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普通的安徽农村妇女,在粟裕家住了二十多年,备受尊敬

这个普通的安徽农村妇女,在粟裕家住了二十多年,备受尊敬,第1张

粟裕,战功赫赫的开国大将之首。

方忠义,安徽桐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这两人本应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但奇妙的缘分,却让两人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方忠义是一个保姆,原本是在安徽芜湖军分区司令家做事,饭菜做得非常好,当这位司令得知粟裕家里缺一个保姆时,就把方忠义推荐了过去。

这位司令没说去的这家是谁,但方忠义知道部队的保密原则,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句话也不多说、不多问。直到有一天,方忠义才惊讶地发现,这家的主人竟然是开国大将粟裕,比原来那家的主人高了不知道多少级。

因方忠义做菜的手艺非常好,粟裕就找了个机会,请陈毅陈老总来吃饭。陈老总来了之后,也赞不绝口,对方忠义说:“你这个女大厨很不简单呐,你是安徽人,做的菜却符合我这个四川人的胃口!”

就在这次吃饭时,陈老总和粟裕敲定了一门“娃娃亲”,就是陈毅之子陈小鲁和粟裕之女粟惠宁。

这件事也让方忠义自豪了一辈子,经常对人说:“开国元帅家和开国大将家的订婚宴,就是我做的。”

方忠义和粟惠宁的感情非常好,粟惠宁也把她当成自己的妈妈一样。粟惠宁经常对人说,我有两个妈,一个是亲妈,一个是方妈妈。她和陈小鲁第一次正式谈恋爱时,首先告诉的不是父母,而是方忠义。

粟惠宁结婚后,说我是方阿姨带大的,我的孩子以后也要交给她带。经粟裕同意后,1976年,方忠义来到陈家,开始照顾陈小鲁和粟惠宁的儿子陈正国。陈正国的乳名小果子,还是方忠义给起的。

方忠义对粟家人感情很深,作为第三代的陈正国,方忠义更是当成自己的亲孙子一样疼爱。陈正国懂事后,一口一个方奶奶,也让方忠义非常感动。

有一次,方忠义带着6岁的陈正国出去玩,走在马路上,陈正国却让方忠义走在路里面,方忠义问为什么,陈正国说,方奶奶走在里面,汽车轧不到你啊!

这句话,把方忠义感动得不得了,更加深了对陈粟两家的感情。

到了1984年,粟裕去世后,方忠义也年事已高,看到粟裕家的第三代也长大了,就向粟家辞别,要回老家。

粟家人都不想让她走,粟裕的夫人楚青说:“你在我们家生活了二十多年,早就是我们家的人了,你哪也不用去,我们给你养老。”但方忠义去意已决,楚青只好给了她一大笔钱,送她回到了安徽桐城老家。

但粟陈两家人仍然没有忘记她,每年逢年过节,都会去安徽看望她,还经常给她寄东西,尤其是陈正国,无时无刻不想念方奶奶。2001年年底,陈正国给方忠义寄过去5000块钱,半年后,陈正国又亲自来到桐城,看望方忠义。

当时,方忠义已是88岁高龄了,眼睛已经花了,一开始没认出来是谁,等到终于认出是陈正国时,激动得泪流满面。

2014年9月19日,这一天对粟陈两家来说都是大日子。什么大日子呢?方奶奶百岁生日!

这一天,陈小鲁、粟惠宁、陈正国,还带着陈正国的孩子,一起来到方家,给方忠义举办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百岁生日宴,陈正国说:“方奶奶活了一百岁,争取再活一百岁。无论您活多久,您永远是我们的亲人。”

方忠义老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笑了整整一天。

法律主观:

农村养老保险 缴费标准主要如下情况: 1、参加新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 的农村居民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来缴纳养老保险费。 2、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500元、700元、900元、1100元、1300元、1500元、1700元、1900元、2100元、2300元、2800元、3300元等12个档次,地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增设另外的缴费档次。 3、参加保险的居民可以根据上述档次自行自由选择,多缴则多得。 4、国家也会依据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缴费的档次。

1、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3、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4、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5、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6、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桐城有些地方的拜年习俗不大一样,好像初三才正式串门拜年的。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2021年2月7日,桐城市人民政府正式下发《桐城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现解读如下: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1、决策背景:

《桐城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桐政办发_2013_10号)(以下简称《老办法》)自2013年4月颁布实施以来,为规范我市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保护被征收区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征地政策和我市实际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国家征地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征地范围、征地程序、征地补偿等作了新的规定;另一方面,随着《桐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留地安置管理办法》(桐政办发_2020_59号)的出台,执行多年的门面房安置政策不再施行,《老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与此同时,执行《老办法》8年以来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漏洞迫切需要更为完善、更加详细、更易操作的文件规定。因此,必须制定新的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

2、决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4)《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市区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宜政发_2018_17号)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桐城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桐政发_2021_2号,以下简称《新办法》)的起草遵循以下五条原则: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府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通过明确的规定确保征收补偿安置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二是理顺完善工作机制。改变《老办法》中,市房屋征收管理中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对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责进行重新界定,形成职责清晰、权责透明、运转高效、有效制衡的工作机制;三是坚决堵塞各类漏洞。坚决堵塞人口无限制迁入、安置人口认定不科学、政策执行标准不一、逾期安置的临时过渡费标准过高、假离婚套取增购面积、五保人员在享受国家政策同时又将安置房作为私产等等漏洞;四是坚持做到合法合规。新办法做到与《民法典》、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精神同步;五是充分吸收先进经验。充分吸收安庆市现行的征收安置补偿政策和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的好经验,同时将《老办法》中一些好做法予以保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090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