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与老婆吵架,故意醉驾撞车报警,怎样看待该男子的行为?

男子与老婆吵架,故意醉驾撞车报警,怎样看待该男子的行为?,第1张

我认为这位男子的行为非常极端。

在看到男子和老婆吵架后,故意醉驾撞车的新闻后,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男子的行为太过奇葩,甚至已经难以用正常人的思维来理解这位男子的举动。

一、我认为这位男子的行为非常极端。

要知道夫妻之间吵架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在夫妻之间发生矛盾之后,夫妻之间必须要做出让步和解。因为如果让夫妻矛盾变得越来越严重的话,那么必然会引发更加激烈的冲突,而这位男子在和老婆吵架之后,竟然做出了醉驾撞车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这位男子的行为非常极端。

二、这位男子的行为非常极端,是因为没有表现出理性的态度。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醉酒驾车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而这位男子不仅醉酒驾车,并且还在醉酒的状态下出现了撞车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位男子的行为没有表现出任何理性态度,所以我才会觉得这位男子的行为非常极端,如果这位男子没有吸取到足够的教训,那么必定会变得极其可怕。

三、这位男子的行为非常极端,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安全。

如果是和自己老婆的矛盾,那么这位男子完全可以和自己的老婆私下解决问题,然而这位男子在和老婆发生矛盾之后,竟然选择开车去冲撞其他车辆。正是由于这位男子的行为已经给他人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我认为这位男子的行为必须要受到严惩,只有这么做,男子才能够收敛自己的行为。

我希望男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吸取到足够的教训,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守法公民,千万不要觉得意气用事会是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因为一旦意气用事的话,必定会让自己后悔终生。

又到了那一天啊。

几年前的今天,他是不是也像自己现在一样这么痛苦呢?红色模糊了双眼,头部传来一阵阵的疼痛,越来越疼,像要把自己分裂一样。还是忘不了啊,那双眼里的,满满的爱意。

她看不见,自己的身下有鲜血渐渐的蔓延出来,看不见周围的人为她忙碌的样子,听不见家人的哭喊,只是任由自己将思绪放空,放空,再放空。

她想着,这样,就能接近他那时的感受了吧。眼前慢慢的变黑了,依稀能辨出那人的背影。是他,是他呀,那个爱自己却离开自己的人。

那人慢慢地对她伸出了手,笑得那样阳光,驱散了她心底深藏的恐惧。

正在女孩的手即将放在他手上时,他却越来越远,一道光渐渐出现在两人中间,越来越亮,最终变得刺眼。

她听见了周围嘈杂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她醒了!”。然后就又渐渐的失去了意识。

在昏迷前,她想,这是离他最近的一次了吧,明明可以和他永远在一起的啊,一群讨厌的人,估计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一场车祸常常发生在一瞬间,没错,我就亲眼目睹过这样一场车祸。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放学后,快速的跑到了红绿灯前,我非常急躁,想快速的穿过红绿灯,到达马路对面。可是红绿灯的时间恰恰相反,我越急躁,它就越慢,就像一只小蚂蚁,慢悠悠的走路。

正在这时,从马路对面跑来了一名中年男子,他高高的个子,穿着一个棕色的长外套,配着一条长长的牛仔裤和一双皮鞋,他皱着脸,似乎有多么要紧的事,他跑着跑着,电话突然掉了,他回过头,弯腰将电话拾了起来,就在他起身的那一瞬间,一辆白色的小轿车从右边疾驰而来,在这时直行的绿灯也亮了。由于那辆白色小轿车跑的太快,撞上了那个中年男人,那个中年男人措手不及,瞬间被撞出了五六米远,时间仿佛停止了。

直行的小轿车从中年男人的身旁穿过,那个中年男人微微动了一下,交警叔叔看到了这一幕,飞快跑到了中年男人的身边,很快,那个中年男人被人们簇拥了起来。人群似一个庞大的队伍,场面十分混乱,有的人拨打120,有的人议论纷纷。不一会儿,急救车火急火燎的赶来了,将那个中年男人抬上了车。

我们应宁等一分钟,不抢一秒钟。不要为了争那一瞬间,而失去生命。时间是可以等的,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由于一次死亡人数高达10至30多人,其惨烈的事故场景和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无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不断引起各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以2005年为例,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伤469911人,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其中重特大交通事故47起,死亡807人,伤705人。一次死亡10至19人34起,死446人,伤531人;20至29人11起,死275人,伤134人;30人以上2起,死86人,伤40人。

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是说交通事故就无法避免。面对这样一个各国都十分关注的世界性难题,我们仍然可以从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个案分析,来总结经验和教训。笔者无意去深究每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谁应负什么样的责任,而是想从隐含在事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去探析避免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换言之,也就是重特大交通事故个案突显的是“局部缺陷”还是“综合病症”,搞清楚这其中的分别,无论是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来说,还是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特别是交通参与者都不无裨益。

