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第1张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美国的简?尼尔森写的。我和我的父母一起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深有感触。

 《正面管教》是一本如何从孩子的心理情绪方面去管教孩子的书。这本书有12个章节,我最喜欢的是文章的第一章节,因为第一章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我们平时吃早饭这个最简单的事情来描绘出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严厉的家庭中,孩子会因为不吃早饭而被家长打,容易造成孩子暴躁自卑的心态;在骄纵的家庭中,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且他们觉得只有这样不停指挥别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才会突出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使得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个自私傲慢的脾性。

 最后,在正面管教型家庭中,孩子不吃早饭但是家长并不会去责罚他,只会让他体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即尊重了孩子的选择权,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做选择有时候也会有不足之处。这个故事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互动方式的区别,以及从正面管教的效果是多么的有效。

 作者还说:只有家长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不移时。孩子才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但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会去鼓励他们在保持自尊心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我也有同感,只有孩子背后家长的鼓励与帮助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然后孩子才会从根源拔去自己的坏毛病。

 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平时就有爱发脾气的毛病,以后如果有我会努力让自己学会控制、克制。如果不行就会寻求大家的帮助。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2)

 《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正如封面上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与孩子打交道的家长、老师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生活技能。

 作者定义正面管教用的是数学中的公理定义法,即以下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就是正面管教:1是否和善而坚定;2是否给了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3是否长期有效;4能否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会问了,我也想这样啊,怎样才能做到呢?在这本书里,作者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怎么才能做的正面管教,作者作为“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教会了大量的家长、老师正面管教的方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和善而坚定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如果熊孩子让你气得火冒三丈,这时你就要暂时退出冷静一下。人生气时是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我觉得这里可以用在《非暴力沟通》中学到的四个步骤“a、描述一个事实;b、说明自己的感受;c、解释原因;d、提出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说“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你说了一万遍都没用,孩子可能不会当回事。怎样要让孩子重视,就要说的下一条: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二、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如何用开班会和家庭会议的办法,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法肯定是满足正面管教的四条公理化定义的。首先,你只有做到和善而坚定才能让孩子们和你达成共识;其次,让孩子们参加解决问题,而不是处罚和说教,带给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再次,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他也愿意长期遵守;最后,能够培训孩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品格。那问题来了怎么做的到呢?

  三、大人该如何做

 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可能有的四种不正确的行为及其正确处理方法,其次要改变以前靠吼、靠打取得短期效果的方法,按本书中所讲的解决问题的和善而坚定的方法,比如鼓励、具体指导、自然后果、家庭会议、班会等等;最后,家长也要反复练习,即使有时实在控制不住发了火,也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还是回到正面管教上来。

 总之,这本畅销全球的经典真不是盖的,让人耳目一新,我是先收听《樊登读书会》的节目接触到本书相关信息,就找了电子书看了一遍,发现电子书不过瘾,无法随时翻阅,就又找来了纸质书读了两遍。我明显感觉我冲小孩大喊大叫的频率明显减小,但在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的招数还没学会,所以还要继续磨练。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3)

 《正面管教》这本书不论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启发。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三、自尊

 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四、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

 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4)

 在我们家妹妹出生一岁的时候,我去学习了正面管教家长基础课。当时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已经出现并且会愈演愈烈的战争。当时在在完成课程的同时,已经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为了使正面管教在家里的践行更有可持续性,也为了更好的成长自己,学习了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课,重读《正面管教》这本书。

 《正面管教》作为简·尼尔森对于正面管教理论体系的整理归纳之作,全书言简意赅,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从中受益,我也不例外。全书围绕孩子成长的两个具体环境:家庭环境的和学校环境,罗列了一系列的具体案例,还原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犹如声临其境,感同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共鸣的同时给予正面管教的具体应用工具,让每一位父母不仅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有具体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和父母之前的爱通过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链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幸福感,有价值感和归属感,能够通过自己影响他人,影响世界的一个人。

 这本书每一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给出围绕这个主题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读起来轻松明了,条理清晰。比如第三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围绕家里有两个及以上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出生顺序对于每个孩子的影响,独生子和多子女家庭的家庭氛围等理念,给出了如何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和引导孩子,让你在遇到孩子战争,家里混乱不堪的时候能冷静下来给出正确的处理方式。比如第七章:有效的运用鼓励,提出鼓励和表扬,鼓励和批评之间的异同点,给出了如何正确的给孩子鼓励,赋予能量,如何花时间训练培养孩子的一些技能,如何利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思考等等。书中每一个章节解决一个问题,既可以整本书阅读,也可以翻阅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父母来说随读随用,实用方便。

