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琦站桩——武当山下来个朱崇明丨励志分享

马世琦站桩——武当山下来个朱崇明丨励志分享,第1张

朱崇明老师再次重新整理,广布法缘、利益众生,随喜转发,福寿无量!

  习练马世琦先生桩法的人很多。据说武当山有一个桩友练的很好,到了很高的境界,但一直未曾露面。2017年10月的一天,他主动来明心堂拜会马老,汇报自己的练功心得。他的名字叫朱崇明(下文简称“朱”),经历非同寻常,我们做了记录并分享给大家。

朱:

  我的经历跟家庭有很大关系。

  父亲在本村属外来人口,八九十年代还是农耕生活,经济靠田土,可见田地的重要性。我们家从小在村里就受他人欺负,同样年龄别人家分田地,却不分给我。我的性格从小就内向、压抑、愤怒,导致我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到了初中,满脸长青春痘,我就自己上山采药。这个药、那个药用多了以后,结果越用越坏,体内的毒素不断累积。

  到了社会开始工作以后,先是在船厂上班,造轮船烧电焊,后来眼睛有毛病可能跟这个也有关系。焊轮船的时候,铁板滑落,把我的两个手指头给压坏了,然后就到医院做了很多次手术。因为医生说,我的指头需要营养,不然骨头就坏死了。这样,就在我的小腹取皮,取完皮,养着伤指,养一个月再切开,再手术整修手型,这样手术很多次,肚子在植皮期间发炎、腐烂,严重感染了。然后吃大量抗生素药、消炎药,在医院吃了好几个月药,天天打吊针,管子都插满了,那时候我才20多岁。

  吊针打的太多了,做手术又动了元气,重活暂时干不了了,一整年没有上班。后来,我就学厨师,炒菜总能轻松一点嘛。但工作量又很大,我们五六个人要做四五百人的饭菜,天天很累呀,天天加班,吃饭又不规律,看见好吃的又多吃,把胃又搞坏了,干活腰也痛。做了两年的厨师,脸非常黄,跟橘子皮似的,手也一样。早上开早会的时候,我站十分钟都站不住,走走还可以,两个脚没有力气,站着开会头就发晕,在这炒菜这几年身体的一些病患慢慢就显现出来了。

  当厨师期间,谈了个对象,性格不合感情不好经常吵架,晚上又害得睡不着觉,早上五六点早起上班,晚上七八点下班,经常这样身体扛不住了,晚上睡不着香烟一根接一根。朋友有妇科问题,医生让我也去检查,结果是我有了前列腺炎,从此走上了四处医治之路。我处的那个对象的亲戚是医院的科室主任,他跟我对象说:“你们有没有结婚啊?如果没有结婚,别跟他谈了。”这就是说,我这个病医院已经搞不定了,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药确实难以根治。从此后对象也分了。

接触马老桩功之前,我从上到下都是病:

  偏头痛;

  耳鸣;

  咽喉炎;

  眼睛也经常在干活期间就突然看不见了(暂时性的失明);

  胃也有毛病经常胃胀,下午吃点东西,晚上就会胀得难受;

  腰痛;

  再往下我还有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医院基本是搞不定的;  

  胯部、阴部经常奇痒,痒得半夜睡不了,面黄体瘦如抽大烟;

  还有风湿性关节炎,一喝酒,第二天脚就痛。

  那个时候,我是医药无方啊,所以听《黄帝内经》,徐文兵老师讲站桩,因为我从小受欺压,特别喜欢武术,听到站桩内功就有兴趣了。我起初将信将疑,试着站了一会儿,一站不得了啊,特别难受,痛的要命,10分钟、20分钟都站不住。我这个人非常好强,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把身体调养好,所以一开始我给自己下任务,每天必须站满一个小时!累了再歇会儿,歇会再站,疼坚持不住了,就歇着,歇完再站,反正一天要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凑够了。这样坚持了几个月,精力就充沛了,刚站的时候晚上起夜要七八次嘛,后来变成一晚上一两次,我就感觉这个效果非常好,信心也就足了。

  这样站了没多久脚底就出水泡,这可能就是把以前服用抗生素、西药的寒毒排出来了。脚底长水泡,头顶长脓包,站了一段时间之后牙齿还痛的要命。那时候不懂排病气,专门去医院看牙,现在练功期间牙痛我就不去医院了。每次身体一痛以后,就更加健康了,好像功力又长了一层。就这样,牙齿痛,突然又感冒,几年下来,出现了很多症状,到最后彻底修复了。

  那时,我边上班边练,马老的视频我看了有几十遍,然后自己再摸索。我这个人身体比较敏感,有很多东西慢慢就站出来了,有时候站着站着就躺下了,有时感觉气把人顶起来了,有时又可以做旋转,有时做各种鸟儿的动作。晚上我站桩,早上到公园锻炼,突然各种武术动作又出来了,这个东西太神奇了。可能我受压力太多了,我站桩还哭、笑,一哭出来,这个人就特别舒服,充满法喜。

马老:

  你身体病得太厉害了,所以反应也大。加上你年轻,气机能够调动起来,所以身体恢复也快。

朱:

   我站桩引用道家《老子》无为法,慢慢的自然形成一些套路,就是一个桩功会形成几百种桩功。

〔解秘〕其实套路不过是无数桩功的组合,桩功不过是套路的分解单式而已。

马老:

  我这个动功也是自己出来的。( 至臻功法出自然 )

朱:

  自然的 静而自生动、动而自复静 ,一些套路武术啊什么都来了。所以,古人讲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佛家也说“无所住而生其心”,我全部放空了以后,所有的东西它自己就出来了,包括养生功、呼吸吐纳、武术套路自己都出来了。

