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区小城阿什维尔父亲是雕凿墓碑的石匠,母亲当过图书推销员和教员父母一生生育了8个孩子,存活下来的有6个,他是最小的一个托马斯·沃尔夫毕业于哈佛大学,拥有硕士学位他1938年9月因患脑炎死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他虽然只活了38岁,却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天使,望故乡》、《时间和河流》、《蛛网与磐石》和《你不可能再回家》;还有数十篇中篇、短篇小说仅以这些作品,就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易斯、福克纳和海明威3位大师齐名的地位
国王与一枚金币的故事、公主女奴、韦博图的勇气源于真爱、生命的决定,只用了半分钟、上帝发火的声音。
1、国王与一枚金币的故事
过去有一个国王,名叫难陀,为了死后能继续享福,打算把全国的珍宝都搜刮到宫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竟把自己的女儿安置到青楼之上,所得钱财全部收归国库。经过这样处心积虑的搜刮,全国的珍宝、钱币全都堆积在国库里了。
有个年轻人见到公主相貌非凡,产生爱慕之心,但因家贫如洗,无法与公主见面,茶饭不思,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母亲非常疼爱儿子,对他说:“你爹死后嘴里含着一枚金币,你可以打开坟墓,得到那枚金币。”
儿子挖开父亲的坟墓,拿出金币,献给公主。国王见到公主转交的那枚金币,召见了年轻人,问道:“全国的珍宝都入了国库,你从哪里得到这枚金币?你肯定发现了宝藏!”
年轻人禀告国王:“我确实没有发现宝藏。是我母亲告诉我父亲死时嘴里含着一枚金币,我打开父亲的坟墓,得到了这枚金币。”
国王派人将此事仔细查实了一番,方才相信。这件事使国王很受震动,“一枚金币尚带不走,我聚集了那么多珍宝能派得上用场吗?”钱财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2、公主女奴
从前有个商人,他有一个儿子。这个小伙子做其他事情都不行,只适合于航海生活。于是,他的父亲给他买了一条船,装上货物,让他启航去外国做生意。他到达目的地并卸下货物以后,遇到一位船长。这位船长邀他一起去奴隶市场看看。
他到了那儿,看见一个奴隶,觉得挺满意,就想把他买下来。他问这个奴隶的价格,卖主说:“你拿你卸下来的那些货物换吧。”于是,他买下了这个奴隶。可是,他们在海上航行时,这个奴隶突然生病死了。
这样,商人的儿子两手空空地回了家。他的父亲很慈爱,并不计较损失,就再给儿子一船货物,让他启程。他的船在港口安全停靠以后,又有人邀他,不过这一次是去女奴隶市场瞧瞧。
他到了那儿,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奴隶,就问这个姑娘值多少钱,卖主说:“就用你卸下的那些货物换吧。”于是他买下这个奴隶姑娘,把她带回自己的国家。
不久,他娶了这个姑娘,二人搬到海岸附近的一所小房子里去祝不久,商人的儿子又一次出海,到别的国家做生意去了,他的妻子呆在家里绣旗子。
有一次,商人的儿子回家后,妻子对他说,他下次航行时要带上她绣的这些旗子;不过,一定要在船航行到罗马尼亚时,才能把这些旗子升起来。
他又一次扬帆启航。船到达罗马尼亚的一个城市时他把妻子绣的那些漂亮的旗子都升了起来。国王听说这件事以后,就派人来问,是谁胆大包天,竟同意这条船升起他们王国的旗子。
“不是别人,”船长说,“而是我的妻子为我绣了这些旗子。”差去的人回来后,向国王报告了船长的答复。国王一听,马上派人传话,叫船长到王宫里来谈谈。
船长到了王宫,先向国王报告这些旗子是谁绣的,然后说了他得到这个妻子的经过。国王听了船长的报告,马上得出了结论,认定船长的妻子是他的女儿。这位公主是多年以前被拐走的。从此以后杳无音讯。
于是,国王决定派一艘军舰,去接女儿回国。船长也要随舰前去,以便给他们带路。在回国的途中,舰长命令士兵拔出剑来,逼迫公主答应,等回国以后,她要向国王说,是舰长救了她的性命。为了保住自己的命,公主被迫答应了舰长的要求。
