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半前,有目的的动手画画
自始至终给画赋予同样的意义
孩子两岁的时候,在手眼协调作用下,开始能够画出封闭的圆圈和横向的、竖向的线条。而且画完画后,可以用语言把画中这些圆圈和线条赋予的意义解释说明出来。
孩子三岁以后,同样的解释说明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两岁的时候,尽管孩子说:这是丸子,如果大人说:不是丸子,这是面包吧。孩子就同意大人的说法回答:嗯。最开始给画赋予的意义,会因为两岁孩子心情的改变或者别人的影响而改变。是非常模棱两可的东西,但是孩子到了三岁,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的去画画。无论是妈妈还是幼儿园的老师说:那是面包吧。孩子都会坚定的回答:不对,这是丸子。这是因为从一开始,孩子就已经决定了要画什么,他是有目的的动手画画的。最终把它画出来的东西当作什么是不会改变的。画画前孩子就已经给画赋予了意义。
在此之前,孩子是先动手画,然后再解释说明她要她给画赋予的意义。而到了三岁,孩子脑海里,首先浮现想要画的东西,随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画画。尽管还不能画具体的形象,但孩子把圆圈当做要画的东西,一个又一个的画着圆圈。
三岁半后,用许多圆讲述
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三岁儿童。
到了这个时期,孩子特别喜欢玩情景模仿游戏,模仿医生的时候,虽然自己不是真的医生,但是把自己想象成医生。模仿超人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玩过家家,想象自己是妈妈。三岁的孩子就是这样,凭借想象来扮演各种角色,玩情景模仿游戏的。
另外,三岁的孩子手的动作发展的更加灵活,脱裤子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变得很容易,一个人去厕所也不成问题,吃饭、洗脸等日常生活的小事,也可以不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变得非常自信,我想……我要……做什么的愿望和热情,也是更加高涨,而且他们也开始明白,自己和他人,大的和小的等等这种对比的事物关系。
向有内容的画发展
三岁孩子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在他们的绘画中反映出来。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地画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的、竖的线条。画画时,他们是事先想好要画什么,然后再动手画。例如,孩子会画一个大圆当做爸爸,画一个小圆当做妈妈,然后再画一个最大的圆当做家。并且孩子还会讲述发生的故事情节: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还把妈妈气哭了等等。
在此之前,孩子只用单独的词语表示一个一个的圆圈的意义,而现在孩子把这些联系起来,逐渐演变成了故事情节,孩子给这些毫无意义的、随便画出的线条圆圈赋予意义,手按照这个意义来画,最终这些线条和圆圈,变成了能够表达象征孩子感受的东西。
这已经是猿猴类动物无法模仿的,用来表达的画的萌芽。孩子作为人成长到这个阶段是非常了不起的。看到这样的画,妈妈们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不能过早教孩子画具体形象了吧。 看到孩子画的满是圆圈的画,请你们不要不高兴,反而要发自内心的称赞他们。 有时候也要听听孩子讲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标注好日期,把这些画作为纪念保留下来,对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礼物。
头部人像登场
三岁左右圆圈上,画上点和横线的人头部人像形象。开始在孩子的画中出现孩子给点和线赋予了各种意义,表征能力进一步发展了。这和后来出现的头足人像绘画仅仅一步之遥,这种能力同时表现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是孩子能够在脑海里浮现当前没有摆在眼前的事物,使孩子重现影像的能力逐渐增长。这种能够表达语言含义的三岁左右的孩子的绘画,即使我们看起来好像画的是同一张面孔,如果问到孩子,他会回答:这是妈妈,这个是爸爸,下面的是小宝宝。他能够已经用表征的手法表现自己周围的人们。
用极具表征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生事物的线条是3~4岁儿童绘画的显著特征。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绘画也被称为表征主义时代。这个时期的话是猿猴无法画出的,正处于向具有人类独特表现手法的绘画转化的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斥责孩子为什么不画耳朵,为什么没有手和脚等等,更不要犯愚蠢的错误去教孩子如何画人物形象,请你们仔细认真,听听孩子充满亲身感受的画作的内容。愉快的守候、欣赏着孩子在绘画方面令人惊叹的进步。
孩子特有的拟人化表现手法
那种认为各种物体,植物,动物都和人类一样有生命,有思想的理论叫做泛心论,又叫万物有灵论。
孩子经常把太阳公公画成了有鼻子眼睛的、笑眯眯的模样,就好像太阳公公是他们的好朋友。这种把非人类的东西画的像人类一样的表现手法,叫拟人化表现手法。这是三岁左右开始的幼儿期儿童绘画的特征之一。
这部分讲到一个点我印象很深刻,当孩子画出一个头部人像时,大人总是忍不住要问,还有鼻子、耳朵呢?妈妈没有脚吗?这些问题对于孩子来讲,其实都是很有压力的。所以,就只需要记住一点,不要要求那么多,少说多听,听孩子来讲述画作的意义,然后充分赞赏就好!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愿意画,也会画得更多讲得更多!
