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横跨东西,吵架都有一个共同点:必须得有两方,而且互相不认同对方的观点,所以才能有吵架的基础。要是异口同声还吵个什么劲啊。不同的观点只是基础,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不可能与另外一个人有完全的观点,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可是为什么吵架只在特定的双方之间发生而不是在任何个体之间发生呢? 不管怎么样,人总是以为自己在追寻真理。不管是奥姆教啊还是啤酒党,人总是以为自己正走在真理的路上,即便是错处也会有改正的机会。这样的心态,让我们总是处在正确的位置或趋于正确的曲线上。人权在于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模式的权利。而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模式是正确的才会去选择。不管他的出发点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总之每个人都以为是这样的。难道你愿意承认你每天所做的事都是不应该或者错误的吗? 以前有人说中国人好为人师,喜欢享受教育别人给自己带来尊严的快乐。其实什么美国人英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也一样喜欢这一套。显示和炫耀自己生存意义的方法莫过于教导别人如何去生存,让自己的同类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生存的真谛,他不如自己,自己的优越感便油然而生了。功名利禄基本上都可以带来满足感,都可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都能让一个人满足于最原始的自恋。常常有人不满足于自己追寻真理的轨迹,需要别人的认同甚至追随。当两个拥有不同观点而同样有这种需求的人碰撞到一起时,吵架往往是上上之选出。(阶级斗争就不讲啦,完全是以消灭肉体为需求的。) 当人去宣扬自己观点的时候,就是企图谋取炫耀来满足自恋的过程。如果你不听,那就说服你,让你归到满足我需要的集合中来;如果说了你还不听,那就只好对你弃之不用,不再努力从你这里获得满足,另找他人;如果说了不听你还要顶嘴,此时不吵更待何时?我的自恋岂能容你来破坏?吵架发生的概率取决于宣扬者对自恋的依赖程度,如果依赖程度高容不得他人有半点异议,那一触即发;如果依赖程度低,不想再强求你这个崇拜者,那吵架的概率就比较低。 吵架的过程双方总是用尽各种策略来夺回自己的自恋。比如说辩论,无非是以下几句,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类型;我知道的比你多,你不服你说多过我啊,没我多你就输了我的自恋找回来了。或者强词夺理,口惹悬河,伶牙俐齿,打得你无力招架,这是另外一个类型:斗快,我讲我讲我讲讲讲,把我的全讲了让你一句讲不出来,你讲不出来气势上就是输。 吵架的最后结果大多是人身攻击,因为只有心服口服才是最大的满足。谁也不服谁,要是你不让我满足我也不让你满足,两个人拧一根绳越拧力越大。看看谁也拧不过谁,干脆从其它方面谋求终极目标:反正我要满足多过你就行,那我就证明你自身根本就不如我。最明显的就是互相问候对方的十八代以上的祖先,市井小儿人人会用,这叫基因斗法;然后再互相揭开对方的痔疮啊癞疤什么的,阿Q就这样被人欺负,这叫澡堂斗法;或者互相揭穿对方以前干过的好事,卧龙在江东也用这招,这叫反刍斗法;无视各种其它生物的权利,用来互相比喻对方,这就更常见了,这叫畜牲总动员;最后一招基本上都是裸奔,竖子不足与谋也,明明是说不过人家只好光着屁股开溜,还非得给自己找件华丽的外衣,看来至圣先师也不咋的。 吵完了谁也没胜,谁都郁闷,明明想去满足一下,这下倒好,一肚子气回来了。怎么才能让自己满足起来呢?那就设计啊就想啊,一种是想如何再去斗,直到他斗败为止。可是你想啊他也没安什么肯败之心,你这不是让郁闷重演吗?另一种呢就是拿其它的娱乐来发泄发泄,把这次的未满足的边际效用抵消掉,总之要把满足感找回来。可是刚吵完那一会怎么着也是胸腔充血,大脑发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啊可不要与不会认输的人吵架。
您好,您想问的是美剧《外围》和《边缘》的区别是什么吗?美剧《外围》和《边缘》的区别是:
1、美剧《外围》别名:边缘世界。讲的是弗林的未来一直在召唤她。为了维持生计,弗林接了一大笔高工资的工作,用她的钱去监控虚拟现实游戏中的特殊物件。
2、《边缘》讲的是一位前任警察潜入一个监狱帮派担任卧底,试图找到一位被绑架的当地法官的女儿的故事。
3、美剧《外围》是美国拍摄的,《边缘》是阿根廷拍摄的。
救人,送钱。
1、边缘世界游戏中派系里面的人在地图里倒地,被你救了,他还安全的离开就可以提升15点好感。
2、边缘世界有游戏通讯台和一个存有白银的信标,对话派系第二个选项就是送钱,可以提高好感度10。以上就是边缘世界修复关系的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