而真正救她的人,她的丈夫,就要被杀死了。她的丈夫恳求不要杀死他,而是把他绑在一块门板上,扔到大海里去。舰长满足了他的这个要求。
3、韦博图的勇气源于真爱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德国,那年是1141年。巴伐利亚公爵沃尔夫被困在了他的温斯堡城中,城堡之外是斯瓦比公爵弗雷德里克及其兄长康纳德国王的军队。围攻已历时数月,沃尔夫知道,他只能投降了。
信使开始在两军之间频繁穿梭,投降的条款列出来了,条件被应允了,所有的安排都完备了,沃尔夫和他的军官们准备将自己交给死敌。
但是温斯堡里的女人们还没有打算放弃一切。她们给康纳德国王送去口信,要求许诺保证温斯堡内所有女人和儿童的安全,并且允许她们离开时,带走她们双手能够带走的所有东西。
她们的要求被准许了,接着,城堡的大门打开了。女人们走了出来──城堡外所有的人都对看到的一切大吃一惊:每个女人的腰部弯得低低的,但她们手里拿着的不是金子。
也不是珠宝,而是紧紧抱着她们的丈夫。她们要救出她们的男人,不能让自己的男人受到这支获胜军队的报复。
康纳德,这位仁慈的国王,据说被这一壮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立即向这些女人宣布,保证她们的丈夫有完全的安全与自由。
接着,国王与巴伐利亚公爵签订了和平条约,条约中的款项比公爵事先预想的要友善很多。因为,智慧的康纳德国王知道,一个拥有爱心的群体是不会被征服的。
从此以后,温斯堡更名为“韦博图山”。“韦博图”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女人的坚贞”。
4、生命的决定,只用了半分钟
卡尼尔和弗拉茨是美国一所小学的老师,她们和南非一个贫困小镇的一所小学建立了友谊帮带关系。有一次,卡尼尔和弗拉茨一起,带着几位美国学生来到了那所南非的学校。
卡尼尔和弗拉茨决定带南非的孩子们去山上探索自然奥秘。正当他们来到半山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弗拉茨因为想拉一位南非黑人少年,结果自己失去了平衡,摔到一条足有两米深的山沟里,血流不止。
医生发现她失血过多要输血,遗憾的是弗拉茨的血型并不多见,卡尼尔和那些美国学生没有一个和她的血型相匹配。这时,卡尼尔注意到了那位始终默默站在一边的黑人少年,弗拉茨正是因为想拉他才摔下山沟的。卡尼尔走过去对他说:“试试你的血吧!”
那位黑人少年的血型与弗拉茨完全吻合!然而在医生想要拉过他的手臂抽血时,他把手一缩,怯怯地问:“你们是要抽我的血吗”“是的!因为只有你的血才能救弗拉茨老师!”医生告诉他说。
“我想考虑一下!”黑人少年轻声说着,把头低了下去。卡尼尔看着那位黑人少年,在心里近乎愤怒地嘀咕:“弗拉茨老师是因为帮你才摔下山沟去的,你为她输点血也表示犹豫”
那位黑人少年低着头考虑了足有半分钟,然后他慢慢地抬起头来,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眼眶里竟然噙满了泪水。他咬了咬嘴唇,把目光投向了卡尼尔说:“我同意输血,但是我想提一个请求!”
“输血救人还要讲条件这简直太让人愤怒了!”卡尼尔心里想着。“我只希望你们以后能常来我们的学校!”“这还用说吗!我们当然会这样做!”卡尼尔说。黑人少年似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复,他把手伸向了医生,那一刻,两颗泪珠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
几分钟后,那位黑人少年抽完血后被医生安排坐在长椅上休息。他轻轻地问卡尼尔:“我想知道,我将在什么时候死去”“死你并不会死去啊!你只是输出一点血,需要休息一下而已!”卡尼尔和医生几乎同时回答他说。
那一刻,包括卡尼尔和医生在内的所有人都突然明白:他在输血前的犹豫,并不是在考虑要不要输血给弗拉茨老师,而是在考虑要不要为弗拉茨老师献出生命。更加让人无法想像的是,他作出那个在他看来是要献出生命的决定时,只用了半分钟!
