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宜居的3座城市,一座被誉文都,另外两个呢?

安徽最宜居的3座城市,一座被誉文都,另外两个呢?,第1张

说到这个宜居城市啊,大家有没有很感兴趣呢?如今我国的确是有很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像成都、天津等等。但是这些城市在繁华之后是否宜居呢?大城市固然是有它的繁华,但是也会有着它难以想象的压力存在。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等都是十分沉重的压力。这时候,宜居城市就应运而生了。划分宜居城市的方法十分的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以房价为基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安徽省的三座宜居城市吧?

3、亳州

亳州的房价在安徽省内可以说算是比较低的了。如今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大家应该都是不陌生吧。合肥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分快的,它的房价也紧跟着合肥一起发展。如今合肥的房价已经发展到了均价快达到一万五的地步了。而亳州的房价才刚刚突破六千。这样一对比,大家是不是发现亳州的房价简直是有点太“良心”了呢?亳州这座城市也是十分不错的,它也是国内的一座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也是十分宜居的了。

2、桐城

大家对于桐城熟不熟悉呢?可能提起桐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桐城派”吧。没错,著名的“桐城派”就是发源于桐城的。桐城是一座县级市,目前归属于安庆市代为管辖。桐城这座城市,自古就讲究崇文重道,因此也被称为是“文都”,是一座十分具有书香气息的城市了。如今桐城的房价可以说也并不是很高的。目前桐城的房价也还没有突破六千,可以说是一座美丽,压力又不大的宜居城市了。

1、淮南

淮南的房价可以说是安徽省最低的一座城市了。如今淮南的房价均价也只有5700元左右,可以说在淮南买上一套房子,变得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淮南这座城市本身也是很不错的一座城市的,自古以来,淮南就被称为是“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甚至还有着“五彩淮南”的称呼。淮南的美食,最著名的也就是那淮南牛肉汤了,味道鲜美,是十分值得一尝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盘点的安徽最宜居的三座城市——淮南、桐城和亳州啦。那么大家对于这三座安徽省内最宜居的城市都有着怎么样的看法呢?或者大家认为安徽省内还有哪些城市也是很宜居的呢?

桐城民俗十大怪(1):正月初一玩虐待——吃两顿

大年初一是个喜庆的日子,大家都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可是,正因为是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想图个吉利,不想在这一天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很多的禁忌。比如,不扫地、不倒垃圾,不泼水,以免把财气扫掉、倒掉;不与人争吵、不打骂小孩、不看病吃药、不借东西、不跌倒、不说丧气的话,表示这一年会过得和和气气;不杀生、不动刀剪、不做针钱活,以免血光之灾;忌午睡,男人午睡田畦崩塌,女子午睡厨房生灾变。

这些都还算通情达理的规矩,和别的地方差不了多少,虽然带来诸多不便,也还能做得到。比较特别的是,桐城民俗在这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吃得特别的迟,晚饭吃得特别的早,中饭就免除了。

早饭吃得迟一点是可以的,因为前一天晚上守岁,大家多少都在熬夜,睡个懒觉是正常情况。问题是晚饭,吃得太早,不多时肚子就饿了。而且,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大家玩得正快活,突然又要吃饭,吃得下吃不下且不说,生活节奏完全给打乱了。尤其是小孩子,这顿晚饭一般是不吃的。大人们也不强求,反正过年的时候零食多少有一点。所以,吃两顿就吃两顿吧,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最要命的是,吃完这顿特别早的晚饭,天还没有黑下来,就得早早地睡觉。小孩子最讨厌的就是这个,你说,明天又不要上学,大过年的玩得这么起劲,搞么事非要强迫人家睡觉呢?

原来,这与上面提到的图吉利有关。因为,农民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最大的幸福恐怕就是美美地睡一觉了。今天不是大年初一嘛,为了图个吉利,为了表示这一年会作威作福的,一定要早早地睡个大头觉。岂不知,这种寓意上的幸福,却给实际生活带来了不幸福。不过,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寓意是压倒一切的,不能给你睡觉你不睡呀!

那么,吃两顿的规矩与早睡的规矩,是个什么关系呢?我估计,最先有早睡的规矩,因为早睡用不着吃三顿,而且过年的时候大家胃口都不好,然后就有了吃两顿的规矩。但是,由于吃饭在前,睡觉在后,让人们误以为早睡是因为避饿。只是,你也不想一想,这大过年的,大家故意挨饿搞么事,这不是有病嘛!

桐城民俗十大怪(2):三月初三吃野菜——蒿子粑

三月初三这一天,桐城乡人多食用香蒿和米粉做成的蒿子粑,驱邪粑鬼。这个民俗非常非常的特别,不仅别的地方没有,甚至连安庆其它县市也没有听说。

三月三倒是个传统节日,只是各地的说法各不相同。一说,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后人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又说,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这样描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在少数民族中,三月三也较为盛行: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称谈爱日;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侗族多于此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故又称歌仙节。在道教中,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以上这些说法,与桐城人吃蒿子粑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要搞清楚蒿子粑问题,必须紧紧抓住“上巳节”这个核心。上巳,就是三月上旬的巳日,岁在初春,具体日期并不固定。阳春三月是山花烂漫、春潮涌动之时,同时却也是春虫蠢动、百病入侵之时。所以,上巳节又称为鬼节。《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因为洗洁的行为过于单调,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游春踏青的活动内容。至曹魏时,为了操作方便,上巳节的日期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后代沿袭至今。

