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八对知名相声伉俪,马四立夫妻领衔,师胜杰父母在列,还有谁?

相声界八对知名相声伉俪,马四立夫妻领衔,师胜杰父母在列,还有谁?,第1张

最喜欢写盘点文了,感觉跟曲协开会一样,各路明星和相声名家汇聚在一篇文章里,缘分啊!

笔者搜集了八对相声夫妻,他们都各自有师承,而且在相声行均有一定知名度,辈分从第八代一直到第四代都有。我们先从小字辈开始介绍:

1、倪明夏文兰夫妇,师承:姜昆

倪明出生于1963年,夏文兰比他小两岁。倪明20岁的时候带动着夏文兰开始说相声,两人是少见的妻子逗哏丈夫捧哏的合作,主要是因为夏文兰唱得好,在八十年代就流行唱相声,石小杰笑林是个中翘楚。

九十年代两人邂逅姜昆被姜昆看中,于是双双拜师姜昆成为侯氏相声传人。从能唱的这角度来讲,也算没有辱没侯氏相声特点。侯耀文也曾夸赞他们说的好,央视《曲苑杂坛》《综艺大观》也曾邀请过他们。只是不幸的是2015年夏文兰肝癌去世了。

2、巩汉林金珠夫妇,师承:唐杰忠、金炳昶

八对夫妻中有三对之间存在辈分差别。巩汉林和金珠是第一对。

巩汉林拜师唐杰忠,所以他是明字辈,不过笔者好像没听过他的相声,黄宏也是小品演员也有师承,好歹他说过一个《泄密》,那个几乎可以算作单口相声了。巩汉林的相声作品笔者真没啥印象。

金珠师父是金炳昶,金炳昶是宝字辈,你甭管北京有些人认不认,人家冯家门在东北就是这么排的,一点儿毛病没有。所以金珠是板上钉钉的文字辈相声演员,算巩汉林的师叔辈。她是唱京韵大鼓出身,京韵大鼓在东北没人听她就改说了相声。在巩汉林帮助下她拜师金炳昶成为关门弟子。当年和可军合作在大连相声大赛上凭借一段《国粹异彩》获得三等奖和马志明并列。

3、刘文亨魏文华夫妇,师承:杨少奎,武魁海

这两位都属于文字辈相声演员,由于名气太大,笔者就不一个个的白活了。夫妻俩加上小舅子魏文亮算中国相声界首屈一指柳活儿大家庭。他们各自的师父杨少奎和武魁海也擅长柳活儿。刘文亨的代表作品很多,唱得好被誉为小侯宝林。魏文华则在京韵大鼓和北京琴书方面造诣很深,她的大鼓不比专业的大鼓艺人差,得到过骆玉笙的肯定。北京琴书乃是关晓彤爷爷关学曾亲授。

4、田立禾张文霞夫妇,师承:张寿臣,武魁海

这对相声夫妻也是差着辈分的,而且有意思的是田立禾的结拜兄弟魏文亮和张文霞还是一个师父的。张文霞比田立禾大了一岁,他俩结婚时在天津相声界也有点儿骚动,这以后怎么叫张文霞啊?还是张寿臣发话,按照立禾辈分叫。得,张文霞跟着长了一辈。

老两口晚年依然坚持演出,不光演传统活,什么网络用语网络新词也能说,是对与时俱进的老艺人。张文霞晚年还收了一个好徒弟,刘春慧。

5、师世元高秀琴夫妇,师承:熙醒生,于春明

相声名家师胜杰的父母也是一对相声演员,而且也是差着辈分的。师世元是宝字辈,高秀琴是文字辈。

很多人不知道师世元,他入行晚又常年在东北,二十多岁才拜师,他师父熙醒生是吉坪三的徒弟,所以师世元也比较擅长太平歌词。高秀琴师父于春明是著名的小北瓜,虽然是北京人,但也是在东北说相声谋生。于春明也是擅长柳活儿。这样师世元高秀琴夫妻二人算是有了共同语言。

为了振兴东北相声,师世元高秀琴带着师胜杰北上哈尔滨扎根,师家也是东北相声代表之一。

6、金炳昶富兰英夫妇,师承:杨海荃

抱歉,找不到富兰英的照片。他们夫妇是一对相声界的苦命鸳鸯。金炳昶是北京人,抗美援朝参加志愿军被留在了沈阳,由于从小喜爱相声还有基础,他和杨振华王志涛等人一起拜了杨海荃为师。富兰英其实是他们的师姐,还是杨振华他们给牵的线,两人几乎都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金炳昶第一任相声搭档就是妻子富兰英,两人合作了几年,师姐逗师弟捧。后来富兰英所在相声队学习乌兰牧骑下乡演出时四天四夜没合眼得了精神分裂症。金炳昶从此开始了照顾病妻三十多年的生活。面对富兰英犯病时的打骂金炳昶从来不躲都是让妻子打累了再侍奉她休息。。。不往下写了,心酸。

7、孙玉奎回婉华夫妇,师承:于俊波,马寿岩

两人门当户对都是宝字辈艺人。孙玉奎也是文哏代表之一,当年他可是为相声圈立了大功一件。一开始的北京相声改进小组他是组长,发起人也是他和侯宝林一起的。

回婉华是天津人,和其他大部分女相声演员擅长唱不同,她擅长说,尤其是贯口和单口相声。因为他师父马寿岩就是评书相声两门抱,她干爹张寿臣同样也是。所以在特殊时期,回婉华没法说相声了就改讲故事,反正和单口也差不多。

回婉华有两位徒弟比较有名,一位是相声界的影帝车祸去世的牛振华,另一位同样也是女相声演员,孙越张伯鑫王玥波的老师马贵荣。

8、马四立于佑福夫妇,师承:郭瑞林,高德明

很多人都知道马三立,第一时间都想不起来马四立是谁。马三立祖父马诚方有三个儿子,老大马恩禄就是马三立父亲马德禄。老二马恩寿无后,老三马恩荣有个儿子就是马四立。马四立师父是郭荣起父亲郭瑞林,郭荣起师父则是马德禄,看来马郭两家之前关系还是不错的。

马四立之所以不被大家熟悉是因为他去世早,之前网络有谣言说他是军统特务解放后被镇压,这真是胡扯。马四立是死于战争中的流弹,他的照片现在也不好找,有些网络媒体拿尹笑声的照片当马四立,太扯了。

