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七大方言,是八大方言。汉语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官话方言、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中国有八大方言体系都还只是国内的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中国八大方言体系
一、北方官话特点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二、吴方言特点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
吴方言被誉为“吴侬软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代表)。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大部份。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
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华夏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吴语保留浊音,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三、湘方言特点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在这个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属于湘方言。
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四、赣方言特点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亦非常高。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赣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归类为赣方言。
赣语,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
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新余话为代表语或标准音。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亦非常高。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500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
五、客家方言特点客语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t]、[-k]。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客家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客家方言。
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
客家语是台湾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客语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t]、[-k]。一般认为,客语和后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
六、闽北方言特点以建瓯话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部分属于闽北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不包括市区)、武夷山、松溪、顺昌(东部)、政和、浦城(南部),通行于闽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县市,以建瓯话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部分属于闽北方言。
七、闽南方言特点闽南方言以厦门话、泉州话、漳州话为代表,形成于东晋永嘉南渡期间,底子是中原官话(河洛话);漳州话形成于五代十国期间。
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为闽南方言。
闽南语俗称“河洛话”、“福佬话”。当地人自称“白话”,是通行范围较广的一片。“河洛”一词来源当地人认为先人由中原河洛地区南迁形成的共识,而具体河洛地区尚未得考证,由区内各姓氏族谱记载溯源推断应该在今河南一带。包括福建省内以泉州、厦门、漳州三市为中心的20个县市。
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部分属于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泉州话、漳州话为代表,形成于东晋永嘉南渡期间,底子是中原官话(河洛话);漳州话形成于五代十国期间,也有较大的影响;包括整个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闽南语,基本都是泉州话与漳州话衍生而成。
此外,潮州话、雷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雷州半岛及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八、粤方言特点为是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地区侵蚀的产物。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至于新近发现的“平语方言”,多分布于广西一带,其特点为是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地区侵蚀的产物!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
