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主要经历

朱自清主要经历,第1张

人物经历

朱自清,1898年出生,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22年,他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景》。

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大学文学系。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

1948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后因胃病复发,医治无效,终在贫病中死去。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扩展资料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人物评价

1、“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近代诗人郁达夫评)

2、“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近代散文家李广田评)

3、“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评) 

4、“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现代教育家、作家杨振声评)

参考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和父亲有隔阂是因为朱自清的父亲封建做派,导致父子失和。1920年,朱自清前往扬州八中教书,然而封建式家长的朱鸿钧,却凭借着自己与扬州八中校长的私交,未打招呼就取走了朱自清当月的薪水。这一做法与朱自清思想的要求产生冲突,他觉得父亲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平等的人。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这又使朱鸿钧感到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结婚也不告诉他,十分气愤,父子从此失和。

朱自清对父亲积怨已久,家庭的变故也使得父子二人隔阂日深。朱自清父亲朱鸿钧丢官失业后一直抑郁暴躁。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谦无数次被公公冷嘲热讽后,武仲谦的笑容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她不仅笑不出来,还整天在房间里偷偷擦眼泪。朱自清深爱着他的妻子,他认为武仲谦和他的孩子不能再和父亲一起生活了,他也应该让他的父亲知道他的厉害。在摆脱了公公朱鸿钧之后,武仲谦在朱自清的安抚下渐渐露出了笑容。1923年,朱自清回家探亲,这一次父子正式决裂。这一次,父子俩多年积累的怨恨终于爆发了。朱自清认为他的工资应该由自己控制。朱鸿钧觉得父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朱鸿钧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战士。朱鸿钧,字小坡,妻周氏,清同治八年出生,是个读书人。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光绪二十七年,朱鸿钧由东海县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三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最后在徐州做到徐州榷运,即“烟酒公卖”,又续娶了一房姨太太。1917年,在宝应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后,跑到徐州大闹。这一闹,就把朱鸿钧的“差事”给闹得“交卸”了,朱鸿钧被撤职。从此,朱鸿钧仕途坎坷、生活渐拙、老境颓唐,1945年4月9日于扬州逝世,终年76岁。武仲谦,朱自清的结发之妻,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与朱自清同庚,14岁那年就与朱自清定了婚。当朱自清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朱家欢喜之余,同年冬天为他们完了婚。武仲谦为自己嫁得这样一个才子夫君,心里自是喜不待言,自此一心一意的侍奉夫君,两人感情十分好。婚后第二年就生了儿子朱迈先,1929年因身染肺病去世。

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是家中长子,父亲朱鸿钧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将来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所以从小就对朱自清既格外宝贝,又严加培养,一方面尽力保证小朱自清的生活无忧,同时对小朱自清学习督教甚严。朱自清小时候,科举初废,新学刚兴。父亲对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效果很是怀疑,便把他送到秀才或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

综上所述,朱自清在《背影》中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朱自清与陈竹隐情如潭水的故事

 1948年6月18日,他在拒绝美国援助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一个多月后,他因胃溃疡穿孔住进了医院,想不到手术后引起并发症,一代文学大师就那样匆匆而去。

  那一年,他刚刚50岁,她才45岁。

 他去世后,她收拾起悲伤,带着他们的9个子女孤独地走过42年,把他们一一培养成人。42年后,她安详离世。

 那一只小箱子,是他生前用过的。他走后,她一直小心地珍藏,却从来没在子女们面前开启。那保存完好的75封书信,是她辞世7年后,她的子女在搬家时意外发现的。纸张已泛黄,却都保存完好。

 这是75封爱的书信,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如痴如醉的爱情表白,一个女人孤独又沉默地守着它们走了大半生。朱自清写给妻子陈竹隐的爱情书简,向世人洞开了文学大师的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往事。

 认识陈竹隐的时候,朱自清的生活正混乱不堪。那时,朱自清的结发妻子武仲谦已病逝一年多,给他留下6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10岁,最小的女儿尚在襁褓中。一个靠教书养家的穷教授,要照顾身边的6个稚子,那份艰难可想而知。朋友们看不下去,劝朱自清续弦,却每每被朱自清拒绝。在朱自清的心里,虽然与亡妻是包办婚姻,可数年的相守,一餐一饭里积下的深情,足以让多情善感的朱自清念念不忘。

 朱自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朋友拉着去与陈竹隐相见的。他们诓他说去酒楼会一位朋友,他便欣欣然跟着前往。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陈竹隐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那天佩弦穿一件米**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雅正派,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显得有些土气。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筠笑着说,‘哎呀,穿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要是我才不要呢!’”