三四岁儿童容易发脾气
三四岁儿童容易发脾气,小孩子发脾气其实是有需求的,也和家庭教育有关,三四岁是孩子的一个成长关键期,这段时间会特别的有自己的想法,下面分享三四岁儿童容易发脾气。
三四岁儿童容易发脾气1一、为什么3-4岁的孩子脾气特别倔?
3-4岁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孩子对所接触的事物以及外界环境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有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然而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孩子的这种想法很多时候在家长看来会有些无理取闹,当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时很容易表现出发脾气的行为表达。
可以看出这些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长大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显现出来,对自我感受更加的关注,对环境的学习和理解更加深入。所以孩子发脾气并非是天生的脾气大,这更加倾向于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家长给予恰当的引导很有必要。
二、指责孩子不可取
楼下赵姐家有两个宝宝,大宝3岁了,小宝刚满周岁。原本大宝非常乖巧,对弟弟也很有爱,可是近来孩子却显得有些叛逆,为此赵姐对大宝的教育也严厉了许多。赵姐给大宝报了画画的兴趣班,孩子对画画也很感兴趣,到了周末的时候,赵姐趁着小宝还没睡醒就想着赶紧把大宝送到兴趣班,结果大宝完全不配合。“我不要去兴趣班!”一边哭闹着,一边把赵姐准备好的画画材料给弄乱了。赵姐大声的训斥了大宝,指责大宝不懂事、乱发脾气。结果从此以后大宝对上兴趣班更加的抵触了,原本很喜欢的画画也不再感兴趣了。
不利于孩子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
当家长采用过激的方式比如指责或者训斥来应对孩子发脾气的状况,孩子很难学会掌握正确的控制情绪的方法。受到家长的影响,也更加倾向于激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如此孩子乱发脾气的行为习惯无法的得到改善。
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的强势指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孩子对父母的教育引导更加的抵触、反感。甚至出现为了逆反而逆反的心理状态,进而出现行为表达上的偏差。
影响亲子间的关系
家长的训斥也很容易造成彼此交流的阻碍,影响亲子间亲密关系以及信任感的建立。当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变成没有反馈的单向沟通后,父母的说教很难被孩子及时的接收,孩子的行为也因此得不到恰当的纠正。
显然,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更加要保持理智,理性的处理这种状况才能够传递给孩子正确的控制情绪的方法。同时,家长的训斥很多时候是自身情绪的一种发泄,并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三、家长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该怎么做?