凤凰网-“南腔北调”说方言: 哪种才是古汉语正统嫡传?
南平市城关所说之语言乃是北方官话,南平城关也即北方官话方言岛,其形成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你所说的其他地区由于地处福建与江西或浙江交界,受赣方言和吴方言影响较大,所说语言一般可以认为是赣方言(邵武、光泽、顺昌)和吴方言(浦城县北部)
1、浦城县特色文化2、浦城有什么好吃的地方3、鼎边糊是浦城著名的传统食品,在家怎么做才能柔而脆嫩呢?4、闽北美食知多少5、""肉燕"是浦城著名的传统食品,在家怎么做才能柔而脆嫩呢?"6、写福建浦城的特产的作文浦城县特色文化
蒲城县特色文化有丹桂茶制作技艺、浦城剪纸、提线木偶戏、浦城闽派古琴、浦城灯戏等。
1、丹桂茶制作技艺:浦城人民不仅喜桂爱桂、植桂赏桂,还创造有许多与丹桂有关的芳香美食、生产技艺、传统习俗、园林艺术、文艺作品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木樨茶(丹桂蜜浸。
2、浦城剪纸:浦城民间剪纸,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代代传承,已成习俗,至今,全县乡(镇、街道都有剪纸能手,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百余。
3、提线木偶戏: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演出节目自隋朝开始,一朝一朝按次序传演,直到明朝为止,内容为每朝历史故事,故称传子。
4、浦城闽派古琴:闽派古琴创始人为祝凤喈。祝凤喈,字桐君,约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出生,闽北浦城城关人。写下了古琴理论不朽名着《与古斋琴谱》一书。
5、浦城灯戏:由于马灯班和马灯戏源自民间灯彩,在大年百姓庆典系列里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民众娱乐需求,因而在整个乡村民俗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浦城有什么好吃的地方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在饮食文化上,或许因为较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多元化。以下是我整理的浦城有什么好吃的地方,欢迎阅读。
七层糕
七层糕:糕分七层,色彩美观,细嫩甜爽,富有弹性,老幼皆宜。
做法:1、将晚稻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加水磨成稀浆,再加入明矾(调水搅拌,留白浆待用。将黄栀子磨成浆,搅拌成**浆。红板糖下锅,加水用微火熬成浓液,滤去杂质,起锅晾凉。2、大锅内加清水烧沸,放上笼屉,笼内铺上净纱布,放进通气板,舀入白浆蒸约8分钟,同量、同时间再蒸一次。然后,分20次舀入红色浆,每次约350克,头5次,每次蒸约10分钟,后15次,每次蒸约15分钟。红浆蒸完,舀入白浆50克蒸约15分钟,接着分3次舀入**浆,每次500克,蒸约15分钟,待全部蒸完,擦干蒸气水。取出大约晾2小时,糕面上抹上花生油,倒在木板上,翻扣在另一块木板上,再抹上熟花生油,切三角形块。入笼蒸时要用沸水旺火速蒸。食用时,取一小块,加上调味料,即可食用。
油煎盏
油煎盏,由于松溪方言的缘故,有些人也会叫“油煎枣”。相信松溪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它的模具像一个灯盏。先把带把的铁盏淋一层米浆作外皮,上置拌制好的罗卜丝、木耳丝、香菇丝、辣椒末馅,再浇覆一层米浆。浸入热油煎炸,香酥麻辣,街头小摊即炸即食。
肉燕
肉燕是浦城著名的传统食品,细而不腻,柔而脆嫩,味鲜适口,宛若燕窝,兼有荤素风味。
相传南宋时期,真德秀在浦城设宴,随行厨师林阿荣吩咐临时厨师徐小春捣鱼丸,徐误听为捣肉丸,便剔精肉捣酱和粉。林无奈,姑且压平,其薄如面皮,色质晶莹,食如燕窝。此后浦城、福州两地仿制,称之为肉燕、燕皮。
浦城燕皮料精工细,取新鲜精瘦肉,用木锤捣成肉泥,撒上薯粉合成硬坯,用圆木棍反复碾压成薄片,其薄如纸片。之后折叠裁切晾干,切成丝状称为“燕丝”,切成片状则称为“燕皮”。质量最佳的燕皮,每斤约有120~130张,每张如豆腐块大小,色白皮薄,完整不碎,不带粉面。
木樨茶
桂花,俗称木樨,有红花(丹桂、黄花(金桂两种。桂花茶是浦城特有的地方食品。其制法较简单,中秋时节,选择色泽鲜艳、清香浓郁的红桂花,过筛先去沙土,再仔细挑拣,剔去桂花中的枯枝碎叶等杂质。将桂花洗净入锅,锅中水先烧煮近沸,桂花在热水中稍煮片刻,捞起冷却后,再倒入冷水中静置数小时,最后用冷开水漂洗一次,沥干,挤拧水分,按比例加入白糖,充分搅匀混合,便成蜜钱桂花,密封装罐后放置阴凉干燥处备用。
浦城盛产桂花,春节期间,无论城乡,好客的主人都会捧出清香四溢的桂花茶招待贵客,以示美好的祝福。洁白的茶中放入一匙蜜钱丹桂,冲入开水,用带有花瓣状的小银匙轻轻一搅,细细品尝,清香与甜蜜充满心田。
豆腐丸
豆腐丸是浦城传统风味小吃。其加工方法比较精细,将适量精盐放入较嫩的豆腐中,置于钵内捣烂成酱,尔后裹以肉粒,用汤匙一粒一粒地舀出放在面粉碗上,摇滚成丸,投入锅内煮之。
锅内用猪蹄、猪骨、墨鱼干等经文火熬好汤汁,待丸浮上锅面,'即可起锅。加上葱花、味精、麻油、鲜辣粉等调味品,便可食之。豆腐丸形似橄榄,色白如雪,是味美可口而又经济实惠的小吃。
立夏丸子
流传千年的“立夏丸子”是浦城传统美食。立夏是春夏交接之际,气温逐渐上升,正值农民早稻插秧的大忙季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立夏丸子”。
“立夏丸子”是用米磨成水粉压干,搓成丸子,调以肉丝、笋丝、香菇煮成,味道十分鲜美。
泥鳅熬豆腐
泥鳅熬豆腐,据说有两个比较文绉绉的名字,一者为:“佛跳墙”。意思是把泥鳅当作佛爷,而白色的豆腐正如一堵墙,开始时,只是放入冷水和豆腐,待加热之时,泥鳅在锅里拼命挣扎,跳到较为凉快的豆腐上面,所以得名。还有一个叫:“汉宫秋”。把白色的豆腐块想象成汉白玉制作的宫殿,而加热之后,有的泥鳅会钻进柔软的豆腐之中,故名之。
主要特点:味辣,汤靓,由于加了薄荷及桂叶,香味独绝,其他地方未尝有之。
酸枣糕
酸枣树,在福建的山野还是常见到的,它的'果实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酸枣黄了,我们也就馋了。熟透的酸枣掉落下来,我们捡来,两头浑圆的就甜一些,留下来吃,很滑,特酸,还有淡淡的奶香。
