跟他吵架,那么他如何体现他的阳刚?他如何体现一个父亲的力量?你的儿子又从哪里学到作为男人应有的气概?”
2
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一直认为豆爸那样对待孩子是完全错误的,可是我要求他完全按照我想的来做就不是错误的吗?就像很多人埋怨老一辈的育儿方式有种种错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新式育儿法,更人性、更先进,可是谁又能说我们年青一代的育儿方式一定比老一辈的好?
就比如,我们看不惯老人总是说“别动”“别跑”,觉得他们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可是有多少年轻的父母自己却整天安排孩子:“你玩这个吧!”“你和谁谁谁一起玩吧!”或者走到另一个极端,什么都不管,给孩子毫无规则的自由。
我们指责老人:“孩子摔倒,您不能去扶他,要让他自己起来!”而我们则表面正气凛然,实则冷血地使用我们的新方法:“宝贝,请你自己起来,勇敢的孩子需要自己起来!”
我们觉得老人看见孩子哭就妥协是不对的,我们自己则为孩子设置所谓的“暂停角”,要求哭泣的孩子去“暂停角”一会儿,哭够了再回来。殊不知,任何形式的暂停都是一种爱的剥夺,谁能说,我们的方法就一定比老人的高明。
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不管哪面朝上,结果是一样的,不同的仅仅是我们能说出一堆大道理,老人只能被动地听着或者不甘心地吼几句而已。
相反,我们因为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的行为却给了孩子另一种伤害。那么,与家人因育儿观念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3
我的观点是:既要划清界限,又要真实地表达自己。
所谓划清界限,就是指我们要弄清楚哪些事情我们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如果该管,也要清楚地知道怎么管;所谓真实的表达自己,是指拥有并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要为了统一战线而违心地同意对方的做法。
比如,豆豆求爸爸陪他下去玩,而爸爸因为要工作则坚持不允,要在以前,我肯定控制不住插手,先是眼神示意他答应孩子,要是眼神不行,我就出马了:“你就陪他去吧,工作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再不行,就得吵起来,我气呼呼地跟豆豆说:“走,妈妈带你下去玩!”
而这事该我管吗?明明是豆豆和爸爸之间的事情,我突破界限横插一竿子,闹得谁都不愉快。所以,现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不会再主动参与,如果豆豆转而向我求助,我会告诉他:“看起来爸爸有重要的工作要做,确实不能陪你,如果你愿意,妈妈可以陪你。”这样全家人都皆大欢喜。
再比如,豆豆想吃零食,问我:“妈妈,我可以吃山楂吗?”要在以前,我会直接告诉他可以,可是山楂还没进他嘴巴,豆爸不高兴了,冲过来说:“豆豆别吃了,现在不可以吃山楂!”豆豆大哭:“妈妈说了可以的!”豆爸则对我怒目而视,大吼:“我说了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那么,既划清界限又真实地表达自己该怎么做呢?
豆豆问:“妈妈,我可以吃山楂吗?”
我:“我是同意的,不过妈妈很尊重爸爸,爸爸的意见也很重要,你可以问问爸爸。”
豆豆:“爸爸,我可以吃山楂吗?”
豆爸:“嗯,现在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吃饭了,我担心你吃完山楂就不吃饭了。”
豆豆:“那我先吃一块,吃完饭再吃一块怎么样?”
同意孩子吃山楂,这是我真实的表达,豆爸即使不同意,我也不插嘴,更不强令豆爸同意我的做法,这是划清界限。当然,这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万一豆爸就是坚持孩子不能吃山楂呢,这时豆豆很可能会哭着来找我,如果我擅自同意孩子可以吃,或者暗示豆爸同意,那又是界限不清了,真正界限清晰的做法是倾听豆豆,因为此刻豆豆有情绪,有未被满足的需要,所以他处在情绪区。孩子处在情绪区,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倾听,而不是自己跳进情绪区,跟家人吵架。倾听过后,我可以邀请孩子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4
既划清界限又真实表达自己,这两点也适合于婆媳在育儿观念上的冲突。比如婆婆追着孩子喂饭,媳妇实在受不了,那么可以在孩子不在的时候,用非指责性的语气向婆婆坦陈自己的想法:“当您今天中午追着宝宝喂饭时,我有点担心,一方面怕宝宝吃得太多了,过度喂养;另一方面也怕饭菜凉了,您吃不好饭,弄坏了您的身体!”
不当着孩子的面阻止婆婆喂饭,这是界限清晰,以非指责性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真实地表达自己,都这样做的话,婆媳之间还有什么矛盾不能化解吗?
同时,这样做也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人与人之间有各种不同,你有这样的观点,我完全可以有那样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都很重要,我们不需要为了附和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我们也不能强迫别人认同我们的观点;观点上的不同可以通过平等、尊重的方式进行沟通,即使无法沟通,不同的观点也是可以共存的。
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将会学到分清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尊重自己的界限,这是界限清晰的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人会说:“天哪,太难了,要我整天这样说话还不累死,而且他们有些观念就是错的嘛!我能看着他们毁了孩子吗?”
其实,没有孩子会因为家人一时不恰当的养育就毁了一生的,正如我在《那些母乳喂养的日子》一书中说的那样:“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允许我们犯错误,更给我们机会改错误。”只要不是致命的错误,一般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也只是影响一段时间而已,更何况身为妈妈的我们是真正把握育儿主动权的人,能给孩子最大影响的是我们,而不是别人。
5
我们都知道植物具有向光性,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不能阻止其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其实孩子也一样,他们天然地就会向着光和爱的方向成长,尤其是当这份光和爱是来自父母的时候,孩子受家里其他人的影响其实很微弱。
再说,我们不能改变家人的做法,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他们。想要家人变成什么样,自己就得活出什么样的品质来,只要你自己真的改变了,家人自然会调整他们的振动频率与你相适应,这也是人以群分的原因。
当然,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她们最苦恼的不是自己的界限问题,而是家里其他人尤其是老人界限不清,经常会干涉妈妈养育孩子的权利:“孩子想要这个变形金刚就买吧,你不舍得钱,我来付!”“孩子不想睡觉就不睡嘛,干吗要强迫他?”……
如果妈妈还坚持自己的观点,孩子马上就会抓住这个空子:“奶奶,您真好!我最喜欢您了!坏妈妈、臭妈妈,我不喜欢你这个妈妈!”
