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不信?在父母生前真正孝顺了的儿女,她只会默默流泪,因为她问心无愧于父母了。我老邻居她有四个女儿,她本人活到了九十岁。每一个女儿都尽心尽力的伺候她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这都是我们这些邻居有目共睹的。老太太走后,四个女儿把她埋在了她老伴身边(也走了没多少年)。也没有烧纸,也没有放鞭炮,买了一束鲜花放在了墓前,用默默流泪以示哀掉。
而那些哀嚎干哭的儿女,大多都是父母生前不管不问,父母死了心中有愧才装腔做势的哭给活人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有多孝顺父母呢。
民间流传说:儿子哭惊天动地,女儿哭真心实意,媳妇哭表表情义,女婿哭放他妈狗屁。
恰巧我经历过,相对有点发言权。当年我奶奶去世,穿上寿衣之后旁人退去,一直是我守在她身旁。虽然心里难过,但是我一直坚信奶奶还在,我要一直陪着她。奶奶那时癌症,被病魔折磨了很多年,姑姑一直安慰我说奶奶走了也是解脱了,不用再受折磨。
家人穿好孝衣送奶奶上山埋葬的那天,鞭炮一响,我的姑姑们,尤其大姑和大表哥突然放声大哭。而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旁人就开始指指点点,看外孙哭的多伤心,还是外孙孝顺,亲孙女全是白疼了。也想装模作样,可是别人越是那样说,我越是哭不出来。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奶奶卧床的这些年她的儿子儿媳妇以及3个闺女,没有一个在旁伺候过。病情轻的时候,俩小闺女再娘家生儿育女,相对还陪伴了一两年,大闺女大外孙几天都不曾照料过。
等到爷爷过世,大表哥和大姑父不仅没有露面,连葬礼都没有参加。大姑这一生也不如意,老公出轨无数,儿子女儿相继离婚。表面哭的最凶,实则最不孝
不一定哭的越响喊的声音最大、就最孝顺,
我认为父母在世时尽了孝顺、对父母无为不至的关怀、父母经过病时间后过世了,做儿女的心里认识到父母总是要离开的、心情也平静了很多、也就不须要装腔作势大喊大哭了。
反而那些有原因、没尽到做儿女尽孝的,有的是掩世人耳目、有的内心有愧、所以嚎堂大哭,这样的例子是有的。
亲人去世,葬礼上哭的越凶是否越孝顺吗?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奶奶去世了,那时候我想哭可哭不出来,奶奶对我很好,三姐掐我大腿说奶奶去世了大家都哭你什么不哭。在看奶奶的儿媳妇也就是我大伯的老婆,那个女人外号叫(天地惊)矮子婆,看人家给起的外号叫可想而知这个女人有多坏,只要有她在大家不敢聊天不敢凑一起热热闹闹,如果她跟人家吵架就踹别人房子里躺着要棺材,跟男人吵架让男人脱裤子打男人下体,就是跟她儿子吵架也是这样的。那年代就占着有四个跟她一样不讲理的儿子横行霸道,后来这个恶毒的女人被一个疯子活活的用砖头砸死了一分钱都没有赔,这就是恶人有恶报的下场。只要那家有吵闹她肯定是火上浇油。再说我奶奶去世只见她哭的死去活来,呼天抢地,拦着棺材打着棺材叫奶奶,一声比一声高干哭着我只冷冷的看她心想奶奶活着对奶奶多不好,去世了真会表现。所以说亲人去世哭的最凶的人不一定孝顺。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人生在世的时候好好孝顺父母,不要等死了在表现给谁看。不过我养母去世的时候我的眼泪真像大水一样冲出来,心里是很痛很痛的。当时我在河北我弟弟打电话说妈妈突然去世了我连手机都拿不稳电话号码都找不到,泪水像水龙头一样出来,马上飞回来,按我们这里风俗最小的女二应给妈妈穿鞋子,哥哥弟弟姐姐们一起陪我给妈妈穿鞋子,养母去世应该是我这辈子留的最多的眼泪,因为妈妈疼我爱我,愿养父母在天之灵安息吧!
不一定!
亲人去世固然悲痛!悲痛的表现是多种形式的。
第一、如问题上说的:葬礼上哭得死去活来。人伦亲情,是美好的!失去亲人谁不伤心啊?特别是女人。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母亲。我外婆去世了,由于当时是公社时期,外婆害病期间,母亲没有用多的时间(集体也不允许)去 伺候外婆。记得有一次我们去看外婆,离别的时候,她们母女两流着眼泪道别!母亲要赶回去到队里干活,不能耽搁!外婆去世了,我们才去奔丧,母亲背着弟弟远远看见外婆家的时候,一直哭喊着走到外婆身边(外婆还没有入棺,摆放在楼板上的),跪下来嚎啕大哭,眼泪濡湿了蒙脸的帕子!
第二、所谓伤心,是在心里。有些人心里再难过痛苦表面上都是很沉静的。这样的人男人居多,“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父亲就是这样!我的三弟患重感冒夭折了,他没有流下一滴眼泪。但是他却患上了心脏病,于是落下了病根,在他43岁时再次翻病的时候,由于没有钱给他治病,46岁就去世了!他是在夜里不知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我睡在他的脚边,第二天早上,母亲去看他的时候,已经开始冷了。母亲嚎啕大哭,我隐含悲痛赶忙起来,抱着父亲走出走出房间,害怕母亲过度伤心,连忙拭掉眼泪,镇静起来,没有嚎啕大哭,在办丧事过程中,我也没有哭!在送父亲上山的途中,没有让母亲去,我走在棺材前面才嚎啕大哭起来,一直哭到下葬!40年过去了,流着眼泪写下这些文字!
