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车祸前后对比图(胡歌因车祸毁容)

胡歌车祸前后对比图(胡歌因车祸毁容),第1张

无论是演艺圈的艺人、德艺双磬的艺术家,亦或者普通大众,对于胡歌的评价,几乎呈现一面倒的好评。

作为极具代表的中生代演员,胡歌似乎一直在朝一个方向发展——影视表演艺术家。他鲜少参加综艺,几乎没有任何绯闻,甚至在大红大紫之际,选择急流勇退。昔日那个仙剑少年,早已不负年少的冲动,身上多了不少沉稳。

如今胡歌已近而立之年,身上多了岁月的沉淀。在这份沉淀背后,也藏着诸多挫折、磨难,尤其是那一场车祸,更是让他近乎一夜长大。

谈起2006年那场车祸,多数人都在感慨“薛佳凝与胡歌”的恋情,鲜少有人去探讨胡歌在其中的人生感悟。

一、 车祸发生

2006年,称得上胡歌的“事业年”。

作为内地最受欢迎的小生之一,这一年他已经拍了不少电视剧,诸如《天外飞仙》、《少年杨家将》,以及《仙剑奇侠传》。

此时年仅24岁的他,事业蒸蒸日上,又处于颜值巅峰,在那个“饭圈”文化尚未发展、粉丝经济尚不成熟的年代,胡歌就已经拥有大量粉丝。

在同年龄层次的男演员中,他算得上领头人物。那时候学校学生谈论最多的明星多是胡歌,口中也时常哼唱《六月的雨》、《逍遥叹》。若是放到现在,那绝对是“顶流”,秒杀一众流量小生。

可就在这年,胡歌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2006年8月29日,在横店补拍了《射雕英雄传》部分戏份之后,他和贴身助理小凯、同事兼助理张冕准备启程回上海。

此去上海,是为了拿一些剧组衣服,然后去香港宣传《天外飞仙》。从这不难看出,胡歌是真的很忙。相较于此前的平淡,如今应酬多了、通告多了,突然地爆火,让他多了不少资源,也有了一丝迷茫。

回去的路上,胡歌开了前半段的路程,感到有一些疲劳的他,和坐在副驾驶的小凯决定换换位置。

临上车时,张冕拉着要坐在副驾驶上的胡歌,让他坐在后面。原来胡歌已经拍了一天戏,几乎没有合过眼,这样也能在后排好好休息一下。就这样,原本坐在后排的张冕坐在了副驾驶上,而胡歌就躺在后排上睡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胡歌突然惊醒。

还在睡梦中的他睁开眼看到的第一幕,却是早已破烂的越野车,四处攒动的人影。此时他努力地回想,却想不起要干什么、要去哪儿。而且身上火辣辣的疼。

就在这时,医生来了。

“还能走吗?”

医生在胡歌眼前用手晃了晃,恢复意识的胡歌点了点头。这时他才反应过来,是发生了车祸。

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准备向前走。可刚走一步,却发现右腿根本动不了。在医生的搀扶下,他被带上了救护车。

此时他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车祸,也不知道同行的张冕、小凯是否还好。实际上,他此时也没想到这些事。

身受重伤的胡歌,余下只有满满的求生欲。因为他能感知到脖子处有鲜血在往外流,而右眼又完全看不清。

“医生,我的动脉是不是破了?”

“医生,我的眼睛是不是瞎了?”

接连两个问题,都没能得到肯定答复,医生始终表示“要去医院检查才能确定”。随即他就被送往了嘉兴武警医院,进行抢救。

二、 不幸中的万幸

此时胡歌大动脉、大静脉尽皆裸露在外,眼角周围布满了玻璃碎渣、小石子,从表面来看,几乎“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

医生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清理眼角周围的玻璃碎渣、小石子,以及处理伤口。当一切做完后,医生松了口气。虽然胡歌伤的很严重,幸运的是眼球并未受损,也未伤及大动脉,算得上不幸中的万幸。

与胡歌相比,随行的张冕却遭遇了不幸。被送往医院之后,即便医生奋力抢救,依旧没能抢救回来。

张冕不幸离开了,躺在病床上的胡歌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当看到经纪人来的时候,他还十分乐观地说:“看我这新造型怎么样?”