任何一个妈妈听到这样的话都会不舒服,既伤心委屈,又担心孩子真的会被老人给抢走了,不知不觉自己的界限就动了,原来不同意的事情也就同意了,结果除了生一肚子气,啥也没捞着。其实孩子,尤其是七岁以前的孩子是最活在当下的,他们说这句话仅仅是为了试探你的反应或者发泄内心的不满,而不是对你这个人整体的评价,如果你生气了、退让了,那他就掌握了下次对付你的方法了。
所以,真正能帮助到孩子的做法是妈妈不动声色,柔和地倾听孩子的情绪:“妈妈不让你买变形金刚,也不让奶奶帮你买,这让你很生气。”不管孩子有怎样的狂风暴雨,妈妈要巍然不动,因为我们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在控制他,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仅仅做让孩子高兴的事,一个好妈妈也不是一个总让孩子高兴的妈妈。
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孩子自然就能明白妈妈的界限在哪里,有界限才会安全,孩子真正喜欢的是有界限的成人,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将来孩子不跟你亲密。对于老人,我们可以选择事后解释,我们尊重他们,但我们有自己的界限,或许老人当时会不舒服,但经历几次类似的事件以后,他们很快就会学会尊重我们。
6
记得文章的开头,我说过那时和豆爸在育儿上的争执,大家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当我发生变化以后,豆爸忽然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真正尊重孩子和我的想法,而且在我的影响下,他也参加一些亲子教育工作坊,甚至他也开始参加心灵成长的课程,找到了自己的信仰。现在他是我们幼儿园的模范爸爸,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就以对华德福教育的精湛讲述和深刻理解赢得了老师和其他家长的交口称赞。可以说,是他领着我进了华德福的大门。
而大家知道当父母有界限以后,孩子是什么样的吗?
记得去年八月份,我去大山里参加华德福幼师培训时,和几位老师合租了一套房子,有一天同住的一个老师的孩子把一块蛋黄派放在沙发上,豆豆很想吃,就问:“妈妈,这是燕子姐姐的蛋黄派吧,她还吃吗?”
我还没回答,燕子的妈妈房老师看见豆豆垂涎欲滴的样子说:“你吃吧,送给你了!”
豆豆:“燕子姐姐知道吗?”
房老师:“没关系,送给你了。”
豆豆:“那燕子晚上回来想吃了怎么办呢?”
房老师:“没关系,她还有别的呢,你吃吧,我可以做主。”
豆豆边流口水边说:“这是你的东西,还是燕子的东西?”
房老师:“这是我买给燕子的,我做主送给你了!”
豆豆:“你买给燕子的,那不是燕子自己的了吗?你怎么还能做主?”
……
豆豆就这个问题一直流着口水和房老师说啊说啊,好几次口水都快掉到蛋黄派上了,自己又赶紧吸回去,最后我们几个大人好说歹说,劝了十多分钟,他才流着口水把蛋黄派给吃了。
当时房老师不禁大为感叹:“这个孩子的界限实在是建立得太好了,我从事华德福教育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也需要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选择合适的家纺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家纺产品旨在为您和您的孩子提供最佳的舒适体验。欢迎访问我们的家纺官网 https://www87dhcom/jd2/,挑选最适合您家庭的高品质家居用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美好的成长空间。
让孩子做个孩子
上上周谢楠发微信问我:“我看着我的孩子睡着了,我开始犯愁:我该怎么去教育她,我肚子里没有墨水,我不想我孩子像我一样,没有素质,没有文化。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开始学英语,早教之类的,我都愁死了。”
当时我正在看书,只是简单的回复:多关注当下,过好现在。可能的话和孩子一起学习。
其实我还有话没有说完,就是同样作为妈妈,我的焦虑一点不比她少。然而我们所有的焦虑并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多。焦虑不止来之父母,更来自法律,医疗及教育机构。整个社会都是功利的,焦虑的。
似乎我们总不会满足,总是一直这样焦虑。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无法控制自己比较的内心。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想倾其所有把自己能给的最好的全部给孩子。
而国内的大人似乎也都是这样做的,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最近看了(美)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著《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才让我开始思考,之前一直笃定的想法也许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似乎我也可以更好的回答谢楠的问题了。
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先后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宾西法尼亚大学传播硕士学位,莱斯利大学幼儿教育硕士学位。
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授与儿童发展和教育政策相关的大学课程。她结合自己育儿和实际工作经验写成此书。本书核心是: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因为在孩子们的大脑中,爱和学习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1
让世界记住中国功夫的李小龙曾经说过关于水的哲学:“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 Now you put water into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it into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Now, water can flow, or it can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 Bruce Lee(心无杂念,于无形中,千变万化,就像水。入杯,即为杯。入瓶,即为瓶。入壶,即为壶。静,若行云流水;动,则骇浪滔天。像水一样吧,朋友。--李小龙)
孩子自己的大脑里本就拥有他们成长需要的所有要素。如果我们愿意仔细地观察他们,他们会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不必害怕他或她最终变成杯子,瓶子还是水壶,一切自有定数。
家长和老师如果能找到加深自己与孩子的联系的方法,那是头等重要的。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因为在孩子的大脑中,学习和爱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加深自己和孩子的联系方法除了多陪孩子外,在陪伴的过程中要多和他们交流,理解他们说的话,抱着一颗童心和他们交流。
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课堂。我们应该留意孩子所处的所有能够提供学习机会的环境,而不是只关注学校限定的那些环境。事实上,孩子们能够且总可以从一切环境中学到东西。不可忽视的是,每个幼儿的大脑中都存在学习的基础。
不要以为孩子不知道父母在吵架或是冷战,更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绪。好几次临睡之前我和老公在卧室高声争论某个问题,豆包躺在我们中间,她才两岁多一点。她突然说,妈妈,别说了。当时我意识到可能是我们说话太吵了,吵她睡觉了。最近,几次,我和我妈关于某个问题特别激烈的争论的时候,豆包也突然说,妈妈,不要说了。然后笑着看着我。
我才意识到,她能感受到我们的情绪是不佳的。想想那些经常置身于争吵和打闹中的孩子,他们真的不知道大人说什么吗?也许他们不知道你们说的什么事情,什么意思,但是他们绝对知道你们有不好的情绪,已经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了。