5、上帝发火的声音
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并不是住在天上的,而是和人们住在一起的。他们相处融洽,生活很快乐。人们都很尊敬上帝,天冷的时候,送柴禾给他取暖;缺吃的时候,送食物给他充饥。
上帝呢,对大家是一视同仁,不管人间有什么矛盾去找他,他都能公平合理地给调解妥当,让双方心眼口服。因此,那时候,地上的人都生活得十分安宁和欢乐。
可是以后上帝老了,人就慢慢对他冷淡起来了。例如旱季到了,天气凉了,人们围着火堆烤火,上帝也凑过来取暖,人们就往外推他。
有一个女人甚至拿捣木薯的木杵捣伤了他的眼睛。上帝生气了,便离开了人间回到了天上。上帝一走,地上可就乱了套了。那些酋长办事不公,正义得不到伸张,邪恶却到处蔓延,人间开始笼罩着痛苦和不幸。
一天,上帝打开窗子往地上看,明白了地上发生的一切,他很同情人们的遭遇,便造了一座大桥,一头连着自己的房子,一头连着大地。
这样,桥把天和地连接起来,人们如果有事便可以沿着桥去找他了。于是,人间又有了正义,人们又重新获得了安宁与欢乐的生活。
一天早晨,上帝又打开窗子,见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沿桥,走上来了。这四个人全都怒容满面,三个女人指责她们的丈夫——这个男人抛弃了她们,又爱上了第四个老婆,这男人争辩说没有这回事。
上帝听不清楚,让他们一个个地轮流讲,但是他们不听,总是四个喉咙一起响,上帝被吵得头昏脑胀,因此发起火来。
上帝发火的声音大极了,不仅天上听得清清楚楚,连地上也听得清清楚楚。人们听到这可怕的声音,吓得赶快躲进屋里去了。
发完火,上帝便对四个吵架的人说:“所有的动物都对我唯命是从,只有你们人不遵守我的规矩。你们赶快回去吧,从今以后,人间的事我再也不管了。”
等四个人回到地上,上帝就把手一挥,原来的大桥立时不见了。从此,人便无法到天上去了,但人间的事上帝仍然了如指掌。一看到人间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发生,上帝就发火。
上帝发火的声音振聋发聩,人们都非常害怕。时至今日,只要人们做了什么坏事情,上帝就会发火,这发火声,就是我们所听到的雷声。
提起邓文迪,很多人都会将“小三”“有手段”等这种偏贬义的词作为她的标签。 她与前夫默多克的婚姻的确是“小三上位”,不过在婚后多次考验中也能见到邓文迪对默多克的“真心”。
就在世人以为她会陪伴默多克终老时, 邓文迪却被默多克“赶出家门”。 是什么原因令一向聪明的邓文迪遭此下场?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前因后果?
一、 不甘心的丑小鸭
很难想象,外表175厘米、精明强干的邓文迪,小时候不过是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她出生在徐州的一个小农村,从小没见过村外的世界。说她是井底之蛙,一点都不过分。可如今,无论是在文艺圈、还是商业圈,她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连国际影后章子怡都视她为圈中好友。
因为父母二人都是工程师,68年出生的邓文迪,一直被父母严格要求课业成绩。她没有辜负父母期望,大学顺利考入广州医学院,当时的她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救死扶伤。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外国游客会来我国游览,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邓文迪通过医学院同学介绍,认识了来自洛杉矶的彻里夫妇。彻里夫妇的谈吐与见识,令邓文迪钦佩,她的内心萌发了想去外面看一看的想法。
此时的她,已经不满足于在广州学医,她想去国外。邓文迪是聪明的,她知道彻里夫妇在国外一定有人脉和资源,主动同彻里夫妇熟络,希望通过自己的正直可靠、又勤勉刻苦的性格,让彻里夫妇帮自己申请美国大学的相关手续。
80年代能出国留学是何等的难得,多少权势家庭也并非可以做到。 邓文迪拜托彻里夫妇,为自己办理学生签证做担保,有了他们的担保加持,邓文迪很久就收到加州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随之便出国进修学习。
不过,没过多久,彻里太太开始怀疑丈夫和邓文迪的关系。 女人的第六感果真如传闻那般敏锐,面对彻里太太的疑问,彻里先生不狡辩,索性大方承认他对邓文迪的爱慕之心,更直言要同妻子离婚,与心爱的邓**在一起。顷刻间,残忍的现实令彻里太太天崩地裂。