于佑福四岁就登台了,她先后和马三立、刘宝瑞和郭荣起都合作过,在天津相声大本营连兴茶社也是常驻演员,于佑福和回婉华也搭档过。于佑福晚年在天津相声圈被大家称为于老姑,在谦祥益原生态相声演出中曾演出过。

马四立和于佑福夫妇是相声界辈分最高的相声夫妻。再往上还有一位德字辈的女相声艺人德淑珍,她是冯振声的妻妹,爱人不可考。

当然,好像还有一对号称说相声的夫妻,海青,对他们俩笔者的态度是不写不评不看。

1、说唱古代女人比男人强的吕剧有哪些2、山东吕剧代表曲目?3、吕剧传统剧目有哪些4、吕剧的传统剧目有哪几类?5、都有什么吕剧6、山东吕剧有哪些,吕剧经典目录列表说唱古代女人比男人强的吕剧有哪些

1李

二嫂改嫁

10600136

《李二嫂改嫁》是最有影响力的吕剧经典唱段,剧本

以朴素的语言刻面了李二嫂的精神世界,“打场”一场

二嫂感叹身世,“订情”一场李二嫂对张小六表达爱

情,都写出了这个年轻寡妇深沉而热烈的感情。其语

言朴实,感情真挚,在观众心灵里引起激荡。1954

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获剧本一等奖,1957年摄制

成戏曲艺术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吕剧表演艺术家郎

咸芬也因主演《李二嫂改嫁》而享誉全国。详细

2苦菜花

3770120

说到好听的吕剧选段,像maigoo小编这样的吕剧门

外汉也知道这部《苦菜花》。这部作品一经推出就深

受观众喜爱,被誉为改革开放后最感人的吕剧作品之

先后获第八届文华大奖、文华剧作奖、文华音乐

创作奖、中国曹禺戏剧奖,著名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凭

借饰演的“母亲”角色获得“文华表演奖”。详细

乔3姊__嫁

12750118

《姊妹易嫁》是山东吕剧的代表名篇之-

,作品改编

自聊斋中的故事,称得上是迄今为止最成熟、最得告

吕剧特点的古装喜剧。MAIGOO小编强烈推荐高

静、李萍、段作章、董家岭联袂演出的版本,这部作

品还在一九七九年底由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拍成彩色影

片,又与一九七九年参加全国建国三十年献礼演出,

获-

一等奖

山东吕剧代表曲目?

传统古装戏《姊妹易嫁》、《逼婚记》、《借亲》、《借年》、《王定保借当》、《小姑贤》、《龙凤面》、《钗头凤》、《海盗的女儿》、《井台会》、《喝面叶》、《拉郎配》、《三拉房》、《庵堂认母》、《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

现代戏《李二嫂改嫁》、《苦菜花》、《补天》、《乳娘》、《乡人俚曲》、《潮涌黄河口》、《石龙湾》、《雷雨》、《原野》、《江姐》

吕剧传统剧目有哪些

吕剧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吕剧现代戏《李二嫂改嫁》首拍成**,影响遍及全国。

(1特色介绍:吕剧,是山东省最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她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吕剧艺术的迅速发展,使吕剧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声望日高,在全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省其他各地、市、县的吕剧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至1960年,全省已有专业吕剧艺术表演团体29个;在国内其他地方如新疆、大连、哈尔滨、锦州等地市也相继成立了吕剧团。1983年以来,省“音协”多次主持召开了吕剧音乐研讨会,其中一次吕剧音乐集成研讨会于1985年在吕剧故乡东营市召开,1986年,山东省文化厅举办了全省吕剧青年演员大奖赛。吕剧艺术事业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吕剧艺术之花将会在我国戏曲艺术园地中更加芬芳多姿。

(2历史介绍:吕剧发源于原乐安县时家村(今东营区牛庄镇一带。吕剧自形成以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纵观吕剧艺术的整个历史演变过程,大体上是循“山东琴书(说唱扬琴——化装琴书(又称化装扬琴——定名为吕剧”之脉沿革和发展的。

山东琴书始称“小曲子”,后因其伴奏乐器主要是扬琴(早期称“洋琴”,故又被群众称为“唱扬琴的”。山东琴书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最早流行于鲁西南一带地区,其产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说唱琴书的民间艺人进入较大的城市或到外省演唱,曾称为“文明琴书”、“山东琴书”等。山东琴书演唱时两人搭挡对口,对唱和说为主,以表演为辅,唱说和表演紧密结合;演唱时以扬琴、坠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者同时也是伴奏者,典型地体现了曲艺形式的艺术特点。这种唱、说和表演浑然一体的民间曲艺演唱形式,是山东琴书由说唱艺术形式发展成为戏曲艺术的基础条件。

根据《黄河志》记载,在1884年以前,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当时为乐安县北部和利津东部并无防洪大堤,每到洪水季节,黄河常常泛滥成灾,这一带的穷苦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逃荒要饭谋生。于是,以演唱当时民间流行“小曲”形式进行乞讨的难民逐渐增多。以“唱曲”讨饭遂成为有些人养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活动区域也不断扩大。

此间,牛庄、油郭一带以演唱民间曲艺为职业的艺人越来越多。在众多的民间节人中,时家村艺人时殿元(外号时丫兰、油郭乡东寨村艺人张兰田、张志田兄弟和油郭乡西商村的四平调艺人商秀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群众所说的“大角”。

1880年,山东琴书流传至乐安北部地区后,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尤其是在牛庄、油郭一带,学唱山东琴书者不计其数。每逢农闲节日,或三五搭挡,或结帮成伙,就地拉摊演唱琴书者处处可见,真可谓“村村听扬琴、妇孺皆会唱”。

被当地群众称为“大角”的时殿元,是今东营区(原广饶县牛庄镇时家村人,以演唱琴书和民间小调而著名。约在1887年前后,时殿元远走河南边学艺边卖艺达半年之久。从河南回来不久,便开始传艺授徒,并经常搭伙到各地演唱。在艺术实践中他独辟新路而将山东琴书改进发展成为“化装扬琴”,成为首创吕剧艺术的主要艺人。

