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的错误要勇于面对,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对,骂老人也不对不管什么原因你都有错应该道歉。但是老人也有错也必须道歉,尊重是互相的。至于警察执法有无偏袒还在其次居然动手打人那可不是错误而是犯法了,你应该保留证据到相关部门投诉并且将证据上传网上扩大影响对警方施压,以免他们互相包庇暗箱操作。当然这是个人建议具体还要看当地实际情况,按你的说法觉得你们那的执法环境真的很差!
说起胡搅蛮缠的老人,身边真的有不少,对于这些老人,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远离。
我闺密的公公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作为长辈,我们最开始是真的很想尊重他。但是相处久了以后真的不想见到他。
我和我闺密怀孕的时间相差很近,所以我们两个的宝宝只差了一个月,这就意味着,休产假的时候,我们可以经常一起出去玩儿。那个时候我真的很讨厌去他们,因为每次去他们家,他公公都会一直擦婴儿车的轮子。可他明明不是个爱干净的老头,只是庸行动让我感觉到他真的不欢迎我去。所以后来我们尽量约在外面见面,惹不起躲得起。
然后在他们夫妻吵架的时候,她公公简直比她老公还要激动,因为我闺密和她儿子结婚,就是占到天大的便宜。他们夫妻和老人住在一起的那段时间,几乎被闹得离婚了。最后我闺密搬出来,和老公的关系也恢复如初。
对于这种胡搅蛮缠的老人,远离他才是最好的方式。老人故意推倒导致别人车子受损的情况,真的是看到这样的老人就要远离,不要给他任何伤害你的机会。
而我婆婆虽然不是这种100%胡搅蛮缠的老人,但是在生儿子还是生女儿这件事情上,她真的有自己的执着。在我家大宝出生的时候,她过来帮我带了一年的孩子,我想着他一个人,人生地不熟的,所以会经常找她聊天。但这天聊久了吧,就会觉得两人真的是三观不合。
我的一个同学,他们家宝宝生病了,她老公就直接和他离婚,并且不管这个孩子。我和我婆婆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问我这个宝宝是男生还是女生?我说是个儿子,我婆婆居然说儿子还是应该要管一管的。她是那种根深蒂固的对生儿子,非常有执念的老人,我也不想和他争,说不清楚。
对于实在没有办法,非常和睦,亲密相处的老人,就不要强行的和对方捆绑在一起。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许会让两个人都更舒服一点。
而对于这些胡搅蛮缠的老人,你也不要妄图和他讲道理,他的这些想法和行为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就像大家常说的那句话,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一个年轻人都很难轻易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老人。
2006年一天,干完农活回家的李敏刚踏进家门,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坏了!
丈夫陈耀明此时正悬挂在房梁上!
只见他脸已乌黑,双脚下的凳子翻倒在地,两条腿在空中不停地来回踢腾
李敏顾不得双腿发软,箭飞般冲过去,一把从房梁上抱下了丈夫。
然而,缓过气来的丈夫竟不领情,哭着喊着:“你还救我干啥啊?干脆让我去死了算了!!!”
网络图
丈夫的悲痛欲绝让李敏心如刀切,不禁和丈夫抱头痛哭。
其实,陈耀明已经不是第一次寻短见了。
为什么他会狠心抛下妻女,三番五次寻短见呢?事情得从头说起
01
午夜时分,李敏再次往丈夫身上靠时,没想到丈夫依旧粗暴地一把推开她,随即留给她一个冰冷后背。
李敏已记不清被拒绝多少次了。夫妻间卿卿我我,如鱼得水的甜蜜时光,已恍如隔世。
丈夫的冷漠疏离,让李敏在浮躁不安之余,不禁生出了疑问。
难道出轨了?李敏疑惑不已,于是就决定探一探究竟。
第二天,出门干活的李敏提前回家。
当推开家门时,李敏惊见丈夫穿着自己的裙子,在照镜子。
看见李敏,陈耀明竟然镇定自若,还边扭动腰肢边问:“你说我穿裙子好不好看?