 然而,那双土气的双梁鞋,并没有为朱自清的形象打折,陈竹隐决意与他交往下去。初次见面,陈竹隐也给朱自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皙的面庞,短短的头发,落落大方的谈吐,陈竹隐与朱自清逝去的前妻不同,她似一株清新的荷,带给朱自清完全不同的感受。

 陈竹隐,这个比朱自清小了5岁的女子,虽然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又早早经历了丧父丧母之痛,却坚忍好学,她自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只身前往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读书。陈竹隐聪颖好学,她学国画、学昆曲,在这两方面有着很深的艺术造诣,再加上她性格开朗大方,在朱自清面前既有少女的羞涩,又有女儿般的`顽痴,他们很快就坠入爱河。30年代北京的**院,虽然没有上海街头**院的奢华,却也是年轻男女谈恋爱的好去处。他们相约一起吃饭、看**,开始了频繁的约会,也开始了书信来往。

 细细研读那些爱情书简,不难发现,在他们的书信中,随着二人感情的发展升温,他们对彼此的称呼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第一封信里,朱自清称陈竹隐为“竹隐女士”,落款为“朱自清”。一周后的第二封信里,他称她为“竹隐弟”,落款成了“自清”。在他们的第五封信里,先前的“竹隐弟”已变为更亲切的“隐弟”,“自清”只余一个“清”字……再以后,他在给她的信里,称呼不断变来变去:“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过这种滋味,很害怕真的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由最初的“女士”到“亲爱的宝妹”,他们的爱情也由最初月下朦胧娇羞的荷慢慢绽放在朗朗的晴空下。

 彼时,两人已是心心相系的恋人,只是谁也没有勇气提出结婚二字。一个二十几岁的青春少女,还来不及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与温馨,就要成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副担子,她可承受得起那棵爱情树,又能否在那烟火日子里常青下去她犹豫了。

 那年寒假,她开始刻意地躲他,却躲不开牵挂与相思。等她再次捧读他的信,听他在信上倾诉他的思念之苦,说他的胃又开始疼痛。她的心,轻轻地痛了。他在信上痛苦地写:“竹隐,这个名字几乎占了我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出,整个人看报也迷迷糊糊的!我认为自己是个遇事镇定的人,但是天知道我现在是怎样的迷乱啊。”

 再不管那么多身前身后事,她如一只勇敢的飞蛾,扑向那团燃得正烈的爱情火。她接受了他,也接受了他6个年幼的孩子。1932年,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杏花村酒楼举行婚礼。那时,他们刚好相识两周年。

 此后,他们的生活就是另一幅画卷。婚后的陈竹隐,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梦想,画笔尘封,昆曲高搁,她把所有的心思,扑在了那个家上。家里人口多,单凭朱自清教书著书的收入来维系,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陈竹隐从来没有埋怨过,为了凑足给孩子请家庭教师的钱,她甚至悄悄跑到医院去卖过几次血。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带着家人随校南迁到昆明,日子更加窘迫,常常三餐不济。为了减轻朱自清的负担,让他安心工作,柔弱的陈竹隐毅然带着孩子们回到自己的老家成都,她一个人挑起了那个家的重担。从此,一个在成都,一个在昆明,相距遥遥,隔开的只是他们的人,乱世里,两颗相依相恋的心却从未有一日放下对彼此的思念与牵挂。每逢假期,朱自清都要穿越千山万水回成都探亲。山一程,水一程,关山重重,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家里有爱他和他爱的妻儿在等着他。

 从相恋到结婚,从结婚到朱自清病逝,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一起相守的时光不过短短的十几年。十几年的短暂岁月,他眼里再无其他的风景,她心里装着的全是他。他们的爱,一如散文大师笔下清丽深情的文字,清新芬芳如月下淡淡的荷风,纯净得不掺任何杂质,绵邈深情如那汪清碧的深深潭水,让人羡慕慨叹。如今,斯人已逝,重读昨天的信简,那份爱,却依旧能轻轻拨动世间红尘男女的心弦。

武钟谦,就是朱自清的妻子。

武钟谦,朱自清的结发之妻,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与朱自清同庚,14 岁那年就与朱自清定了婚。 当朱自清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朱家欢喜之余,同年冬天为他们完了婚。 武钟谦为自己嫁得这样一个才子夫君,心里自是喜不待言,自此一心一意的侍奉夫君,两人感情十分好。婚后第二年就生了儿子(朱迈先)。