彻里太太眼见与丈夫的感情覆水难收,果断决定离婚。 1990年2月,53岁的彻里先生将22岁的邓文迪娶回家,邓文迪因此被扣上“心机女”的帽子。 换做谁都会这样认为,毕竟彻里的年纪足够做邓文迪的爸爸。
在这场并不“般配”的婚姻背后,只有彻里先生自以为是地坚持着。二人的婚姻只存续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便草草结束。 在此期间,彻里承担邓文迪的所有花销。而邓文迪不仅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生活英语,还拿到了人人羡慕的美国绿卡,实现身份转变。
当时的美国移民法要求:外国人同美国人结婚,必须结婚两年以上,才能拿到正式的美国绿卡。现在回头看,与彻里的两年婚姻其实就是邓文迪计划的一场“交易”。 她利用这场婚姻关系,妥善地解决好自己在加州大学的一切费用,并安置好自己的 “户口”。在此之后,她便开始计划下个目标。
邓文迪十分清楚知识的重要性,她要到更高的学府深造自己。加州大学的教授十分欣赏邓文迪的努力,再加上邓文迪的学习成绩的确出色, 教授特意为邓文迪向耶鲁大学写一封推荐信。
邓文迪开心极了。引荐的问题已经解决,可是耶鲁大学的学费怎么办呢?此时她和彻里感情破裂,二人已经分居,她无法再得到生活费或者学费。邓文迪并不是不能自己打工赚钱,可即使她没日没夜地干活,所得薪酬同耶鲁大学的高昂学费相比,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带着些许目的,邓文迪开始接近同在耶鲁大学商学院进修的沃尔夫。 沃尔夫经营一家进出口公司,多金是他的代名词。邓文迪主动邀约沃尔夫一起喝咖啡、看**。沃尔夫当然知道邓文迪的来意,面对主动投怀送抱的女人,哪个男人会拒绝呢?一来二去,二人甚至在一起同居。究其本质,他们的关系无非是搭建在各取所需的基础上相互利用罢了。
在那段苟且的日子里,邓文迪并未与彻里办完离婚手续。严格意义上说还是彻里的妻子,她却毫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长期与沃尔夫“恋爱”。沃尔夫要付出的,就是承担邓文迪在耶鲁读书期间所有的花销。
一边让合法丈夫同意婚姻存续超过两年的时间,一边用身体同现任男友交换耶鲁大学的费用。邓文迪凭借自己高超的手段,在两个男人中间混得如鱼得水。 哪怕这些手段并不光彩,又如何呢?她已经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从耶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顺利毕业以后,邓文迪镀金的目的已经达到。转身,便与沃尔夫“拜拜”。到此, 她通过一己之力,从徐州的农村姑娘摇身一变,成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彻底同过去划清界限。然而,她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二、 邂逅默克多
邓文迪的聪明之处远不止这些。她的眼界过人,始终认为有舍才有得。当大部分人还在计算打折的经济舱机票时,邓文迪用自己辛苦攒了一年的钱,豪气买下回香港的头等舱机票。事实证明,她这次的选择十分正确。
香港是当时的金融大都会,邓文迪选择毕业以后去香港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航班的头等舱,她与默多克集团董事长布里斯结识。一路上,二人相谈甚欢,还未落地香港,邓文迪就拿到了默多克集团的任职资格。
刚入职,邓文迪便通过自己多年在国外所学的知识,加上本身过人的社交能力与高情商,在岗位上大展拳脚,很快她就被升为中国区负责人。一时间,邓文迪在公司内风头无两。
不过这些怎么能满足她的野心呢?再出色的职场女性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她要的从来都是那件“嫁衣”。 为了让集团老大默多克注意到自己,她在公司大会上质疑默多克,在公司酒会上故意往默多克身上洒了一点红酒。
哪种方式都好,邓文迪成功达到目标——引起默多克的注意。 有一次默多克要去访问北京,作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邓文迪,毛遂自荐做默多克的同声翻译。
此次二人以出差名义,进一步加深了解,默多克对工作出色的邓文迪动心了。 只不过此时的默多克,并没有舍弃家庭的想法。男人,尤其是像默多克这种成功的男人,这种“艳遇”一定不是第一次,他自然想“家里家外”兼顾着。他曾直白地告诉邓文迪:你只能做我的情妇。默多克这只“老狐狸”,能不知道邓文迪接近他的目的是什么么?