第三、有表演性质的,这完全不是真的悲伤。如“诸葛亮哭周瑜”。我们这里流行俗语:“在身不孝,死了流尿。”对长辈孝不孝顺,别人是知道的!不孝顺你哭得再伤心的样子,都知道你是怎样的!
哭,声泪聚下为哭,
嚎,出声不流泪为嚎。干嚎。
泣,流泪不出声为泣,悲泣。
还用解释,古文用字准确,干嚎比悲泣孝心大?无语。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这句俗语说得有一定道,我们这一带说得更土俗,叫做“在身不孝,死了流尿(泪)”,虽然不雅,但也表现出了乡人对那些在父母有生之年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一旦父母去世后便呼天抢地,打滚撒泼,故意哭得死去活来的人的一种鄙视。
但凡是这种人,你看他表面比谁都悲痛,哭得有腔有调,振振有词,谁都劝不住,其实是在表演。有的甚至为了与兄弟姐妹争夺父母遗产而采取的一种先发制人的手段。
亲人过世,生离死别,悲痛是自然的。悼念亲人,真情实感应出自内心。祭奠父母,子女媳婿,一部分人嚎啕大哭也许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愧疚。但也不排除一部分是在掩饰自己的不孝。但总觉得,在父母远行时,在其灵前大声喧哗是对死者的不敬。好在这种现象过去常见,现在少了。
说实话哈,真的悲伤是心里在痛,喉咙哽住,喊不大声的。
外公去世的时候,妈妈痛得捂住胸口。连一声“爸爸”都被哽在喉咙,只会眼泪不停的流。还是舅母给她背上拍了两巴掌,她才能说得出话。
真伤心了,还有人撅过去。没有力气哭得那么大声。喊得那么响亮。当然,不是说哭得大声,喊得响亮就一定是没有真感情。
很多时候,这是习俗如此,三分感情要做出十分来给人看。告诉别人:“看,我多伤心,我多孝顺。”
其实,真的孝顺还不如在生前多点陪伴,多点耐心,多点关心,多点包容。少点算计,少点虐待。
生前的孝顺,老人能活生生的感受到,享受到,安度晚年。人死了,再多的孝顺,再多的尊荣,也不过是做给活人看。
老人不过背一个名。得名声受益的是活人,是儿女。对掩在黄土下的老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在葬礼上哭喊得是不是大声,不是那么重要。如果习俗如此,可以按习俗办。但这不是衡量感情真假的度量。
是不是真感情,当你看到任何与老人相关的东西,都能引发你的回忆,让你潸然泪下。那多半就是真感情了。
这个也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就是受农村里丧葬氛围的耳濡目染,夲来就是丧事,哭哭喊喊也能讨来大众的同情和怜悯,并且多数认为哭喊的最响的也是最孝顺的。
其实在丧葬期间,特别是农村,大都在自家院子里搭简易灵棚,首先,去世老人的棺材就在灵棚后边门囗停着,灵棚最正中间放一张老
式桌子,桌子上摆上好多你品,上边挂着去世老人的遗像,灵棚内壁全印有有关丧葬的大幅壁画,灵棚外摆放着为去世老人插的一些大型纸的祭奠物……使人一眼看去就心情自然而然升起悲哀的感觉,在加上去世的是自己的亲人,特别是作为儿女也都把心里的悲伤心情无拘无束放纵的喊出耒。
但有对老人很孝顺的儿女,
感觉亲人在世已经尽心尽力,对亲人也没留太多遗憾,所以在葬礼上也不见得喊的最响,倒是有的表现不太好的哭喊的最响。
我见过一个闺女葬礼上哭父亲的,前一分钟还哭天抢地,要死要活的,后一分钟就立马有说有笑,恢复了常态。其实也不是说有什么不对,而是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议式而己。
以南方地区为例简要说明。
1、哭灵、守灵。家里的长者亡故后,子女们就要为其穿好寿衣、寿鞋,然后在床边的地上还要放上一口铁锅,用于焚烧纸钱。子女们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披麻戴孝了,然后跪在地上向盆子烧香烧纸。这个时候,子女们肯定是非常悲伤的,因此,就要有亲戚朋友或者邻居站在一旁,以防子女们伤心过度。守灵的时候,一般是不能吃荤的,必须素食几天。
2、入殓。入殓有大小殓之分,大殓就是将装束好的逝者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棺木中,小殓就是指为死者更换寿衣、寿鞋。这个必须由逝者的子女亲自完成,别人不可以代劳。如若没有子女,则由兄弟姐妹代替。整个入殓过程也是极为讲究的。
一般抬逝者的人选都由其直系亲属担任,同时还要在棺材底部铺上薄薄的一层石灰,子女们还要用白纸或者白手帕盖住其口部,最后再往棺材里放上逝者生前喜欢的衣物和其他物品。此时子女们和亲属们还要围绕棺材转上几圈,看亲人最后一眼,最后再盖上棺盖。
3、出殡。出殡是整个丧葬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此时逝者的儿女、亲戚朋友和远房近邻都聚集在一起,阴阳师作最后的祭文诵读,子女和亲戚朋友们则披麻戴孝跪在灵前,而且哭声一片。等阴阳师念完祭文,并且将棺盖上的瓦片敲碎后,就正式出殡了。
