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赏析

古诗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赏析,第1张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晓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8.本诗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5分)

 9.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8.(1)描绘了作者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绿竹青青,照映在附近水畔,桃花灿灿、连村火红一片;春雨绵绵、阻碍旅人行途,酒旗摇摇、风吹天色将暮。(3分)

 (2)颔联、颈联写景,为诗人抒情做铺垫;红花绿竹、春雨春风,都是清丽可乐乏景,诗人细腻描绘却是为了抒发自己佳节孤独寂寥、羁旅漂泊无奈的情感,以乐景写哀请,倍增其哀。(2分)

 9.(1)尾联运用了联想、想象的艺术手法(或答“从对方写起”“虚写法”)。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陶陶,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做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诗人,是“从对方写起”的手法。(3分)(若答“对比”也可酌情得分,但不得超过3分)

 (2)诗人在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情感的流露。(3分)

贝卡老总郑有全曾经是走街穿巷的收头发的,在我们学校那有很多他的故事。

郑有全现在看上去依然像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但是透过他近乎惨烈的创业过程,仿佛看到一个背负着历史重担的身影,奔逐在一条通往国际化的跑道上,过去和未来,都不轻松。

“善断者在两可之间,善争者在竞争之前”,郑有全这样规划自己的理想角色。

郑有全是河南许昌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贝卡)董事长。

2003年7月,郑有全一手创办的瑞贝卡(600439)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发制品第一股,郑有全也因此拥有085亿美元的身价,在福布斯2004年的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182位。

埃及埃菲社一位记者这样描述:“郑有全是许昌地区一位农民,他的瑞贝卡牌假发使他变成了一个百万富翁,他生产的假发已经被埃及的公主及爱美的中国女性所青睐……”

瑞贝卡的诞生

郑有全收购头发源于父亲,其父青年时一如许昌众多农民,从事头发收购和简单的加工,但父亲做梦也不会想到儿子能够把这个行当做成能够风行世界的大行业。

许昌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个叫白锡和的商人偶然邂逅了做人发买卖的德国人。

随后,白锡和开始了头发换针的工作。

在更晚的时候,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在那个德国商人的资助下建起了一个个收购头发、理顺混合扎把,然后打包外运的手工作坊(俗称档发)。

许昌,这个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方,从而承担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色———中国最大的人发集散地。

1980年代初,郑有全开着一辆破旧卡车,在风云变幻的主要档发市场青岛———许昌———深圳间穿梭。

身为许昌县灵井乡小宫工艺毛发厂的厂长的郑有全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1980年代末,经过多年打拼的郑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外商谈判经验。

此时,郑有全发现了外国人在低价收购头发和高价销售发套之间形成的丰厚利润的奥秘。

郑有全由惊讶到憋气,因为外国人垄断了假发制造,横亘在中外之间的技术鸿沟导致中国人扮演原料供应商。

郑有全不再自感满足了。

也许,许昌近百年来的档发产业链到了该被打破的时候了。

1989年6月,国家轻纺投资公司决定投放巨额贷款扶持许昌县成立发制品总厂,投资公司在当地挑选经营人才,看中了郑有全。

郑有全也以“小花盆里长不出大树,最忌小富即安……”的 演讲做通当时生活上还算比较“小康”的乡亲们的工作,跟随他到县城从零干起。

1990年10月,许昌县发制品总厂正式挂牌。

青岛有几家设备比较齐全的假发制造厂,可谁也不肯转让技术。

郑有全只能请了一些在青岛工厂里退休的老师傅,凭印象绘制发制品生产的重要设备———三联机的图纸,找机械制造厂出样机,作修改,往复循环。

这种近乎原始的摸索使瑞贝卡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技术和第一批技术工人。

1991年10月,发制品总厂收回了全部投资。

最重要的是,瑞贝卡人终于掌握了档发———色发———工艺发的全套技术。

七彩秀发随之问世,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受欢迎的材料。

1993年,发制品总厂与美国新亚公司共同合资组建了中外合资企业———瑞贝卡公司,注册资金180万美元。

其中许昌发制品总厂出资1065万美元,占75%;新亚公司出资355万美元,占25%。

后者是一家美国经销公司,具有成熟的营销网络,它的介入使瑞贝卡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以年15%的速度增长。

农民的国际化道路

1993年以后的瑞贝卡,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壮大。

当年,瑞贝卡出口创汇530万美元。

2000年9月,郑有全率公司国际部经理跟随英国的一个商务代表团开始了非洲之行,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市,郑有全惊奇地发现大街小巷到处是卖假发的。