用什么来宴宾呢?一方面,应当是延年益寿、强身固体的健康食品;另一方面,应当是因地制宜、各取所需的时令食品。所以,在汉人当中,三月三总要吃点什么,吃的东西多少与驱病有关,但具体的食品各不相同。比如,南方有的地方磨米面做“打鬼粑” “缠脚面”食用;台湾、福建地区“采鼠麹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台湾府志》);在我们桐城,发明了蒿子粑。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三月三是上巳节,这一天要吃点能驱病的时令食品,于是桐城人吃起了蒿子粑。问题是,蒿子这种植物到处都是,为什么别的地方的人不做蒿子粑?这的确是个待解的问题。

做蒿子粑是有讲究的。米粉可以是籼米,也可以掺一点大米。蒿子不能放得太少,否则就不成蒿子粑了。但是,蒿子的植物纤维比较粗,一定要摘其嫩头,而且不能放得太多。为了口味好一点,一定要多放一些腊肉,素的、肥的都要有。蒿子粑是吃油大王,不能舍不得油。而且,蒿子粑有一个特点,新鲜做出来的反而不好吃,放几天后用油焊着吃味道更佳。

每到一年三月三,桐人齐吃蒿子粑。野味!

桐城民俗十大怪(3):一生三次素穿戴——毛身衣

桐城风俗,在出生、结婚、死亡的时候,要穿生布褂子和裤子,衣边不用针线缝,俗称毛身衣。

生布,就是没有下水的棉布,桐城人称作老布。旧时,因为生活苦,几乎家家户户都纺棉纱。纺车和其它地方差不多,是手工摇动的座式木轮车。纺棉纱是个细活,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难。一根根细纱完全靠手指的内力从手中捻出来,否则不是过粗就是捻断。摇纺车的速度也很讲究,不急不遽,需纺纱者自己操作,别人不可替代。

棉纱纺好后就可以织布,这不是每家都能做的事,往往一个大村庄只有个把巧妇能为。实际上,织布是个体力活,需要脚踏,需要手拉,不知道为什么过去这是个女人做的活。通常的习惯,大家自己将棉纱纺好后,送到织户家织布,需要给人家几个辛苦钱。也有自己不纺纱的,直接去买布;也有光纺纱卖给织户,不要棉布的。不管怎样,都不会给现钱,到年底的时候,有钱给钱,没钱给一点粮食也是可以的。

一生三次穿毛身衣,这是值得后人倍加欣赏的伟大发明。出生、结婚、死亡,这是人生的三大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意识着全新生活的开始。用什么寓意全新的生活?白色、原始、朴素也!你看这毛身衣,用纯天然的棉纱制成,不曾下水,不缝衣边,是何等的原始呀!初生婴儿穿上毛身衣,意味着酸甜苦辣人生的肇始;待婚青年穿上毛身衣,好去迎接婚姻生活的大考;乘鹤西游的老人穿上毛身衣,不啻是个等待轮回的处子。

这朴素无比的毛身衣,似乎是文都桐城人的专利,其它地方有此俗者极少。周边安庆其它的县市,可能也有的,但多半是跟桐城人学的。如果非要穷究其来源,最好到江西、两湖一带去找,桐城人差不多都是从那个地方来的。假如真的找到了,建议桐城人都到那里去弄一件毛身衣穿穿,算是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根。

桐城民俗十大怪(4):三十六岁换裤带——送36岁

桐城有“送三十六”的民俗。无论男女,虚35岁时,亲朋好友馈赠白鸡一只,新裤带一根,白衬衫一件。大年三十晚上,男择岳家、女择娘家送来的白鸡炖食。如果讲究一点,白鸡需独食,将鸡毛埋于三叉路口。

《桐城县志》曰,此俗存于桐城西乡;又有相关资料说,此俗并不古老,大概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些说法是相当可疑的,实际上,“送三十六”的民俗很普遍,桐城几乎所有地方都有这个风俗,南方很多省份好像也有,特别是江西和两湖一带。

旧说,36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36岁是人生难过的一大关口。传统迷信认为,逢九不利,不管是明九还是暗九。明九就是数字中直接带九,比如19、29、39;暗九是九的倍数,比如18、27、45。36是暗九,当然不吉利。可是,为什么36岁特别不吉利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1)36岁是人的本寿,古人认为36岁一个轮回,只有活够36岁才够本;(2)从生活经验可以判断,人到36岁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开始下降,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3)旧时人的寿命短,一般只能活到五九、六九,作为一个转折的关口,18岁、27岁明显太早,45岁或54岁则有点迟,它们不是人生的转折,差不多是人死的转折了。所以,选择36岁作为人生关口最合适。(4)道家有“四九天劫”的说法,虽然说的是490年,但毕竟是四九呀,很容易让人想起36。

既然36岁不吉利,就要想法子辟邪。不过,迷信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实质上是因需要而异。因之,各地“送三十六”的办法各不相同。在湖北宜昌,要拜神唱大戏;在湖南,要招呼亲朋好友做大寿;在江西,要送裤子。

桐城特别的地方在于两方面:其一,其它地方辟邪的日子一般都选择在36虚岁的生日,而桐城选择在35虚岁那年的大年三十;其二,其它地方也就是找个借口吃一顿,并不在乎吃什么,而桐城却偏要吃白鸡、换新裤带,大年初一还要躲起来不见人。

那么,桐城人为什么认为吃白鸡、换新裤带能辟邪呢?目前还没有正解。大概,白色是正色,又比较反光,能够把鬼蜮照晃眼而无法加害于身;吃白鸡而不是吃白猪,大概是因为鸡肉比猪肉贵;将鸡毛埋于三叉路口,是为了让鬼蜮到三叉路口后被白鸡毛晃得走错方向;换新裤带,是怕旧裤带年久失修扎不紧,让鬼蜮从衣缝中钻了进去。这叫层层设防,万无一失。呵呵,迷信嘛,有多少说得清楚的!

