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先后任命了13位丞相:建陵侯卫绾、魏其侯窦婴、柏至侯许昌、武安侯田蚡、平棘侯薛泽、平津侯公孙弘、乐安侯李蔡、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牧丘侯石庆、葛绎侯公孙贺、彭城侯刘屈氂、富民侯田千秋,不过这13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却鲜有善终。
1、后元元年(前143)—建元元年(前140年):建陵侯卫绾
后元元年(前143)丞相刘舍被免职。八月汉景帝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他做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崩逝(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建元元年(前140年),因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卫绾去世后(前131年),谥号哀侯。
2、建元元年(前140年)—建元二年(前139年):魏其侯窦婴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汉景帝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
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卫绾免职后,汉武帝汉武帝任命窦婴当丞相,田蚡当太尉。建元二年(前139年),被窦太后解除了丞相职务。元光四年(前131年),窦婴“伪造圣旨罪”被处死。
3、建元二年(前139年)—建元六年(前135年):柏至侯许昌
建元二年(前139年),柏至侯许昌接替窦婴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4、建元六年(前135年)—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安侯田蚡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田蚡登上丞相之位。元光五年(前130年)春天,田蚡病倒,不久便恐惧而死。
5、元光五年(前131年)—元朔五年(前124年):平棘侯薛泽
田蚡死后,武帝命御史大夫韩安国行丞相事,不过韩安国很不幸运,从车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武帝只好将他病免,让薛泽做了丞相,担任丞相期间,没有什么作为,元朔五年被免职。
6、元朔五年(前124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平津侯公孙弘
薛泽被免职后,汉武帝欲任用公孙弘为丞相。但是根据汉朝的制度,丞相都是在列候中选任的,于是武帝下诏封平津乡650户给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戊寅,做了6年丞相的公孙弘薨于任上,谥号献。
7、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五年(前118年):乐安侯李蔡
西汉飞将军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公孙弘死后,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接任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汉景帝园寝的空地而被问罪,李蔡不愿接受询问,自杀而死。
8、元狩五年(前118年)—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强侯庄青翟
汉高祖时武强侯庄不识(《史记》作庄不职)之孙,汉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李蔡死后,汉武帝任命太子少傅庄青翟为相。元鼎二年(前115年),因与权臣张汤的相互构陷,牵连致死。
9、元鼎二年(前115年)—元鼎五年(前112年):高陵侯赵周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因父功封侯。元鼎二年二月,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元鼎五年,因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而自杀身亡。
10、元鼎五年(前112年)—太初二年(前103年):牧丘侯石庆
赵周被免职后,汉武帝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
11、太初二年(前103年)—征和元年(前92年):葛绎侯公孙贺
石庆死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葛绎侯。不过,汉武帝的丞相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李蔡、庄青翟、赵周连续三任丞相皆因罪自杀。所以他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绶,直到见了汉武帝生气后才不得已拜受。果不其然,征和二年(前91年),公孙贺因巫蛊之祸死于狱中。
12、征和二年(前91年)—征和三年(前90年):彭城侯刘屈氂
汉武帝刘彻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征和二年被任命为丞相。征和三年(前90年),刘屈氂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之后被腰斩于长安东市。
13、征和四年(前89年)—元凤四年(前77年):富民侯田千秋
战国时田齐后裔。车千秋接替刘屈牦担任丞相,封为富民侯。元凤四年(前77年),为相十二年后去世,谥号定侯。
扩展资料
全文是这样的:“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邱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廐、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
这段话分三个层次,前面两个分别为罗列公孙弘之后的丞相名单,和交待相府客馆命运,前文已经介绍过了。有意思的是第三个层次。班固笔锋一转,第三个层次又重新回到那六位丞相身上,交待他们的命运,说其中唯有石庆因忠厚谨慎终老相位,其余五位都未得善终。
班固的这个叙述结构,至少有两点疑问。先说第一点。这段文字第一层和第三层都在讲几位丞相,却在中间插入关于相府客馆的描写。班固为什么不顺着丞相名单,把他们的命运交待了呢?如果我们尝试着把讲述客馆变迁的文字全部删去,会发现不仅不影响词句的完整性,反而使得文理更通顺。
删去客馆命运后的文字就变成这样:“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文意相扣,严丝合缝。班固为什么非要在中间插入相府客馆的命运?
我想,班固正是要让相府客馆惨淡的结局,和六位丞相黯然的命运交相呼应,烘托出观察汉武帝时代的一个特殊窗口。在汉武帝的皇权威严下,丞相们不仅留不住相府客馆,连自身的命运都无法掌控。
第二个疑问和丞相们的命运有关。接替公孙弘的李蔡,在相位仅三年左右时间,因非法侵盗“国有”土地罪,自杀了。又是三年不到,后任丞相严青翟与御史大夫张汤讧斗,最终也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继而为相的赵周,同样在相位上呆了三年左右,最终成为汉武帝打击诸侯王、列侯势力的牺牲品,在狱中自杀。有这三位丞相的先例,就无怪乎当石庆因未能妥善处理流民问题而遭汉武帝痛斥时,就有人劝他自杀以谢罪。
也无怪乎当汉武帝任命公孙贺为相时,公孙贺呜咽哽涕,长跪不起,不愿接受这个职位了。石庆因木知木觉、反应迟钝,最终没有自杀,侥幸躲过一劫。而在他之后的公孙贺和刘屈氂,却都因卷入巫蛊案,被汉武帝无情地斩杀了。
这就是班固罗列的六位丞相的命运,三人自杀,二人被杀,一人差点自杀。如此悲情,汉武帝的丞相就没一个命好点的吗?其实公孙弘之后,汉武帝总共任命过七位丞相,刘屈氂之后还有一位田千秋。班固把名单列到刘屈氂,戛然而止,没把田千秋列进去。恰恰就是这位田千秋的命运,和前面六位大不相同。
田千秋出现在巫蛊之祸后。巫蛊之祸,太子刘据遭栽赃陷害,被指利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刘据为求自保,仓促起兵,却在兵败后自杀。这场裹挟着腥风血雨的人伦巨变,让迟暮之年的汉武帝陷入了沉思。官卑职微的田千秋假托神灵意旨,替太子鸣冤抱屈。
田千秋的出现,正好给了汉武帝一个台阶,让他有了替太子平反的机会和借口。理顺了太子案,汉武帝在短短几个月内,把田千秋从极其低微的职位上,破格提拔为百僚之首的丞相,并封他为“富民侯”。
汉武帝去世以后,田千秋仍然是丞相。直到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薨逝,田千秋在相位上前后呆了十三个年头。在《汉书·公孙弘传》中,田千秋这位好命丞相,被班固选择性地遗忘了。班固为什么这么做?另外,又是什么造就了田千秋的命运,是他的才能、功绩远远胜过前几位丞相吗?
