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兵马俑作文700字

参观兵马俑作文700字,第1张

 秦兵马俑可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在这个寒假我去了秦兵马俑坑。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参观兵马俑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参观兵马俑作文

 俗话说:看近几年的中国就去广东,看近三十年的中国去深圳,看近百年的中国去上海,看千年的中国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则要去西安。似乎一个“古”字足以成为西安的定语。到了西安能不看著名的秦兵马俑吗我西安之行的最后一站便是游览位于西安临潼的秦兵马俑,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一路颠簸,一路期待。驱车一小时左右,我们便达到景区。进入景区大门,迎面就是一座高大的拱形建筑,门上几个大大的篆书字体: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展厅。踏入展厅,顿时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当真正站在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成千上万的“泥人”所构造的气势丝毫不亚于千军万马!面对此情此景,哪有人能不为之心潮澎湃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知晓,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他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秦朝工匠们的精湛工艺,更为那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所折服!人们常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所有的人,兵马俑何尝不是如此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发现了3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挖掘和保护,3个俑坑共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兵俑马俑近8000个,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号、二号、三号,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大约14260平方米,坑内兵马俑6000余个,是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而成的军阵,俑士脚下的青砖长约50厘米,青砖铺地,上面布三列面东的战袍武士俑,手执弓弩等一些远射兵器,分为前锋部队,左右后各有一排俑是为左右翼和后卫,防止敌人偷袭。俑身高1。79——1。99米不等,神态自若,各有特色。队伍整肃,装备齐全,威风凛凛,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磅礴气势,显示了秦始皇统帅大军横扫六国,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

 细看这些栩栩如生的俑士,不得不为古人精湛的技艺所沉醉:他们有的在沉思,好像已胜算在握;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神态各异的兵马俑给人一种巨大的威慑力。看着墙上写着“梦回秦朝”四个大字时,我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场——天上彤云密布,地上战马萧萧,耳际战鼓隆隆,忽听得天崩地裂般的呐喊,勇士们如排山倒海般冲向敌陈。李白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二号及三号坑,在这两个坑中,有千年不减锐利的宝剑,有青铜制造却极其逼真的青铜马……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来到了战国时期,又看到了秦王嬴政一声令下,秦军一统华夏、“秦王扫六合”的壮观景象:战鼓喧天的古战场上,厮杀声,呐喊声响彻天地,至今仍在兵马俑与兵马俑之间萦绕……秦国有这样一支军队,六国如何不屈服,秦国有这样一支军队,天下何不归秦

篇二:参观兵马俑——西安之旅

 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杨老在打井中无意发现的。今天我们就来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兵马俑参观。

 一到兵马俑入口,就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排队买票,当然包括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我们也赶快排队买门票及参观车票,一切顺利,拿上门票,坐上游览电瓶车,几分钟后,宏伟的参观厅映入了我们的眼眶。我立刻迫不及待地走入了参观厅,这里一共分上下两层,有许多展览区。在它的旁边还有1、2、3、4号挖掘坑。于是,我也顾不得挑选,走进了一个距离自己最近的展区。一进去,我就看到了许多奇妙的的物品。有西周的礼器、秦朝的兵器……我看得简直入了迷,眼睛一直瞪的大大的,连眨眼的功夫都没有。

 很快,几个形态各异的兵俑映入眼帘。它们都是暗黑色的,动作各异,而且表情不同。有一个兵俑是单膝跪下,两手没有拿东西,不知道在做什么;它旁边的兵俑都是站起来的,表情肃然。许多人都在举着照相机拍摄,一时间闪光不断。大家都发出了惊叹,为秦朝时期有这样精湛的工艺儿惊叹。尤其是几个外国人,简直都不敢相信,都在唔哩哇啦的感叹着。“哇,好神奇!”我也张大嘴感叹道。又走了几步,我就看到了一把青铜战刀。这把刀已经锈得不成样子了,连刀柄都没有,只剩下了刀刃,其实刃也已经没有了。但是还能看出它的款式,刀十分直,在前段有一个大弯曲,这样可以最大范围杀伤敌人。