  我一直在站马老的第一式,这个调理身体非常快,站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毛病慢慢就好了,现在一年基本不感冒,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还有一些比较玄妙的东西,身体里边儿有气在转,包括上下、开合,命门也在打开,还有一股虚无之气,突然之间像拔火罐一样,往肚子里灌。有时两个腰很烫很烫,眉心发光,有气流从耳朵突然“唰”地一下进去了。

图一

我就住在武当山那个山下。现在练功没有那么多反应了,出来的一些动作也比较有规律性了。去年打拳散,今年打拳感觉到力量都集中在手上,动作也越来越柔和了。

  在武当山,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人都想教我、让我拜师,但是我一个都没有拜。因为练到我这个份儿上,我的思维层次已经跟他们不在一个层面了,我现在主要是走修心这个路子。因为马老师说了,所有的术包括拳术自己都可以创造,而术的东西都是后天的东西,但修心是先天的大道,这几年修心有些体悟,摸到门路里面去了。

马老:

  你这是因祸得福,这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求到正法。得到正法是你个人的福报,你得这个病可能就是让你学我的这个功夫。

朱:

  我刚开始站这个桩,别人都说没有用。

马老:

  你不用跟别人说这个桩有用,他没有那个福报,你说了他也不信。

朱:

  是的,很多人都不信,但是切磋起来,他们感觉我的劲儿很大。

马老:

  现在好多大师在电视上表演,根本没有内功,外功也不行。

朱:

  我跟别人切磋的时候,我可以做到点到为止,我的拳快碰到他肚子的时候会自然转。因为这不是生死之搏嘛,打到它、放下来的时候就自动停止,这是非常奇妙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神明”吧。

  现在我的病全部都好啦,很健康,眼睛不光好了,还非常透亮,我这个人的脑子以前是记不着东西的,反应迟钝,现在记忆力非常好,对一些佛经啊道经啊,以前是看不懂,现在练功自然就懂了,而且是懂了它的真意,而不是浅表的,思维状态也不一样了。

  我站桩最后站得站到虚空,感觉跟宇宙融为一体,前天我站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站着一点都不累,感觉踩在白云上面一样,一点都不累。我现在也搞了一个小群,也教了很多人,我身边好多人都得到健康了。

马老:

  好!功德无量。

朱:

  我教了很多人,他们都很感谢我,我教人不主动向别人要钱,但很多人会给我供养。我想,如果我一心想赚钱,那我的心就很难静下来,老子讲“以其不自私故能成其私”,现在好多人支持我,更让我坚定信仰来做这个事情。

  我练功时候,有XXX太极拳,也有专门去武当山找徒弟的,有一个转了几天,看到我说:“你仙风道骨的,跟我学吧。”但他说练那个高架三年,还有中架、低架得九年,九年不一定练成。我学了几天,那个东西太复杂了,我就不练了,复杂了不是大道,越复杂,越不是大道。

  还有武当XX门的,人家也是找到我,要做我的师父,我也没有答应。还有道家修道的,很多人看好我,但我都没有答应,因为我现在都能走路了,他让我去爬,我绝对不会去的。

马老:

  哈哈哈哈!

朱:

  我看到很多练功的,他们练得很低,训练时趴着走,手扶着膝盖走,蹦蹦跳跳的。我有时跟他们交流,他们也看我在那里打拳,不知道我打的是什么拳,但是知道我有功夫。他们自己也知道,说他们练的那个是耗,我练的这个是在养。他们虽然知道这个,但是还在坚持练他们自己那个。

马老:

  他们都是先入为主嘛,都认为先学的是最好的。

朱:

  我内功练到一定程度,我一看到这个人打拳,我就知道他的功夫到什么程度。他们这些人找我,我都没有答应,我说我要找一个有德行的、而且我非常崇拜的一个人。几年来,我见了这些功法,我只崇拜马老,真的像马老说的这是正本清源的。

图二

朱:

  我们那儿有个人练拳练得膝盖疼,跟我站了六天桩,膝盖就好多了。还有眼睛不好的,站了眼睛就流泪,也恢复了。我教过的人也有小孩子,一站就马上咳嗽、流鼻涕。小孩最明显的是大便,吃多了一站,然后马上上厕所。原来我站桩时也经常放屁,一天放几十个。今年以来开始吐,吐出来的东西像胶水一样,可能是身体化不掉的东西,但是越吐,人越舒服,感觉越清爽。

马老:

  我在书里,把功法都写出来了,生怕别人学不会。因为现在外边的邪法太多了,邪法是易遇而难成,外面的大师一把一把的,就像医生一样,好的医生不好找,名医好找,因为他的名气大,一找就找到了。内功也一样,大师天天在电视里做节目,你找到他,给了钱,当时就收你当徒弟。

朱:

  我知道现在市面上是这样的,很多门派拜师要十几万有些个好几十万,学费还另算。

朱:

  我现在的生活以自修为主。2015年,在广州的清远当厨师的时候开始学马老的站桩。年初开始学,六七月份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去修道,把工作辞了,因为我身体太差了,更注重自己的健康。那时存了几万块钱,心里想,几万块钱花完了再去上班,现在先修行。

  出来以后,第一站去的是南岳,但是感觉不适合我,然后又到了武当山就留下来了。后来别人也给我介绍一个道家的老师,出家几十年了,跟她一起学习了一段时间。我跟这个老师的时候我就站马老的桩,她说“你练的什么呀?你别练了,你就去学国家那个制式的太极24式,你练好那个24式可以出去赚钱”。这是为我谋生路,因为很多人到武当山都是练太极。她经常批评我说,“你别这样练了,你看练太极多好啊”,我就是没练,我说我还是练三年桩功再说吧。还好当时没有听她的,不然的话,我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身心状态了。

