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感想

中秋节的感想,第1张

“花好月圆人团圆,迎风赏月合家欢。”花好月圆,是指美好圆满。在这个中秋节意义却不一样。

首先,是在建国六十三周年喜庆的气氛之后来临的,天地同庆。

其次,本次中秋节的月亮是虽然很小,但是很高,让赏月的人,仰起头来看,就让月亮更加高高在上。月圆如镜,在月光下,我们也许正在庭院中观赏者皎洁的月亮;也许正和家人团团圆圆的,在大圆桌上吃团圆饭;也许你正在电视机前,与家人吃着月饼,但这一切现代人的方式,与古人大不相同。

古代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着天空,时不时感叹几句。古人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给予了月亮许多美丽的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这些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月亮、让广寒宫更加生机勃勃。花好月圆,其中有一个“月”字,它不仅代表着月亮,还代表着大家最喜欢吃的月饼。月饼古人要做成莲花状,而且还必须得吃时令水果,比如西瓜、苹果、李子……而且西瓜还得切成莲花状。说明,古人对月亮也是寄托着一种团团圆圆,对月亮的倾诉……

中秋节还代表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不从别的说起,就从中秋节餐桌上少不了的酒说起吧!中国有句古话“无酒不成筵席”。以前小时候,我清楚地记得,老爸在除了重大节日上,买的都是二锅头白酒,现在各种各样的国宴酒也纷纷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上。中国三十年欣欣向荣的发展,让老百姓的家庭在各种佳节上,也能过得非常的舒适。

不仅是中国人在自己的中秋佳节上吃上月饼,连外国友人也纷纷效仿中国的月饼。现在的月饼价格不等,有十多元高至几百元不等。原来,老外也喜欢吃月饼。头上广寒宫中的嫦娥可能在桂林中翩翩起舞,地上的人们正在桂花盛开的中秋里,吃着月饼。但是,在这花好月圆的中秋之夜,亲人应是同欢聚。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有人说,中秋节是思念情感的节日,原因是什么呢?

1因为中秋节通常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出城的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另外,中秋节充满了笑声。节日里的满月伴随着一句话,节日里你一定会想念你的家人。在这样的节日下,如果大家都在。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当你不在家人身边时,你会想念远在他乡的家人。有时候我记得。种种往事,倍增了人们的思念之情。中秋乡愁与明月有关。中秋节,秋高气爽,明月更亮。而圆圆的月亮能引起人们的向往。中国的其他节日大多没有明月,各有各的内涵。

2这是中秋节,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思念和悲伤的节日。秋天也是吗?秋天也是孤独的。秋叶寂寞,秋叶寂寞,秋叶带给我们的是苍凉。作为传统节日,中秋节和春节一样,关乎民族感情,传承民族精神。中秋节有许多习俗,比如点灯、吃月饼和赏月。中秋节最美好的事情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看灯笼,赏月,聊天。如果天上没有明月,晚上不发月饼,没有团圆,那么中秋节将是凄凉的,悲伤的,思念的。

3中秋节将是明亮的,充满了相思。它的诞生源于中国人对团圆的最深“执念”——关于秋思和月亮,也关于故乡和遥远的地方。这些永久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被运用到了极致,却面无表情,看似浅薄却无比深情,含蓄而温暖,诗意而宁静。他们藏在中国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伴随着圆月和月色的起伏,他们描绘了生命看不见的样子——它属于自我心灵的收藏,它也关乎灵魂的成长,它也关乎对天地的崇拜和对家国的信仰。中秋节的月圆之夜总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我们爱的人。离家在外的孩子思念家乡,悲伤地望着天上的明月。

中秋节吃月饼,同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

吃月饼象征着一家团聚,人之常情,享受天伦之乐。人们往往忘记了中秋的民俗文化活动,而单单把它作为一个吃月饼的节日,这个是不全面的,忽视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庆中秋在农耕社会是很大的活动,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果能将其恢复开展,对于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家现在对中秋民俗文化都不是太了解了,商家只顾卖月饼,大家也就只知道吃月饼。