这情景让原本一肚子气的李敏,竟忍俊不禁。
“好看,好看。”还别说,李敏觉得丈夫穿上女装后,风情万种,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李敏心里不禁疑团丛生:“丈夫已是个年过半百的农民,为何会对女装感兴趣,难道有‘异装癖’?还是心理有问题?”
然而,李敏还没来得及细究,就发现丈夫越来越不对劲了!
原来陈耀明除了喜欢女装外,对化妆品也颇感兴趣。
网络图
他每天盥洗完之后,就坐在梳妆台前涂脂抹粉,边涂边喃喃自语:“太像了,实在是太像了!”
李敏再也忍不住了,便大声质问丈夫:“你这模样男不男,女不女的,嫌不嫌丢人?
没想到陈耀明竟十分平静地说:“我不怕丢人,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我天生不是女人!”
他只管梳妆打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别说下地干活了。
李敏为此哭过闹过,然而都无济于事,因此,吵架成了夫妻俩的日常。
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李敏捂着被子落泪。
网络图
看到妻子这般模样,陈耀明深感内疚,就把隐藏在心中的秘密一一地向妻子透露。
02
1998年某天,陈耀明突然感觉自己的皮肤,一改往日的粗糙,变得细腻光滑。
硬邦邦的胸肌褪去了往日的韧性,逐渐变得柔软;而原先一马平川的胸部,更是宛如含苞待放的花蕾,鼓了起来。
身体的异常让陈耀明慌张不已。于是,他就偷偷跑去做检查。
当看到报告上写着“性功能衰退”这几个触目惊心的大字时,陈耀明杵在原地,如当头棒喝。
尤其是当医生问是否吃过雌性激素药物时,尽管陈耀明羞愧难当欲哭无泪,却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从医院出来后,陈耀明仍觉不死心,又陆续跑了好几家医院做检查,无奈诊断的结果差不多。
由于医疗水平有限,除了给陈耀明开点药物之外,医生也爱莫能及。
无助的陈耀明不敢告诉妻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在发生变化。
网络图
而粗心的李敏,开始也并没注意到丈夫有异常。
随着时光流逝,陈耀明发现自己不仅身段变苗条了,连手脚小了一圈。鞋子的码数由原来的42变成了38,声线更是变得越来越细
身体的变化让陈耀明时刻活在惊慌和自卑中。但是,他又觉得这似乎是天意。
为啥会这样说呢?
1956年出生在辽宁新民的陈耀明,似乎从小就与众不同。
小时候,别家的男孩今儿掏鸟窝,明儿玩泥巴,而陈耀明呢,则斯斯文文,静若处子。
他不爱绿装偏爱女孩喜欢的裙子,布娃娃因此村里人见状,都说他像个女孩子一样。
而陈耀明也一直希望自己是女人,只是身体不允许。
光阴流转,陈耀明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温润如玉的少年郎。高中毕业后,他便辍学在家研究电器维修。
网络图
凭借着精湛的维修技术,陈耀明不仅成了十里八村的“香饽饽”,更是众多怀春少女的梦中情人。
那时,来找他修理电器的乡亲络绎不绝,而想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们更是纷至沓来。
然而,陈耀明对这些相亲对象似乎提不起兴趣。
只是后来在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妻子李敏。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天生丽质,热情奔放的李敏似乎有一股魔力,让温文尔雅的陈耀明唯独对她情有独钟。
而李敏也一样。
提起二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她还记忆犹新:“我一见到他就心动了。他长得眉清目秀,玉树临风,和平时所接触男子完全不一样。”
就这样,性格互补的二人一见钟情,二见定终身。
陈耀明本以为可以和妻子可以恩爱到老,不曾想身体却发生了变化。
03
彼时,李敏终于明白了,难怪丈夫对自己疏离,也变得越来越女性化!真是天意弄人啊!