1900年前后,由时殿元首倡,崔心悦、崔心庆、谭明伦等人响应,开始对坐唱扬琴进行创造性的革新。他们根据自己多年演唱琴书的实践经验,吸收了京剧、五音戏、东路梆子等剧种中可用的艺术表演程式,直接化用了“跑驴”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演出时,他们用竹篾、纸、布等材料扎成驴形,并加以彩绘,使之栩栩如生;由崔心悦以青衣应功扮演二姑娘,手提包袱,身缚以驴形,做骑驴之形态;时殿元扮脚夫王小,头戴毡帽,腰系围裙,执鞭撵驴;琴师武春田等人伴奏。随着音乐二人载歌载舞,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唱腔优美悦耳,语言幽默朴实,妙趣横生,使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闭口静听。整个演出,声、情、做、唱并茂,观众交口称赞。初步尝试便获极大成功。于是,一个新的独具艺术风格的地方戏曲形式——吕剧便由此而产生了。

在将琴书《王小赶脚》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获得成功、赢得赞誉以后,时殿元等人更是孜孜以求,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他们根据首次演出的经验,又陆续将琴书中人物较少的书目如《兰瑞莲打水》、《王汉喜借年》等改为化装演出。继而又将角色较多、情节较复杂的《双换亲》、《白蛇传》等书目改为化装扬琴演出。化装扬琴的出现,是吕剧艺术形成的开端,为现代吕剧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吕剧”这一称谓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说法是因首演化装扬琴戏《王小赶脚》时以纸糊驴为道具演唱,故被当时的群众称之为“唱驴戏的”,或直称为“驴戏”,“驴”字有失大雅。因“驴”与“吕”谐音,遂演变为“吕剧”。虽然“吕剧”这一称谓的由来说法众多,但在解放前,“吕剧”这一名称却从来没有被正式确定。艺人们一般将自己演唱戏称为“化装扬琴戏”,大多数群众也以“化装扬琴”或“扬琴戏”称之。

1952年以后,在对化装扬琴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上,以原“山东省歌剧团”为基础正式成立了“山东省吕剧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也正式定名为“济南市吕剧团”。至此,吕剧这一名称被正式确定。

新中国的成立,使吕剧发源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吕剧再也不是民间艺人求生乞讨的方式和手段,而作为一种真正的舞台表演艺术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及广大群众的热爱。以吕剧创始人时殿元的家乡时家村为中心的谭家、牛庄、陈官、斜里、斗柯、花官、大小宋等村镇纷纷成立了业余吕剧团。每逢春节和丰收之后,这些业余的吕剧团都以演唱吕剧相庆贺,此俗延至今日而不衰。1956年成立了广饶县第一个属民办公助的专业吕剧团。1959年12月成立了广饶县吕剧团,该团成立后曾多次赴淄博、济南、河北等省市演出,为吕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79年在原垦利县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垦利县吕剧团。1986年演出的小吕剧《考丈人》曾被山东电视台拍成艺术片在全省播放,并在全国电视艺术片评奖活动中获三等奖。1988年,利津县京剧团也根据群众的要求改为利津县吕剧团。

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李二嫂改嫁》的改编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使山东吕剧在全国驰名,这是吕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批新的优秀剧目如《姊妹易嫁》、传统戏《王定保借当》、《光明大道》分别获得了剧本奖、演员奖和音乐奖。《李二嫂改嫁》和其它剧目曾多次晋京汇报演出,剧团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接见。1957年前后,《李二嫂改嫁》、《两垄地》、《姊妹易嫁》、《王汉喜借年》、《逼婚记》等剧目先后拍成**艺术片在全国乃至国外放映,在此期间,一大批著名吕剧演员如林建华、郎咸芬、李岱江、李同庆等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和拥戴。

(3旅游指南:有大型旅游团来东营旅游,可组织专场吕剧表演,每场一般在500元左右。

吕剧的传统剧目有哪几类?

吕剧传统剧目也是多根据山东琴书整理改编而来,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剧种中移植过来的。它的剧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一种是连台本戏。

小戏和单中出戏,是相对于大戏而言,是指小型的、单出的折子戏。连台本戏是我国戏曲剧目中的一种,是指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起源于民间的节庆演出。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吕剧中的小戏,有90多出剧目。小戏是吕剧传统戏中的基本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和民间传说,有的取材于历史小说的片断,以反映惩恶扬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男女爱情等为基本内容,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

这些戏的故事情节紧凑,生活气息浓郁,语言生动质朴。大多数剧目主题思想积极鲜明,表达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婚姻自主、家庭和睦的强烈愿望和美好理想。

如《蓝桥会》、《梁祝下山》、《老少换妻》和《白蛇传》等剧目,批判和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反映人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思想愿望。

《打关西》、《退婚记》和《打蛮船》等剧目,反映了穷苦人民反抗压力,揭露和鞭挞恶霸豪强的思想感情。《姊妹易嫁》和《空棺计》等剧目,讽刺和鞭笞了嫌贫爱富、为富不仁的势利小人。

《小姑贤》、《三打四劝》和《后娘打孩子》等剧目,反映了人民群众希望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美好愿望。

还有一些描写民间风趣故事的传统小戏,如《王小赶脚》等,也具有较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王小赶脚》故事说的是一位小媳妇回娘家,和赶毛驴的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孩王小一路说笑、逗乐、打情骂俏的故事。

有时候王小很明白地说一些“坏话”,可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实质的攻击性,因此小媳妇乐意和这种人交流。

一开场,半大不小的毛孩子王小即开始夸耀他的小毛驴多么可爱,而后说了几句定场诗:

为人别赶脚,赶脚受辛劳。

人家骑着驴,我得跟着跑。

赶脚者,脚夫也。

话的意思是,王小的那头小毛驴不是他的,他只是为掌柜的打工而已。于是,小媳妇一出场便唱了一大段《二姑娘要回娘家住几天》。这个唱段应该是全剧的精华所在,十分好听,也很有特色,如:

六月三伏好热的天,

二姑娘行程奔走阳关,

俺婆家住在了二十里堡,

俺娘家住在了张家湾。

俺在婆门得了一场病,

阴阴阳阳的七八天。

大口吃姜不觉得辣,

大碗地喝醋不觉得酸,

人人都说俺是那个样儿的病,

俺不是价,怎么浑身发酸不爱动弹?