  我感觉马老桩功一式是道功,这个站通了以后一通百通,包括睡功,现在我一躺下调好身形,浑身就发热。这一段时间练得少,耗损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它自然给你补。在公园练的时候,半个小时做动功,感觉气就可以从头顶灌下去。

马老:

  所以我一再强调要上接天根、下接地轴,天地的能量就从这个大穴里边往身体里面输入。我们为什么能量那么强大?那些大师练到50岁就不能动手了,为什么呀?因为他体力不够了,肌肉力量不够了,没有内力,所以得不到自然能量的加持。咱们这个东西应该是最自然放松、最不痛苦的,这就是自然状态。百会与会阴这个轴线要与地面是垂直的,要过地心。如果你弯着腿、撅着屁股、踮着脚尖,那不是道,那是自己瞎琢磨的。

朱:

  我现在已经不在乎形了,只要心一静下来,自然就开始补气了。有时候站着站着,感觉到尾闾被气化了。站桩,可能会起到抻筋拔骨的作用,骨头好像自然会打开,朋友看到我说,今年感觉你的骨头在长,看着壮实了。前一段我在群里也发了,突然这个人就抗击打,肚子膨膨膨打,感觉不到痛。现在很多人练的东西是向外求,咱们是向内求,道家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佛法也说“回头是岸”。平常大家工作上班都是在耗、在损。

马老:

  所以要敛不要散,要养不要耗。

朱:

  我很感恩马老。多年来,有很多人教我这个、教我那个,我什么都没学。我看的书也很多,各种养生各个门派我都了解,但我一个也没按他们的来,我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了解一下脑子过一遍就行了,但我不会去教条执着,一般人是“为学”去了,不是“为道”。

马老:

  你现在的状态是悟到空了,悟到空是最好的,你刚才说的都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不用到外边儿再去求了。我现在身体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示现,现在跟我学的很多人都有病,现在身体都很好。行了,你这个没有问题了。刚学这么短时间就达到这个程度,真的不容易,这是个人的根器、悟性。

朱:

  我的身体好了,我就感觉到就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因为我的身体好了,我要让更多人健康。所以我现在就立了大愿,要做这个事情。

与恩师合影留念

后记:

朱崇明拜会马老后作文分享

——《 谈谈马老说说功夫 》

  昨天上北京拜见了马老,彻底的被马老给征服了。呵呵……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这个人有点傲气,在武当修炼这几年很多练功的师父说收我为弟子我都没答应。说实话,我心目中的师父不仅是武功高,更是德行修为也是非常高的这么一个人。

  说说师马老吧:我是第一次拜见马老,马老比我想象的更厉害!马老不仅功夫高深莫测,而德行非常高,在我心目中就是当今的一代宗师。

  马老很亲和,马老给我感觉就像父亲一样亲切。

  马老很慈悲,对儒释道文化理解也很深,马老是大智者。

  马老是大宗师风范,无私教学,而且因人施教,我练的很多东西是我无为自然形成的,也得到了马老的认可,这是难得的,不愧是大成者!到高层境界讲的都是道法自然,法无定法,无为而为,马老的理念正是如此,这是我非常佩服的。一般的师父对学生会有绑架心理,,你的一招一式一切都要听我的。马老没有……

  当然……说到上面,练的不对的当然要听老师的,最好还是要问问老师,看看自己什么阶段学什么,老师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教你什么,在武术练功修炼这块有些东西你知道早了学早了不一定是好事。《道德经》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初学桩功者啥也别想,先把第一式练好了,练通了,再练后面的,前面几式练通了,返先天了会一通百通,那时候就是功夫在练人,功不练自练。

  还有要加重说明: 无为不是乱为 ,无的根基是有。《道德经》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乱为乱练会出问题,按老师说的,要请教老师为好。

  最终无为之后是真为,是无所不为。

  最后想说的是,能有缘学习一门好的功法是莫大的福报!如果能坚持不懈练下去的一定会健康!

时间见证改变(2014——2019)年的留影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这么多年的坚持修炼不仅身体健康了,而且整个人的性情也都变了,大有重获新生之感,时常寡心清静无欲而欢,身心健康自在自乐。

现在在选择对象的过程中,人们更感兴趣的是性格是否合适,年龄则不那么重要。但是年龄的差异也能反映很多。年龄也显示了两个人的属相。如果两人同属一个属岂不是锦上添花?96鼠母和96鼠公适合结婚吗?

96年属鼠的人,现在二十三了,年轻有活力,聪明在崇明,能做事,团结朋友同事。他们是非常受欢迎的人。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谁才是属于他们的人呢?

96年属鼠的男生和女生性格都很像,都能和别人很好的相处,也能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所以不会总为小事吵架。而且96年属鼠的女生和男生家庭也很合拍,无论是妯娌还是婆媳,相处都很融洽。她们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媳妇,很受家人欢迎。在婚姻中,只要能处理好和男方家庭的关系,小两口的日子也不会不好过。

公鼠和母鼠的婚姻合适吗?