“你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几年前,这句出自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梗风靡一时,网络上迅速流行起了“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吧”之类的调侃,也让这位民国散文大家再度出现在我们视野中。

其实朱自清我们都是熟悉的,他的许多散文都选入了我们的中学课本,无论是词藻华丽的《春》还是描写拳拳父爱的《背影》我们都学习过,对于朱自清的印象,我们或许觉得他是散文大家亦或是至死不领美国面粉的爱国文人,但却有声音说朱自清是个“渣男”,为什么呢?也许还得从朱自清的家庭说起。

打小,朱自清的母亲朱夫人就热衷于给朱自清说亲。原本,朱自清是定了娃娃亲的,但不料在朱自清12岁那年,与他定下娃娃亲的女孩不幸得痨病死了,这下朱夫人可就着急了。仿佛自己的儿子已经十二岁再拖几年就找不到老婆似的,于是乎朱夫人开始急着给宝贝儿子说亲,并且无所不用其极。

那朱夫人奇葩到什么程度呢?开始,朱夫人找了一个媒人,这个媒人是个裁缝,认识一户有钱人家,那户人家有个大**,于是就给朱妈妈牵针引线,说大**端庄秀丽,配你家公子那是天造的一对璧人啊。说的朱妈妈内心火热,便安排了朱自清去茶馆相亲。那家人一看朱自清这小伙子文文静静的,家庭条件也还可以,当女婿也不错,就安排朱家人去看看女方大**。可巧不巧,那家人还有个姨太太,生了个女儿,苗条漂亮。

朱夫人一去,发现大**有点儿胖,可能也不止一点儿,反正就是心里不喜,一对比二女儿倒是苗条得很。于是朱夫人就说大女儿太胖啦,生不了小孩 ,还声情并茂的举了个例子。女方一听就来气,但一看你觉得不行那也没法不如就算了吧,可朱夫人骚操作来了,大女儿不行,二女儿可以啊,于是让媒人给二女儿说亲。不料那家人却怒了,你这样搞我大女儿面子往哪放啊,于是给严词拒绝了。

朱夫人倒也不气馁,又各方打听,然后发现一个她的牌友有个和朱自清年龄相近的女儿,虽然年纪不大但看上去聪明伶俐惹人喜欢,朱夫人动心了,女方家庭虽然不如自己但也还可以,朱夫人觉得这亲事板上钉钉了。但后来又打听到这女孩不是女方亲生的,虽然对方视如己出,但朱夫人仍然不买账,于是这门亲事也黄了。

直到后来,朱自清父亲伤寒,请了个大夫叫武威三,家有一女,朱夫人眼睛又冒光了,两家人一合计,觉得可以,于是朱夫人去看过武**,觉得各方面都好,就是脚有点大,要武**裹小脚。一般裹脚是要在幼时几岁便裹的,那时脚还未长开,骨头没那么硬,裹起来没那么痛,但此时武**武仲谦已经十几岁了,再裹脚显然不合适。再加上武夫人较为开明,又心疼女儿,坚决不给裹。朱夫人无奈,只得同意了。但这事朱家人心里想必是有芥蒂的。

婚事定了,朱自清一心求学,直到1916年朱自清考上北京大学预科。朱夫人一看儿子大学也考上了,年纪“不小”了(才18岁),还未结婚生子,这可得了,于是一封信把朱自清叫了回去,完婚。妻子武仲谦与朱自清虽是包办婚姻,但出奇的婚后两人倒是十分恩爱,一个月后,朱自清赴北京求学。刚走不久,朱自清老爸也就是那个买橘子的男人朱鸿钧失业了。

家道中落,朱鸿钧一时间火冒三丈,认定这个儿媳妇是个扫把星,武仲谦可委屈坏了,这真是好媳妇遇上恶婆婆。丈夫远在北京,婆家人冷眼相待,他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本以为回了娘家丈夫总要好言相劝把自己劝回去才是,不料朱家父母恶人先告状,写了一封信给朱自清,处处数落儿媳的不是。于是朱自清便写了一封信责骂了武仲谦,武仲谦不识字,找人回了一封信,说是娘家有急事不得不回,这也姑且算是武仲谦唯一的一次“违逆”吧,之后武仲谦跟着朱自清吃苦受累,也无一句怨言。卑微至此,武仲谦对朱自清的爱可见一斑。