 上面提到了整本书的结构,除了结构严谨,这本书中金句频现,每句读到,都让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重点的词句值得好好理解和吸收。书中第二十二页提出“赢得”孩子和“赢了”孩子的不同。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两个词语“赢得”孩子仿佛是父母和孩子最后达到了双赢的结果,而“赢了”孩子其实是父母用自己的权利压制住了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表面看大人成功的让孩子的听了自己的话,但其实孩子听话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久而久之,父母总是想赢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么变得自暴自弃,毫无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变得胆小怯懦;要么孩子积压情绪,觉得自己没人疼爱,总有一天爆发出来,以牙还牙。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合作,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力量的。“赢得”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爱在流动,才不至于将他们越推越远。

 书中第八页和第一百一十页,提出了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如何应对。第八页提出的“转移注意力”法对于低龄的孩子大哭大脑的时候,可以适时的让他们止住哭声,分散情绪。而“我要抱抱法”的拥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无论是对于父母和孩子还是对于夫妻都是法宝,当我们觉得生气愤怒悲伤各种情绪下,如果对方给一个拥抱,我们就会觉得被关爱,被看见,情绪就好了一大半。这一点我们家姐姐做的非常好,每当我生气难过的时候,也许是跟她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她也会过来说:“我想抱抱你”这个时候我会觉得孩子常常是我们的老师,有时候做的`比成年人更好。所以尝试说:“你可以抱抱我吗”或是“我需要一个拥抱”也许能解决你和孩子之间的大部分问题。

 读书,学习不能解决我们育儿中的所有问题,但是可以常常给我们一些方法,让我们学会如何懂得爱孩子,如何更好的爱孩子,《正面管教》无疑就是这样给我们具体方法,同时给我们前行力量的书籍。这里不能将书中所有的感触一一提及了,邀请大家一起去读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5)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习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Y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习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非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这位知友,"我不怕你吵,就怕你什么都不说",不说是一种家庭软暴力!

女人都是情绪化的动物,心里有事大多憋不住想发泄,可是,当你遇到一位,怎么都吵不起来的男人的时候,其实也蛮郁闷的。

1,那位暴脾气闺蜜前几天找我吐槽,在和老公冷战。其实她老公在一帮朋友里口碑很不错,虽然有点工作狂,但是空余时间基本都留给就家庭和孩子,平日里脾气也是挺随和一哥们,不太爱说多话。

暴脾气闺蜜叹着气说:“你知道吗?我天天就想找他吵,看到他就火大,他却跟没事人似的,觉得我无理取闹,就算我泼妇样大喊大叫,他都可以做到一言不发,看戏似的看我闹,不管我闹得多凶,他到点上床,一沾枕头就呼呼大睡,第二天跟没事人似的。我就是要爆发啊我!

我们家看起来好像不错,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别人总说我作,爱吵架,可问题是吵也吵不起来,大事小事他都觉得我没事找事,好好谈他不想谈,和他吵他懒得搭理,这么多年,我们都不知道彼此在做什么,想什么。有时候想想,他还不如出轨呢,伤也伤得痛快点,不用像现在这样,钝刀子磨心似的,有苦也说不出。 ”

我理解她的痛苦,我相信,大多数女人都理解。

你听见锅碗瓢盆的音符想和他分享,你看见朋友同事间的琐碎想和他聊聊,你拼尽全力爱他等他盼他,软绵绵像打在棉花上,硬梆梆像捶在墙壁上,他,不搭理你,没反应。

但,男人们不会明白,他们觉得,我辛辛苦苦赚钱养家,你没事找事我宽容大度不一般见识,你这么矫情还有理了?恋爱的时候我哄着你,结了婚我让着你,现在,真是懒得理你

夫妻沟通失败,女人把对话变成吵架,无非渴望男人回复一点点关注,而男人越发觉得女人不可理喻,干脆变成块硬石头,不看不听不说话。没有沟通互动,没有心灵交流,这样的日子,当然也能过,但婚姻越发暗沉,夫妻之间却再无想交集的亲密,让人内心充满压抑不住的狂躁!

2,热恋里火花四射的男女,进入婚姻怎么就电流传播受阻,感情连接失败了呢?

男女思维理论是这样解释的:

女人比男人有着更高的精神需求,相信的是:我不说你也要知道我在想什么,我说了你要知道我没说出来的想表达的是什么,这才是爱我。

而大多男人,他的思维是一根线,只理解直白简单的指令:麻烦你告诉我,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男人不喜欢吵架,不主动吵架,但特别擅长逼迫女人忍无可忍和他们吵架。

然后,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吵架。

怒摔!!!