出殡时,人员的站列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重孝子女手拿招魂幡,披麻戴孝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依次排列的就是其直系亲属,并且年龄越大、辈分越高的排在最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墓地。
4、下葬。整个下葬过程也是非常隆重的,首先将棺木放置在事先挖好的“金井”边上,等到阴阳师到达后,还要念经。等到经文念完以后,子女和亲属们就要摊开自己的衣服最好自备,此时阴阳师开始抛生米,谁接的越多,就代表此人以后越富贵。这一切完事以后,阴阳师开始拿出罗盘,确定棺木摆放位置,然后大家就动手封土,封完后,整个下葬过程就此结束。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兄弟民族有五十六个,不但“一方一俗”,而且由于民族的不同,丧葬习俗因此各异,我的一支秃笔,无法一一呈现解答,仅限于我个人的了解,回答农村汉民族的一些 “禁忌” 和 “风俗” 。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将丧葬看作家庭中的一件大事。 “丧葬礼仪” 在周朝已经初具规模,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系列庞大而繁杂的礼仪。葬礼体现出人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所持态度,也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
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与汾河交界处的农村(我查找地图,应该是禹门口河津一带),这里的农村葬礼在十几年前还是很讲究,并且颇有“古风”格调的。
(在墓地痛哭的亡者家属)
包括我上述提到的地方,广大农村对老人去世有以下 “禁忌:”
一,选择“风水宝地”和“择吉安葬。
用四川的风俗习惯,应该请 “阴阳先生”, 花钱不多,我为先父选择骨殖安葬的方位,均是采用“子午向”,这个可以用罗盘,也可以使用手机勘定。
阴宅风水一说,传承千年,源远流长,在一个 “虚空的法界”尤其重要。 希望认真处理,不可草率从之。
(位于某市的公墓)
二,先人故去,禁忌“热死热埋”。
应该停放12小时至72小时内妥善安葬。当然,特殊情况不在此例。
在先人故去后,如非特殊情况,建议不要马上放入“冰棺”,因为这个时候故去的先人属于“中阴身期”,某些思维意识犹在,贸然将遗体放入冰棺,容易导致先人坠入寒冰地狱及饿鬼道。
三,先人故去,宜早“入土为安”。
我的看法是,应该遵从当地的“公序良俗”即大家公认的“入土为安”,同时,可以减少一些费用和精力。
四,在移动遗体时(如从医院到太平间)均应“打伞遮阳”,个别地方还要“喊山引魂”。
先人的遗体或者骨灰等,不应该直接被阳光照见,需要后人打伞遮阳或者搭棚遮阳。
“喊山引魂”是在下葬前,后人要高喊先人的姓名、生辰,以助先人“魂兮归来。”
五,墓穴“暖坑“。
墓穴内务必暖坑,不可冷穴,不要被日光、月光、星光照见。挖好墓穴后,就要在穴内焚化纸钱,待燃尽后,方可下葬。墓穴上方应该用棚或者大伞遮住日、月、星辰。
(晋南农村孝女举行葬礼时的发饰)
六,先人下葬前,墓穴内不可以留有任何活人的脚印、手印、身影等,如果不小心留下,可以用纸钱将印记抹平,再下葬。
七,在下葬现场,孕妇、产妇、生肖犯冲者必须廻避大吉。具体说就是与逝去先人的生肖相同者。
八,给先人下葬后,所有人在返回家中时,均不要回头,免得你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尤其是体弱者,或者具有灵异体质的后人。
九,给先人下葬回家后,务必洗手,照镜、除秽。
四川农村就是在山上折几枝柏树枝,放在归家路上,待白烟冒出时,从后面跨过去,消除坟场的气息。(但是,应该切记管理好火源,完毕后用水或者泥土掩埋,确定无火星后,方可离开。)
关于(葬礼)风俗问题,简单回答如下:
以晋南黄河与汾河交界处的农村为例
他们的丧葬礼仪大致可以分为“小殓”、“报丧”、“封棺”、守灵、降香、冲灵、出殡、安葬等环节。
在以前,整个丧葬过程庄重肃穆,隆重气派。
我们应该看到,丧礼过程中,文化的影子浸入其中,葬礼不是独立形成的,是多种文化交织而成的产物。
晋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可能至今还是保留了一些丧葬礼仪文化,如,在停丧期间表演了当地在“冲灵”时的“ 响板” 表演。
结束语
丧葬习俗各处不同,你的家乡是什么礼仪呢?你有什么不同看法,请你老指点!