周末聚会,同事把家里的宝宝也带了过来,孩子特别乖巧可爱,大家都非常喜欢。聚会过半,小宝宝有些玩累了,哭闹着要回家。同事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并没有很急躁,反而蹲下来安抚宝宝,引导宝宝做深呼吸,再慢慢地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孩子在同事的引导下很配合,情绪慢慢地平复了下来。
育儿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足够的耐心,当孩子不配合时,就容易有急躁的情绪产生,这显然不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无法给予及时的干预和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显现出来的时候,家长更加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点,更加能够理解孩子行为表达,进而找到适合的引导方式。
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带动,保持理智很重要
当孩子发脾气哭闹时,家长保持冷静和理智非常重要。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干扰,才能够客观的应对这种情况,同时为孩子提供了正确应对情绪的参考。
当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难管教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教育的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对孩子感受的忽视以及对孩子想法的不尊重都极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行为。当孩子乱发脾气时,严厉的指责和训斥显然不是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弄清背后的原因尤为重要。
三四岁儿童容易发脾气2发脾气的原因
进入两周岁以后的幼儿发脾气有很多原因,比如挫败感、疲劳、饥饿、愤怒,或者恐惧,都有可能诱发幼儿发脾气。还有来自于父母的原因,比如父母脾气的暴躁,有些年轻父母脾气非常不好,经常在孩子面前不会收敛自己糟糕的脾气,甚至有时夫妻双方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比如有的孩子本没有做错,但是由于父母缺乏耐心,或者自己有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模仿父母的这种脾气。
解决幼儿发脾气,或者说“不”的方法
当幼儿发脾气时,做为父母你最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幼儿的负面情绪所影响。这时你要做的事,就是认真观察幼儿,想想刚才他没有发脾气之前在做什么事?或者你说了什么话?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诱发幼儿心里的强烈不满,才导致幼儿发起了脾气。
现象一:是个人要求得不到满,比如幼儿吃某种食物时,吃完了,还要。要求买新玩具,不给就发脾气。
解决办法:可以采取延迟满足法,温和地告诉孩子:“你已经得到你要的东西了,这次只能给你这么多。”“如果你能做一个好孩子,你表现的非常好,妈妈会下一次满足你的要求。”或者“过几天,给你买”。如果孩子仍坚持要,你就不要再理了。再理,他就得理不饶人了。同时可以采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比如要去别处,你一走,孩子马上就要跟上,就顾不上再想刚才的事了。
现象二:是幼儿正在专注地玩耍或做什么事,大人不问原由就打断了幼儿,引起幼儿情绪上的不满而发脾气。
解决方法:年轻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注意专注的保持,当孩子正专心地玩耍或者做某事时,你不要轻易去打扰,如果确实有需要,可以来到孩子身边,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孩子。当孩子感觉身边有人,抬头看你时,这时注意力就从玩儿中转移出来。你可以给孩子一个提示,比如说:“宝贝,再玩儿一会儿,我们就要去别处了(我们去吃饭)”,这种提示会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同时根据幼儿注意力专注的时间,你只需要耐心等待一会儿,孩子很快就会从一件玩具的专注上转移(暂时玩儿够了)。这时你要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跟着你去做其他的事。
现象三:是幼儿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别的小朋友动了他的玩具,幼儿出于“护”玩具而争抢,争不过时就会发脾气。
解决方法:对于护玩具现象,年轻父母尽可能不需要参与调解,幼儿适当有一点受挫感并不是坏事。对于来家里玩耍的小朋友,可以让孩子从自己的玩具中选择一两样,然后告诉他:“你的好朋友玩儿完后,并不会带走,只在我们家玩儿。”这样说孩子就放心了,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儿的很开心时,你的孩子可能会参与过来抢玩具,这时你可以带另人一个小朋友换一个地方,再给他找玩具玩耍,以防止你的孩子抢玩具,让另一个孩子哭闹不止。
现象四:是大人不小心破坏了孩子正在做的积木玩具,孩子看到自己的“成果”受到破坏,会非常愤怒而发脾气。
