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撒泼打滚,都用什么方法处理的?

面对孩子的撒泼打滚,都用什么方法处理的?,第1张

冷处理

耐心教育,正确引导,培养良好品质!

面对孩子的撒泼打滚,都用什么方法处理好?

面对孩子的撒泼打滚, 不理他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其实你仔细观察,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也在跟大人”斗智斗勇”。他哭、他撒泼打滚都是在吓唬你,试探父母长辈怎么对待他! 你输一次,全盘皆输!

不理他,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要理他,就狠下心来,让他一次记住,下不为例!

我们经常在超市门口坐着玩。经常看有的小孩从超市里哭着出来。有一个小孩,家里有一辆小车子, 又要买一辆, 爷爷不给买,他就跟在后面哭。爷爷只管自己走自己的路!我看他边哭边从手指缝里看爷爷的表情。爷爷停下来,他就大声哭;爷爷走了,他就哼哼。

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小朋友,两个孩子玩起来了,忘记了买车子的事了。

家里没有的,孩子要的合理的可以满足他。家里有很多玩具,他还要,不能惯着他!不买就是不买!越哭越不买!有两次他就再也不要了!

有一次,我们遛弯,一个小孩有四五岁了,还让奶奶抱着。儿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他说,有一个小孩,家住五楼。爸爸妈妈上班爷爷看着他,一岁多会走了,爷爷就不抱了,慢慢牵着的小手走,孩子小也抱一会儿。 小孩越大了他越不走了,让爷爷抱着上楼,爷爷年龄大了,抱着他上五楼有点吃力。 一开始爷爷说:“小宝乖,你看比爷爷上的还快呢!”再后来,爷爷就说腰酸背疼,不能抱了,让他自己走! 后来孩子就自己也走也爬上五楼。

孙女四五岁时,不让父母批评,一说她哪里做的不对她就哭。一个星期天,她的老毛病又犯了,儿子提起来就把她放在卫生间里。“哭吧!哭够了告诉爸爸。”儿子说。孩子在卫生间里,哭的声音越来越小了,没有声音了。儿子摆手谁也不要管。

一会儿,里面传出拍门声,“爸爸,我哭够了,今后再也不哭了!”孙女求爸爸放她出来。

儿子去了卫生间,给孩子洗洗脸,领到客厅,告诉她:”犯错了,大人就要批评,一个小孩不能光受表扬,也要经得起批评。”孙女点点头。

要培养优秀的孩子,父母必须狠心。溺爱,只能害了孩子。

结束语:

家长越狠心,孩子越优秀!他哭、撒泼打滚都是在试探父母的底线,父母要正确引导、教育,养成好习惯和优秀的品质,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分时间,分事情,分场合。如果是吃饭时间,就不理他,其他人都认真吃饭。吃了饭收拾碗筷,这一顿饭就不让他吃了。如果是购物时间,不管是什么原因,那就结束购物回家。如果是集体场合,赶紧抱出这个场合,叫他单独放一边,叫他冷静,冷静不下来就不要管,大人该干什么干什么。这一系列的场合都是凉着他,不能妥协,静下来教育,真到不撒泼打滚为止。这是本人的经验。

由于经常带孩子出去逛街,我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小孩子在得不到心爱的玩具糖果之后嚎啕大哭,满地打滚。家长们会跟孩子说, “家里已经有了,不能再买。 ”“ 天天出来,天天买,要这样,下次就不带你出来了。” 但已经被玩具勾着心智的孩子哪里听得进去?

最后是家长们或者 直接骂或者打一顿拖走 ,或者 在孩子哭的时候苦口婆心讲道理 ,或者 干脆在旁边冷眼看着孩子哭 ,或者 屈服在孩子的撒泼打滚之下,满足孩子的需求 。

当然,也有些家长 比较理性,会接纳孩子的情绪,抱着孩子离开玩具店,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跟他讲道理, 通常效果会比较好。

我认为, 在孩子提出要买玩具零食时,有两种家长。

一种 家长 是厌烦孩子经常地提出要买玩具,买零食的。一来浪费钱,二来怕孩子养成不懂珍惜的坏习惯。,很多家长的语气是不耐烦的,表情是严肃的甚至带着厌烦。

孩子一听一看情况不妙,立马就会嚎啕大哭满地打滚,企图以此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父母更加烦躁这种方式了,觉得丢面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太不懂事了。又哭又闹的不成样子。

一般这种家长采用的处理方式都会很暴躁,直接打骂拖走,或者任由其撒泼自己佯装要走。这种情况下,孩子父母都是双输的。

另一种家长则理性很多。他们认为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零食想买是正常的。想要得不到会哭会闹也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所以在看到孩子被拒绝后哭闹撒泼的时候不会着急上火气急败坏的。

