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说慈禧太后坏?她做了什么事!

为什么大家都说慈禧太后坏?她做了什么事!,第1张

个人的人格方面,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夺得政权。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扩展资料:

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大发雷霆。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 

古代帝王为防止后宫干政,也是绞尽脑汁,甚至驾崩前下旨赐死宠妃,却依旧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晚清时期慈禧就是其中一例。慈禧为掌控大权,先是联合恭亲王等人,除掉咸丰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

恭亲王虽然称得上聪明,同时能力也不错,但他的心机和城府比不上慈禧,也没想过慈禧会卸磨杀驴,找个理由将他罢免。纵观晚清朝廷中,凡是得罪过慈禧或与她意见不同的大臣,几乎都没有好果子吃,但也有一个人例外。此人是同治皇帝的老师,曾多次反对慈禧重修颐和园,慈禧却仍然重用他,究竟是为何呢?

李鸿藻,晚清河北保定人,看到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李鸿章,甚至认为二人是亲戚关系,毕竟名字只差一个字,且年龄差不多。殊不知,李鸿藻跟李鸿章八竿子打不着,两人以前互不相识,后来才同朝为官,只是名字相似罢了。

踏入仕途的前几年,李鸿藻一直做翰林院编修,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咸丰就把他调出京城历练,主要负责教育方面工作。皇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五岁时,咸丰打算找一位德才兼备的老师,教儿子好好读书,有人推荐在外地为官的李鸿藻。

由于咸丰就载淳这一个儿子,日后肯定要把江山交给他,载淳是否优秀,直接关乎清朝的兴衰。鸿藻奉旨入京后,咸丰亲自对他进行考核,李鸿藻凭借过人才华对答如流,从此成为皇子载淳的老师。同治登基后,身为帝师的李鸿藻被提拔为户部左侍郎,并兼任内阁学士。

同治皇帝尚且年幼,朝廷大事由两宫太后说了算,而慈安又比较佛系,平时不怎么过问,基本是慈禧太后处理,包括大臣的任免。公元1871年,在慈禧的授意下,同治任命李鸿藻为左都御史,职责为“掌察核官常,参维纲纪。率科道官矢言职,率京畿道纠失检奸,并豫参朝廷大议。”

慈禧为了享受生活,提出重修圆明园的想法,以便于她游玩散心,当时条件压根不允许,群臣虽然内心责怪慈禧太败家,却不敢说出来,甚至有人迎合她的决定。性格耿直的李鸿藻,不止一次在奏折里写道:“大清国力日衰,应该把银子用在需要的地方。”一向听不进大臣劝谏的慈禧,居然接受李鸿藻的建议,放弃重修圆明园的念头。

另外,甲午战争中,李鸿藻是坚定的主战派,而慈禧与李鸿章主张议和。李鸿藻极力反对朝廷签订《马关条约》,力劝皇帝“开源节流,积极练兵,重整士气”,跟光绪帝的想法不谋而合,只可惜慈禧目光短浅,却也没有因此事为难李鸿藻。

公元1897年,李鸿藻忧愤成疾,没多久就去世了,谥号为“文正”。《清史稿》对他的评价为:“鸿藻性至孝,为学守程朱,务实践,持躬俭约。傅穆宗十余年,尽心启沃。其在枢府,独守正持大体,所荐引多端士。”

清代史书中,慈禧太后是绕不开的话题,生时风景繁华,身后却被盗墓毁尸。后代对慈禧的评价褒贬不一,阻变法,害天子,一代妖后,史书罪人而实在的慈禧太后究竟是团体呢?