桐城民俗十大怪(5):胎盘瓦罐树下埋——胞衣

桐儿出生后,将胎儿胞衣装入瓦罐中,埋在村旁最高大的树下,寓意“树高千尺,人高万丈”。

胞衣是个非常非常特别的东西,怠慢不得。在那里,有着我们对混沌世界的些许记忆,有着我们一奶同胞的些许余温。伴随着人生的第一声啼哭,我们从胞衣中脱胎而出,代表着与母体分离的正式仪式,更代表着漫长人生的独立宣言。因之,大家都要将胞衣罐放在一个特别的地方,永久地保存起来。

有人将胞衣罐放到村边大河的中心,流水潺潺,生命不息;有人将胞衣罐埋在自家的院子里,无论你走到何方,都没有离开自己的亲人;有人将胞衣罐深埋在屋后的竹林中,竹笋根根,仿佛祖宗;有人将胞衣罐挂在高树上,让小鸟充当天际的使者送出自己的第一份馈赠。

但无论在什么地方,有资格安置胞衣罐的一定是个男人,一个将小生命带来人世的男人。小小的胞衣罐,系着每一个父亲的责任,刻着生命代代相扣的传承。伴随着胞衣罐的脱手而出,这个男人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小时候,一个男人将我们的胞衣罐以自己的方式好生安置;不多年,我们也要将一个自己制造的胞衣罐安置在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地方。胞衣本出自女人,男人只是将它们连接了一下,使它们成为一串。

文都人格外聪明些,将胞衣罐埋在村旁最高大的树下,称埋藏胞衣罐的乡里为“原籍”。没有比这更伟大的发明了!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撮一把树下的泥土,一定能够闻到童年的气息;将这把故乡的泥土供在香案上,仿佛是在供自己的祖宗。桐城人的这一伟大发明,超越时间隧道,让我们随时可见自己的亲人。

只是,心在痛,因为胞衣罐在我们这一代算是断了根。自从小生命从一个叫医院的地方产生,胞衣就不见了踪影。不知道是流进了下水道,还是被熬成盘中羹,抑或成了某贵人的滋补养颜品。没有机会将自己制造的胞衣罐安置,仿佛根本就不是男人。

城民俗十大怪(6):椒椒叔叔一起来--嗷叔叔

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泛指比自己父亲年纪小的父辈。但是,全国各地对叔叔的称呼不尽相同,广东人叫“阿叔”,天津人叫“掰掰”,东北人叫“老叔”,江淮一带叫“×爷”或“×爸”,吴越一带则叫“戽喂”。这其中,最特别的是安徽桐城人,把叔叔称作“椒椒”。

为什么这样称呼呢?且听一段饶有兴趣的传说:清朝名臣张英一日拟写奏章,误将“叔”写为“椒”。康熙帝展阅,好奇心大发,遂询何故。张英为了自尊,谎称道:敝乡有一俗,称“叔”为“椒”。岂料康熙生疑,要派人前去探个虚实。张英闻讯惊恐万状,欺君之罪如何了得便暗派侍从快马驰往老家桐城,让县令三日内遍喻县民,改“叔”为“椒”。待皇帝钦差抵桐遍询民众,结果众口一词。自此,“叔叔”的别称“椒椒”便在桐城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编得不赖,可故事毕竟只是故事,不能当作正史看待。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不难发现,这个故事有很多的漏洞:把“叔”写成“椒”的可能性并不大,古代文人惜纸,下笔前都很认真;奏章写好后要仔细检查,重要的还要备份,弄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皇帝知道后,老实承认也没什么,撒谎可真是掉脑袋的欺君之罪;“叔”有好几种意思,奏章中的“叔”不一定正好是“叔叔”的意思;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有的将主人公说成是张英的儿子张延玉;如果真是写错了,用家乡话来推托照样没有面子;这么个小事,就算皇帝真的知道是在撒谎,也断然不会派人暗访;民间的习惯称呼是很难改变的,就算当时应急改变,日后也绝对不会叫成习惯。

为了考证桐城“椒椒”的来源,需要注意下面两条 “硬证据”:其一,并不是桐城所有地方的人都这样称呼,个别地方有其它的叫法。在桐城,大多数人叫椒椒,但也有地方叫叔叔的;其二,全国并不是只有桐城一个地方这样称呼,江西贵溪和永修两地也是这样叫的。难道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是从桐城迁过去的?事实上,桐城人大多反而是从江西迁移过来的。

这无意中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大多数桐城人是从江西瓦屑坝移民过来的,而瓦屑坝明显只是一个移民中转站,那些将叔叔称作“椒椒”的桐城人,是不是来自江西贵溪和永修呢?不管怎么说,这里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由于提供的相关信息太少,遍查方言资料,也无法得出“椒椒”的确切来源。在这里,姑且提供一个大胆的猜测:叔通菽,菽是一种豆类植物,以豆类喻指小,所以叔叔指比父亲小的人;椒是一种香料植物,指的是“花椒”不是辣椒(明末才从美洲传入),椒的果实比菽还小,同样可以用来喻指小,进而指代比父亲小的人。

