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当众“骂街”?这样解决比打骂更有效

孩子当众“骂街”?这样解决比打骂更有效,第1张

前两天,隔壁邻居家5岁的小姑娘来家里玩。过了一会儿,她妈妈喊她回去吃饭,我妈就笑着逗孩子:“你看谁来找你了?”

没想到小姑娘语出“惊”人: “是傻X老娘们儿!” 瞬间,一屋子大人都“石化”了。

孩子的妈妈赶紧上去给了女儿一巴掌,然后无比尴尬地解释: “估计是之前和她爸吵架,被孩子给听到了……”

像小女孩这样出言不逊的情况,现在真是越来越常见——小区里7、8岁的孩子在打闹时,经常会吼着“我C”“我K”“牛 ”之类的“语气助词”。

“我们班很多男生都会骂脏话,甚至有些女生也会!” 上小学四年级的侄子提起这件事时特别不以为然,语气中还隐隐带着几分炫耀和羡慕。

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在为我们获取资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很多从小就与电子产品为伴的孩子,过早地接触了到复杂的成人世界。

当没有建立起成熟认知体系的天真孩童,遇上到虚拟网络中的毫无顾忌和口无遮拦,他们根本无法辨别对错,反而会认为说脏话很正常,甚至觉得这么说话“很酷”。

通常情况下,造成孩子出口成“脏”的原因,有以下3种:

孩子学会说脏话的第一步,一定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不管是周围大人、小伙伴,还是影视剧、短视频,都有可能成为脏话的 “感染源”

在最近一期综艺《不要小看我》中,就有个很明显的例子——

孩子们因为座位问题产生了小小的冲突,一个叫雷雷的小朋友突然就对其他孩子“咆哮”: “笨蛋,全部给我滚出去!”

这个突发状况,令观察室中的家长和嘉宾错愕不已,也让孩子的妈妈十分尴尬。 更令人抓狂的是,其他的小朋友马上有样学样,争相模仿切了雷雷的话。

随后通过心理专家和雷雷母子的交谈,我们找到了孩子“爆粗”的真相: 雷雷的妈妈在家时,就经常吼他,并多次让孩子“滚出去”……

曾听过一句话: “语言是情绪的高级表达,而脏话是将感情低俗化的恶劣行为。”

有些小孩说脏话,是因为他们的 表达能力和词汇储存量 有限,无法通过语言顺利表达出内心愤怒、委屈、不安等负面情绪。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用“骂人”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情绪,并向父母和周围人寻求帮助和安慰。

在以上几类情况中, “模仿别人说脏话” 是绝大多数孩子开始“骂街”的源头。

小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高手,他们最初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认知,往往都是从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学”来的。

我们之所以会说“年幼无知”,是因为在孩子自我意识和道德认知形成之前,他们对于外界的一切都是全盘接受的状态。

而此时家里大人的话语和交流方式,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模板”,其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曾听朋友讲过一件家里的糟心事:

朋友夫妻俩都是大厂的高管,平时工作特别忙,加班、出差都是经常的事儿。由于不太放心家里8岁的儿子,他们把婆婆从老家农村接过来帮忙带娃。

没过多久,正在上班的朋友接到了学校班主任的电话——儿子骂同学“傻 ”,说话时还总“问候”别人亲属……

原来,孩子的奶奶没啥文化,素质也比较差,说话常会带着一些脏字儿,“你妈”“他妈”之类的更是挂在嘴边。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慢慢的孩子就记住了这些不雅的“口头禅”,也开始“脏”不离口了。

这就是个很典型的“反面教材”:孩子对这些“问候”的含义可能并不十分了解,甚至不觉得说脏话是不好的行为。他们只是觉得大人就是这么说的,所以自己也可以说。

在孩子面前,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复刻”;而大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是非判断。

当听到孩子骂脏话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严厉制止: “你从哪儿学的这些词?以后不许说了!”

然后就是一顿呵斥、责骂,甚至有些急脾气的家长还会上前给孩子两巴掌。

但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发现这种方式的效果甚微——因为周围很多人说话时也会带脏字,因此孩子根本不明白不能说脏话的原因。

而简单粗暴的责罚,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原本孩子并没有太在意这些“脏话”,说过就忘了。 但爸妈的激烈的反应,却会加深孩子对“脏话”的记忆,让他们对说脏话这件事更加在意。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选择“说脏话”,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

与其生硬地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倒不如教给他们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以及灵活、变通的处事能力。

为什么别人说脏话,没有人反感?

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要说怎样的话?

在相同情况下,有没有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当孩子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时,他们的情商和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有所提升、进步。

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成长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人说话时脏话连篇,又怎么教育孩子用词文明呢?

因此,家长除了要让孩子 明白脏话的意义和听者的感受 之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说话习惯, 避免当着孩子爆粗口、说脏话 ,为他们做出错误的示范。

同时,还要细心留意日常生活环境和孩子的交友状况,尽量减少孩子与低素质人群的接触,降低周围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当我们发现孩子无意间出口成 “脏” 时,“以暴制暴”式的打骂绝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帮助孩子筛选、过滤所接触到的信息,指正、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和 社会 秩序 ,才是父母们必须要担负起的责任和使命。

父母应该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的责任,约束言行,做一个积极的榜样。

有不少父母总是在一句话中带着一个或多个骂人的话。孩子是模仿专家,父母的言行举止、每一个动作都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父母只是想为他们想要的孩子铺路,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你必须成为你希望你孩子成为的那个人。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更好的榜样。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努力工作,你必须首先努力工作。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喜欢读书,你就应该首先喜欢读书。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使用文明的语言,你一开始就不应该骂人。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认真对待他的学习,你应该首先对工作负责。

知道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首先要把榜样树立起来,孩子才会照着样子模仿,变成更优秀的人。

犯错误的孩子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责备。很多父母,在生活中,都是事后诸葛亮。孩子犯错误,不管原因是什么就骂;孩子犯错误,不管情况如何,就是打。成长的过程就是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父母不应该用责备和虐待来折磨孩子,而应该适当地引导孩子有效地纠正他们。

当责骂成为家常便饭时,孩子们就习惯了不听父母的话。在孩子犯错误之后,我们应该耐心地了解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引导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让孩子知道如果不及时改正错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比打骂更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只有我们更有耐心,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根源,他们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愿意执行父母给出的建议。

首先您要更正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即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能打孩子,也不要强迫他去承认错误,您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当他真正明白他错在哪了,他就不会再去犯同样的错误了,您一定要逼着孩子去说不再打人了,这只能对孩子的打人的行为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并不能制止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打了小朋友,您可以先向小朋友道歉,给孩子做个榜样,然后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小朋友被打了会很疼的。

另外当孩子想打人的时候,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引导他去做点他感兴趣的事。还要适当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慢慢的孩子就不会再打人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33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