从李蔡到刘屈氂这六位丞相,司马迁曾评价李蔡“为人在下中”,也批评石庆“无他大略为百姓言”。至于其他几位丞相的才能和功绩,司马迁也有一个总体评估:“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史记·张丞相列传》)从司马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这些丞相都是些庸才;第二,他们只不过在朝廷上充当“备员”,对国家大事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那么田千秋和这六个人相比又如何?班固说田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汉书·车千秋传》)既无才学,又无功劳,只不过替太子鸣冤恰巧符合了汉武帝的需求,因而拜相封侯。汉武帝去世后,霍光以大将军身份辅政,对这个阶段的丞相田千秋,《资治通鉴》评价道:“时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自守而已。”依然因循守默,无所作为。
看来论才能、功绩,田千秋并不比他的六位前任强。那为什么前六任命运如此不济,而田千秋却恰恰相反呢?看来关键原因不在这些丞相们身上,而在用这些丞相的汉武帝身上。自公孙弘之后,汉武帝为什么始终选择这些平庸之辈来担任丞相的要职?
关于公孙弘这个人,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他是汉代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出身的丞相,在他之前的汉代十八位丞相都是贵族出身。汉武帝打破成例任用公孙弘,未必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公孙弘的学问才气实在寒碜,如前所述,四十余岁才开始学习《春秋》“杂说”,参加人才选拔的答卷,原先被考官置于下等,是汉武帝亲自把它擢拔到上等。汉武帝看中的是公孙弘的学问吗?不是,看中的是公孙弘这样的人物,容易驾驭。
此后公孙弘的“官场成长记”,证明汉武帝的估量是正确的。从后几任丞相人选可以看出,汉武帝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丞相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能为皇权所驾驭。
汉武帝可能从来没想过要让这些丞相主导大汉帝国的政策走向,主导政策走向的,始终是他自己。在加强皇权的过程中,汉武帝任用酷吏,造成国内政治的紧张,庄青翟、赵周的死与此有关。对外政策上,汉武帝四面出击,开疆拓土,使得国库虚耗、百姓流离,石庆差点自杀,与此有关。
此外,汉武帝又迷惑于方士,为求神慕仙而广营宫室、巡行封禅,更加强了社会财富的消耗。而且正是汉武帝的这种迷信心态为人利用,酿成了巫蛊之祸。公孙贺、刘屈氂正是死于巫蛊。所以这几位丞相的命运,几乎都与那个时代的政治危机息息相关。
田千秋的命运不同,是因为他出现在汉武帝洗心革面之后。巫蛊之祸让汉武帝痛定思痛,开始彻底反省以往的所作所为,并颁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终止了以往四面拓张、大开大阖的政策,决定转向休养生息。因此汉武帝在任命田千秋为相的同时,封他为“富民侯”。
“富民”二字正透露着汉武帝改革国策的信息。所以,田千秋和李蔡等人,虽同为汉武帝时代的丞相,却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的界限,即在于汉武帝的国策取向。李蔡等六人的命运是和穷兵黩武、骄奢*侈的汉武帝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田千秋却不是。
所以班固在《汉书·公孙弘传》中提到公孙弘的继任时,撇开了田千秋,而是让李蔡等六人和遭废弃的相府客馆一起,共同定格了汉武帝那个雄武拓张却民不聊生的特殊年代。
人民网-汉武帝和他的丞相们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
,尊崇儒家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
了汉王朝的统一。在他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
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
成为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
、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
试。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
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
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
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
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
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
还乡,给他撤职了。
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
其侯。曾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
,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
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不用他为相,而用
了卫绾。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任命窦婴为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
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
、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
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
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
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赶下来了。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
家居。”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
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经常来看望他。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
谀。”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他又很有钱,“家累
数千万”。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
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
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
,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
喝醉了,忘记了。等到到了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让灌夫不满。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
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
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了便大骂籍福。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所深深
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
,灌夫被田蚡、籍福诱导下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与朝
堂之上。武帝问御史大夫韩安国孰是孰非,韩安国却说两人都对。太后则在武帝面前绝
食,道:“现在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借故欺负我弟弟。要是我百年之后,我弟弟岂不
成了他人案上的鱼肉了吗?而且皇帝难道能像石人那样长寿吗?”武帝请罪道,“都是
皇亲啊,所以我让他们当廷对论。我去让狱吏处理这件事情吧。”而韩安国则出了朝廷
便告诉田蚡道:“窦婴诋毁你,你该就势免冠解印绶然后告诉皇帝,窦婴说的都对,你
不配做丞相。这样皇帝一定认为是你谦让,不会让你离职的,而窦婴也会自己羞愧的自
杀。可今天他诋毁你,你便也贬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样,一点大体都没有。”
于是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
便宜论上”。于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可是武帝一查,尚书上并没记载景帝崩时下过
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臣印封的。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为伪诏而被
斩首。
三、柏至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