桐城民俗十大怪(7):酸甜苦辣搁一块——胡椒汤

从正月初一开始,桐城人给各种生灵过生日: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粟。其实也就是说说,并没有见过什么人真的给这些生物作寿。初二的狗不会多啃一快骨头,初三的猪也不会多吃一口米糠,至于马和羊,桐城基本上见不着,而豆谷之类,春节的时候正在冬眠呢。只有初七的人生日,一定是要好好过的。桐城的风俗,正月初七的晚餐,每个人都要吃酸辣汤,又叫胡椒汤,表示人生会遇到各种酸、甜、苦、辣之事。

可能是桐城不怎么产胡椒,也可能南方人不怎么爱吃胡椒,反正,这个酸辣汤很多人是不放胡椒的,但并不妨碍叫它胡椒汤。抛开寓意不说,单从口感上来讲,胡椒汤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北方人做的什么辣糊汤要好很多。胡椒汤的主料是豆腐、淀粉、山粉,再放些腊肉、冬菇、冬笋、熟鸡肉、肉丝、鸡蛋、香油、鸡血、辣椒,味道算是盖了帽了。一看这些原料大家都清楚,酸辣汤其实既不酸也不辣,加上平时又很少能吃到,所以大家都逮到吃好几蓝边碗。

酸辣汤并不特别,四川、上海、北京、广州,几乎每个有人的地方都有。北方的偏酸一些,南方的偏甜一些,四川的偏辣一些。桐城酸辣汤的特色不在于口味,而在于文都人将这一锅浊汤赋予了特别的文化含义,让人回味无穷。记得有一首歌就叫《酸辣汤》,里面说“酸酸辣辣的感觉,味道十分好喝特别,让地球慢慢变火球,燃烧到温度最高点”。我不知道歌词是谁写的,但肯定不是桐城人写的。

那么,为什么人的生日安排在正月初七呢?民间传说,女娲造物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俗称“人日”,又叫“人胜日”、“人庆”等。怎么庆祝呢?各地的方式不一样:(1)戴人胜: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或贴于屏风等处。(2)赠花胜:人们制作各种花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3)吃七宝羹: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4)出游、登高: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相比较而言,还是桐城人吃胡椒汤的发明最出彩,既一饱口福,还有文化上通俗易懂的讲究,可谓一举两得。

桐城民俗十大怪(8):新娘原来是妖怪--砸新人

桐城有“砸新人”的习俗,寓意“越砸越发”。只要见到有迎亲的队伍从村庄边经过,都有好事者呐喊“砸新娘”,并随手抓起几把沙土或瓦碴子砸过去,以此要挟迎亲队伍的头人(一般是媒人)发喜烟喜糖。大人们砸新娘一般都是象征性的,而小孩子却不管那么多,乱砸一气,有时甚至会把新娘砸得花容失色。不过,新娘多少有所准备,事先带上一条方巾,不等沙土砸过来就将方巾把头遮起来。记得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为了防止被砸,新娘子前面举一个毛主席的石膏像,这样谁也不敢砸了,谁都怕把毛主席他老人家给砸坏了。但这个法子也只管了一阵子,后来小孩子还是照砸不误。那时大家日子都过得紧,新人并不是过一个村子都散糖果的,你不砸,她是不给的。

一般来说,“砸新人”有不成文的规矩,主要是三条:只有路过的才能砸,本村庄的一般不能砸;小孩子可以砸,大人一般不能砸,起码不能狠毒地砸;散过喜烟喜糖后不能再砸。其实,迎亲队伍自己也是矛盾的,如果砸狠了他们肯定不高兴,但如果一路上无人来砸,他们也很失落。且不说“不砸不发”,起码表示你这个队伍的人际关系不怎么样,招摇过市的都不惹眼,没有理答你。大喜的日子,稍微砸一砸,闹着玩儿,不管砸了谁,都不会生气恼怒的。所以。一些办事细心的人家,会事先给几个喜欢热闹的人打招呼,叫他们安排人来砸。

可能真的是为了闹着玩儿,“砸新人”的风俗非常普遍。东乡族的婚俗,闹新房时用枕头砸新娘,迫使她尽早掀开蒙面的布巾;戴厚英在《流泪的淮河》中描述,淮北人闹新房时用楝树果子砸新娘;在湖北孝感,迎亲时女方亲友用预先准备的树枣、萝卜条以至豆渣、饭团等轮番抛掷取乐,主要是砸新郎;在东北,新娘去夫家的时候,喜欢用五谷杂粮砸新娘。相比较而言,桐城的砸法显得比较原始,多少有点野蛮。

这不由得让人起疑:此俗何来?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别地一般在闹洞房的时候砸,桐城却在迎亲的路上砸;别地弄个东西随便砸一砸,桐城却弄个砖头石块实实在在地砸;别地砸一砸纯粹为了取乐,桐城却在取乐的同时取一点喜烟喜糖。《康熙桐城县志》曰,“同安郡其俗信鬼神,好遥杞,父子或异居,人性劲躁,包藏祸害,视死如归”。难道说,桐城人自古以来本性野蛮?