一、重特大交通事故个案的偶然性分析

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其不可避免的偶然性。在道路交通行为中,人、车、路的基本要素,决定了交通行为过程中的安全性。或者说一次交通行为的安全系数往往取决于何人驾驶何车行驶在何种道路上,这是最基本的客观事实。偶然性都是寓于必然性之中的,有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必然隐患存在,最终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偶然性就是“碰巧”被某人驾驶某车在某条路上发生了而已。2005年 11月14日6时许,山西黎城县驾驶人李孝波驾驶黎城白龙运输有限公司晋D13513号大货车,行至长治市沁源县境内222省道119公里处,车辆冲入路侧学生队伍中,造成20人死亡、19人受伤。这起特大交通事故,有几种偶然性值得我们关注。一是该起事故是一起典型的疲劳驾驶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二是车辆是重型拖挂车;三是车祸受害者是一群不该出现在道路上的晨练师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起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且其中每一种偶然因素都可能造成较大的交通事故。

据有关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安全的道路在英国,英国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最完备最发达,同时,英国人有着良好的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因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最低。最不安全的道路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多山路且比较贫穷的国家。各种车辆和人畜混杂行驶在道路上,道路安全设施和标志若有若无,驾驶人素质低下,喜欢开快车且因安全管理不到位易导致疲劳驾驶。我们说,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一定会暴露当时、当地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的“局部缺陷”。山西沁源的例子中有,其它道路交通事故中也一样存在。如果驾驶人不疲劳驾驶,或可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不是一辆大型车辆,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可能会小些;如果不是晨练长跑的师生在“危险地带”锻炼,或许该起事故充其量是个单方事故;如果……我们不能设想这些假设,因为惨痛的事故教训让我们震憾,我们应该深思这些“局部缺陷”中的综合因素。

二、重特大交通事故挑战的是隐含在事故背后的“综合病症”

重特大交通事故以无数个死者的生命和伤者的鲜血让我们痛心,这种切肤之痛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为,新的个案仍然会出现,巨大的伤亡数字仍然会剌痛我们的神经。2006年1月4日至7日,安徽、山东、广东省又先后发生3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月4日23时许,安徽省阜阳市运输总公司宏运分公司驾驶人王学伟驾驶皖KB2703号大客车,乘载47人(核载38人),由浙江丽水驶往安徽阜阳,行至安徽滁州市境内合徐高速公路40公里处,因雪天路滑,在避让前方事故车辆过程中紧急制动措施不当,车辆冲出路面,侧翻于道路右侧路基下,造成7人死亡、29人受伤。1月4日12时40分,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驾驶人何成松驾驶湘M81312号大货车,由广州驶往江西方向,行至广东省新丰县境内105国道2408公里处,因超速行驶,车辆越过双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广东省河源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粤PU0420号大客车正面相撞,造成8人死亡、19人受伤。1月7日7时7分,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驾驶人阚子明无证驾驶无牌中型客车,乘载39人(其中小学生37人、教师1人,核载18人),沿乡村道路行至与322省道交叉路口处,因未按规定让行,与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公司鲁P95525号大客车相撞,中型客车发生侧翻,造成1名教师和4名小学生共5人死亡、4名小学生受重伤。

从公安部通报中我们得知,上述3起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暴露出当前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对客运车辆路检路查制度未落实。二是对运输企业和营运车辆安全监管不到位,包车运输管理漏洞较大。三是运送学生车辆安全问题仍较严重。四是冬季恶劣气候应对措施不到位。特别是高速公路在冰、雪等情况下未能及时采取封闭道路、压降车速、提醒安全驾驶等管理措施,安全隐患较大。

而从深层次的原因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的“综合病症”。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是国人的一大顽症。2004年5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违规违章行为一律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来加以规范,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也依法加大了查处力度,虽然交通违法行为的总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上述3起特大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驾驶人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这在现阶段我国交警警力不足,管理触角尚延伸不到位的现实情况下,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居高不下的交通违法行为,是“综合病症”中最为突出的病症之一。

(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国人综合素质严重“缺钙”的表症之一。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是一个让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但纵观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唯独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却一直反应迟顿。一旦有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报刊、电视等媒体均有所报道和广为宣传,但国人采取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将其归咎于某人的运气不好,诸如此类的近似于麻木的思想,助长了国人交通违法后罚点款了事的无所谓态度。有不少人不仅自己交通违法后不以为耻,而且对他人的交通违法行为熟视无睹,且荒唐到明知可预见交通违法行为会危及到自身的安全也无动于衷的地步。因而坐超载超速车、带病车习以为常。比如对运送学生车辆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重视并非是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而是只要涉及妇女和儿童时,参与交通行为的人都会自觉地提升安全意识,以避免出现恶劣的后果。而山东聊城“17”特大事故中,肇事驾驶人长期无证驾驶非法购入的无牌中型客车,运送本村及附近的小学生上下学,事发时车辆超员117%,在这种情况下而无有识之士的“干预”,且车上还有一名教师,这不能不说是国人的一种悲哀。

