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恩怨情仇,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一段恩怨情仇,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第1张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刘裕

刘裕是南朝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后世赞誉其为南朝第一帝王。

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对刘裕有着很高的推崇,“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寄奴是刘裕小名)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定乱代兴之君,却也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那就是屠杀前朝皇族。

刘裕是刘邦弟弟刘交二十二世孙,自幼家境贫寒,母亲在生他后不久就死了,父亲刘翘甚至打算放弃他,多亏亲戚伸出援手,刘裕才得以存活。

刘裕长大后,生的器宇轩昂,气度不凡,他为人豪放,不拘小节,喜好赌博,这点和刘邦相似。他幼时读书并不很多,也没有名师指点,但他天赋异禀,无师自通,天生就是战神,自此他当了兵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征战无数,所向披靡!

刘裕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仅仅是为了维护统治吗?古代的枭雄心中,皇帝是一个至尊的地位。能够登上皇位就拥有了无限的权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一个皇帝对前朝有影响力的家族赶尽杀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主要原因我想并非如此,高平陵事件后,司马家族诛杀了曹爽一族,控制了朝政。司马师接掌家族以后,更是多番凌辱曹家孤儿寡母,先后废掉了曹芳、杀掉了曹髦。这样一个大张旗鼓无耻篡位的家族,早就被天下人所不齿了。再者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以后,一事无成也就算了,还引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样祸害百姓的战事。俗话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刘裕屠杀司马家族也许是因为司马家族不得人心。

刘裕,与汉高祖刘邦和蜀汉主刘备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与刘邦相比,都出身草根,都好吃喝嫖赌,具有痞子混混气质。而与刘备相似之处是都为破落户后代,都有共同手艺一一编草鞋。而不同之处是比这两人能打。刘邦夺江山靠的是张良,韩信,萧何,陈平等干能臣干将,而刘备靠的是孔明,关丶张赵云等人的文慆武略。可刘裕却靠自己非凡的勇猛与智慧胆识硬生生的打出来的。

他三十七岁才从军,却靠军功达到显赫地但,曾用自己发明的"劫月阵”以三千兵力灭北魏三万骑兵,创造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其一生当中曾灭杀恒楚的恒玄,西蜀谯纵,南燕的慕容超,后秦的姚云,东晋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六位君主。

他之所以要灭杀司马氏一族与当时的局势分不开的。当时东晋主要政权集中在王、谢、廋、桓四人门阀手中。自己虽居高位,但还有一部门司马家族跑到北方,大有南北呼应之势,处境异常艰险。于是就找了个"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谶语为借口派手下干将张伟去毒杀晋安帝司马德宗。也顺便报了司马氏夺刘氏江山之仇。

然而张秀不忍杀帝以自杀交差。想到自己心腹都心中有晋室,可谓后患无穷,于是一不做二休,自己动手,把司马一族连根拔起,斩草除根。

刘裕杀了晋朝司马氏一族,虽暂时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却开了很坏的一个先例,以至于南朝几个朝代都灭了先朝一族,真正做到斩草除根。

因为曹爽的脑子一根筋转不过来,觉得自己如果挟持了曹芳,那他自己也就成为了一个乱成贼子,而且当时自己在许昌的家人也会被司马懿杀掉,所以他放弃了别人的建议。不然别人说曹爽是一个没用的人,也是没有冤枉他,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大事上面,曹爽还是优柔寡断,这种人就算不失败,那也是不正常了。

三国演义大家都是知道的,在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乱臣贼子,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推翻前面的朝代,才会建立自己的朝代,在三国末期的时候,当时曹魏就有司马懿这种乱臣贼子,司马懿在曹魏真的算是潜伏了有十年,后来他最终还是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可惜封建迷信毕竟是不可靠的,曹爽怎么也没有想到司马懿的病是装出来的,当时司马懿趁着曹爽带着皇帝外出时挟持了太后,然后下了诏书,称曹爽是个乱臣贼子,想要逼迫他交出兵权,就这样曹氏的江山轻而易举的被人夺走了,而在这场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其实曹爽底下有个人给他献出了一个计策,本可以把局势逆转过来的,可惜曹爽不听。