二姐今年才二十二,

嫁了个丈夫他三十三。

二十二、三十三,

他比我大着那十一年。

人人都说俺女婿大,

嗨,大不大的俺可不嫌,他知道疼俺。

今天我要回俺娘家去,

俺丈夫一把拉我到床跟前。

我问他还有什么话,

他偷偷地递给俺二百钱。

他说道,这一百给你雇毛驴,

那一百饿了你打打尖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小媳妇,话里话外地透着夫妻恩爱、怀孕初始的某种幸福感。这样的农村小媳妇跟半大不小的毛孩子一碰面,少不得在买卖中讨价还价。

于是,王小却趁机要占她的便宜,他要跟她攥攥手。他这个攥手,也有他的道理,牲口市上的生意都是通过攥手伸手指头成交的。

二姑娘不同意,要跟他明着来,待讲到160个钱,二姑娘再也不添了,王小就又开始使坏了,连着问了几遍你不添了?你这一辈子也不添了?这里是王小暗指她“添孩子”。

上路不久,二姑娘突然有不适之感。王小知她有病之后让她下来歇一歇。二姑娘这才才告诉他,她这病死不了人,只是“大口吃姜不觉得辣,大口喝醋不觉得酸”。王小就又说:“你这个病,不说我也知道”

这出剧情节细致生动,群众语汇丰富,表演朴实自然,非常具有生活化。因此,在广大农村极有观众缘。而吕剧又恰恰适合演这些生活化的小场景,小情趣。

另外,这一剧目的还有其他特点:一是唱腔非常好听,舒服流畅,味道独特,酸酸甜甜;二是剧本非常好,生动活泼,文字有民间特色;三是演员表演绝妙,配合默契,做工表情生动,例如,王小的憨直和二姑娘的有些飞媚眼、勾下巴、偷笑的动作,显得质朴健康,又独具乡土风格。

吕剧的基本剧目取材于民间现实生活,能准确贴切地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思想感情,它表现其家庭伦理、夫妻关系、男女爱情、讽刺时弊、惩恶扬善,其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朴实、幽默风趣、真切感人。

都有什么吕剧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山东省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才使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传统剧目分类

吕剧的剧本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小戏剧目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善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吕剧唱腔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有时也使用其他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等。

传统剧目:

吕剧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吕剧20世纪初开始登台亮相,到20世纪中叶达到鼎盛。20世纪五十年代是吕剧的辉煌时期,名角荟萃,新戏迭出,与安徽的黄梅戏同台进京演出。随着新《婚姻法》的宣传,吕剧《李二嫂改嫁》唱红大江南北。

更详细简介请看:

山东吕剧有哪些,吕剧经典目录列表

吕剧的剧本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小戏剧目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善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吕剧唱腔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有时也使用其他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等。

早期剧目

早期剧目有《王小赶脚》、《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王天宝下苏州》、《白蛇传》等。早期的班社,为时殿元组建的共和班。之后,相继组成的有文明书社、黄家班、高家班、张家班、车里班、顺和班等化装扬琴班社。

长期活动在广饶、博兴、利津、滨县、惠民、无棣、阳信、张店、博山、章丘、潍县和胶东一带的城镇农村。通过与其他剧种同台演出,吸收学习了一些表演程式,在唱腔上由曲牌联缀体逐步转为以唱[四平]、[二板]为主的板式变化体,并扩充乐队,配搭行当,化装扬琴得以迅速发展和提高。

1918年,广饶县车里村张凤辉等组班进入济南风顺茶园演出。早期表演艺术家有时殿元、孙中新、谭明伦、崔心庆、薛金田等。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发展迅速,李同庆、时克远、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等着名表演艺术家出现,吕剧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1951年,山东省鲁声琴剧团成立。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开始演出《小姑贤》《拾玉镯》《王小赶脚》《刘海砍樵》等剧目。

1954年,吕剧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一炮打响。1955年,吕剧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1956年,吕剧艺术家郎咸芬和京剧艺术家程砚秋代表中国戏曲界随团出访东欧六国。1957年,吕剧《李二嫂改嫁》和《借年》上映,影响了大半个中国。1963年,吕剧《姊妹易嫁》被香港拍摄成影片,被东南亚人民称为“笑宝”,并被全国80多个剧种移植。

1965年,《两陇地》被上海海燕**制片厂出品为**。1966年3月,《沂河两岸》、《两陇地》等剧参加广交会演出,并赴深圳为港澳同胞演出。这一时期,《逼婚记》、《搜书院》、《龙凤面》等剧目也在全国很有影响力。1976年,吕剧《半边天》、《管得好》分别由长春**制片厂、上海海燕**制片厂拍摄为**。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后,吕剧获得新生,出现了吴萍、郭爱琴、董家岭、刘玉凤、高静、李萍、杨春梅、荆延国、李肖江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画龙点睛》、《石龙湾》、《苦菜花》、《补天》、《百姓书记》、《回家》等等诸多剧目都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得到领导和戏迷的一致认同。

  吕剧的起源与发展

  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

  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

  吕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山东琴书最早产生于鲁西南一带,后演变为南路、北路、东路3个流派。清光绪六年(1880年) ,山东琴书传入广饶北部。当时,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县北部和利津县东部尚无防洪大堤,任黄河漫流入海,每至汛期,黄水漫溢,穷苦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逃荒要饭谋生。为多求施舍,许多灾民行乞时演唱民间小曲,民间艺人逐渐增多。山东琴书传入后,民间艺人争相学唱,以此作为谋生手段。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琴书在广北一带普及,职业琴书艺人渐多,较著名的有张兰田、张志田、商秀岭、时殿元等人。其中北路琴书艺人时殿元独辟奚径,在广泛吸收其它戏曲、曲艺艺术成分的基础上,把山东琴书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首创化装扬琴,成为吕剧的主要创始人。

  时殿元自幼以唱民间小曲讨饭为生,后以唱山东琴书成名。他嗓音甜美,表演风格自然洒脱、幽默夸张,被时人誉为"大角"。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后,京剧、五音戏、河北梆子等戏班与山东琴书竞争民间演出市场,山东琴书观众减少,艺人收入降低。为增加山东琴书的竞争力,时殿元决心对山东琴书进行改进。他从京剧的服装、道具、表演等方面受到启发,经与崔心庆、崔心悦、谭明伦等人商议,决定把山东琴书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清光绪二十六年腊月二十三(1901年2月11日) ,时殿元率"同乐班"在家乡时家村首次化装演出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时殿元以丑行应功扮脚夫王小,执鞭撵驴;崔心悦以青衣应功演二姑娘,身缚彩绘的驴形道具做骑驴状。二人载歌载舞,表演生动活泼,谐噱横生,别开生面,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他们陆续将《王汉喜借年》、《光棍哭妻》、《王天宝下苏州》等10多个书目改为化装表演,使琴书说唱向吕剧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殿元首建"共和班",开始由"拉地摊"转向舞台演出。共和班长期在广饶、博兴、张店、昌乐、 潍县和胶东诸县演出,民国初期,进入省府济南在戏院或剧场挂牌演出。193 0年前后,时殿元的弟子时克远、刘欣武、刘立贤等人组成"同乐班",在济南大观园、劝业场等戏院演出,开始将一些角色较多、情节较为复杂的剧目如《双换亲》、《白蛇传》、《秦雪梅观画》、《金玉奴》等,改为化装扬琴上演。不久,"同乐班"与"庆和班"合并为"义和班"。时殿元及其弟子时克远、李同庆、于廷臣(利津人)等,在艺术实践中对剧目内容、表演手法、演唱腔调、音乐伴奏等诸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和充实,使之逐渐完善。