一些长相不怎么样的酸枣就做成酸枣糕,酸枣糕味道酸甜,生津开胃。自家制作酸枣糕时,把酸枣煮热后去皮,放在钵头里用筷子拌搅,把核去掉,在木板上晾干就可以了。制作酸枣糕时不用的酸枣皮也可晒干,吃的时候放些佐料蒸软,可是小孩喜欢的零食。
松溪美食
松溪县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是福建省北部山区一个颇具特色的小县,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积淀。
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因而得名。现在,我们就来一同了解松溪小角、松溪薄饼、松溪蒙丸、七层糕、油煎盏等当地传统美食。
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是松溪的特色小吃。小角,原称“削桧”,是用来纪念名将岳飞。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干脆就叫“小角”了。“小角”在松溪是已有八九百年历史的松溪独有的名食。
制作时,先将肥肉白用双刀剁成肉酱,然后将面粉、白糖和肉酱拌匀成馅,随后,将鸭蛋打成蛋液,在平底锅上烙成色泽淡黄光润,薄如春饼的“蛋皮”。再将拌好的肉馅用蛋皮裹成四方长条形,整齐放入以纱布垫底的笼屉,猛火蒸熟。如今,吃小角已不再是难事。小角制作的工序也随着大家口味的变化而不断翻新、改进。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再煎,感觉口感更酥脆。
蒸好的松溪小角颜色呈琥珀色,油炸之后金灿灿的,切成菱形状,摆放在素白的瓷碟上,点缀几朵小花,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和同伴按捺住想要大快朵颐的心情,小心地拿了一小块轻咬小口。又松又软,香香甜甜,入口即化,一点都吃不出肥肉的油腻感。油炸过之后,蛋皮更加香脆,外酥里嫩中更多了些层次感。
松溪薄饼
松溪薄饼又叫松溪春卷。由面皮和馅料卷制而成,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松溪薄饼的制作原料:
面粉、绿豆芽、韭菜、瘦肉、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等。
松溪薄饼的制作方法:
面皮:将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摊得不能太厚,等熟了之后揭起形成的薄片面饼就是薄饼的面皮。
馅料:将绿豆芽、韭菜洗净,瘦肉切成小块状,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分别洗净切丝。炒锅入油,先后放入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和绿豆芽煸炒数下后,放水并调入盐、糖稍滚后,勾芡,入味精盛出待凉。将调好的馅料放在面皮中卷成筒状,即可食用。
亦有将卷筒放入油锅里用文火烹炸后食用,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松溪蒙丸
松溪有很多小吃比较出名,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松溪小角。但松溪蒙丸,相信很多人不大熟悉。蒙丸是当地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甜品。蒙丸口感松软,试过之后简直欲罢不能啊。
具体做法:将蕨粉、白砂糖、猪油搅拌后捏成龙眼大小的丸子,蒸熟后即可食用。
白凉粉
在当地是一种夏日小吃,高中时期,记者经常会在放学过后去小摊上吃白凉粉,特别凉爽。白凉粉味道类似龟苓膏,原料都是仙草,和乡下老家吃的仙人菜口感差不多。
白凉粉的制作过程其实很简单,只需在仙草汁中添加淀粉或是米汤、薯粉及少许的食用碱就行,放入锅里搅拌直至糊状,后放入盆里冷却,再依个人的口味掺上白糖或蜂蜜,也可以加入少许的薄荷粉,就可以食用了。
鼎边糊是浦城著名的传统食品,在家怎么做才能柔而脆嫩呢?
大家应该都知道福州的有很多的小吃摊,而且也很多传统的食品,在这里有很多的小吃店,走到哪里我们都能看到89不离10会有鼎边糊,而且这个。鼎边糊确实非常的好吃,鼎边糊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非常的不错,那么我们在家里的时候到底如何做才能够把这个浦城著名的传统食品。鼎边糊做的很好吃,做的又柔,而且还脆嫩呢。其实鼎边糊我们知道也叫窝边糊。他是福建省著名的小吃,也是一个著名的特色之处。福州锅边糊一般需要和海蛎饼虾酥鱼科油条生煎包等的配在一起吃,这也叫做当地的一个早品加点。而且这个美食一直传到了海南以及台湾的地区。
那么在做的时候如何做得更加的好吃呢?其实是有很多的方式的。我们在做的时候需要。准备好食材,然后我们需要开始加入一些。东西,最初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吃锅边糊其实也有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缅怀民族英雄以及爱国主义的含义。主要是先将大锅烧热之后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1圈交过来,等米浆在锅边形成乳白色,之后用锅铲子将其刮到锅里,加入香菇虾皮葱等的作料。这样做出来的锅边糊是非常的柔而脆嫩的,这样做出来也非常的好吃。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时候,吃锅边糊的时候一定要。和其他的东西一起吃,而且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多不同的做法,这种的做法是非常简单也非常实用的一个方式。这样也能够让鼎边糊做得更加的好吃,更加的香甜。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一定要搭配一些其他的食品。这样配上锅边糊才能够让我们的美食更加的可口,才能够更加的脆嫩,口感才会更加好。
闽北美食知多少
闽北地处福建北部,与江西、浙江两省接壤。这里群山环抱,绿水悠悠,是我可爱的故乡。今儿,就来说说闽北的美食吧。
首先登场的,是建瓯的板鸭、光饼和那底(音。
建瓯是个人口大市,民风虽彪悍,但美食众多。看来糙汉子们也是爱美食的呀!