她想丈夫肯定是生病了,可是检查的结果和之前的并无两样。
“要是村子里的人知道了,怎么办?”看着报告的李敏泪眼婆娑,不敢想象。
网络图
不过李敏坚信丈夫是患病了,因此心里的怨恨似乎减少了很多。
毕竟,她既深爱自己的丈夫,也有过甜蜜的时光。
她记得自己婚后和丈夫把力往一处使,把幸福恩爱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滋润无比。
晨光微熙,二人一同到田园里侍弄瓜果蔬菜;夕阳斜照,他们背着箩筐结伴而归,在厨房里摆弄锅碗瓢盘,准备粗茶淡饭。
夫妻俩恩爱如蜜的模样,羡煞村里人。
不久,两个女儿也相继出生,一家四口三餐四季平淡幸福。
在他们夫妻俩的精心培育下,争气的女儿们陆续考上了大学。
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这在当时落后的小山村里,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回忆起这些往事,李敏仍觉心里甜滋滋的。
只是,没想到,幸福的日子竟如此短暂!
想到这里,李敏决定用自己的行为来感化丈夫,让他断了想当女人的念想。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李敏此后就一个人下地劳作。有亲戚朋友来串门时,她就让丈夫躲起来。
而陈耀明也心疼妻子终日劳累,就主动承担起所有的家务,扫地,煮饭,烧水,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
网络图
李敏干活归家时,他就端上早就准备好的热腾腾的饭菜,然后给妻子盛饭装汤;吃过饭后,他还给李敏端来洗脚水,给她洗脚,按摩
陈耀明的体贴周到,让积压在李敏心头的苦和累一时得到缓解。
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村里的人知道后,议论纷纷。
闲言碎语像一把把刀子,直插陈耀明夫妇的胸膛。夫妻俩吞声忍泪,愁肠寸断。
然而,更让陈耀明感到痛苦不已的是,自己明明是女人,偏偏是男儿身。
“我们离婚吧,我想变成女人。”李敏听闻顿时感到天旋地转,浑身颤抖,泪水奔涌而出。
她没想到丈夫始终执迷不悟,一心想做女人,就压不住脾气再次暴跳如雷。
网络图
妻子的不理解和外界的闲言碎语,让陈耀明觉得了无生趣。陈耀明吵完架后,就顺势抓起一包老鼠药,使劲往嘴里塞,想一死了之。
幸好,李敏及时发现,赶紧把他送往医院,才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
此后,心如死灰的陈耀明屡次想终结自己的生命,他不仅吃过安眠药,还尝试过撞车,甚至上吊。
多亏李敏一直都在防范,才没酿成悲剧。
04
饱受煎熬的李敏思考再三,决定把隐瞒已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已经大学毕业的大女儿。
没想到女儿听完后,竟十分平静地说“妈,先睡觉吧,这件事情以后咱们再说”,说完之后,就挂断了电话。
女儿挂断电话后,整晚辗转反侧。
网络图
说实话,她发自内心无法接受父亲变性这件事。
可是,一想到父亲任劳任怨为这个家无私奉献了二十多年,双鬓已染霜,她又于心不忍。如今,也轮到她回馈父亲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她就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她不仅耐心做起了母亲和妹妹的思想工作,还积极帮助父亲寻找做手术的医院,支持他圆梦。
李敏在女儿的开导下,豁然开朗,最终松了口。
陈耀明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喜极而泣。
他高兴地拉着李敏的手说道“即使我变成了女人,我们照样是一家人。以后你叫我姐,女儿喊我姑。今后,我就叫陈菲菲。”
原来,陈耀明连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可见他多么迫切地想当女人啊。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最终了解到,沈阳杏林整形美容医院可以做变性手术。
2006年11月,陈耀明在女儿的陪同下欣然前往。
网络图
然而,当医院负责人得知,是一个50多岁的男人要做变性手术时,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家医院虽然给不少男性做过变性手术,但年龄一般都是在20岁左右。
而一个年过半百的农民,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提出变性,还是头一回。
因此,院方不敢相信,第一时间就建议陈耀明去精神科检查一下。
网络图
当医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被这家人的善良和包容感动,最终乐意免费为陈耀明做手术。
医生给陈耀明做了详细的体检后,惊讶地发现:他体内的“泌乳素”指标增高不少,而雄性激素指数则是低过正常值,甚至低到连检测仪器都无法显示。
网络图
而这些因素正是导致他生殖器不断退化,胸部逐渐发育,皮肤越来越细腻,声音越来越细的主要元凶。