可惜封建迷信毕竟是不可靠的,曹爽怎么也没有想到司马懿的病是装出来的,当时司马懿趁着曹爽带着皇帝外出时挟持了太后,然后下了诏书,称曹爽是个乱臣贼子,想要逼迫他交出兵权,就这样曹氏的江山轻而易举的被人夺走了,而在这场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其实曹爽底下有个人给他献出了一个计策,本可以把局势逆转过来的,可惜曹爽不听。

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之后,对于曹操的后代,司马家是如何处置的?全部杀光。父亲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迫不及待地迫使曹魏皇帝曹桓屈服。曹桓退位后,司马炎封他为陈六王。他有权使用皇帝的旗帜,在曹魏的正朔中行走,在郊区祭拜天地。礼乐制度与旧魏一样。他不忠于皇帝,也不受诏书的崇拜。曹家的陈留国经历了金朝、刘宋和南齐三个朝代,在这个国家生活了214年(265-479)。可见,曹氏在汉朝灭亡后,受到了优待。顺便说一句,曹焕比司马炎活得长。可以看出,作为亡国之王,他受到的压力较小。他死后被追封为元帝。虽然司马炎对曹魏末代皇帝曹桓给予了优待,但司马炎的家族并不是很光荣。

曹睿临终前把他的养子曹芳交给了曹爽将军和太尉司马懿。在继承之初,曹爽控制了政府,司马懿实际上获得了太傅的地位。然而,司马懿不愿意被踢出权力中心。当曹爽带曹方去曹瑞陵墓时,他发动了一场政变,被称为“高平陵墓事件”。高平岭事变后,曹爽的势力被杀,政府由司马控制。从那时起,曹操皇帝就只是一个傀儡。

公元254年,曹方秘密谋杀司马迁,并被废除为齐国国王。司马氏虽未被杀,但擅自废位,欺负孤儿寡母。曹方后来在金朝被任命为少陵县长。晋武帝于太史十年(274年)病逝,享年43岁。司马懿的后代为司马懿父子的无耻行为感到羞耻。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东晋明朝皇帝司马绍曾问文乔,他的前辈为什么要统一世界。在文乔回答之前,宰相王道说,金宣帝司马懿创业时,杀死了名门望族,为他宠爱和培养了一些人,金文帝司马昭在晚年杀死了一位高贵的市民曹峰。

司马绍听了很惭愧。他捂着脸坐在床上说:“如果我告诉你,金朝的世界怎么能长久!”东汉灭亡后,曹丕代替汉朝的西安皇帝刘协君来到了世界。虽然很多人批评曹操是“汉贼”,但从事实上可以说,曹操对刘勰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不但没有迫害他,反而给了他很多优待,皇帝被认为是山阳的公爵,城里有一万户人家。他被置于王子和国王的宝座上。他没有成为大臣,也没有受到圣旨的崇拜。他坐着天子的战车在郊外敬拜天地。祠堂、祖先、蜡像制作于汉代,均为山阳浑浊鹿城。

食品城有数千户人家,位于王子之上,他们并不自称是部长。当他们收到圣旨时,他们不必崇拜。他们穿着天子的衣服祭祀汉代的祖先。这只不过是给了刘勰最高水平的优惠待遇,给了他一个国中之国。同样地,当司马迁接替魏礼金时,曹魏末代皇帝曹焕也得到了优待。据史料记载,曹桓被封为“陈六王”和“食城万户”。他用皇帝的旗帜去了曹魏的正朔。永嘉起义期间,他穿着金朝的衣服南下,一直延续到南朝的齐时代。由于有许多先例,后来的国王对被征服国家的前***给予优待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司马懿没有篡位!

对于曹家他也不算冷血呀!

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事件也只是把曹爽为首的一百多人都被押往洛阳北郊执行斩首。而曹爽手下那些二流人物,都被司马懿放掉,还有的依然官复原职。

篡位的是司马炎,而历史上的司马炎也不冷血,应该是很宽厚的一个人,对降王也都没杀害,只是太宽容懒散了,耳朵根又软,造成了八王之乱。

但相对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这个老辈子司马懿算是最冷血的,在辽东屠城的就是他

公孙渊在辽东反叛!