建瓯板鸭是全国传统腌腊禽制品名品板鸭,与(江苏南京板鸭、(四川建昌板鸭、(江西南安板鸭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板鸭”,深受人们喜爱。
它形如扁平龟状,色泽黄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烹饪方法简单,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即可食用。
光饼的历史,还得从戚继光抗倭说起。明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火,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
光饼的制作手法是将面团和好,切块,搓圆压扁,然后刷水贴在炭炉烧烤。如今的光饼也紧跟潮流,花式多样,有肉馅的,有葱花的,还有甜的。咬上一口,香香脆脆,让人幸福感爆棚。
那底是一道菜,做法简单:将肥肉熬成油渣备用,打上一碗浓浓的薯蛋汤,然后将油渣撒在汤面。舀上一勺放入嘴里,油渣脆干、蛋汤绵软,真是绝佳搭配!
浦城的桂花蜜,也是闽北出名的美食。
浦城是中国丹桂之乡,浦城人除了把丹桂作为观赏外,还把丹桂制作成桂花蜜。每到秋天,浦城漫山遍野皆是桂花,农人将桂花摇落、洗净、晾干、拌入蜂蜜、装罐,静置几个月,便可食用。
品喝桂花蜜,也是一件赏心事:舀一勺黄澄澄的蜜至透明玻璃杯,用滚烫的开水加以冲泡,只见一朵朵小小的桂花瞬间怒放,红艳艳一片。如果蜜未完全化开,可用长柄小银匙轻轻搅动。美美地品上一口,真是回味无穷,沁人心脾啊!
除了桂花蜜,浦城的酸枣糕也很出名。浦城酸枣糕以野生酸枣为原料,经脱皮去核,加入蔗糖,铜锅浓缩,自然风干而成,色泽透明,美似琥珀,酸甜可口。
邵武的拿扎糍(音和脚掌糍,吃了还想吃。
拿扎糍在邵武的大街小巷随处皆有,甚至在邵武的隔壁县城——光泽县,也时常有人推车沿街吆喝:“邵武拿扎糍,邵武拿扎糍。”邵武做拿扎糍最出名的是沟子岭,店里每天人满为患。
要做拿扎糍,首先得采摘水曲草。清明时节,田间地头长满了鲜嫩嫩、绿油油的水曲,让采摘的人儿心花怒放。水曲采摘后,洗净、晒干、搓软,装好备用。
逢年过节,邵武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做拿扎糍。早上,妈妈们5点就起床了,蒸好满满一木桶的米饭,然后轮到爸爸们发挥,他们把米饭和水曲草倒入石臼,用捣米锤一锤锤地敲打,直至把米饭和水曲草捶打成灰色的糍粑。
在爸爸们忙活的时候,妈妈们依旧没有闲着,她们手脚麻利地把五花肉、香菇、木耳、笋干、豆角等切成小块,用旺火炒香,等着一会儿包拿扎糍用。
糍粑捣好,馅菜炒好,一家老小就开始包糍粑了。
先在手心抹一些蜂蜡防粘,然后掐下一团糍粑,捏成碗状,往里装入馅菜,可封口捏成水饺状,也可不封口。
妈妈们捏的拿扎糍总是最漂亮规整的,爸爸们的略显粗糙,孩子们捏的,则是千奇百怪,东倒西歪,薄厚不一。
待捏好二十来个糍粑,就可以上锅蒸了。
糍粑蒸好后,妈妈们首先会装上一碗,让小孩们端到供桌上,以敬先人;然后再端一碗到隔壁邻居家,以表和睦。
脚掌糍也是邵武的特色小吃之一,做法是将粳米捣烂,加入一些食用碱,捏成小片,再将五个小片捏在一起,神似人的脚后跟。脚掌糍蒸熟后拌入香辣酱、小葱,入口绵软,混合着葱香和碱香,味道独特。
邵武最出名的脚掌糍店是技校后门那一家,虽然没有门面招牌,地方小、桌子少,但不管严寒酷暑,每天排队的人都不下十人。早上八点,那家店就关门了,这么多年,我也只吃过一次。
除了建瓯、浦城和邵武,闽北其他县市还有很多美食。
南平距离福州近,口味也跟福州相似,当地有种特别的小吃——豆浆泡粉,即是将豆浆倒入煮熟的泡粉中。边吃粉边喝豆浆,感觉很奇妙。
武夷山的岚谷熏鹅也是不错的,咸咸辣辣,爱吃辣的朋友们可以尝试一下。
光泽的文子,做法和邵武的拿扎糍相似,只是拿扎糍用的水曲要晒干,文子的水曲则是新鲜的。
说了这么多,亲爱的你有没有口水直流啊?
