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在精神病院住院部医生办公室得知母亲患有重度双相情感障碍起,至今,八年过去了,母亲住院四次。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家属/ 法定监护人,我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仍旧几乎为“零”。事实上一直到2018年7月,我被确诊为患上双相情感障碍,我才真正试图去了解更多有关此病的知识。虽然我没有原始到认为患精神病是耻辱的,精神病患者被邪灵附体了,得关进疯人塔放血治疗的地步,但也没有具备作为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应有的照顾护理知识。
双相情感障碍,就像房间里的粉红色的大象,大家彼此达成共识,刻意避而不谈。亲戚们从不直接跟母亲谈起她得的病,而是委婉的问她:“你最近睡得好吗?”“近来你身体好吗?”由于缺乏疾病认识,他们对于这种病束手无策,只能无条件信赖医生,他们对治疗的理解很简单:医生让你吃多少药,就得吃多少药;不吃药,就住院。但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真有这么简单吗?如果真这么简单,为什么我母亲会反复经历心境循环,十五年内复发了四次?由此可见,单靠严格遵守医嘱定时定量吃药未必能保证痊愈。假如你的亲人患了精神障碍以外的病,比如癌症,我相信你或多或少会记住诸如化验单的一些重要指标、化疗放疗等基本信息。为什么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会对此病所知寥寥无几呢?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
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 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双相障碍是一类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向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概率达50%-75%。。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心情愉悦或容易发脾气,言语增多、高谈阔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愉快感缺失即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自我评价下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一无是处,自责甚至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精力减退总 觉得乏力,自感脑子反应迟钝,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临床现状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 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四、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 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了双相抑郁与 单项抑郁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多数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相比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发病年龄偏早(小于25岁),抑郁发作次数多或频繁发作,伴有非典型症状 概率高,比如食欲旺盛、体重增加、睡眠增加,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概率高,共病多见,双相障碍的阳性家族史也是风险因素之一。
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 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减少误诊率,提高识别率,除了需要临床大夫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那么作为家庭成员对此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患者有过首发抑郁之后,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语量的多少、 与人的沟通、内心的体验、言语的内容等的变化,尽可能地回忆患者是否有过持续几天的觉得心情愉悦,或发现脾气的变化,或变得勤快了,或一反过去的羞涩而表 现健谈,爱吹牛,感觉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减少,创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并向大夫详细表述。另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了解一些简单 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提高警惕性。比如: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五、症状缓解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是多长?
精神疾病的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既要考虑患者短期的症状控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归社会,因此维持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复发,加强心理、社会及职 业的康复,维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频率,延长间歇期,维持治疗时间越长,复发的几率越低,那就究竟维持多长时间?对此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根据患者疾病发作 的频率、治疗的敏感性、病程的长短研究报道,双相障碍首次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9年,一次躁狂发作后有90%复发,躁狂在第一年中的复发率为51%,2年 后为33%,四年后28%,即使维持治疗,在发病后的一年内仍有37%的双相障碍患者复发,5年复发率达73%。对于抑郁来讲,如果在第一次治疗后即获得 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33%,如果经两次治疗获得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50%,如果经过三次治疗才获得缓解,高达50%的患者会在半年内复发。选择何时试 停药要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去权衡风险获益比,因此如果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不明显,在保证定期检测各项监测指标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内分泌 各项、血药浓度等基础上,尽可能久地维持服药,国外有文献提倡应尽量无限期地持续维持,那是否能长期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心理分析:你好!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出院后能正常生活,并已经服药5年。说明疾病的控制效果很理想。但这些结果均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如果停药有可能导致症状复发。心理指导:可以减少药量,但不能立即停药。而且要进行心理治疗,消除双相情感障碍的心理原因。这样才能完全康复。至于以后以否停药,要走一步看一步。对于慢性精神疾病,也要有一个像高血压病人的心态,即疾病和平相处,保护疾病的隐私,这样,就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与工作。
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都属于一大类疾病:叫做心境障碍或者叫情感障碍。可以理解为情绪障碍即跟人的情绪相关的一类疾病。在这一大类的心境障碍或者情绪障碍当中,最常见的两个疾病,一个是抑郁症一个是双相。抑郁症也叫单相,单相障碍指的就是抑郁症。顾名思义,就是疾病的每次发作只有一个临床相:情绪的低落。所谓双相,即有的时候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有的时候的发作表现为情绪的增高。视它增高的程度和幅度,分为轻躁狂或者躁狂发作。传统的名称叫做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现在叫双相障碍或者叫双相情感障碍。
大多数双相的病人,70%的发作时间是抑郁。情绪增高的那一段时间维持是非常短暂的。不管是发作次数还是发作持续时间,累计的发作时间上都要远远的低于抑郁发作,所以这两个病很容易误诊。
抑郁症跟双相障碍,他们的总体治疗原则是有根本性差别的。如果一个双相的病人,诊断抑郁症,按照抑郁症去治,有可能会导致他的病情稳定性越来越差。甚至可能会诱发,把抑郁症诱发成了轻躁狂或者躁狂发作。如何对这两个病进行鉴别,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双相也是一个高患病率的疾病。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情况。但在这种情况下,症状并不是那么明显。在临床上,许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然而,许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患上了这种疾病。
1、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是指一种病理性的情绪,它既可能是忧郁,也可能是兴奋,这两者会交替出现。它表现为高兴时兴奋,感到压力大时焦虑。心情低落时可能会抑郁,情绪高涨时却可能会低落。此外,情感障碍可能与一个或多个精神病性因素有关,比如抑郁、焦虑、分裂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
2、症状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情绪上会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心境高涨”的状态,而心境低落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出现“抑郁”的情况,而是会出现情绪低落、精力不足、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因此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会出现情绪高涨、情感消沉、精力减退等方面的症状。同时这类患者还可能伴有自伤、自杀的倾向。
3、预防
首先,我们要对疾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精神疾病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休息,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果有类似于双向情感障碍症状的话,要及时就医治疗。
4、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苯二氮卓类药物,也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和精神药物,其中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和精神药物被称为“情绪调节剂”。虽然在临床上抗抑郁药有很多,但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疗效还是很好。2、心理治疗非心理障碍方面的疾病,心理治疗是有效地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一种方法。首先要了解情绪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去帮助你认识你的情绪问题。这种帮助可以包括与你一起进行生活或工作中的其他事情相关联而产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获得新经验、新体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自身问题以及建立友谊等其他因素。
5、最后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通常是非常有效的,但也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情绪低落、心境波动、工作效率下降、工作积极性下降等症状。而心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