农村老人去逝后的禁忌:
不能说死了,七八十岁的说“老了”,年轻一点的要说“走了”。
子女一百天之内不能剪头发,等过了百日后才能理发。
去逝第一年大年初一不能串门拜年,否则人家会不高兴,感觉很晦气。
第一年过年不能贴对联,第二年贴蓝对联,等三年就可以贴红对联了。
老人去逝后的风俗:
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指路”,就是用谷秸绑一个像马驹形状的“罗马子”,上面搭上一件老人穿的上衣,到大门外的路口上,由长子手拿一根高梁桔,站在高凳子上,面朝西南方向,高梁桔指向西南方向,嘴里喊:(爹或娘)你上西南,连喊三遍,其他子女随声咐合:你上西南。然后长子跳下凳子的同时,并将凳子用力蹄倒在地,所有子女跪地磕头,帮忙办丧事的人将“罗马子”烧掉,子女哭着回家,“指路”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第二天即二日,出嫁的女儿一路哭着回家,给婆婆磕头,名曰“谢婆婆”,也是给爹娘“哭路”,让老人去阴间的路上走得顺畅。
二日,早、中、晚送三趟“江水”,就是去村头的路口上给阎王爷烧纸泼汤,希望能让老人过关。晚上“烧马子”,就烧一个纸马,让老人骑马去西天佛爷殿或老母殿报到,名曰“发盘缠”。
第三天出殡下葬,中午,老人的女儿媳妇及侄女要到坟地“煎糕”,就是把墓穴烧热,免得老人去“新家”感到冷。出殡前,子女要在灵杦前陪老人吃最后一顿团圆饭,一生的亲缘就此了断。
下葬后第三天大清早圆坟,中午上三日坟,烧五七,烧百日,烧忌日。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习俗已经越来越陌生了。
在农村来说,办祭祀比城市办的要讲究的很多,在丧事的现场,不能说笑,不能穿红戴绿,特别是晚辈们更要遵守这祭祀方式。有来吊唁的,要跪拜叩头还礼,灵棚前有晚辈一直在那等候,前来吊唁的时候去叩头迎接,然后别人祭拜的时候要跪在两边叩头谢礼,现在在城市里边,南来的北往的,有很多规矩,就没有从前讲究了,丧事的规矩,也随着主持人的不同,礼节上也有变化。
其实人去世以后,不管葬礼举办的有多么丰富,其实去世的人,也不知道,只是给活人看着热闹的,我们家有多孝顺,老人去世了,我们办的有多隆重,互相攀比,搭戏台吹喇叭,其实我觉得还是应该厚养薄葬,活着的时候给他吃的好一点,穿的暖一点,那是一种享受死了的花个一百万两百万十是一点都不知道,没有必要这么铺张,浪费有这个孝心,就应该在活着的时候让他活得潇洒,活得快乐,活得有尊严,这是真正的孝顺。
我们这老人去世了,不许吃面条、粉丝,说吃这些东西与死者牵连不断,对活着的人不好,怕被死人带走。在吃饭的时候,盘子和碗不能摞起来,说碗碟摞起来就会丧事不断,没有科学根据,只是想讨个吉利而已,总之很多禁忌都是想,希望家人不要遇到这样的事,寓意着家里面的人都健 健康 康,快快乐乐,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
说归说,做归做,每家的丧事办都不是太相同,每一个禁忌都是考虑到对活人好一点,现在这个 社会 了,迷信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大家也都明白,不管别人家怎么办,都是对。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一般农村不管是喜事,有老人去世,还是生孩子,讲究的细节特别多。像家里有老人的去世的话。
禁忌
第一,家里的老人去世的话,子女,亲戚悼念之后,不可以去串门,因为别人会忌讳。
第二,家里老人去世,子女禁穿鲜艳的衣服。
第三,三年不可以贴对联。过年了不可以起早。
习俗
第一,老人去世后女儿要回婆家讨孝,不管长辈,还是小孩,见面不说话就要磕头。
第二,老人去世,三天要圆坟。
第三,去世五七,一百天,一年,两年,三年,都要上贡品。还要每年的大年三十去坟上送饭。
“领羊”是甘肃人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仪式。
献祭开始时,奏乐,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辈,奉献出一只活羊(当地人认为羊乃洁净之物),拉到灵柩前,给羊耳、鼻、尾、蹄等部位洒酒祭奠。民间有说法,此刻羊是通阴阳两界的。似乎,此时的羊被赋予了某种神性。在这种场合下,这只羊就成为亡者灵魂的附着体,它的举动就代表了亡者的意愿。
据说老人对献羊的人满意或走得安详放心,羊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浑身抖动,毛发蓬松,表示亡者已认可通过了。如果不这样,执事者把羊抓起来,在耳朵里灌些凉水,在朝羊的背上撒上冷水,一放开,那羊如果就地打一个大大的毛颤,就被叫做开毛大领,那羊就算被受祭者领受了。一般领羊的顺序是按尊卑顺序 。
“领羊”仪式庄严、肃穆、古朴,不仅能使丧事办得比较稳妥,还能流露出儿孙辈的尽孝情结,所以,“领羊”是丧事中的“重头戏”。
“领羊”一般是逝世者埋葬前一天,亲朋聚集齐全的时候进行,由逝者的孝子孝女或娘家人为逝者献羊,领羊的时候逝者的孝子及族人会围拢在灵堂前的公羊周围,用自己话说出死者的未尽之言,如果羊摆耳并抖动身体,则认为逝者已将羊“领走了”。由选定的人主持“领羊”仪式。
献祭开始时,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辈,会奉献出一只活羊(当地人认为羊乃洁净之物),将羊拉到灵柩前,给羊的耳朵、鼻子、尾巴、羊蹄等部位洒酒祭奠,民间有说法,此刻羊是通阴阳两界的,此时的羊被赋予了一定的神性。
这时奉献出来的活羊就成为了亡者灵魂的附着体,它的一举一动便代表了亡者的意愿。