速配:鼠男鼠女=中基

最佳选择。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能产生甜蜜的爱情,从而体会到温柔的感觉。

你们两个是很好的一对。你和她的性格都比较温柔,感情丰富,在感情上善解人意,喜欢写意,会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期待一段美好的爱情。两个人在一起,不缺新鲜感,生活温馨有趣,是非常合适的伴侣组合。但是,你们两个都是敏感的人,很容易因为小事发生争执。如果双方都能少一些计较,他们的爱情生活会更加和谐。

毫无疑问,你们对彼此都是真诚的,你们都深深地依恋着家庭生活。但是你们对彼此了如指掌。在一起就像照镜子。抑郁症的根源在于缺乏相互吸引的神秘感。

你们是聪明的一对,永远不忘当局的算计。鼠老师可能比鼠太太更温柔,但同时也可能更虚荣,甚至有一些母狗。你们共有的这种特质会让你们两个都热切地看着对方,但不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黄香温席

  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黄香。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亲近、孝顺父母。

  在他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靠父亲一人来养育他。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倍加孝顺,一切家务活都由他一个人承担,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儿,坐在院子里乘凉。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伺候父亲上床就寝;冬天,天寒地冻,他先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暖热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偾辶匀剩吧舷露己茏鹁此K囊桓鐾牛钰鍪贡呓剩盖椎昧酥夭。绻庋肴ィ薹ㄔ谏肀呤毯颍闹蟹浅1础H式苤浪耐纯嘈那橹螅卮俗嗲牖噬细呐杀鹑恕S幸惶烊式艹鐾庋彩樱局芯猩健K巧仙蕉ハ蛳驴醋旁疲运乃娲铀担骸拔业那兹司妥≡诎自频紫隆!迸腔擦撕芫茫裁挥欣肴ィ蛔×鞒隽怂记字帷S惺淘唬nbsp;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二十四孝_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二十四孝_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孝_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二十四孝_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二十四孝_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二十四孝_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_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unixnet/

  胶东在线网12月21日讯(通讯员 张跃峰 邢兆琪 孙传强)蓬莱市紫荆山街道某村的7旬老汉刘某,因不养自己的老父亲终落得“现世报”,其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均振振有辞地把他拒之门外。日前,在有关部门和老汉亲友的调解下,刘老汉和自己的9旬老父终于得到合理赡养,但此事让老汉后悔不已。

  刘老汉今年

  刚好70岁,而其老父亲则已是92岁高龄。由于感觉父亲年轻时待自己不好,脾气暴躁的刘老汉一直和父亲感情不好,特别是在20多年前其父失去劳动能力后,他更是变本加厉,拒不承担养老义务,并把老人赶出了家门。后来虽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刘老汉暂时接受了自己的老父亲,但平时对老人非打即骂,让老人吃剩饭剩菜,从不给老人零花钱,无论什么季节都只给老人穿一套不单不棉的衣服。

  去年,因老伴去世,刘老汉一场大病后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当他找到自己的亲生儿女们要求轮流抚养时均遭拒绝。刘老汉便指责孩子不孝,均已成家立业的儿女们却振振有辞地告诉刘老汉,他们也是继承了父辈的“传统”。这次打击使刘老汉一蹶不振,病情愈加严重。刘老汉的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后,便承担起了照顾儿子的责任,起初刘老汉还不能接受老父亲的这种照顾,横加指责,但当他得知老父亲拄着拐杖到远在经济开发区的女儿家讨要药费时泪水双流,内心十分悔恨。

  由于遭到了儿女们的嘲笑,刘老汉再也没有脸面要求子女赡养,其老父亲就找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央求他们出面进行调解,并随后逐一去做孙子们的工作,最终说服了他们。

  孩子不孝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问:唉!我非常用心栽培我的儿女,可是儿女偏偏都很坏,不孝顺、不听话。为什么我会生个不孝顺的孩子?

  答:要想儿女孝顺你,自已要先以身作则孝顺父母。生个不孝顺的孩子,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孝顺父母?你没有好因,那能得好报?做了佛弟子要觉悟、要正思惟、要痛改前非,要忏悔以往对父母的不孝。闻到佛法觉悟了,自已就先好好奉行孝顺之道。

  更要明白,一家人都是有因缘才来聚会,并非无故而来,每个人都是来受报的。所以说:‘儿女本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儿女进了你家的门只有两件事:不是来讨债就是还债。不过通常是讨债的多,还债的少。来还债的当然是孝顺的儿女;若生个讨债鬼,因你前世欠他的多,今生就要多施他一点才能还债。那是你自招的,恨他做什么?你欠人钱当然要还债,还了就没事,不必那么苦恼。前生没有修福修慧,今世想要大富大贵,儿女都是那样虎父生虎子,没有因怎会有果呢?

  当然人都会往好的地方想,希望自已的儿女能当总统、做大官;想是这样想,还要看他们有没有那种福,没有福报强求不得的。如果你子女有福报.有本事,时间到了,一定会得到应得的富贵。谁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可是要看你儿女是不是龙种凤种?他们的根性如何?不要在此打妄想了。

  照这样说,是不是就不理子女随他们去发展?也不是!做父母的当然要尽自已的能力去栽培他们;但如果你已尽力去教导却还是教不好,那你已尽心力了,在事上就不要强求,强求只是徒增烦恼、伤害身心。身心要安乐才能学佛,才能修道。

  要想为儿女求福,那就多为儿女做功德。如果儿女本身有福,再一培养就马上有感应;如果没福,那就要多多培养、多种善根,来世也能得感应。(妙莲老和尚开示《法海释疑》)

  现在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吃穿住用行都迈向了高科技,新领域,有大部分人们也越来越感觉到日子安逸了,但仔细留意你将会发现在一些小角落里却有孤苦伶仃,痛苦哀鸣的老人。

