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言情小说《我的前半生》,创作背景是什么?如何进行赏析?

亦舒的言情小说《我的前半生》,创作背景是什么?如何进行赏析?,第1张

小说的创作背景:香港从六十年代开始进入工商业,七十年代经济蓬勃发展,文学作品本土化、多元化发展。通俗小说作家开始一个接一个崛起,为了吸引读者,亦舒在书名和人物名字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亦舒最喜欢的小说是鲁迅的《伤逝》。小说《我的前半生》延续了鲁迅以女性自由,和解放为主题的《伤逝》,亦舒着重塑造了离婚后子君的形象,即现代女性面临的婚姻变化。

她的小说《我的前半生》的主人公是子君和涓生,也是与《伤逝》有关,小说的构思来源于鲁迅的《伤逝》,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放到了在香港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

小说的赏析:在《我的前半生》中,亦舒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认同贤妻良母的观念,强调女性要独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取得经济独立,以其他方式获得自由。作家吧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子君身上,表达了作者对职业女性的期待,子君是一个勇敢的与小资产阶级斗争的女人,唤醒了她沉睡的人格意识。作品的主题是讴歌职业女性自尊的奋斗意识,字里行间呼应着当代女性奔腾向前的时代精神。

从婚姻和爱情的角度来看,亦舒认为“婚姻是与爱情无关的”,对爱情持有的是怀疑态度。婚姻不是因为爱情和精神的和谐,子君也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婚。亦舒认为爱情是理想的,可遇不可求,体现了一种更加自由的婚恋观,女性在婚恋观上也应该是非常自由的。子君她终于成功了,变得坚强和自信,她的美丽中有一些沧桑,子君成功地摆脱了涓生,摆脱了过去,她不用仰息他人,但她依然不快乐。

亦舒的代表作品有:

1、《玫瑰的故事

此图书于1981年出版,该书是一部“情爱宝鉴”,描写各种不同性格的男女,对情爱的处理态度。

该书内容是讲述黄玫瑰因貌美而追求者不断,并给她带来诸多烦恼。当她将自己的感情倾注于庄国栋时,庄却绝情而……极度悲伤的玫瑰赴美留学,并与方协文结婚。

十年后,玫瑰与丈夫离婚,独自返港,在孤独、寂寞之中结识了身患绝症的溥家明,三个月的热恋使柔肠断……几年后,玫瑰巧遇十几年来一直思念着她并已离异的庄国栋,玫瑰内心极度矛盾与痛苦,最后毅然选择了自己的归所。

2、《喜宝》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79年。

20世纪70年代,香港从工业化向经济多元化逐步蜕变,消费主义时代在香港的全面到来使得大众文化的消费功能日益显露。亦舒笔下财富与爱欲交织的都市小说浸润了鲜明的后现代消费文化色彩。小说《喜宝》就是香港消费文化时代的言情作品。

该小说讲述了剑桥圣三一学院的高材生姜喜宝,为了生活和自身的要强,决定做勖存姿情妇的故事。小说通过描写喜宝内心自我身份的转变,以及对聪慧身份转变后自我价值的烘托,表现了亦舒对于20世纪80年代香港女性身份的探索。

3、《风满楼》

小说讲述的是宦晖、宦楣两兄妹含金汤匙长大,生活富足应有尽有,不知人间疾苦。宦晖花天酒地,滥交女友,游手好闲;宦楣性格安静,失败的初恋是她心中一道深深的伤口。她无法忘记邓宗平。

4、《故园》

这是由亦舒编著的一篇喜剧小说,由中国喜剧出版社出版。讲述的主要情节是人一生中遇到让你一生依恋刻骨铭心的人,确不能与之长相厮守的一种心境。

5、《迷迭香》

这部小说于1998年在海天出版社出版。

小说内容描述女导演余芒发现自己的记忆里出现了从来不曾经历的事物,因此,她的谈吐习惯、个性嗜好也随之改变,并莫名地结识了“记忆”中的于世保与并仲开二人。

他们都认力余芒酷似恋人文思慧而时刻追随于她的左右,这神秘的突如其来的一切激起余芒极大的好奇心,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疗养院中长眠不醒的文思慧**,同时,她还发现了一位每日都悄悄探望思慧的陌生男子……

--亦舒

勖存姿一直在注视着我,我的眼睛用不着接触他的眼睛也知道。我极端地高兴。

他突然问我:“在生活中,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爱。”

“呵?”他有点意外?