经纪人一听这话,忍不住眼眶红了起来。从医生那里了解到,胡歌这次真的是“福大命大”,脸上、脖子总过缝了一百多针,半边脸接近毁容。饶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可经纪人笑不出来,出了这么大的事,任谁心里都不太好受。见经纪人一脸凝重,胡歌也沉默了。

或许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他其实并不忧虑自己这张脸,毕竟人还活着。此时他最关心的还是张冕、小凯两人的安危,他都这样了,恐怕另外两个人情况也不容乐观。当胡歌问及这两人时,经纪人怕胡歌一时激动,头上的缝针又崩开了,就以“都还好”搪塞了过去。

在众人的隐瞒下,他信以为真。

虽然那时胡歌正值事业上升期,接了不少戏。但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大多数剧组得知情况后,相继换了他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射雕英雄传》剧组并未更换男主,而是选择等胡歌痊愈。

经纪人也瞧着胡歌那张原本完美无瑕,如今布满伤口的脸,觉得胡歌的演艺生涯几乎断了。即便能演戏,必定也不能如现在这般大红大紫。

胡歌对此似乎并不在意,正如他所说:“《仙剑》火起来之后,感觉整个人都是飘的,都还没准备好如何面对媒体、大众。”

如今受了伤,反倒能沉下心去思考。

三、 得知真相

伤势好了一些之后,胡歌和经纪人去了香港,在这里进行面部修复。一直到这时候,经纪人见他已无大碍,告诉了他张冕逝世的消息。

一听到这消息,胡歌陷入了深深地自责、懊悔中。若是张冕不临时提出换座位,只怕出事的就是他!

“我要回去参加葬礼!”

他对经纪人提出了回去的请求,可此时胡歌正在接受面部恢复手术,行动十分不便,再加上时间很晚了,根据来不及,就没同意。

此时胡歌彻底崩溃了。自从车祸之后,他几乎没有哭过、闹过。即便看到镜子里面面目全非的自己,也很乐观地觉得“这造型还不错”。可当听到张冕去世的消息后,他彻底绷不住了,开始哭了起来。

哭了一会,他决定出去走一走。在经纪人的陪同下,两人逛了大一圈,还找了个地方吃了东西,似乎胡歌的情绪已然得到控制。

其实并不是,这只是他怀念张冕的一种方式。从前吃饭的时候,张冕总喜欢给胡歌介绍每一样菜,她这人特别喜欢吃,也很懂吃。胡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暗示自己张冕并没有离开他们。

第二天一早,胡歌语气沉重地说:“我梦到了张冕,她坐飞机要走,我去送了她。”

刚说完,早已忍不住的经纪人哭出了声。胡歌也默默地低下头,眼泪掉在了地上。

刚刚做了眼睛手术的他,其实不能哭,要避免泪水感染了伤口。可他就是忍不住,只能用这种法子来“哭”。

哭过之后,胡歌继续在香港接受治疗。通过经纪人的转述,他也大体了解了整件事的全部经过。

当初和小凯换了座位之后,胡歌就躺在后排睡了起来。而负责开车的小凯其实状态并不好,已经连续好几天没睡好觉。

过度疲劳,再加上开车又比较无聊,他整个人就十分恍惚,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前面的大货车。

当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刹车,直愣愣地撞了上去。小凯、张冕、胡歌三人都不同程度受伤,小凯受的伤比较轻,而坐在副驾驶的张冕伤的最重。

当送到医院后,张冕因抢救无效死亡。而胡歌也倍受折磨,在鬼门关走了好几遭,才捡回了一条命。

说到这里,经纪人就气不打一出来,甚至一度无法原谅小凯。他不免问起胡歌:“你还聘请小凯吗?”

胡歌想都没想,直接回答到:“用啊!”