偏僻的非洲居然蕴藏着如此繁荣的假发产业,按照郑有全自己的话说,当时他就像“饿极了的人突然看到了面包”。

郑有全火速拟出进军非洲市场三步走的发展方案:首先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市设立销售分公司;进而辐射周边建立子公司;然后以建立销售网络为基础,建立非洲工厂,逐步实现高档产品国内产国外销,中低档产品非洲产非洲销的发展规划。

在非洲建厂,用水、用电、战乱,到处都是难以想象的困难。

今天,非洲成为瑞贝卡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出口创汇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洲。

郑有全说:“下一步瑞贝卡要建立自己的发制品王国,非洲还将是重点。”

现在,瑞贝卡品牌的假发在拉各斯市家喻户晓,假冒产品层出不穷,瑞贝卡现在急需在非洲展开全方位的打击冒牌产品的行动。

2002年,瑞贝卡出口4862万美元,2003年,出口首次突破7000万美元,2004年,出口逾亿。

为加快欧洲的进程,2004年5月,瑞贝卡与英国斯里克公司联手成立了“中英合资亨得尔公司”,将瑞贝卡的产品优势和斯里克公司的销售、商誉优势相结合,打开欧洲市场。

目前,瑞贝卡总资产79亿元,产品99%以上销往国际市场。

在郑有全的计划里,瑞贝卡要在5年内出口额达到2亿美元。

目前,美国依然是瑞贝卡的主要市场,在产品供不应求之下,郑有全已准备在2006年再次扩大生产规模,使非洲工厂增加到7个,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美元。

郑有全的目标是建立世界发制品王国。

瑞贝卡变身

瑞贝卡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经营骨干包括郑有全,其弟郑有志,其妹郑桂花,但企业几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郑有全说了算。

企业的逐渐壮大,瑞贝卡面临着很多家族企业相同的病痛,要突破就要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并走向上市之路。

但上市就意味着权力的再分配,意味着放权和放钱,跟着郑有全打江山的兄弟们意见不一。

郑自己也很矛盾,但他最终接受了放权的方案:“就个人赚钱来讲,不上市比上市强,但是为了追求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情感管理到制度管理的提升,这一步必须迈出去,再痛苦也要接受。”

2003年2月,经董事会批准,郑有全辞去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郑有志辞去了公司副董事长的职务,聘任了新的总经理。

2003年7月瑞贝卡(600439)在上交所上市,总股本9000万股,流通A股2400万股,2002年每股收益052元,按发行后股本摊薄后为038元;发行价1040元,发行后每股净资产409元。

瑞贝卡幸运地成为中国发制品第一股。

今天,拥有8200多名职工的瑞贝卡依然延续着创业之初的 。

瑞贝卡又把触角伸到了印度,把位于印度中南部海达巴洲,距离首都新德里3800公里的一个偏僻小镇变成了瑞贝卡的重要原料来源地之一。

这个小镇正演绎着和当年许昌档发发展类似的一幕。

对郑有全来说,公司下一步发展的最大困难是人才紧缺,公司在海外扩展经营需要大量外向型人才,但现在还难以满足。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王建《十五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是唐初诗人,河南许昌人。诗人一生贫寒,“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因而诗人有机会接触下层百姓,了解百姓的疾苦。

  《十五望月》是一首寄予愁思的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阴历十五正是月圆,月光皎洁照的庭院很亮,作者从视觉上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庭院画卷:皓月、庭院、树、鸦、冷露、桂花,由于月光的皎洁所以呈现出地白,所以作者可以模糊地看到树上还栖息着乌鸦。冷露则表现出了秋天的清冷,而冷露无声衬托出了一个静字,从而更增添了诗人的愁思。李白曾经也写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表现出是一份动的秋思。秋风吹起,落叶聚散,带来寒鸦惊鸣,从而呈现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王建的十五望月更着重的表现出了一个静的而孤寂的愁思。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人,思乡、思亲人的人们仰望十五的明月,想把那浓浓的思念之情通过明月传递带给思念的人或物。诗人通过一个“尽”字到出人们的强烈思念之情。“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落”表现出人们愁思之重,思念之深,思乡之切。古代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一封家书寄达需要数月之久,因此只有通过明月遥寄思乡之情。杜甫也曾写过一首《月夜忆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与王建的《十五望月》相比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多表现出了浓厚的思想情感,因此流传千古,更为人知晓。

1关于雪景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 万里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鲁迅《祝福》: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 。

2。鲁迅的《雪》:

(1)南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江南的雪,可是美艳滋润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3)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3。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

有关下雪的诗句

1。《逼上梁山》:那雪下得正急(提问,下得那一种雪?)