""肉燕"是浦城著名的传统食品,在家怎么做才能柔而脆嫩呢?"
引言:像那些比较喜欢吃美食的人对于各地特色小吃也是非常的了解的,能够发现很多的人往往在旅游的过程中喜欢去品尝旅游胜地的一些美食。这也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那么大家对于肉燕这个美食你有多少了解呢?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能够发现肉燕是蒲城著名的传统食品,那么如果想要自己在家动手做的话,步骤其实也是挺简单的。首先就是需要准备好材料,其次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做的话,可以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面或者是百度上搜索就能够找到制作的方法,而且会特别的详细。
准备材料
通过查阅相关的材料能够发现准备材料是非常简单的,首先是需要猪肉,那么用肉的多少也是需要自己根据家里面有几口人来进行衡量的。其次就是需要准备山药,山药需要小半根就行,调味剂是需要盐以及醋还有就是酱油,如果是想要增加口味的话可以购买一小碟燕皮。
操作步骤
制作肉燕的操作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首先是需要将猪肉清洗干净,切成碎末状,然后将山药削皮切碎再切点葱头,然后放入搅汁机,搅拌成肉泥。接着就是起火在锅里面加点油,然后慢慢的加热,倒入葱,蒜头,然后爆炒接着倒入水进行加热。可以放少许的盐和鸡精那么这样的话就调配好了,准备肉燕皮,包点儿肉馅儿,然后将剥好的肉馅儿下水煮。
调味
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同人的口味也是不同的,那么可以完全根据自己是轻口味还是重口味选择调一些酱料。可以将煮熟之后的肉馅放入自己所调配好的汤之中,那么吃一口就非常的满足,而且味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写福建浦城的特产的作文
浦城小吃全国文明,许多特色小吃都有一段历史,我爱浦城,我爱浦城小吃。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浦城的特色小吃吧!首先,是“肉燕”,这是浦城著名的传统美食,细而不腻,柔儿脆嫩,味鲜适口,宛若燕窝,兼有荤素风味,是本县婚丧喜庆笼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相传南宋真德秀囚浦城扫墓基时设宴,随行厨师福州人林阿荣,吩咐临时厨师其表兄徐小春捣鱼丸,误听为捣肉丸,剔精肉捣酱,之后经过压平,切丝余熟,色质晶莹,品尝起来就象燕窝一样。此后福州和浦城两地相传仿制,得名“肉燕”。然后我们再来品尝一口“豆腐丸”,“豆腐丸”是浦城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它的形状像橄榄,全身如雪花一样白,等到汤汁五味调和好之后,一匙粒,连汤进口,有嚼头,又有想吞下去的感觉,是味美可口,经济实惠的大众化小吃。豆腐丸是人们早晨早点和夜间夜宵的首选!除了在浦城,其他地方都吃不到,而且这各在浦城也是秘传的,不是人人都会做的哦。吃惯了荤菜,我们来尝尝“黄碱_”,“黄碱_”民间俗称大米_,是浦城的地方特产,现在城镇已改为碾粉制作加工,但仍然保持原有的风味特色。每年腊月,互相赠送大米_,是一年一度的礼节性馈赠,通常附带大小三饼,贴上剪纸或者红纸条,表示亲情。还有许多我说不上名字来的浦城小吃。都是能让您梦里还在体味。听我说了这么多,您流口水了吧?嘻嘻,民以食为天,小吃在浦城,享受在浦城,快乐在浦城,朋友,如果您的下一站目的地是浦城的话,记得品尝浦城小吃,别留下遗憾哦。
福建地区内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五种方言,其中闽语包括闽北语、闽东语、闽南语、闽中语四种。造就了福建方言的多样话。
扩展资料: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
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一,闽东方言区
分布在闽江下游的福州、闽侯、长乐、平潭、福清(福清和平潭的闽东话在音韵及词汇上带有闽南语的特征)、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11个县市的是为南片,以福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7个县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
二,闽南方言区
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市、龙岩部分,包括:厦门、金门、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漳州、龙海。
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市区部分、漳平部分等地,共 23个县市。以厦门话为代表。泉州、漳州和龙岩3种口音都有些差异。
东片(厦门) 厦门、金门、同安。
北片(泉州) 泉州、晋江、石狮、安溪、南安、惠安、永春、德化。
南片(漳州) 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部分、平和部分、漳浦、云霄部分、东山部分、诏安部分。
西片(龙岩) 龙岩新罗区部分、漳平部分 西北片大田大田(西南部),尤溪县小部分。
三,闽中莆仙方言
北片:莆田市区、涵江区;南片:莆田市仙游县。
永安方言区
永安、沙县、三元区、梅列区等4个县市(区)。以永安话为代表。
