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感表达困难症”?怎么才能克服这个症状?

什么是“情感表达困难症”?怎么才能克服这个症状?,第1张

情感表达困难症并不是一种精神病,也不是一种人格障碍,只是一种程度不同的情感缺失,这种情感缺失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在和一个人的亲密关系当中,当一方不能够回忆另一方的情感需求时,就会让彼此的关系变得冷淡。如果有了情感表达困难症之后首先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耐心,不要总是强迫自己一定要去表达,可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也可以通过一些简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表达会所难懂。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情绪表达出口,比如写日记画画等,这些都是能够提高对情绪的感知能力,慢慢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能够感受到一些情绪。

情感表达困难症的症状

有些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是十分艰难的,或者在识别不同感觉时也会感觉到非常困难,不知道对方到底是生气还是悲伤,或者对于造成某些感觉的源头,理解的很模糊,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因为哪些因素才有了情绪变化,或者自己在表达情绪时感到异常困难。对于别人面部上的表达情绪也不明白,因为在表达上可能并不清楚。或者对于身体的感觉过度敏感,对于冲动的控制能力较弱。

害怕矛盾

情感表达困难症的患者在面对冲突时也会表现得异常的害怕,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矛盾或冲突,害怕矛盾,尤其害怕别人生气或者也害怕自己生气,对于这种情绪的变化是很难掌控的。如果和对方相处,如果成功对方生气了,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办,会想尽办法去讲道理解释,但是对方可能只是希望你能够服一个软,可是自己却做不到。

最后不会表达情感并不代表着一个人是没有情感的,很多时候只是会在心里默默的非常难受,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这也是情感表达困难症患者的一个明显特点。

在人格障碍者的家庭养育中,有两个重要因素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情感,另一个是规则。情感剥夺和规则缺失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我以情感和规则作为家庭养育中的两个重要变量,试着归纳出四种家庭养育形态。

一、专制型:这种类型是低情感高规则,养育者对孩子的要求极其严格,却缺少真挚的情感呵护。

二、民主型:这种类型是高情感高规则,养育者既给孩子划定明确界限,也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三、虐待型:这种类型是低情感低规则,养育者喜怒无常,对孩子严重忽视甚至身体虐待,同时也没有给孩子确立必要的行为规则。

四、溺爱型:这种类型是高情感低规则,养育者对孩子的物质需求过度满足,同时百般迁就,导致孩子严重的自我中心,无法无天。

在这四种类型中,有三种可能是人格障碍的沃土。专制型养育可能是强迫人格的心理来源,虐待型养育可能是反社会型、边缘型、回避型人格的心理来源,而溺爱型,则可能是自恋型人格的心理来源。

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养育者需要努力营造出第二种状态,也就是民主型家庭。这种类型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可能是科胡特提出的“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或者像温尼科特提出的一个概念:“足够好的妈妈”。对一个孩子来说,“足够好的养育”或许有一个简化的标准,就是养育者给予孩子的爱和规则,不会过度,也不会缺失。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长期怀疑他人的动机和意图,容易产生过分的猜疑、敌对、戒备和防御心理。这种障碍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影响社交关系、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下面将分别从影响、形成和避免三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

影响:

偏执型人格障碍会给患者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社交关系问题、职业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对他人的过度猜疑和敌对情绪可能导致他们与周围的人产生紧张和矛盾,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孤立。在职场中,患者可能会因为对同事和上司的猜疑而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此外,患者还可能会因为持续的焦虑和不信任感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等症状。

形成: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例如,一项对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贡献率约为37%(Rosenman et al, 2002)。此外,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也可能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产生影响。例如,儿时经历的安全感缺失、父母的过度保护、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

避免:

避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最佳方法是预防和早期干预。例如,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教育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信任感,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另外,及早识别并治疗可能的心理创伤、情感困境等问题也有助于避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同时,针对已经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心理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是两种常见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个体学会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他人和事件,减少过度猜疑和防御行为。心理动力疗法则从个体的潜意识和内心体验入手,探究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根源,帮助个体克服内心的防御和抵抗,建立更加健康的心理结构。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案例和数据:

1 Rosenman, S J, & Nuechterlein, K H (2002)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premorbid adjustment in schizophrenia: a study of California twins Schizophrenia Research, 55(1-2), 187-198 这项双生子研究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贡献率约为37%。

2 Beck, A T, Freeman, A, & Associates (1990) Cognitive therap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Guilford Press 这本书提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方面的应用。

3 Kernberg, O F, & Michels, R (2015) Borderline personalities: A clinical guide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这本书介绍了心理动力疗法在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方面的应用。

总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会给患者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其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等。避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最佳方法是预防和早期干预,而针对已经患有该障碍的个体,心理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5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