司马懿带兵镇压,因为大雨不断, 公孙渊死守襄平(辽宁省辽阳市)司马懿围困了半天,吃了不少苦。

不允许公孙渊投降!

第一次公孙渊主动投降

两个相国和御史大夫来谈降,司马懿说两人太老,拉下去砍了,还向公孙渊发了一道檄文,大概意思是说,以前人家诸侯国被打败了,都是国王亲自裸体牵羊出来投降的(北宋的徽宗也是被金人这样对待过,颇有古风)你只派两个老头出来见我,我已经把他们砍了,真的想投降,就派个年轻点的来。

第二次,公孙渊就派了个年轻的侍中魏演去,并讨好卖乖的发誓会马上让年轻“太子”前来做人质。

可司马懿铁了心不接受投降,反而说“公孙渊不肯投降,那就只有等死了。”

公孙渊一看投降争取生存权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只得冒险突围,可才没跑多远,就被司马懿追上,全家被杀得一干二净。

然后司马懿进城之后,下令屠城,然后把尸体堆放起来,还起了个名“京观”(此“人肉京观”司马懿是第一人,而不是赫连勃勃)

有人老拿司马懿和诸葛亮比,虽然战术上说司马懿主要是防守,诸葛亮主要是进攻,说不上谁好谁坏,但是诸葛亮政治人品司马懿比不了!

同样是征服,一个征服东北,一个征服西南。东北司马懿搞屠杀并迁走辽东剩下的汉人,然后辽东成了那些东夷游牧的地盘,而诸葛亮在西南至今少数民族把他当成神!

司马懿为什么不称帝呢?

司马懿是个务实的人,当时手中的权力已经是最大了,完全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相国九锡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当时他已七十多岁,尽力找一个缓冲时间让儿子们上位,他现在只为他的儿子着想,做一些对儿子有利的事才是正事。

因此,他逐步把权力交到司马师的手上。嘉平三年(251年)八月,魏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司马懿死了。

给人感觉司马懿一直是个手可遮天的人物,其实不是

司马懿在70岁以前,他连权臣都算不上。

在曹操手底下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最后熬死了曹操。

直到后来他悍然发动了高平陵事件,这才在70岁的时候登上权力的巅峰,成为魏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实际最高***。

对于诸葛亮,司马懿也是靠着防守隐忍,熬死了孔明。

对于阴谋诡计,他熟能生巧,阴忍是他的特点。

在司马懿充满传奇的一生中,面对不同的敌人,在争斗的过程中,阴忍让他走到权力顶端。

最典型是“装病”这个手段,他前后一共装了两次病。

第一次装病是为了躲曹操的“征辟”,在床上躺了七年多;

第二次是为了对付曹爽

他的一生,一道在与人和众人钩心斗角的剧场里,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越常人的隐忍以及过人的智慧,与一切敌人作斗争,最后,不管是外部的敌人还是内部的死敌,都败在他的手下。

而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成就,除了本人有过人的谋略之外,还得益于自己的长寿或者说是敌人的短命

如果曹丕父子的寿命稍长一点儿,司马懿就会寿终正寝。

所以人生不管如何风大雨急,保护好自己才是王道,坚持活着总会看见对手的终结,所有的理想现实都建立在自己之上,自已才是这世界的太阳!

轻易倒不至于,夺权等类似的举措在今看来无疑是一种博弈。当然只能说高平陵事件中司马懿手上的筹码太多了。

首先,幼帝临朝,曹爽专横跋扈,倒行逆施,曹氏亲贵都搞得天怒人怨。虽然曹魏以曹氏氏族为主,但是司马家族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家族,更何况司马懿登位太傅,除了大将军,威望已经无可比拟。

其次,这么重大的政治事件,曹爽个人的恣意骄纵,对比司马懿的城府不在一个等级之上。

其三,兵权的控制,任何一个政治事件的背后都几乎少不了兵权的支撑,司马师汲布等司马懿的心腹能够迅速控制住洛阳军权也是特别关键的因素。

其四,控制住军权自然就控制住了洛阳,曹爽派系和朝中臣亲都被司马懿所掌控。

简而言之,司马懿已经位极人臣,更何况司马懿也有不少的支持者,不难想象他做这样的事情的动机和结局,再加上与大将军能力的对比,高下立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871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