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人教版)

好的八上历史与社会提纲(人教版),第1张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第二、史前时代人们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采集和渔猎)
第三、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人工取火;
农耕、畜牧的发明;
定居生活的实现。
第四、原始先民的精神世界,以及取得的文化艺术成就。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学习目标:
1、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说 ;中国:女娲抟土造人说
2、19世纪中叶,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
3、从猿到人转变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因素有:
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或者:决定性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直立行走。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5、旧石器时代L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关于人类的起源地,目前认为最早在非洲。
●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长江流域)
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第一: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除此之外,还有元谋人、陕西蓝田人
但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第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A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二十万年;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到一万八千年
B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没有完全进化为人;
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C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D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
E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7、教材第6页图1-----5“古人类分布图”:
第一:古人类主要生活在哪些区域?
亚、非、欧洲。
第二、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何特点?
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第三、通过古人类生活区域的特点,可以看出,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生活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注意中国的人类文化遗址
长江流域:元谋人
黄河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学习目标:
1、史前时代巨大进步的表现:
人工取火;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定居生活的实现;
2、新石器时代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原始农业:采集业
原始畜牧业:狩猎业 定居生活的实现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西亚地区
※5、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A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B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C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
D新石器时代还发明了陶器。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西亚地区
※5、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A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B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C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
D新石器时代还发明了陶器。

※6、新石器时代的主要人类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距今约五、六千年;
●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距今约七千年;
7、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
相同点: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定居生活。
区别:
第一、生活时间不同。
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河姆渡遗址距今七千年;
第二、生活区域不同。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第三、建筑形式不同。
半坡建筑:半地穴式;河姆渡建筑:杆栏式建筑。(分析原因)
第四、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半坡遗址:主要种植粟、小麦。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第五、驯养的动物不同。
半坡遗址:驯养猪;
河姆渡遗址:驯养牛。
第六、陶器不同。
半坡遗址: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黑陶。(黑陶钵)
■注意二者的房屋(教材12-13页)

精神家园:
1、P14”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反映出人们的狩猎生活。
2、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山顶洞人的项链。
3、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有了宗教意识。在尸体周围撒上象征生命的红色粉末。
4、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出现了科学知识的萌芽。(半坡的小口尖底瓶)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学习目标:
1、西亚《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2、希腊的《荷马史诗》。记录了特洛伊战争和木马计的故事。
3、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黄帝和炎帝 : 距今四、五千年
4、黄帝和炎帝的主要贡献: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炎帝: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5、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古代传说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它和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历史事实,对于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6、炎帝和黄帝为何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7、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出现在尧舜禹时期。
8、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9、自我测评18页第二题。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学习目标:
1、结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中国的世界遗产》来学习。
2、文物破坏的原因:
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薄弱;国家保护不力;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的关系等。
3、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
●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文物保护与价值观念的冲突
4、怎样保护文物古迹?
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强保护和维修;提高科技水平,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以保护;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家依法加强管理等。

5、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第一手资料,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以前的历史文化。
第二、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深刻的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第三、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经济收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四、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知识要点: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城市的形成,国家的出现;
文字的出现。
2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3东方文明古国的主要成就
文字、建筑工艺、科学技术、宗教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学习目标:
1古代四大文明古国:
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2四大文明古国均产生在大河流域。
原因:
大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气候温暖,适合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

3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况: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境内有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形成初步统一的国家。曾经是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
●古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被称为“新月沃地”。境内主要河流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伦文明产生。
两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苏美尔人
希伯来人分列为以色列和犹太人,后来统称为犹太人。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强大的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境内有印度河和恒河。
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文明产生。后遭受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但随后不久又陷入分裂。
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对周边国家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境内有黄河和长江两条主要河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古中国文明产生,也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注意:P27。
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
蛋壳黑陶杯:“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距今5000年左右:
在黄河流域的遗址中发现铜器,表明开始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
在长江流域的遗址中发现石犁,说明农业已经进入犁耕时代。
教材P28:自我测评。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早期城市:
两河流域:乌尔城
印度:摩亨佐�6�1达罗城
中国:二里头城(位于河南,是迄今我国可以确认的最早的都城)
埃及:孟斐斯城
3早期城市遗址中大都具有的景观是:
城墙、宫殿、公共设施、街市、作坊、神庙
4早期城市中心的大多建筑是:宗庙和宫殿。
5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又是宗教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6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宣扬“王权神授”,自称“世界四方之王”,借此加强权力。
7禹加强权力的措施:
各部落首领向其朝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部落;划定“九州”,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征。
8启加强权力的措施: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9启时,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0古埃及的奴隶是:战俘
中国商朝时的奴隶是: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犯。(殉葬)
11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祭祀大权;
第二等级:刹地利,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12《汉谟拉比法典》评价
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列举事例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第一、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享有的特权;
第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买卖、抵债,
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第三、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得不到保障。
13中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领:
妇好。
14妇好墓中出土的钺,是妇好可以领兵打仗的权力的标志。

第三课 告别野蛮
学习目标:
1文字的出现,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产生
埃及: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中国: 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种文字的共同点:
第一都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
第二都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仓颉造字
3建筑工艺的主要成就:
埃及:金字塔(国王胡夫的陵墓是最大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建起之前,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巴比伦:“空中花园”。
中国:司母戊大方鼎(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4科学技术成就
●埃及:太阳历
注意:“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今天通用的公历就源于埃及的太阳历。
●两河流域: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计时法(六十进位制)
●印度: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因为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所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埃及的医学技术,(木乃伊);
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几何学。
5宗教
●埃及:多神教国家,主要信奉阿盟神。
宗教在古代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
●佛教的产生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6�1悉达多,被尊称为佛陀或释迦牟尼。“佛”是对佛教创始人的尊称。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宣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传播的路线:
向东南传入东南亚;
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由中亚传入中国,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自我测评:P43。
四大古文明中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
古埃及的太阳历;
西亚的星期制度;(太阴历)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西亚的60进位法。(计时法)
教材43页地图。
注意: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需要注意的:
39页:司母戊鼎
38页:埃及金字塔
37页:商朝的甲骨文、楔形文字、象形文字。
34页:《汉谟拉比法典》
32页:种姓制度示意图
28页:蛋壳黑陶杯
27页: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
24----27页,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主要河流。
14----15页,山顶洞人的项链;小口尖底瓶;
12----13页,半坡房屋和河姆渡房屋。
彩陶和黑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79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