 看着这把刀,我不禁想象出它当年的辉煌。在战乱时期,秦国战士拿着它,叫嚷着、无谓地冲向了敌人。虽然生命不断被夺去,但是战士并没有退缩。战斗十分惨烈,或许一个战士的牺牲微不足道,不过这把刀见证了一切,见证了那残酷的战争。战争结束,人已不在,唯有刀流传了下来……“也许这把刀当年还是锋芒四射的宝刀呢,可现在只是一堆铜锈,这就是时间不可抗拒的威力。”我心中暗暗思索,表情渐渐凝重。

 扭头一看,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它上大下小,还有四个犄角的顶着地,在它的四周雕刻有不图案。我一看介绍,才知道这就是“鼎”。“爷爷,一言九鼎说的就是它吧。”我欣喜地说道,“难道一句话又九鼎重”“这,自己好好学习吧。”爷爷答复道。在我的身边,还有古代头盔、战甲、石馨……这些神奇的物品好像将我带回了古代。

 看完了这些东西,我又来到了马区,看到了西天子出巡时候的宏伟壮观。八匹马拉车,天子威风无比的坐在马车中。还有一种专门为天子乘凉使用的机关伞,听讲解员说它可以不停移动,遮住各个时间的太阳。一拉两个铜环,这把伞就可以移动。如果需要,还可以打开下面的机关,将伞从伞套中取出来。而且如果遇到此刻,还可以将它当成防卫的工具。“古代都能发明出如此神奇的物品,真是令人惊讶啊。”我心中想着。一时间,许多人都来看这个物品。

 两个小时后,我才逛完了兵马俑。没办法,因为展厅太多、东西太精美了。我对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也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

篇三:参观兵马俑博物馆

 一个周末,我随妈妈到西安旅游,有幸参观了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上午,我和妈妈坐上了前往兵马俑博物馆的汽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以东的临撞县,距西安30多公里,它是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沿途的秀丽风光,不时引起车上人们的赞叹。关于兵马俑的发现还有一个传奇故事:在临潼的一个小山村,有一个闹旱灾,可是村里没有一人去挖井。有一户人十分老实,村里人就骗他去挖井。他信以为真,就拿着工具去了。他画了一个圈,就开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锄头像是被石头碰了一下,他就慢慢的挖,挖出来让他大吃一惊,就是现在世界上就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他连忙去通知大家,大家来一看,都被吓跑了。都说是他把龙脉挖断了,要把他赶出村去。他在村里再也住不下去了,便拉了三车兵马俑去找文物部门。文物部门当场就奖励了他三十元钱(这在当时十分多了)。这位老人就是杨开颜爷爷,他现在已是73高龄了。

 经过慢长的颠簸,汽车终于开到了博物馆门前。来这里参观游览的人可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中国人、外国人、一群群、一队队,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进大门,迎面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物首先映人我的眼帘。房子上方正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非常醒目。房子前边的广场上,两边是一排排的绿树,中间一个巨大的圆形花坛,百花盛开,芳香扑鼻。

 我们先进了左边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的是秦朝统一中国前后各种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从第一展厅出来,沿着水泥雨道向前走,便来到巨大的拱形建筑物前,这就是兵马俑展览大厅。我和妈妈随着人流进人大厅,啊!眼前那么宏伟壮观的场景使我惊呆了。只见大厅里有一个巨大的土坑,长有200多米,宽有50多米,深有6米左右,里面全是各种各样出土的陶俑。

