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叛逆期男孩子有什么表现?
1 早上起床,对着镜子把头发梳了很久,也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衣着和发型。
2我越来越喜欢和同学一起出去,即使晚上不回家。
3不喜欢看书、不看**、不进书店,但喜欢和不务正业的黑帮打交道。
4、向你要钱的次数越来越多,理由很正当:买书、买文具、请同学吃零食。
5、那冒险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6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是想办法得到它。
7、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做出人意料的事情,喜欢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
8 佩服与老师作对的学生。
9 我很高兴课堂上出现了一些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
10唱反调父母不理他们:父母不按自己的要求做,越是禁止越是做。
11、注重外表,爱名牌,爱攀比。
12厌学逃课,沉迷网络游戏。
叛逆期如何管教14岁少年?1 了解叛逆。
叛逆期男孩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 父母应尽量理解这种情绪,避免以传统观点和成人心态看待问题。
2 有效的沟通。
及时了解叛逆期男生当前面临的问题,有效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充分信任,帮助解决困惑,用言语引导。
3,倾听孩子的声音。
当父母把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上时,他们可能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他们释放了很多负面情绪。
4,用咨询解决问题。
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即使协商失败,也会增强情感氛围,有利于未来问题的沟通。 父母经常犯的错误是不解决当前的问题,还破坏了情感氛围,阻碍了情感交流,失去了以后解决问题的机会。
5、是明确培养目标。
过高的期望很容易加剧叛逆期男孩的叛逆心理。 家长要根据男孩在叛逆期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当的目标和要求,避免过于严格,造成不良情绪。
6、多指导少斥责。
父母越尊重孩子,他们就越有自尊心,也会越注意纠正自己的言行,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 当然具体情况要详细处理,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等,家长不用委婉,但也不要用训斥的方式。 相反,他们应该平等而严肃地与他交谈,指出其危害,要求他改正,并制定一些惩罚措施。
7、转变教育观念。
这时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成年人了,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重视,把他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对待。 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去做。 如果有什么可以和他坐下的,就和他平起平坐,减少家长和老师的数量。 孩子之间的隔阂。
青少年的亲子冲突研究
亲子冲突是众多中国台湾家庭的困扰。为人父母,你曾经觉得「都是为了孩子好」,最后却不欢而散吗?身为青少年,又是否会因为害怕「不孝」的压力,与爸妈争执时选择消极逃避,从未好好诉说自己的想法?「研之有物」专访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叶光辉研究员,他长期投入华人亲子冲突历程、孝道研究,指出冲突其实具有正面意义,若能将危机视为转机,不但可以缓解负面情绪,也是开启双方对话的第一步。
亲子关系好不好,爸妈、孩子想得不一样!「你和父母能像朋友一样互动吗?」叶光辉曾在大学课堂这么问,举手的学生寥寥可数。
三十几年前,叶光辉担任「张老师中心」督导时便观察到,亲子冲突是许多中国台湾家庭的共同困扰。他从研究中也发现,父母、小孩对于亲子关系的认知,经常天差地远:爸妈认为自己和孩子亲密无间,事实上,子女那头却有说不完的抱怨。
当中突显的,正是华人传统价值观产生的矛盾。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中国台湾老人家则爱说「囡仔人有耳无喙」(小孩子有耳无嘴),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回嘴是「没大没小」,隐忍才「不伤和气」。孩子即便有不同的自我期待,在家庭孝道压力下也可能压抑自我,不敢正面沟通,累积无尽埋怨。而爸妈想着「我是为你好」,日日忙进忙出,最后却被指责为直升机父母、虎爸虎妈,自然也是满腹委屈。
叶光辉提到,华人文化重视家庭、偏向集体主义,「孝道」与「和谐」是当中两大关键元素,但若缺乏对等沟通,往往也会埋下亲子冲突的种子。
亲子冲突是中国台湾家庭最常见的困扰。部分原因是,在强调和谐、孝道的文化传统下,青少年和父母难以建立对等的沟通模式,宁可选择避开问题、减少争执。iStock 怨恨感是青少年的大敌与父母、孩子吵架让人心烦意乱,但亲子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比你想得更严重!