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
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四、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同母弟。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太后(景帝皇
后)的弟弟,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
都转过来拜见他了)。等到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后,田蚡愈发骄横,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
女、犬马、珍贵玩物都多的数不清。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着说大半天,皇帝也都听信
他的话,他推荐人做官,有的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权利快要比皇帝大了。武帝就问
他:“你任命完了吗?我也要任命官吏拉。”他又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
住宅,武帝终于怒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要武库?”此后他才稍微收敛一些。
在迫害灌夫、窦婴之后,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声喊着“我认罪,我认罪!”。找
会巫术看鬼的人来看,见魏其侯窦婴、灌夫在他两旁站着,准备杀他。三月,田蚡便病
死了。
不过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败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经接受过刘安的钱财,生气的说
道:“若武安侯还活着,我一定把他灭族。”(看来死的早还是有好处的)
田蚡还有一个极大的罪过。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五月,再次决堤改道。沿途十
六个县泛滥成灾,百姓都流离失所。武帝虽然派人征发十万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
后又被冲开。田蚡因为自己的食邑没有受灾的危险,便说:“长江黄河决堤都是天意,
不用耗费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意。”于是此后很长时间武帝都没有派人处理黄
河决口。直到二十年多后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将决口处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黄河
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时的旧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复安宁。此一罪,足够田蚡死个几
万次的了。
五、平棘侯薛泽: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就让安国做
丞相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拣了个便宜。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蔡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不过有俗话说,没
消息就是好消息。同理,他没做什么事情,所以也没遭到大难。
六、平津侯公孙弘:武帝初即位时,举行的那次招贤良文学士他也参加了。当时弘
六十岁,以贤良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回来汇报,不合皇帝的心意,以为他没什么能
耐,他便称病辞职回家。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文学士,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
。他感谢说,“已经尝试过了,皇上认为我不适合做官,把我罢免了。这次你们选别人
吧。”当地人还是推选他,武帝下诏书与诸儒,数百人回文应对,他的文章让武帝甚是
欣赏,把他列为第一。又见他容貌甚丽,便拜为博士。数年后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
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很谦逊贤德。
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事
、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他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他便做了丞相。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
孙弘还没有爵位,于是武帝下诏道:“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
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
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
始的。
公孙弘做了高官,便也学其他人那样开客馆,召纳贤才。他的俸禄都用来养客人,
而自己特别简朴,家无余财。但是他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心机很深:凡是得罪过他
的人,不论亲疏远近,虽然他表面假装着很友好,但是背地里总要恃机报复。董仲舒为
人正直,认为他只会阿谀奉承,于是他便记恨着。胶西王刘端骄横无礼,多次违反法令
,甚至杀害两千石官员多人,于是他便推荐董仲舒去做胶西王的相,不久董仲舒便因为
有病而被免官。汲黯时常诋毁儒生,也经常说他的不是,例如说他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太
虚伪,于是他让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内史去管理皇亲重臣所居住的地区。还好皇帝对汲黯
比对他还尊重,他才没机会迫害对方。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
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
贺、刘屈氂的时期已经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之后的六个
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惇厚恭谨,也老死在相位上,其余尽皆被诛杀。
七、乐安侯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武帝元朔年
间,他作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有战功,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他
由御史大夫之位迁为丞相。李蔡为人很普通,名声比他从兄李广相差甚远,然而李广没
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过九卿。而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任职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他就因为侵占了景帝陵园
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八、武强侯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
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庄青翟上朝的时候便与御史大夫张
汤约好一起向武帝请罪。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却没有请罪。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
事,张汤便想上奏说“丞相早就知道是何人所为”,庄青翟很害怕。丞相的三长史朱买
臣、 王朝、边通素日便受张汤欺侮而萌生怨恨,于是便与丞相谋划,上奏道:“张汤向
皇帝奏请施行法令时,商人们总是先知道而能囤积居奇,赚了钱后又分给张汤。”武帝
于是问张汤,而张汤却装做不知道,此时又有人上告说张汤诬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谋反,
于是张汤上书道:“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长史。”便自杀了。张汤为高官数十年,死时
家产还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们想厚葬,他母亲却说:“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遭受
恶言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武帝听说后便杀了三长史,又将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狱。
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九、高陵侯赵周: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元鼎五年冬,南越丞相李鼎被逼反叛。秋天,齐相卜式上书请求让他们父子以及齐