心理学是这样解释的:

大多数男人,由于社会角色的原因,更不愿意把痛苦和压力说出来,而是经常埋在心里,这个时候,男人需要理解。而女人有自己的工作,又在传统意义上担负了更多的家庭责任,疲劳之下也渴望丈夫的关怀。

双方有疏忽是难免的,加之一系列生存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诸如社会、人际、职场、家庭和子女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甚至连曾经美好的性生活,也会因长年坚持同一位置、姿势、动作而变得单调乏味,夫妻懒得交流,感情链接失败,婚姻僵化成“装聋作哑”的义务和负担。

总而言之,就是不管从哪个方面分析,都证明一个道理:爱情会中断,婚姻会僵化,女人喜欢通过吵来求证爱,男人则通过沉默来逃避爱。

思来想去,爱情和婚姻若想要长久的幸福,靠得绝对不是运气和缘分,需要男女双方的“持续学习”和“不断成长”。

3,婚姻出现问题,离婚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才有希望。

感情失联的婚姻当然很痛苦,正面管教也讲究,教育孩子之前先要和孩子建立连接,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自从上了正面管教的复训课之后,越来越觉得,对付孩子们的套路,其实放在成年人的世界也同样好使,夫妻之间的争吵,不要只是关看到你们之间争吵的这种行为,而是要关注双方背后的感受。

你是在寻求他的关注,还是在报复他,还是在寻求你的权利?

不同的错误目的,可以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法。

和男人说话,可以更直接了当一点,别一开口就是:你怎么怎么……试着换成,我希望我们……作为开头。

试着每天留一些给对方,不管是只是安静的依偎相处,还是聊聊这一天的琐碎小事,这些时光都不可缺少。

最后,写给那些希望通过吵架来寻求木头直男丈夫关注的女人们。

我在哲妈的夫妻沟通课程上学到的一个小方法,分享给你们。

请你的老公回答三个问题就好:

1、你老婆最希望你做而你又没有做的一件小事是什么?

2、你不做的理由是什么?

3、从今天开始,试着坚持做这件事情,没有借口 。

所以,女人们,爽了吗?

二十七、无言的行动:

有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只做,不说。 

1) 事先告知孩子你要做什么。  

2) 检查孩子是否理解,问“在你看来,我接下来要做什么?” 

3) 和善而坚定地执行不说一句话。  例如:开车时孩子们打架,就把车停在边上,看你的书,直到孩子们告诉你,他们准备好了。 

只做,不说的范式不就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吗?糟糕,好像说出了什么真相。

为什么无言的行动这么重要呢?

如果按一天二十四小时划分,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一周有247=168个小时,其中有每天8小时(1/3,一周56小时)给了学校老师和班上的小朋友们,剩下的每周112个小时(2/3)和父母(长辈)在一起。

所谓选学校,选老师的重要性也在于此,不过撇开这个不可控的因素,父母作为剩余的2/3时间,作为榜样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如果把孩子当成一个新入职的同事,不得不配合起来搭档一天16小时,那你会如何计划呢?

一般的公司会有入职培训。可孩子的入职培训(早教)可不一定每个父母会做。

那就面临着一个完全没有培训过的新手,来做一天的工作。

如果工作环境比较宽松(家庭环境好),面临如何安排没有目标的新手有意义的一天。

如果工作环境强度中等(家庭一般),面临如何处理偶尔突发情况和发展新手的技能以保持ta在这个阶层的竞争力。

如果工作环境强度高(低收入家庭),那就是新手培养的困难模式,需要不断的training,去保证新手的存活。

有了这些目标,和重要性,再做行动时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孩子的进步,以及自己的进步。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曾使用过暴力,即借助工具棍、棒、尺子、衣架等,或直接用手打、用脚踢孩子。且不说粗暴式教育对孩子的身体伤害有多大,对其心理上的创伤却是无法估量的。

经常被家庭暴力的孩子,常有暴力倾向,要么是性格倔强、性情暴躁、行为粗野,要么便是孤独无助、自卑怯弱、性格乖张。有些人,就算终其一生,也无法走出来自于父母暴力教育所带来的阴影!

记得有一位初中同学,上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她有一位严厉的妈妈。经常因为她学习不好而打骂她。有一次因为期中考试没考好,她妈妈赶到学校,用一根很粗的木棍,追着她打,幸亏被几位老师拦了下来。

多年后再见这位同学,已为人母,但却离婚了。她说,她一直很不自信,总是对老公有疑心,经常吵架。对孩子,只要一不听话,打骂是常有的事。因为她从小受到的教育经历,让她一度认为,这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方式。最终,她的性格使然,让她的小家庭走向了分崩离析。

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骂、暴力不可取!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要讲究什么方法呢?