相反地他们会很有耐心,温柔地擦干孩子的眼泪,抱着孩子,引导孩子说出心情,然后跟孩子讲道理等等。这种情况下,父母孩子是双赢的。

关于孩子得不到心爱的玩具零食而哭闹撒泼的处理方式,我倾向于第二种的。

首先, 吃喝玩乐是人的本能, 大人懂得隐藏自己的这些需求,并在恰当的时候表现出来。但孩子不会啊,孩子天真无邪,他想要他直接就表达出来了(当然被打被骂内向自卑的除外)。当孩子提出要买玩具买零食的时候,身为父母,我们应该觉得开心,至少孩子对你是毫无隐藏的,是开朗自信的。如果能买就直接给他买,如果不能买,不要气急败坏,也不要严肃打击,而是可以采用恰当的方式说服孩子放弃购买的。

其次, 孩子负责情绪控制的前额叶还在发育中,控制情绪的能力天然不如大人。

不满足需求就会有情绪,这也是本能。只是大人善于隐藏,而小孩子是外露的。情绪来了之后他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发泄出来,有些是家长难以接受的,如撒泼打滚。

最后,我们要做的是 接纳孩子的需求和情绪,温柔而坚定地坚持既有决定。

孩子哭闹撒泼之后要求被满足会让他们掌握了一门控制大人满足自己要求的新技能。家长要谨慎呀。一般坚持这样做几次之后,孩子就不会撒泼打滚了。

我家孩子刚开始也会,不给买就哭闹撒泼。开始我也生气,是第一种家长的处理方式。发现下次会 历史 重演,就改用第二种方式。没想到效果真好。之后再去玩具店,碰到喜欢的家里又有的,就只看看摸摸。嘴巴则念叨着“ 家里还有,还能玩,不能买。 ”反倒是我看到这样的孩子,会忍不住想要引导他买别的玩具回家玩。有时想想,莫非这是孩子的 “以退为进计” ?

总之,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 冷静 。千万别被小孩带出情绪来了。之后的处理方法顺势而为啦。

从小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学会正确的控制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

现在好多孩子明明嗯家庭收入很普通,却什么都想要名牌。跟小时候树立起来的错误的消费观有很大的关系。当孩子面对想要的东西,但是嗯家长会因为耳朵这个东西很多了,或者是这个东西很贵啊,不知道买拒绝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是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需要的东西在消费能力范围内买。错误的消费观后患无穷,校园带就是在利用孩子们的超前消费思想。

还有情绪的控制和表达。是因为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他想要的,所以才会循环往复的使用这种方式去争取他想要的。要有界限告诉孩子什么啊?是可以争取的,什么是没有商量的。好好说话和撒泼打滚的结果是一样的。撒泼打滚反而很丢人。

在平时的带娃日常中,总会遇到孩子因为要求没得到即时的满足,就开始嚎啕大哭甚至撒泼打滚,遇到这种情况怎么教育孩子?

1、保持冷静,让孩子发泄情绪

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先让孩子发泄情绪,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在外人面前撒泼打滚自己特别丢脸,想让孩子马上停止这种行为而去大声责备孩子,比如对孩子说“你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你再这样我生气了啊!”,结果就是孩子哭得更大声,闹得更厉害。

有一次在商场,遇到一对夫妻带着4岁左右的女儿去买鞋子,鞋子买好以后女儿还想买玩具,没得到同意,孩子就抱着妈妈的大腿开始放声大哭。听到孩子哭声,很多人看了过来,夫妻俩觉得特别没面子,于是大声呵斥孩子,让孩子停止哭闹,没想到孩子竟然朝地上一躺,打起滚来。

孩子发泄情绪是有个过程的,孩子哭闹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缺乏思考能力,这时候不管我们说什么,孩子都不可能听得进,这时候不适合与孩子做沟通。 所以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与陪伴。

2、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哭闹的方式并不能达到目的

记得我家孩子快2岁时,在一次哭闹中往地上一躺,我就在边上不说话看着他,哭了一会看到我没理他,自己又爬了起来,从那以后他有情绪时会哭,但再没往地上躺过。

孩子情绪平复后,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可以提要求,但不希望是用哭闹的方式,只有好好地与爸爸妈妈说话,才有可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3、理解孩子,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

孩子喜欢新鲜事物是天性,我们要理解孩子被拒绝后的心情。在与孩子沟通之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如说为什么想买这个玩具?家里已经有很多个类似的玩具了,再买不就重复了吗?