面对默多克的坦白,邓文迪选择以退为进。她深知以自己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生活得很体面,根本没有必要身居人后,做一名见不得光的“情妇”。 她柔弱地说,自己只想好好工作,从来没想过破坏谁的家庭。
男人果然都吃这一套,默多克面对邓文迪的“可怜”,动了恻隐之心,想给她名分,便决定与结发夫妻离婚。
妻子安娜也不是吃素的,同默多克结婚已31年,为他生儿育女。这期间,多次有女人对默多克投怀送抱,却从未对她产生过威胁。可默多克此次心意已决,安娜便提出十分苛刻的离婚条件。
首先,安娜要求分手费17亿美金。同时,默多克此时已患有癌症,正常情况下是无法再次生育的。 安娜为了防止邓文迪影响自己孩子们的继承权,要求邓文迪除非生下与默多克的孩子,否则在默多克死后拿不到一分钱。
邓文迪怎么会允许发生这种荒唐事儿?她精心筹划的一切,怎么可能给安娜的孩子做嫁衣?正在安娜满心欢喜,以为只有自己的孩子可以继承默多克的遗产时,2001年邓文迪与默多克的大女儿出生了。
原来,默多克在正式进行化疗抗癌之前,邓文迪就通过冷冻默多克的精子,再结合试管婴儿的技术,成功让自己怀上默多克的亲生骨肉。 可见,邓文迪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精心盘算过的。
不仅如此,邓文迪同默多克在婚后的生活如胶似漆。默多克身体情况欠佳,这位“少妻”的陪伴让他精神不少,默多克庆幸自己还有机会享受一次“恋爱的感觉”。身为默多克的妻子,她在结婚前几年的确在方方面面尽到了妻子的责任与义务。
默多克为了感谢妻子带给他的幸福生活,不仅赋予邓文迪享不尽的财富,还介绍所有世界级富豪与名媛给邓文迪认识。 虽说是借着丈夫的名义,才有机会认识这些人,但相处下来,所有人都被邓文迪的圆滑聪慧所折服。
邓文迪在默多克生活和事业上的帮助,使默多克决定再生一个宝宝。在技术的加持下,很快他们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女儿。默多克曾公开表示,邓文迪的这两个孩子,和此前安娜的孩子们一样,都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目前,她的女儿都在家族集团中身居要职,前途无限。
三、 约会布莱尔
2011年,在“窃听门”听证会上,邓文迪凭“一巴掌”扭转了外界对她的评论。 在此之前,她再优秀也不过是依附默多克的虚荣女人。这一巴掌,甚至让人相信邓文迪对默多克的真情。默多克集团的股价,因这一巴掌飙升。邓文迪同时拥有美名和收益。
正当外界以为,邓文迪会陪伴默多克了却此生的时候。 2013年,默多克向法院提出离婚申请。原来,邓文迪同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暧昧不清。 默多克怎么能忍受这种屈辱?一气之下,让邓文迪几乎“净身出户”。
邓文迪与布莱尔一起过夜的丑闻被曝光,完全可以称得上“戏剧化”。两位都是世界级影响力名人,做事风格严谨,万万不曾想到是手误错发邮件,令这桩丑闻面世。 原来,邓文迪将原本要发给布莱尔的私人邮件错发至新闻集团高管的邮箱中,以这样的低级错误亲手葬送了与默多克的婚姻。
这封邮件的内容主要是邓文迪邀请布莱尔到加州卡梅尔谷默多克农场过夜,邮件中列出在农场的具体安排,明眼人都知道这其中肯定有鬼。当邮件内容传至默克多耳中时,他不敢相信邓文迪会背叛自己,他愿意相信邓文迪和布莱尔只是“朋友”,邀请去农场不过是很正常的“商务往来”。
直到默多克的一名老部下,在调查事实之后告诉他: 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有两个周末,邓文迪和布莱尔同时到达农场,一起度过周末!邓文迪却同默多克说:只是去见朋友。 默多克此前十分信任邓文迪,现在面对赤裸裸的现实,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丑”。