生理的变化,久而久之让心理也会跟着变化。难怪,陈耀明一直想要变性。
“上手术台是我多年的心愿。”陈耀明终于如愿以偿的走进了手术室成为了我国首位大龄变性人。
网络图
05
经过了大半年的恢复,陈耀明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
他面容姣好,婀娜多姿,比妻子还要漂亮。
此后,陈耀明变得十分开朗自信。
刚开始时,很多村民对他感到好奇。陈耀明无论走到哪里,后面都有一群人跟着,像看怪物一样。
然而,面对大家的围观,陈耀明却毫不在乎。
他大方地和村民握手,聊天,比体型,比对鞋子码数,还经常上街买自己喜欢的化妆品和衣服。
“如今,他女人味十足,比我还要爱美,爱打扮。”李敏说。
陈耀明变性的新闻轰动一时,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2007年年底,陈耀明不仅受邀参加《天天好生活》的电视节目录制,而后更是有幸和明星王姬,矢野浩二携手合作出演电视剧。
网络图
陈耀明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一介农民,竟会有机会走向银幕,展现自我。
然而,人怕出名,猪怕胖。指责谩骂陈耀明抛弃妻子的声音随之而来。
陈耀明在镜头前泣不成声:“不管我是男人还是女人,李敏和女儿始终是我的家人,我永远感谢她们”。
原来,陈耀明变性后,虽然和李敏离了婚,但依旧同住一个屋檐下,以姐妹相称,彼此关照。
如今,66岁的他终于过上了平静舒心的生活。
当被问及是否会嫁人时,陈耀明坦率地回答:“看缘分,但是不管去哪里,我得必须带上我干妹。”
李敏也是如此,不仅早就习惯这个姐姐,更是和陈耀明形影不离。
网络图
而女儿们对于父亲的变性,也早已习以为常,并很高兴地称父亲为“姑姑”。
姐妹俩都已成家立业,幸福美满。一家人仍然和过去一样,其乐融融,岁月静好。
06
陈耀明因为身体原因,而导致他内分泌失调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他敢于变换性别更是令人钦佩。
虽然,有人指责陈耀明自私,抛弃妻子不顾。
但俗话说: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有些事情,我们没有经历过,就不能随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他人。
不过,更令人感动的是,陈耀明的家人敢于抛弃世俗的眼光,无视冷嘲热讽,支持他去圆梦。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他们的行为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句名言:因为爱,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愿陈耀明余生继续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现在,我们到每个农村走走看看,大街上空空荡荡,各家各户门要么紧闭,要么上锁,村子里偶尔出现的就是老人,或者儿童,农村已然成了“空心村”,就是一些孤寡老人和儿童构成了农村的主要群体。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他们的养老与其靠子女,还不如靠自己。但万一生病了,或者卧床不起,就需要人照顾。父母养育之恩,子女当以涌泉相报。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作为子女的,更应该自觉主动的扛起赡养父母的义务与责任。
农村家庭一般都两个孩子,甚至一些农村家庭有几个子女,他们成家立业后,每家人都有自家的事,各个家庭状况不同,仅让某一个子女行孝赡养老人根本不现实。一方面某一个子女长期赡养老人专门照顾,长此以往,心理未免不平衡;二方面村里人都会用异样的眼神和态度对待其他子女, 认为他们对老人不孝顺, 他们也受不了村民的议论和白眼。因此,为了妥善照顾年老的父母,子女较多的家庭实行“轮流养老”就很普遍。 每个子女把 父母轮流接到自家 照顾 一段时间,这种方法在当下农村生活实际中确为一个好办法,让所有子女公平的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 赡养父母本来就是子女应该尽的义务,在这一点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子女赡养老人这是天经地仪的,这是孝道文化的传承,也是人生的责任。在当下的农村,各个家庭的实际状况不一,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好一点,有的相对要差一点;差一点的农民还想通过外出打工,或者发展其他产业增加收入,这势必就导致出无法照顾老人了。但是,照顾老人是子女的基本职责和义务,谁都不能逃避,也不可能回避;轮流照顾父母,也都能让儿女各自在其他时间耕种,或者打工来增加收入。所以, 子女轮流伺候父母在当下农村是最公平、也是最合理的方式了,因为父母是所有儿女的,所以父母年迈后也应该由大家轮流照顾。