窃以为,非也。即便桐地自古民风强悍,《康熙桐城县志》也说,“自平成(南朝)后其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丧杞婚姻胥近于礼”。况且,别地的人骂桐城人,也只说阴险狡诈,断不会说野蛮粗俗的。

虽然不能确切地知道“砸新娘”的缘起,大体的发展线索还是可以猜出一鳞半爪的。(1)旧时的人有很强的地盘意识,从他们的地盘路过,多少要留下一点买路钱,否则就会被人讥笑为软弱无能。(2)旧时的人很迷信,红喜事从一个村庄过,这个村里的人以为你带走了喜气,必须把你的喜气给砸掉;白喜事从一个村庄过,这个村里的人以为你带来了晦气,你必须放鞭炮给吓走。至于“越砸越发”,不过是发展到后来的一个托词,好比一个人把东西打碎了,虽然心里很难受,嘴里却说“碎碎(岁岁)平安啦!”

实际上,与桐城相类似的“砸新娘”也还是有的,比如庐江与桐城交界的地方、宣城的一些地方。只是,这两个地方多少都与桐城相关,庐南自不必说,宣城在近代是有大量桐城移民的。大家知道,桐城人大多是从江西、两湖移民来的,估计这些区域十有八九会有此遗风。

桐城民俗十大怪(9):煮鱼上桌不算菜

吃鱼好处多多,除了味道鲜美、众口可调,还能治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年的时候,吃鱼又被赋予特别的含义,所谓年年有鱼(余)、吉庆有鱼(余)是也。在大多数地方,大年三十晚上都要吃鱼,以讨一个吉利,所以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过去有副常用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旧时,一些文绉绉的知识分子是只吃鱼不吃肉的,因为这些所谓的君子“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而鱼被宰杀时是不会发出嚎叫的。

在桐城,大家也是喜欢吃鱼的,招待客人一般都是做三牲饭,即以鸡、鱼、肉为主的家常饭。就算是祭祀祖宗,带的也是三牲碗。过年的时候,照例是要煮鱼的,大年三十晚上煮鱼照例是要上桌的,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煮鱼上桌并不算一道菜,是万万不可以动筷子的。难道说桐城人就不想“年年有鱼(余)”,就不想过年的时候讨个吉利?非也!原来是因为桐城人的思维和常人不一样,常人为了追求“年年有鱼(余)”,觉得应当把这个“鱼(余)”吃掉,而桐城人认为,“鱼(余)”就应当“鱼(余)”着,吃掉就不“鱼(余)”了。

窃以为,两种理解无所谓谁对谁错,只是桐城人的理解有比较深的文化内涵。因为,过年吃鱼是正常的,现在你吃了,文化含义不饱满;而过年不吃鱼是反常的,文化标志性就非常强。只是,大过年的,连条鱼都吃不上,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嘴巴和口水。由于不太人道,更有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很多地方实行了适当的变通,要求相对宽松一些。在这些地方,只是大年三十晚上不吃鱼,正月初一到十五,请客要上两碗鱼,一碗可以吃,另一碗不可以吃,到底要吃哪一碗听主人招呼。不能吃的叫“碗鱼”,意思是装在碗里不能动的。后来,索性更宽松一点,大年三十也上两碗鱼了,反正吃了一碗还剩下一碗,不愁没“鱼(余)”。

可能,大年三十晚上不吃鱼并非桐城的专利,但这种民俗肯定不普遍。而且,即便同样是不吃,说法未必一样。比如,东北一些地方三十晚上也是不吃鱼的,但他们是因为鱼儿多刺,怕一年里老有拨不完的刺;旧时,北方有些地方不仅三十晚上不吃鱼,他们什么时候都不吃鱼,因为缺少外来的佐料,无法将鱼去腥。

桐城民俗十大怪(10):死后带累下一代——忌血葬

旧时,无论什么地方的人,对葬仪都是极其重视的。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葬仪,总有一些迷信的说法和做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是,不管多么怪异,大家都普遍尊奉一个共同的信念:入土为安。按照佛教的说法,只有入土为安,才能投胎转世。所以,在轰轰烈烈的葬仪之后,一定要将逝者尽快葬下去,这是第一要务。过去,如果一个人混得悲惨,都会聊以自慰地说,“只求一把黄土埋起来”;如果一个人十恶不赦,大家就会诅咒他“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桐城这个地方偏要反着来,人死以后忌血葬,要在野外找一个避风且风水好的地方将棺木厝放起来,用稻草盖上防雨雪,俗称“厝基”。乍一听,一定以为桐城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因为有些少数民族喜欢在临江河的山崖绝壁间凿眼、钉桩厝放棺木,称“悬棺葬”;有些少数民族将棺木厝放在山洞里,称“洞穴葬”;藏族人将尸棺厝放在高台,称“天葬”。

问题是,无论是悬棺葬、洞穴葬还是天葬,都属于一种“安葬”,即最后的安置。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不作兴土葬即埋葬,虽然没有入土,但已经“安”了。而桐城则不同,棺木厝放在野外只是临时措施,三年五载以后,还是要再行安葬的。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桐城人是信奉土葬的,也是相信入土为安的,为什么迟迟不入土埋葬呢?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

“厝”,暂时放置,待葬或改葬。那么,为什么现在不速葬呢?现代的人解释说,只有厝放三年以上,才会投胎转世。这完全是把话说反了,没有说到点子上。暂时不安葬,估计有几方面的原因:

(1)过去的人穷,安葬不起,就暂时厝放一下,等待家族中死的人多了,凑在一起合葬,这样可以减少费用;