国熟悉水战的人前往南越效命,武帝封其为关内侯,并有黄金良田。九月,要祭祀宗庙
,列侯都要奉献黄金。少府负责检查黄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
之罪弹劾。于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剥夺了爵位。九月初六,赵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
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赵周便也自杀身亡。
十、牧丘侯石庆:丞相赵周有罪被捕。武帝制诏御史曰:“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
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
当时,汉王朝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武
帝巡狩海内,修建上古神祠,又封禅,兼兴礼乐。又有桑弘羊等致力于开辟财利,王温
舒等人推行严峻法制,儿宽等推崇文学,都位至九卿,相继执掌大权。而石庆为人敦厚
谨慎,事事都不取决于丞相。所以石庆在丞相位九年,也没能有什么匡济的言论。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其中没有户籍的有四十万。公卿商议想请武帝迁徙
流民去谪边。武帝认为丞相老谨,没与石庆商量,直接批准丞相可以先回家休息,而让
御史大夫以下商议此事。石庆感到很惭愧,认为自己不称职,上书请辞道:“庆幸得待
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
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道:“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
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说的石庆甚是羞愧,便又开始处理事务。
石庆“文深审谨”,然而没什么大智慧,不能为百姓谋什么福利。太初二年中,庆
卒于任上,谥为恬侯。
十一、葛绎侯公孙贺:本是武将,有过几次军功。武帝为太子时,他是太子舍人。
因为他的夫人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卫皇后的姐姐,所以他很受武帝宠信。曾以车骑将军
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战,有功,封南茆侯。后再以左将军出病定襄,没有战功,失了侯爵
。复以浮沮将军从五原出兵二千余里,还是没有战功。太初二年,又太仆迁为丞相,封
葛绎侯。
当时朝廷多事,武帝比较严厉,从公孙弘后连着三个丞相因为犯罪而死。虽然石庆
因为恭谨而得以终老,却也多次被皇帝谴责。所以公孙贺被拜为丞相后,跪在地上不肯
接受印绶。边磕头边哭着说:“臣本是个守边疆的小人物,因为有战功才做了官,才能
不配做丞相啊。”武帝看他那可怜的样子也感动的哭了,命左右去扶起他,他不肯起来
。武帝起身而去,就这样,公孙贺不得以的接受了任命。出了宫门,便叹息道:“从此
我就面临危险拉。”
公孙贺的儿子敬声,代替贺做了太仆,父子并列居于公卿位,实在是显赫。敬声因
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所以骄奢而不遵守法度,征和年间擅用北军钱一千九百万,被发
觉而下狱。当时,武帝下诏追捕阳陵人朱安世,一直没有捉到,武帝很急切。于是公孙
贺请求自己追捕朱安世来赎儿子敬声的罪。武帝答应了。后来他果然捉到朱安世。这朱
安世,是京师的大侠客,听说贺想拿自己来赎儿子,笑道:“丞相就要被灭族拉。南山
上的竹子都拿来做竹简也不够让我记录他的罪过,斜谷的木头都拿来做笔也不够让我书
写他的罪过。”朱安世便在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派人建巫祭祠诅咒皇帝
,还在武帝去甘泉宫必走的马车道上埋了木偶人,都是诅咒的恶劣语言。
征和二年正月,公孙贺父子被关进监狱,经过审讯罪名确凿,便都被诛杀了,还惨
遭灭族。
十二、彭城侯刘屈氂:是刘备祖先——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
征和二年春,武帝以时任涿郡太守的刘屈氂为左丞相。又封其为彭城侯。
同年,发生了戾太子刘据巫蛊事件。其时,方士巫师充斥京城,混乱宫闱。武帝又
因为年老,总怀疑别人用巫术诅咒他。江充便四处挖掘木人,在挖到皇后和太子宫中的
时候,挖的皇后和太子连放床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江充说:“太子宫里挖到很多木偶人
,又有帛书,都写的大逆不道的话。应当禀告皇帝。”刘据生性宽厚仁慈、温良恭谨,
很害怕,少傅石德请太子发圣旨逮捕江充等人,而太子还是希望先去禀告在甘泉宫避暑
的武帝,但此时江充逼迫的很紧,于是刘据被迫调集门客数千人杀了江充和按道侯韩说
。此时整个长安都一片混乱,皆传言说太子造反了。太子发兵入丞相府,刘屈氂匆忙的
逃跑了,连印绶都丢弃不管。武帝生气的说他没有周公的风范,又赐他玺书让他平乱。
太子兵与丞相兵作战几日,死了数万,终于败北,太子逃跑后自杀,几个皇太孙也都被
杀了。
当时太子逃到覆盎门的时候,司直田仁把守该处,他认为太子与皇帝是父子,便没
有逼的太急,让太子得以逃出,刘屈氂本想将田仁斩杀,可御史大夫暴胜之对他说道:
“司直,吏二千石,应当先请示皇帝,怎么能擅自斩杀呢?”他便放了田仁。武帝听说
后大怒,责问御史大夫道:“司直放走了造反的人,丞相斩他,那是符合法度的,大夫
为何擅自阻止?”暴胜之惶恐自杀。
过了一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出击匈奴,刘屈氂亲自为他送行到渭桥。李广利告
辞时道:“希望君侯您能早日请皇帝立昌邑王为太子。如果昌邑王能继承皇位,您还有
什么好担忧的呢?”刘屈氂许诺。昌邑王,是贰师将军妹妹李夫人的儿子。而广利的女
儿是刘屈氂的儿媳,所以他们都想立昌邑王。当时,武帝严令追捕与巫蛊之罪,内者令
郭穰向武帝告发说丞相夫人被丞相几次派谴去巫祠社,祈祷诅咒皇帝,有很多恶言,还
与贰师将军共同祷祠,想立昌邑王为帝。武帝使有司调查属实,判为大逆不道之罪。下
诏书用厨车载刘屈氂游行示众,然后腰斩于东市,其妻子则在华阳街被砍头。他和李广
利也都遭灭族之灾。
十三、富民侯田千秋:汉武末年,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败亡之后,他上书武帝替
太子鸣怨道:“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顶多是挨顿鞭子的小罪罢了;天子的儿子有了过
错误杀了人,又算的了什么呢?---这是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白头老翁教导我这样说
的。”他上书的时候,太子案已经过了一段日子,武帝已经很明白当初是太子由于惶恐
不能自保才捕杀江充的,在看了他的上书后马上召见了他。见田千秋身长八尺有余,容
貌伟岸奕丽,就更高兴了,道:“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是很难发表意见的,却惟独你
能向我阐明太子的心迹,这一定是高祖皇帝的神灵让你来教导我,你该做我的辅政大臣
。”于是田千秋被拜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因为刘屈氂因罪被斩,他便成为了丞相,封
为富民侯。
其实,田千秋并没什么奇异超凡的才能,又没有什么战功,而且资历也浅薄,只因
为一封上书合了武帝的心意,几月间便封侯拜相。不久,汉朝使者去匈奴,单于就问:
“听说汉新拜了个丞相,他为什么被拜为丞相呢?”使者回答道:“因为他上书言事合
了皇帝心意的缘故。”单于道:“哦!原来你们汉选丞相并非要用什么贤能的人,随便
一个男人上书说几句话便可得到相位了。”使者回来后把单于的话上报,武帝认为使者
有辱使命,差点便杀了使者。
不过,田千秋为人朴实敦厚,做了丞相也很安分,处境倒是比他几位前任安全的多
了。他见武帝一连数年追查太子谋反事件,株连特别多,大臣们都很恐惧,便与御史、
中两千石的大夫们一起上,请武帝“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
也不要过分忧愁。武帝认为他说的很对,便下诏说“远近为蛊,朕愧之甚”,并感谢丞
相和大夫们认真负责,也不再追究太子案了。
过了一年,武帝病死。田千秋辅佐幼帝接着做丞相,一共做了十二年,老死在任期
中。因为他因为年老,皇帝善待他,朝见的时候允许他坐小车进宫殿,所以被称做“车
丞相”,连名字都被人称做是“车千秋”了。
在汉朝初期,都是由开国功臣任丞相,如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他们位高权
重,在与皇帝商量国事的时候,皇帝总要以他们的意见为基本,而丞相所推荐的官员,
可以直接任命到九卿的位置,而对于那些有过失的大臣,丞相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对于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可容忍的。尤其是田蚡以太后弟弟的
身份任意行使权利,更让刘彻决心把皇权巩固在自己手中。
于是武帝把朝廷机构改为“中朝”和“外朝”,“中朝”由原少府属下主管文书档
案的“尚书”与侍中、中书组成。中朝聚集了武帝赏识的那些文学贤者们,在他们的帮
助下,武帝审阅公文、谋划国事、起草诏书,可以说中朝成为了国事决策机构。而丞相
负责的“外朝”是公布执行中朝所推出的政令的执行机构。
就这样,丞相失去了汉初的大部分权利。此后,九卿有事可以直接上奏皇帝,把丞
相这个中间环节的二道贩子给PASS了,丞相这个位置变的形同虚设。
通过一系列变革,武帝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丞相的权限越来越小,而且也越来
越不为其他大臣所尊敬。通过上面关于那些丞相的简介可以看出,也是由于一些丞相在
为人处事的过错导致了丞相这个位置被架空。这又怎么能单反面的去责怪武帝呢?