1、正面管教

打和骂,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激起孩子的反逆心理,引发孩子的暴力反抗。我们提倡不惩罚孩子,也不娇纵孩子,正面管教。只有在亲善和严正的氛围下,才能培训出自律并且有责任心的孩子。

2、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仁爱,孩子也会善良;父母尽责,孩子也会有担当;父母乐观,孩子也会更自信。反之亦然。别总埋怨孩子是“熊孩子”,首先自己别当“熊父母”。

3、排解愤怒的情绪

孩子犯错,我们非常非常生气!但是无论怎么样,请你忍耐三分钟!可以暂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喝口水,吃点东西,深呼吸数次,到阳台上吹吹风,或者自己默默地数数……数分钟下来后,相信你的暴怒会缓解许多,动手的机率也会大大减少!

4、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解释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从来不会有无缘无故地犯错。相信孩子,他所做的每一件不合常规的事情,都会有他自己的理由。只有让他说明缘由,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对他的行为和习惯进行引导和纠正,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此教育方是正解。

5、尊重孩子

我们常常把尊重孩子挂在口边,但实际上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孩子确实需要引导,但绝非是我们一边打骂,一边告诉他,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我们应放平自己的姿态,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多问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多了解他为什么会那样做。

当教育发生问题时,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使用过暴力吗?

阅读时间: 2021年2月13日 17:00-18:20(80分钟)

输出笔记时间:70分钟

我见

1、正面管教关注的是 教给孩子要做什么 。按照一些基本指导原则,比如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孩子们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2、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尊重地对待其他人的感觉确实很好。

3、当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且拥有了面对下一个挑战的工具。

4、关注于解决问题的 主旨 是: 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的3R1H:①相关;②尊重;③合理;④有帮助。

6、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头脑风暴与关注于后果的头脑风暴相比,其结果差别非常大。前者是关注将来如何做得更好,其焦点是在于把错误当成学习机会。后者关注的是过去。换句话说,前者是用来帮人的,后者是用来伤人的。

7、当孩子可以选择一个方案,而不是由别人来告诉他应该选择什么时,会极大增进孩子的受尊重感和责任感。

8、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

9、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冷静下来。

10、没有必要每一次都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时候“积极的暂停”已经足以中断有问题的行为。仅仅是感觉好起来,就足以让孩子转向更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了。

11、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的使用指导原则:①不要预设答案;②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情绪烦躁,则不能提问;③你问得启发式问题,要发生你的内心。

我思

读完这章的内容,又开始反思自己平日里的育儿践行。

自己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做到关注于解决问题,但欠缺的是:积极的暂停和启发式提问。

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往往使用的是暂停。“ 你想想你做了些什么 !”这句话是很多大人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选择暂停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这是很愚蠢的一句话。 其愚蠢之处在于:大人以为自己能控制孩子们的想法。

送去暂停的孩子,不大可能在那里想他们做了些什么。他更可能想的是我们大人做了些什么,以及大人对他们多么不尊重,不公平。

而积极的“暂停”则完全不同。积极的“暂停”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而暂停这个词已经担了一个惩罚意味的恶名。

积极的“暂停”之后,紧接着是要通过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造成的后果。

是日常生活中,自己经常犯直接告诉孩子后果的错误。例如哥哥和弟弟吵架,我出来暂停(没有用到积极的“暂停”)后,直接将后果告诉了孩子,说你们这样的行为不对,接着说了一大堆道理。是的,这并没有解决到问题。哥哥经常委屈地走开。

首先,积极的“暂停”要我们大人花时间训练,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子们谈谈它的好处。可以考虑用于自己,先让自己使用积极暂停。

其次,可以让孩子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即布置一个有助于让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积极暂停的目的不是要惩罚,或是给孩子们造成痛苦。而是要能帮助孩子们心情好转。

第三,就是要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计划。比如孩子行为不当时,咱们可以说:“你觉得去你的快乐角会不会好些?”或者“你愿意我陪你去吗"。反正要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感觉好起来。

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孩子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我们是要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而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

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

在与孩子探讨结果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不能有腹稿。不建议问”为什么“,因为”为什么“听起来像是在指责,并且还会招致孩子的戒备。

喜欢正面管教注重给大人与孩子们营造一个长期有效的结果氛围:互相尊重、承担责任、充满自信、足智多谋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1

 “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在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平时的语言讲解作者和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每读一个章节,总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纸上记录下一些关键词,在精彩之处画上几个着重号。有些教育观念确实在读书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作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真的能够拿来管教班里的孩子吗?怀揣了一丝不解和怀疑,我跟随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