解决方法:年轻父母可能会经常欣赏孩子搭建起来的积木玩具,但一定要养成小心谨慎的习惯。因为你即便把不小心碰倒的积木造型恢复原状,孩子认为那也不是先前自己的“成果”,反而会哭闹不止,这时你道歉也没有用。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说要去别的地方,并做出要穿衣服,穿鞋子的样子,幼儿这时就会想着跟你走,而不再哭闹了。
现象五:是幼儿在电脑和电视前正看动画片,由于父母担心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眼睛,要求他离开电脑、电视前时,孩子没有尽兴,而大发脾气。
解决办法:在允许孩子用电脑或者电视看动画片之前,一定要和他约定动画片的个数,不要约定时间,幼儿不懂时间长短。选择动画片时家长要心中有数,像央视少儿频道一集动画片只有十几分钟。可以告诉幼儿看完一个动画片就结束了,要么你来关电视,要么妈妈来关电视,你选择一下。当孩子有了选择之后,就会自己去做了。
现象六:是幼儿不愿意爸爸和妈妈离开自己,由于分离焦虑而发脾气。
解决方法:上面已经说过了,做为年轻父母一定要提前一段时间,告诉孩子以后爸爸妈妈要出去工作,你在家里有谁在陪伴你,到时你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就行,你就最棒的宝贝。注意,一定要把和孩子说再见的动作明确地做出来,让孩子逐渐适应。爸爸和妈妈下班回来后,要和他有一个拥抱一个动作,并且要自信而从容地和孩子说:“我爱你,宝贝!”“听奶奶(阿姨)说,你今天表现特别棒,来亲一下宝贝!”这些话都可以进一步坚定孩子认为爸爸和妈妈非常爱自己的信心。
现象七:是幼儿由于生病,身体不舒服,服药时因为药不合自己的口味而发脾气,拒绝服药。
解决方法:幼儿生病时,情绪会更得特别敏感而脆弱,并且有多疑现象。这时做为父母给孩子的安慰绝不可以过多,否则会养成孩子娇惯的心理。要做到合理的安慰,鼓励他做一个勇敢的人。有些年轻父母在孩子生病时,总是不离左右,或者抱着,或者背着,或者不停地问候孩子感觉怎么样?当你问候过多时,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我病的很厉害,我需要特别的照顾。”“我生病时,爸爸或者妈妈就必须要陪伴我在身边,并且寸步不离。”“我生病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等,面对幼儿这种从心理上因为生病而过度依赖现象,年轻父母必须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要保持镇静和从容,不要表现过过于惊慌甚至是无助的情绪表现。现在孩子已经两周岁多了,按理说你已经掌握了幼儿生病时需要照顾他的一切细节和步骤。
对于幼儿觉得药的品味不对不愿意吃药时,绝不要糊弄孩子。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把放在桌上的药打开包装,把药放在杯子里,然后帮助孩子把凉(温)白开冲入药中,这样做,是让孩子亲眼所见并自己动手的同时,确信不是妈妈把药的味道给弄的怪怪的。对于需要输液的情况,一定要提前给幼儿做心里安慰和引导,告诉孩子输液可以好的很快,虽然扎针时稍有点点痛,但和打疫苗时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你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你肯定会做的非常出色。通过鼓励让幼儿战胜胆怯心理。
现象八:是幼儿被送到一个陌生环境,比如送去保姆家,幼儿不愿意在陌生环境下待着,也会发脾气。
解决方法:对幼儿初次接触的陌生环境,年轻父母一定不要放下孩子就走,而是可以选择在一个周末或者假日的时间里,陪伴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做适应。有几天下来,幼儿就在有爸爸或者妈妈陪伴的情况下,熟悉和接纳了陌生环境。然后再根据情况离开孩子,离开前要说“再见。”“妈妈下班后会及时赶回来接幼儿。”让孩子做到有心理准备,而不会误认为“爸爸和妈妈不爱我了”“妈妈,不要我了,他走了”“他们离开我了,我想见到他们”“我非常想他们,如果他们不要我怎么办?”等等。
三四岁儿童容易发脾气3当你愤怒时,如何做到正确的教育孩子
1、生气时,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开,集中精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不要把你的愤怒发泄在这个委托给你照顾和指导的小家伙身上,而是训练自己深呼吸,花几分钟时间使自己平静下来。
不要试图在愤怒的时候教孩子,这只会起到反效果。最好的教育时机是在两个人都能积极接受的时候。
2、如果你的孩子“值得”你生气呢?
是的,你有权愤怒,但这总是你的愤怒,而不是别人的责任。无论如何,当你生气的时候,你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3、如果您孩子的行为需要“纪律”怎么办?
纪律意味着指导。保持冷静后,你的指导会更加有效。作为父母,我们的工作是成为我们孩子建设性处理情绪的榜样。这意味着永远不要在我们的愤怒时采取行动,因为这使我们的孩子看起来像敌人,我们必须“赢”,而我们的孩子必须“输”
愤怒和惩罚永远不会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因为当你生气的时候,你的孩子从不相信你的爱。他情不自禁地转为“斗争、逃避或冰冻自己”,这意味着大脑的学习通道关闭,他将无法学习。
4、但是表达愤怒不是健康的吗?
向别人倾泻愤怒永远是不健康的,这只会增强你的愤怒。健康的做法是向自己承认自己的感受——愤怒!--然后勇敢地停下来,注意你愤怒的情绪——伤害、恐惧、悲伤、失望。如果你去感受你身体里的那些感觉,而不去对它们采取行动,它们就会开始融化。一旦你冷静下来,你就能更好地照顾好自己受伤的地方,也能进行干预,让你的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5、孩子不需要上课吗?