中秋有很多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从物质角度,传统上不只吃月饼,还吃很多秋季水果;从社会关系、家庭团圆角度,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月亮非常圆,象征着团圆,是中国家庭幸福的一大标志;从文学欣赏和审美活动角度,中秋代表了生活里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月亮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天,在中国人看来是最美最漂亮的。有些民族欣赏新月,如伊斯兰民族;我们中国人喜欢圆满和完美,更欣赏圆月。这个季节气温适宜,秋高气爽。赏月从唐代以来流传了一千多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美的欣赏与享受。

中秋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特殊的情感:

亲友间馈赠月饼是中秋佳节的习俗,以表达“饼之圆兆人之团圆”的祝福。然而,据说如今的月饼馈赠却有些变味,从注重情感“异化”为注重形式,礼品功能被不断放大,甚至成为送礼的“道具”,中秋节成了送月饼的时间符号。中秋节正慢慢丧失其文化内涵和魅力,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现在也怪,每到一个传统节日,总有专家说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正在丧失。然而,人们总是有滋有味、热热闹闹地过着传统节日。社会也总是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进步。

传统节日送礼,不独中秋节有,其他传统节日也有。并且丝毫不逊于中秋节。这种节日送节令食品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一种传统。“礼尚往来”就是确证。我就不明白,难道过去亲朋好友之间在中秋佳节时馈赠月饼注重的就是情感,现在中秋节亲朋好友之间馈赠月饼就只是形式?难道在中秋节给父母、老师、叔叔、伯伯等亲人送份月饼就不该吗?而且送高档一点的月饼就没有了感情的成分?就只是礼品的功能?当然,现在馈赠月饼确有异化的,但那只是“公关”式的送月饼,借送月饼之名行谋不当利益之实。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断定馈赠月饼的含义异化了,月饼成了送礼的“道具”,丢失了中秋节和月饼的“本真面目”。

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商人利用传统节日营造出传统节日经济,这是非常正常的。商人言商是没有错的。商人不言商言什么呢?传统节日商业化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说像中秋节成了月饼节,赏月的习俗渐渐地在丢弃,那也不是商业化的罪过。京剧、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商人并没有将它们作为赚钱的工具,并没有商业化它们,但是它们为什么渐渐地在衰落和消亡呢?

只要人们还记得农历8月15日吃月饼,只要人们在这一日给亲人好友送份月饼,就不会忘记中秋节,就不会忘记借月饼表达“饼之圆兆人之团圆”的祝福。中秋文化在哪里?就在这里。一个中秋节有多深多大的文化!容我说句浅薄的话,当时人们在农历8月15日吃月饼只不过是为了祭月罢了,哪里赋予了它什么文化。难道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想嫦娥奔月、月是故乡明(其实这与中秋节根本不搭界)的故事,那就体现了中秋节的文化,那吃月饼就有了传统文化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传统文化在中秋节诞生的那天起就丢掉了。当时的人们除了读书人、除了官宦人家,普通的老百姓哪有这份闲情雅致!我始终认为,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弄得很文化,那只能是在知识阶层。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将如今的中秋节 (还有其它传统节日)扯上什么传统文化的悲哀。不要一谈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就搞得神神秘秘,搞得深不可测。好像传统节日承载着汪洋大海般的文化。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出自明代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表达了诗人与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重聚又要分别的忧伤感慨与不舍之情。

中秋月是指,月亮到中秋佳节时期左右才最皎洁,最明亮,只是陪伴在身旁的人不在所以称得上是阴晴圆缺。况且中秋为人间的美好时节。诗人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在内容上,全词以“中秋月”贯穿全文。主要论述了中秋月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月到中秋分外明;二是: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诗人悲凉孤寂的情感。然而诗人却又继续写道“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再次转折,言月缺月圆是自然之理,为月缺而悲伤,实在无济于事,还不如为月圆人亦圆而欢喜呢。

同时也说出了天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平安健康,在每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欣赏这明亮皎洁的月色。也同时说出诗人为月圆人不圆的感慨与感叹,也是诗人对自己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对未来的每个中秋佳节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迫切心愿。

也是诗人怀念当初年少时的中秋心愿是最盼望的是和恋人在一起。提前很长时间就安排节目,只等月圆之夜和自己的爱人在月下漫步、享受静谧舒适的二人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42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