2013 年叶光辉团队研究发现,亲子冲突带来的负面情绪,会造成青少年各项问题行为,而且不同类型的负面情绪会导致不同的问题行为。常见的负面情绪有:
负面情绪是关键的机制,让亲子冲突衍生出后续的负面伤害,反过来又因为问题行为制造新的冲突,陷入恶性循环。其中,怨恨感带来的影响最大。研之有物(资料来源│叶光辉) 冲突都是负面的吗?危机也能是转机!找到青少年不同问题行为的根源,下一步,就有机会寻求解决之道,听起来是亲子研究的一大里程碑。但叶光辉却停下脚步,「过往的研究思路,都是去找出冲突的伤害、怎么避开冲突,但日常生活里家人间发生冲突其实很正常。」
他重新思考核心问题:冲突只会导致问题行为吗?冲突难道都只是负面的吗?
「冲突之所以会有不良影响,是因为当我们停留在负面情绪里,陷入不断『反刍』而造成恶性循环,也就没有多余的心理能量『处理冲突』。」叶光辉点出关键原因。
换言之,冲突未必是破坏关系、造成亲子压力的凶手。负面情绪才是关键催化剂!假若没有负面情绪「火上浇油」,冲突未必会带来大伤害。
于是,叶光辉将问题意识从「如何避免冲突」转向「如何面对及处理冲突」,进一步探讨在冲突发生后,如何降低负面情绪的爆发。他花了两年重新建立理论系统,找出了如何让冲突事件不导向负面伤害的两大关键。
正面看待冲突:吵架虽然讨厌但有用!首先是:个人如何看待冲突。
叶光辉解释,吵架争执有时不一定涉及是非,只是彼此价值观不同、意见不一,没有绝对的对或错。然而,在以和为贵的文化标准下,冲突便成了「关系破坏者」,当我们总是从负面角度看待冲突,就容易将其视为压力来源。一有意见不合就感觉自己被打压、被否定,萌生负面情绪。
因此,叶光辉提出「功能性冲突评估」的概念,也就是个人是否能看见冲突事件的功能、正面意义。
简单来说,如果个人能正向的看待冲突,把冲突当成对话的机会,也就更容易缓解负面情绪。
这个认知扭转了冲突的意义。在功能性评估下,危机也能是转机,「吵架」其实是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
适当表达:忍耐、沉淀反思后再沟通但是,光有正向心态也不能解决冲突。毕竟,再怎么乐观积极地看待争执,争执当下难免心烦意乱、愤怒难过。
因此第二个关键是:情绪产生后,个人如何排解负面情绪,之后又如何面对问题。也就是一个人的「情绪调控策略」。
叶光辉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兼具历程性与华人情绪观的「适当表达策略」,是青少年处理亲子冲突的好对策。
什么是适当表达策略?具体来说,包含「策略性抑制」、「品味-自我省思」、「情绪表达」三个阶段。
冲突爆发之际,爸妈与孩子都会感到愤怒或难过,在情绪高涨下,双方很难达成共识。情急下脱口而出的话,往往是伤人伤己的双面刃,这时最好先「策略性的」忍住情绪、暂时离开,彼此各退一步,也让自己冷静下来。
「策略性抑制」和逃避压抑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进入下一阶段。情绪慢慢冷静后,尝试抽离自身角度,不要一直陷入「为什么妈妈总爱拿我跟别人比?」「为什么爸爸都不相信我?」试着用第三人、观察者的角度跳开反思:为什么我会有这些情绪反应?(一听到某个关键字就跳脚?特别讨厌和谁比较……?)这些是不是和过去的互动经验有关?透过体察情绪、自我省思厘清情绪的根源,有助于理解自己与爸妈的感受。
最后,不要放弃沟通!选择适当时机,例如双方心情好或闲暇放松时,主动向父母表达感受,谈谈自己为什么生气、了解爸妈的情绪,重新开启对话。
「适当表达策略」包含三个阶段,透过冲突降温、自我反刍、正向沟通,转化调节对立关系。 研之有物(资料来源│叶光辉)叶光辉分析,过往西方的情绪调控研究多半强调单一策略的优劣,例如,比起强忍情绪,转移注意比较能缓解负面情绪等。
但适当表达策略是「 体」,也就是采用多重策略、循序渐进,呈现情绪调控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前一策略可以帮助实践下一个策略!表达需要反思、反思需要独处,情绪调控并不是独立运作。
这个思维转向,也正是情绪研究跳脱西方传统心理学的洞见。
适当表达策略融入儒道等东方哲学重视的「提升修养」,把情绪化为自我成长的养分,就像自我打怪、晋级升等。透过每次冲突后的反思、沉淀,内化为个人的涵养。iStock 数据调查:采用哪种策略,亲子关系最佳?有了理论作基础,叶光辉也进一步从实证研究确认,不同的表达策略,真的会影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和个人幸福感吗?