南片(永安):永安、列东、列西。
北片(沙县):沙县。
四,闽北方言区
东片:建瓯、松溪、政和、南平(大部)、顺昌(东南部);西片:建阳、武夷山、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方言过渡区
在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区,尤溪县和邻近的永安东部、大田中西部和沙县南部,是介于闽南、闽中、闽北和闽东之间的过渡区。
闽方言过渡区
南片(大田) 大田(中部)。
中片(广平) 大田(西部)、尤溪(西部)、永安(东部)。
北片(尤溪) 尤溪(大部)。
闽方言与客赣方言过渡区
北片(将乐) 将乐、顺昌(西北部)。
南片(明溪) 明溪。
北片(邵武) 邵武、光泽。
闽赣方言(邵武)
西片(建宁) 建宁
南片(泰宁) 泰宁
北片(宁化) 宁化、清流
闽客方言(长汀)
中片(长汀) 长汀、连城
南片(上杭) 上杭、永定、武平
东片(九峰) 平和(西沿)南靖(西沿)诏安(北角)
浙西片边界方言
浦城(中北部)
南平方言岛
南平(市区及西芹镇)
五,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分布在闽西的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以及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的西沿,以长汀话为代表。
在闽、客、赣3种方言之间,明溪、将乐、顺昌一带也可以说是过渡区,因为那里的方言兼有3种方言的特点。
浦城县的中北部和浙江省连界,那里说的是和浙江的处衢方言相近的吴方言。
在南平市区和西芹一带以及长乐县的琴江村,有两个官话方言岛。
此外,闽方言和客方言,也都有在区外相互穿插分布的。闽南话在闽中、闽北、闽东都有方言岛。客家话在闽北、闽东也有不少小方言岛。在武平县的中山镇通行的“军家话”是比较接近赣方言的方言岛。
居住在闽东的福安、罗源、宁德等地以及闽北的建瓯、建阳、顺昌等地,永安、上杭等地的畲族同胞所说的话是一种也还保留着一些本族语言的、和客家话比较相近,又吸收了一些当地闽方言成分的带有混合性质的语言。
福建省境内的方言不但品种多,而且内部差异很大。像连城、尤溪、顺昌等地,一个县内就有几种、十几种不能相通的话。
六,赣方言
赣方言分布在邵武、光泽、建宁、泰宁4个县市,邵武话比较有代表性。邵武、光泽、建宁、泰宁也是福建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三国时期是建安郡所属的昭武、绥安二县,唐代改称邵武、绥城,属建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升为邵武军,不久就辖有与今名相同的4县。明以后一直是邵武府的辖地。这里立军以来已有1000年历史,但由于山高水小,交通不便,长期未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并未真正形成经济、文化中心,这些便是方言复杂的社会原因。
从西晋到隋代,这里曾两度划归江西的江州和抚州管辖200多年,因此他们历来与江西交往较多。宋元以后,有大量江西人陆续前来定居。这里的方言原属闽北方言,后来逐渐赣语化。
就赣化的程度说,建宁话最彻底,已极少闽方言的成分,光泽话和资溪一带的赣方言也十分相近。邵武、泰宁则保存较多的闽方言成分,但彼此的差异还不小。除邵武、光泽的方言较为接近外,三片之间还难以自由通话。
由于长期作为府治,邵武话在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现今的社会交际生活中,这一带已经普遍通行普通话了。
参考资料:
当然是福建的最多,我过条街就听不懂那边的方言了。
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 福建方言
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的泉州、漳州两府,明朝泉州、漳州等;清朝的兴泉永道,下辖泉州府五县、莆田、仙游两县;漳州府和永春州(永春、大田、德化)、龙岩州。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分别以明清的泉州、漳州两个府城的口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北部口音以泉州府城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南片口音以漳州的芗城音为代表,西片口音里的龙岩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闽南语古词汇。后起的城市厦门则集南 北片的特点(泉、漳口音)成为全区的代表方言。 俗称漳泉滥。
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 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本来属于莆田县的新厝乡在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分布在南朝的南安郡北部,唐代到宋朝前期的泉州北部,明朝兴化等;清朝的兴泉永道北部,下辖泉州府五县、莆田、仙游两县,永春州等,新中国1970年前的晋江地区(今泉州)北部等。
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现在的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寿宁,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阳溪两支流正好把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口音。东片以建瓯音为代表,西片以建阳音为代表。