2010年,由汪俊导演,田中裕子领衔的《苍穹之昂》热播时,惹起一时惊动,许多人说,田中裕子与慈禧的类似度高达70%。看过完好的电视剧以后觉得,大概,慈禧作为太后有不得已的心事亦或是作为母亲有心底的柔嫩

剧中慈禧太后有这么一段心里戏:“打年老那会我就跟本人有个商定,就算天大的事,也只能悲伤一小会儿,我相对不允许本人沉溺于自怜自。我平常基本就不情愿回想过来,总爱回想过来就意味着本人老了,我相对不愿老,我一定要天天都活得很有劲。”

田中裕子不管是从外型上,亦或是从味道上,把握的都很精准。史学家称这是中国史书上最像慈禧本人的一个归纳了。假如日本作家浅田次郎写的中国史书小说完好跳出了日本观念,那末,这才是慈禧的真正面貌。当她挑选了权利时,同时也就承当了义务,承当了结果,不管还坏,都要承当起统统。

有人说孝庄太后昌隆了大清代三百年的基业,慈溪消灭了祖宗留下的山河。拿慈禧跟孝庄比,只能说,慈禧太后没有碰到好时分,孝庄太后接收的本就是日趋兴盛的大清代,而慈禧太后,负担的只是一个摇摇欲坠末叶帝国,这么一个朝代在她手里停了半个世纪,岂非不是功绩吗?只惋惜,在事先那样一个男权社会里,慈禧太后作为一个勇于坐在帘子以先手握皇权的女人,已被列入朱颜祸水的行列,尤其是皇封建帝国的女人。

慈禧太后退居颐和园之际,心里的设法,也是慈禧太后可以支持本人掌政的窍门地点吧,不管本人的处境何等艰难,都能沉着们面临,是期间和运气让慈禧必须做一个“女魔头”。她不只是一名太后,也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具有喜怒哀乐的凡人,她也有难过和没办法,也会迫不得已。

为了大清代山河永固,她情愿撑持天子亲政,退居颐和园,可是同期间的天子,对太后充溢猜疑,政见的分歧,使天子自觉推许变法,实在,天子也并没有真正理解变法的意义和本源,即便慈禧太后退居颐和园罢休皇权,变法就一定会胜利吗?仅说戊戌变法,光绪天子在康有为的掌管下,推进一系列的变革,可事先的事实是,光绪天子收到的奏折,皆须送由慈禧太后审批,假如慈禧太后不撑持变法,戊戌变法又怎会保持百天?维新派官员提出的保守政策,不符合事先清代的实际情况,才招致慈禧发起政变。早在咸丰期间,火烧圆明园后,咸丰天子逃到热河之时,慈禧太后就曾劝谏,主意抵御,没办法,君命不成违,后至咸丰帝驾崩,慈禧太后把握实权以后,撑持洋务运动,建立同文馆,实业兴国,由此,慈禧太后并非罪大恶极。史书有本人的开展纪律,并不会以团体意志为转移,放眼世界的开展情势,史书的车轮势须要碾压封建主义的民主统治!

中国的文学中向来不短少缠绵悱恻的情事,相传慈禧太后与荣禄干系暗昧,更有风闻慈禧太后跟荣禄有私生子!慈禧太后身旁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宫女寺人,更有满朝文武的注目,清代的祖宗家法,后宫更是不允许女子进入,私通又有何时机?辛酉政变中,荣禄立下汗马功绩,慈禧太后跟荣禄互相搀扶,慈禧给了荣禄繁华富贵,荣禄给了慈禧赤胆忠心,又未尝不是同病相怜?如若荣禄跟慈禧有私生子,光绪以后,为什么不立此子为帝,从头挑选溥仪,这都是说欠亨的。即便跟荣禄是旧恋人,一生也就只要那末一点浪漫的念想罢了,岂非这也是罪过?文化社会的人能接受未亡人再醮,却接受不了同病相怜,此是为什么?

许多史书资猜中都说,慈禧太后对身旁的寺人宫女仍是不错的,《苍穹之昂》,更是考证次说法,安德海,李莲英都是史书上比拟知名的寺人,若果慈禧太后真的如传说中的凶险暴虐,又何来李莲英五十三载的陪同?对寺人宫女都能手下留情,为什么要害死光绪天子?变法失利后完好可以间接废立天子,却也只是幽禁瀛台,不管是为大局着想,仍是顾念二十多年的母子亲情,总归是对慈禧太先手下留情。杀珍妃,明知天子从头珍妃,仍然将其杀戮,究其原因,珍妃仗着天子宠幸,率性混闹,收钱卖官,严峻破环前朝与后宫的均衡,慈禧太后集大权于一手,怎会容忍?变法期间,维新派间接与天子起约,兵围颐和园,幽禁皇太后,试想,儿子就是云云对待本人的母亲吗?哺育二十多年的儿子云云对待本人,慈禧又怎样还能做个宽大的母亲?