  一、用和善与坚定去赢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否则孩子就学会了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失去了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从而逐渐被老师和家长培养成“讨好着”或是“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学生还处在道德观念发展较为低级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但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并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不过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对极度叛逆,并且态度非常恶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书中提到的“积极的暂停”便与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冷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赢得学生的赞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静下来,任何问题都应该是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决。犯错的学生需要“暂停”下来去冷静地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老师也需要时间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行为的目的或是动机。严厉的训斥或许可以迅速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种做法对学生却尊重,而且从长期效果来看,也是不奏效的。当然如果想将“暂停”的价值充分利用,还要遵守书中列出的四项指导原则,对学生进行训练。告知孩子使用“冷却时间”等心情好转,再在互敬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绝对不能将积极的“暂停”变成消极的生闷气。

  二、用启发引导犯错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作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会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长期以往,也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班会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在遇到困惑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问学生该怎么做比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体会到冷静思考的好处之后,他们的自我价值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2

 早听说《正面管教》这本书如何好,是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我带着期盼从学校图书室借阅翻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通读下来,果然让我受益匪浅,真的是本好书!

 合上书本,“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了和善,骄纵的方式却缺少了和善,和善和坚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虽已从教四年,但是对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还没有更多的自我见解。回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做法离正面管教还有些差距。

 我们班的三个孩子因为上课表现好,我上课的时候许诺奖励给三个人每人一本作业本,可是,本还没发到这三个孩子手里,我就发现放在桌子上的作业本被撕了一半,我非常的生气,问是谁干的,没人承认,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那个男孩的名字,我问那个男孩他才承认下来,我非常恼怒,要给他的爸爸打电话,那个男孩默默的掉着眼泪,抽噎着,这种无言的“抗议”让我愣在那里,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这样的孩子一定要通知家长,这又不是第一次了,这个男孩总是捣乱,上课也不认真听。可是看着孩子因为哭泣良久而涨红了的脸,让我觉的很不忍心,很难过,却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个孩子无疑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可是对于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好好管教呢?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一句话: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后来我有意无意的关注这个男孩,发现他有的时候上课表现的特别积极,他对同学也特别的热情,突然觉得以前总是关注他的不好表现,对他一通批评,甚至让全班的学生笑话他,这是一件多么伤人的事情!也许以后我可以多在他身上花费一些心思,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给他更多的关爱。这样反而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让他担任一些英语对话活动的主要角色,给他更多的机会让他展示自己。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并且努力的把课堂活动中的对话学会,融入角色表演。或许这样的尊重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在以后的课堂中,他总是努力的做好我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每节课的内容总是倒背如流。他的改变让我为之一振,也让我明白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更好地成绩!

 教育孩子需要忍让,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生气,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至关重要。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候,我们要有错必改的原则,不能骄纵他们,不然会积少成多,错上加错。

 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先做好自己,并且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发生的事情,与孩子们彼此尊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那么我和孩子们的相处一定会充满爱和快乐,促使我在教师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的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3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习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习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非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4

 看《正面管教》的时候,我就不由得想起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带的第一届学生,那时候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入学校,身份在发生转变,虽说之前在学校也学习了管理知识,参加了上岗培训,听取过很多专家前辈的经验,但毕竟没有实战经验,所以还是会很忐忑。虽生涩,但很有学习的进取心。

 我记得,在开学新生培训的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请每位同学提前准备一个自我介绍,内容不限,邀请学生“摄影师”记录下每位同学在进入初中伊始的时刻及话语,等到3年后大家毕业了,等到毕业5年10年大家同学聚会了,我要再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当年那个青涩又充满朝气的你,再回首,你是怎样的心情?是否有遗憾,是否会后悔?

 我记得,当年的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我会正儿八经的上,尤其第一节班会课印象深刻—班级公约的制定。其实也算不得开放民主,还是由我拟定几条能与不能,只是请同学表态同意与否,大家达到一致性意见。虽然说起来很像是走过场,但是态度是真诚的在寻求学生的意见,每位同学会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感觉,这样一想,和本书中提到的某些理论很是契合。常规的班会课我会随意的请同学来点评一周班级风云事件,不管好的坏的都拿出来晒晒,让学生来进行班级管理,这样他们才会有自我约束感,不过还是没有做到不评价,每说一件事我还是会忍不住评价,因为目的性太明确,就是奔着好的继续做下去,不好的事情批评制止。

 我记得,当年的我很喜欢跟学生谈心,聊学习,聊同学,聊父母,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有状况的时候我会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有的时候一个电话就是半个多小时。。。。