当然,但是愤怒不是你要教的课。你需要等待一个时机,双方都冷静下来,你真的在教授知识,而不是人身攻击;孩子的学习通道也重新打开,变得可接受时。
你拟的孩子会得到比行为方面更好的东西-自我调节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坚信自己是完全无条件地被爱着的,这一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包括所有那些使我们混乱、激烈的情感。
注意,我并没有说这会很容易。我认为这是任何人最难做的事情之一。但每次你控制住自己的愤怒而不是把它发泄到孩子身上,就会变得容易。你真的在给你的大脑重新编程!
继续练习,在刺激(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反应之间找到自由的空间。
无条件的爱是“双赢”的育儿方式。只要不按你的愤怒行事,就会为爱创造更多的空间。哪里有更多的爱,哪里就有更多的创造奇迹的空间。
《陪你一起长大》是一部育儿电视剧,在剧中,苏醒和奚彬的育儿理念并不相同,两人常常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而吵架,那么,孩子该如何教育呢?
一、鼓励式教育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一味的追求孩子的成绩,看到孩子考试不好的时候,就会不顾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辅导班。
有些家长就会孩子考了满分的成绩,也觉得关注不够,希望孩子能够继续保持,或者也给孩子报很多的辅导班。
其实,这样的教育让孩子过早的没有了童年生活,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被学习压得透不过气来,从而因此厌恶学习。
因此,对于孩子应该采取鼓励式的教育,在孩子取得不好的成绩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下次再接再厉,孩子们也是喜欢听到父母的鼓励和赞扬的。
二、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
孩子在取得满分的好成绩的时候,父母也许会对孩子说,你真是爸爸妈妈的骄傲,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觉得她读书是为了父母而读的。
那么,父母就应该换一种方式鼓励孩子,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他自己而学的,并不是为了其他人。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在小的时候,或许就会表现出在某方面有过人的天赋,比如有些孩子喜欢音乐,有些孩子喜欢跳舞,还有些孩子喜欢画画。
这么可以说都是孩子爱好的表现,父母就可以着重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爱好。
结语
育儿理念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慢慢摸索的,没有一个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相同的,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而这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相互之间多沟通和交流,尽量在育儿方面的理念保持一致。
问题一: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惩罚,又该如何惩罚? 我提醒家长朋友们注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对孩子的适当惩罚可以说是在所难免。怎样惩罚孩子才合适?说到惩罚,很多父母会想到棒打、罚站、打 、关禁闭等等。其实除了这些生硬的体罚外,父母可以“罚”得更有艺术性。可以“罚”孩子劳动,如做一些家务,可以帮妈妈一起擦擦桌子,叠衣服等。我为你推荐十种健康正确的惩罚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教你正确惩罚孩子的方法(网络)
如果真的要打 打掌心,也要记得几个原则。首先要打得及时。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其次要打的隐蔽。不要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打孩子,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打得适度。不要经常打孩子,孩子习惯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就糟糕了。也不要打得太重,太狠,孩子能认识到错误后就要点到为止;最后,要记得摸摸孩子的脸或抱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还是爱她的。只要改正了错误,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惩罚宝宝是父母在培养孩子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宝宝犯错的时候就要来个小小的惩罚,但是父母在惩罚宝宝的时候也要讲究科学方法的,假如惩罚不当的话,不仅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的作用,还可能会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呢。下面教父母惩罚宝宝的10个科学有效方法。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正确惩罚孩子-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正确惩罚孩子-罚坐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正确惩罚孩子-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正确惩罚孩子-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正确惩罚孩子-罚站 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正确惩罚孩子-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问题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怎么办,该不该打,能不能骂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呢?家长需要心平气和去了解孩子,跟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从而给予慢慢的开导和教育。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往往令家长极为头痛,遇到孩子不听话有什么方法解决呢?应该怎么办呢?
1、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若是用打骂去阻止他的,往往会令他情绪更加激动。这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要急于去说服他,让他一个人在屋子呆一会,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再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2、有时候孩子做事解决的方法不正确,大人就会阻止,从而令到孩子闹脾气。其实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没试过是不会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适当体验,他尝试过,碰壁了,再给他讲道理,他会更明白更乐意接受。
3、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如果家长只懂得指责孩子,会令他反抗性更强,更加不会听话。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多数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孩子。而老一辈的共同点多数都会宠惯孩子, 令孩子平时稍有不称心的,就不听话,闹脾气。那么当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应该如何教育呢?