 我紧跟着妈妈,手扶坑边的栏杆,边看、边问、边听。妈妈说,现在一共发现了三个俑坑,大约有8000多个俑人,已经出土的只有几百个。这些俑人中包括有将军俑、武士俑、车马俑、军史俑等等。他们的身份不同,装束不同,神态不同。我仔细观察,那些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将军俑,他们一个个头戴金盔,身披铁甲。手握宝剑,威风凛凛。后面那些没有盔甲的,一个个挺胸而立,精神抖擞,一定是武士俑。看着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军万马奔腾厮杀的古战场,听到了那号角齐鸣、战鼓咚咚的搏斗声。我想,这么壮观的巨大工程,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两千多年前,全靠工匠们的双手建造,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从大厅出来,我们进人了右边的铜车展览室。这里陈列着铜车马。无论是车马,还是马夫,无不造型逼真,令人赞叹不已。

 铜车马,它出土时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学家用仪器测算了一下,精确数字是199块。铜车马有两辆,第一辆是高车,这是里高的意思为:站为高,出征时站着驾驶的就叫高车。而与它相对的是鞍车——卧为鞍,坐着就是鞍。高车和鞍车共有8匹马,每车各4匹,最右边头上有一个像铁棍一样的东西,那一匹马就叫做“头马”。马、车和人都是用青铜铸成的。马身小,但速度超快。驾马的鞍绳是用24根金、银铸成的细绳,一匹马上就有48根。两驾马车的装饰物的重量有一千多公斤。驾车人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般的,从腰上的腰牌就能看出。他们进京不用取下武器。而古时候,一般人进京就必须取下武器。从这两点就可想而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地位最小也是个立过头等战功的正将军呢。

 下午,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随妈妈乘车离开了兵马俑博物馆。一路上,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想,我们中华民族真不愧为一个有着灿烂文化遗产的伟大民族!

篇四:参观兵马俑

 迈着愉悦的步子,我和爸爸来到西安再一次登上了历史的台阶——秦兵马俑馆。

 已不止一次,这样地驻足痴望,这样地流连忘返。拥有过历史的地方,从抬脚处就欲生出一片辉煌。

 在骊山北麓,渭水之滨广袤的原野上,秦始皇帝陵封土像小山一样高耸挺立、气势磅礴、宏伟壮观。闻名遐迩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就坐落在陵东1。5公里处茂密郁葱的深树花从中。它占地47万平方米,一座座造型别致,浑厚古朴的馆舍建筑,错落有致,散居各方,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锦簇的鲜花,如茵的草坪环绕其间,环境优雅,规模浩大,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专题遗址博物馆。

 兵马俑作为守卫陵园的强大军团,被分置在三个俑坑内。三个俑坑的规模及形状都不一样。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是一个由战车和步兵混合组成的军阵;二号坑是一个车兵、步兵、骑兵、弩兵混合编组的方阵;三号坑面积最小,是一号俑坑,二号俑坑的指挥部。三个俑坑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面东背陵,象征着守卫秦始皇陵园的卫戍部队。

 从总的结构图上看,他塑造了庞大的军阵编列,既没有塑出军人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也没有雕出行军中的艰辛,而是选取了三军集结待命,跃跃欲战的瞬间,寓动于静,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直观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有人对于兵马俑是这样看的,这是秦始皇统治残暴的表现。可我认为,这是艺术的天堂,人间的杰作,历史的瑰宝,不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可否认,当年修建秦始皇陵时,不仅劳命伤财,更有多少能工巧匠鲜活的生命殒逝于此。反过来想想,正是他们的辛勤的劳动,智慧的汗水给后代留下了灿烂的文明。你看,经泥土烧制,百磨万炼精美的俑,栩栩如生,它以“大、多、精、美”的艺术特色征服了新世纪的现代人。

 参观秦兵马俑,我从刀光剑影中看到了制泥人的含辛茹苦;从色彩斑斓的兵俑,看到了科技的进步;从庞大的阵容中,领悟出了历史的辉煌!