  提到这些老人,我们慈悲的心禁不住在颤抖,也禁不住恨那些不孝的儿女,有人调查80%的老人无人问津,实在可恶,悲恨交织时我们也当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女拉扯大,儿女却不孝敬父母,不回报父母,可能有人会这样说,儿女没良心,是一个铁石心肠……是吗?父母用心血与汗水养了一只猛兽?儿女长大了不是人了?不,世上没有用铁打的心,若有铁打的心,这颗心很多时候也是父母给打的。为什么?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三字经中也曾提过“养不教,父之过”。有多少父母只是养儿女却忽视了教育,这就是父母的罪过,当那些孤寡老人被赶出家门,无处藏身时,他们会这样哀鸣“这是哪一辈子作的孽?”“哪一辈子伤的天理?”毫无疑问养儿不教是自己的罪过,有罪受罪岂不合情合理吗?因为父母的不教育,不开导,儿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修养,只能顺自己的私欲去处事,当他们成立了家庭时,要养儿女,还有各方面的消费,再加上父母的年纪也大了,啥活又干不得(尤其农村)便成了累赘,成了负担,所以只有赶出去。若父母从小就告诉儿女有别人走的路,才有自己走的路,望别人好自己才好,凡事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这样孩子从小就培养了一个心中有他人的观念,儿女还会把父母赶出去吗?

  所以,自己酿的果子自己吃,自害已命,自作自受,是合情合理!!

  不孝敬的儿女也不可以认为自己没一点责任了,你也当清楚的知道,虽然父母没教育好,但他们为了养你必竟是花费了你们所不能体会的心血与代价,“羊跪乳,鸟反哺”难道你就真的不如兽吗?

  有句俗语警示人“孝敬父母不怕天”为什么说“怕天”?因为苍天有眼,苍天必按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不孝敬生养自己的恩人——父母,就是忘恩负义,就是伤天害理,苍天必惩罚恶人。我们可以用身边的事实印证:凡不孝者,他的儿女小时不会逃避病魔的侵袭,有的大病不犯,但小病不断;有的孩子经常不听话,惹父母生气,常把父母搞的火冒三丈,哭笑不得,这样的儿女当长大后(什么样的老什么样的小)他们决对不会孝顺自己,这是驳不倒的真理。

  我们村有个人特别不孝,他把年过花甲的老母亲放在一间小黑屋里,用干草铺地作床,加一床又脏又破的棉被伴她度过半身不随的病日,拉在床上,尿在身上,儿媳不管不问,有时儿子去看几眼就走,过的真是猪狗不如,可是到了自己作公婆的时候,儿媳还没有娶进门就敢和她吵架,骂他们“老不死的”“老畜牲”“老熊”可以想象一下以后真过日子了,他们会吃上什么样的果子呢?

  俗语说的真不错“养儿育女防备老”养儿育女的目的就希望自己能度过幸福快乐的晚年,但如何才能收获那份温馨呢?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让儿女孝,自己定要言传身教!!!

  我的江南,一个美丽的所在,水草丰润,青山如黛。江南的水,像少女清澈的眼眸,似一汪幽深的泉眼,含情脉脉地向你诉说着。江南的山像浓情相依的恋人,两两对视,缠绵缱绻。

 大地还残留着冬的痕迹,秋的意象已支离破碎。踏着这坚实的泥土,江南水乡集天空的灵气和地气,我放缓了脚步,随着遐思渐渐走进了长长的小巷,走进了杏花村,走进了朦胧的烟雨中……

 巷口拐角处,我遇见了梅姐,一位漂亮的女人,具有东方女性的魅力。一头瀑布似的长发,不舍得剪掉,说是为自己心仪的男人留着的。男人喜欢看她长发飘飘的温柔,散乱里夹杂着零星的慵懒,就像二月里的春风、三月里的阳光,骨子里透着几分妩媚,隐藏着几许哀怨。

 有人说,男人喜欢漂亮的脸蛋,女人喜欢甜言蜜语。所以,女人盛行化妆,男人喜欢撒谎。但梅姐说,自己喜欢男人高挑倜傥的英姿,仅此而已。每当说起自己的秀发,梅姐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总是向你传递着幸福的喜悦,源源不断地喷涌着爱的浪花,她双手不停地抚摸着长发,含情脉脉地微笑,一份娇羞,一份醉态。

 风带着丝丝的寒意,拂着梅姐好看的长发,微微翘起的发梢恣意妖娆,生活再现的华丽不甘于寂寞。走在前面的梅姐又和别人聊上了,她人缘很好。街坊四邻,无论是男人或女人,都想找梅姐聊上几句。东家娶亲了,西家添子了,张家着火了,李家吵架了……他们什么都聊,荤的素的;唯独不聊政治之争、金融之险、慈善之道。有什么头条新闻,人家都来向梅姐汇报,各有论点,沸沸扬扬,为这事,老板甚为恼火,责备梅姐不懂中庸之道,应该婉而拒之。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父亲不让我们串门、聚堆,包括母亲。说人多嘴杂,必定说人是非,惹来口舌之争。父亲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意思是没有哪个人在别人面前不讨论另外的人,没有哪个人在背后不被人议论的。以此让我们避免闲言碎语,得个耳根子清静,教会我们享受生活的静好。

 二月的天空明媚,初春的大地,雪花的踪迹还未消失。空旷的原野多了几分灵气,枯黄的枝丫上几片新鲜的绿叶在风中摇曳,三两只小鸟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偶尔还可以看见几朵金黄的油菜花与野菊争相媲美,散发馨香。此时的大地像位慵懒的**,不描眉,不梳妆,暗地里却藏着无尽的温柔,只等春来到。