叶光辉与台大心理系博士生何文泽等人的研究团队,以中国台湾北部两所学校高一生为受试对象,共 761 名样本进行实征分析。研究依照情绪调控策略量表,区分出三种青少年面对冲突的反应策略:压抑、重新评估、适当表达。
「压抑」偏向忍耐隐藏,好比用掩藏感受来控制情绪、生气或伤心时不显露出来。「重新评估」则像是转移焦点,想一些好的事情让心情好转,或是改变想法(爸妈也是为我好、不参加营队也没什么关系)让自己不再那么生气、难过。「适当表达」策略,是经过情绪、思考转换的历程,再进行持续沟通,包括选择适当时机表达感受、主动让父母了解我的情绪。
结果如何?
在亲子关系上,采取「适当表达」策略的青少年和父母关系最好,其次为「重新评估」,最差则是「压抑」。在个人的身心适应度,「适当表达」、「重新评估」差异不大,「压抑」型的青少年自我感觉最差。
总结来看,适当表达型的青少年,个人身心状态、亲子关系都比较好。
一、共情:非常理解您的感受,相信您为了教育孩子,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孩子就是没法听我们的话,这让您也感到比较沮丧。
二、具体化:您可以具体描述下孩子是怎样脾气大?以及平常家长都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发脾气”这件事情是有效的:无论对孩子的态度是软还是硬,孩子在与爸妈的沟通中习得了“发脾气”这种态度对父母是有效的,所以会一再运用。
解决:无论是发脾气、耍小性子、还是哭闹等,家长如果减少对这些行为的关注度,那么孩子自然不会用这类行为来应对。但不关注,并不等于完全“漠视”,家长也要保持对孩子相对的关心,在孩子“闹情绪”结束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b 经常用负面语言教导,引得孩子逆反:如果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评价、批评过多,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可导致孩子不与他们交流。
解决:减少对孩子直接的评价,减少用负向语言批评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层面上沟通,先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感。
c父母过于强势与控制:无论是“软话”还是“硬化”,父母无非都是想要告诉孩子“你得按照我说的做”,这就让孩子有很不好的感觉。
解决: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孩子表达的父母不认可,也要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认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件事,再讨论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一般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由于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思的日渐增强,迫切的希望可以摆脱家长的监护,不希望父母再把他们当做小孩子一样看待,有的青少年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逆反情绪。
孩子叛逆期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叛逆期通常是孩子从小学后期或中学初期开始的,一直到大学这个阶段才会逐渐地结束,叛逆期这个时间长达10-12年。而孩子在10-18岁这个期间,他们会尝试着去打破从小对父母的依恋关系,想要脱离父母的庇护,并且在这个年龄段里,孩子还会随着年龄产生很多不同的变化。
孩子叛逆期结束的三大标志是什么?第一,女孩。
1、喜欢主动的和爸爸妈妈去沟通,开始愿意将自己的一些小秘密和父母去分享,介绍自己的朋友给父母认识。
2、变得更加有成熟感了,不再固执己见,开始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3、不再是封闭自己的,对于家人的态度也是很温和的,懂得尊重长辈了,甚至是主动给家人送礼物,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
第二,男孩。
1、孩子会变得更加沉着稳定,更加清楚自己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上都会变得更加有条理,整体上各种事情上也会自己安排,让家长很少费心。
2、孩子懂得自主学习,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更加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上的困难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上也能寻求父母的解决方案,更懂得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3、能够理解父母说的话,可能学会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承担教务等等。
河南开封有一个15岁的少年,正是处在叛逆的阶段。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孩子一下子便跑到了楼顶想要去跳楼轻生,还好是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将孩子救了回来。孩子被救回来之后情绪非常激动,一直哭个不停。消防员对孩子暖心陪伴,并且用温柔的语言安抚劝导孩子。直到孩子激动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之后,消防员才放心的离开。父母必须要好好的关注一下孩子的想法,遇到事情理性的沟通是最正确的。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不能够把压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一定要想一想孩子有没有尽力,不要总是压榨和逼迫他们。孩子必须要劳逸结合才可以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父母一定要懂得孩子是怎样想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上面来进行。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是非常敏感的,容易冲动过头做出措施。家长肯定不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定要在学习和生活上经常的跟孩子多交流。孩子有情绪不好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选择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不要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否则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妈妈要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保持冷静,多考虑如何控制孩子的情绪。
总的来说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回到家便选择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话,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被电子产品逐渐吸引。只有在没事的时候经常在孩子面前看书,才会让孩子潜移默化的被父母影响。家长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这样孩子才不会沉迷于手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