闽赣方言区就是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金溪上游,现在的邵武市、光泽、建宁、泰宁、将乐,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其附属的过渡片(将乐等县)原是南剑州及后来的延平府(今永安、沙县、三明部分、1970年划给三明的尤溪部分),属于金溪流域。
永安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今南平大部)、延平府,分布在现在的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二)其他边界方言和方言岛
除了上述7个方言区,福建境内还有一些小区域的边界方言和方言岛。它们也各有形成的历史和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浦城县北的吴方言
浦城县地处闽浙边界,历来是入闽通道,与浙江来往密切,有不少浙江人先后来此定居。今县城及北乡(占全县面积三分之二)通行的是和衢州、处州片相近的吴方言。
2戴云山区的闽方言土语群
在戴云山的西北坡,包括大田、尤溪两县大部和永安、沙县的边界,地处5种闽方言的接合部,历史上行政区划变动大,人口流动多,这里至少有5种难以通话的土语。
福建方言
①大田前路话:通行于大田城关为中心的中部。 ②大田后路话:通行于大田西北、尤溪西南和永安、沙县个别乡。 ③尤溪城关话:通行于尤溪中部。 ④尤溪中仙话:通行于尤溪东南部。 ⑤尤溪洋中话:通行于尤溪东北部。
5种土语中
①接近闽南话,②带有闽中话特点,③闽东、闽南、闽中三者的特点兼而有之,④近于③,并具有莆仙话成分,⑤接近闽东话。它们都具有闽方言的共同特点,属于闽方言,但归入哪一区都勉强,是一群方言区边界的混合型土语。
3官话方言岛
明、清两代,先后有两批官兵前来福建“平乱”,嗣后就地屯守聚居,形成两处官话方言岛。其一是南平市区和西芹镇的“土官话”。使用人口约2万多。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 ,沙县邓茂七发动农民起义,数月间几十万义军攻破附近20多个县城,明王朝先后调京营士卒5万多人前来镇压,后陈懋所部2万余人多留守南平。其二在长乐县航城镇琴江村,清初旗营在此筑堡定居,至今城墙犹存。现有居民1000余人,已认定为满族。他们说的话俗称“京都话”。1981年以前琴江村属洋屿大队,当时称为“洋屿话”。
这些方言岛的居民都兼通双语,对内说官话,对外使用当地方言。这些官话都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但基本面貌仍是北方方言。以词汇为例,南平官话的房子、婆娘妇女、老子、兄弟(弟弟)、身子、怕生、耍、疼、他;洋屿话的今儿个、明儿个、爷爷、奶奶、老爷外祖父、姥姥、耗子、斗篷(斗笠)等都还是地道的北方话。
4其它方言“飞地”
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这些方言岛形成的历史,长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当地人大多还知道自己祖宗何时从何地因何故迁来的。就移民原因看,多是出外谋生,也有避难、逃荒或政府组织集体移民的。例如宁德县碗窑村,乾隆年间所修《宁德县志》记载:“本邑因有碗窑之业,漳,泉等处无业之民杂聚二都,以造碗谋食”。现就调查所知,按方言区列举如下:
(1)闽南方言泉州话区外方言岛:
按照1980年代按照福建方言专家队的考察,福鼎县沙埕、前岐、店下、白琳、点头、管阳、贯岭、南溪、桐城等13乡的98村,共有993自然村,总人口约13万人。 霞浦县水门、牙城乡和三沙镇共有33村镇的100多个自然村,总人口约近4万,其中水门、牙城乡是由浙江平阳的闽南方言岛倒流来的,以务农为主;三沙是闽南迁来的,多以打鱼为生。此外,长寿乡的赤沙村、延亭村也有数千人。 福建方言
宁德市飞鸾乡碗窑、礁头村,几千多人。 连江县敖江乡凤尾、北岳村,数百人。 自古属泉州的莆田县的新厝乡,新厝乡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1958年前属于永泰,后划给福清的一都乡的王坑、东山、善礼村的部分自然村,福清市渔溪镇的上张、双墩、步上、苏田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镜洋乡的红星、波兰、长征、东升等村的部分自然村,上迳乡的南湾、县圃、梧岗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音西乡的音西、音埔、演前等自然村,阳下乡的芦院、油楼、奎岭村,东张镇的先锋、香山、半岭、濑底等村的部分自然村,宏路镇的龙塘,圳边周店等村,总共有近十万人。 闽侯县祥谦乡东西台村,1000余人。 莆田县南日岛浮叶村浮斗自然村(未注数目者人数不明,下同)。 南平市夏道镇大洲村。 顺昌县城关镇的吉舟、文新、井龙等村及大干乡石湖村、埔上乡、富文乡的数个自 然村,共有数万人。 建阳县麻沙镇竹洲村金台自然村。 武夷山中天心村数百人。 浦城县盘亭乡上黄厝村等,数百人。 沙县青州镇洽湖村、高桥乡上洋村、富口乡罗溪村等,数万人。 永安县西洋乡7个村,近万人;大湖乡4个村,数千人。 尤溪县坂面乡街面村,数千人。
(2)莆仙方言莆仙话片区的区外方言岛:
自古属莆田县的新厝乡的蒜岭、灶 、江兜等村的自然村,新厝乡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 福清市渔溪镇的东际、江山、柳厝、水头等村的部分自然村,东张乡的芦岭、金芝、双溪等村的部分村落,镜洋乡的后溪、善山等村的部分村落,音西镇的云中村岭口自然村,江阴乡的小麦、下石村的部分村落,共计数万人。 霞浦县大屿乡后门村,400多人。 福安县下白石乡11个自然村,1000余人。 福鼎县沙埕镇澳腰、钓澳、后港等村,1000多人。