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意见本好歹给支笔吧

大伟一次去农行,银行柜员跟欠他钱似的,态度极其恶劣,排了号还有人可以随便插队,没人管,于是大伟找到了意见本,想狠狠参她们一笔,但是翻看第一页,看到有人硬生生用指甲抠出几个字印:“意见本好歹给支笔吧。”

一次上朝,慈禧给他看了有人弹劾他是康党党员的奏章。不料李鸿章铿锵有力地说:如果旧法能强国,我们国家早就强大了。也就是说,如果法律改到康一方,我可以我逃不了我的罪,我实际上是康党。

1898年9月,光绪的一次雷霆行动引起轩然大波。

9月初,礼部与康有为关系密切的六品官王昭,看到皇帝与太后的微妙关系,大胆上奏,建议光绪美国的母亲和儿子访问外国,日本是他们的第一站。礼部尚书怀塔布认为奏章出格,就打折扣。光绪知道此事后大怒,认为礼部大臣无缘无故阻拦他的发言。他们将礼部尚书怀塔布、徐瑛连同其他四位侍郎革职,使王昭升三等,官至三品,以资激励。

接着,光绪做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圣旨:任命张静四架新式军机。他们是:内阁候补部长杨锐、刑部候补主任刘光第、内阁候补秘书徐琳、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规定所有奏折都要4人圈;所有的诏令都是四个人拟定的。以前的王公大臣和兵部军机大臣都被放在一边。虽然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示了光绪皇帝这显然暴露了光绪变法的决心在处理事务上的草率和鲁莽。毕竟名不正,怎么指挥那些一品二品只有四品的大臣呢?朝廷旧臣立刻不满,都跑到颐和园向太后哭诉。

过了几天,轮到在家下岗的李鸿章了。光绪突然颁布诏书:免去李鸿章总政大臣之职,并叮嘱他不得在宰相衙门。

接到圣旨的李鸿章不能我不禁感到恶心。此时李鸿章基本在家。

之后,情况变得更糟。讲的是光绪感到压力很大,不能不要推行改革政策。他整天在宫里大发雷霆,这让他的大臣和太监们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旧的朝廷官员不敢指责光绪皇帝,所以对那些改革政治制度的改革者很愤怒。到9月底,北京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微妙。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慈禧感觉到了改革形势正在失控,威胁的阴影。

这时,光绪糊涂了,他没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他坚持不听别人的的意见。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光绪提前知道了危险信号,他突然让孙悟空让康有为离开北京。年底,颐和园的慈禧被一件事震惊了。——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华,光绪安排20日在宫中迎接。据传,光绪计划聘请伊藤博文为清朝改革顾问。与此同时,美国人提摩西理查德被邀请担任清朝顾问。这个说法让慈禧很生气。毕竟伊藤和日本是清王朝的敌人,旧怨未消。但是,皇帝暗地里有这样的打算,实在是大错特错!慈禧一直是个爱面子的人。在她看来,面子是做人最根本的东西。更让慈禧感到危险的是,据传光绪召见了驻天津站新军首领袁世凯!

9月20日是在微妙的气氛中度过的:上午,光绪在宫中第三次召见袁世凯;早上,康有为离开了生活了几年的南海会馆,悄悄地奉令去了北京;中午,袁世凯乘火车返回天津;当天下午,光绪见到了伊藤博文。与此同时,慈禧在屏幕前听着。21日,慈禧宣布了新的政治纪律,并下令逮捕康有为和康广二人

改革的结果确实是李鸿章预料到的。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基础和策略,缺乏周密的实施计划、方向、斗争和妥协,变法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带有悲剧意味的一厢情愿和任性,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在贤良寺,李鸿章第一时间听到了这样的变化。他很震惊,也很难过。对于变法,李鸿章夏侯_的内心一直很复杂。毕竟戊戌变法是应该迈出的一步,刚迈出第一步就乱成一团。

那段时间,李鸿章一直把自己关在贤良殿。他没有参与慈禧他也没有对光绪表示同情改革。他与这一切保持着距离,却又暗中试图保护一些新党员。9月24日,李鸿章宴请伊藤博文及其随员戴刚裕造,三巡酒后,他谈到了康梁美国的政治改革。李鸿章首先审判了伊藤博文然后为康梁辩护说:就罪名而言,这无非是煽动民众引起了公众的愤怒。李鸿章对朝廷重责的罪人的看法还是和他们不一样,但他只是轻描淡写,预言康梁将来大有作为!