民间认为羊代表亡者灵魂,祈求者述说些让亡者安心的话,如说家庭及儿孙都好,以后不会有什么困难,不必挂牵等等。
羊如果仍不领,主持“领羊”的人会把羊抓起来,在羊的耳朵里灌些凉水,或者是朝羊的背上撒上冷水,松手时如果那只羊就地打一个大大的毛颤,就被叫做开毛大领,这样羊也就算被受祭者领受了。
此习俗在甘肃沿袭已久,此仪式被称为 “领羊”。“被领的羊”是要被客人吃掉的。过“事”是传统,吃“席”是礼节,请别人吃“席”是为了应“事”,吃别人的“席”是为了自己以后有“事”也有人来吃。许多时候一些“事”是不得不过,一些“席”是非吃不可。按老人们的话说,这是“下数”。
“领羊”习俗起源于哪个年代谁也说不准,但对“敬老尽孝”的传统古理却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一些寓教于理和文化内涵在充分的展示着人们的富裕文明程度在不断的得以提升。
在皖北这块,不管谁家的老人死了,都不能说谁谁家谁谁死了,应该说谁谁家的老人老了;年轻一点的人,就说谁谁走了,走的真早,等等,像我们老家,人去世后算上当天,都是在第三天出殡。这段时间里,孝子不能到别人家去;不能随便借东西,要拿钱买,三毛两毛都行,意思意思就行了。
死者生前穿的衣服除留几件做纪念外,都要烧掉;生前睡的床要放到沟塘里面泡上一段时间,去除晦气,我们这里只是在烧五七纸的时候待客,也只烧五七纸,其他七则不烧。来的客人一般都是至亲,像出嫁的女儿、侄女,还有外甥等。其他人则不需要来了。来烧五七纸的人,不准在上礼金,只能带食品、饮料、纸炮等。大家中午吃过饭,下午到坟地里去,磕上几个头,就行了。烧周年纸和烧五七纸是一样的,一般人死不能说这人死了,要说这人老了。人死后八到十二个时辰不能碰,不然死者会很痛苦。据说是因为这时死者的灵魂正在脱出体外,有老牛扒皮之痛,一点点碰触都会使人受极大痛苦。十二个时辰之后装殓,棺材不能立刻下葬,要在西屋停七天,这叫头七。头七那天不能大声说话,晚上不能出屋,因为头七这天死者会最后回来一趟,怕惊扰死者。头七过后就可以下葬,要烧化香蜡纸马,有的人家儿女子孙多,要抬着供桌去坟地。
在坟地烧化纸马之后,坟头上载上一颗柳树或柏树,为的是安魂。所谓坟地,其实就在庄稼地里。一堆小土丘连成一片,这都是先人坟地。每年清明,中元,忌日,冬至都要上坟,烧完了纸要拿一张纸用土压在坟头上,不然过不了几年这坟就找不到了。一般来说,死去的第一到第三年上坟规模很大,尤其第三年。之后就每年烧点纸就可以,人死后八到十二个时辰不能碰,不然死者会很痛苦。据说是因为这时死者的灵魂正在脱出体外,有老牛扒皮之痛,一点点碰触都会使人受极大痛苦。十二个时辰之后装殓,棺材不能立刻下葬,要在西屋停七天,这叫头七。
头七那天不能大声说话,晚上不能出屋,因为头七这天死者会最后回来一趟,怕惊扰死者。头七过后就可以下葬,要烧化香蜡纸马,有的人家儿女子孙多,要抬着供桌去坟地。在坟地烧化纸马之后,坟头上载上一颗柳树或柏树,为的是安魂。所谓坟地,其实就在庄稼地里。一堆小土丘连成一片,这都是先人坟地。每年清明,中元,忌日,冬至都要上坟,烧完了纸要拿一张纸用土压在坟头上,不然过不了几年这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禁忌家人穿红戴绿,要守孝三年后方可,春节三年之内不能贴春联,老人去世第一年,家人不许外出拜年。还有婚事过三年后才可举行,我们这里是这样的,也许别地方更复杂些。
依次类推,共有七个七七祭日。回魂夜的时间,是头七当天的子时至亥时。
一,头七回魂夜,是逝者故去后,第一次返阳看望自己的六亲眷属,七七祭日内正是逝者中阴期,亡人阳间意识还没有彻底断除,土话一点解释,就是七七祭日内的逝者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还称不上所谓的鬼。所以,这头七回魂夜的第一个注意事项,就是逝者的家属在这天,一定要缅怀先人,万不可为了家庭琐事,口舌纷争矛盾,让逝者伤心遗憾,留恋红尘,不肯离去。
二,头七当天的子时,会有牛头马面,大小二鬼,四位阴差鬼兵,护送逝者的魂魄,返还阳间家中。头七当天子时从窗户、烟囱等地入宅;当天亥时,由房门走出。家中后人,头七当天可以再家中摆放贡品,贡品当中要禁忌牛肉、马肉和狗肉,荤素搭配,越丰盛越好,以此来犒劳答谢四位鬼差,不让其难为打压逝者。同时,贡品中也可以摆放先人生前喜好的食物,受用上路。
三,同时在头七的当天子时,还要在孝房家门口摆放一碗清水和一碗五谷粮,摆放清水的意思是让先人洗去尘埃,消免灾难,安心上路;摆放五谷粮的意思是,避免煞气,防治犯呼,辟邪驱霉。这一碗清水和一碗五谷粮,在次日清晨,清水直接洒在门口即可,五谷粮于当天扔于长流水处即可。头七当晚亥时撤下的贡品,连同烧纸银票等各路拜金,与十字路口焚化即可,禁食。
四,在萨满仙门中,先人头七这天是不允许去坟地祭祀的,原因是各家家庙祖先神这天会正式将逝者的阴宅磁场记录在案,莅临巡查,同时,也是呼气煞神抓找替身之时,所以,头七这天冒然去坟地祭祀,一则会让家庙神及逝者,贪恋红尘,死等祭祀,压运活人,二则容易冲撞呼气煞神,造成犯呼。头七这天,如果在家中不方便摆供的后人,也应该在当晚烧纸祭祀,祭祀先人。
五,在头七回魂夜这天,家中若有月子人及四眼人,均应回避,以免冲撞逝者及各路阴兵。对于那些突然意外辞世的逝者,多会在头七这天,给自己的亲人报梦说事,家人眷属若是梦到,或是在家中看到,万不要惊恐,静心定神询问逝者,帮其妥善办理好未完之事,让其放心西去,光明大道,瑶池之路。过了头七之后,先人就要登上望乡台,开始黄泉路之路,一去永不归。
问题可能是想问在操办老人丧事时有哪些禁忌和风俗。
俗话说, 一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的丧葬风俗也就有了各自的不同和特色。
一株吊兰才疏学浅,出门较少,故而对外地了解不多,仅对本地的丧葬文化略知一二。现一一道来,如有不同高见,恳请多加指点。在此先行谢过!