  时殿元首创化装扬琴获得成功后,其他琴书艺人纷纷效仿,化装扬琴在山东各地广泛传播。特别是进入城市之后,为满足城市居民的欣赏要求,并与其它剧种相抗衡,化装扬琴在角色、唱腔、服装、道具、舞美等方面更加戏剧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剧种。吕剧名称由来说法有三,一是:当地群众根据《王小赶脚》采用驴形道具, 给化装扬琴起名为"驴戏" ;二是:根据坠琴演奏时手指上下不断"捋"的特点,称为"捋戏";三是:由于所演剧目中多有爱情故事,所以人们称之为"侣戏"。1952年,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王统照提议:根据"驴"、"捋"、"侣"之谐音,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阴律"六吕"的"吕"字,正式定名为"吕戏"。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吕剧"在境内广为流传,每逢年节、庆典,演唱"吕剧"成为习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吕剧被禁演。1976年以后,吕剧复兴。1979年,广饶县吕剧团、垦利县吕剧团开始上演传统剧目。1982年,广饶县吕剧团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赶排新剧《合家欢》,在县内外巡回演出。1987年,利津县京剧团更名为利津县吕剧团。1984年,市文化局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专门开展吕剧研究,深入农村走访老艺人,搜集史料。1985年冬,召开"吕剧史料座谈会",邀请20多名吕剧老艺人参加。1986年春,又邀请14名老艺人进行仿演录像。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编纂完成《东营市吕剧音乐集成》书稿,于1988年底编纂完成《吕剧起源与发展东营市史料汇编》。这两部书稿是吕剧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在编纂过程中,得到山东省文化厅有关领导、 山东省吕剧界许多专家和名演员 (如李渔、郎咸芬) 的热情指导与帮助。1991年3月5~8日,举办"东营市首届吕剧汇演",全市有8个代表队、240人参加,分专业和业余两个组进行汇演,演出新创剧目12个。1994年,以广饶县吕剧团为基础,成立"东营市吕剧团"。至1995年底,全市先后有15名吕剧演员获省优秀演员称号。

7

据《光明日报》8月27日报道, 一对民兵守岛夫妻在黄海前哨、中国海上东大门开山岛上坚守了28年。因为坚守海防前线,他们承受了居住条件恶劣、收入微薄、骨肉分离等种种艰辛,但是戍边的责任感与对祖国的忠诚让他们坚拒各种诱惑,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管理灯塔,为渔民引航,每一日都在岛上升起五星红旗,誓言“要守到守不动为止”。他们获得了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表彰,政府为他们配备了各类现代化生活设施,县委也为他们特别设立了全国最小的行政村。

王继才、王士花民兵夫妇在开山岛上升起五星红旗

以下为《光明日报》长篇通讯:

前言

近日,一对守岛夫妻的故事在江苏广为传诵,王继才、王士花夫妇的名字也成了网络热词,被频频“点赞”。他们在一个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弹丸小岛上坚守28年,只为五星红旗每天冉冉升起。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近期专门发出文件,授予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海防模范民兵哨所”称号,号召全省人民向他们学习。

开山岛虽然环境恶劣、位置孤绝,却是黄海前哨、我国的东大门。8月5日至9日,记者一行来到开山岛,和夫妇俩住在同一屋檐下,追寻他们28年的足迹。

1986年,岛上驻扎的一个边防连撤离,地方人武部开始派民兵守岛。有人干了3天,哭了;有人干了13天,几乎疯了。“就算给100万,也决不来!”最终,没有一人留下。

1986年7月14日,27岁的王继才被送到岛上。怪石嶙峋,一片枯黄,就连飞鸟都不在此停留,王继才心生绝望,从不抽烟喝酒的他一个月喝了30瓶酒、抽了60包烟。

“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朴素的信念,支撑着王继才选择了坚守。48天后,妻子王士花上岛探望看到完全变了模样的丈夫时,心疼不已,便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和丈夫一起,开始了漫长的守岛生活。

28年来,夫妇俩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守承诺。王继才说:“妻子的陪伴,冲淡了海水的苦涩腥咸。”有人说,他们是孤岛上的夫妻哨,一辈子相守相爱。

清晨5点,太阳刚跃出海平面,王继才和王士花就扛着旗走向小岛后山,一人升旗,一人敬礼,没有国歌,没有奏乐,却庄严肃穆。28年的每一天,五星红旗都会在孤岛上升起,王继才说:“开山岛虽小,却是国家的东门,我必须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因为每天飘扬的五星红旗,28年的苦和痛都有了意义。

每天两次巡山,怕对方出什么意外,夫妻俩都要去。风大或下雨时,他们就用绳子拴在各自腰间,互相拉着,怕滑下悬崖。老王已记不清从山崖、瞭望台上摔下来多少次,他断过3根肋骨,两次被山上滑落的飞石砸中头部;王士花曾因胆囊管破裂,差点走入“鬼门关”。岛上湿气大,夫妻俩都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常常在夜里痛醒,互相敲打止疼。记者看到,窗台上放着两瓶止疼喷剂。

1987年7月,王士花临产,无奈台风大作,茫茫大海,没有一艘船只。情急之中,王继才通过手摇电话向对岸医生求救,才把儿子接生下来。

1997年8月,一个搞偷渡的“蛇头”私下上岛找到王继才,掏出10万元现金,让他行个方便,在岛上留些“客人”住几天。王继才一口拒绝,对方恼羞成怒,威胁要让他“吃罚酒”。最终警方将这名“蛇头”及其同伙抓获。

过去,岛上无水、无电,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是岛上的全部家当。20多年里,夫妻俩听坏了19台收音机。今天,岛上生活已有了很大改善,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机,光照好的时候,每天可以看到不同的电视节目。连云港军分区还把6间旧营房重新整修,盖了卫生间和浴室。