豆包会说出来让我们知道,但是很多孩子不会说出就代表他们不知道吗?怎么办?多仔细观察他们。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及大多数时候的奇思妙想都与成年人的思维明显不同,但他们的感觉的范畴和强度(如骄傲,高兴,嫉妒,恐惧等)却和大人的感觉惊人地相似。
不要刻意回避孩子们真正的愤怒和需求。让焦点从矛盾的激发点移开,回到孩子们的感受上,这才是重点。明白冲突是生活自然组成部分,情绪的爆发具有破坏性,但是爆发出来却比憋着好。压制幼儿的内心情绪绝对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情绪状态与学习密切相关。
孩子天生具有从人与人的应答互动中学习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幼儿可以被培养的很好。很简单到道理:幼儿需要知识,也需要理解。为此,他们需要一种学习生境,让他们能够与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建立起联系。
2
毕加索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长大后依然是。”
游戏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解答。但是大人要如何做才能帮孩子培养在游戏中的应变能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给出如下一些建议:
1适度转移话题。如果在游戏中遇到消极的事情,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2如果孩子报告有人说他坏话,用一种放松的语气来给他能量:“但是和我们都知道你不是那样的孩子!我觉得那样说很愚蠢”
3重新引导已经做出以偏概全的定论。注意,不要轻视他们的观察结果,或强求他们与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玩耍。
4提醒我们的孩子,每个玩游戏的人都有自己要具克服的困难。
5避免用“小霸王”这个词去形容偶尔有一次甚至有过多次不友好行为的四五岁的孩子。
6教孩子在他们产生受人利用的感觉时明确脱离现状。
7幼儿们通常很坚强,不会被偶尔一次的不良游戏打倒。
给孩子双倍的时间,带他们或者让他们去户外玩耍,自由地探索大自然。大自然会让孩子们放松下来,让他们感觉良好。真正的游戏包括更多的走动,准确地说,是更多的与地面接触。在我们找到正确答案之前,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尽可能地减少对孩子的干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豆包看小猪佩奇看里面跳泥坑,她非常喜欢,或者说模仿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吧。有次下雨后,我允许她去小区的凹陷的地面“水坑”跳泥坑,玩了十几分钟,衣服鞋袜都弄脏了。然后回家洗澡。期间她爸爸一直非常反对我这样做,说以后她看见水坑肯定要进去的,而且水坑又脏容易患皮肤病。
果然从那以后,只要出去看见任何小水坑就直接冲进去,那速度大人几乎都跟不上。但是我想她那时候的那种快乐是任何什么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3
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婴儿,一组食用坚果,一组不食用坚果。结果十分明显:14%的不食用花生的婴儿到60个月大的时候出现了过敏症,而食用花生的婴儿中,只有1%的孩子在同时间段出现了过敏症。此项研究中,表明防范成了一种毒药。
很讽刺,我们本意是想保护孩子,但却可能损害了他们的健康。
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摒弃外界太多的吵杂,而多关注一些孩子的内心。《小王子》中狐狸揭示的秘诀:“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席卷电视和网络的关于各种电子产品及所谓的教育性玩具的广告,是物质主义最明显的证明。与中产家庭相比较,贫困家庭的孩子看电视更多,不仅如此,他们的父母也可能感受到外界的压力,从而努力购买各种有利于提高技能的电子产品。但是既然是商品,就是盈利的,作为生产商来说当然高兴。
然而,技术每天都在变,但是儿童发展的规律却不会变。
科技创新新领域的一些巨头比他们的产品购买者更懂得取舍。Steve Jobs ,他及很多其他科技公司的CEO都严格限制他们的孩子接触屏幕的时间。较好的做法是,支持那些可以让孩子更靠近一些他们并不常接触到的人或其他生物技术。
简化物质环境是一种经时间打磨后产生的吸引孩子的策略。活跃而有独创性,就像所有的孩子本来就应该具有的样子。
自然环境传递出了一种关怀和宁静。虽说“简单”和“本真”之类的词通常是“富人的身心健康理念”的代名词,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小的孩子们能够从他们的物质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收益。但是我要把侧重点放在人际互动的品质上,而不是物质本身。突出了本书的核心,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才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
倾听孩子的的声音,让事情简单化,都和孩子接触,你们之间的联系必定能得以加强。
4
教育家Jim Trelease警告我们必须警惕的一种态度,他提出“一个4岁儿童的首要目标是享受做一个4岁儿童的过程;其次才是为5岁做准备。”
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生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长大后都能进行人类基因测序或者发明iPhone。虽然大多数人都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但是我们都可以过一种充满感情联系和善行的有意义的生活。
而美好的童年几乎可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如同建沙堡一样,会耗费大半天时间亲手建墙壁,建炮台,挖护城河,在潮水突然来袭的时候围建围栏,过程很长但是孩子们很享受。
但是现在,商店有各种沙堡形状的模型,只需要把沙子装进模型里面,然后倒出来,biubiubiu,一个沙堡就做成了,不用设计,也不用思考,不用干活。还有那种“可塑式室内沙”,为的是让孩子建造沙堡时不在弄的乱七八糟,轻松又干净。但是却把所有的思路从建设沙堡的过程中剥夺了。
沙堡天生的短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让它更加华丽,建造和欣赏它们会让我们再次体会到那句熟悉的格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孩子很重要,因为他们本身就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能力。父母和老师也很重要,因他们仍然掌握着一个超越所有其他学习环境的早期学习环境:与成长中的孩子的关系。
在孩子眼中,爱和学习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你不和他们相处,如何体现为爱他们呢?赚钱赚再多的钱也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东西,但是物质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和成长中孩子的关系,你们懂他们吗?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他们想和你们一起玩吗?
就连两岁的豆包都会对星期天还要去加班的爸爸说“爸爸,不要上班,陪豆豆出去玩儿。”说实话,这些话我们从来没人教过她。不要忽略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其实比我们更真实,敏感和聪明。
懂得取舍,你终究会知道,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会让你知道,如何更好的爱孩子,给他们真正想要的。
大拜碎碎念:
豆包最爱奶奶不无道理。因为奶奶非常耐心的陪她玩,也很少对她发火。如果豆包耍赖皮,奶奶也很少吼她或很强硬的让她马上按照大人的意思做,而是转移注意力或者换一种她可以接受的办法。所以豆包很友善和开朗,充满了爱。
值得我和豆爸学习,不是一味的宠溺或是面对豆包耍赖而束手无策!