农村老年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实在不能动了,才需要子女照顾,他们一般能坚持就选择了坚持,能忍就忍的态度,都不想连累儿女,他们也体会到儿女也有儿女的难处,尤其是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儿女不但要忙碌一家人的生活,还要照顾孩子,还要还房贷,车贷等等,真正能够照顾父母的时间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儿女在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中照顾父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让一个子女长期照顾老人确实很艰难。 因此,轮流照顾老人也不失为无奈之下的明智选择。
实现农民老养是每个人的梦想。孟子说,“老吾老及人之老”。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尤其是农村老人养老,他们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却没有生活保障,尤其是在当前独生子女成为 社会 主要的劳动力后,老村老人养老的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 社会 问题,有些农村地区很有可能是一对小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这样的负担在现在的农村 社会 里,一般的农村青年是很难承受起的。如今造成农村 社会 子女“轮流养老人”的现象的根源是,我国农村 社会 养老机制不健全造成的,直接加剧了农民家庭老年人养老的负担。 因此,在农村家庭中一个子女难以承受的情况下,如果老人有几个子女,那么让子女之间轮流养老也是一个分摊压力的好办法。
在农村,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只要你稍微懒个一年半载,你家的经济状况就可能落后邻居家一大截,在面对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不养活自己的父母。所以,儿女轮流伺候家里的老人,这不管怎么艰难,都要照顾。像这种养老方式,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养老方式。大家都觉得,如果把父母送进养老院,这是极其不孝顺的体现,会遭到邻里同事的唾弃,甚至造成各种不良的 社会 影响,对自身也不好;但是如果单纯的把老人放到一个孩子家里养老,子女们又觉得很不公平,“父母养老是大家的事,为什么只有自己在不停的付出呢? ” 久而久之, 大家也就认同每家每户轮流伺候老人的这种养老模式,并且随着农村 社会 的发展,这种模式也长期存在。
如果真的如题主所说,是“伺候”老人,那还很不错,至少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但实际上怕就怕子女们互相推诿,谁也不善待老人,最后老人落得个“龙生九子,各个是蛇”的悲惨结局。
我本人生活在湖北恩施,在我们这边很少见到“轮流伺候”老人的现象,老人们一般来说 要么是跟着家庭条件最差的子女,要么就是跟着条件最好的子女。很少有老人跟着三天两头换地方去住。
如果说一个家庭出现“轮流伺候”老人的现象, 一方面这个家庭的名声肯定不怎么滴, 村里人一是会说老人的子女不孝顺, 二是会认为老人自己没有教育好子女; 另外 一方面年老者,体力本就跟不上, 每个月还要轮流到处跑去子女家,只会增加老人的负担。 再说,现在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已经搬入城市,“轮流伺候”老人在某些地方根本行不通。
我不知道读者朋友们里面有没有真正在农村的农民,如果有应该会发现其实老年人大多数都会选择子女间混的最差的那一位来抚养自己。拿我父亲四兄弟来说,奶奶就是跟着家庭条件较差的二叔,其他子女即使是接奶奶去家里玩,老人也待不了几天就要回到二叔家里。奶奶常说,这辈子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二叔了。
老人们之所以喜欢跟着家庭条件最不好的, 一方面是想着自己还没有老完全,还能够帮助自己子女劳动一点,挣得一点是一点;另一方面是为了也是增加自己子女之间的感情 ,人都是现实的,即使是亲兄弟,你混的不行,最后感情也会因为缺少交流而渐渐变淡。但是如果父母待在家庭条件差的那一方,其他兄弟姐妹至少会回来瞧瞧父母,然后子女之间的感情也会因为父母而增加。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过上好生活,不同的人会采取不一样的养老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所能,去孝敬我们的父母,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大家好!我是农村武粑粑!