“要守到守不动为止。”一朝上岛,一生卫国。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做伴,夫妻俩把全部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郑晋鸣)

通讯——《两个人的五星红旗》

面积不足20亩的开山岛

这是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在一个远离大陆、荒无人烟、台风肆虐、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一对夫妻坚守边防,一守就是28年。

28年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同一天。枯燥、孤独、无助、绝望,夫妻俩把所有心酸、痛楚咬碎了往肚里咽,只为让五星红旗每天在孤岛上冉冉升起。

这个岛,叫开山岛,距离江苏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12海里,虽然环境恶劣,位置孤绝,却是黄海前哨,必须有人值守。当年,日军侵占连云港时,就曾把开山岛当作登陆的跳板。

“石多水土少,台风四季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在当地人眼中,开山岛就是一座“水牢”。

可王继才、王士花夫妇却不但要守,而且要“守到老得不能动为止”!

后来,蛇、鼠和蛤蟆都莫名其妙地死在干石上了,他才敢出门。海上有渔船在捕鱼,王继才拼命地喊、拼命地挥衣服,可船都绕开了,他心生绝望,想到了跳海。很多年后他才知道,为了能让他留在岛上,灌云县武装部和边防派出所给当地渔民都下过命令:谁都不许带王继才离开岛!

“岸上的人都说我去坐‘水牢’了,但坐牢还有人陪,有人说话。”王继才说自己喝醉了,倒在哪里就在哪里睡。到第35天,酒喝光了,烟也抽完了,就挖岛上的大叶菜,碾碎了用报纸卷着抽。

直到第48天,王继才盼到了一条渔船,船头,站着妻子王士花——全村最后一个知道丈夫去守岛的人。

王继才跳上船,抱着妻子就哭。王士花说自己当时吓傻了,面前这个胡子拉碴、满身臭气的“野人”,是自己的丈夫吗?“这边是碗,那边是筷子,脏衣服到处都是。”在王士花心里,丈夫守着家里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来守这巴掌大的岛,让她又气又心疼:“别人不守,咱也不守,回去吧!”

同行的领导抹了把泪,悄悄把王继才拉去后山的操场:“政委说发洪水的时候你肯定会害怕,让我转告你千万别当逃兵!”“如果你逃了,很难找得到守岛的人了。”

王继才心一怔,一言不发地抽完一整包烟。

第二天,妻子拉着王继才回去,他平静地说:“要走你走,我决定留下!”

王继才告诉记者:“当时心里其实一点也不平静,小船徐徐启动,老婆也要离开了,我的心开始流血,等船走远了,我就坐在那儿放声大哭。”

但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不到一个月,妻子带着包裹,又上岛了。

王继才气急败坏:你来干吗!你怎么也不和我商量!死一般的沉寂后,王继才一把抱住妻子,两人哭成一团,其实,他是心疼妻子。为了上岛照顾丈夫,王士花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将两岁大的女儿托付给了婆婆。

说起王继才夫妇,渔民们心里又暖又心酸:“在这片海域打鱼的人,哪个没得到过这两口子的帮助?”“晚上出海时,老王会亮起信号灯,遇到雨雾下雪天,他就在岛上敲盆子,咣咣直响,引我们绕开危险的地方。”一位姓温的船老大告诉记者,大家经过小岛时,也总是会习惯地往岛上看看,“他们没粮食就会摇红旗,我们看到了,就会帮他们从岸上带。”

“有一年,连续刮了十来天大风,我心里估摸这岛上煤用光了,两口子吃什么?可船出不了海,只能干着急。”金华平是燕尾港300多艘渔船主人里和夫妇俩走得最近的渔民之一。他说,等风小后上岛,夫妇俩已吃了好几天生米,饿得话都说不出。金华平心里酸透了:“都说渔民日子苦,可他们比我还苦上十倍百倍!”

过去,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是岛上的全部家当。20多年里,夫妇俩听坏了19台收音机。

王士花说,看不到电视,就边听收音机边在树上刻字。记者一看,那棵长了20多年的无花果树上,刻着“热烈庆祝北京奥运会胜利开幕”,绕到背面,一行清晰的字——“钓鱼岛是中国的”。

因为岛上曾有驻军,相关设施都有配备,只是非常老旧

“以后树长大了,字也会越来越大。”王士花腼腆地笑了。

“这么苦,为什么还守?”

“你不守我不守,谁守?我是幸运的,我还有一个家,我不能对不起老祖宗流的血,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我就要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继才在一旁斩钉截铁地说。

记者抬头一看,那棵无花果树,结了一树的果子。

“开山岛虽然小,但它是祖国的东门,我必须插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现在对我们来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

早晨5点,天刚蒙蒙亮,王继才和王士花就扛着旗走向小岛后山。3只小狗跑在前面,它们对这段通往后山的台阶已太熟悉。

破旧的小操场上,王继才挥舞手臂,展开国旗,一声沙哑却响亮的“敬礼”融进国旗沿着旗杆上升摩擦的响声中,3只玩耍的小狗也消停下来,王士花认真地望着国旗,个头只有一米五的她,连敬礼的姿势都显得有些别扭,但这一幕在记者眼里,却美得叫人流泪。

“没人要求,没人监督,没有人看,你为什么还要如此较真?”

“国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开山岛虽然小,但它是祖国的东门,我必须插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王继才转过身子对记者说,“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

岛上风大湿度大,太阳照射强烈,国旗很容易褪色、破损。在守岛的28年里,夫妇俩自己掏钱买了170多面国旗。

升旗结束后,夫妻俩开始一天里的第一次巡岛,他们来到哨所观察室内,用望远镜扫视海面一圈,看有无过往的船只,看一看岛上的自动风力测风仪、测量仪是否正常,王继才指着海面上几处礁石上的灯塔,告诉记者:“岛东边是砚台石,西边有大狮、小狮二礁和船山,这4盏灯每天都要看。”

同样的场景在晚上7点再次出现,不同的是,夫妇俩的手里多了一个手电筒。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夫妇俩就要记录当天的守岛日记。一摞摞的巡查日志被王士花装在大麻袋里,拿出来,铺满了整个桌子。那是记者看过最动人的值班簿。

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天气:阴。开山又有人上岛钓鱼,老王说,上岛钓鱼可以,但是卫生要搞好。其中一个姓林的和姓王的说岛也不是你家的,卫不卫生,关你什么事,老王很生气。

