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因素
首先,与人争吵肯定有生物学基础,比如体内激素水平。雄性激素含量高的动物(包括人类),通常比较好斗,容易冲动。典型的例子就是经过阉割的烈马,脾气会变得温和。在生物钟的低谷期,比如体力、情绪的低谷期,人也容易失去耐心。
人类毕竟比低等动物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情绪起伏。比如: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人会变得神经质、充满敌意,变得好斗。
(2)心理因素
心理长期受到压抑,一直得不到情绪宣泄;一旦有导火索,就会一触即发。心胸开阔,自制力强的人相对容易克服,这当然需要时间的历练。冲动往往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因此,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
受到挫折者往往想要发泄,因此稍受刺激便借机发泄。压抑的敌意也是脾气暴躁的原因之一。例如学生对教育有怨恨,但他无法对教师发泄,这种怨恨长期被压抑,于是他就会借任何一件件小事发怒,以发泄心中的积怨,不论谁惹了他,他都会与之作对,并大发脾气。
争强好胜的人容易与人发生争吵,
性格暴躁的人也是,
经验之谈,容易应证,(想想和你有过争执的人,是不是 性格 比较刺儿头)(切勿动肝火、生气恼怒,喝杯茶,泡杯粉,慢下来,平静)
然而,人生无奈,怎能不胜?怎能不强?
只是不想“争”,只是不想当“好”事者;
不想争,但想强,
不好事,但希望胜,
无奈,人人如此。
我可是你的知音?
为那一份感同身受、同感、即使跨越时空间隔。
人生得知己是莫大的幸福,望好事多磨,无奈之感有同感之情,红颜蓝颜知己。
追寻温柔体贴、平稳安定的幸福。
1
有一天,我接回儿子来,看到他一进家门外套脱下来,顺手甩在电视机旁边时,立刻开启了狂暴模式。
对他大声吆喝着“你为什么又把衣服乱丢!”
喊完之后儿子开始进入防御模式,但自始至终都只有一句话“不是!”
孩子只有一句“不是”的状态,仿佛是情绪的一道门栓。
门里他一定杂糅了五味杂陈。
门外,却无法打败妈妈情绪的大怪兽。
于是,用抵触,再封上一句“不是”,把妈妈关在门外,随你瞎吼乱叫,我就是不再开启心门。
忍不住感慨:孩子慢慢大了,开始不能了解他的感受,不知道该怎么沟通了。
尤其是老二出生以后,工作、陪伴他们两个时间还有家务实在是将时间和耐心消耗到储量过低,开启吼吼吼模式。
2
但是“吼吼吼”的模式到底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在塞西高夫、梅丽莎切瓦特桑著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里,提到专家威廉姆格拉瑟的认知金字塔理论,如图:
也就是说,说教的作用,只能起到5%
而吼一下的作用有可能到10%,但是等孩子一旦开始叛逆,这10%则有可能退化为负数。
想想我的童年,是否也曾经因为被吼倍感委屈。
是否也曾经觉得无助?
而儿子的“不是!”到底隐藏了什么情绪呢?
有无助,有委屈,有愤怒。
而在他却拒绝和我沟通。
3
于是,我决定,想办法,让儿子开口。
我开始试着在他说“不是!”的时候:
让他明白,我所说的是现象,而非为了“是”或“不是”来评价这件事。
请他说出为什么不是。
他如果可以成功说服我,我就接受哪怕我不赞成的做法。
是的,我想鼓励他和我争论。
因为,情绪有其合理存在的意义。
但是,不沟通的“不是”,却是“堵”。
哪怕是吵架,至少在情绪和交流上是流动的。
定下三点,则是引导他学会合理的表达。
之后,随着他慢慢长大,再让他明白控制好情绪再说,对沟通的帮助。
但至少现在,我要打开他的心门。
本文作者:晨光微晓,俩娃妈,绘本阅读8年,并积极致力公益阅读实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