轮流养老有三种情形,第一种老人身体比较好但已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这样的老人在子女之间轮流吃住,少则一月一轮,多则半年一换,自已根据自已经济情况,让老人吃住在家颐养天年。第三种情况老人卧床不起,不能行动,这样子女只能轮流到老人床前尽孝,并给予钱物的资助,特别是女儿,可在老人身边住着侍候,而不能把老人接到自已家中,有种说法老人若死在女儿家不吉利,所以女儿和儿子轮流尽孝也不足为奇。第三种就是子女出钱,到条件好的养老院养老,子女抽客轮流陪护,这种情况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送自家老人到养老院养老。
现代 社会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如果让一个子女承担过多的责任,也不公平,毕竟每个中年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相互理解支持,让老人晚年幸福是每个子女责无旁贷的义务。
我是乡村黑嫂,我来回答 。
五男二女 王八命,没儿没女好修行。
这是一句农村光棍用来调侃自己的话,是绝对的自嘲。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们有媳妇,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你们这叫命不好,我们光棍这样,没儿没女的才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谁都明白这是胡扯,这不过是光棍们一种阿Q似的精神胜利法,一种臆想。
我们常听人说一句话:养儿防老。就是自己老了后,有儿子来照顾自己,五个儿子两个女儿,这太保险了,一个儿子不孝顺,还有别的儿子,所有儿子不孝顺,还有女儿。
然而,我们总是时不时的看到一些新闻,说某个有三两个儿子的老人没人养了啥的。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
还有一些老人,明明好几个儿子,但不得不轮流在儿子家住,到老了不得安生,十来天或者一个月搬一次家,看着很是狼狈。
其实,黑嫂认为轮流住还是好的,这样至少有人养,相比那些几个儿子,到老了却没人养的老人,能这样轮流住已经不错了。
黑嫂有个亲戚。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去年过年时去看她,突然发现她们老两口没在家住了,而是在村口打了两间彩钢房住。
我很惊诧,因为我知道她们看两口以前是住在小儿子家的,这怎么一段时间不见,自己跑到村口住了?天气这么冷,彩钢房子又很薄,真正的冬天冷夏天热,住这里面真是受罪呢。
于是我就问她咋住在这里面了?
老人叹了口气,想了好久后指着一边的老头说:“还不是怪他?住在家里老是跟人家生气,所以就搬出来了。”
我不解:“生啥气?咋生气?”
她不再说话,姑父聋很久了,根本听不到我们的谈话,他也没在意我们的谈话,只是用眼睛看着外面的一只小羊发呆。
我决定去问问她们儿子,怎么就被赶了出来,。
见我决定去问,老人很惊恐的在后面喊:“别说见过我……”
到了他们家,我直接就问为啥老人住在彩钢房里了?不怕别人笑话?
她小儿子一脸委屈的说了一些话。意思是老人老了,可一直住在他们家,他想让轮流住,可是大哥不愿意。
他是老大,凭什么不让老人住?是我自己的爹娘吗?你不管,我也不管。
所以,老人住到村口彩钢房里了。
这理由让黑嫂无话可说,最后悻悻而归。
到这里咱们回归题主的问题,对于老人轮流住怎么看?