先来说说丧期! 丧期通俗地说也就是治丧的时间。老人去世后一般情况下都是停尸三天的,假如有至亲在外地不能及时赶回的话,为了能够让他见到老人最后一面,也有多搁几天的。丧期是这样算的:去世当天算一天,然后,第二天,在第三天出殡。在这三天里面事情很多。头一天家里面要逐一通知各位亲友来烧纸;置办办丧事的东西;请乡间流动办酒席的大厨;等等。第二天上午一般没有什么大事,搭搭灵棚;大厨来到了;如果请了戏班子,戏班子也会来到了;老人的女儿、侄女、外甥、内侄等众多亲友得信也早已来到了。为了出殡当天不太忙乱,多数人家会在第二天下午将逝者火化。火化回来,天也快黑了,执事的大总就会安排泼汤。
第三天上午出殡,或坟地或公墓。安葬回来,主家要宴请前来烧纸、吊唁的宾客,席间,孝子要对众人磕头表示感谢,称为“孝子谢客”!丧事算告一段落。
第四天是烧五七纸的日子。按说,烧五七纸应该在五七期间才行,但因为大家都忙,也有些是在外地务工,要急着回去。从这一点考虑,无论是谁家办事,也都顺应形势,把日期给改了。近几年似乎已经约定俗成了,大家都这么做了。
再来说说有啥禁忌! 毕竟是白事,是有着很多禁忌的。 禁忌也叫忌讳, 就是在办理丧事期间所不能做的事。略举一二。用于办理丧事的东西,哪怕是二指长的绳子,也不能借,只能买,不论是谁家的,只要不是主家自己家的。给个三毛两毛钱的,不能白用。治丧期间,孝子孝妇不能够串门,要一直守在灵前,需要办的事有执事的安排人办。等等。
这个和每个地方的风俗有很大的关系吧,而且差别应该很大。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风俗就慢慢变淡甚至改变了。
我就简单说说我当地吧:
1就拿春节贴对联来说,当老人去世后第一年会贴白色的对联,第二年回帖**的对联,第三年回帖绿色的对联,三年之后就变成正常的红色。
2农村好多是土葬,如果两个夫妻老人一方先去世那么他(她)是不能入祖坟的,只有另一方去世时才可以抛出来合葬入祖坟。
3老人去世后,生前一些铺盖、衣物会被烧掉。
4后人为了纪念老人会选择:头七、百天、周年、清明……这些日子上坟烧纸钱摆贡品。
5在老人下葬的当天,主人会准备一只铁水桶,水桶下面撒上草木灰,水桶上面会放上剁面刀。每个埋葬老人回来时都会翻动一下剁面刀(正反)。当所有人都回来后会打开铁桶看看草木灰上面有什么痕迹,据说能知晓自己老人羽化成什么。
还有很多讲究就不说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是迷信,但我们中国人讲究孝道,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它寄托了我们对祖先深深的哀思之情。
农村不同于城市,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圈子里最为人乐道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邻里情!对于每一个村民来说,家庭中难免会遇到“白事”或者“红事”,由于礼仪程序复杂,需要人手也更多,因此,自古以来,农村红白事少不了“执客”与“忙客”。
不过,相比农民办红事,忙客需要主家人登门去请不同,农民办白事,忙客不请自到,这也是不成文的规定!当然,在逝者为大的观念下,农民办白事,也是为了缅怀以及告别,村民自发前来帮忙,一方面是为自己,另一方面也是送别曾经的挚友以及乡亲!
在农村,倘若说还有多少传统习俗传承下来,或许也只有办白事的各项程序了,在农村办白事礼仪程序复杂,规矩也比较多,比如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然而,最近几年,不少地区的农村,在办白事上出现了很多大跌眼镜的现象,尤其是这3种“荒诞”的行为愈演愈烈,对此不少农村年轻人表示,这些陋习也该管管了!
笨重又昂贵的棺椁再次被追捧,表面孝顺现象泛滥俗话说“五十望人,六十望棺”,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入土为安,在生前要为自己准备身后事,往往要积攒下自己的“棺材本”,为的也是体面的离开!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葬改为火葬后,过去多年,在很多农村,老人过世也就只用骨灰盒下葬!
然而,近几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多,表面孝顺现象再次增多,一些老人生前无人床前尽孝,死后子女却要博取孝顺的名声,也不满足于现行风气,而是花大价钱去买笨重又昂贵的棺椁。这种“生前不孝,死后乱叫”的现象,显然是对移风易俗,核心价值观的挑战,是不可取的“伪孝”行为,也该有人管管了!
农村办白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现象该管管说完不少地区农村办白事的“伪孝”现象,不少地区,白事上还存在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在过去,办白事比较简单,也很纯粹,就是为逝者做最后的告别,虽然也会请厨,但是,一般都是从简!
然而,最近几年,不少地区,农村办白事成了另一种的炫富,不仅,烟酒花销更多,各式各样的饭菜,也让参加葬礼成为了一种“主家炫富”的聚会,失去了原有的风气,也助长了不良习气,这也让附近的村民感到不适应,毕竟,农村办白事也有攀比现象,这一下子提高了档次,自然要增加村民的负担了!
农民办白事最为“荒诞”的行为,请来了歌舞团,劲舞助兴辣眼睛!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随着移风易俗的推进,过去游走在乡村的唢呐班也没了踪迹,替代为音响!这的确,也降低了村民的负担,减少了朋情的花销,没有了唢呐钱,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然而,这几年,不少地区农民办白事,美其名曰“喜丧”,要花大价钱去城里请歌舞团前来表演助兴,这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女子,情歌唱起来,热舞跳起来,惹得不少村民捂眼睛,不敢直视!