说说我们家的模式吧,因为双方家长都无法帮忙带孩子,休完产假就面临着谁带孩子的问题,一个人全职在家带孩子,意味着家庭收入减掉一半,对于一个家里没矿又刚刚组建的百废待兴的小家庭来说,真的太难了。这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表示可以把孩子放回老家他们帮忙带,看过了太多缺失父爱母爱的少年悲剧,我和老公的想法一样,底线就是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钱可以少赚,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这个时候再艰难也得做出取舍。作为妈妈,我内心也是无比纠结和矛盾,休产假期间自己带娃,每天跟孩子在家,接触不到人,感觉快抑郁了,心情极其不好。老公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做饭,帮忙带孩子,有时候还做一点兼职,说实话也很辛苦。从我内心来说,当然是愿意去上班的,但是如果让我为了孩子放弃工作,我也是愿意的,这不是每个妈妈都应该做的吗?但是,老公看到我当时的状态,觉得如果再让我带下去没准真的会抑郁,所以,他毅然放弃工作,担起了照顾家庭照顾孩子的责任,全职当起了超级奶爸。对于老公照顾宝宝,我是放心的,月子里宝宝肚脐眼发炎,我不敢碰,是老公掀开给宝宝用酒精擦拭,宝宝太小我不敢给洗澡,是老公帮我一起,一个人扶着一个人洗,平常宝宝基本都是我们两个人一起照顾,泡奶粉、喂奶、换尿不湿、洗屁股洗澡,给宝宝洗衣服,洗尿布等等,老公都会做。
现在宝宝八个月了,我上班三个月了,老公在家照顾孩子三个月,未来这个问题依然无解,可能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下班回家马上接手孩子,老公去做饭,吃完饭我陪宝宝玩,哄他睡觉,老公有时间做做他自己的事情。两个人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一切逛街聚会等等全部取消,有时候控制不住情绪,也会吵架,各种压力山大,但是看到宝宝性格活泼开朗, 健康 成长,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豆豆出生后第一片尿片都是我自己起来换的,婆婆和老公都不会,束手无措。但是我并不抱怨这件事情。
我婆婆没有啥文化,基本文盲,几十年都没有出过小镇,甚至连超市都不逛的人。思想上面就相当落后了,在她的观念里面应该都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的带娃方式。生活方面多少都有点代沟。但是,婆婆对我很好,不懂就问,并不会固执己见。
老公对我也很好,很努力的工作,也很照顾我的感受,孕期也是陪在我身边照顾我,孕后期的话经济压力就去工作了,但是坐月子他是请假在家照顾我的,每天早上早起出去给我买早餐,买菜炖汤,亲自杀鲍鱼,因为我对气味很敏感,怕腥味儿,他都处理得很干净,但是每次手都会受伤出血。
我家是直接喝奶粉,没有喂母乳,所以月子里晚上豆豆哭都是喊豆爸起来冲奶粉,换尿片,陪豆豆嗨。
豆爸也是从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奶爸变成了可以和朋友炫耀自己带娃经验的专业奶爸。
个人觉得,月子里面宝爸的陪伴对宝妈来说是必不可缺的,最亲近的人的陪伴是最好的,最能保持心情愉悦的方式。
豆豆现在1周+,豆爸可以独立冲奶粉,换尿布,洗奶瓶,洗澡,洗臭臭,哄睡,陪玩。豆豆也很喜欢爸爸玩,有爸爸在的开心程度都比只有妈妈在要高很多。
所以,父母一起陪伴宝宝的成长真的是利于宝宝身心 健康 成长的。
我们家情况比较特殊,宝宝在七个月的时候早产,剖腹,我住院四天,宝宝生下来就直接住进新生儿科,住了十九天。
这十九天里,老公全身心照顾我的同时,也在担心着宝宝,毕竟真的是太小了。老公照顾我很细致,喝水,擦洗伤口,做饭,洗衣服,等等,无微不至。
宝宝出来以后,因为我们是第一胎,都不太懂怎么照顾宝宝,又小,才三四斤,简直不敢碰他。两个人小心翼翼的,慢慢学习慢慢摸索。老公夜里从来没有安稳睡过觉,虽然他白天上班,但是晚上他不会说我好累啊媳妇你自己起来弄吧!他都会起来一起给宝宝收拾,热水啊,换尿布啊,抱抱哄睡啊,他都会做。
等到宝宝大一点了,经验也丰富了,老公出差也多起来了,大部分时间还是我在带。但是只要他在家,他就会陪玩喂奶哄睡做饭洗碗洗衣服。
我一个人带,有时候情绪不好,会生气,但是我想说一声,老公,你真的做得很好,我爱你,也为我的莫名其妙发脾气向你道歉。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个二胎全职妈妈,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
我家老公是比较疼爱大宝的,那会冲奶粉,换尿不湿,哄睡,他都会帮我做。不能说特别勤快,但是只要我有需要让他帮忙总是很快去做的。
但是生完二胎感觉就不一样了,好像二胎是我自己生的,与他无关。也或许是因为生了二胎我做了全职宝妈,在他眼里照顾孩子应该是我自己的事情。
二宝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在做,自从生了二宝我们就分床了。老公带着大宝在隔壁卧室,我跟二宝留在原来的卧室。二宝的吃喝拉撒都是我,如果看见我实在累了或者焦躁不安,他会来帮我照顾一下二宝,但是时间不长。
或许我该庆幸老公晚上帮我带大宝,要不我会更辛苦,目前这种方式可能是最适合我的。二胎,真的不能轻易要,好辛苦!
一般我不会让他半夜起来冲奶粉的,因为他白天还要上班,我希望给他一个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他白天上班的精力。
但是如果我偶尔有几天身体不舒服,头疼了,感冒了,我就不靠着孩子睡,让他靠着孩子睡,孩子夜里哭闹了,我老公半夜就会给孩子冲奶粉,给孩子换尿不湿,然后哄孩子睡觉。
宝宝从出生一直都是我俩带的,所以我还是很感谢我老公在照顾孩子这件事情上没有逃避。
他下班了以后就会早早的回家帮忙煮饭,吃饭饭以后我收拾碗筷,他陪孩子玩。然后我收拾好了以后我们再一起出去散散步,等到了睡觉的时间,我给孩子洗澡,他给孩子冲奶,至于谁哄孩子睡觉,我俩都没有特别的推让。一般都是我哄,因为宝宝要我,但是我要有事情,或者想先洗澡休息的话,他会帮忙哄孩子睡觉的。
也是从有了孩子以后我才发现,我老公真的变了,以前特别爱玩,恨不得24小时都在电脑旁边,不是LOL就是传奇什么的。但是现在他能有这样的转变,确实也让我挺惊讶的。
不都说「女人是男人的学校」么,那我觉得「孩子是男人的教堂」让他悟到了「家」才是他的信仰,家人才是他努力呵护的对象。
最后,我也要提醒新妈妈们,不要指责老公的帮忙,可能有时候他帮倒忙,也要及时给予鼓励的,不然他就不高兴再给你帮忙了,谁希望火热的心浇一盆冷水呢,对吧?
说到这一点我非常的欣慰,我的老公就是一个非常温柔体贴的人,他会把你照顾的无微不至,从身到心都会让你得到极大的温暖。
自从我生了儿子,老公就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事情。儿子是胃嘴狭窄,需要住院治疗,儿子在医院20天的疗养,我的奶水也没有了。
老公去超市买来了奶粉,每天按时按量的冲给宝宝喝,还时常坐在宝宝的身旁,看着宝宝的小脸傻傻的笑。
老公要照顾好我,还要认真的照顾宝宝的所有的事情。我们给宝宝用的是那种细细的棉布,每天都要给宝宝患上十多次,晚上要换上四五次,给宝宝白天换下来的尿布老公立马就洗干净晾在阳台上了,宝宝晚上换下来的尿布天还没有亮,老公就已经洗干净了。
给宝宝洗尿布我家不用洗衣机洗,老公说洗衣机洗,会损害尿布的柔软性,对宝宝皮肤有伤害,坚持自己用手去洗。
老公精心的照顾我和宝宝,我的身体恢复的很好,
一个月的喂养,宝宝的体重从7斤涨到了13斤。看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胖嘟嘟的小脸是那么的惹人喜爱,我温柔地对老公说,老公谢谢你,你辛苦了,我会更加的爱你。
你们的老公照顾孩子吗?冲奶粉换尿片,哄睡吗?
会的。
老公会照顾孩子,但是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
老公会冲奶粉也会换尿片。但是哄睡不会,五分钟宝宝不睡就开始求助于我了,在 育儿 方面男人大都是没有耐心的,只有好玩和想抱的时候才看一看孩子。
说说我自己的老公吧: 月子期间都是老公照顾我和宝宝,给宝宝冲奶粉、换尿片、哄睡等都照顾,照顾了十几天就出差了,然后都是我自己照顾孩子的,也因此落下月子病。月子期间刚好是宝宝母乳性黄疸的 原因不得不吃奶粉,每天晚上我无数次的起床冲奶粉、喂奶、哄睡、换纸尿裤等,身体受凉、劳累而落下了月子病。
慢慢的我就习惯照顾宝宝的日子也懂得了一些技巧。
出月子后老公就比较少照顾宝宝了,遇事就叫我。现在也成为一种习惯了。
我家爸爸,除了没有母乳,其他的事全都做。两个孩子从出生洗澡,剃头,洗尿布,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称得上是全能奶爸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女儿洗澡,陪伴如厕他不参加之外,其他基本没啥变化。我这个妈有时候都感到有些惭愧,还是感谢老公的付出吧!