当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现在普遍出现一种局面,就是父母管教,爷爷奶奶护着。当遇到这种局面时家长们必须要有共识,要大家一致。如果长期下来,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有人护着,他们就会不懂是非观念,更加变本加厉。相反,在没有护着的情况下,孩子容易冷静下来,这时家长可以好好的跟孩子谈一下,了解其原因,而慢慢给予开导教育。
世界上是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孩子的,孩子不听话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平时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在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每次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总不能平心静气去了解,而是打骂了事。其实家长应该每天抽些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和孩子一起做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愿意去听。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孩子不听话令家长极为头痛,是什么原因导致呢?没有一个孩子是从一都不听话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会引起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吧!
1、孩子的感受被忽略。
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懂。从来不给孩子发表意见。其实这会令孩子变得不听话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长远下来会变得反叛的。所以家长应该用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多让孩子发表一下自己意见,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当孩子的意见被采纳相对来说他们会更加愿意去参与,而且会更用心去做。
2、孩子没有选择权。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渐渐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兴趣等。而站在家长的角度,总希望孩子能够成材,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为孩子规划好一切,要求孩子照着办。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从而令孩子产生挫折感,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要他们服从你的决定。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孩子不听话,总是说不听,常常会令家长火冒三丈,解决方法就是打。其实不听话的孩子该不该打呢?
该打,但要打得讲究打得有技巧。而且不能常用,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起惩戒性作用,以后只要说要打他他就不敢才有用,如果总是打孩子皮了就起反作用了。
那么打需要讲究什么呢?家长打孩子时不能在愤怒情绪的时候打,因为愤怒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失去理智,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结果。打的时候需要心平气和告诉孩子,是什么原因>>
问题三:儿子不听话,该不该动手打他 这么大的孩子,你觉得智力如何?面对一个如此智力的弱势孩童,我们的手段,可以说用什么方式,他也只能承受的,我们就不一样了,没人敢用这种方式来惩罚我们的错误,否则,用我们的智力与我们的平等权利以及我们的威力,以牙还牙会让施暴者难以承受的。如果你老公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己所不欲而施于人”了,告诉你的老公,你教给孩子什么,孩子就只能学到什么,他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也可以不动大脑学会这样的简单粗暴,而当我们用文明礼貌来影响孩子,孩子学会的也是用脑袋想问题而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四肢去解决问题。不要 你的老公,讲话要婉转,他既然善用动粗而不肯用大脑,你的讲话方式很重要。祝开心。
问题四:孩子不听话到底该不该打 作为过来人,孩子我是很少打的,
打也要师出有名,如屡教不改,品德败坏确实该打,
打要有技巧,而且雷声大雨点小,
注意是吓唬为主,打,主要打腿和手,
经常看别人脱了孩子裤子打,这样的家长简直脑残,
孩子自尊心都被打没了,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这样只能培养一些没骨气的软蛋。
问题五: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 经常无理取闹。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一般来讲,孩子的问题都出在家庭教育上,也就是家长的教育有问题,先要反思下自己。 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观念错误了,孩子做了正确的事,在您看来也是错了。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需求,要尊重他。 父为子纲的家长制时代已经过去。简单的听从命令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多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孩子对自己对家庭都好。
问题六:孩子不听话时该不该打骂? 不该打骂,首先你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就像我们大人做事一样,孩子做事也是有理由的,弄清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暴力解决。
问题七: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该不该打骂孩子 多大的孩子?叛逆期表现出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一方面叛逆期的孩子,会对家长的命令表现出很反感。尽量和孩子用商量的口吻说话。
另一方面要思考一下家长的要求是否合理,对于不愿意做的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如果别人强迫你做不愿意的事情,你也会表现出不听话的。
对于不听话的处理也要分情况:
如果一般问题,可以由着孩子的意愿来做,不然过多限制会抑制孩子天性发展。
对于安全、品行方面的问题要给他定规矩,讲究原则,让他知道什么不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管教他不是为他不犯错误,而是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平时要注意家长的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父母那的反映。家长的品行端正,耳濡目染出来的孩子肯定是端正的。
问题八:孩子不听话,经常无理取闹,到底该不该打 重点不在该不该打,而是要反思为什么不听话就会有要打的念头
关注 “易奇文化旺财” ,更多风水命理分析尽在易奇文化旺财。
问题九:小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我的意见2到6岁孩子,再犯了原则性错误,而且其他方法没用的时候,是要打的,一定要让他知道打他的原因。不能带着怒气。两岁以下不懂事不可以打,六岁以上可以很好沟通了也尽量不打。
问题十:对于孩子,究竟该不该打骂 打骂是最无知的教育,对于孩子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都请您学会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包容孩子,只有让孩子体会到爱,她才能改好。
引言:很多人都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了解孩子的绘画的过程,这对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父母没有办法了解孩子绘画的过程,就不知道孩子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父母了解孩子绘画的过程,要给孩子多准备一些玩具。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父母要了解儿童绘画的发展过程,这是为什么?