(2)过去战火纷飞,很多人逃荒时客死它乡,暂时厝放一下等待回家安葬。古徽州也有厝放的习俗,只是他们条件好些,不是厝放在野外,而是厝放在特制的寝楼里。

(3)过去有丁忧三年的习俗,为了尽孝道;

(4)一时没找好墓地或一时买不起墓地;

(5)安葬多在远处,而厝放一般都在家门口,可以为晚辈祭祀或哭坟提供方便。这几种力量的合力,使厝放成为一种习惯,而当习惯已经养成,即使这五方面的力量一个都不存在,它已经作为一种风俗根深蒂固了。

结婚证在四川办的,现在户囗在安徽桐城,该在安徽桐城办离婚证。

规定是,办理离婚手续,需要当事人双方一起到一方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办理。异地不能办理离婚证。

《婚姻登记条例》规定:

第十条 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第十一条 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二)本人的结婚证;

(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办理离婚登记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外国人除应当出具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证件、证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证、身份证,华侨、外国人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

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十二条 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一)未达成离婚协议的;

(二)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三)其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

第十三条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先领证还是先给彩礼

说法一:很多新人都会因为结婚彩礼的事情而大动干戈。不过如果男方家人是个比较不错的人那还是可以考虑先领证后给彩礼的,如果男方是个比较爱计较的家庭是就得深思了哦。不过还是得看现实生活中的发展,懂得随机应变,什么事情都没有太绝对的。

说法二:先拿证还是先收彩礼后拿证完全是看你们小两口的态度和双方父母对于风俗的在意程度。如果女方家庭经济不是穷到靠彩礼来帮补家庭开销,只要是开明一点的家庭,个人认为即使收彩礼也只是走一个形式,无非是把男方钱由女方父母那再转到女儿处,如果女方家庭是传统类型那还是先彩礼后领证吧,男方还是配合为好,如果女方父母很开放不在乎这些烦琐的礼仪,那省略也未尝不可,说白了,民间仪式只是走过场,结婚证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两口子恩爱是最重要的。

说法三:订婚的时候给大礼,可没听说给彩礼和领证挂钩的,估计有可能是男方在忽悠你。我是觉得不要太早领证,婚礼前后几天有时间去领了就行,毕竟领证了就是真正的受法律保护的夫妻了,再想反悔就要考虑很多问题了。

说法四:都领证了,你的彩礼还想按照原来谈好的给你,呵呵,太天真,这都是套路。你都领证了,他不给你彩礼了,你能再去领离婚证吗,那不是成二婚的了,办酒席前两天领证都来得及。

没给彩礼就让去领证

1、如果两个人领证之前感情非常好,相互之间也非常了解,也不存在物质上的挑剔,完全就是精神超越了实际,或者说两个人的经济实力可以主导一切,感情就是坚不可摧的,那么好,领证是完全可以 的。

2、在领证之前大人已见面,就双方的要求达成一致,这样是没有问题的。

3、新人在结婚前已将各种现实问题考虑清楚,比如是否存在购房,财产大权的主导,异地等问题协商一致,如果没问题,也可以。

4、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婚姻非儿戏,两个人想要步入婚姻的殿堂势必会对双方有一定的了解,从心里觉得对方可以托付,值得依靠,可以共同生活,相伴一生,无论是什么情况婚姻的产生都是基于这个基础上的。

5、结婚登记前男女双方对自己的要求和今后所要发生的事情一次性想清楚,说明白,不要在事后再提要求,会让双方心理产生偏差,不好接受。

南三路梧桐国。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桐城碳烤天下位置在南三路梧桐国。基本投资:5-10万元 门店数量: 2387家 品牌关注: 4670人 所属公司: 哈尔滨市碳烤天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碳烤天下创立于2011年。

1桐城周边旅游景点一日游

桐城有以下著名景点,现向您介绍:孔城老街孔城老街位于孔城镇,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明清至民国时期,孔城老街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路商埠,商品贸易波及江西、湖北、江苏等省。空城老街全长22公里,沿途分为十条车道。整条街都是S形状,南北走向,有一条主街和一条小街。街道宽约4米,有七车道和十三车道。大街小巷都是用长条花岗岩铺成的。柳巷不太大也不太深,两面墙都是桐城美国的文化遗产和当地习俗。里面有不一样的风格。它充满了信息,而且它it’适合慢慢逛。桐城文庙桐城文庙位于桐城和平路。主体建筑为元代,雕像于2000年新塑。历史遗迹保存完好。桐城区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头子、龙眠,侧依石河、龙眠。这里的山和水美丽迷人。这座古城曲折雅致,被称为七拐八弯九巷十三巷。城市中保存或修复的古建筑有:桐城文庙,气势磅礴,体现桐城文化特色;飞檐和角落。东南第二老街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形状漂亮,高淳和宣具有江南韵味;堆叠五个或四个洞。自来桥跨过龙眠河;安静,仿佛在仙境,净土莲花俱乐部;千百年来永不枯竭,传说中的仙姑井诸如此类。

2桐城周边旅游景点一日游攻略

12月初安徽省内旅游推荐两个目的地,一个是黄山及周边徽州的宏村、西递、塔川、呈坎古村落;另一条是川藏线在皖南和天堂寨与马丁公路在鲁安。

根据整个12月的天气和温度,它安徽没有那么冷。黄山一年四季都特别适合游览,它今年秋天比较暖和,冬天来的比较晚。12月去黄山玩,还是挺合适的。玩黄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天上下一日游,另一种是下午上下山第二天看日出的两日游。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一天或者两天。另外黄山西海大峡谷有网上名人专列,从光明顶附近可以上下车。作为打卡旅游爱好者和网络名人中的景点,也是必游之地。