 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会课越来越简短,不再请学生来组织班会课,就由我来总结陈述,而且主要是指出班级中做的不好的地方。更多的时间用来上数学课,用来讲练习。

 我变得越来越容易发火,一发火就在班级中全班开骂,看着他们一个个都低着头也不说话也不表态就更加火。在本书中,我对照了自己的领导方式,我想,我的本质上是属于老鹰型领导方式——我喜欢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中的感觉。有的时候会超级有条理,有的时候会超级散漫——曾经我会将这样的性格称之为情绪化,怀着最美好的愿望将事情拖延下去。喜欢亲力亲为,要将事情分派下去,会让我觉得很不放心,要是做不好达不到效果怎么办?我将我自己想象成“超人”,然后哪有真正的超人,往往会感觉的很有压力,一切都超出自己可控范围内,有时候会特别沉默,退回到自己的保护壳中,有时候会尖锐的,猛烈的攻击别人,变成一只尖叫着攻击的猛兽。也许是这种变化无常,让学生也摸不透老师的情况,吃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踩雷,慢慢的慢慢的,关系变得疏远。。。

 在学习了《正面管教》之后,我也有很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之前和现在接触到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我想,首先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然后用自己的改变去影响家长、其他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5

 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这学期的年级组共读不负众望,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6

 因为家里有个青春期难折腾的娃,先吸引我的是《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之后又买了《正面管教》,然而一直未读,借助读书会将它加入四月份的书单,读的时候感触很深,句句在理,段段入心,每一章都有一些正面管教工具,而且最后都有问题帮助回顾。

 我阅读的时间少、读书的速度又不快,一直想用本子记下特别有共鸣有帮助的内容,然而怕影响速度,只是在读的时候圈圈点点,认真回答每章后面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似乎也有很多收获。暗暗庆幸读到了这本书,甚至对正面管教讲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中内容很丰富,久了又忘了,只记得它的核心——和善而坚定。书里面的很多工具很多做法适合记下来,熟背于心,想用时可以随手拈来。所以,我会再翻这本书,记下它对我有帮助的部分,然后去背下来。为什么要背下来呢?这半年,断断续续看了不少育儿书,总是觉得书中讲得真好,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但真正遇到情况时,还是会使用“爬行脑”解决问题。尤其是面对儿子出现的状况,第一反应总会是“你怎么这样?你应该怎样怎样?”,缺少共情能力,多指责,陷入权力之争,将培养孩子的七项感知能力、帮孩子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抛之脑后,想要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而当正处于形成个性化阶段的儿子不服输态度强硬时,我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甚至有放弃的念头。因此,要想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反反复复的操练太重要!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希望我不懈努力,找寻适合的方法,营造好与儿子的关系。

天河区学校推行正面管教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老师们积极践行不娇纵、不惩罚、和善而坚定的教育理念,运用正面管教工具和孩子们相处。为了让理论进一步指导我们的实践,营造良好的读书研习氛围,教育局拟定期在老师中开展正面管教读书沙龙活动。

8月8日晚上,在教育局林菁老师的组织下,11位老师齐聚正面管教活动中心,每个人带来了最近阅读的书籍,一次分享了从这本书中所学到的正确的育儿理论和实用的教育方法。

一、甄育玲老师——正面管教

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附录,让我思考良多。我们天河中学也开展过几次家长工作坊,反响也不错。家长工作坊以后,群里的家长讨论还挺多,但是一个星期后销声匿迹,没有家长发言了。能不能举行这样一个活动,让活动持续有效:家长每天阅读打卡,阅读书籍,把工具和书本理念联系起来,一周一本读正面管教书籍的书本,分享自己作用正面管教工具的实际和案例,碰到类似的问题,家长可以参考,也在群里分享解答。

二、范秀红——自卑与超越

重点分享第七章:学校的影响,印象深刻的几句话是:

①孩子初次上学的时候,他面临着社会生活的一种新实验,这场实验会显现他发展中的任何错误。如果他在家里被宠坏了,他可能不愿意离开他那种受人保护的生活,也不能和别的孩子打成一片。在家里觉得他所处的情境特别舒适,在这里他不必接受考验。可是一到学校以后,他不再受宠,他觉得这种情境是一种打击。

②如果老师想要吸引儿童的注意,他必须先了解这个儿童以前的兴趣是什么,并设法使他相信:他在这种兴趣以及其他兴趣上都能获得成功。(案例)

③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全力设法增加儿童的勇气和信心,并帮他消除他对生活的解释而为自己的能力订下的各种限制。(案例:正面管教工具中的情绪轮,孩子不是一个好的诠释者,我们应该帮助孩子用语言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行动。同理心很重要。)

三、古梦仪老师——自卑与超越

主要分享第六章:家庭的影响

现今社会,父亲的角色大多比较模糊,或者父亲处于一个反面的角色。比如孩子犯了错,很多妈妈会对孩子说:”等你爸回来你就知道惨了”在家只会怕爸爸,告诉爸爸,让爸爸惩罚他!

