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的说,胡适自己有些嘴贱,屡次发表演说做阿世之谈。他明知蒋介石和一干地方军阀都不怎样,偏巧嘴说,家山失火,鹦鹉之微躯也想衔水救之。我知道他在台湾恰因对抗老蒋说自由,得了人民爱戴,无奈他在大陆的表现确乎右派。
梁实秋的阶级观念,我不知道年轻人有几多了解:指无产阶级为劣败者,反对革命而主张穷人辛苦劳作爬到上层,认为穷苦的大多数人民永远不配赏鉴文学云云。他的人格也恶劣,在白色恐怖下,对鲁迅的共产主义倾向屡有指摘,迹近告密,虽不过以此济文艺批评之穷,怎能摆脱走狗形象。
林语堂,周作人等在那样的艰难时事,偏主张写明朝的性灵小品文,把袁中郎拿来涂个大花脸,和左翼的战斗主张形成文艺大论战。事后证明这一波文人不大有骨头。林语堂算好的,抗战前躲开国难家仇,跑到美国一去不回,不知何故为美国人写大量介绍中国人的文章,对吾国吾民毁誉参半;周作人,智者不识重与轻,直接落了水。
胡适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领袖。他提倡白话文,建立了中国现代化的学术,政治上主张改良主义,要求政府容忍反对党和不同政见者。
林语堂,曾经和鲁迅一起主办《语丝》,同为语丝派成员,后来因为鲁迅的多疑,发生争吵,决裂。
陈西滢曾做《现代评论》的主编,该刊主张理性,反对一刀切地煽动民众,鲁迅兄弟等语丝派文人因次和他产生了骂战,连前来劝导的徐志摩等人也不幸成为鲁迅的谩骂对象。但值得注意的是,陈西滢并没有支持当权者,更没有污蔑学生的进步行动,当段祺瑞杀害学生时,他们也发出了严厉的谴责,但《现代评论》反对无条件赞美学生所做的一切(比如仅仅因为观点不同就焚烧报馆之类),教科书由于政治原因,掩盖了部分历史真相。
徐志摩是著名诗人,在《现代评论》与鲁迅的争论中,被鲁迅所攻击,他不仅是诗人,也精通政治和经济学,曾主编《晨报》副刊(该报报馆曾经被暴力的学生焚烧,仅仅发表了不同观点),胡适和徐志摩都反对这种焚烧报馆的暴力行为,主张不同观点可以在争论中澄清。
在二十年代末期,胡适和徐志摩等人组建了《新月》社,以此平台发动了人权运动,总的来说,胡适和徐志摩关系亲密,徐志摩把胡适视作大哥,尊敬有加。
最后,在三十年代中期,鲁迅攻击胡适所倡导的自由为“伪自由”,但那个攻击接近于“污蔑”,鲁迅攻击自由主义者,原因在于,鲁迅和***合作,出于政治需要,把一些“罪名”强行扣在了胡适的身上。事实上,那些攻击胡适的文章是瞿秋白执笔的,完全是党的宣传需要,对这种政治目的的攻击,其公正性可想而知。(连署名权都可以出让,鲁迅和瞿秋白显然违背了基本的批评道德)
近期阅读了大量的史料,才发现原来我们心目中的那个鲁迅和历史上真实的鲁迅是那么的不同!