会,全能奶爸。从我怀孕时每天照顾我,每天早上给我热一碗燕窝或者花胶。晚上下班煮饭,给我煲汤。很爱睡懒觉的他,从我怀孕起从来没晚起过了。宝宝出生后请了月嫂,我是剖腹产,每次下床去厕所,给我换内裤擦洗的人都是他,隔壁床的产妇说我老公真的好好啊。月子过后,月嫂走了,每晚夜奶,我都尽量不吵醒他,自己弄,但是他每次都会醒来抢着去冲奶。宝宝日夜颠倒那段时间,跟我一起抱宝宝,无论怎么没睡觉,怎么叫他休息,都陪我我一起。去上班前帮女儿擦脸洗屁股,抱出去给宝宝爷爷奶奶叫我睡晚点起来。产假结束后就,我回去上班,他就把宝宝放他旁边睡,他看着,晚上他自己起来喂夜奶换尿片。从没要我起来帮忙。下班就逗女儿,周末就带她出去玩。现在女儿只要有爸爸抱着就不要其他人了。
看到这个问题就得夸夸我老公了。总体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先说说月子里的时候吧,那时候正好赶到年底生,老公也正好在家。所以月子期间大部分都是他做的事情。住院的时候学会了怎么抱娃,怎么给宝宝换衣服换尿不湿。在家坐月子的时候,大部分换尿不湿啊,换衣服都是他在做,婆婆做的不多。
其实我最想表扬的是他夜里宝宝醒来的时候,因为月子里奶水不足,有时候还要给宝宝冲奶粉,基本上都是他在做,然后再顺便换个尿不湿。
他在家呆了二十多天,基本上是他做饭给我吃,让他干的他基本上都会去干。
关于哄睡,比如宝宝九点的样子还没有睡,而我月子里又比较瞌睡,他就抱走玩会,然后再哄睡,有几次都是我睡了一觉了他才把宝宝放我旁边。所以哄睡也是在做的。只是现在宝宝大了,喜欢黏着我,哄睡这个,他现在不太能胜任了。
所以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吧!不求太好,但是也不算太差。可以及格吧
上上周谢楠发微信问我:“我看着我的孩子睡着了,我开始犯愁:我该怎么去教育她,我肚子里没有墨水,我不想我孩子像我一样,没有素质,没有文化。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开始学英语,早教之类的,我都愁死了。”
当时我正在看书,只是简单的回复:多关注当下,过好现在。可能的话和孩子一起学习。
其实我还有话没有说完,就是同样作为妈妈,我的焦虑一点不比她少。然而我们所有的焦虑并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多。焦虑不止来之父母,更来自法律,医疗及教育机构。整个社会都是功利的,焦虑的。
似乎我们总不会满足,总是一直这样焦虑。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无法控制自己比较的内心。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想倾其所有把自己能给的最好的全部给孩子。
而国内的大人似乎也都是这样做的,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最近看了(美)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著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才让我开始思考,之前一直笃定的想法也许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似乎我也可以更好的回答谢楠的问题了。
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先后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宾西法尼亚大学传播硕士学位,莱斯利大学幼儿教育硕士学位。
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授与儿童发展和教育政策相关的大学课程。她结合自己育儿和实际工作经验写成此书。本书核心是: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因为在孩子们的大脑中,爱和学习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1
让世界记住中国功夫的李小龙曾经说过关于水的哲学:“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 Now you put water into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it into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Now, water can flow, or it can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 Bruce Lee(心无杂念,于无形中,千变万化,就像水。入杯,即为杯。入瓶,即为瓶。入壶,即为壶。静,若行云流水;动,则骇浪滔天。像水一样吧,朋友。--李小龙)
孩子自己的大脑里本就拥有他们成长需要的所有要素。如果我们愿意仔细地观察他们,他们会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不必害怕他或她最终变成杯子,瓶子还是水壶,一切自有定数。
家长和老师如果能找到加深自己与孩子的联系的方法,那是头等重要的。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因为在孩子的大脑中,学习和爱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加深自己和孩子的联系方法除了多陪孩子外,在陪伴的过程中要多和他们交流,理解他们说的话,抱着一颗童心和他们交流。
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课堂。我们应该留意孩子所处的所有能够提供学习机会的环境,而不是只关注学校限定的那些环境。事实上,孩子们能够且总可以从一切环境中学到东西。不可忽视的是,每个幼儿的大脑中都存在学习的基础。
不要以为孩子不知道父母在吵架或是冷战,更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绪。好几次临睡之前我和老公在卧室高声争论某个问题,豆包躺在我们中间,她才两岁多一点。她突然说,妈妈,别说了。当时我意识到可能是我们说话太吵了,吵她睡觉了。最近,几次,我和我妈关于某个问题特别激烈的争论的时候,豆包也突然说,妈妈,不要说了。然后笑着看着我。
我才意识到,她能感受到我们的情绪是不佳的。想想那些经常置身于争吵和打闹中的孩子,他们真的不知道大人说什么吗?也许他们不知道你们说的什么事情,什么意思,但是他们绝对知道你们有不好的情绪,已经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了。
豆包会说出来让我们知道,但是很多孩子不会说出就代表他们不知道吗?怎么办?多仔细观察他们。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及大多数时候的奇思妙想都与成年人的思维明显不同,但他们的感觉的范畴和强度(如骄傲,高兴,嫉妒,恐惧等)却和大人的感觉惊人地相似。
不要刻意回避孩子们真正的愤怒和需求。让焦点从矛盾的激发点移开,回到孩子们的感受上,这才是重点。明白冲突是生活自然组成部分,情绪的爆发具有破坏性,但是爆发出来却比憋着好。压制幼儿的内心情绪绝对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情绪状态与学习密切相关。
孩子天生具有从人与人的应答互动中学习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幼儿可以被培养的很好。很简单到道理:幼儿需要知识,也需要理解。为此,他们需要一种学习生境,让他们能够与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建立起联系。
2
毕加索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长大后依然是。”