可是,葬礼是一项肃穆的仪式,是一种对逝者的追思与悼念,这种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也破坏了葬礼肃穆寂静的氛围,真的好吗?
因地而异,农村办事一般比城市复杂。以我们这里为例,死前后辈们会守孝,去世后立即通知邻居,尽可能快为老人更衣梳妆。然后支一个板床,方向要根据太岁方位推算,万万不可冲撞太岁。然后,差遣村里人去给亲戚报丧,丧事一般拉扯大,沾亲带故,子女的亲家都要派人来,先是吊丧,其实可能应该叫悼丧,吊丧这几天亲戚都来悼念,给死者上香,邻里开始筹划办事流程,哪些人去挖墓,哪些人负责墓地需要的转头水泥,水,沙子等。谁去联络厨师,谁去联络板凳桌子(待客用,农村是请厨师来家里做,摆几十桌,客人一次上不完就轮流就餐),谁去买食材,谁去联络乐队、戏子等等。
主要的是,按照风水先生看的日期去安排,按照他看的墓地的位置和方向去挖墓坑。如果明天安葬,今天就要搭好帐蓬,摆好桌椅,所有邻居以及自家家族的人过来接受工作分配。随后厨师和妇女们加工食材,男人们准备迎接客人,这个环节叫“迎情”,也就是客人逐个表示自己来为老人送行的仪式,这个仪式,不是说随随便便祭奠就完了,很累人。具体过程就是,在村里另一个位置设个点。办事方专门安排的人,抬着一个桌子,上面用白纸黑字写的一个大大的“奠”字挂在桌子前面,桌子上有香烛,桌边站两个为客人递香烛的人。逝者子孙们要跪在路两边,客人从中间上前到桌上点香,然后退三步作揖、磕三个头,逝者子子孙孙在路两边陪着磕头,磕三个头后再向桌子作揖,然后向左边的两个侍者作揖,这就是“迎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这一众人步行到家门口的灵台前,快到的时候,乐队会开始奏乐,然后再来一遍第一步。这两步完成了,算是把一个客人的情谊迎接完了。但……客人起止这么一个?几十号上百号呢!一个一个来回跑“迎请”还没完,逝者的这一群子孙的腿就站不直了……
“迎请”这个忙完了基本就吃晚饭了,子子孙孙,尤其是男性后代要狼吞虎咽迅速吃饭,后面更累人。先是转移灵位,把灵位转移到外面搭建的台子上。然后,子子孙孙按照年龄和地位分别“献饭”。“献饭”跟“迎请”差不多,但这次的主角不是客人,而是逝者的子孙、女儿、孙女、儿媳等等,也是按照备份和年龄一个一个来。主角站在最前,痛哭流涕,后面所有子孙跟在其身后,也都痛哭流涕(有的人是真心难过,也有的人是为了表现,反正哭声震天,一个个哭的眼泪鼻涕糊了一身)每个子孙旁边两个人扶着,如果搀扶者不够,就先以最前面辈分高、年长的为主。这虽然是形式,但是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人,已经被熏陶,因为,这是子孙们最后一次孝敬逝者的机会了,一种老人再也看不见的孝敬,同时也是一种永别啊,所以经常有子孙后辈嚎啕大哭,哭的站不起来,哭的看者伤心,听者落泪。每个人献饭,都是从院子开始,一众子孙跪倒一片,献饭的主角举着双手大哭着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饭,然后起身,从院子哭道外面的灵台前,献饭者跪在灵台前,其他人跪在两边。这时灵台前两旁的逝者会用话筒宣告献饭者和死者的关系,然后两个侍者恭敬的结果献礼,放在灵台前,这都是有规矩的,不是乱摆,类似于政务上的排座位。然后,侍者点好香给献饭者,献饭者这时候已经哭的要趴下了……旁人搀扶下,磕头、作揖,每一步都有侍者用话筒庄重、缓慢的筒喊话“一——叩——首! ”……“再——叩——首!”……“三——叩——首!”……孝子谢旨!——。但这时候,一众子孙有的直接跪着趴在地上哭瘫了,哪里管得上一二三……但这种趴着哭比一二三更显得感情深。献饭者轮流完了。那就是奠礼。跟下午的迎请一样,只不过这次不用再去村里那个点来回跑了,和“献饭”一样,陪着每个奠礼的人,从院子里走到门外的灵台即可。来来回回陪玩了所有来客,奠礼就算完了。
然后就是歇一下,然后烧东西,冥币,纸糊的衣物等等,期间任何人不许发出声音。然后就结束了,叫了戏子的开始唱戏,没叫的那就安排一下第二天的事,然后睡觉的睡觉,娱乐的娱乐。这里办丧要暖丧,邻居亲戚要彻夜娱乐,扛不住就休息有人顶替呢。这种时候打麻将打扑克都手痒痒呢。子孙有人负责端茶倒水点烟。午夜再吃一顿饭继续娱乐。第二天的事情简单,先是早饭。然后启丧,就是把棺材放上丧车,子孙哭着一人一条白布在车头上,子孙做着向前拉的样子,其实车是发动的,女儿孙女媳妇之类的坐在车上围着棺材哭,车慢慢的往前走。到了野外就有人劝着别哭了,然后就不哭了,太累了。车就稍微快点,到了墓地,准备好工具,把棺材轻轻放进去,然后子孙中下去几个人把棺材推进墓室,然后封上墓室门。然后就是埋葬,所有子子孙孙女儿孙女之类的跪在坟前哭,村里人有没有关系的基本都来送行,带着自家的铁锹把人埋葬好,再把前一天客人亲戚买来的继续全烧掉。然后子子孙孙提前去村口跪在路两边,等下坟头的事做完了村里人会纷纷回来,子孙们磕头谢过。然后回家,把长孝服换成短的,长的头巾也换成圈状的,然后吃午饭,送客,子孙下午再去坟地,把长头巾烧了,顺便给坟头做个香炉,结束。