经纪人有些不理解,是小凯疲劳驾驶导致了这场车祸,致使一伤一死,甚至有可能断送了胡歌的演艺生涯。对这样的人,还能原谅吗?胡歌有些感慨的说:

“全世界都可以怪他,我不能。”

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不难想象,这件事之后,小凯必然会承受莫大的舆论压力。到那时,如果就连胡歌都不管他了,那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管他?用胡歌的话说:

“如果我也怪他,他这辈子就完了。”

本着这一想法,胡歌并没有追究小凯的责任,甚至还继续聘任其为司机。或许很多人难以理解,可对于一位刚刚经历生死的人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件平常的事。

我活了下来,便不会白白活着

时隔许多年,当胡歌再度提起当年那场车祸,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活了下来,便不会白白活着。”

而这,或许也就是他原谅小凯的原因。

在车祸之前,胡歌是炙手可热的当红小生。而那时,他只有24岁。

一位24岁的青年,坐上了人生的快车。可胡歌其实并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么多媒体、大众,甚至都没有想好如何面对之后的人生。直到这场车祸后,他有了新的感悟。

“既然活了下来,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前他只知道拍戏、应酬,如今他明白人生不止拍戏、应酬,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从那之后,胡歌就仿佛变了一个人。

2007年,他重新回到剧组,将《射雕英雄传》的戏份拍完。随后几年,他相继也出演了不少角色。

尤其当《仙剑奇侠传三》再度爆火,胡歌又一次走进了大众视野。这一次他并没有此前的迷茫、彷徨,反而多了一份坚定。

不同于一般走红的男星,此次再度走红,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选择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捐赠希望小学、去西藏戈壁捡垃圾。

十几年来,胡歌以张冕的名义捐赠了30所希望小学,甚至有的小学还以“张冕”二字命名。

至于小凯,也如胡歌说的那般,之后依旧在做他的贴身助理兼司机。

对于胡歌来说,早已不存在怨恨、原谅。对于大众来说,小凯的行为已经触到了底线,可对于胡歌来说,他成了小凯唯一的“救命稻草”。

这样的豁达、理解,也让胡歌活的越来越通透。

在此后年月,他几度爆火,尤其是《琅琊榜》、《伪装者》播出之后,他的人气更是达到了顶峰。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了急流勇退,再度消失在大众视野。

自从车祸之后,胡歌每次面对爆红都会选择“隐退”。当别人打破脑袋想要获得一点流量的时候,他想的是“沉淀、积累”。

流量、大众注意力对他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从未将自己标榜为“流量小生”,而是想成为一名演员!

正是这份感悟、坚持,让其呈现了不少经典角色给大众。无论是忍辱负重梅长苏、侠肝义胆郭靖、敢为天下先林觉民,他演活了每一位角色。想来,胡歌在演员这条路上能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好。

出险地就近定损和回保单所在地定损。西藏偏远地区出险地就近定损和回保单所在地定损。车子定损流程是:

1、车主需要在事故发生的48小时之内,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

2、保险公司的内勤人员会立即通知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对车辆进行现场的检验与查勘。

3、查勘完毕以后,会与车主签收索赔单证。

4、检验人员回到公司以后,需要将所有信息交给核赔人员,保险公司的核赔人员会进行全面审核,然后进行审批。

5、审批通过以后,保险公司将会向车主进行赔付。车主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以后,车主需要将事故现场保护好,待保险公司的查勘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如果发生事故的现场被毁,保险公司可能无法为车主进行全额赔付,只向车主赔付全额的百分之七十。

很少人有他这样丰富的经历,18岁参加红军,从长征一路走到80年代的开国功臣,曾被首长痛批要枪毙,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万岁军”军长,也曾是山西某化工厂的职工……但他却经常自称是“打铁的”,他叫梁兴初。

1985年,他的人生经历大风大浪后归于平静,谁料一次感冒住院,前脚还接见来访客人,一起谈笑风生,后脚突然胸口疼倒下,再没抢救过来。

老将军走得意外仓促,留下了几件未了的心愿,更留下了一生不朽传奇。

可能有人疑惑,梁兴初一生出生入死,怎么会被小小的感冒击倒?