 梅姐从悠远的小巷走来,踩着西下的夕阳,摇着婷婷玉立的身姿。虽然,这种意象不能与戴望舒笔下的女子相提并论,飘逸的长发在身后自由地摇摆,仿佛在把温馨的生活细细诉说。

 梅姐由远而近,我清楚地看见她脸上多了几分倦意,忧伤的表情写在脸上,愁在心里,梅姐少了往日的媚态,话语也少了。

 “婆婆从养老院回来住了。”梅姐黯然神伤,接连几天焦躁不安。

 后来得知,梅姐的婆婆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自公公去世后,老人家住进了养老院,一呆就是好几年,儿女们好歹落了个清闲,可怜的老人孤苦伶仃。现在物价上涨,养老院的生活费、床铺费自然就高了,只好让老人回家住。

 梅姐这几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婆婆,恨不得驱之而后快。说自己天天伺候老公、孩子,现在还要伺候婆婆……听到这里,我有点纳闷,难道人老了,就真让人嫌吗?就真的成了多余与累赘吗?

 望着梅姐,我无话可说,放眼苍穹,远山的轮廊在我的视线里清晰,江南山水的润泽,让大地的脉膊延绵到了亘古……战国时期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长辈时,不应该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小辈时,不应该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小孩。婆婆虽不是我们的亲娘,同样也是我们的母亲。

 孟子的思想被推广,乃至一代一代地传承。从古代到今朝,不是流传着许多感人的佳话吗?清朝时期,长江口外崇明岛上的`吴氏兄弟,娶妻成家后争相供养父母,以示报答养育之恩,妯娌百般孝顺公婆,其乐融融。东汉的姜诗娶庞氏为妻,婆婆喜欢喝长江水,庞氏不辞路途遥远,到距家六七里之地取婆婆喝的长江水,如此之久。华夏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像绵绵的细雨无声地滋润着这片土地。“百善孝为先”,这句至理名言,让所有的人耳熟能详,流传千古,他们履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孝义。以致今朝就有了电视剧《好媳妇之心莲》的感人故事,虽仅此于艺术,但也来源于生活。“孝顺媳妇王雅芝”感动着四方乡邻的故事,以及2010年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孝敬婆婆的好媳妇”刘爱琴的事迹,都堪称当代行孝的楷模,尽善的典范。

 “中华民族以善为本,以德为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广为流传,从古至今乃至以后。今天,我们的今天,作为当代人的自己,难道我们还不及古人吗?

 阳光暖暖地照着,冰冻的泥土在渐渐舒软,一股扑鼻的清香随风远去,似乎要引领着我穿越亘古,回到前朝,坐享明月。

 没过几天,梅姐的婆婆被送走了,出门时只说了一句话,不要把床拆掉,我还会回来住。这都是因为梅姐又哭又闹整整一夜,男人受不了,天不亮,就把自己的娘亲送走了。男人的心啊,也不是滋味,只怪自己没能耐养不起娘亲,暗地里抹了一夜的眼泪。