游戏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解答。但是大人要如何做才能帮孩子培养在游戏中的应变能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给出如下一些建议:
1适度转移话题。如果在游戏中遇到消极的事情,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2如果孩子报告有人说他坏话,用一种放松的语气来给他能量:“但是和我们都知道你不是那样的孩子!我觉得那样说很愚蠢”
3重新引导已经做出以偏概全的定论。注意,不要轻视他们的观察结果,或强求他们与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玩耍。
4提醒我们的孩子,每个玩游戏的人都有自己要具克服的困难。
5避免用“小霸王”这个词去形容偶尔有一次甚至有过多次不友好行为的四五岁的孩子。
6教孩子在他们产生受人利用的感觉时明确脱离现状。
7幼儿们通常很坚强,不会被偶尔一次的不良游戏打倒。
给孩子双倍的时间,带他们或者让他们去户外玩耍,自由地探索大自然。大自然会让孩子们放松下来,让他们感觉良好。真正的游戏包括更多的走动,准确地说,是更多的与地面接触。在我们找到正确答案之前,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尽可能地减少对孩子的干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豆包看小猪佩奇看里面跳泥坑,她非常喜欢,或者说模仿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吧。有次下雨后,我允许她去小区的凹陷的地面“水坑”跳泥坑,玩了十几分钟,衣服鞋袜都弄脏了。然后回家洗澡。期间她爸爸一直非常反对我这样做,说以后她看见水坑肯定要进去的,而且水坑又脏容易患皮肤病。
果然从那以后,只要出去看见任何小水坑就直接冲进去,那速度大人几乎都跟不上。但是我想她那时候的那种快乐是任何什么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3
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婴儿,一组食用坚果,一组不食用坚果。结果十分明显:14%的不食用花生的婴儿到60个月大的时候出现了过敏症,而食用花生的婴儿中,只有1%的孩子在同时间段出现了过敏症。此项研究中,表明防范成了一种毒药。
很讽刺,我们本意是想保护孩子,但却可能损害了他们的健康。
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摒弃外界太多的吵杂,而多关注一些孩子的内心。《小王子》中狐狸揭示的秘诀:“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席卷电视和网络的关于各种电子产品及所谓的教育性玩具的广告,是物质主义最明显的证明。与中产家庭相比较,贫困家庭的孩子看电视更多,不仅如此,他们的父母也可能感受到外界的压力,从而努力购买各种有利于提高技能的电子产品。但是既然是商品,就是盈利的,作为生产商来说当然高兴。
然而,技术每天都在变,但是儿童发展的规律却不会变。
科技创新新领域的一些巨头比他们的产品购买者更懂得取舍。Steve Jobs ,他及很多其他科技公司的CEO都严格限制他们的孩子接触屏幕的时间。较好的做法是,支持那些可以让孩子更靠近一些他们并不常接触到的人或其他生物技术。
简化物质环境是一种经时间打磨后产生的吸引孩子的策略。活跃而有独创性,就像所有的孩子本来就应该具有的样子。
自然环境传递出了一种关怀和宁静。虽说“简单”和“本真”之类的词通常是“富人的身心健康理念”的代名词,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小的孩子们能够从他们的物质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收益。但是我要把侧重点放在人际互动的品质上,而不是物质本身。突出了本书的核心,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才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
倾听孩子的的声音,让事情简单化,都和孩子接触,你们之间的联系必定能得以加强。
4
教育家Jim Trelease警告我们必须警惕的一种态度,他提出“一个4岁儿童的首要目标是享受做一个4岁儿童的过程;其次才是为5岁做准备。”
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生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长大后都能进行人类基因测序或者发明iPhone。虽然大多数人都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但是我们都可以过一种充满感情联系和善行的有意义的生活。
而美好的童年几乎可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如同建沙堡一样,会耗费大半天时间亲手建墙壁,建炮台,挖护城河,在潮水突然来袭的时候围建围栏,过程很长但是孩子们很享受。
但是现在,商店有各种沙堡形状的模型,只需要把沙子装进模型里面,然后倒出来,biubiubiu,一个沙堡就做成了,不用设计,也不用思考,不用干活。还有那种“可塑式室内沙”,为的是让孩子建造沙堡时不在弄的乱七八糟,轻松又干净。但是却把所有的思路从建设沙堡的过程中剥夺了。
沙堡天生的短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让它更加华丽,建造和欣赏它们会让我们再次体会到那句熟悉的格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孩子很重要,因为他们本身就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能力。父母和老师也很重要,因他们仍然掌握着一个超越所有其他学习环境的早期学习环境:与成长中的孩子的关系。
在孩子眼中,爱和学习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你不和他们相处,如何体现为爱他们呢?赚钱赚再多的钱也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东西,但是物质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和成长中孩子的关系,你们懂他们吗?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他们想和你们一起玩吗?
就连两岁的豆包都会对星期天还要去加班的爸爸说“爸爸,不要上班,陪豆豆出去玩儿。”说实话,这些话我们从来没人教过她。不要忽略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其实比我们更真实,敏感和聪明。
懂得取舍,你终究会知道,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会让你知道,如何更好的爱孩子,给他们真正想要的。
大拜碎碎念:
豆包最爱奶奶不无道理。因为奶奶非常耐心的陪她玩,也很少对她发火。如果豆包耍赖皮,奶奶也很少吼她或很强硬的让她马上按照大人的意思做,而是转移注意力或者换一种她可以接受的办法。所以豆包很友善和开朗,充满了爱。
值得我和豆爸学习,不是一味的宠溺或是面对豆包耍赖而束手无策!