汉武帝很重视招揽文人贤士,时常担心人才不够用。但是他个性严厉苛刻,群臣中
即使是那些平素特别为他所宠爱的,一旦被抓到犯了小过错或者有欺瞒行为的,往往被
依法诛杀,少有宽恕。这虽然是他本身的过失,但如汲黯,虽然无数次直言于朝堂之上
,却仍然得以终老,而且还很为武帝尊敬,虽然也被免职过,却一直没什么生命上的危
害。而且至少对于这些丞相来说,被免职的、诛杀的或者自杀的,都是自己为人不谨慎
,将把柄交到了武帝手中,用武帝的话说就是,“不杀何施?”
司马相如 他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 并未做过丞相!
金刀是英雄5次免费给,可成长觉醒石要的不止一个金光啊,这不是变相的把本来稀少的金光变的要求更高了吗。
刚刚看武帝直播,天神8+8通关用了31分钟不开秒杀外挂,想要达成这成就确实难度不小。
史上著名的昏君和暴君
荒诞怪癖的皇帝――昏君
皇帝本来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管与处理军政大事。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不少昏君,视国家军政大事为儿戏,却以极大的热情与主要的精力去从事自己的爱好活动,甚至形成各种荒唐的怪癖:
球迷皇帝。最典型的要数唐僖宗与宋徽宗了。唐僖宗极爱打马球,球艺也不错。他洋洋得意地自我吹嘘说:“我要是应考球进士,一定能考得头名状元。”一次四川节度使出缺,觊觎这一官位的大臣有陈敬暄、师立、牛勉、罗元果等人。唐僖宗在最终考虑确定这一极其重要的官职人选时,竟然命以上的四人各自表演确定这一极其重要的官职人选时,竟然命以上四人各自表演球技术,最后,以打得最精彩的陈敬暄出任四川节度使。至于宋徽宗爱蹴鞠(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竟任命一个精于蹴鞠球艺的市井无赖的高俅担任尉――当时高一级武官,则更是尽人皆知了。球迷皇帝视国事如玩球,以球艺任官,任用非人,其结果必然是乱政亡国。
商贾皇帝。汉灵帝刘宏与南朝宋少帝刘义府,均在皇宫中设“列肆”――模仿街市商店,两位皇帝均穿上商贾衣服,亲自沽卖。南朝齐废帝萧宝卷,更是此中能手,他不仅在皇宫后苑设立交易市场,自己与妃嫔宫女共同仿中市场商店做生意作乐,还特地设立一套“市场管理机构”,以宠妃潘氏任总管,皇帝自己充任潘氏属下的管理人员。对违反“市场纪律”的,包括皇帝在内,均加以鞭挞,简直把皇宫内闹得乌烟瘴气。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有名的昏君,他的癖好是做木匠,盖房子,亲自操作斧头凿锯,一点不含糊。他的寝宫里常常堆满了各种木料。他打造家具时往往日以继夜。当他干得起径时,根本不愿花时间去会见百官臣僚,更不愿处理军政大事,一切都让太监魏忠贤去主持操办,形成了晚明多年极其黑暗的阉党专制。
乞丐皇帝。南北朝时北齐后主高纬有个更荒唐的“怪癖”――喜欢当乞丐。他在后宫华林苑,设立了贫穷村舍,他自己亲自穿上破衣烂衬当乞丐,沿街乞讨,这倒不是他想体验贫苦人民的生活,而是想出新鲜法子来玩,寻求刺激,以打发无聊而空虚的生活。结果,不仅荒废了政事,而且败坏了政风。
戏迷皇帝。第一个戏迷皇帝当推秦二胡亥。他登位后沉湎于歌舞声色。他命人在“傩”的基础上将曲谱配管弦,填上词,发展成有情节的戏曲,成为后来陕西 “秦腔”的前身。他令设立专门的戏曲音乐机构“乐府”,专为宫廷服务。他成日听歌看戏,竟不知宫外已天下大乱。唐明皇不仅是少有的戏迷,还特地将梨园辟为戏曲人才的场所,从此, “梨园”便成为戏曲界的代称。他与杨贵妃寻欢作乐,将国事交给杨贵妃之兄杨国忠,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清末执政慈禧太后更是古今第一大戏迷,尤爱京剧。她面对着外敌入侵,外侮日亟,山河破碎,百姓痛苦,却无动于衷,几乎天天看京戏,并在皇宫与颐和园别墅中都建造起富丽堂皇的戏台。她嫌观戏不过瘾,有时还亲自着戏衣,偕同太监李莲英粉墨登场。在她的影响下,整个清王朝的达官贵人们都沉醉于就京剧之中。那些为慈禧演戏的就演员,成了“内廷供奉”,身价百倍,红极一时。名演员谭鑫培(艺名小叫天)成了文武百官最崇奉的偶像。以至北京城里形成了这样一种景况:“国家大事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
沉湎女色的风流皇帝就更多了。秦始皇是第一个爱女色的风流皇帝,他平定六国后,将六国统治者的后妃、宫女、王女等集中到咸阳,并专门建造了规模宏伟的阿房宫,供其*乐。据说每天秦宫后妃宫女洗脸的脂粉水倒在渭水里,便使水面上浮起一层油腻。汉朝的皇帝因为妻妾太多,便在封正妻为皇后以外,再把众多的小老婆分成等级,称为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汉武帝后宫史载有“女子数千。”东汉成帝宠信赵飞燕是著名的宫廷秽史。晋武帝后宫妇女多达万人以上,可谓破纪录,他常常坐着羊车到后宫游幸,任羊车把他拖到哪里,他便在那里宴饮寝宿。南朝陈后主宠信美女张丽华与孔贵人,直至亡国,在南京留下胭脂井的风流遗迹。宋徽宗甚至微服出宫,到妓院私狎名妓李师师。明武宗朱厚照,不仅后宫妃嫔成群,而且好微服游幸各地,猎取女色。他在大同恋上妓女刘美人,又在宣化府看中客店老板的女儿李凤姐,京剧《游龙戏风》就是描述此事。
白痴皇帝