在黄山的尽头,你可以参观古徽州的周边村落,如宏村、塔川、西递、呈坎、千口居、唐越牌坊群等12月初的塔川秋景应该还在,宏村和西递是古徽州徽派建筑的代表景点。它它是否值得一游。it’看风景或品尝食物。

川藏线南部主要是自驾体验,沿途风景主要是汽车游览。这几年皖南川藏线还是比较热门的,旺季会实行交通管制。12月正好是旅游淡季,游客没那么多,自驾体验会更好。而且在泾县青龙乡到蔡村镇的路上,有一大片红杉林,12月份应该还能看到。

天寨景区和马丁公路都是大别山深处的绝佳景点。12月去山上植被还是有深秋的感觉。如果你是正宗的越野车,可以走马丁公路的专业越野路线,体验狂野的驾驶乐趣。如果是普通家用车,可以走正常的公路路线,自己的感觉也很好。目前天堂寨景区已开通索道。如果你不Idon’我不想爬山,你可以带着

3桐城一日游必去景点

安徽省桐城市,即现在的桐城市,当时叫郭彤在古代,因其土地适宜种植桐树而得名。位于安庆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接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接怀宁县、安庆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桐城连接淮河和淮河,河港陆毅被称为七省通衢自古以来。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等三大交通要道贯穿全境,水路菜子湖直达长江。辖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镇、3个街道,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到2011年,该市总人口为755万。桐城是合肥经济圈的核心城市。目前,桐城已形成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塑料加工、家纺服装、建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优势产业。先后被授予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羽绒家纺城、中国输送机城、中国刷业城等。桐城拥有国家级4A习字湖生态旅游区、4A级桐城生活海欢乐水世界、4A级黄梅酒业文化园景区、3A级桐城苗文柳池巷景区。它是文坛桐城派的故乡,黄梅戏的故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学资本。

4桐城周边一日游去哪好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桐城塘桥村附近有:元照寺、万家寺、龙兴寺、普坦寺、兴隆寺、黄孝成寺、小北寺、永仁寺、东顺寺、汤浦寺、罗庄寺、大北寺、双林寺。

-元照寺

距离塘桥2483米,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仙水寺4号。您可以换乘523路、492路、492路等公交车。

5桐城周边旅游景点一日游推荐

桐城市十大旅游景点

1AAAA活海欢乐水世界

生活欢乐水世界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郊,这里是七省通衢,中国的首都,黄梅戏的故乡。属于桐城仙龙湖旅游度假区,是安徽永贤集团继安庆巨石山之后打造的又一经典。生活海,位于皖中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的杜文桐城市,是华东规模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2桐城黄梅酒业文化园AAAA

——安徽黄梅酒业文化园,安徽黄梅酒业集团近千万元打造的国家4A旅游景区。充分展现了安徽黄梅酒集团的先天优势和国内任何白酒企业无法比拟的特点:桐城派文化和黄梅戏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们与中国酒文化相融合,造就了黄梅酒业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和产品

3习字湖中的AAAA

西子湖生态旅游区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在安徽省优秀旅游镇西子湖镇。三面环水,水陆交通发达。距市区25公里,紧邻江城名城安庆,仅15小时从省会合肥开车过来。水路泊位在宗川,与长江相连,最早可追溯到湖广,发至苏杭。它占地71平方公里,包括30平方公里的陆地和41平方公里的水域

4空城老街AAAA

孔城老街位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距桐城市区12公里。空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路枢纽,孔城老街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空城

6桐城西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一、基本情况西子湖湿地公园位于桐城市东南部,距桐城市区25公里,距安庆市区约50公里。总面积513969公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子湖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020~1170330,北纬304530~305410。习字湖湿地公园的湿地

7姚远老亭子

遥知老亭位于桐城市北街小学。姚(1776~1852),本名博昂,字剑卿,桐城人,嘉庆进士,画家,官至左都御史。老博物馆有三组建筑:前楼、东西翼和后楼。在前后建筑之间,东、西厢房和中间庭院被称为前院。在建筑的后面,有一个长方形的院子,叫做后院。整栋楼457

8雪瀑布

雪瀑,名为雪洞在古代,也被称为香雪泉,位于桐城市西北4公里的碧峰山脚下,隶属碧峰街道办事处石板村。瀑布如雪幕般流下,故名。雪瀑长900米,整个瀑布分为三段:前者是重叠瀑布,大约有50米长。瀑布飞流直下,溅珠飞玉,被称为前瀑布;它叫做山谷和龙,也就是800左右

9三道堰

三岛风景区位于桐城市陶冲镇,面积约1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峦叠翠,瀑布飞流,泉水潺潺,五彩丹霞,云雾缭绕,宛如一幅自然山水画卷。有三层:下层岩石、中层岩石和上层岩石。岩帘瀑布下,飞珠流玉,其声数百米可闻;乱石嶙峋,飞泉浪花,幻化成彩虹;岩石从岩石头部落下,形成几个瀑布

10桐城古城区

桐城古城区是桐城市(县)所在地,有1200多年的历史。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是南北交通要塞。206国道(贺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古城坐北朝南,背靠玉屏、头子、龙眠,四周是石河、龙眠。群山美丽迷人。这座古城最初被命名为山城,是在民国时期

