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第1张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可以通过矛盾学会怎样与人正确交往,那么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1

小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当小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些家长可能会直接教育自己的小孩子,觉得自己的小孩子给他惹祸了;而有些直接可能会替自己的小孩出头,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找对方的家长或者直接教育别人家的孩子。

我觉得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清楚他们发生矛盾的原因,再让自己自己去解决,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由家长出面。

一、先了解孩子发生矛盾的原因。

作为家长应该有是非观念,不要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一味指责自己的孩子,或者一味偏袒自己的孩子。这两种极端的方式都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应该首先了解清楚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根据情况判断谁对谁错。之后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引导,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

二、先让自己自己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如果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错的地方在于自己的孩子,那么作为家长的可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例如可以教他跟别的小朋友道歉,或者让他跟别的小朋友主动和好等。

如果错的地方在于别人家的小孩,家长也可以告诉自己家的孩子他没有做错,以后碰到这样情况的时候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等。

三、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家长再干预。

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些情况事情会闹得比较大。这些时候孩子自己解决不了,作为家长的应该替孩子解决,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强大的后盾,也会让孩子以后做事情有底气,也会让他们更加自信。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2

在这些“小事”上都“不能吃亏”的人,长大一定是不幸福的。处处争强好胜咄咄逼人的人,人缘一定好不了。所以,我们不要灌输给孩子不能吃亏的观念,更不要没搞清楚状况就参与到孩子的冲突中来。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可以通过矛盾学会怎样与人正确交往。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盾。

用平常心来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日本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明桥大二在《快乐家庭育儿》中说过,“孩子通过吵架的方式学习社交,即使吵了架他们也会若无其事地一起玩,如果大人强行介入,可能只会使矛盾升级。”

当然,如果孩子之间冲突比较大,出现了攻击行为时,我们还是需要介入的。

孩子之间是很容易发生冲突的,父母不要对此斤斤计较,如果孩子之间的问题比较严重,父母可以选择用劝阻的方法,或者将自己的孩子带走,对他进行安抚及引导。

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玩滑梯,没一会就听见两个孩子因为谁先滑滑梯争吵起来,而且女孩被男孩打了一下。

女孩子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冲过去凶狠狠地对男孩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怎么能动手打人呢,真是的!”

男孩妈妈突然看见自己的孩子正被一个大人数落,心里很不是滋味,气愤地冲女孩子的妈妈嚷嚷:“你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冲他嚷什么呀!”

就这样,为了孩子间的一点小打小闹,两个大人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的。其实当两个妈妈还在争吵的时候,两个小朋友却早已重新爬上滑梯,又高兴地在一起玩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两个孩子产生了冲突,只要不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或者是没有非常明显的攻击行为,父母还是尽量不要干预。

因为一般两个孩子产生冲突,只要不是非常明显的攻击行为,他们往往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要让孩子学会在解决问题中成长。

正确对待孩子因为冲突而产生的情绪

孩子在被人欺负后心里会很不舒服,就想立马还击,可能这时候孩子就会直接动手了。这属于孩子的一种自卫心理,父母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好,但是,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能动手打人,更不可以主动去攻击别人。

上面说的事例中,乐乐的妈妈就做得非常欠妥。当她看到儿子打了别人后,第一时间是直接去找大人进行理论。

像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第一时间不妨将自己的孩子拉开,问问他的感受或替他说出感受,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懂得他的感受的。接着对孩子做正确的引导。

比如可以说:“你打了别人,她肯定很疼,如果是别人打了你,你是不是也会感觉到很疼呢”让孩子感同身受。

也有的父母为了安慰别人,就会责骂自己的孩子,甚至当众打孩子给对方看。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对,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下次要找机会“报复”,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人际关系。

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让孩子自己解决他们的矛盾才能培养孩子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让他们知道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上面事例中,男孩把女孩打了,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可以对孩子这样说:“你打了别了,这就是你的不对。”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接着询问孩子:“那么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办呢?”可以引导孩子,小朋友被你打疼了,应该对她说什么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想一想其他的解决办法,教他思考。如果孩子这个时候想不到更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试着给孩子提供两个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和习惯很关键

想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和好习惯,就需要从小培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教育!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关爱他人,照顾他人的人!