如果继承皇位的不是个娃娃,而是个呆傻的白痴,那就成了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娃娃皇帝那么多,但为害却更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他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由于其兄司马轨早死,他就成了嫡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当时,负责教养太子的东宫官员都知道太子是个白痴,但为了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制以及自己未来的帝师地位,便合伙长期对晋武帝陷瞒真相。到晋武帝死,司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为晋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隐瞒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听到青蛙叫声,便傻乎乎地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意思是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从听了哭笑不得,无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有一次,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无数。这个白痴皇帝听了大臣汇报后,感到很奇怪,竟问待臣说:“老百姓既无饭吃,何不食肉糜?”这荒唐的话语成为千古笑话。王公大臣们知道惠帝是个白痴后,便都心怀不轨起来:争权夺利者有之,结党营私者有之,觊觎皇位者有之。最后终于爆发了骨肉残杀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入侵,天下扰攘,生灵涂炭。惠帝本人在糊糊涂涂做了17年皇帝后,也受尽磨难,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晋灭亡。
另一个白痴皇帝是东晋帝司马德宗。他是晋孝武帝的嫡长子,从小又痴又哑,“虽寒暑之变,无以辨也”。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孝武帝生前就知道这个儿子是白痴,但为了维护皇位世袭与嫡长继承制,仍不得不立他为太子。这样,司马德宗于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为晋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导致大权帝落,王公大臣各显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最后,这位白痴皇帝被权臣刘裕派人缢死。不久,东晋也就灭亡了。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白痴皇帝是唐朝的顺宗李诵。他是唐德宗的嫡长子,本聪慧异常,学问过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个月,突然中风,变得又痴又哑。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发现太子痴哑以后,也无法不让李诵继位。李诵继位,即为唐顺帝,在位仅一年。在这一年中,朝政为王叔文、王?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人支持,进行了著名的“永贞革新”(永贞为顺宗年号)。但因这次革新损害了宦官与藩镇的利益,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对。唐顺宗被迫退位当太上皇,皇位由顺宗之子李纯继承,是为唐宪宗。二王与柳、刘诸人自然均遭贬逐。无辜的顺宗也因受到惊吓于次年死去。唐朝政局经历了一次激烈的动荡,宦官专权与藩镇跋扈的局面加剧。
白痴做皇帝,无不使政局动荡,国家多难。这是专制政治的恶果,也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喜欢杀人的皇帝――暴君
在历史上,过多杀戮臣民的皇帝,被后世史家称之为“暴君”。暴君们嗜杀成性,他们不仅屠杀敌国的君臣军民,而且屠杀自己的臣民,甚至还屠杀自己的骨肉。
中国历史占第一个喜欢杀人的暴君首推秦始皇了。他在平定六国、建立帝业的过程中,常常以得胜之师残酷屠杀六国的军民。天下统一、做了始皇帝后,又以全国人民为假想敌,制订了严密残酷的法令,时时防范与严厉镇压人民的一切“不轨”行动。甚至百姓们仅仅是被怀疑在内心里有不满思想,所谓“腹诽”便要“弃市” ――拉到大街上去杀头。他对知识分子的血腥屠杀――“焚书坑儒”,更将他永远地钉在了“暴君”的耻辱柱上,留下了千古骂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据《明史·文苑传》记载,其杀害知识分子之多为历代罕见。当时著名的诗人高启被朱腰斩;与高启并称“四杰”的杨基被迫害死于徙流的工场,张羽在岭南投水自杀,黎贲下狱瘐死;与高启并称“十才子”的谢隶被杀;此外还有著名的文人苏伯衡、傅恕、王彝、张孟兼、杜寅被杀,王蒙、王洪瘐死,戴良自杀,等等。历史学家徐一夔在给朱元璋的贺表中,因有“光天之下”与“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句,朱元璋便疑心徐有意讥讽自己出身微贱、作过和尚,“则”字近“贼”等,要杀徐。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在位的约140年间,以望文生义、捕风捉影、任意罗织罪状等手段,连续制造了多起迫害与屠杀知识分子及其家属、族人的文字狱大按-2,如庄延?《明史》按-2、戴名世《南山集》按-2,汪景祺《西征随笔》按-2、查嗣庭“维民所止”按-2、吕留良按-2、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按-2等等,每一按-2都是杀人如麻,株及妻子儿女,而且连已死的人都要开棺戮尸,对死人也要屠杀一次。真是“杀人如草不闻声”啊!