“被爱与爱人。”我说,“很多爱。”

“第二希望得到什么?”

“钱。”我说。

“多少?”他问。

“足够。”

“多少是足够?”

“不多。”我答。

“还有其他的吗?”

“健康。”

“很实际。”他说。

我一向是个实际的人,心中有着实际的计划。

在亦舒的《喜宝》中,“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我其实并不贫乏。 ”这段话曾出现过无数次。

亦舒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看似寻常却又非比寻常的故事。

一个女人出卖青春的故事,之于我们并不陌生。 贫困潦倒的漂亮女人,为生活所迫,为虚荣心诱惑,或堕落于红尘烟花柳巷,或专被一人金屋藏之。为了钱或者幸福,出卖了青春,得到了钱;得到了钱,却发现并不幸福,继而发现钱的无用。 这样的故事,司空见惯。

然而,在亦舒的故事中,姜喜宝,自打一出场,就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虽然,当故事终于向着我们并不希望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甚感讶异, 但最终的姜喜宝,终究没有让读者失望,或者说,没有让关心她的人失望。

1、爱与钱

“ 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 ”初读故事,边沉醉于喜宝的人生境遇,边反复咀嚼这句话。 这是亦舒的话,可我却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赞同。

因为我们不是“喜宝”。我们不是她,便无法去了解她的选择、她的人生,便无权也不该随意对其进行道德评判。

就像她所说的, 事无大小,若非当事人本身,永远没法子明了真相 。

“贫乏”,是她对自己短短二十一年人生的总结。 爱的贫乏,物质的贫乏。 每个女孩,都应该是公主,最起码是在她父母那里应该是个公主。而每个女人,都应该是皇后,起码在爱她的男人心中应该是皇后。

然而,对于姜喜宝而言,二者她都没有。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她,或者说母女相依为命的她们,为了生活的体面,将“情感的培养和表达”看作人生中太过奢侈之事。而她也被男人爱过,甚至被许多男人爱过,但都不长久。

她说, 碰男人太容易了,怎样叫他娶我才是难事。无论如何,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大的尊敬还是求婚 。但她却没有这个本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母亲自幼对喜宝的教育是积极的、向上的。 那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积极向上。 哪怕切煤气,也要买纱裙子给她;即便用肥皂洗头,也要保持头发是干净的;就算前途未卜,也要用去伦敦的单程票,换得女儿出国留洋;“有钱买飞机票,不会去欧洲逛”,这是当喜宝风尘仆仆从国外回到家时妈妈“责备”她的话。

争取,向上,不在底层社会挣扎,是母亲自幼灌输给她的生存理念。 而在喜宝的认知里,除了个人的拼搏和努力,一个女人毕生可以依靠的,也不过是他的父亲与丈夫。很不幸,两者她都没有。

总而言之,一句话,她急需爱,很多爱;或者退而求其次,很多钱也还可以。 所以,对勖存姿的妥协便成为她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选择。 何况,她的需要并不多,本真的她绝非一个贪心之人。

“ 我只要足够的生活费——很多的煤烧得暖烘烘,很多的巧克力供我嚼。 ”而勖存姿的存在之于这个时候的姜喜宝——母亲的嫁人、绝对的孤单无助,亟待解决、迫在眉睫的学费生活费——这个时候,勖存姿之于姜喜宝是一个“ 恰当的时间与恰当的地点,出现的恰当的人。 ”

更何况,她还被照顾得那么妥当。

2、梦和信

书中喜宝说乔治·萧伯纳的剧本《卖花女》改为**,女主角高声唱:

我所需要只是某处一间房间。

远离夜间的冷空气。

有一张椅子。

呵那将是多么可爱。

某人的头枕在我膝盖上,

又温柔又暖和。

他把我照顾得妥妥当当,

呵那将是多么可爱。

喜宝说,歌词中只有“可爱”,没有“爱情”;而爱情是太奢华的事。

不过,故事中的喜宝尚和这“卖花女”多有不同。勖存姿在将她照顾得妥妥当当之余,还让她感觉到被重视,或者说被爱。

“除了钱之外,还有其他的道理吧?勖存姿永远在那里,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 ”安全感。被人在乎被人爱护的安全感。不为生活所迫生活所累的安全感。这些,都是喜宝所极度欠缺的,也是勖存姿愿意不惜一切给予的。