6桐城旅游景点一日游安排

K491次列车经过以下车站:

泰山、兖州、滕州、枣庄西、徐州、苏州、蚌埠、合肥、桐城、安庆西、天柱山、九江、南昌、萍乡、株洲、湘潭、湘乡、新化、溆浦、怀化、玉屏、镇远、凯里、贵阳、安顺、六枝、六盘水、宣威。

K492/K491次列车是中国铁路在云南昆明至山东济南间开行的一列新型空调快速旅客列车。昆明站至济南站运行43小时4分,使用车次为K492次。列车从济南站到昆明站运行41小时49分,使用车次为K491次。该列车于2011年10月1日始发,现由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客运段负责客运。这是两地间首对直通客运列车。

7桐城的景点

桐城文庙是国家3A景区,有六尺巷、文和园、毗雪瀑布等景点。旗下拥有桐城春秋旅行社等企业,如桐城八景桐子青蓝、连潭秋月、土子萧中、空城黄昏、浮山日落、宗川夜雨、珠湖罗燕、地步归番桐城小花等。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六英尺巷一张纸只为墙而来,何不使他三尺?万里长城今天还在,但我可以那年没见到秦始皇。桐城文庙桐城文化的象征桐城文庙(桐城派展览馆、桐城博物馆、严凤英展览馆)、柳池巷、宰相s公馆、一德刘放牌楼、东街古建筑、南街古建筑、高淳、宣、故居、别致园、讲学园、铜钟校区、西宝轩、半山亭、过江。郊区雪瀑、西山公园、王虎亭、奇遇亭、李逸安、石门冲、头子山、头子庙、卓西泉、墓台石刻等。龙眠龙眠山景区、龙门、宋家湖(荆竹庙水库)、余念峡、饶云梯冲、罗罗崖、美碧泉、观音崖、双溪草堂、别峰安、轿子崖、玉龙峡、紫金花园、文和苑、桥、龙眠山庄、大龙井瀑布、黄草寨。马白马寺等空城老街、桐乡书院、枣青山、盒石山、沙岗、桐梓青兰、空城慕雪、地步归凡、十里六堤、白土湖、戴名世墓,戴均恒墓等。高南山大桥、白土湖等。星甸金牛湖(东风水库)、马尾松人工林等。大古关洞岩、下石关等。三浦龙头山、双忠墓等。鹿亭鹿王墩、鹿王河、鲁肃读书亭、坂田山居、王草尖、石箭岭、董斌泉、古林寺、双龙水库等。钟毅老关岭,阳头茶园,黄浦江畔西湖(牯牛背水库),程芳朝墓、檀香崖、唐湾百丈崖、二姑洞、三只安、古民居、古关、县衙旧址、陶冲寺塔、三道岩等。清大沙河、曹青老街、钓鱼庙(潜山)、太平寺、梅城寺等。河拖车山、桃花洞、拖车河、水库大坝等。老梅老梅树街,银杏林等。樊岗山、靠山老涧、朱彝墓等。晋沈敦、石墓、刘二成遗址等。习字松山湖、落凤窝、习字墩、习字湖、虞山墓等。相扑马家荡,昭如敦威等。新独秀人形河,拖车河,百年。严凤英罗晓龙山风景区s故居、菜子湖、岱赛湖、梅溪寺、晁海庙、晁海庙、大王庙、罗岭老街、龙氏宗祠、金家祠堂、铁岩山房(怀宁)等。鲟鱼、冷杉河、夜雨、长江、沿江滩涂等。

8桐城一日游最佳景点

你好,安徽桐城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文庙是国家3A景区,六尺巷、文和园、皮雪瀑布等景点,拥有桐城春秋旅行社等企业。

桐城八景桐梓青兰、连潭秋月、头子萧中、空城黄昏、浮山落日、宗川夜雨、珠湖罗燕、地步归凡。

桐城小花——是历史名茶,属于绿茶。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

六英尺巷一张纸只为墙而来,何不使他三尺?万里长城今天还在,但我可以那年没见到秦始皇。

文同庙桐城文化的象征

桐城主要旅游景点

桐城文庙(桐城派展览馆、桐城博物馆、严凤英展览馆)、柳池巷、丞相s公馆、一德刘放牌坊、东街古建筑、南街古建筑、高淳、宣、故居、赤城花园、讲学院、铜钟校区、西宝轩、半山亭、战役指挥所、左公祠、故居、吴越故居。

郊区雪瀑、西山公园、王虎亭、奇遇亭、李逸安、石门冲、头子山、头子庙、卓西泉、墓台石刻等。

龙眠龙眠山景区、龙门、宋家湖(荆竹庙水库)、余念峡、饶云梯冲、罗罗崖、美碧泉、观音崖、双溪草堂、别峰安、轿子崖、玉龙峡、紫金花园、文和苑、桥、龙眠山庄、大龙井瀑布、黄草寨。它it’这很有趣。我有一些分享。谢谢你

:2022年10月1日9桐城周边旅游景点一日游价格

岱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主体是枞阳县麒麟镇。在东南方向,它在绿荫覆盖的丘陵地带突兀地升起,峰峦平缓。它有九座山峰对着一个大缺口,蜿蜒曲折,群山阻隔,岩石陡峭如墙。它的最高峰是龙王顶,海拔270米,就像一块巨石。

在凹西,有一系列奇怪的岩石,前者是矫形的,中间是盒状的,后者是人形的,很像老太太结婚的浩浩荡荡的队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65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