许多暴君不仅屠杀老百姓与知识分子,还对自己部属的文臣武将大挥屠刀。中国历史上杀戮功臣最有名的皇帝当推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刘邦原来兵单势弱,靠着部下韩信、萧何、张良、樊哙等文臣武将的韬略功勋与彭越、英布等降将的协助,才打败势力强大的项羽得了天下。可他做了皇帝后,感到这些“功高震主”的部属对他的兵是个威胁,立即在其妻吕后的协助下,制造种种借口,血腥屠杀这些元老重臣。他首先向功盖世、谋略超群的韩信开刀,以查无实据的“谋反” 罪名突将韩逮捕,后贬为滩阴侯,不久让吕后出面将韩斩首,并夷三族;接着,刘邦又用相同的手段,把梁王彭越杀害剁成肉酱,夷三族;然后又将淮南王英布等异相继诛灭,甚至杀死了有恩于他的丁公;最后连与他最亲近的开国元勋樊哙与萧何也几乎惨遭毒手。
明太祖朱元璋,在登上皇帝的宝座后,首先制订《大明律》,规定凡敢于“谋反”者,不分主从,一律凌迟处死,并株连亲属,凡年满16岁的都要处斩。“胡惟庸按-2”是他杀戮功臣的开端,前后株连杀戮了约3万人。后来他又以“谋反”罪处死大将军蓝玉,坐“落按-2”死者有13族,达15万多人。其他如身冒百死、战功赫赫的大将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忠贤集于一身”的太子之师宋濂、朱的儿女亲家、位列百官之长的李善长等元老重臣,也都纷纷遭杀身或抄家之祸。后世史家评朱元璋是:“借诸功臣以取天下,有天下既定,即尽举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赵翼:《二十二史札史札记》)
武则天当权前后,皇室骨肉间互相杀戮成为常事,在她成为高宗皇后前,为了在高宗面前诬陷政敌,竟亲手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她当政后,又连续害死了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一天间杀死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南北朝时石虎为了篡位,把做皇帝的哥哥三弘杀了,连嫂嫂、侄儿全杀光。做了皇帝后,杀人如麻,后来因家庭小事,又残忍地杀死自己的亲子石宣,同时还把石宣的妻子和9岁的儿子一起杀死。
北齐文宣帝高洋立子高殷为皇太子,因高殷愚弱,诸叔强悍,高洋为除后患,竟以莫须有罪名活活烧死他的亲弟高浚、高涣。及 高洋暴病垂危,预料到他儿子皇位终将为诸弟所夺,便哀求长弟高演,说:“夺但夺,慎勿杀也。”但后来高殷即皇帝位后不久,仍被高演废杀。高演在策划阴谋时,曾联络其弟高湛,并许诺:“事成以尔为皇太弟。”及即位,高演却立其子高百年为皇太子。直到高演临死,深知高百年非高湛对手,只得传位于高湛,并恳求高湛善待其子。但高湛做了皇帝后,却仍将高百年杀死。
中国古代最离奇的皇帝
同性恋是一个时尚的词语,但它不合中国国情,因为它在中国的存在非常古老,汉哀帝刘欣就是其中的一个。
董贤英俊潇洒,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选为太子舍人。哀帝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封他为董门郎,并封其父亲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驸马都尉侍中,《汉书·董贤传》载,这时董贤“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两人形影不离,同床共枕。有一次哀帝醒来,衣袖被董贤压住,他怕拉动袖子惊醒“爱人”,于是用刀子将其割断,可见其爱恋之深。哀帝还为董贤建造了一栋与皇宫类似的宫殿,并将御用品中最好的送给董贤,自己则用次品。他为了与恋人生生世世在一起,还为董贤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修了一座冢茔。《汉书·董贤传》载,哀帝还曾开玩笑地对董贤说:“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吓得大臣们目瞪口呆。这种要“爱情”不要江山的恋情在历史上实为罕见。如此忠贞于爱情,国事当然糟得很,哀帝死后不到10年,王莽就篡位建立了新朝。
市侩皇帝
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是赫赫有名的昏君,捕老鼠、睡懒觉、驱百姓、出游玩乐……各种怪行为都有,但他最有名的怪癖要算开店铺。
《南齐书卷七·东昏侯》载,东昏侯“又于苑中立市,太官每日进酒肉杂肴,使宫人屠酤,潘妃为市令,帝为市魁,执罚,争者就潘妃决判。”陪他玩耍的人就有好几千,半个京城的百姓都吓得东奔西躲。《南史·齐本纪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又开渠立埭,躬自引船,埭上设店,坐而屠肉。”东昏侯与潘妃的怪癖行为在当时流传很广,有着这样一首民歌:“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
东昏侯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却做着如此的市侩勾当,可见他的昏庸。他即位后仅两年,萧衍就起兵围困建康(今南京),一代市侩皇帝被部将杀死,年仅19岁。
菩萨皇帝
历史上有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宗、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五代周世宗)灭佛,但也有过梁武帝、武则天、唐中宗那样忠实的佛教信徒。其中以“皇帝菩萨”(大臣们在奏章中这样称呼)梁武帝萧衍最为突出。
武帝大力倡导佛教,耗费巨资修建庙宇,当时全国有大小寺庙2846所,其中以大爱敬寺、智度寺、解脱寺、同泰寺规模最大。唐朝诗人杜牧曾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还写了大量的佛教著作,“虽万机多务,犹卷不掇手,燃烛侧立,常至戊夜。”且部头极大,其中《制旨大涅经讲疏》有10l 卷。同时,武帝还创立了儒佛道三教同源的理论,认为儒教、道教皆来源于佛教。还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的戒律,以前佛教中无此规定,他根据《涅经》等上乘佛教的内容写了《断酒肉文》,从此,以身作则,过着苦行僧的日子:每日只吃一顿饭,不沾酒肉,住小殿暗室,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盖了两年。武帝还曾三次舍身寺庙:大通元年(527年),他突然跑到同泰寺当奴隶,与众僧一起生活,后来被大臣“赎回”;两年后,又跑到佛庙里去了;太清元年(547年), 84岁的他第三次舍身寺院,且坚持呆了一个多月。三次“赎回”武帝花钱四亿。
佛祖没有保佑这位忠实的信徒,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发动政变,攻克建康,菩萨皇帝被俘,后来被活活饿死。
象棋皇帝
“闷来时,取过象棋来下,要学作做士与象,得力当家。小卒儿向前行,休说回头话。须学车行直,莫似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儿般一会子打。”(《桂枝儿·咏部八卷》)唐肃宗李亨热衷于象棋,却不学士象,不学卒车,偏偏学马行斜。
上朝积祸加天宝之乱(也称安史之乱)。肃宗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逃命途中,他还念念不忘象棋,置堆积如山的军情战报而不理,与张氏整天下棋作乐。丞相李泌进言劝说:若不悬崖勒马,有重蹈“马嵬坡事件”(士兵哗变,杀杨国忠等人)的危险。肃宗仍毫无收敛,为了掩人耳目,命令太监将“金铜成形”的棋子换成 “干树鸡”雕成的木质棋子,这样,旁人就听不到他们下棋掷子时发出的声音了。人们称这种棋子为“宝应象棋”。文学作品中,东晋谢安、三国孔明、元末刘伯温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决胜”,肃宗好像也不示弱。