中国家庭的丧偶式教育

爸爸是权威的象征

(童年时期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亲对女孩子的影响更大,女孩是从父亲这个窗口去了解男性。

而一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应该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把父亲妖魔化。

四、张旭阳老师——童年的秘密

两个词很重要——自知,自制!

自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去往哪里?用另外一种方法了解自己,从而了解孩子。

自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掌控。

孩子的依赖性,有些小孩成绩很好,乖,老师们也喜欢这样循规蹈矩的学生,但是会让孩子没有创造力。

自卑感,小孩子看到玻璃杯,大人会马上阻止:“小心不要打烂这个玻璃杯哟。”而其他大人打破了玻璃杯,这只是一件小事,不会受到惩罚或者责怪。小孩子其实会把这一切放在眼里。

孩子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要打断这个玻璃杯,唯一一个不能触碰这个玻璃杯,我没有这个玻璃杯有价值。让他觉得自己不如物品有价值,是否压抑了孩子的行为?是否让孩子感觉缺乏安全感,缺乏尝试的勇气。

分享一首诗纪伯伦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孩子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五、林菁老师杰瑞的冷静太空

这本绘本是简尼尔森写的,无意中发现,发现里面体现了正面管教的很多理念,适合小孩子看,也适合大人看。

林老师把绘本一页一页翻给我们看,里面提现了这样几个理念:

1杰瑞回来后很生气,妈妈没有骂他,而是抱抱他,体现解决问题前与孩子建立连接。

2启发性的问题,妈妈问了:你的感觉如何?你打算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让杰瑞自己去思考。

3积极暂停,生气了让孩子在房间里建立一个舒适区域,杰瑞喜欢太空,所以就建立了一个类似太空的舒适冷静区域。后来杰瑞因为画画染料撒了,恼火的时候,也学会了去冷静太空去积极暂停。

4关注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妈妈问:“我们可以给爸爸准备另外一件什么生日礼物呢?”

林老师结合自己三岁的孩子的一些表现,因为平常又作用pd工具和孩子交流,以为孩子还小还不懂,有一次因为和伙伴玩闹情绪了,孩子自己跑开了,孩子建立自己的冷静太空,原来孩子刚刚去了妈妈的房间冷静了一下。(学会了积极暂停)

小朋友难过的时候,孩子愿望与魔法棒来组织语言。

结论:不要小看了小朋友,她们都是高明的心理学家。

六、张茵老师——长袜子皮皮

这是一个经常和孩子读故事,看起来和正面管教无关,但是张老师觉得是很有关联的。

两个流浪汉来皮皮家偷东西,皮皮不给,后来流浪汉跳舞了,皮皮给他吃的,还有金币。

皮皮其实是:和善而坚定,不娇纵不惩罚。

和善是指没有骂流浪汉,至始至终都是认真地和他们交流。坚定的是不能把金币给流浪汉。

不娇纵:让流浪汉跳舞后,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成果,最后皮皮给他们吃的和一个金币。

皮皮其实是一个pd践行者!

七、巫郁华——游戏力

孩子在超市偷了糖果,爸爸和孩子开了玩笑,没有让孩子觉得难堪,让孩子帮忙拿零钱,知道自己被理解,有价值,不会为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有罪恶感。

父母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和孩子进行游戏,同样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是惩罚和责怪。孩子感觉好起来,自然行为也能好起来。

补齐孩子缺失的元素,这种方式有效地建立起孩子的价值感,犯错误的时候,和孩子建立连接。

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连接,用一些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我们的态度。

作为父母,要更有活力更有情趣,更有力量,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具有正能量。两个方法:

①让我们的杯子充满爱:倾诉,倾听。压抑自己的感情??静静地听他说完就行了,点赞<2046>梁朝伟对着树洞说话,用语言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②布施,分享,让自己充满能量。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八、陈祝欢老师——1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

孩子的表情行为,需要老师家长密切留意,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人物的表情,语言传递的是情感。人与人之间,安全距离,

致谢的背后是情感的表达。

照顾他人的情绪

推荐指数:五颗星

2心理学

大学的一本教材,经常拿起来读,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3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虽然外国的家庭结构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很多本质的东西是一样的,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可以认真读一读,推荐指数:五颗星。

九、徐涛老师——正面管教a—z

正面管教的五个标准:我一边读一边问我的小孩,妈妈和善吗?坚定吗?等等问题,发现孩子是个很好的观察者,你对孩子的点滴,孩子记在心里。

长期有效,长期无效,拖鞋扔进垃圾桶的例子。

让孩子一起做家务,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孩子晾衣服,妈妈炒菜的时候孩子帮忙摘菜,孩子去帮忙买酱油,只要是妈妈邀请的,孩子都乐意去做,让孩子感觉有价值感。

练书法,看书2小时,好习惯,因为妈妈有时常跟进督促,孩子的习惯自然养成了!