 迈着饱为收获的步子,我和爸爸走出博物馆,依依惜别令人驻足痴望、使人流连忘返的秦兵马俑馆。

篇五:参观兵马俑

 秦兵马俑可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在这个暑假我去了秦兵马俑坑。

 秦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是国际级的景区。秦兵马俑坑分三个,一二三号坑,以及一个展览馆。

 一号坑是最大的,里面的兵马俑是士兵类的。有马夫(牵马的),有士兵,还有极少数射箭手……现有两千个兵马俑,预计一共能挖出四千以上个兵马俑,只不过一是因为数量太多,修复一个需要一两年才行;二是因为兵马俑里有一些是彩俑,而挖出来的话,三个小时之内就会完全氧化,变成无色的土俑,现在还无法保护彩俑的颜色。所以现在才暂时停止挖掘。

 二号坑就比一号坑小些,里面是一些高等级的士兵,如炮手。弓箭手也多了许多,还有跪射手。在二号坑有整个兵马俑馆的镇馆之宝,一个跪射俑,这个跪射俑因为在柱子的一边,而且个子矮,所以几乎是无损伤,除了脚部有一条裂痕而已。将军俑通常身高一米八。

 三号坑是最小的内部是一些将军,参谋,军师的会议室,有各种将军俑。在这里,我看到了刚挖出来的兵马俑,那真是惨不忍睹,兵马俑们估计没有一个稍微完整一点点的了,我完全明白了为什么那个跪射俑为什么是镇馆之宝了,它保存的实在太完整了,几乎连断掉的地方都没有。

 展馆里也有文物,有一个古代的车模型,车身是青铜做的,马是银作的,牵马的绳子是金子做的,我连估算都算不出值多少钱。

 兵马俑真是我国历史文物呀!怪不得那么多国内外游客带来参观。

1969年10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北郊雷祖庙雷台下发现一座东汉(晋)大型砖石墓葬,墓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其中最突出的是由99件铸造精美的青铜车马组成的仪仗队,当中最具艺术价值是一匹被世人称为“铜奔马”或“马踏飞燕”的青铜马(如图)。

青铜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该马躯干壮实、四肢修长、腿蹄轻捷,马身微偏一侧,昂首嘶鸣,右后蹄踩踏着一只回首飞鸟,其它三足腾空,呈飞驰向前,极速奔跑的姿态。

“铜奔马”于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尽管“马踏飞燕”享誉全世界,但很多读书人却不认可把它叫做“马踏飞燕”,理由很简单,因为在郭沫若先生给它起名为“马踏飞燕”前,读书人翻遍所有的书籍都找不到“马踏飞燕”这个词组及关于“马踏飞燕”的典故。所以,考古人给它一个比较耿直且科学的名称,即博物馆标牌上的“铜奔马”。

结果“铜奔马”的叫法还是令人大失所望,因为这个名称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有种好马配不到好鞍的感觉。

我认为这样一匹由祖先智慧的结晶、技艺的传承所造就的骏马,它应该存在一个更加非凡、更加响亮、更加名副其实的名称才对。

怀着不甘与好奇,我读了很多书结果还是找不到。我问老师,为什么会找不到呢?老师说,是你读的书太少了。怀着恨少的心理,我又读了十年书,还是找不到……实在忍不住了问老师,您找到了吗?老师回,我读的书也太少了!

又过了十年,我明白一个道理:假如说我是以书为命的人,老师就是以命为书的人,可天下之书却不是以命为论。若干年后,我终于找到了它名声、创意来源的蛛丝马迹:

这匹马叫天马,若非要给这个青铜造型起一个名称,我觉得“天马行空”更加匹配!

※为什么说它是天马?

一、头上生角

生角之马,必定不是凡马。

①《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长叹,乌即白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②《史记·荆轲列传》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马生角”被喻为不可能实现的事。而出土的青铜马又显示,它的的确确生有角,这至少说明是制作者是要把它塑造成一匹非凡的、特殊存在的马。

二、蹄踏飞鸟

在古代马是供人骑乘的、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种军事、交通运输工具,良驹必须强壮、敏捷、速度快、耐力好。而出土的青铜马呈现的就是雄杰俊逸、矫健灵动的神姿,它以对侧步法向前疾速奔跑(“对侧步”俗称“走马”,即同侧二足一齐进退,两侧交替的步法,这种步法让马在运动时重心左右摇动,从而缓冲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能减少人的颠簸之感),正应了天马祭祀歌中所描述的“体招摇若永望”,活脱脱一副英姿勃发、俊逸潇洒得意之样!