史上死得最窝囊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矅。
这位老哥跟大多数皇帝一样,沉迷于声色,成天搂着嫔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宠妃张贵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训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对骂的吵架。最后司马同学给惹急了,甩出一句赌气的话:“俺不理你了!俺那么多妃子,俺找别人去!”说完,倒头呼呼大睡了。
还在那儿清醒着的张贵人开始琢磨了,老家伙要不理我了?找别人去,那哪儿能行?!现在我这么年轻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将来等我老了,还有好日子过啊?!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妙,最后,张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来几个宫女,搬了几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还在香甜睡梦中的司马同学给活活捂死了。
可怜纯真的司马同学,为了小两口拌嘴的这么一句气话,丢了几辈子才修来的一条皇帝命。
据说,史上死得最离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姬。
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一代国君,上了年纪,多少有点老年病。晋国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味了,跟国君说,您老咧,活不过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姬老先生一听当然不痛快了,到了当年新麦子下来的时候,把算命的招来,捧着饭碗说:你看,你说朕活不到吃新麦子,朕这就吃给你看!不过,你得先给朕死,谁叫你算得不准!说罢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头子端起饭碗,刚要吃,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说,不成,朕得先去上趟茅房,说着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国君回来,咋回事呢?私下分头去找,宫里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在茅房发现了姬老先生,原来掉进了粪坑里,已然薨了……
后来有人赞扬说,姬老先生是第一个殉难于厕所的帝王……
一向以文笔简洁有力著称的《左传》,仅用了一句话描写这一事件:“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不记得谁问过我了,什么叫傻缺?我说,好像就是傻冒加缺心眼儿吧。我觉着,以下两位可以竞争死得最傻缺的皇帝……
一位是秦国的君王泰武王赢荡。其实这位国君多好的前途啊,17岁即位,年轻有为,秦国也国势鼎盛,诸侯皆惧。哪儿哪儿都好,就是有点傻缺,喜欢跟人家比力气,见什么都不服不吝,尤其看不得大玩意。23岁那年外出,看见人家洛阳的大鼎,较上劲了,听说姓孟的大力士能举起来,非说自己也能举起来,结果还真举起来了,可是没抗住,掉下来砸断了大腿,搁着当时医疗条件也差点,没过两天就死在洛阳了。
另一位最傻缺奖的候选人,不是帝王,但是怎么说也是金枝玉叶呀,汉武帝的儿子,名头够响的吧,广陵王刘胥。这位刘同学也是好胚子,天生的身强体壮,勇力过人。可是您再能耐,也不能喜欢这么变态的活动吧。刘同学不爱金银美女,就喜欢跟狗熊打架。据说他在自己的封地里有一个很大的熊苑,里面豢养着棕熊,灰熊,黑熊,马来熊,白熊……总之,刘同学成天啥也不干,就琢磨着怎么跟熊掐架,还为此请了老师。隔三差五的,进熊苑去揪出一只熊来一顿胖揍,英雄啊!不过呢,英雄也有失手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刘同学遇着厉害熊了,打着打着,被狗熊给挠死了……
你说堂堂汉武帝,多英明天纵啊,怎么生这么个宝贝儿子……
大家认为,赢同学和刘同学,谁更配得上最傻缺奖呢,俺比较心仪刘同学哦……
嗯,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也该总结总结了,学习历史嘛,就是要以史为鉴,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是我们今后一定要借鉴的:
1小两口吵架,不要说气话;
2算命的说点什么,还是要当真的;
3举重是危险运动,没受过专业训练,千万别尝试;
4人是掐不过野兽的,尤其是狗熊,不到生死关头,千万别逞能;
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上厕所,尤其是去便便,可千万不能着急啊……
娃娃皇帝
开国皇帝取得了政权,登上了皇位。他是将政权、将天下江山视作他一人的私产的。私产决决不可转让给别人,这就是皇权的不可转让原则。他要占据这个职位到永久。因而皇位们都企求长生不老。但是当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来时,他们就只得将位传给自己最亲近、最相信的人――儿子。这就是皇位世袭制。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继位。这样,中国历上就出现了许多娃娃皇帝。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29个娃娃皇帝。最早的是西汉昭帝,公元前86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代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公元1909年做了皇帝。这其中年龄最小的首推东汉殇帝刘隆,他刚出生100天,就被拥立为皇帝。其他在10岁以下做皇帝的有:东汉的冲帝和东晋的穆帝2岁;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统帝3 岁;清朝的光绪帝4岁;东晋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5岁;清朝的顺帝与同治帝6岁;后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宁宗7岁;西汉的昭帝、东汉的质帝、三国的吴废帝、清代的康熙帝等7人为8岁;西汉的平帝、东魏的孝静帝等4人为9岁;东汉的和帝与三国时的魏废帝等5人为10岁。至于在16岁以下称帝的则不胜枚举了。
娃娃做皇帝,当然不能管理国家大事,总是由太后、外戚或权臣摄政。这些摄政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揽权营私,玩弄娃娃皇帝于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废立诛杀,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为收回权力,又往往与摄政者展开死斗争,演成惨剧。这种政治闹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宫充满了刀光剑影与血腥气。王莽鸩杀汉平帝与末帝、梁冀毒死汉质帝、康熙帝囚禁鳌拜等权臣以及慈禧太后残暴地处置光绪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在统治者忙于争夺权力与血腥屠杀时,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活动往往中断,人民生活在痛苦与恐怖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