讽刺的是,武仲谦因为一直受婆家的气,丈夫又不理解,于是活泼爱笑的她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了,朱自清好歹算是发现了妻子的“反常”,还写了一篇散文《笑的历史》,感叹妻子不爱笑了,可是为什么不爱笑了呢?朱自清说,我不清楚。婚后,武仲谦生了六个小孩,朱自清本就不富裕,孩子一多更是捉襟见肘,武仲谦更是常年操劳,最后患病,发现时已无力回天,年仅31岁便去世了。

陈竹隐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爱读书,有自己的工作和想法。通过叶公超安排,给朱自清和陈竹隐牵线搭桥,初次见面,陈竹隐倒是对朱自清满意,虽然孩子有点多,但朱自清看起来老实又有才,倒是个好归属。朱自清也觉得陈竹隐不错,于是半年后两人订婚,此时原配武仲谦不过逝去一年多而已。

1932年,朱自清和陈竹隐结婚了。但婚后却争吵不断,陈竹隐比较独立,要像武仲谦一样在家做个家庭主妇她是不习惯也不肯的,但家里孩子这么多,没个女人照顾不乱成一团?陈竹隐和朱自清刚结婚便常常为此吵个不停,严重时陈竹隐一度想离婚。

朱自清陈竹隐和他们的三个孩子

但终究还是没离,随后陈竹隐又给朱自清生了三个孩子。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朱自清北大教书,又是有名的文人,怎么一生潦倒。我想大概是人家孩子多吧,除去因条件困难死去的一个孩子,朱自清育有八个孩子,而他又宁死不领救济粮,生活上的困难可想而知了。当然,朱自清不领救济粮,那是他的文人骨气,也是他的爱国情怀,这无疑是让人尊敬的。

为什么有人说朱自清渣呢?我想一来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朱自清对于原配武仲谦实在过于苛待了,可能受家庭影响,孩子要的太多,短短十三年生了六个孩子,这对于任何一个女性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再加上家庭又困难,常年劳累过度不知不觉间摧残了武仲谦的生命。

再来就是原配刚去世一年,便又寻新欢,显得薄情了点,虽然家里孩子多找一个继母是情有可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朱自清对于自己的两个妻子,在物质上实在没有考虑太多,也许就是朱自清的“不顾家”让他戴上了“渣男”的帽子吧。

  (一)

  1929年11月,与朱自清一起生活了12年的妻子武钟谦因病去世。留下三子二女。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

  1932年8月,与陈竹隐女士在上海结婚。陈是四川成都人,少先生7岁,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为齐白石、溥西园的弟子,工书画,善度曲。婚后育有二子一女。

  (二)关于第一任妻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1171269htm(找不到她的照片,细读文字,想必又是一个冰清玉润的女子,叹呀)

  给 亡 妇

  ·朱自清·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已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告诉你,我夏天回家来着:迈儿长得结实极了,比我高一个头。闰儿父亲说是最乖,可是没有先前胖了。采芷和转子都好。五儿全家夸她长得好看;却在腿上生了湿疮,整天坐在竹床上不能下来,看了怪可怜的。六儿,我怎么说好,你明白,你临终时也和母亲谈过,这孩子是只可以养着玩儿的,他左挨右挨,去年春天,到底没有挨过去。这孩子生了几个月,你的肺病就重起来了。我劝你少亲近他,只监督着老妈子照管就行。你总是忍不住,一会儿提,一会儿抱的。可是你病中为他操的那一份儿心也够瞧的。那一个夏天他病的时候多,你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瞧着硬朗点儿你就乐,干枯的笑容在黄蜡般的脸上,我只有暗中叹气而已。