豆妈记录:谁动了我的枕头 2岁7个月 延续上一回的话题,谈谈跟睡觉有重大关系的物件——枕头。 1岁多的时候,为了给豆子的脑袋找个舒服的靠件,保证大头儿子的睡眠质量,我们在尊重使用者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在商场由豆子钦点),购置了一个史努比枕头,枕套上画了一只穿着睡袍正在歪歪的史努比小狗,为说明它睡得很香,史努比的嘴巴里还流出一摊口水(这个形象日后深深地影响了豆子)。 对于这个枕头,豆子有着一见钟情的感情基础,他发自内心的喜欢它。自从把史努比枕头带回家后,他每天晚上与史努比相依为命,与该枕头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情,我们可以从以下情节看出: 一,除非他饿欲横流,在其他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看到史努比枕头,必定将以最快速度饱含激情地冲向这个枕头,像丢下一枚重型炸弹般,把大头扑倒在史努比的肚子上。 二,不管这个枕头以何种姿势出现——规范地横卧于床头,或被故意摆放成靠在墙上,豆子小朋友都不会嫌弃,而是一如既往地冲将过去——卧倒!哪怕枕头靠在墙上,他需要摆出跪倒膜拜的姿势才能放大头在枕上,也在所不惜。 三,如果顺利完成冲刺——倒头的动作,则心满意足地开始砸吧嘴巴,舔舔史努比,哥俩一起流口水,直到枕头上不仅画了史努比的口水,还洇出豆子的口水圈圈。 四,当一群枕头躺在一起的时候,不管别的枕头颜色多么鲜艳图案多么花哨,豆子小朋友仍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洇满了口水的史努比枕头,上面有他的味道。这个,是不是动物的本性,就像小狮子洒泡尿表示那是我的地盘?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小豆子对这个枕头不一般的爱,看到了这个枕头对小豆子不一般的吸引力。豆爸豆妈一度十分庆幸选对了枕头,解决了孩子的睡觉大计,并在朋友中大肆推广“只选对的,不买贵的”之枕头选购经验。 但我们需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凡事一旦过了度,将走向另一个极端。具体来说,小豆子由对史努比枕头的狂热喜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固执的依恋。睡觉必须和史努比同床共枕,任何枕头不可替换,替换必闹腾,不睡觉。 须知,我们在商场花几十大洋买的枕头是布织的、棉花填充的,非金刚不坏之身,日复一日地经受小胖子的冲击和口水侵蚀,终究是旧了,老了,经不起睡了。在小豆子两岁6个月零3天之际,我们给他买了一个新枕头,考虑到小动物睡觉形象深入他心,还特意选了一只同样穿睡袍在睡觉的米老鼠枕头。 孰料,要睡觉的时候,洗完白白的豆子发现问题,大叫:“史努比在哪里?”没有旧枕头坚决不睡觉,死活要找他的史努比。 妈妈耐心跟他讲:“史努比脏了,不能用啦。” 豆子说:“那给他洗澡澡,洗干净就可以睡了。” “洗不干净啦,里面也很脏,好多细菌,小豆子睡在上面会生病的。” “洗里面,洗干净。” 纠缠这个问题无益,妈妈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你看米老鼠多乖啊,他也是趴着睡的哦!” “不要米老鼠,豆豆哒史努比!”豆子喊。 “没有史努比,史努比回家了,今天和米老鼠睡!”豆妈的耐心在消失。 “不要米老鼠,啊~~~~~~~~~~~”豆子哭了,很伤心,他亲爱的史努比小狗不见了。 …… 没办法,那你就哭吧,哭啊哭啊总会疲倦的,这一天,豆子11点睡着。 佛家讲,执着是苦的根源。从两岁的小豆子身上,我参到了这个佛理。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陪伴孩子成长的过渡性客体 接受分离的过程中,宝宝需要用一个东西来替代妈妈,并且和这个东西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来抵御内心因分离而产生的哀伤。 到这里,必须要说一个心理学名词:过渡性客体。 所谓过渡性客体,是指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象征着安全的“完美照料者”的替代品。这样的过渡性客体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玩具,或者是一个经常用的床单、枕头之类的东西。一般来说,孩子更多选择自己的床单或玩具作为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与分离有关系。意思就是在接受分离的过程中,用一个东西来替代分离的“妈妈”,并且和这个东西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来防御内心因为分离带来的哀伤感觉。这完全是无意识的。 豆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过渡性客体,从对于枕头的依恋,完全可以看出他内心对妈妈的依恋,他将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了这样的依恋对象上。他需要的是那个“完美的照料者”一直稳定地在那里,这虽然有点“画饼充饥”的味道,但这样的“饼”确实是他需要的。 很多妈妈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对一个物件特别的迷恋,有时候甚至会用大人的思维和判断去剥夺孩子这样的迷恋。比如,被子旧了换新的;玩具破了就扔掉等等。这样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内心的稳定关系,给孩子带去强烈的因为分离而产生的创伤感。本来这个物品就是孩子用来面对分离的权宜之策,假如再一次的被剥夺,那孩子是承受不了的,所以就会有创伤体验。豆子的体验就是创伤体验,他焦虑,恐惧,愤怒,无力。 这样的过渡性客体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长久性的。幼年的时候,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体验。3岁那年,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妈妈中午哄我睡觉,说等睡完觉起来,就给我吃好吃的。等我一觉醒来,发现妈妈已经离开外婆家。原来她是骗我的,因为她有事要办。等我找不到妈妈的时候,那种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感一下就被体会了。我很害怕,当然也很愤怒。不过,一个3岁孩子的情绪一般不会被大人体会的,特别是那个年代里,家里孩子很多。我不停地哭,站在门口等妈妈回来。可是,妈妈一直不回来,一天都没回来。外婆开始还哄我,到后来估计她也烦躁了,就不管我了。在极度的恐惧下,我找到了妈妈穿的拖鞋,把拖鞋穿在脚上,等在门口。这样的情景是我记忆最早的场景。而那个拖鞋,就是过渡性客体,也就是象征着妈妈。后来外婆跟我说,我那几天连睡觉也要穿着那双拖鞋,要不就死活不睡觉。 说到这里,要做个提醒:作为妈妈不能欺骗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分离时,要将真相告诉孩子。特别是孩子很小的时候。一般需要过渡性客体的孩子,在无意识中都有分离创伤的。或者我们并不能够明白这里面的过程是怎样的,但最起码,我们需要对孩子有个尊重,要知道孩子这样做一定有原因的,尊重孩子,就不要随便剥夺他们,或者忽略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在现代社会,妈妈可能是职业女性,生完孩子后,很多都在产假结束后就开始上班,不得不把宝宝交给老人或保姆。对此,我的建议是,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让妈妈陪伴孩子三年。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努力让宝宝有个稳定的照料者,不能频繁更换照料者,以免孩子不断地体验分离,受到创伤。 一个小男孩,9岁,读四年级,不愿意一个人睡觉,每天晚上都要爸爸妈妈陪着。父母为此很烦恼,前来咨询原因。通过父母对孩子婴幼儿时期的讲述,我找到了原因。 原来,小男孩出生的时候是妈妈和外婆带的。妈妈在他3个月大的时候就回单位上班了。外婆也在他4个多月的时候回了老家。父母请了保姆照顾孩子,。因为妈妈要上班,所以孩子晚上是和保姆睡的。但不知何故,她家的保姆总是做不长,不到2岁时,家里已换了10多个保姆,最长的也就半年。 这个男孩本来有个2岁开始就一直玩的小恐龙玩具,一直视为宝贝,但妈妈不知道这个小恐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孩子五岁时搬了一次家,妈妈看到小恐龙已被孩子咬得很烂了,很旧了,未经孩子同意,就把恐龙扔掉了。被妈妈扔掉了。妈妈认为玩具太旧了,被孩子咬得几乎很烂了。