 婆婆走了,梅姐的脸上漾起了金色的浪花,会说话的眼睛像三月里的暖阳,飘起的长发悄悄与春风会晤,轻轻地细诉着……

上只角与下只角的形成 黄浦江由西南往东北流,西南面为上游,东北面就是下游了。今朝的提篮桥海门路昆明路哪里还有个“下海庙”,当年上海还是个渔村时,出海打渔就在这格地方出去,江南地方人叫“出海”为“下海”,因此有了叫“下海”的地名,十六铺哪面是上游,就是“上海”了。 大家晓得,中国人对地域观念特别强,像我们当年在外地工厂,才一万多人,还分上海人,宁波人,山东人,安徽人等等一样,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讲究身份地位等级的人就更多了,租界多在西南,有钱人也多住在西南面,而大型工厂多在东北部,贫苦人多住在东北面,因此,大约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人们把买办、洋人、社会名流聚集的地方称为上只角,主要指以现在淮海路为中心朝西南面发展的豪华地区,而把闸北、南市区为中心朝东北面发展的贫民居住区称为下只角了。虹口区也是在下只角之内。 实际上,老上海的上只角与下只角往往靠得很近。在一条河两对面或这条街哪条街中形成了,一街(或一河)之隔,仿佛两个天地。这也是上只角与下只角没有很具体区分并且一直在变化的根本原因。 上海中只角的提出 旧上海的文人,住不起上只角,又看不起下只角,他们比较集中地居住在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带,他们认为:上只角是是有钱人住的地方,下只角是穷人住的地方,那么既不算有钱,也不算穷人的上海人所住的地方,应该叫做中只角。上只角虽然及不上,可比下只角要体面得多,上只角、下只角加上中只角才是真正的上海地区格局。 不过,这个说法解放前没市场,解放后下只角的概念缩小到专指闸北、南市等苏北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注:就事论是,没有看不起苏北人的意思,我嫁个老公就是苏北人),所以中只角的说法也就不了了之。之所以说,有网友跟贴说虹口区不是下只角也是对的,就是由此而来。 上只角与下只角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社会生活与文化中。 上只角与下只角的区别并不是造几幢漂亮房子,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习惯的不同,这也是浦东这几年建设这么快,讲起来上海的最高建筑大多数在浦东,但至今还没有人认为浦东是上只角的原因了。 说起下只角,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倒是形容的最贴切:“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看见便溺器、吃食担,苍蝇成群地在飞,孩子成队地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哄哄的小世界。” 上海有名的七十二家房客,说得就是下只角的“二房东”们,把房子横七竖八地划分为各种小房间,上面还要搭上小阁楼,目的是为了多多住人,厨房、卫生间都是公用的,租户多是外地到上海来谋生或逃难的人。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成份复杂、居住条件恶劣、吵架自然也多,蛮欢喜轧闹忙,实在是为了苦中作乐。 而在“上只角”内,多是那寂静而优雅的高级弄堂,除了有一些男小孩在那里白相相,很少有人在此停步。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不会串门,邻里之间不相往来,偶尔有三两个人聚在一起低声说话,则大多为某家的“娘姨”或“大师傅”。假如哪一扇门忽然开了在迎宾或送客,人们也只是装成漫不经心地遥望着,不会去围观。 人们讨厌下只角,向往上只角也是由此而来。 新的上只角与下只角 曾经好长一个时期,上只角与下只角听不到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惊诧地发现,“上只角”、“下只角”其实是一直存在的。 上海大学的知名教授朱学勤说:“从平民而不是官员或文人雅士的观点看,很容易发现这个城市有一个秘密:上海的市政建设投资仅就单位面积的投资总量而言,市区西南那一片,也就是今天所谓徐家汇那一片,远远超过西北、东北片等地区。而从生产的角度讲,这个城市大部分的工厂是在东北片的杨浦、闸北等区;从文化生产的角度讲,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集中在东北片,但新时期的市政建设投资远远不及西南片的徐汇区一带。过去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今天继续延续,我称之为:‘地倾西南’。” 想想也是,虹口区好不容易搞出了一条四川北路购物街,虽然已经是上海第三条著名的购物街,但是,还是人称“平民购物街”,乍浦路美食街虽然先声夺人,显赫一时,最终还是不得不让位于黄河路美食街。 唉!上海在日新月异的同时,上只角与下只角也重回上海人的视野,这真不知是上海人之幸呢还是大不幸? 新上只角与下只角的划分 上只角与下只角讲到这个地方,想必大家也想知道现在的上只角与下只角是如何划分的。 上海一共是17个区1个县: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浦东新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和崇明县。 新上只角的分布区域为: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 新下只角的分布区域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 这种划分还是按照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的认同罢了。看来我们虹口区不是上只角也不是下只角,不过,我还是很自豪于我是一个虹口区人。 上只角与下只角,其实是讲不清的,有人讲,从来没有一本书、一种概括,能让卢湾区的淮海路上海人和闸北区的共和新路上海人都认同说的就是上海,甚至不能让淮海西路上的上海人和住在淮海东路上的上海人认同。 我想,我对“上只角”与“下只角”的趣谈也是一样,借此抛砖引玉罢。 上海“地倾西南”何时了结—“上只角”和“下只角”历史之痛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望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宝红向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提交了一份题为《上海的“地倾西南"不能再持续下去了》的提案,此提案在代表中引起普遍反响。据悉,望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公司。季宝红本人是市人大代表,闸北区工商联副会长。他在这份编号为052号的提案中反映:近五年,上海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和赞誉。但是,上海城建发展不平衡,又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全市市政建设投资就单位面积的投资总量而言,市区西南那一片,也就是徐汇、长宁、卢湾、闵行、松江等区,远远超过东北的杨浦、闸北、宝山等区。过去,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两个世界",今天恐怕是苏州河把上海分成“两个世界"。为什么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写的那篇“地倾西南"文章在上海以外的媒体和网上有那么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上海的一个“秘密"。提案认为:上海的“地倾西南"不仅仅是现有政策造成的,其中有殖民地文化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上海原来的租界是在南京路、淮海路一带,而东北的杨浦、闸北、宝山都是工厂区。今天我们应该不回避事实地发问,殖民地时代形成的“上只角"和“下只角"到什么时候可以弥合?据悉,上海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已超过4000栋,标志性建筑大多集中西南片和浦东陆家嘴地区。关于上海城市建设地区间不平衡、中心城区和郊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有多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在发言中提到,因而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季宝红认为,上海的局部地区是不可能率先进入世界级城市的,城市的发展必须强调均衡性。