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孩子发脾气、叛逆、爱生气、听不进去道理等等,我们因为孩子的各种状况而烦恼、困扰,甚至抓狂,许多的亲子之间的冲突由此而起,严重背离了我们爱孩子的初心。

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和习惯,带给孩子的将是生活和学习上的双重顺利。

对于幼前的孩子,遇到问题,大人给讲的道理,孩子很难听进去,有时会发脾气哭闹来达到自己的要求,父母很多时候也就此会妥协。

6岁以前,性格培养是重中之重。老话说,“三岁看老”,学龄前是孩子智力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性格引导的关键时期。

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故事,传递给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念。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3

老师“四步”处理法则

观察

当幼儿园的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老师不要急于介入和干预。首先要做的是:不动声色的观察幼儿行为。

一方面,关注冲突矛盾发生的原因,了解冲突过程。另一方面,也给幼儿一个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做到既关注又不干预的程度。

倾听

当孩子无法自主解决矛盾时,教师应当适时介入,充当起一位“倾听者”的角色。倾听矛盾双方对于该事的想法,也要倾听旁观者对于事件的说法。

引导

通过前两步的行为,老师应该对事态已经有了大概的掌握,这时,老师需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冲突,引导孩子思考并解决矛盾,掌握此类矛盾的处理策略,下次发生类似情况,应该知道如何自己解决。

引导方法

方法一:角色互换

首先让孩子说出各自的理由,然后再让他们角色互换想一想,如果你是对方,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从中引导幼儿理解对方,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要体察别人的态度和情感。

方法二:比较法

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同某一行为准则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比较,让幼儿自己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对还是错,找出解决的方法。

方法三:规则决定法

一些简单的,是非难辨的冲突,如两名幼儿同时看上一张小椅子,引发椅子大战。这时,可以引导幼儿用一些他们集体认同的规则来解决,如剪刀石头布、轮流、主动放弃利益补偿等等。

小年龄的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方法往往更能让他们信服。

演练

老师可以在平时设计一些冲突场景,引导幼儿讨论、模拟扮演。面对该种情况应该如何做?在这样的演练游戏中,孩子既掌握了扮演游戏的乐趣,又掌握了矛盾冲突的处理方法。

家长“四步”处理法则

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受到委屈的孩子,会急需父母的安慰与帮助。家长不要用责备的语言训斥孩子,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个释放压力的机会。

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一方面,避免导致情绪失控事态升级,另一方面,感受到安全释放心理压力。

不要教孩子“以牙还牙”

“他再打你,你就狠狠地揍他。”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矛盾冲突,担心孩子受到欺负,会这样教唆孩子,或者直接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替孩子“出气”。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以牙还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会给孩子一种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错觉,还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不利于今后的成长。

帮孩子分析发生矛盾的原因

家长安抚下来孩子的情绪后,可以和孩子好好了解一下事件经过。然后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反问自身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对方是无意还是故意伤害自己,搞清真相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幼儿园的孩子社交技巧不足,家长可以教给孩子这些所缺失的,帮助宝宝认清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在今后与伙伴的相处过程中加以改正。

教会孩子提前规避

家长在平时应多鼓励孩子与其他伙伴交往,帮助孩子增进自身人际关系,避免过多干涉孩子的人际关系。

另外,在家时,可以与孩子做一些身体躲避互动类小游戏,训练宝宝敏捷的身手,学会在冲突不可避免时的最大自我保护。

1、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起因

家长在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起因以及经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处理冲突,化解矛盾,更好地明确谁是谁非。

若是家长不顾青红皂白地偏袒某个孩子,很容易让另外的孩子感到寒心。

而这种光明正大的偏袒很容易引来另外孩子的不满,不仅无法解决孩子间的矛盾,还为下次争吵、动手埋下了铺垫。

因此,家长在遇到争执的孩子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听完两个孩子讲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介入孩子的冲突中,若是需要介入,就需要从客观的角度上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

2、要清楚到底该不该介入

若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只是平常的打打闹闹、推推嚷嚷,这时家长可以任由孩子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若是一昧地介入孩子间的争执中,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遇事就找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独立成长,更不利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家长在教导孩子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不怕事,若是遇到其他孩子随意欺负自己时,也要大胆反抗,不能忍受对方欺负。

若是反抗不过,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帮忙找对方家长处理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若是孩子时常打架斗殴,那就需要家长紧急介入处理,还需要联系对方的家长,共同处理打架斗殴的事情。

若是孩子受伤严重,要及时将受伤严重的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再根据孩子受伤程度谈各种医疗费等等。

若是孩子伤势比较轻,也要将孩子送往诊所或医院消毒和包扎,以免病菌感染。无论如何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时,都要注重孩子的受伤程度,并和对方家长认真处理孩子打架斗殴的情况。

3、不偏袒任何一方

家长在解决孩子间冲突时,要懂得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孩子从各自的角度上讲解出冲突的经过,然后家长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处理问题。

若是自身孩子有错,那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赔礼道歉;

若是对方孩子存在过错,那么家长要为孩子讨要公道,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震慑对方不再随意地欺负人。

若是双方都有错,双方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样他们才会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4、引导孩子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家长在介入孩子冲突,并化解二人的矛盾后,还应引导他们要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要有一颗原谅他人的心。

若是一昧地将彼此之间的争执放在心上,很容易变得小鸡肚肠,也不利于两人之间的友谊,更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塑造。

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彼此都能够接受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愿意原谅对方,那么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很大。