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晚上就不肯独自睡觉,一定要妈妈陪。在此之前本来他已经独自睡了有一年了,但后来他睡觉必定要钻到父母的床上,一直到9岁还这样。妈妈因为一直很少时间照顾自己的儿子,内心有着愧疚感,所以就允许这个孩子的行为,来弥补一些内心的愧疚。但妈妈也知道,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两难。 很显然,过渡性客体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尤其是上述这种照料者极度不稳定的家庭中,孩子不停地经历分离,本来就没办法建立自我安全、稳定感。再不经同意就把他的过渡性客体给抛弃了,孩子的创伤感觉就会加剧,作为补偿,孩子可能就会有其他的非理性依恋行为出现。 一次聊天中,还有个妈妈跟我说起类似的事情。女儿上大学那年,她帮她准备了很多生活用品。但女儿却把自己那条几乎已经褴褛成条破布条的枕巾带去学校了。她不明白,女儿这样大了,为什么睡觉还要咬着枕巾,甚至为此还和她吵过。好几次,她忍不住想把枕巾扔掉,但一直担心女儿会和自己吵架,没扔。但她总觉得女儿把这个带去学校,不妥,因为那已经破得不象样子了。 我告诉她,幸好她没有自作主张扔掉女儿的枕巾,要不女儿可能会恨上她。我建议她和女儿好好谈一下,把旧的枕巾放在新的枕头里,这样可解决彼此的问题。 这就是我的建议: 假如发现自己的孩子对某个东西特别依赖,有可能孩子是在用这东西防御内心分离的恐惧感。不要随便决定这个物品的命运,让孩子自己去决定。 不要让宝宝太早养宠物,特别是鱼啊,小兔子什么的。城市家庭很难养活这些东西,假如宠物过早夭折,对孩子来说有可能会产生分离创伤。当然,假如真的小宠物死了,和孩子一起去处理,比如安葬,做一些分离的仪式,也会给孩子带去积极的影响的。 豆子的过渡性客体过早地被剥夺了,而且是自己没有权利选择的时候。我建议把“史努比”还给豆子,和他一起去处理他“过渡性客体”的命运。
豆爸和豆妈属于闪婚一族,因为年龄大了,因为背负生儿育女的责任,所以豆爸和豆妈是先结婚后恋爱。
豆爸起初的时候,也像所有恋爱的男人一样,宠着豆妈,吵架了会主动跟豆妈道歉,随着豆姐的到来,豆爸也开始了他大男人的生活,豆妈的喜怒哀乐与他没有关系,脾气上来,都会忘记豆妈是个怀孕的人,真的是婚姻中夫妻,都有N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家有娇俏“小三儿”,名字叫小豆子。明眸皓齿、古灵精怪。她出生前,豆爸对豆妈那是没得说,洗衣做饭一概不用豆妈插手,一日三餐照顾的详尽周到,白天陪着逛街、散步。晚上,给暖手、暖被窝儿……形影不离。她出生了,虽然豆爸为了让懒惰的豆妈多睡一会儿主动揽下了照顾小豆子的艰巨任务:奶水不足,豆爸一夜要起好几次为小豆子兑奶粉,洗澡、把尿、洗尿布更不在话下……但豆爸对豆妈的那些款款深情全部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让豆妈始料未及的还在后头哪,略略懂事的小豆子一直就跟爸爸近,吃饭要爸爸喂,玩具要爸爸买,玩得时候要爸爸陪,当然,睡觉的时候一定要赖在爸爸身边喽!让豆妈倍感冷落。就连豆妈跟豆爸吵架,小豆子都听豆爸的。气急败坏的豆妈要带着小豆子离家出走,以此来威胁豆爸投降,都走到门口了,豆爸一声断喝:小豆子留下!任凭豆妈怎么往外拉,小豆子死死把住门框就不往外迈半步!气得豆妈因为舍不得小豆子呼天抢地哭半天也没办法独自离家半步。
好不容易熬到豆爸出差了,豆妈想着法子和小豆子搞好关系,希望改变一下尴尬的处境。白天还可以,到了晚上,豆爸不在小豆子贼没安全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遍一遍念叨豆爸快回来,豆爸快回来。豆爸喜欢和豆妈煲电话粥,打来电话和豆妈甜言蜜语,刚说了没两句,小豆子火了,一把抢过电话来说,不许和妈妈说话,电话要打给我,然后和豆爸聊个没完,豆妈心疼那长途的电话费,几次催促都无法停止,等到轮到豆妈讲话了,只说了句再见。豆妈那个心有不甘啊!可能拿这个小三儿什么办法呢!
豆妈爱看电视剧,刚和豆爸有说有笑地聊两句,小豆子就高度警惕地问:“你们俩神神秘秘地在说什么呀?”看见豆爸和豆妈手拉手躺在一起,赶紧挤进中间来把他们分开,然后对豆爸说,转过脸来,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可好笑可好笑啦。看出豆爸明显的心不在焉,小豆子立即把豆妈的脸给搬过去,还大声呵斥说,睡吧,不是讲给你听的!让豆妈好一阵怒火中烧。
星期天,豆爸要带小豆子溜街。豆妈也想跟了去。临出门了,小豆子却拉着豆爸的胳膊说,咱走吧!留豆妈在家看家!省得上街时她又管天管地,我们什么也买不成。不带我去,你们门也别想进!豆妈威胁说。对不起了,豆妈,午饭你自己解决吧,中午我们不回了,去吃肯德基。豆妈还没说话,小豆子就拧着豆妈的两个腮帮子说,豆妈,听话,要乖奥,拜拜了!气得豆妈七窍生烟,穿了拖鞋跟在后面追,人家用的可是是四个轱辘,仅凭两条腿哪能赶得上啊!
饭桌上,豆爸做了小豆子和豆妈最喜欢吃的红烧肉,见豆妈吃得津津有味,连话都懒得说。小豆子瞅瞅豆妈,又瞅瞅盘子,见里面的肉不多了,只剩两块,赶紧为自己夹了一块,又把另一块硬往豆爸的碗里塞,边放边说,要多吃一点奥,可别让那个馋嘴猫都吃光了!等豆妈把筷子在盘子里捞来捞去只捞到一截白菜帮子时,两个人都在那儿吃吃地笑。豆妈的肺都快气炸了,两手捂着眼睛作痛哭流涕状,呜呜,为什么受冷落的总是我呀!
这位爷爷总是听见邻居们议论,说孙子和自己长的不像,刚开始的时候,这位爷爷并没有觉得什么,可是说的多了,听的多了这心里就开始犯起了嘀咕。然后有一天爷爷就带着自己的孙子去了医院,偷偷的做了亲子鉴定,这一做不要紧,果然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这一次爷爷可火了,赶紧把自己的儿子叫了回来,儿子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认为是自己的妻子背叛了他,非常的难过也很生气。经过询问儿媳妇之后,儿媳妇并没有承认是出轨了,一口咬定就是他的儿子。这件事把全家人闹得是鸡飞狗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一起看看吧。
马小六和妻子开始闹分居
因为这个亲子鉴定,马小六和妻子之间开始闹矛盾,妻子一气之下就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刚开始的时候马小六还是想不开。但是一看妻子走了,就非常的难过,因为这么多年,他们的感情一直都是非常好的。马小六的内心里面是非常喜欢自己的老婆,而这个时候孩子的爷爷马向前也觉得,养这么大的孙子突然不咋身边了,总觉得缺点什么。这一天孩子非常想念爷爷,就偷偷从学校跑了,家长都以为孩子丢了,大家就开始找孩子,找到深夜才看见孩子就在爷爷家门口。全家人看到这里就心碎了,决定既往不咎,就当怎么都没发生,好好生活。
马小六的妻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让马小六去做了亲子鉴定
这一鉴定不要紧,得出的结果是马小六和这个孩子确定是亲生父子关系,这可把马小六乐坏了,可是转念一想这不对啊。这孩子和马小六是有血缘关系的,然后我马向前没有血缘关系,难道马小六不是马向前亲生的。这一下所有的矛头对对准了马小六的母亲,马小六担心自己的父亲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就没有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就跟自己的妻子商量,为了老两口的身体着想,让妻子承认一下,这件事慢慢过去就好了。
后来事情还是被揭发了
有一天这个亲子鉴定没有收好,被马向前看见了,看到这个马向前立马明白了,伤心欲绝的就去喝了一顿大酒,亲家公知道了这件事情时候,就劝他们全家去做亲子鉴定,这一鉴定不要紧,马小六和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血缘关系,这一下全家人都蒙,找人一查才得知,原来马小六出生的时候被一个护士误操作,两个孩子就这样弄混了。就这样一场亲子鉴定闹出来是故事终于弄清楚了,原来他们谁都没有背叛,接下来就是要找当初那个被抱错的孩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