能轮流住真的不错了,就怕儿子们相互喊冤,更怕其中一个儿子不愿意让老人住,一旦儿子中有这么一个人,那倒霉的绝对是老人,因为他不让住,别的儿子也会有意见。
最后极有可能导致老人无家可归。
老子养儿子天经地义,儿子养老子也该是无可厚非。
孝顺不孝顺是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当我们一再的将这种道德标准降低时,其实不过是老人无奈的妥协。
可是,我们却悲哀的发现,老人的妥协并不能换来理解和善待。
是老人生儿子生错了吗?我想应该不是。
就题主的问题回答:老人轮流住挺好的,搬家也不麻烦,怕的是,明明有几个儿子,却没地方住,这才是最可悲的。
写在最后:以上也只是个例,很多做儿子的还是过得去的,我们不能抓住有限的个例来放大整个群体。这不理智,也不公平。
俺既是娘家女儿,又是婆家媳妇,给你讲讲这两个家庭中伺侯老人的真实事儿,供你细细品。
婆婆曾是医生,是全家的领导中心,老人家既实干,又能扛事。十几年前公公病重卧床的时候,在婆婆的率领下,儿女四个家庭帮着婆婆轮流待奉,也就这么过来了。
如今,婆婆老了病了,骨瘦如柴扛不住了,到医院一查是肺部有了问题。儿女孙子外甥们偷偷抹泪后,决定住院治疗。
老太太脑子没糊涂,分配任务让两儿子夜间轮换,两闺女白天倒替。儿女们也还都算孝顺,儿媳孙子外甥们也几乎天天报道。
可是老太太似乎与大姑娘之间有点梗,平日里就不太对付。如今住院了,双方怨气依然很大。老大轮值有些满不在乎,敷衍了事。甚至来去连个招呼都不打。早上迟迟到不了,下午得空就开溜。弄得二姑娘担子就有些重,只能由儿子儿媳们来分担些。
更要命的是,因为老太太有退休工资,儿女们在开支上面都有些小气。婆婆之前将看病的钱交与小儿子,其他人买东西就有些舍不得了。
那天下午,姑娘在医院跟我说,赶紧给奶奶买吃的,饿的站不住了!
正在上班的我很惊诧,医院对面就是小卖部,怎么没人过去买一下?!之后捉摸出来了,这几个人花个钱都算计着,医院餐厅卡上充值,出门买点啥需要先给钱!谁让老太太让小儿子代管着看病的钱了!都盯着呢。
俺是赶紧着买了馍片和酸奶先送过去。
回家来,俺就跟他讲,真的是"慈母多败儿,寒门出孝子!"
我家是农村的,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就彻底没了收入。就靠着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赡养。母亲跟我们说每人每月给100元就够花了。
我们四个人里头,二弟家和我都不会按月给,每次见面都是千元,500元的出手。平时给母亲买药买东西也是另外的。哥哥虽然在村里头人口多手头不宽裕,但是每个月的钱都会按时给。只有三弟这里有时失信,母亲也就不说啥了。
上次母亲住院,先是我一个人垫付,二弟后来又急着给钱。
如果我们家也像他们家那样的话,估计我的母亲早就饿着了!
所以姐姐我认为,人老了以后总是要靠子女。一个家里面只要有一两个子女不计较,这老人就有福了!
如果真的计较起来,子女越多越麻烦!一碗水咋能端得平?!
所以,无论是城市的老人,还是农村的老人,老了以后还是要有自己的一个窝,让子女们各尽孝心的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否则,如果是任务似的轮流伺候赡养老人,那老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对于儿女们来说,“老人就是家里的佛”,善待老人,就是自求多福!