想想自己为了邓文迪不惜抛弃发妻,默多克直言后悔。 更令默多克蒙羞的是,邓文迪给他带了一顶超大的“绿帽子”。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被妻子背叛,默多克哪能忍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如果说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默多克还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就着过日子。可是现在,默多克丢失了男人的全部尊严。那位老部下将邓文迪与布莱尔的所有来往信件通过黑客技术调查出来。
邮件中语言十分露骨。比如邓文迪对布莱尔说:我为什么这么想念你?因为你很帅气,身材很好,你真迷人。 默多克看着这些文字,再对比一下自己年迈衰老的状态,感觉自己的男性尊严受到侮辱。何况他背后还有一整个集团,影响力广泛,这件事情不能就这样善罢甘休。
深思熟虑之后,默多克决定与邓文迪离婚。因为邓文迪是过错方,默多克对她并没有过多的留恋,财产方面并不想像前妻那般优待。
她可是邓文迪,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吗?即便错方是自己,她也要拿回自己那一份财产。 之前,邓文迪就给两个女儿购买了家族信托基金,待默多克去世以后便可得到一笔不小的数额。 在二人感情还好的时候,默多克曾送给邓文迪在纽约第五大道一座700平米的豪宅。
不仅如此,有传言称邓文迪还拥有北京故宫旁边的一套四合院,按现在的价值估算,起码上亿资产。 邓文迪早早就安排好自己的退路,实在是令人惊讶。
何况,默多克集团在2019年被收购,获得710亿美元。得此消息的邓文迪,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机会,她为默多克生了两个女儿,就是谈判的最好砝码。 她在对默多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游说下,分别给每个女儿拿到20亿美金。
这些财富,足够她下半辈子的奢靡生活。更重要的是,“默多克前妻”这个身份,是她的荣耀。以后无论邓文迪有什么新计划,这一段婚姻带给她的影响力都将是制胜法宝。
四、人狠话不多
邓文迪同默多克的14年婚姻画上句号,布莱尔也失去了迷恋她的资本,邓文迪更加肆意妄为。 近年关于她的消息,都是穿梭在各种年轻的男模、小鲜肉或商界大佬中。 如果说,知识改变命运是对她前20年的总结,那么手段高明、目标明确,人狠话多则是对她20岁至50岁的概括。
现在的邓文迪已经54岁,大家对她的评价都是“虚伪”“利益至上”“不道德”等这些骂名。 换做他人,这些评价早就令其无地自容。她若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根本就没有现在的生活。
也许你会对邓文迪做“小三”的行为嗤之以鼻,也许你会对攀附权贵的她不屑一顾。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邓文迪无疑是成功的。 她必然是有些真功夫在身上的,否则相貌平平的她凭什么多次俘获富豪的心?
何况她背叛了默多克,一家四口却还能安然无恙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再次证明邓文迪的手段和情商。 哪对夫妇离婚不是黯然收场?真心也好,假意也罢,默多克即使被邓文迪伤害离婚,还是愿意同她保持良好的关系,就足以证明这个女人不简单。
因从小高度自律,才能跻身进世界名校。成年后的邓文迪以长远的眼界、狠辣的手段、猜不透的城府,才能达到如今的影响力。 现在,她完全无需攀附别人,相反,她才是别人拼命想要攀附的豪门关系。 从她身边那些“嫩模”男友就能发现,邓文迪已成为别人争相讨好的“猎物”,她很享受如今的生活。
对于邓文迪本身,并不褒奖她的某些做法。不过,她的果断坚毅的确值得很多女性学习,同那些实力配不上野心的人相比,邓文迪的实力与能力确实有目共睹。 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有默多克,我也可以过的很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