制作者甚至将后居而上、越超过来的奔马,截其三足腾空、一足掠踏飞鸟的动态瞬间,将它凝固成一尊永恒不朽的青铜艺术雕像,惊叹于那卓越的工艺制作水准的同时,留给世人无穷的遐想。

如何用一尊静态的雕像,淋漓尽致地表达一匹神奇非凡的马?如果说凡间之马,是奔跑在地上,那么天降之神马,就应该能飞驰在空中。不负所望,出土的青铜马也的确是在空中飞驰而过的神马,能蹄踏飞鸟,说明此马非凡间之物。

三、天马降汉

(一)天马是汉朝皇权产物

汉朝狂热追求非凡之马的人是汉武帝。汉武帝初得乌孙马便封其流犯暴利长官职,又应了那句“神马当从西北来”的爻文,他认为此马为太一所赐,喜出望外、兴之所至,遂仿乐府体裁,亲制《天马》歌一、二。

汉武帝听说,西域大宛国的峤山上出产一种良驹,这种马耐力好、抗疲劳,蹄很坚硬,据说马蹄践踏在石头上,石头都会留下蹄印,它奔跑速度之快可以说是“日行千里”,它所流的汗看起来就像血一样红,大宛国的人视之如宝。

汉武帝为得大宛“天马”不惜派兵远征大宛国。汉武帝先是遣使前去大宛国以千金求换大宛马遭拒,汉使被劫杀后,发兵远征大宛国,初战不利败归;后又派李广利再征,最终战胜大宛国并带回千里马,名曰蒲梢。

因大宛的千里马优于乌孙马,于是汉武帝把乌孙马改称为西极马,大宛马蒲梢独名为“天马”,并作《天马》歌三、四,(注:天马歌一、二、三见于西汉籍集中,未见天马歌四。)且将《天马》歌作为宗庙祭祀歌。

「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皇帝听了不作声,显得很不高兴。)

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

由此可见,汉武帝对宝马的痴爱程度。以他的尿性,都敢把《天马》歌用来祭祖了,要是不做天马的标准像简直说不过去。

(二)天马是汉朝的时代特征

这意味着,出土的这尊青铜马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天马在汉代是一个标志物。

①《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西汉、东汉出现很多金马(天马)的标志物。

②东汉《张衡》: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三)青铜马的背景和出土环境

该青铜马出土时,一并出土的还有制作精美的青铜车马仪仗队。蹄踏飞鸟的天马在最前头,带领着后面的仪仗方队,而它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是没有被人所驾驭的、姿态高于信众,包括人,所以这种仪仗队应该是迎回天马的纪念仪式。

墓中马队的等级制度,明显是高于三公、二千石官员及将军的仪仗队,这样的仪式除了帝王的车仗仪式外,就只能用在天降之神物(例如被誉为“天马”的迎回仪式),而迎天马符合此特征和要求。

综上所述,“铜奔马”应该是天马式。即使能证明墓是东汉或晋时期所葬,它采用的仍然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迎回天马的仪式。

四、惊隹回顾

飞马蹄下踩的是什么鸟?郭沫若先生说是燕子,有的人则说是鹰……我认为它是隹。

(一)假设它是燕子

燕子的特征是什么?燕子是一种低空飞行的雀形目燕科小形鸟,它以捕捉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在树洞(缝)中营巢、在沙岸上钻穴或在人类居住的房顶屋檐下筑巢为生。燕子从外观上看最特别的地方是它像剪刀一样分叉的尾巴,而出土青铜马蹄下的那只飞鸟,尾巴平齐(如图),既然马做得形神兼备,飞鸟回首惊顾的神态也都表现出来了,没有道理在鸟的外形基本特征上不作区分。