(三)交通安全综合管理相对滞后是我国重特大交通事故屡屡发生的“综合病根”。重特大交通事故是相对于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而言的,道路交通事故虽有大小之分,但其发生的原因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国幅员辽阔,道路里程长,人口密度大,拥有机动车辆的基数惊人。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来说,其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机制。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理论研究,到政府部门、文化教育部门;从社会各阶层、各单位到每一个公民,都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从强制性措施入手,通过引导、教育、惩处、宣传等等综合手段,尽快建立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特有的交通安全文化,在全民中固化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风尚,使崇尚交通法规、出门走路注重安全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一种习惯意识,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一种新民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现阶段综合管理手段欠缺,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和人们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深层次矛盾。

三、治理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病症”的几点思路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涉及面广,牵涉众多的管理部门,也涵盖了广大交通参与者,笔者仅从公安交巡警的角度来谈谈治理“综合病症”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必须依靠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交巡警部门要想管理好辖区道路交通秩序,压降交通事故,就必须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切实营造好大环境、大气候,对于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是一个事半功倍的事。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是要善于走群众路线,切实打好亲民、爱民牌。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使交巡民警增强了与辖区群众的联系,真正从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出发,就要切实了解辖区群众的所思所想,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在做好交通安全宣传的同时,解决群众提出的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就能够真正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容易疏忽的重大安全隐患。

三是注重加强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也是正值世界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可塑期。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交通法制意识淡薄的现实,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带动和影响成年人的行为习惯。

四是交通安全管理必须要有针对性。交巡警部门常年都在搞专项整治行动,全国、全省、全市性的行动可谓是此起彼伏,但对基层交巡警大(中)队来说,应该根据辖区管理实际,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秩序整治行动。要通过对辖区情况进行调研和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改善,就能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力减少和避免它的发生。特别是要尽力减少和根除地域性的“局部缺陷”,同时,将治理“综合病症”作为一项长期努力的方向,就可以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就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真正创造一个优良的道路交通环境。

我试图理解,导演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或者说,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什么。

“歧视!”这个词被所有角色挂在嘴边,写在脸上,或是执行,或是抗议。那么,谁在歧视?谁在谴责歧视?谁又貌似歧视?

**里几个小故事由开门关门的动作衔接。这扇门关了,另一扇被打开,走出来另外一个人,身处另外一个场景,开始讲述另外一个故事。“一扇门如果被关上,上帝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我想这种衔接是有含义的。

在**8分钟出场的两个黑人一本正经地讲歧视。“白人等意大利面不用等那么久。” “不给我们咖啡因为我们是黑人。”“但是我们都不喝咖啡啊。”抱怨在咖啡馆里的女招待见他们是黑人推测他们不能给小费便怠慢他们,“那你给没给小费?”“态度这么不好我为什么要给小费。”还有前面那个白女人,看见他们以后居然下意识地缩一下,还想绕道走。“看见我们就要绕道走吗?这不是歧视是什么?如果说在这里该谁害怕,那是我们,我们两个可怜的黑人。”

话音未落,看官还被绕得有点迷糊,想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歧视,这两人抽出枪来抢车。明明就是强盗,还不许别人称他为强盗。那个黑人大哥的歧视论调并不能成立。

在**16分钟时出现的莱恩警官,有个英雄爸爸,开了清洁公司,请的23个雇员都是黑人而且不压低工资,“这在当时不普通。”后来营运执照被照顾给有色人种,他的父亲于是一贫如洗。莱恩警官对有色人种的反感来自于他父亲不歧视黑人的悲惨结局,“好心没好报。”莱恩警官看着晚年凄凉的父亲饱受前列腺炎折磨,一心希望父亲得到医护治疗。他出现的时候正在给诊所打电话,急性子,说不上几句发现达不到目的就找茬儿,讽刺接电话的医疗主管的名字“一听就不是白人!被医疗主管马上挂掉电话。怀着这种戾气上了警车,听到最新的通告要追查那辆**开头被抢的林肯“导航员”,发现一辆正好从眼前经过。

这辆当然不是被抢的那辆。莱恩身边的初哥警察汤米马上已经提醒他,莱恩却已经看到,车上的一对“正在干坏事呢”。见不得人好,见不得别人春风得意,比他快乐,正好用职权发泄一下刚刚打电话的不满。我想,这就是莱恩当时的心理。