轮流伺候老人,这种现象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好不好呢?下面我们自己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老人需要人伺候的时候,说明老人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生活自理能力已经下降。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时间长了都会有怨言。其次,老人觉得家不像家的感觉,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少了一份家的感觉很温馨。再次,轮流之后,子女之间肯定会相互攀比,伺候老人有可能成为子女们争名夺利的工具。
可以说在如今的农村,这种“轮流伺候”老人的情况很普遍的,几乎涉及到农村的每一个家庭。因为老人年岁大了,自己照顾不了自己的饮食起居了。孩子们又各有各的事情,不可能都有时间去老人的住所照顾老人。这样“轮流伺候”,不仅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的,也是儿女们能有时间照顾自己家中的事情。
就说我婶婶吧,前些年我叔叔去世了。那时我婶婶身体还好,一个人能照顾自己,只是孙女孙子来陪她一起住,儿子女儿也会不时的去看看她。大女儿有时也会接她去住几天,那会儿她觉得在大女儿那里住着不习惯,总是待不了几天就闹着回来了。
可是近些年,因为婶婶摔了一跤,腿脚不太好了,自己也照顾不了自己了。因为婶婶有自己的小院,她觉得在自己的小院住着舒服,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四个孩子去她的小院,轮流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这几年,婶婶的几个孩子都年岁大了,他们的孩子也都结婚生子了,需要他们在家照顾了。所以他们不能再去婶婶的住处,照顾婶婶了。于是到了谁照顾婶婶的时候,谁就会把婶婶接过去照顾几天,然后轮流接送。
所以容姐说,老人老了由子女们“轮流伺候”是不错的。因为孩子们各有各的事情,不可能总会有时间照顾老人,这样轮流照顾,做子女的不仅能照顾自己的家庭,而且能更好的照顾老人。而且老人跟一个孩子久了,也会厌烦,这样轮流照顾,老人也觉得新鲜。 总之一句话,这样既能更好的照顾老人,又能更好的照顾孩子,可以说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你们说是吗?
我是容姐,一个喜欢实话实说的农村女子,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朋友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
小时候,听奶奶讲《五雷报》故事,内容大致是一个老太太,生了五子,欢天喜地,不辞辛劳,将五子养大成家,老伴去世后,老太太将家产平均分给五子,自已轮流到五子家过。有一年除夕,赶上腊月二十九日,小五将老人赶出,意思是一个月经束,必须去老大家,老大家却推说小五家差一天,死活不接纳,老人哭了,连跑几个儿家,均在热热闹闹过年,就不许老人进门,老人伤心透,正巧天降大雪,老太太衣无棉衣,肚无存食,呼天天不应,叩地地不灵,连气带恨,呼叫老伴,一头裁进水塘。冤气冲天,激怒上苍,腊月天,忽起雷暴,五个响雷,将五子打死。
这个故事,也正说轮养之事,今天轮养以成规,老人的归宿,可想而知。
安得广厦千万间,建成养老院,让老人笑颜开!
在农村轮流伺候老人的现象是一直存在,这样的情况大多都是有兄弟几个的家庭,有一个月一轮换的,也有几个月或者是一年才轮流一次的。农村这样的养老方式很多,也会发生一些因为赡养父母而兄弟吵架的,多数是觉得父母当年分配不均啊,或者本身就有矛盾,导致年纪大了儿女们相互推诿,甚至闹到法院。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了儿女们,儿女们一定要好好让父母们安享晚年。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天经地义!
如今的农村老人,出现了儿女轮流养老,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从我的观察,关于老人养老,不光在农村,也不单在如今。家中老人们一旦上了年纪,生活不能自理,就多采取儿女们轮流照料养老,只是各家情况不同,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但责任分明,轮流照料护理确实也是个好办法。只要我们有尽孝之心,知恩图报,不计较得失,能让父母晚年过得幸福就好。
昨天上午,我应朋友特邀,就去说合了一件关于子女如何照顾年迈母亲的事。这家老人,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男主人两年前去世,属退休人员,生前有退休工资,在钱的处理上儿女们发生了意见,互相之间有的还不予来往。经过一上午的谈话与劝说,兄妹们总算得到互谅,达成共识,对于年迈的母亲采取轮流照料护理的决定,初步确定老人居住地不变,儿女们每人一个月,全面负责老人的一切,如有特殊开支,四个人共同分担。对于处理结果,所有人表示满意,从老大开始执行。不知效果好坏,老人有了固定儿女照顾,少了孤独,有了期盼,也算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位知友,"我和这个老头吵架会有什么后果",后果不堪设想!你和老头吵架,吵得过,吵不过,你都不会得到好处,反而降低了自己的信誉和名誉。年轻人是不能和老人吵架的,应该谦让老人才正确,老人如同小孩子,你就如同与小孩子吵架,你想,你们不是一个层次,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和支持吗?只能说你不懂事。请远离老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