他的战友们也感到万分激愤,要追究当时的301医院的责任,甚至有人建议进行遗体解剖。

这时,梁兴初的夫人 任桂兰 表态了,任桂兰称呼梁兴初为梁司令。她说,不想再让梁司令身上动刀,她了解梁司令,以他宽厚的性格,一定不想让别人因自己受处理。

他离世前的胸口疼痛症状,起因是他的身体在战争年代风餐露宿、伤痕累累,为战胜敌人常拼尽全力、心力交瘁,是因伤成病,不能全怪医院。

战友们都说梁兴初是“铁打的”将军,是敬佩他意志刚强如铁,但人毕竟是“肉长的”,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哪能不受伤。

他的夫人任桂兰回忆,梁司令在红军中大小仗打了无数,数得上的伤负了9回次,也正好从战士到团长,升了9级,他是拼出来、打出来的。

他的左脸有一道伤疤很显眼,是子弹贯穿所伤,差点要了他的命。

那是1933年在江西的 黄陂战役 中,红军面对三个师的强敌开展山地伏击,双方鏖战之中,一颗子弹直接击穿梁兴初的左腮。

他继续战斗,没法言语就比手势,最后流血过多晕倒,昏迷了三天,战士们眼看他不行了,连棺材都准备好了,可他居然又活了过来。

战争给梁兴初身体的伤痕无法抹去, 但他的革命信念从未被动摇,“死过一回”的梁兴初更加义无反顾,走出了一条更加光辉传奇的道路。

80年代初,离休后梁兴初曾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战斗目标”,那就是把一生感悟写出来,出一本回忆录,可惜未能如愿。

他整理出的所有手稿、日记,却在1985年搬家途中的意外车祸中,全部被烧毁了。

也许有人疑惑,这样一位带出铁打队伍的“打铁汉”,怎会有写日记的习惯?

梁兴初9岁起读了三年私塾,13岁家贫去铁匠铺谋生,过去讲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可见多辛苦,但他扛了下来。

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他家乡的民风深深影响了他。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不仅在近代名将辈出, 历史 上先后出过17位状元郎, 梁兴初虽然不是“诗书传家”,但也绝非一介草莽。

参加红军后,在漫长的南北征战中勤于琢磨、善于总结,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不仅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带兵打仗更是充满独有特色和高超的军事智慧,打的了巧仗、硬仗、恶仗。

1937年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中,就有梁兴初的身影。

当时是营长的他,端着机枪冲在前头,子弹打完就拼刺刀,杀敌杀到力竭,战斗结束他累得瘫倒在死人堆儿里,搞的战士以为他阵亡放声大哭,他猛地睁眼,起身骂人,说自己正高兴呢,嚎啥嚎?让大伙儿又惊又喜。

山东枣庄市文史资料中,记载着1939年梁兴初指挥的兑头沟伏击战史实,在按上级命令转战鲁南途中,听老乡说前几天日本兵在附近抢夺牲畜、马车, 敏感的梁兴初意识到,日军可能要集中运送物资。

他先是派出侦察员,证实了他的判断后,迅速组织队伍进行伏击。他们先是按兵不动诱敌深入,紧接着毁掉桥梁断敌后路,包围后全力攻击近身杀敌,一套“连环招式”,把敌人杀了个措手不及,这一仗打得十分巧妙,115师给予通令嘉奖。

解放战争后期,梁兴初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简称东联)第十纵队司令员,著名的 黑山阻击战 中,面对廖 耀湘 部五倍以上的兵力,他下死命令,必须死守到最后,哪怕他死了,剩下最后一个兵也要死守!

军令如山,将军如虎,纵队全员上阵,卫生员、炊事员全是战斗员,我军坚持到了最后,赢了这场拼意志力、拼命的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又一次奇迹,为全歼廖耀湘集团乃至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军总结出的“三三制”战术闻名世界,梁兴初所在的四野功不可没。

由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创立,最初是为解决我军火力不足问题,四野在东北战场运用到炉火纯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发挥了极大作用。

进攻时,每三人一个小组,呈倒三角散开,能够减少伤亡,同时还各有分工、相互接应,交替掩护,形成“流动阵地”,可谓攻守兼备。

真正了解这些的人,就明白我们的步兵绝不是靠人海战术取胜,而是靠巧妙战术加上无畏的精神。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意志+智慧等于无敌。

梁兴初还有一个夙愿,就是要去西藏,为的就是完成他对毛主席的一句承诺。

1967年,梁兴初从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有一次他去北京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主席问他去过西藏没有,因为当时西藏军区刚并入成都军区,而梁兴初的高血压心脏病,根本受不了高原缺氧,他如实回答没有,并立即表示一定要去。