挖鼻孔这件事情,因为妈妈跟进得比较紧,所以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有没有有效跟踪:收书包,吃饭看电视,不阻止,孩子知道妈妈其实也不会在意这个事情,继续去做,所以跟进和坚定很重要。

语气不好,表情不好,建议妈妈用“请“字,有礼貌。

结论:小朋友的判断能力强。

“能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很能干的?”

十、陈燕老师——慢慢教,养出好小孩

高情商源自于安全感,归属感,只有父母给予。

人格上平等的对待,

解决问题都来自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小孩来说,影响是一辈子的,我们一辈子学过很多知识,但是没有学习如何做父母。我们的父辈都是通过相亲等等,吵一辈子都觉得正常,父母在吵架中过来的。

我们羡慕家庭和谐,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会自我调节,自我调整。孩子受益,家长受益,最重要自己受益,柔和,坚定,像水,你越柔,越容易征服。每个人自己也变得开心,以柔克刚。

国内国外,核心素养,孩子的品格,上位理念和下位的鸿沟。

解答疑问环节

1徐涛老师:在家孩子表现优秀,为什么在学校会表现糟糕??

老师要承认家长的,叫家长把这些孩子好的方面,把视频放给班级同学看。

让赢得价值感,利用公开的平台,呈现的时候,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不好,都不好意思了。所以还要表现更好。

2触碰其他孩子的玩具这件事?

(小孩碰了别人的东西)那个东西比自己更重要,长期下来,觉得身边的东西都是障碍物,过去玩别人的东西的时候,过去问:请借我玩一下好吗?

我们的玩具交换一下好吗?

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一起玩。

个人物品的归属问题,这个继续探讨。

共研成长,智慧共享,期待读书沙龙活动每个月都能定期召开。看看小伙伴们的心声吧。

今日推荐《正面管教》

这是这本书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正面管教》英文版为书名为positive discipline(积极的正面的纪律)

本书作者 简·尼尔森 ,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已经成为美国管教孩子的黄金教科书,被翻译成16种语言,仅在美国销量就超过了400万册。

在讲正面管教前,我们讲一下中国老一辈最推崇,也是最普遍的管教方法: “棍棒子底下出孝子”

通过惩罚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很多父母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可行,但遇到孩子犯错时,却忍不住打骂孩子

短期效果非常好,孩子因为害怕被惩罚而“听话”

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管教方法,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容易出现 愤恨、报复、自闭、反叛、退缩 等情绪

那你的教育方式是怎么样的呢?

樊登在解读这本书时曾提出:

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

那如何才能做到正面管教呢?

据研究表明自尊水平越低的孩子,往往自律性越差

例如:我小时候,父母一出门,就忙着打开电视,还不忘在父母回家前,给电视做好降温,遥控器放回原位。父母在家,就假装看书学习,只要一不在家,就开始放纵自己。

这都是因为自己自尊水平低下,平时的努力全是为了演给父母看造成的

因此要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去成为一名 “演员”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归属感、价值感、那随着孩子长大,特别是在孩子结婚后会显现出来—— 《亲密关系》 中对这一块讲述比较详细

为什么夫妻 爱吵架,爱生气 ,其实就是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原生家庭的痛伴随很多人一辈子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请做一个给予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人!

很多时候,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游戏、不要看电视

可是,作为父母的你,每天回家后看书、学习了吗?

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因为孩子就是你的复印机,不要只怪复印的内容不好,是该看看是不是复印机错了!?

如果父母一味地习惯做赢家,那么孩子就会习惯做输家,所以 父母不要赢了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

教育中学会道歉:

-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

-要不是因为你闹、我不会打你

-我这次骂你,是我的不对,但还是因为你调皮

其实就是在和孩子划清界限、都是因为他的错、你才打,你只是把负罪感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在孩子做对事情时,教育他

在 孩子犯错时,成为孩子的学习机会

吃一堑长一智,这里樊登在讲书中用自己女儿举栗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87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