另外,如果要以飞鸟来衬托马的神异,例如腾空之高、速度之快、耐力之好……会选择燕子么?燕子以灵活著称,低空飞行,且通常都是围绕在巢的附近捕捉昆虫,飞飞停停,不断出入,以喂养后代。若以这样的形象作为飞马对比的参照物,想塑造神威无比的马,效果肯定要打折。

(二)它应该是隹(隼)

①《说文》:隹,鸟之短尾总名也。

②崔豹《古今注》:柘实曰隹。

隹与隼为会意字。隼,食肉猛禽,体形较小,身体强实,两翼较宽圆,尾羽不长,具有极强的飞翔能力,在鸟类食物链中处于顶端,能在高空顶风翱翔觅食猎物,能长途飞行,被人们认为是勇猛刚毅的鸟类。

天马蹄下之鸟,符合隹(隼)之特征。

如果马蹄下的是隼,就很好解释了,天马不是凡物,在高空飞驰,以它敏捷的动作,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从后居上,踏鸟而行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样,作为傲视群鸟的飞隼,正在万里高空中翱翔,哪知背上突遭踏压,也难怪它会回首惊顾了。

※ “天马行空”才是名副其实

“天马行空”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创意,“天马行空”的创意及典故应该是源于汉武帝所制定的祭祀之歌。班固《汉书·礼乐志第二》记录,武帝定祭祀之礼,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品,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1、武帝所作祭祀歌共十九章,其中第九章《日出入》、第十章《天马》都是描写天马行空而来的景象。

诗歌中的两句“体招摇若永望”、“幡比翅回集”乃是为天马奔腾的场景量身而造,实物与诗歌吻合得天衣无缝。

《说文解字》集作雧,后三隹省为一隹。

2、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3、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这是目前典籍中所见到最早出现的“天马行空”成语。

“天马行空”的创作原型就是良驹疾行如飞,一日千里,经过作者夸张的制作手法,就变成了天马踏鸟而行。

所以,“天马行空”比“铜奔马”更匹配也更符合历史。也许,又如东汉马援所说的“行天莫若龙,行地莫若马。”所喻良驹奔驰速度之快,该青铜像把马和飞鸟塑造在一起,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一个“比”字而已,并非是马踏鸟而行。

我喜欢那个“小三”凌玲。

凌玲的饰演者吴越,是一个低调踏实的女演员,现实中的她更接近亦舒原著里的“亦舒女郎”,外表知性低调,现实中知性干练而冷静,有种人淡如菊的气质美。

剧中,凌玲用看似平淡的外表,以及腹黑的心机,牢牢征服了陈俊生的心,促使他与罗子君离婚,迅速上位,跟以往影视剧里强势妖艳的小三形象不同,吴越演绎出了一个史上最接地气的小三形象,但同时,这个形象也非常鲜明,兼具生活化。

喜欢一个演员,喜欢她将一个角色诠释得活灵活现,并不代表我赞同那个角色——但现实中,却有很多观众拎不清,多年前,有人往演过容嬷嬷的李明启老师身上扔鸡蛋,多年后,吴越因为演了凌玲,被观众骂得被迫关闭微博评论。

请问,我们的观众什么时候可以理智一些?

吴越演戏演得出彩,说明人家专业水平在,她清楚自己是个演员,这位在圈中享有“大青衣”名誉的演员,以清丽可人的玉女出道,以军旅记者打响名堂,其后又以知性女高管、心理医生、青楼女子等形象深入人心,满足着挑剔的观众口味的演员。“诚实”和“踏实”的演技为她收获专业人士肯定的同时也获得了观众朋友的垂爱。

在竞争残酷的演艺圈中,每个人都拼命向前,豁出命拼个大红大紫,逆水行舟,吴越却是一个异类,低调到连红地毯都不喜欢走。因为她的随性、低调,在圈内外拥有好人缘的她,受到不仅是各大热播剧的争相力邀的对象,同时也是朋友圈内的“座上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50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