他回去就着手准备进藏,但由于身体和其他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成为他最大的憾事,多年后也未释怀。

而长征中,有一件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红军命运的大事,也与梁兴初有关,很少为人所知。

长征路上由于消息来源少,毛泽东同志特别注意从报纸上获取信息。1935年,刚刚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又在腊子口打了一场硬仗之后,来到了哈达铺。

开始的8万人仅剩8000余人,何去何从事关红军存亡。

时任侦察连长的梁兴初,带着人在这个偏僻小镇细细搜寻,为毛主席找报纸,竟在一个邮政代办所找到几张旧报,送到毛主席面前,不想这小小举动改变了红军的命运。

一张3个月前的《大公报》上赫然写着,陕北有几十个县“赤化”,毛主席大为惊喜,又找其他报纸印证消息,经过和周恩来等领导商议, 红军不再犹豫,将目标定在了陕北。

之后才有陕北会师,长征以红军的胜利结束。

梁兴初一生中也并非常胜不败,但却是愈挫愈勇。

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率领38军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最终“一战封神”, 38军也完成了从王牌军到“万岁军”的蜕变,在步兵战史上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作为解放军的王牌军,38军初入朝鲜作战并不顺利,甚至饱受诟病。

入朝第一战,38军奉命突袭熙川,围剿南韩第8师。112师率先到达熙川后,从朝鲜友军处得知此地有美军“黑人团”,谨慎起见放缓了攻势,不想情报有误,也贻误了战机,敌人跑了大半。

38军知耻后勇,在后面的阻击战中毙伤俘虏敌军近两千人,战役总体取得了胜利。

战后总结会,彭老总严厉批评了梁兴初,堂堂王牌军被一个“黑人团”乱了阵脚,行动迟缓险些误了大事,直指梁兴初不是什么虎将,是“鼠将”。

梁兴初大为震动,38军将士发誓要一雪前耻,人人眼中都要喷出求胜的火来。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梁兴初请缨上阵,38军负责攻打德川迂回敌后,梁兴初提前安排精通英语、韩语人员深入敌区侦察。

11月25日,38军分兵三路截击南韩第7师部队大获全胜,随后38军113师承担奔袭三所里的重任,必须阻止美第9军南撤,这场奔袭关乎整场战役成败。

38军将士与美军机械化部队比拼速度,靠的只有双腿和不认输的斗志,为不再贻误战机,只求再快再快,14个小时,113师奔袭145里,抢先占领三所里。

14小时急行军145里,而且是在山高路险的山地,在中外步兵作战史上从未有此战绩, 截至目前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做到。

奔袭途中谁都不愿掉队,为了再快些就丢掉不必要的装备,有战士疲惫至极倒地,有的跑着就睡着了,为了不摔倒,几人一组相互勾着手臂前行,美军飞机抵近侦察以为是朝鲜的难民。

终于113师准时到达,创造了人类步兵作战史的奇迹,后来专门有一部**《飞虎》纪念他们。

占领三所里后,更大的考验才到来。

三所里竟然出现志愿军,大大震撼了美军,2万多惊慌的美军疯狂突围,天上飞机、地上坦克一起猛攻,113师长途奔袭还未歇脚又血战50小时牢牢坚守。

112师335团在松骨峰以百人抗击美军数个师,打退5次集团冲击,在一片火海中奋勇杀敌不惜同归于尽,直到志愿军主力部队对敌完成全歼。

随38军战地采访的作家魏巍写下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纪念这场壮烈之战。

此次战役,38军击败了美国开国元勋师、二战欧洲主力师等强敌,取得辉煌的战绩,38军的战果,在参战的志愿军6个军中超过1/3。

12月1日彭德怀特发电报通令嘉奖,在电文最后,特别加了两句话: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

这一战,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大纵深穿插的战术让美军感到神出鬼没、防不胜防。

38军一战封神,站上步兵战力之巅。

作为军长的梁兴初,也在世界军事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名字。

从抗美援朝战场载誉归来,梁兴初又经历了多个岗位,先后在三个大军区当过副司令或司令员。

1973年他被组织安排到山西太原义井化工厂工作。由于常年征战满身伤痛,梁兴初的身体越来越差,妻子便向组织申请到他身边工作照顾他,很快得到批准,任桂兰到厂子里一边照顾梁司令,一边凭借自己的医术帮助工友,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