这个沟通的过程也是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后,得到爸妈的理解,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也更愿意与父母沟通。

4、制定相应的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让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就需要制定规矩。孩子在2岁以后,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基本能理解家长表达的意思,所以这时候要定规矩。规矩定好以后,不仅是孩子需要遵守,父母家人都要共同遵守。

要解决孩子出门就闹着要买玩具的习惯,在出门前要与孩子做好约定,并且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出行计划,明确目的。孩子表现出对玩具特别感兴趣的情况,要允许孩子看。当孩子提出要买玩具时,我们要提醒孩子遵守约定。

出门前先制定出行计划,这个方法在我看来是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有计划的出门,孩子每次拿起玩具看着我时,我会告诉他,今天我们今天的计划里没有买玩具这个项目,要遵守约定。

5、什么时候满足孩子的要求比较合适?

不给孩子买玩具是不可能的,但不能每次孩子一说要买就马上买下来,那样的结果就是还没到家,孩子已经对玩具不感兴趣了。长此以往,孩子学不会爱惜玩具,玩具也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造成浪费。

孩子对同一件玩具表现出兴趣并表示很想得到时,当孩子第三次提出的时候就应该要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有撒泼打滚的行为,不能单用听话或不听话去给孩子贴标签,去判定对错。调节孩子的情绪就好像调节收音机,当把波段调节到正确的频率上,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疏导。教育孩子不能单从家长意愿出发,强制孩子去听话,而应该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才能使 育儿 之路变得更顺畅。

我儿子今年4岁,有时候在商场里,非要买那个玩具,如果不给买,就会哭,我一般都是冷处理,不理他,一会儿他看你不中招,就不哭了,这时候再跟他讲道理。

“别哭了,在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再在这样我就走了!”,大家经常在商场或者外面看到孩子在哭闹、撒泼打滚,家长就会以‘威胁’的语言来化解当时的情况。这种方式到底对孩子好还是不好呢?或者说我们是否有好的方式去处理这种状况呢?一起来看看吧~

远离场景

各位宝爸宝妈们一定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带孩子出去玩,孩子什么都想要,不给买就哭闹甚至撒泼打滚,还记得《家有儿女》里面刘星的那一招老鹰蹬腿吗?就是孩子经常会运用的一招,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极其难堪,想找个地缝钻下去。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当众呵斥孩子不懂事,或者‘威胁’孩子,想要用这种方法达到目的!可是这只是在慢慢消耗你们和孩子之间的 情感 联结,就像一杯水,在慢慢消耗殆尽。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孩子抱起来,走到没人的地方或者人少的地方,这样大人的面子不会受到损伤,孩子的面子也保住了, 最重要的是,远离当时的场景能够帮助孩子从情绪中抽离出来 。

帮助孩子面对情绪

当孩子远离当时场景时,他的大脑就会慢慢变的理性,各位爸爸妈妈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其实当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得到理解时,孩子就能够接受现实,理性思考问题。孩子有的时候并不是非要这一样东西,各位父母会发现,要东西的孩子每次都会要,他们是真的想要这件东西吗?还是有别的心理需求?不妨家长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事后复盘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般这类事情都属于突发事件,等孩子心情平复之后,我们还要去做其他的事情,没有时间和孩子仔细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孩子可能也不太理解或者下次又会忘记。然而复盘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在这一天的茶余饭后,就可以和孩子坐下来聊一聊,当然父母和孩子的心情都很平稳的状态下。首先,要描述当时发生的事情(讲事实:不带任何情绪、评判,不贴标签);其次说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进行鼓励,也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总结哪个地方做的好;然后,要说出不足之处,并且列举改正方案(孩子主导,家长引导);最后,共同设立奖惩机制。通过复盘,孩子能够对这件事情加深印象,下一次同样的场景孩子可能就不会将自己的情绪发挥的“淋漓尽致”了。

孩子独立,家长解放。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很多孩子会出现以上的行为,其实,在孩子该树立规则意识关键期,家长没有很好地坚持和执行,导致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规则是什么?就是大家建立之后,双方或多人都要遵守,而不能家长不遵守,让孩子遵守。

想孩子能在购买物品时,做到即使喜欢也能等待或者遵守父母的要求,不妨这样做:

1、给孩子购买的东西不宜过多。特别是玩具,尽量遵从少而精的原则,及时清理和增添对孩子当下发展有益的玩具。

2、当孩子表示想要一件东西时,可以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等待能力,从中提升控制自己的情绪。