而精明强干的李鸿章却借变法维新的失败东山再起。政治是一种扑克游戏,许多人围坐在一起,即使同事倾家荡产,他们仍然可以从中获利。李鸿章深谙政治。1998年11月,在镇压了戊戌变法后,朝廷决定废除光绪。慈禧最担心洋人的集体干涉,于是派荣禄去见李鸿章,希望李鸿章能打听到消息,安抚洋人。李鸿章在汤上说,外国人可能很难直接问他们的直接态度。还不如任命自己为两广总督,让各国领事前来祝贺,然后与外国人交流就容易了。回国后,荣禄转达了李鸿章对慈禧的意义。平息变法维新风波后,慈禧在旧臣的帮助下,力图稳定政局。在这种情况下,上谕很快下达,李鸿章东山再起,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李鸿章愉快地接受了这样的任命。

冬日的阳光下,李鸿章在贤良殿的门廊上迎接英国公使克劳德马克斯韦尔麦克唐纳的到来。英国公使首先祝贺李鸿章连任,说他是专程来送行的。李鸿章为大臣安排了家宴。宴会上,克劳德麦克斯韦麦克唐纳突然问道,听说贵国要废光绪皇帝了?

在问话的同时,克劳德马克斯韦尔麦克唐纳一直盯着李鸿章的脸,试图在这张苍老的脸上找到一些线索。没有任何表情,李鸿章只是用标准的外交语言温和地说了一句:大臣,我想,无论如何,这应该是中国的内政吧?克劳德马克斯韦尔麦克唐纳不甘示弱,直截了当地说:我是大英帝国驻中国的特使。如果以后有什么外交谈判,关于中国的最高元首,除了光绪皇帝,大英帝国不会承认任何人。李鸿章点点头,他明白英国公使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章对维新变法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丝毫没有因为朝廷而改变美国对康有为的态度。戊戌变法失败后,各地纷纷上谕捉拿康梁。即将出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临行前会见了慈禧。向上的方向,慈禧给他看了有人弹劾他是康党党员的奏章。不料李鸿章铿锵有力地说:如果旧法能强国,我们国家早就强大了。也就是说,如果法律改到康一方,我可以我逃不了我的罪,我实际上是康党。慈禧没有没想到李鸿章会这样回答自己。在震惊中,她不知道如何问这个话题。李鸿章到广州后,有人问他对康有为的看法。李鸿章又脱口而出:朝廷要逮捕康党,所以堂不要怕,我是康党!把在场的人吓了一跳。在这件事上,李鸿章可以说是悲愤交加。朝廷如此对待维新派,李鸿章伤心欲绝。本质上,李鸿章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但很多时候,为了各种利益和取舍,李鸿章隐藏了自己的个性,给人以老谋深算的印象。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77岁的李鸿章感到了淡然。他看透了清朝的腐朽和顽固。

我也对这个风雨飘摇的法庭深感失望。虽然李鸿章和康有为在许多地方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但康有为的命运可以忍不住打破李鸿章的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说出这样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仅如此,李鸿章在对付康梁方面也有一系列相应的动作。当康有为和梁启超流亡国外,惊魂未定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收到了李鸿章的问候,甚至还有李鸿章的亲笔信。李鸿章在信中鼓励康梁学习西学,历练才干,以便将来报效国家,而他没有不要为目前的情况感到沮丧。它清朝的高级官员向流亡的通缉犯表示哀悼是很自然的。康急忙回信表示感谢。对于康梁,李鸿章确实有私情。无论是同情维新党,还是为自己留后路,李鸿章至少表现出了自己的勇气和主见。中国确实需要能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的人才,需要有新思想、新观念、理念和勇气的新型知识分子。李鸿章幻想着,如果有一天清国真的转型了,康梁这样的人才必然会被使用。

