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神童?

什么叫神童?,第1张

所谓神童,指的是能够在十二岁之前在某些特定领域与高水平成年人相媲美的儿童。我在这里对这个词的用法比较宽泛,一切在童年与少年时期发掘出了深切的固有天赋的人们都被我当成了神童。

神童(prodigy)一词源自拉丁语prodigium,意为“悖逆天道的怪物”。神童的不同之处如此显著,简直就像生理缺陷一样刺目。对于非正常的焦虑远远超出了词源学的范畴。极少有人愿意被被人视为神童,尤其是因为神童往往与早衰、异常发育以及反常举止联系在一起。在许多神童眼里,神童无非是可怜而又诡异的怪胎,几乎不可能取得毕生的社会或者职业成功,他们的人前表演与其说是艺术,倒不如说是派对上的噱头。

神童的名号往往暗示着少时了了的现实,而天才的名号则意味着为人类意识增添价值的能力。许多天才都不是神童,许多神童也并没有非同一般的才华。法国诗人雷蒙德哈第盖说过,“少年神童就像卓越非凡的成人一样的确存在,但是两者极少是同一个人。”不过在本章当中,我致力于记述从神童到天才的连续演变,因此对于这两个词的使用也多有重合之处。这一章的主人公们表明,在子女生命当中的任何阶段,非同寻常的能力一旦出现就总会改变原本的家庭状态,就像精神分裂症或者其他残疾一样。话虽如此,但是少年得志与百战功成依然是两种极为不同的身份认同。

就像残疾一样,早慧也会迫使父母围绕着子女的特殊需求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下也必须将专家请进家门;这种情况下,这些专家用来应对子女异常的基本策略也经常会削弱父母的权力。早慧的子女迫使父母寻求具有类似经历的人们相互扶持。父母们很快也会面临主流化教育的悖论,并且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要么将子女安置在智力水平相仿的人们当中,或者将他们安置在年龄相仿的人们当中。前一个群体往往年龄太大,不会与神童交朋友;后一个群体往往难以理解神童的成就,还会故意疏远他们。就像任何发育畸变一样,才华也会妨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神童家庭的健康与幸福程度也并不比本书当中的其他家庭高到哪里去。

在体育、数学、象棋以及音乐这四个领域最容易出现神童。这一章我主要关注音乐神童,因为我理解音乐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理解体育、数学或者象棋的能力。音乐神童的成长取决于父母的配合。假如没有父母的支持,子女根本摸不到乐器,也无法接受训练,就算最热诚的天才离了这两样也不能成事。大卫亨利费尔德曼与林恩T高尔斯密是神童领域的学者。这两个人曾经说过,“神童的成长是一项需要团体协作的事业。”

子女的绝大多数行为表现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神童的父母总会反复告诫子女他们过去是什么人,现在是什么人,将来可能成为什么人,在成就与童真之间寻求相互妥协。为了构建这样的叙事,父母往往会将快速成长的异常情况与深入成长的远期目标混为一谈。为子女提供支持的行为与向子女施加压力的行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相信子女的能力与强迫子女遵从父母自己的想象也并非势不两立的做法。损害神童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过度关注培养才能并且忽视人格成长,又比如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并且忽视最能令子女感到心满意足的特定技能。神童子女或许会觉得父母对他们的爱完全取决于他们能否取得炫目的成功,又或许会觉得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培养神童意味着用眼前的牺牲换取悲喜难料的未来。如果说社会对于绝大多数非常规孩子的期待值都过于低下,那么对于神童的期待值则往往高得摇摇欲坠。

从进化角度来看,音乐天赋似乎算不得什么优势,但是几乎所有人类社会都有音乐。考古学家斯蒂芬米森在《唱歌的尼安德特人》( The Singing Neanderthals)一书中认为,音乐对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来关于婴儿导向式语言——也就是几乎所有人面对婴儿说话时都会采用的夸张音调——的研究显示,婴儿更喜欢富有旋律的发音。音乐学者约翰布莱金说过,音乐“天然存在于人体之内,静待着萌生成长的机会。”一个文化圈里的成员也能辨识另一个文化圈当中的音乐是喜是悲。不过尽管人们普遍天生具有鉴别音乐的能力,音乐就像就像任何语言一样依然需要依靠长期接触才能在头脑中成型。我们掌握了我们所属文化当中的典型和声进行,并且感受到了后天习得音乐预期的实现或者逆转。社会学家罗伯特加菲亚斯辩称,音乐与口语是婴儿期习得的同一套体系,而且音乐可能是我们“维持社会化进程的首要手段。”