目前上海正面临着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为体现“三个代表"思想,新一届政府完全可以在城市发展中进行一系列调理,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季宝红建议,一,控制高层建筑和建筑容积率不能一刀切,上海控制高层建筑总量是应该的,但是,杨浦、闸北、宝山等区,不仅缺少城市标志性高层建筑,而且较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也非常少,因此,控制高层建筑不能一刀切。同样,建筑容积率也不能一刀切。新一届政府面临的旧城改造任务依然很重。但苏州河以南和以北动迁成本不一样,如果建筑容积率一刀切,苏州河以北就不会有人做,而苏州河以北旧城改造历史任务完不成,拥挤在空间狭小的老式石库门中的市民难以真正告别“七十二家房客"心态。在这种物质条件下市领导提出“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就难以实施,更难弥合“上只角"和“下只角"的历史之痛。季宝红还建议,世博会是否可以迁址崇明?崇明是上海的“北大荒",且越江工程即将上马,如果没有崇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上海现代化。如世博会迁址崇明,对浦东、宝山、闸北、杨浦经济的带动将几倍、几十倍于原有方案,也将使上海北片地价明显上升。从平衡发展来看,这不仅让占上海1/6的土地成为热土,还将使80万崇明人,8万余长兴、横沙人共享现代化成果,真正改变上海“地倾西南"的历史尴尬。 老上海人眼中是极其看重地段的,曾经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上只角指买办、洋人、社会名流聚居的地方,相对都比较安静,靠近闹市区闹中取静,例如愚园路、湖南路余庆路等;而下只角人员太多,治安复杂,多是穷苦劳作布衣聚集的地方,一般命名都是x家弄之类的。而且上只角和下只角往往靠得很近。一街之隔,仿佛两个天地。当年的上海滩,上只角住的都是比较有钱有地位的人,所以建筑比较精美,街道也会整洁漂亮,治安更不用担心有问题,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仪嘛。而下只角特别是贫民聚集的地方,街道狭窄,建筑破旧,环境较差,而且由于居住人群卫生习惯不好,甚至还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所以相对来讲脏乱差一些;治安也得不到保障。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不同,社会财富占有不一样,居民的素质也不同。所以导致许多人推崇上只角,贬低下只角。但是,上只角和下只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下只角,若是重新盖了房子,住进去了有钱有地位的人,就会变成上只角;而上只角,若是住进去了大量贫民,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不那么上只角了。上海老牌的几个上只角,比方说湖南路街道,解放之后,原来的主人逃去国外,一幢大宅子住了好多户家人。这个时候,这个上只角还能好到哪里去。而近年新建的社区,老一点的如古北,西郊;新一点的如碧云、联洋,由于环境优美,居住人群素质较高,都可以算是新产生的上只角。很多人认为,房价越贵,档次就越高,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个误区。如今的上海,越靠近市中心,房价越贵,最典型的是内中外环,三环之间,房价几乎就是呈几何级数的翻倍。我们看看中山南路外面的船厂路,火车站的太阳山路,淮海路商圈的寿宁路,都是中心城区,每天晚上6点后在东新路,武宁路一侧的人行道会完全被小商贩的地摊占领,行人只能走非机道,嘈杂脏乱绵延几公里,夏天逛街的居民很多都是男打赤博女穿睡衣这一切让人想到了沈阳的铁西区;在武宁路上还有个沪西工人文化宫,现在的上海已经找不出几个工人文化宫了,所以这一区域原住居民的职业层次不高,教育程度不高,中年下岗的多,青年失业的多;如果有所谓上下只角之说的话那这里不幸就是个典型的下之角; 还有同样在内环内的白玉路、谈家渡,大量的野鸡聚集,治安复杂;难道这些地方不是上海最最差的下只角么?即便是在徐家汇那里,因为几个it大卖场的缘故,漕溪北路沿线有大量的商住两用楼,人员流动复杂,电梯挤得没法忍受。而天钥桥路沿线因为有小吃摊和餐饮,也是摩肩接踵,肮脏的很,晚上霓虹灯让天空都变了颜色; 它缺乏上只角所应该拥有的一些典型特征:安静,干净,晚上灯光暗,有几条优美的小街。再来看中远两湾城,这个楼盘远在政策调控前就均价15000左右了,应该算是比较贵的。但是很明显,它的档次是不如联洋的。这个因素比较复杂,首先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靠近火车站的辐射圈,其次房子密度太高,被人笑话成巴士底,最后因为这个盘子最初的价格只有3000-4000,很多是动迁户进来的。两湾城给炒起来,一个是因为苏州河,还有一个是因为轻轨。相反,内坏外是曹阳新村和兰溪路。大家晚上可以去逛逛兰溪路,真的是非常好的地方,周边的花溪路、枣阳路、桐柏路都是标准的闹中取静,绿化好,比起白玉路那块强太多了。特别是中外环间2004年之后新建的许多新生代中高档的大型社区,如联洋的确是白领、中产看重的地方,哪里是纯粹的新建住宅区,且基本上都是较高素质人群聚居。而且住宅区周边很多小路街道整洁,环境优美。不要小看这个,小路的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区的品位。一般购买者多为高素质白领,包括许多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后来沪求职的人才,还有外国和港澳台同胞,他们讲究生活质量和品位,遵守社会公德,不会有人从窗口乱扔垃圾,不会有人随地吐痰,社区论坛会热热闹闹,你也会在周边的一些体育娱乐场所,在社区的网上论坛,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找到一起健身、美容、旅游、摄影的好朋友;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时下年轻人心目中的上只角吗?房子好当然很重要;但是好邻居绝对也重要的。漂亮的小区要靠业主维护,小区的文化也和 在老上海语言里,“上只角”、“下只角”代表了区域分化。“上只角”就是指城市西区的高级住宅区,“下只角”自然指的是那些低级住宅区,两只“角”的房租可以相差三四倍甚至十倍以上。 上海“地倾西南”的状况,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解放前,上海原来的公共租界是在南京路一带。法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带,而东北的杨浦、闸北、宝山都是工厂区。 上海城市以苏州河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阴影,“成了社会学的遗传因子,至今还在有些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在浦东开发开放以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观念使得很多的浦西“上只角”人一家三代住在十几个平方米的阁楼里。按照芝加哥大学教授E.伯吉斯著名的同心圆理论,城市的发展更像一组同心圆,这组同心圆的核心就是中央商务区(CBD)。伯吉斯认为中心区域的周围是一些低收入家庭的住所,或难以提供足够利润的商业活动场所。 1995年以后,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卢湾、静安区)改造速度明显加快,近郊区和中心区的边缘区域(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长宁、徐汇区)住宅小区建设发展飞快,大批居民由中心区内核心区域的原居住地迁往近郊区和中心区边缘区域的大规模新建居住小区。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沈安安认为,影响上海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进行工业布局的调整是影响上海人口再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实现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上海开始了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大调整,中心城区的工业产值比重从1990年53%下降到1997年的28%左右,而郊区则从47%上升到72%。企业的大批外迁带动了部分企业职工居住地的改变。 “而房地产价格的总体水平和土地的级差价格决定了商贸、居住、工业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上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郊区化”,随着内环线、南北高架等道路设施的建设以及中心城区功能的大置换和城市边缘新城区住宅的大规模建设,中心城区过密的人口迅速向边缘城区扩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23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