3、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孩子想玩但又要吃饭时,和孩子约定可以再玩10分钟,如果没有过来吃饭,那么只能饿肚子。也就是坚持拟定的规则,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轻易打破。

4、共情和接纳孩子当下的行为,即使在大庭广众哭闹、撒泼,都要让孩子看到你是对他的行为不满,但还是很爱他。

01 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够买就不能买。

02 进入超市就预先做好购物计划,如果遵守约定可以进行奖励和满足孩子一个愿望。

04 撒泼打滚过后,和他进行平等、尊重的对话,一起找出下次我们可以怎样做,让爸爸妈妈答应自己的请求,教会孩子积极沟通方式。

我们不必把孩子吵架看得太严重,反倒该利用吵架的机会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或留机会给孩子自己处理。只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不愉快的经验就会带来人格成长,换位思考会使他在情绪发展上更成熟。

父母其实不应介入孩子的吵架。如果成人不介入,孩子自己会慢慢学会解决问题。当孩子争吵时,也有一些家长倒是不偏袒,为了安慰别人,就责骂自己的孩子,甚至当众打孩子给对方看。这也不对,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下次要找机会“报复”,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人际关系。

孩子最难过的就是认为妈妈偏心,不喜欢自己,这种念头过于强烈,就会造成兄弟不和。

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不可以说“你是老大,让弟弟一点!”我就看到有个老大某次受了父母责骂,气急败坏地坐在地上大哭,说:“你为什么不把我生成老二!”凡事公平第一,孔融让梨是美谈,我们希望孩子这样做,但不要强迫他做,一强迫就是错。让他学会谦让,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花心思让他疼爱弟弟妹妹。

孩子吵架也一种沟通,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我小时候跟姐妹吵完架之后,父亲会叫我们反思,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用这种方法训练我们的人际关系。母亲则叫我们罚站思过,结果罚站时都在思别人的过,心中不平之气也越想越高,一罚完就立刻再吵一架。所以,惩罚孩子不是好的方式。孩子在吵架的过程中能学会沟通。因为对方会把本来隐藏在心中不说的感觉说出来,孩子以后就会避免碰触别人的痛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不敢跟城府很深的人交朋友,因为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

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怎么办?

第一,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让他感受到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指父母的陪伴,还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所有情绪都能被父母感受。孩子出现自虐行为,大多数是因为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用打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难受。

父母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用启发式的问话,来帮助孩子正确发泄情绪。要让孩子知道,情绪不好是可以向爸爸妈妈倾诉的,无论什么情况都会有家长的支持,以此来满足他心灵上的安全感。

第二,帮助孩子了解自虐是错误的表达方式。

孩子出现自虐行为,通常是用伤害身体的愉悦来缓解心里的压力、不开心。父母需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虐是错误的行为。告诉他:这样做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事情也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和爸爸妈妈说,我们会帮助你。

第三,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

孩子出现自虐行为时,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询问孩子:“你是不是不开心?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说出来,爸爸妈妈都可以帮助你。如果你是因为生气,也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

最开始孩子会很难接受这种方式引导,但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不愿意表达就放弃。要多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催促或者打断,尽可能地引导他用正确的话语表述。当孩子学会用越来越多的语言表达时,这样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一、表达能力不足,通过这种行为来发泄。

有些孩子因为表达能力的不足,也就只能用肢体表达方式来伤害自己。通常这样的孩子都有一个缺点,就是忍耐力不够。孩子因为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所以他们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别人明白自己的做法。可是这样的表达方式非但不会存在好处,还会让孩子搞的自己一身伤疤。

二、无法满足自己。

其实大多数孩子之所以自己打自己,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好比小孩子明明想要把这些作业都给完成,但是由于作业实在是太有难度了,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所以自残就成了小孩子发泄的方式之一。换句话来说,如果作业没有那么难的话,孩子定然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三、孩子因被父母的阻止,将攻击转为自己身上。

当有些小伙伴破坏了孩子的想法的时候,孩子本能的想找那些小伙伴的麻烦,可是被父母制止了。生气的孩子最终也只能把矛头指向自己,通过殴打自己来泄愤。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式发泄,时间长了也就了然了,殴打自己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而已。

其实说白了,孩子之所以选择攻击自己,就是在某些绝对权威下的一种不妥协!就好比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限制的特别过分,孩子也没有办法跟父母正相抗衡。

四、孩子缺乏爱。

爱不仅能够带去温暖,而且还是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良药,如果一个家庭中缺少温暖,孩子缺乏关爱就会出现这种现象。缺乏爱的孩子内心很脆弱,性格也比较冲动、脾气容易易怒,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在生气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喜欢用这种方式去发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85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