聋人儿童一开始就会通过肢体动作进行交流,音乐神童也会从小就通过曲调传递信息。对于他们来说音乐就是言语。据说韩德尔会说话之前就会唱歌。阿图尔鲁宾斯坦小时候如果想吃蛋糕就会哼唱玛祖卡舞曲。音乐心理学家约翰斯洛波达研究过我们为什么会对特定的音符与旋律模式产生情绪反应。他写道,“乐曲并不是语言,也并不像英语之类的语言那样具有指涉含义。但是乐曲的确具有复杂的多层面结构特征,很像是句法或者语法。” 套用语言学家诺曼乔姆斯基的主张,每个人的大脑深处都潜藏着一套处理音乐的结构,只要接触外界声音就能将其激活。列昂伯特斯坦是巴德学院的院长,他本人也曾经是一名神童。他认为,“伟大音乐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将音乐当成替代性语言交流手段的情感吸引力。”就像口语与手语一样,音乐也不能仅仅作为表达方式而存在,还需要有人倾听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对音乐表达进行鼓励。正因为如此,父母的参与对于子女音乐能力的养成才会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 当然,仅仅将音乐当做母语并必然不意味着卓越的母语水平,这就好比并非所有美国儿童都能成为用英语进行创作的诗人一样。

1 古代有哪些小神童后来变笨了

方仲永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 古文饶州神童

饶州神童

原文: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译文: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无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为了让他们专心读书)。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种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一度被废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复后又逐渐恢复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直到死去的孩子,比起考中(通过)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解释:

元丰:宋神宗年号

神童:指应神童试。宋代科举考试有神童科,赴考者称应神童试

俚俗争慕之 俚俗:世俗之人 慕:羡慕,爱慕

粗:大概,差不多

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诗》、《书》、《易》、《礼》、《春秋》)

杪:树梢

绝:断,切断,断绝

终:终了,完毕,结束

盖多于中也 中:指考中做官(即:考试通过的,指代:小孩)(虽然为官,但因年幼,实际上是不让他们去治理民政的)

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道理:

对于培养神童,不能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这样做实在是危害极大的。

3 神童属对文言文翻译

原文 编辑 粤中①庄有恭②,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③非凡,遽⑦诘⑧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④?”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⑤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⑥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2译文 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

(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偶然一次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对子,小意思罢了,这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将军认为他自大并且夸张,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

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4 描写“神童”的文言文有哪些

描写“神童”的文言文有:《伤仲永》

1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2 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3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文章题目是《伤仲永》名字是方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 南汇区中考文言文神童译文

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声。

(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

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

将军认为他大气夸奖他,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

应声对道:“惨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堤防堤防。”。

引子:近期神童频繁出现,与其说是一种现象,不如说是人们对当下教育的一种焦虑的集中反应。

一、“神童”频现。

今年“神童”的出镜率着实有点高:

天才少女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字小说。

“裸跑弟”4岁驾驶帆船出海、5岁开飞机、6岁写自传……

小学生“独立”研究抗癌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

天才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

这一系列的事件,刺激着大众尤其是家长们的眼球,这些少年的经历,无论怎样传奇,到了家长眼中,其实都是一个结论,那就是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哪怕这其中有不少是“人造神童”。

二、给我一支神笔。

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家孩子,虽然被专家们广为诟病,但绝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在做。因为,现在教育一个孩子,压力实在太大了。即使每天尽心尽责,天天给孩子批改作业,给他报辅导班、兴趣班,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可得到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也仅仅是能保证孩子不掉队,不输在起跑线而已

于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少年时代即取得了别人追求多年而不可得的成就,岂能不羡慕?