2008年8月8日,星期五,天气:晴。今天是奥运会开幕,海面平静,岛上一切正常。

2011年4月8日,天气:晴。今天上午8:30有燕尾港看滩船11106号在开山前面抛锚,10:00有连云港收货船和一只拖网船也来开山前面抛锚。岛上的自动风力测风仪、3部测量仪都正常。

2014年8月6日,天气:多云,东北风6~7级。今天早晨我们俩到后山操场去升国旗,查一查岛的周围和海面,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岛上的仪器一切正常,上午10:00有燕尾港渔政船516拖光明日报记者6名来岛采访并住岛,别的一切正常。

…………

岛上的巡逻日志

记者与王继才合影

“这里只有1999年以后的观察日志,之前十多年的堆起来有一个人高了,都被那混人烧了!”王继才点了支烟,一脸心痛。

开山岛位置独特,并且有很多地下工事,是一些犯罪分子向往的“避风港”。

1999年,孙某看中了开山岛,打着旅游公司的牌子,想在岛上办色情场所。

王继才迅速报告上级。孙某眼看事情要败露,威胁王继才说:“你30多岁,死了还值,可你儿子十来岁,死了多可惜!”

“当时听到‘儿子’两个字,心里真是咯噔了好几下。”王继才抿了口酒说,但自己不害怕,“少来这一套,我明白地告诉你,我是为国家守的岛,如果我家人出事了,你休想逃脱!”

见硬的不行,孙某又赔着笑脸掏出一沓钱来:“只要你以后不向部队报告,赚了钱咱俩平分。”王继才推开他:“不干净的钱我坚决不要,违法的事我坚决不干!”

孙某见王继才软硬不吃,又想出栽赃陷害的法子。一天,在骗王士花离开小岛后,孙某指使一个脱得精光的女孩往王继才的值班室走,想用美色引诱他,后面还有人偷偷拿着摄像机摄像。王继才连忙关上门,气愤地骂道:“混账东西,给我滚!”孙某气愤至极,带人强行把王继才拖到码头狠狠鞭打。

一回头,王继才看到的是哨所值班室燃起的熊熊大火,值班室里,多年积攒的文件资料、观察记录瞬间化为了灰烬,他的心都碎了。

所幸的是,当地公安机关和武装部门得知情况后,组织人员赶到岛上,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时间久了,挡人财路的夫妇俩就成了违法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险情时有发生。

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还没等记者问,王继才就憨笑着说:“其实他们威胁我,我一点儿都不害怕,他们做的事是违法的,肯定会被抓。”

那几年,夫妇俩及时报案9次,其中6次成功破获,为国家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

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

28年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同一天。

夫妻俩要是碰上事非得下岛回岸,也从来都是留下一个,记者问王士花:“老王不在,你一个人待在岛上怕吗?”“习惯了,一开始来岛上的时候害怕。”王继才在一旁插嘴道:“一开始,她睡觉都躲在我里边。”王士花笑了:“后来我就不怕了,你们看这是岛,我们看这就是自己家,在自己家哪会怕。”

“现在对我们来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王继才夫妇说。

“老母亲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是为国家和人民守的岛,就是我死的时候你不在身边,我也不怨你。可我心里愧疚,有时候想家人想得直掉泪,但哭过了,第二天照样升旗,继续守岛。”

一阵急促的脚步把我们惊醒,打开门,冰冷的雨水和呼啸的海风灌入衣领,大夏天里也让人直哆嗦。王士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不起啊,把你们吵醒了。”

对于早已习惯孤寂的夫妻俩来说,记者一行人的到来,打破了他们平日的宁静,小岛一下热闹起来,却也慌乱起来。王士花掏空家里所有好吃的给大家做早饭,但或许是太着急了,屋里屋外都跑了起来。

“你孩子很喜欢吃这些吧?”“应该吧。”王士花又一次尴尬地笑了笑,“我去给你盛饭。”端起饭碗,记者分明闻到了泪水的腥咸。

孩子是夫妻俩的心肝儿,也是俩人的心头痛。

那次,台风大作,刮了个把月,尽管每天的粥里只有稀稀拉拉几粒米,但粮食还是很快吃完了。孩子们天天拉着王士花的手喊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任泪水在眼眶打转!

一声不吭的王继才卷起裤脚,顶着狂风,在落潮的海水里拾海螺。几个小时后,王继才回来,叫着孩子们的名字,却怎么喊也没人答应。原来,孩子太饿,晕过去了。

那一次,王继才一夜无眠,在海边一直捞到天亮。

守岛的人,每天两顿饭,只求垫饱肚子,怎可能再有其他幻想?

后来,夫妻俩决定在岛上开荒,燕子衔泥般从岸上背回一袋袋泥土和肥料,在石头缝里种树种菜。第一年,种下一百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无一存活。

王继才说,他就是不信,人能在岛上活下来,树怎么就活不下来!第3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长出一棵小苗,老王喜极而泣。

老王说:“有树,就会有生机,有生机,就会有希望。”

再后来,儿子、小女儿陆续上学,夫妇俩把他们送出岛,到村里上学,跟着王继才的老母亲生活。可母亲年纪大了,自己也顾不了自己,3个孩子只能“青蛙带蝌蚪”,相依为命。那一年,刚接到初中录取通知书的大女儿被迫辍学,她把眼泪全哭干了,死活不愿意和父亲说话。王继才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最终还是狠心地开了口:“你别念书了,爸爸求你了。”那年,大女儿才13岁,在本该被父母宠爱的年纪挑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

有时候,姐弟仨甚至忘了,自己还有在岛上的父母。夏天的一个夜晚,滑下床沿的蚊帐被蚊香点燃,火苗蹿了起来,惊醒的姐姐一跃而起,拽起弟弟妹妹,然后一盆又一盆泼水,直到把火浇灭。看着湿漉漉的、被烧焦了的被子,三人抱着哭成一团。

女儿托渔民给岛上的父母递了张纸条,毫不知情的王士花满心欢喜地打开,一下子僵住了:“爸爸妈妈,你们差点就再也见不到我们了。”这些字,像是用刀一笔一笔剜在夫妇俩心上,痛得血直流。

“看在三个可怜孩子的份上,为什么不申请回岸上生活?这28年,你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照顾孩子,也不能为父母尽孝,值吗?”