编辑本段福建境内汉语方言分区表
类别 方言区(岛)(代表点) 方言片(代表点) 分布县、市 闽东方言(福州) 南片(福州) 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 北片(福安) 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 闽南方言 东片(厦门) 厦门、金门 片(泉州)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永春、德化、安溪、同安、 南片(漳州) 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 西片(龙岩) 龙岩、漳平 福建方言
北片(大田)大田(西南部)
闽中莆仙方言
北片(莆田市) 莆田市、涵江区 南片(仙游) 莆田市 仙游县 永安方言 南片(永安) 永安、列东、列西 北片(沙县) 沙县 闽北方言(建瓯) 东片(建瓯) 建瓯、松溪、政和、南平(大部)顺昌(东南部) 西片(建阳) 建阳、崇安、浦城(南部) 闽方言过渡区 南片(大田) 大田(中部) 中片(广平) 大田(西部)、尤溪(西部)、永安(东部) 北片(尤溪) 尤溪(大部) 闽方言与客赣方言过渡区(将乐) 北片(将乐) 将乐、顺昌(西北部) 南片(明溪) 明溪 北片(邵武) 邵武、光泽 闽赣方言(邵武) 西片(建宁) 建宁 南片(泰宁) 泰宁 北片(宁化) 宁化、清流 闽客方言(长汀) 中片(长汀) 长汀、连城 南片(上杭) 上杭、永定、武平 东片(九峰) 平和(西沿)南靖(西沿)诏安(北角) 浙西片边界方言(浦城) 浦城(中北部) 南平方言岛 南平(市区及西芹镇)
编辑本段福建方言的其他说法
闽方言分为邵将(邵武-将乐)、闽北(建瓯)、闽中(永安县)、闽东(福州-浙江闽语区)、闽南、琼文(海南岛的东部南部西部沿海,以琼山-文昌为代表)7个次方言,之间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汉时代汉人南侵时与当地的闽越语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结果。 紫云洞山-西洋-青水-三明市-湖源-新阳-葛坑东-南埕-湖洋-枫亭一线以南为闽南次方言, 广东省潮州汕头、汕尾、茂名的电白县、雷州半岛(不含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临高县-琼中县-保亭县-五指山县-乐东县-白沙县、台湾大部分汉区、浙江省苍南县也属于闽南次方言(莆田话)。 福建省是汉语方言最复杂的省份之一。全国各大方言区中,福建占着5种。分布最广的是闽方言。福建境内的闽方言又分为5个区:
五个方言区
闽东方言区:分布在闽江下游的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11个县市的是为南片,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7个县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 闽南方言区: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龙岩4个市,包括:厦门、金门、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永春、德化、安溪、同安、大田、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等地,共 23个县市。以厦门话为代表。泉州、漳州和龙岩3种口音都有些差异。 闽中莆仙方言(莆田) 分布在 莆田市区、莆田市 仙游县 永安方言区:分布在永安、沙县、列东、列西等4个县市(区)。以永安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区:分布在建瓯、松溪、政和、南平、顺昌(东南部)、建阳、崇安、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在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区,尤溪县和邻近的永安东部、大田中西部和沙县南部,是介于闽南、闽中、闽北和闽东之间的过渡区。
各种方言的代表
赣方言分布在邵武、光泽、建宁、泰宁4个县市,邵武话比较有代表性。 客家方言分布在闽西的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以及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的西沿,以长汀话为代表。 在闽、客、赣3种方言之间,明溪、将乐、顺昌一带也可以说是过渡区,因为那里的方言兼有3种方言的特点。 浦城县的中北部和浙江省连界,那里说的是和浙江的处衢方言相近的吴方言。 在南平市区和西芹一带以及长乐县的琴江村,有两个官话方言岛。 此外,闽方言和客方言,也都有在区外相互穿插分布的。闽南话在闽中、闽北、闽东都有方言岛。客家话在闽北、闽东也有不少小方言岛。在武平县的中山镇通行的“军家话”是比较接近赣方言的方言岛。 居住在闽东的福安、罗源、宁德等地以及闽北的建瓯、建阳、昌等地,永安、上杭等地的畲族同胞所说的话是一种也还保留着一些本族语言的、和客家话比较相近,又吸收了一些当地闽方言成分的带有混合性质的语言。通常也称为畲语。 福建省境内的方言不但品种多,而且内部差异很大。像连城、尤溪、顺昌等地,一个县内就有几种、十几种不能相通的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