一、这是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说,让孩子去画一些孩子没有画过的东西,这样孩子比较开心。家长了解孩子绘画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看孩子心里面在想什么,如果孩子心里面比较美好,画出来的时候就非常有想象力。家长看到孩子有想象力千万不要去阻止孩子要积极的鼓励孩子,让孩子努力去思考,这样孩子也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孩子的成长跟家长息息相关,家长要给孩子做到保驾护航,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去学一些绘画给孩子送去学习。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想象,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支持,孩子也会很开心,孩子有了父母的支持,整个人会非常的幸福,家长要适当地去表扬孩子,让孩子对自己有自信。
二、可以让孩子画一些小动物家长可以让孩子画一些小动物,孩子画完之后,家长要对孩子的绘画进行评价,告诉孩子画的真好或者是孩子画的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家长要看一看孩子存在的问题,要对孩子进行指正,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幸福,这样孩子也会比较开心。家长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平时要多多的关心一下孩子,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要总是吵架,如果发现孩子在绘本当中有不好的问题,家长可以制止孩子。
小孩子总是会调皮的,对于调皮的孩子,很多时候,父母的教育就起着很大的作用。若是教育的方式不对,就很有可能会将孩子引入歧途。在教育调皮的孩子时,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又有哪些好的方法呢我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好的方法分享给你们!
孩子调皮教育方式有哪些
宝宝没规矩表现一: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打手心。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2、帮忙做家务。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温馨提示: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宝宝没规矩表现三:吵闹不休
有趣"惩罚"方式:
1、罚坐。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2、排豆子。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四: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有趣"惩罚"方式:画画。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温馨提示: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五: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有趣"惩罚"方式:罚站。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六: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有趣"惩罚"方式:看书、写字。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彩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温馨提示: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宝宝没规矩表现七: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有趣"惩罚"方式:禁止某些权利、要求。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给孩子立规矩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孩子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给孩子立规矩不能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作为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调皮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没有好的方式去教育和引导,就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所以呢,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试试上面的方法,会有很好的收获噢。
教育的出发点
身为父母,你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好,了解他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他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比如孩子经常在纸上画来画去,恭喜你,赶紧去买画画的用品吧,因为你的孩子很可能是一个画画方面的天才,要加以鼓励。而绝不是生冷硬地加以喝斥,去扼杀孩子的天性,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更加调皮。
家长们要知道爱动、顽皮的小孩子同时也是最聪明的,他们有一颗好奇心,一颗探索世界的心,同比与同龄人,他会更懂得很多事情,也比较聪明。家长应该对此加以鼓励与支持。
总之,培养孩子需要父母的智慧。只要方法得当,相信,你会培养出一个既聪明可爱,又良好发展的孩子。
在多子女家庭中,如果一个孩子外向、一个孩子内向,那么内向的孩子常常安静内敛,而外向的孩子活泼好动;内向的孩子总嫌外向的孩子太吵,而外向的孩子总嫌内向的孩子太过安静;内向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而外向的孩子
则在各种 游戏 玩耍中,不知疲惫;内向的孩子只想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书,而外向的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Ta不愿意和自己玩耍……面对这样两个性格、喜好完全不同的孩子,父母也常常会不知所措。
我们来聊聊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如何帮助孩子们处理好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在孩子们发生冲突时,父母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要参与到孩子的冲突中,从而成为另一个斗架的“小孩”。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她的两个儿子为了争抢一个玩具打了起来。老大七岁,老二五岁,那个玩具是老大的,老二未经哥哥的允许就拿了哥哥的玩具。朋友看俩熊孩子又打起来了,上去就把两个孩子一顿训,老大哭着说:“凭什么训我,明明是弟弟不对。”而老二也哭着说:“我就要玩,就要玩。”老大不清楚自己错在了哪里,老二也不清楚为什么不可以玩哥哥的玩具。
当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和冲突时,父母总是会控制不住自己想去干涉、制止。事实上,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们之间的每一次冲突都是孩子们学习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家长的干预会让孩子失去这样的机会。而且,如果家长解决得不好,或是不能让两个孩子同时都满意,孩子们心里会有更多的抱怨、不满,认为父母在偏袒对方。
所以发生冲突时,请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一点说说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很多父母是做不到的,那么请想想:为什么你不愿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呢?是不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你的孩子在你的眼里真的不值得信任吗?亦或是你觉得自己太重要了,孩子们没有你不行呢?