“我走了,岛怎么办?”王继才忽然掩面而泣,“我对不起妻子,这么多年,我吃过的苦她都吃了,我没吃过的苦她也吃了。我对不起孩子,老二上学后,别人嘲笑他没父母,欺负他,他一个人躲在角落抹眼泪。我也对不起家人,父亲、母亲去世,我都不在身边,母亲曾和我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是为国家和人民守的岛,就是我死的时候你不在身边,我也不怨你’,但我怨我自己。有时候,我想家人想得直掉泪。”

王继才曾说一定要亲手把女儿交到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手上。终于,这一天到来了,可是,王继才却失约了。大女儿独自一人走进结婚礼堂,明知父亲不会来,可还是忍不住放慢脚步,她想:“父亲说不定就在路上,我走慢点,就能等上他。”然而,直到婚礼结束,父亲还是没有出现,化妆间里,新娘一遍一遍补妆,眼泪却又一遍一遍把它融化。几十公里外,王继才隔着海,一遍遍抚摸着大女儿小时候的照片,那是上岛前,王继才带着妻子和女儿拍的唯一一张照片。他想象着大女儿做新娘的样子,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酒一杯接着一杯地喝,衣襟湿成一片。

但把眼泪擦干,第二天,王继才照样去升国旗,继续守岛。

王继才说了个故事,当年,17岁的二舅被父亲送去前线,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回家时,已经30多岁,和很多战友相比,二舅是幸运的,因为他活了下来。王继才觉得,和二舅相比,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岛上再艰难,也没有枪林弹雨的危险,他得守好。

“我们守岛,是尽自己的本分,没想到祖国和人民却这么关心我们,这份关心,我们无以为报,只能更认真地守好每一天。”

过去,岛上没电,晚上,点着煤油灯,夫妻俩打牌,唱歌,唱给海听,唱给风听。

记者请王士花唱一段。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歌声未住,泪水却滚了下来。

“过去的日子,不提了,不提了。”王士花低头转过身去。

同样的话,儿子王志国也说过。老王给儿子取名时想,“志”是一个士加一个心,代表战士的心中有祖国。这对高尚的夫妻从没想到,祖国和人民也把他们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2013年2月,王志国和妹妹回到久违的孤岛,发现门口多了两块崭新的牌子,一块是中共灌云县燕尾港镇开山岛村党支部,一块是灌云县燕尾港镇开山岛村村民委员会。原来,县委县政府特批开山岛为全国最小的行政村,整个行政村只有父亲、母亲和两个极少出现的渔民。父亲是村党支部书记,母亲是村委会主任。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以后,王继才每年能多上一份收入,虽然不多,但相比以前每年只有5700元收入来说,涨幅已经太大。

而更令王继才夫妇感动的是,他们孤岛上升旗的故事,竟传到了北京。一次,两人被邀请做节目,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赵新风说:“中国已经富强,不能再用手持竹竿升旗了,我们要送夫妇俩一座标准的旗台和旗杆。”

2011年年底,一座专门制作的2米长、15米宽的全钢移动升旗台和6米高的不锈钢旗杆从北京来到了开山岛。

2012年元旦,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在开山岛举行。

“国旗班第一任班长董立敢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在开山岛升起了新年第一面五星红旗,他们还向我们捐赠了一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过的国旗。”那一刻,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两人觉得所有的艰难、痛苦都有了意义。

岛上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前,连云港市给夫妇俩装上了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岛上第一次有了电,夫妻俩也第一次看了电视。

那晚,王士花在值班簿里写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旁看春节联欢晚会,非常高兴,孩子们都说,今年的晚会真好看。”

后来,部队又把两人的住房修缮一新,门窗变结实了,县里给他们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也方便了。每年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政府和部队的领导还会到岛上来看王继才夫妇。

有一次王继才上岸,遇到了一桩新鲜事:路过镇文化广场时,只见广场四周围满了人,群众演员正在演唱连云港市地方剧——花船剧。

“小船浪到河滩上。哎,大姐,你这船上装这么些蔬菜水果到哪里去的呀……是去慰问守岛英雄王继才、王士花夫妇俩的……”花船剧曲调悠扬。

“哎,这唱的怎么是我们啊。”王继才又惊又喜。

到村里后,老人告诉他:“你现在火了,花船剧、大鼓、琴书,唱的都是你哟。”回到岛上,王继才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新鲜事讲给王士花听。

“我们守岛,是尽自己的本分,没想到祖国和人民却这么关心我们,这份关心,我们无以为报,只能更认真地守好每一天。”老王说。

“28年来,光阴如刀,在你俩的额头刻下了难忘的记号。28年来,岁月似笔,把你俩的双鬓涂上一层霜膏……你俩与大海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把爱的种子栽培在开山岛……你俩无私的奉献精神,像开山岛上的灯塔永远辉煌闪耀……”

离开的前一晚,记者站在门口,听着这首《夫妻哨所颂歌》。一阵海风吹过,苦楝树哗哗作响,仿佛是为这对夫妻的坚韧和坚守热烈鼓掌。苦楝树结出的苦楝子,仔细品味,也有丝丝甜意。

琴键 [ qinjian ]: 诸如钢琴、手风琴等乐器上的黑白两色按键。

琴瑟 [ qinse ] : 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琴师 [ qinshī ] : 精于弹琴而为乐队伴奏的人;教授琴类乐器的老师。

琴书 [ qinshū ] : 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

琴声 [ qín shēng  ] : 乐器发出的声音。

琴锤 [ qinchui ] : 演奏固定音调的打击乐器(如洋琴或木琴)用的手槌

基本信息

琴字概要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因为琴在古代泛指古琴,古琴有九德之说,君子之器,象征正德。因此,琴亦正乐。所以请注意琴字上部的双王不能写作提王旁。

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白虎通义》

琴字释义

解释一

琴 qin 形声。字从珏(jué),从今,今亦声。“珏”为“二玉相并之形”,义为“二玉相碰之声”,即“玉声”、“玉音”。引申为“悦耳的弹碰声音”;“今”意为“当面的”。“珏”和“今”联合起来表示“当着贵宾的面弹拨的乐器”、“当着贵宾的面弹拨出的玉音”。本义:一种梧桐木制作的带空腔的五弦或七弦弹拨乐器。

解释二

<名>

本作“琴”。象形。小篆字形,像乐器形,上面“珏”像弦和弦柱,下面像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文》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广雅释·乐》

乐琴书以消忧。--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书(琴与书;谈论琴艺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几);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某些乐器的通称。如:提琴;胡琴;钢琴;口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61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