所以,曾经一度,她感觉到这种安全感带给她的幸福;曾经一度,她试着与他很接近。直到勖存姿为嫉妒而枪杀了那位年轻、潇洒、漂亮的物理系教授汉斯。

直到这时,姜喜宝方才真正地认识勖存姿,方才真正地承认自己为爱、为钱、为所谓的安全感到底付出多少、得到什么。

其实,这一切书中一直都有伏笔或明或暗摆在那里。 “梦”与“信”,便是喜宝不满现状的隐晦表现。 之所以说是“隐晦”,是因为勖存姿对她太好,足够的尊重、足够的体贴、足够的钱,以及足够好的日常生活所需,甚至从来不曾觊觎她的身体;而是几乎拿她当公主、当子女那般宠溺、爱护。 就是因为勖存姿对她太好了,所以,喜宝便如自欺欺人般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忽略掉了。 只有在梦中,在自我意识尚不可控的梦中,那些真正想要的东西方才出现。

梦里的信,那些曾经爱他的男孩子写来的信;梦中的丈夫,那个爱她敬她且身为年轻人的丈夫;梦中教堂里专为她举行的白色婚礼;等等。 这些她发自内心想要的东西,成为现实中不敢奢求之物。

而随着汉斯的死,喜宝也明白了勖存姿虽给了她一切,却剥夺了她的自由。 现实中,看起来她是自由的、被尊重的,但却是在勖存姿尚能掌控、尚能接受的范围内。

“他恐吓我,他威逼我,在心理上给我很大的恐惧”,“我知道我想去哪里。到那间茅屋房子去,睡一觉,鼻子里嗅真烟斗香,巴哈的协奏曲,一个人的蓝眼珠内充满信心……我想回那里睡一觉,只是睡一觉。”“那里是我唯一不吃安眠药也睡得着的地方。”

简而言之,勖存姿所剥夺的,是姜喜宝的精神自由; 他用足够的宠爱和金钱,买走了她唯一宝贵的精神自由。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值得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讲真,读《喜宝》情感回应是一波三折的。 看上去,姜喜宝被一个糟老头子误了青春,误了学业,甚至误了灿烂前景;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这便是亦舒这个故事出彩的地方,也是俘获人心之所在。

所谓“一波三折”,最初姜喜宝的自甘堕落几乎使我们将她的不幸一眼望穿, 事 实上她似乎却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后来,当我们正为着她几乎是侥幸间喜获的幸福而欣喜、庆幸之时, 她之真正的悲哀和不幸却清晰地浮出水面 ;最后,当我们以为她会因此彻底堕落一蹶不振,或者决然离去重新开始的时候,她却和生命已然垂危的勖存姿发生恋情, 甘愿放弃广阔世界、年轻恋人而陪一个老人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说什么都不肯离开。

是的。当本该属于勖存姿的报应,一步步报应到儿女身上;当勖存姿随之开始慢慢衰老、脆弱,检讨悔悟;当他成为真正的老人、病人、孤家寡人之时, 喜宝存在的意义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她几乎一瞬间成为他们所有人所需要、所依赖、所感谢的对象,几乎成为整个勖家的精神支柱。勖家之前无视她、鄙视她、蔑视她的人,开始尊重她、肯定她、信任她。 更重要的,是勖存姿本人 ,一方面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自私,决意劝说喜宝离开他去过自己的人生;一方面他又开始真正的依靠她,开始展露他的喜怒哀乐, 不再表演,不再防备 。

而与此同时,喜宝发现在这“一波三折”的人生之剧中,她竟然爱上了他。 是的,不知从何时起,他们已经彼此相爱。 她说——

开头的时候,为了钱,为了安全,为了野心;到后来,为了耻辱,为了恨,为了报复;到现在,勖先生,请不要笑我,现在是为了爱。我爱你。

自幼到大,我不爱任何人,也没有人爱我。我不对任何人负责,也没有人对我负过责任。我不属任何人,也没有人属于我。可是现在我知道我应该留在什么地方。

人生值得。

姜喜宝的这段不长不短的五年青春,浪费得值。 因为她不仅从中享受过之前连想都不敢想、从未享受过的生活、礼遇;因为她不仅从中获得了许多的爱(亲人之爱,男女之爱)、从中获得许多的钱(勖存姿死后,她的财产之多甚至难以估量);更因为她通过这一切,真正看清了钱的意义和价值—— 她把它看得如水晶般透明,它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她心中一清二楚。

故事结束时,喜宝说——

勖存姿说得对,他一死我便是最有钱的女人。毫无疑问。但我此刻只希望他活着爱我陪我。自小到大我只知道钱的好处。我忘记计算一样。我忘了我也是一个人,我也有感情。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所以说,当姜喜宝终于明白了这一切,她之前的五年人生便值得一过。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8e47285686a

“可否一直同你跳?”