1900年1月,在贤良寺住了5年的李鸿章离开了北京。李鸿章接到朝廷的任命书才10天,就带着他的三眼花羽毛,像候鸟一样飞向了南方。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6~1908年),乳名兰儿,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兰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1856年生子载淳。次年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同年11月,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将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慈禧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

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

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故于“朝鲜事求速结”,支持李鸿章等对日采取妥协投降主张。

“六旬万寿庆典”活动从年初即开始筹备,八月中日战事愈烈,户部上书“请停工程”,慈禧大发雷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被迫改口上奏:“查停工一条,系指以后寻常工程,其业经兴办之工,毋庸停止”。一些主战派廷臣纷纷上疏,请求停办“点景”,移作军费。慈禧怒不可遏,称“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9月,中国陆海军先后败绩,慈禧求和之心更切,9月27日强使主战的军机大臣翁同龢到天津与李鸿章会商停战求和之事。10月18日更下令王公大臣及外省封疆大吏,将“六旬万寿贡品”统于10月23日星进。11月7日,日军占领大连湾,这一天正是慈禧生日,前方军情急电雪片般飞来,慈禧却不为所动。在颐和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连续赏戏三天,公事皆延置不办。

11月22日,北洋水师基地旅顺沦陷,慈禧仍不以为然,并反将矛头指向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11月26日,慈禧于仪銮殿召见军机大臣,时光绪帝不在座。突然宣布“瑾、珍二妃有祈请干预种种劣迹,即著缮旨降为贵人”。并将瑾、珍二妃之兄礼部右侍郎志锐遣戍乌里雅苏台。珍妃为光绪宠妃,并支持光绪对日主战。当时朝廷内一些主战官员,不满于慈禧、李鸿章对日屈膝,于是结二妃之兄志锐“密通宫闱,使珍妃进言于上”,推动光绪对日抵抗。10月28日,文廷式又亲自上奏:《倭夷入寇枢臣与疆臣各怀异志但欲求和请交部严加议处折》,弹劾李鸿章等不思督军应敌,“但欲求和”,“束手待攻”,“请旨将枢臣及北洋大臣交部严加议处,以存国法”。这时,正值慈禧起用恭亲王主持对日议和,主和空气甚嚣尘上。慈禧选择此时处罚光绪之二妃及其兄,目的在于打击主战派及向光绪示威。12月4日同时下令授恭亲王奕䜣为军机大臣和撤销满汉书房,进一步的加强了主和派势力和剪除光绪周围的主战派力量。

1894年底,清廷在战事上愈不可为,慈禧求和之心更加急切。1895年1月,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日本政府借口中国使臣全权不足,拒绝开议。议和未成,使臣被拒,慈禧万分惊恐,曾命顺天府准备车骡,拟逃往山西。

日本政府于广岛拒和后,立即向北洋水师另一基地威海卫进攻,27日攻陷威海卫,北洋水师覆灭。3月初又发动辽河下游作战,六天之内,连陷牛庄、营口、田庄台。至此,以慈禧为首的投降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投降,3月,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再次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消息传出后,举国大哗,愤怒声讨慈禧、李鸿章等人的卖国行为。人们在北京城门贴出“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对联表示抗议。根据《马关条约》规定,日军于6月间开始派兵侵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奋勇抵抗,慈禧一面下令台湾大小官员内渡,并严厉禁止接济台湾抗日军民,同时又在颐和园搭起天棚,准备避暑。人们又题了“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的对联,痛斥慈禧的卖国罪行。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愤于战败割台,欲思振作,决心变法,改革政治。1898年6月发布“明定国是上谕”,实行变法。9月,慈禧发动政变,扼杀新政,囚禁光绪帝于瀛台,开始复出训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西安。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2年回到北京。自此之后,慈禧“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

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清已经腐朽不堪,就像大病不起的老者,奄奄一息,就算慈禧不建颐和园,这些事情也是同样要发生的。现在写历史的,反正慈禧够臭,所以什么脏水,都往他身上泼,也不嫌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22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