2。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关雪景的其他诗句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 白居易《卖炭翁》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咏青松》

2关于描写雪景的诗句100句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手、掌、席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雨、酥、叶、藻 “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关于许昌的诗词

送罗邺赴许昌辟(贯休)

方得论心又别离,黯然江上步迟迟。不堪回首崎岖路,

正是寒风皴错时。美似郄超终有日,去依刘表更何疑。

前程不少南飞雁,聊寄新诗慰所思。

祗命许昌自(许浑)

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潮寒水国秋砧早,

月暗山城夜漏稀。岩响远闻樵客过,浦深遥送钓童归。

中年未识从军乐,虚近三茅望少微。

吴·黄金车(孙元晏)

分擘山河即渐开,许昌基业已倾颓。

黄金车与斑斓耳,早个须知入谶来。

4形容雪景的诗句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此诗前两句描写雪景,运用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沾青枝、使青枝变白的状态,也暗写了诗人临窗观赏的经过。后两句抒情,以希冀大雪覆盖“人间恶路歧”来表达诗人铲平人间罪恶的心愿。这里,上文的描写雪景为下文的抒发情感作了铺垫,而下文的抒情则使上文的写景有了着落,可以说,情由景起,景为情染。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雪中忆李揖》、孟浩然的《赴京途中逢雪》等。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雪:1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2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5有关雪景的诗句

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唐 · 韩愈《春雪》

译文: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二、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南北朝·范云《别诗》

译文: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的像雪一般的白艳。

三、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四、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元·关汉卿《大德歌·冬》

译文: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五、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6关于雪景的诗句 古诗

1、无闷·催雪-清朝吴文英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2、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宋朝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3、蟾宫曲·雪-唐朝薛昂夫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4、寿阳曲·江天暮雪-唐朝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5、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清朝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6、献仙音·吊雪香亭梅-清朝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7、望江南·燕塞雪-清朝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

8、雪诗-南北朝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9、雪-南北朝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0、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清朝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杆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7描写雪景的诗句 古诗

描写雪景的诗句举例如下: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6、满地霜华浓似雪。(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扩展资料:

描写雪景的成语如下:

1、鹅毛大雪

解释: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自: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译文:今晚的鹅毛大雪正可爱,引得我这披着大衣的人情绪高亢。

2、白雪皑皑

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自: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译文:冰天雪地大风刮得像是老虎在叫,衣着单薄的人在哭泣着无家可归。

8古镇雪景的诗句河南社旗

雪景是美丽的。

“下雪了!”同学们把下雪作为好消息来报告。大人们也会忍不住放下手中的活,走到窗前,观赏大自然的恩赐物——雪。孩子们忙于堆雪人,捏雪球,打雪仗。可见,许多人都喜欢雪。比起人们遇到暴雨成灾、阴雨连绵、狂风大作、骄阳似火时的愁苦心情来,雪景是令人欢欣的。也正因如此,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雪诗就格外多。《咏雪联句》中曾写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把下雪比作好像空中在撒盐,又仿佛是风把柳絮吹得满地皆是。除了上面的诗人把雪比作撒盐、柳絮以外,还有比作林花、玉龙、败鳞残甲、玉、席子、白鹤羽毛、梅花、白毯子等等。

风雪越来越猛烈,天也越来越冷了,人的鼻子和面颊冻得更厉害了。

皑雪

放眼望去,一片雪白的景象。人们都说,下雪是冬季的专利,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就不失为孩子们的专利了。雪,它到底美到那里?有人不禁要问。雪是大自然予人类最美的东西,看那形状,看那花边,皆不失为鬼斧神工。即使全全帖在地上,也应照那句话—看似无景却更胜有景。冬季虽比不上春天那样草香扑鼻,比不上秋日那样丰获果香,一切光秃秃的。看那雪呀,可爱胜可怜,可爱的如同那含羞的姑娘,可怜的又如那欲碎的花朵,让人无法恭敬。

猜(踩)雪

看雪花徐徐落下,似乎朋友相约,感触心灵快乐的共同的分享。雪,我爱你洁白,爱你轻盈,更爱你不可易得。你落在地上,似毯,似锦,似衣。你柔弱,风吹欲碎;你坚强,赋路万条。你,美丽,可爱。你点缀千户万家,你装饰倪红闪烁。

久违了,雪。

9描写雪景的诗句

原发布者:wosniuyan

描写雪景的句子1、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2、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3、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4、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5、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6、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7、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8、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8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