“不,一定要转舞伴。”

“为什么?”

“这支舞的跳法如此。”

“是吗?”

“它是圆舞,无论转到哪一方,只要跳下去,你终归会得遇见我。”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在希冀着一个信念,好像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有了等待的勇气和期盼。直到有一天发现,对于人生对于彼此最可怕的从来都是得到亦或得不到,而是等待。等待是那么神奇,让人在当下得不到的答案可以在很多时日后得到,却也那么可怕,因为当你终于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之时,才可悲的发现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们会以为我们想等待的是一个结果,但最后才发现我们最想要等待的不过是已经过去的却无数次想要重回的美好时光。

“命运旅途中,每个人演出的时间是规定的,冥冥中注定,该离场的时候,多不舍得,也得离开。”

如果要概括《圆舞》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一个7岁女孩在被父母双双抛弃之后被一个叔叔收养所产生了微妙万千的感情的故事,而他们在各自成长变老的路上也出现了各自的玩伴及伴侣,可是他们却依然相信,这是一场叫圆舞的游戏,直至最后才发现原来命运比信念更强大。

“有没有计划?”“没有,我的生命没有计划。”

“我即使有也没有用,因有一样事叫命运。”

这样的故事,光看简述,很难不让人觉得像是青春文学里少女的妄想,对于“父爱”以及华丽生活的妄想,这样的故事也实在不是少数,可为什么唯独是亦舒的文字却在这样的故事结构里脱颖而出,闪闪发光。

也许是因为在她看起来淡雅平静的文字下却有着温柔细腻的情感以及戳中人心的共鸣,那样的一句话可以让城墙瞬间垮塌,掉入心里最隐秘的深渊。

又或许因为,无论多么平常的剧情,多么一样的女主,都掩盖不了那些用力去爱,勇敢去活的灵魂。

读书有多么神秘,就有多么色彩缤纷。而作者亦是个危险的行业,要将心里的那些秘密世界袒露,于是各种各样的小说才有了灵魂。

也许结局注定了无法圆满,就像在这场圆舞里,不知你累了,还是我倦了,就会提早离场。那些徘徊在危险与伦理边缘的情感,才如**般让人难以启齿,却又欲罢不能。

“多年来,我与他的感情像是一本尚未打开的书,内容不为人知,如今好不容易已翻开扉页,又何必心急,已经等了这么些年。”

二十一年,等来的拥抱,到最后也只有拥抱。那样的近乡情怯,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觉。亦舒给着他们袒露心声的机会,却又近乎变态的追求着完美,于是付于心要等承钰长大,于是太爱她的付于心不敢在她没有看到过世界之前挽留她,却依然在身后保护着她;而承钰,身边无论经历了什么,她都相信她的等待始终能让她回去,但是有一天她的不完美不完整,让她再也回不去了,太爱一个人时候,只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他,但世界上也许从没有最美好的事物。

“朝旅馆走去的时候,我一直想,一定是音乐不对,我与傅于琛,却会错了意,空在舞池中,逗留那么些时候,最后说再见的时候,没找到地方。”

其实吧,最后两个人是应该在一起的,只不过没有勇气。害怕在一起让对方失望,因为两个人都对这段感情期待太高,所以害怕面对一个平凡的结局。这也是亦舒小说里最跳不出的小资情调,一种自己判决的悲剧结尾。

女主角因为身体的残缺(得了乳腺癌做手术)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卑。男主角的态度则从头到尾都暧昧不清,他爱她吗?他是否真的想和她在一起?还是只是叶公好龙?

怎么说呢,看了亦舒的小说这么多年,我才恍然大悟,其实结局不一定要这样的。这种结局,只不过是作者对于世界,对于男女关系的悲观,映射到她的小说里,人为造成的悲剧。

所以往往看到结尾,让人不知所云。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我想,她所想表达的,应该是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情的无疾而终那种淡淡的悲哀。多么强烈的爱到最后都会回归现实,回归平凡。不甘于平凡,就成为悲剧。

如果女主角再勇敢一点点,如果男主角再主动一点点,结局不会是这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2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