“神笔”“神童”一字之差,却是现代人都梦寐以求的。

我们在年少时,就喜欢做做白日梦,“假如给我一支神笔”,那岂不是要啥有啥,长大了,为人父母了,神笔是不敢奢望了,却又梦想着“赐我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吧”,这样的话,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孩子走上人生巅峰。

三、一日成才。

这种奢望,跟动画片里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一日成才》,又何其相像。

别人家的孩子,门门一百分,自己的家的孩子,麻烦不断。于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别人,很多人关注神童,并不希望他们家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智商超群,而是想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在后天如何经过家长的努力,造就这样一个少年天才的。

那怕让他失去童年,哪怕让孩子和父母产生隔阂,都在所不惜。

很多家长,就是这样的纠结心理,一方面指责,“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扼杀他的童年”,另一方面却又在犹豫,我要不要也这样试试?

四、伤仲永。

可是,这样的梦,终归只是梦而已。有些“神童”是见不得光的,当大家发现,这些所谓的“神童”有的是靠父母作弊,甚至有的只是包装出来之后,爆发出了惊人的愤怒。

这就好比,你刚给了我一个希望,转手就像戳肥皂泡一样,把它戳破了。

于是,我们又不得不回到现实: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是自己家孩子。

自己的孩子再差,也不能放弃他。

更何况,造就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给他出类拔萃的成绩,孩子,应该有个完美的童年。

更不要说,历史上神童出现了那么多,到最后,真正功成名就的,又有几个呢?

神童再神,终究还是个孩童啊!

曹植被称为神童是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智慧。据传他三岁时能够写出诗文,七岁时能够作出诗赋,九岁时就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文章。他的才华在当时就已经闻名天下,故被尊称为“神童”。至于“贺薰风一万年打一生肖”的谜语,答案是“猴”。其中,“贺薰风一万年”是指祝福着永远吹着清新的风,而“打一生肖”则是指猴年。

原文翻译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锡,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民间的百姓都羡慕他。于是,当地所有孩子不管怎么样,大致能念书时,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上,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本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母的若干铜钿,作为酬劳和奖励。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

来自

我觉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应该因材施教 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回答者: wgsjack199213 | 四级 | 2011-3-2 17:34

培养儿童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扼杀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回答者: 碧海蓝天365 | 十八级 | 2011-3-2 17:36

翻译是: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使其玩耍不成。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母的若干铜钿,作为酬劳和奖励。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

小儿不问如何:小儿朱天锡没有别的什么才能

苦之至死者盖多也:因苦而导致死的人大概是有很多

选文中的家长是如何对小孩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逼着自己的孩子学神通朱天锡去念书,熟读<五经>

你认为应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种"超前教育"所造成的悲剧

回答者: cpe1130 | 一级 | 2011-3-2 20:19

gvhbkkm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3-2 20:54

培养儿童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扼杀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回答者: 琴酒琴酒 | 一级 | 2011-3-9 19:28

告诉我们应该因材施教 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

回答者: 江户川龙凤 | 二级 | 2011-3-9 23:30

对于培养神童,不能拔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回答者: 皇浦颖2581 | 一级 | 2011-3-12 09:13

翻译是: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天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使其玩耍不成。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母的若干铜钿,作为酬劳和奖励。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

回答者: 按护士 | 一级 | 2011-3-12 12:47

教育儿童不能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的

回答者: 云端あ寂寞_哈 | 一级 | 2011-3-12 18:07

转发到:

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登 录 忘记密码

注册百度账号,遨游知识海洋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投诉吧反馈。

201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知道协议

是全球最大的问答型知识分享平台

提问题,排疑解惑答疑难,助人为乐搜知识,学习提高加团队,共同进步

我们真诚欢迎您加入,分享属于您的精彩~!

主演:黄文择

集数:24集

导演:佚名

状态:

编剧:佚名

年份:1987

地区:台湾

首播时间:

首播平台:

类型:其他

剧情介绍

版本说明:1987年10月,华视播出《神童》,为黄文耀制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0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