你或许担心孩子们会打得更严重?甚至其中一个孩子有可能受伤。但,你担心的是真的吗?你的孩子们之间真的这么痛恨彼此吗?真的会下手这么重吗?如果是的话,那么请想一想:是什么造成了孩子们之间的亲情如此淡漠?是你太偏袒某一个孩子了吗?还是你骨子里认为某一个孩子太弱小了?必须得到特殊的保护?
如果你是担心孩子磕碰到,那么就把他们领到空旷的地方,问他们要如何解决?是要继续打?还是要坐下来彼此道歉,然后解决问题?
父母对孩子放手,信任孩子能够解决问题,孩子便会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当外向的孩子想要和内向的孩子一起玩耍时,父母要告诉外向的孩子先去询问内向的孩子是否愿意一起出去玩,而不是直接推门进去,把内向的孩子吓一跳。内向的孩子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喜欢突然被打扰。所以需要提前告知他们,让他们有心理准备或是心理预期。
内向的孩子从内心吸取能量,他需要与自己的思想、 情感 和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他们像充电电池一样,需要“休整时间”来恢复自己的能量储备。 太多的外部刺激,比如活动、噪音和谈话声都会消耗他的能量,让他精疲力竭;外向的孩子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当周围充斥着人群和冒险活动的时候,外向的孩子是最快乐的,而过度的安静和独处则会让他们打不起精神。外向的人是能量消耗者。
所以,内向的孩子常常玩一会就累了,想要休息,而外向的孩子却总是不知疲倦,外向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玩,内向的孩子却不愿意和自己玩了,难道是Ta不喜欢自己吗?此时父母就需要向外向的孩子解释“Ta只是累了,需要休息。”如果外向的孩子还没有玩够,那么父母可以陪孩子再玩儿会儿,帮助孩子释放过剩的精力,然后引导孩子去看书,或是画画,让外向的孩子也能学会享受安静!
内向的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休息、看书、学习。 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独立空间,那么可以用格子架子,或分隔房间的专用帘子,让孩子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被其他人打扰的角落。也可以让他们经常使用父母的房间,并在门上挂一个标志牌,上面写着“充电中”。
这也是内向孩子的“减压舱” ,他在疲惫、紧张或饥饿的情况下,他可能会在这个减压舱呆更长的时间来休息,恢复精力。他们不希望被打扰,尤其是家里的外向孩子。
内向孩子的界限感很强,所以要告诉外向的孩子进屋前要先敲门,不要随便拿他人的物品,也不要干扰他人的学习或工作,这样可以减少孩子们之间的很多冲突。 有时内向的孩子在房间里待太久,外向的孩子可能会感觉到被冷落。这时父母要告诉外向的孩子,内向的兄弟姐妹只是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为自己休息充电,当他们准备好之后就会出来。
所以内向孩子的父母也要教孩子学会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维护自己的立场,要对自己不想做的事,勇敢地说“不”。 这也要求父母在日常的教养中,允许内向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尊重孩子的决定。 对于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不勉强孩子。孩子从父母这儿得到充分的尊重,获得掌控感之后,才有勇气去面对外在的挑战,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内向的孩子对自己的限制较多,所以对于他们, 父母也要减少控制和约束,以免内向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和压力更多。 不要总去批评和指责他们,这会让他们更加不自信,不敢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