5、若是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要警惕校园暴力

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就要开始警惕孩子是否陷入校园暴力中,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调查,也可以推心置腹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告知孩子若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永远是他们最有利的港湾。

总结

面对孩子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应不应该介入,这需要看孩子冲突的情况是大是小,有无介入的必要。

在介入冲突后,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公平公正处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两方的孩子明白事情的对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矛盾与冲突

小孩之间发生冲突,大人介入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孩子们经常会有小的争吵,但有些问题可能会超出孩子们自己的能力范围,需要大人的介入来解决。

大人介入有助于维护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孩子们的友谊和相处关系。同时,大人介入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和理解自己和其他孩子间的问题和冲突,从而解决问题的真正根源。

以下是大人介入孩子们冲突的一些方法:

1 积极倾听:对孩子们的争吵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倾听,了解问题的来源和细节,从而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2 介绍解决冲突的方法:教孩子们如何用合适的语言交流,如何处理感情和怒气,以及如何识别和解决问题。

3 转移注意力:有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可能是由其他问题引起的。大人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做其他的事情,以减轻冲突和紧张的情况。

4 提供安全环境:大人可以通过提供安全环境和一些适当的规则来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放心和安全。

总的来说,大人介入小孩之间的冲突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合适的交流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孩子之间经常会吵架,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吵架时该怎么办呢?如何帮助孩子化解矛盾,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呢?

1、首先要稳定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和别的孩子吵架之后,回到家里,不管对错,首先还是希望父母能够关心一下她,能够安慰一下,因为和别的小孩吵架了,这个孩子是觉得比较委屈的,要是回到家里开始哭或者闹脾气,那么肯定是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关心,这个时候,父母先不要责怪孩子,先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2、时转移孩子注意力

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性,将其中一位迅速带离现场,或者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让他远离争吵。

3、父母不要太认真

孩子之间发生吵架,家长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轻下定论,那样弱势一方的孩子会不服气,产生抵触情绪,对家长产生不信赖。对于占优势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就没有错,让孩子产生骄纵的心理,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在孩子之间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原谅彼此,友谊第一。小伙伴之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笑泯恩仇。况且孩子吵架,吵完了很快也就没事了,以后孩子之间又可以很好的玩在一起了。

4、和孩子探讨解决方法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同时让他了解怎么做才正确。 孩子们发生冲突,大多是争取权利或表达情绪的行为,如果处理得好还可以一起玩耍,但是表达不当则会变成互相攻击。 我们要非常明确告诉孩子,解决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暴力的方式,还有更多途径可以走。

5、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很多家长在一个家庭中,不知不觉可能会偏爱某一个孩子,比如姐弟争吵时,如果父母不问缘由,就指责姐姐没有让着弟弟,这样会很伤姐姐的心。虽然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试图轻描淡写地对待这种情况,但是他们明显地感到伤心,自我价值认知也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家长们请注意:孩子们非常敏感,他们会察觉到父母的情绪和偏爱,尤其是父母会偏向谁,不被偏爱的孩子可能会怨恨父母一辈子。

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吵架,家庭有两个孩子的通常会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很多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坐山观虎斗”,让孩子先吵一会; 也有些家长会偏袒其中一方,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真正明智的父母是不会放任孩子争吵,将自己置之度外的。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 得到的回复总是:「 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 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

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 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 「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 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

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 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 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 「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 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 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

所以遇到孩子争执, 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 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 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 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 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

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 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 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 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 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 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 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

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 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 「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 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 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当时我还是个新老师,新奇地观望这件事情的发展。 两个圆嘟嘟的五岁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 教室后面有一张铺着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 桌上放置了一个小地球仪,象征世界公民, 地球仪旁边还放著一只纸鸽子,象征和平。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 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 MsE笑 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我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花长时间干预说教、 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

在短短的两分钟内, 孩子学到: 表达情绪、同理心、解决问题、道歉、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 小玛丽甚至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堆筹码!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 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 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 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

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 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

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 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 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看到MsE的例子,让我对家中三个小鬼吵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 我笑 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

三只小生物盯着我看,装可爱也装傻。 我继续:「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 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 六只眼睛,黑白分明,眨巴眨巴。 我接着:「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 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开始协商。

第四: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 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 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 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几次,孩子虽小,但是做得有模有样。

解决纷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 每个人的意见、个性不同,我要孩子「 谁也不用让谁」。

比方说,小女儿个性温和,我反而坚持她据理力争, 不用因「怕妈妈不高兴我们吵架」而委屈自己; 还有,吵架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乔」事情。 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 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 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 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 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 「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 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 「吵架高峰会」会程越来越短, 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 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

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 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

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越来越娴熟, 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 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

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 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准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 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 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 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 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 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

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5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孩子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家长的处理方式却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教育, 想让孩子将来成为知书达理、温润尔雅的人, 就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是非观念, 正确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争吵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85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