我们还是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番评价说起吧。。一九四零年为他盖棺论定的时候,毛主席称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是最正确的、最勇敢的、最坚决的、最忠实的、最热诚的”,毛一口气用了三个“伟大”,六个“最”,由此,鲁迅被毛主席钦点为中国现代第一文圣人,他的文章占了新中国中小学教材的第一篇幅,而被他骂过的人无一不被钉在了新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们先来看看他骂过的几个人:
鲁迅所骂的人,基本都是当时地位比他高名声比他响的人。如章士钊、杨荫榆、胡适、梁实秋、林语堂、徐志摩、陈源、李四光、成仿吾、顾颉刚、沈从文、施成蛰、朱光潜、徐懋庸、周扬、阳翰笙、田汉、夏衍等。且动辄用“狗”、“叭儿狗”、“走狗”、“落水狗”之类词汇。
这个名单中如田汉、夏衍、朱光潜、林语堂、李四光等大家自不必说,37年日本人来了,被鲁迅辱骂成“性变态”的原北大女校长杨荫榆(注意,这个杨校长就是《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的杨荫榆)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学生不被日本兵强奸,找到日本宪兵队长那儿斥骂日本人,被日本兵枪杀后一脚踢到桥下;被他诬蔑拿日本经费的陈其昌是在上海搞地下抗日被日本人抓起来装进麻袋乱刀戳死,从吴淞口扔进大海。。。。。鲁迅之所以骂人,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专找有名望的人骂,借机抬高自己的名望,就象现在专爱制造并“报料”名人绯闻的大嘴宋祖德,是一种炒作的手段;第二,拖欠了他稿费。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鲁迅先生在干什么?1931年九一八事变暴发,1932年发生了著名的128事变,日军进攻上海,鲁迅携全家躲进上海虹口的日租界,当十九路军浴血抗战的时候,上海文化各界都在声援抗日,宋庆龄亲自上街头鼓励中国将士,住在虹口的鲁迅撰文说,“就是同在上海也是彼此不知。”外面打的火热,鲁迅装做不知,期间他还狎妓作乐,《鲁迅日记》1932年2月16日载:“青莲阁邀妓来坐,与以一元”(请注意,那时普通教师的工资大概是6元/月,鲁迅有钱请个日本妓女“来坐”,付一元,可以想象鲁迅是过着怎么样奢靡的生活)。
鲁迅在上海躲战火的地方是“内山书店”,这个内山真实的身份就是象《潜伏》里一样日本政府设在中国的“情报联络站”,鲁迅为什么会在日本对中国开战时躲到日本的情报联络站呢?这要从鲁迅在日本的留学谈起。
鲁迅是1902年到日本留学,网上有鲁迅的成绩单,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有文谈到,鲁迅留学日本仙台医专时,成绩不好是“弃医从文”主因,其最好的伦理学83分,其余德文、物理、化学仅60分(难免有照顾及格之嫌),藤野先生教的解剖课只593分(由此可看出藤野的为师严格,不及格就是不有,哪怕只差07分),不及格。1906年鲁迅因成绩差而中断了学业,1906-1909年在日本既没有工作,也不必上课,但又逗留了三年,没职业也没家庭资助,但他在东京却过着富裕悠闲的生活,雇日本女佣,还资助二弟留学。资金何来?其实是日本特高科发工资,职责是密探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动向。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抗日战争一暴发,鲁迅有资格躲进日本人的情报站了。
日本人为鲁迅提供了保护,鲁迅自然就会站出来替侵略者辩护:日据上海时,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成员内多发徽章和照片,不懂地下工作的残酷,一旦被日军发现,难免被杀。鲁迅如是为日寇开脱:“像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人太残酷。其实这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这样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中国人被杀是因为素质差,“不认真”
鲁迅和日本人的关系渊缘可以追溯到袁世凯时期,1915年,趁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逼袁世凯政府签署《二十一条》,这条约等同于卖国,袁世凯老奸巨滑深知其中利害,责任不想一个人担,于是让政府公务员集体签名同意,不签名的就要辞职走人,鲁迅是他们单位第一个签名的,那时的鲁迅是教育口的处级干部,得到过袁世凯的集体接见。
鲁迅还是一个自我粉饰的“骗子”,我们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都知道: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看到日本**,看到麻木的东北民众,要么做了被杀的木头,要么做了无聊的看客,因此认为,强健民族体魄是无用的,医治心灵尤为重要,所以愤而退学,开始创作云云。大家都忘了一个最基本的时间概念,鲁迅在日本留学是1902年至1909年,鲁迅发表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是1918年,从鲁迅在日本看**立志弃医从文到写出第一篇文章用了十几年时间,这个转型也实在是太。。。。即使这第一篇《狂人日记》,其实也是模仿果戈里的同名小说写出来的。所以,鲁迅创作小说根本不是有志于中华民族,而是谋生的手段。
生活中的鲁迅其实还有很多让人不齿的地方,比如抛弃为他独守14年空房的原配夫人搞“师生恋”(这当然是人之常情),因偷看弟媳妇洗澡而被亲弟弟追着打到街上怕就不是做大伯子哥该做的事情,还有一种说法,这个弟媳妇也是日本人,喜欢玩日本女人怕是鲁迅骨子里最大的爱好。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很多人奉为座右铭的鲁迅名言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根据这两句,党将鲁迅说成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这里我们普及一下文化知识,“孺子牛”的典故出自于《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表达的是对孩子溺爱的情景。鲁迅这两句名言还有后两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因此,在这里,鲁迅所说的孺子牛根本不是指什么劳苦大众,他的真实意思是:我骂你们了,你们不服气,对我进行指责,那我只有横眉冷对,管你们外面世界乱成什么样子,还是回家逗孩子玩吧!这正是鲁迅面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基本态度!
真实的鲁迅,说他完全是一个汉奸或日本间谍可能有些过份,但其实他就是一个既无民族气节、又无做人道德,贪财好色、睚眦必报的文学流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