1980年,他们接到通知回北京。1984年,72岁的梁兴初婉拒了叶帅到大军区当顾问的邀请,他不想给中央找麻烦,也不想让叶帅为难,给中央写了离休报告,准备正式退下来休养。

他曾向身边的同志真诚表示,之所以选择急流勇退, 一方面是他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希望回家安享晚年,再者也想最后做点一直想做而未做的事,同时也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老将军并没有贪恋权利,他只向组织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在北京安家,方便自己看病,很快得到了批准。

1985年9月,暂住在招待所的梁兴初夫妇为即将搬入新家而高兴,经历了太多磨难,这回终于能在自己的家里安享天伦之乐了。

然而造物弄人,这个9月,对梁兴初而言,像铮铮跳动的时钟,一刻不停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先是搬家遭遇车祸,重要物品损失不说,五十几年积累的文稿日记全部烧毁,像是在预示着什么。

临近第36个共和国国庆,梁兴初突然得了重感冒,住进301医院,经过专门的医生治疗,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趋于稳定。

10月1日医院里放了假,最清楚他病情的主治医生也放假了,一直到10月4日,梁兴初的病情都很平稳,人看起来也有了些精神。

妻子任桂兰看他状况不错,就去新家收拾,想着他病好出院了就搬过去。当天,他还接待了探望的客人,晚上一如往常地靠在沙发上看报纸。

突然,一阵剧痛向梁兴初心口袭来,他赶紧呼叫护士,到医院进行检查、着手抢救,然而并未及时遏止病情发展,5日凌晨时分,他的心脏停止跳动,离开了这个世界。

10月12日,八宝山革命公墓,梁兴初将军追悼会,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梁兴初的战友为他送行。

一代名将的辉煌一生,已走入 历史 。

老将军高风亮节,铮铮铁骨,赫赫战功,应为后人所仰望。

传说有一种鸟,一生只在天空中飞翔,落地之日就是死亡之时,飞翔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落地则是完成传奇后的安宁休憩。

梁兴初将军的一生,同样是为着一个使命在斗争,从普通士兵到无敌将军,从默默无闻到功勋卓著。

他的人生悄悄落幕,亲人和战友们为之流泪,为之惋惜,但从另一种角度看,却也正如他的为人低调不事张扬。

他的魂魄,早就倾注在漫漫征程上,他的精神,早就熔铸在胜利勋章里,戎马倥偬但求一胜,铁血丹心为国为民!

他虽然临终惜别,却称得上平生无憾,这位当年的“打铁汉”,已化为一颗永夜不灭的闪耀将星,跻身 历史 长河之中!

9月7日上午,一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在阿里出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于2020年9月5日17时57分在阿里逝世,终年55岁。

该名工作人员表示,车上一共4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秦爱琼也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其余两人为轻伤。

澎湃新闻9月7日浏览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官网时注意到,网站首页已显示为黑白配色,显著位置刊有“沉痛哀悼敬爱的尼玛扎西同志和秦爱琼同志”字样。

扩展资料:

西藏青稞领域首席的人物经历:

据《人民日报》、新华社此前报道,尼玛扎西出生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扎玉村的普通农民家里,土地少而贫瘠,且缺水。“我很小就和妈妈说,希望爸爸和哥哥不用四处去以土陶制品换青稞种子,想让青稞长得好、产量高,又能产粮、又能产草。”尼玛扎西告诉《人民日报》记者。

1982年,尼玛扎西考入西北农大农学系,1985年被选送到在北京的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进修一年,1992年7月以优异成绩获得前往加拿大沙斯克春恩大学进修深造一年的机会,1995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1999年获博士学位。

尼玛扎西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加入中国***。尼玛扎西于1989年开始潜心青稞的良种研究和推广,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今年一看有希望,明年一种又不行,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织中度过一年又一年。育种工作在于扎实的付出,同时又有偶然性,这也是科研魅力所在。”

观察者-西藏青稞领域首席科学家尼玛扎西出差遇车祸不幸逝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828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