这一对不是普通人,男的是一个黑人成名导演。虽已功成名就,一旦触及到他的黑人身份,他还是很底气不足。女的因为夫荣妻贵想必一向养尊处优,加上当时喝了点酒嫌得有些轻佻,对着警官一口一个“猪”。莱恩对他们的处理的确小题大作,但“看不得白女人为黑人口交”这句话是女人自己说的。也就是说,莱恩是不是出于对黑人的偏见拦下这对夫妇,有意刁难,是由这个当事人定性的。

莱恩后来去找诊所的医疗主管,不管是否诚恳他先为昨晚自己电话里粗鲁的言语道歉了。还讲了自己父亲的故事,可惜没有帮助。这个黑女人的脾气也大得很,就是不肯签字。和他之前做事的性质一样,滥用职权。所以看到这里我会觉得很可怕,这种歧视漫充着整个社会,如果谁正巧手上还有点权力,想着法子把自己受过的气发泄到别人头上,结果一定会牵连无辜善良之人。

莱恩警察到了车祸现场那段戏是当然的主角。他在不了解伤者的情况下救人,发现所救之人是前一天被自己戏弄过的女人,应该来讲,被这女人呵斥而感羞愧,感羞愧而更发救人之心,都是符合人道的。在生死关头他努力让被困车内的女人对他信任,危急一刻奋不顾身再次冲进已经开始燃烧的车厢内把女人救出来。这时候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大无畏洗净了他的心灵。他有这个机会实在是一种幸运。

检察官利克和他太太简恩表面上时候形成强烈对比。简恩在受过一次刺激后情绪失控,对所有有色人种心有抵触,对丈夫的黑人助手不满,对家里来换锁的黑人工人不满,对保姆玛利亚一样不满。检察官的贴身助手是黑人,打算选个有色人种做手下首席调查员,其实目的就是赢得此区的黑人选票。利克的表演颇为丑陋,考虑到抢车的是黑人,怕消息传出去对黑人选票不利,打算拍一张给黑人颁奖的新闻照片造势,助手提醒他那个不是黑人,是个叫萨达姆的伊拉克人,他立马恼羞成怒。跟弗来根串通要诬陷白人探长康克林,因为他射杀了三个黑人。这里白人黑人成了讨论的重点,而不是罪案真相。真相很可能是那个黑人探长路易斯是个混蛋,康克林乃忍辱负重的追求真相的正义之士。歧视的存在让利克不得不在官场处处避忌求生,还挺可怜的。但连歧视也成了他的政治筹码,为了筹得政治筹码更设局害人,他可以算是这**里最阴险的角色。

初哥警官汤米不歧视。他还很气愤搭档莱恩侮辱黑人的行径。可惜顶头上司自己是个黑人,还很懂生存之道,就是不要处处一副受歧视伤害的姿态,不要激化矛盾。汤米伸张正义的一腔热血都被他浇灭了。汤米凭着他的一腔热血还为黑人导演求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放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抢匪。这个不歧视的警官在下班后让一个黑人搭便车。他的神经绷了一天以后因为一个玩笑情绪一触即发,结果开枪杀了一个相当无辜的人。这件事情没有目击证人,如果落到拿死者肤色作文章的检察官手上汤米只有死路一条。歧视的力量甚至高于法律和正义,汤米也信了,于是他选择不自首,即使他这样做是唯一还他清白的机会。他把死者抛尸荒野,把自己的车烧掉。他的良知会受到谴责;或者他的良心开始扭曲。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既然死者是格莱姆警探的亲弟弟,既然格莱姆向母亲发誓一定找出凶手,汤米有一天会被找出来。到时候他失掉了所有可能对他有利的辩解的机会,翻案更难。被杀的黑人不是坏种,他只是运气差。初哥警察汤米不歧视,他只是运气差。导演安排两个无辜的人如斯结局,让我非常惆怅。

检察官太太简恩的一场戏不得不提。她给好友打电话说自己不快乐,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觉得不快乐,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理解是,导演在这里安排的潜台词是,如果一个人心理狭隘,充满了没来由的怨恨和猜忌,是不可能快乐的。歧视就是这样可怕的东西,让这个社会失掉安全感,失掉信任感。回应**一开头,格莱姆警探说的话,“在洛杉机这个城市,别人不会碰你,总是隔着这层金属和玻璃。我们很久都没有体验过碰撞的感觉了。”

写到这里不知道怎样结尾才好。在这部题材沉重的**里最温馨的片断应该是西班牙裔的爸爸给小女儿讲仙女赠送护身斗篷的故事那里。那个小女孩可爱到无法形容,于是我猜到关于她的那部分故事应该是happy ending。谁忍心安排她死了呢?不能够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63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