  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象你这样。从迈儿起,你总是自己喂乳,一连四个都这样。你起初不知道按钟点儿喂,后来知道了,却又弄不惯;孩子们每夜里几次将你哭醒了,特别是闷热的夏季。我瞧你的觉老没睡足。白天里还得做菜,照料孩子,很少得空儿。你的身子本来坏,四个孩子就累你七八年。到了第五个,你自己实在不成了,只好自己喂奶粉,另雇老妈子专管她。但孩子跟老妈子睡,你就没有放过心;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十六年初,和你到北京来,将迈儿,转子留在家里;三年多还不能去接他们,可真把你惦记苦了。你并不常提,我却明白。你后来说你的病就是惦记出来的;那个自然也有份儿,不过大半还是养育孩子累的。你的短短的十二年结婚生活,有十一年耗费在孩子们身上;而你一点不厌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你对孩子一般儿爱,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也不想到什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只拼命的爱去。你对于教育老实说有些外行,孩子们只要吃得好玩得好就成了。这也难怪你,你自己便是这样长大的。况且孩子们原都还小,吃和玩本来也要紧的。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除了孩子,你心里只有我。不错,那时你父亲还在;可是你母亲死了,他另有个女人,你老早就觉得隔了一层似的。出嫁后第一年你虽还一心一意依恋着他老人家,到第二年上我和孩子可就将你的心占住,你再没有多少工夫惦记他了。你还记得第一年我在北京,你在家里。家里来信说你待不住,常回娘家去。我动气了,马上写信责备你。你教人写了一封复信,说家里有事,不能不回去。这是你第一次也可以说第末次的抗议,我从此就没给你写信。暑假时带了一肚子主意回去,但见了面,看你一脸笑,也就拉倒了。打这时候起,你渐渐从你父亲的怀里跑到我这儿。你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叫我以后还你;但直到你死,我没有还你。你在我家受了许多气,因为我家的缘故受你家里的气,你都忍着。这全为的是我,我知道。那回我从家乡一个中学半途辞职出走。家里人讽你也走。那里走!只得硬着头皮往你家去。那时你家象个冰窖子,你们在窖子里足足住了三个月。好容易我才将你们领出来了,一同上外省去。小家庭这样组织起来了。你虽不是什么阔**,可也是自小娇生惯养的,做起主妇来,什么都得干一两手;你居然做下去了,而且高高兴兴地做下去了。菜照例满是你做,可是吃的都是我们;你至多夹上两三筷子就算了。你的菜做得不坏,有一位老在行大大地夸奖过你。你洗衣服也不错,夏天我的绸大褂大概总是你亲自动手。你在家老不乐意闲着;坐前几个“月子”,老是四五天就起床,说是躺着家里事没条没理的。其实你起来也还不是没条理;咱们家那么多孩子,那儿来条理?在浙江住的时候,逃过两回兵难,我都在北平。真亏你领着母亲和一群孩子东藏西躲的;末一回还要走多少里路,翻一道大岭。这两回差不多只靠你一个人。你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我一箱箱的书;你知道我是最爱书的。在短短的十二年里,你操的心比人家一辈子还多;谦,你那样身子怎么经得住!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

  你为我的捞什子书也费了不少神;第一回让你父亲的男佣人从家乡捎到上海去。他说了几句闲话,你气得在你父亲面前哭了。第二回是带着逃难,别人都说你傻子。你有你的想头:“没有书怎么教书?况且他又爱这个玩意儿”。其实你没有晓得,那些书丢了也并不可惜;不过教你怎么晓得,我平常从来没和你谈过这些个!总而言之,你的心是可感谢的。这二十年里你为我吃的苦真不少,可是没有过几天好日子。我们在一起住,算来也还不到五个年头。无论日子怎么坏,无论是离是合,你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别说怨我,就是怨命也没有过。老实说我的脾气可不大好,迁怒的事儿有的是。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不过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因为世界上只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我之有我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我培养着的。这些年来我很少生病。但我最不耐烦生病,生了病就呻吟不绝,闹那伺候病的人。你是领教过一回的,那回只一两点钟,可是也够麻烦了。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我有一个坏脾气,怕听人生病,也是真的。后来你天天发烧,自己还以为南方带来的疟疾,一直瞒着我。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我渐渐有些奇怪,让大夫一瞧,这可糟了,你的一个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了!大夫劝你到西山去静养,你丢不下孩子,又舍不得钱;劝你在家里躺着,你也丢不下那份儿家务。越看越不行了,这才送你回去。明知凶多吉少,想不到只一个月工夫你就完了!本来盼望还见得着你,这一来可拉倒了。你也何尝想到这个!父亲告诉我,你回家独住着一所小住宅,还嫌没有客厅,怕我回去不便哪。

  前年夏天回家,上你坟上去了。你睡在祖父母的下首,想来还不孤单的。只是当年祖父母的坟太小了,你正睡在圹底下。这叫做“抗圹”,在生人看来是不安心的;等着想办法吧。那时圹上圹下密密地长着青草,朝露浸湿了我的布鞋。你刚埋了半年多,只有圹下多出一块土,别的全然看不出新坟的样子。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坟上来;因为她病了没来成。我们想告诉你,五个孩子都好,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你!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你。

  (三)关于第二任妻子http://baikebaiducom/view/1203106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76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