期间,还有“打怕怕”,就是去世第三天晚上,家族里的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带着鸡,子孙中的一部分站在其后,,而且,这一行人每个人万万不可以回头,抱着鸡的人一边走一边轻轻拍打鸡,鸡就会叫,不叫就使点劲,一直走到坟头,绕三圈,然后再回家,全程不许说话不许回头。这个行为的意思就是,逝者去看坟地,然后再回家等着安葬,回来时,魂魄会挑一个人的背趴上去让这个人背着回家。对此有个神奇的事情,很多家庭做这个仪式回来以后,这个队伍中有一个人满头大汗。这很神奇。
然后每七天一次烧纸钱,一共七次。然后,一周年小小的搞几桌菜,有直系血缘后带回来祭拜,烧纸钱。二周年依旧,但没第一周年郑重,可以“请假”。第三周年浓重,除了那些仪式之外,要来的客人和安葬基本一样,但没那么郑重,亲戚不去的话也不得罪人。
但是,每个仪式环节中所有的等待时刻,“孝子”们都是跪着哭的。“孝子”在办丧事期间,泛指所有的子孙、女儿、孙女以及曾孙等等,家族里所有的后辈人等。每当客人作揖,上香,磕头,磕头的时候,子子孙孙都要陪着作揖、磕头。
有些农村的丧葬陋习,又繁琐又费钱还折腾人,我个人觉得应该取消。首先,作为子女,生前应该好好孝顺老人,死后其实应该尽量给他们安宁。其次,铺张浪费本就不可取,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另外,葬礼的终极目的其实是为了送老人最后一程,而不是面子工程。
在有些农村地区,还是会有一些丧葬陋习,整个丧葬过程繁琐不说,还很费钱,特别折腾人,我觉得这种就应该取消。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作为子女,生前应该好好孝顺老人,死后其实应该尽量给他们安宁。我们常说孝顺老人要趁早,不要等到人都没了,你再去孝顺,那是没有什么用的。换句话说,在老人生前的时候,我们对他好一点,让他吃好喝好,让他开开心心,这就是最大的孝顺。老人已经走了,我们应该尽量把安宁归还给他们,就不要大张旗鼓了,好像在告诉所有人自己是个孝顺的孩子,这些对老人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其次,铺张浪费本就不可取,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有些人特别注重面子,总觉得葬礼办得简单了,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孝子,于是为了表示孝心,就会花大把金钱让人来看风水,然后选一个面积很大的墓地,这样就显得自己特别有面子,特别气派。自古以来,铺张浪费都是老祖先不倡导的,我们应该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没有那个金刚钻,不要揽那个瓷器活。
另外,葬礼的终极目的其实是为了送老人最后一程,而不是面子工程。归根结底,葬礼本身就是送老人最后一程的一个仪式,我们没有必要把它当成面子工程去做,这样其实反而是对老人的不尊重。整体来看,这种形式的丧葬我觉得就是应该被取消的。
以上就是我觉得他们之所以应该被取消的原因。
一些地方觉得,身死异地者需要挺尸在村外办理,就是说,如果已经在外地去世了,那遗体是不能抬进村的,需要把尸体停在村外办。
这种习俗我个人见得比较少,大部分的还是愿意抬回来办理,不知道能不能进家门,但进村是没问题的。
个人觉得这个习俗是没有道理的,也很残忍。
客死他乡本就是伤心之事,还不让进村,这就说不过去了。
办理葬礼本该是逝者家属自己的事情,村里人并没有权利阻止其遗体进村。

凶死在外者,忌停尸于堂
所谓“凶死”其实就是说被人杀害或自杀身亡的人!
比如有的小年轻因为年轻气盛和人打架被人捅死,或者一些压力太大选择服药自尽、自缢身亡、跳楼自杀等情况,都属于凶死!
对于这部分被人伤害或自愿结束生命的人,农村一些地方说是不让把遗体停在厅堂里办白事。

熟悉农村丧葬礼仪的都知道,农村有人去世后,都会将遗体放在大堂里,也就是设立家神诸位的地方。
农村的大堂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清明、七月半、中秋、过年等与祭祀有关的节日,都会选择在大堂烧纸、供饭、焚香。

当人去世后,也会将遗体放在大堂,办完3天才将遗体抬上山进行安葬,整个葬礼才算完。
但对于凶死的人,农村不少地方都比较忌讳将遗体停在大堂内,而是将其放在屋子外面办,而且对于这部分逝者大多办的时间没有3天,葬礼也会比较简单。
我个人分析,凶死者忌停尸于堂的原因是,农村觉得这部分逝者是不幸的,尤其是很多还很年轻就去世的,大堂供奉着列祖列宗,农村觉得这是愧对祖先的事情,故而不让进屋,只能在外面办。
而对于超过50岁去世的,哪怕是生病去世,人们也会觉得是正常去世,大可放在大堂办。
反之,被人杀害或自杀的,农村觉得愧对祖先,就不放在大堂打扰列祖列宗。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凶死的在农村看来是不幸的,不希望把这种不幸带进家门,不放大堂也很能被理解了。

说到这个话题难免有些感伤和伤感,但生命只有一次,还是提醒大家平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多锻炼,少熬夜,一日三餐要记得吃,远离病害。
不和人打架斗殴,谨慎交友,远离危险的人,心理压力大时可以去看心理医生,切勿想不开走极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