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信天翁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第1张

形态特征:信天翁的身长约为90~95厘米嘴的前端有,全身白色,头顶、枕沾橙**,翅、肩和尾灰褐色,内侧翼上覆羽白色。外形似海鸥。头大;嘴长而强,由许多角质片覆盖,上嘴先端屈曲向下;鼻成管状;颈短;体躯粗壮结实;尾短;信天翁的翅翅膀狭长而宽大,可达55厘米以上,它们的身重约为7~8千克。

生活习性:信天翁一般喜欢夜间出行。善于凤翔、游泳,在陆地上也能行走。海面上休息,繁殖期在岸边、岛屿等陆地隐蔽处。肉食性,以鱼类、软体动物等为食。他们不能在空中飞翔时捕获猎物,也不能浅入水下捕食,觅食活动都是在水面上进行。由于受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信天翁的警觉性都比较高,你经常会看见它们只是单个或成对的出行活动,但是它们安静的有些诡异。

繁殖:信天翁的繁殖期为大概10~12月。它们喜欢在岸边、岛屿的岩石上营巢,巢非常简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面上的湿地,用枯草、苔藓和泥土筑成。信天游每窝只产1枚卵,孵化期为两个半月到三个月。

成长:幼鸟的成长需要亲鸟反刍出来的食物精心地养育。幼鸟出生时身上都披着淡淡的绒毛,绒毛脱掉后成为长着一层蜷曲浓毛的幼鸟。待到幼鸟全身开始变为白色的时候,亲鸟就飞去,只留下幼鸟们依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冬。约经过9个多月以后,幼鸟就可以独立到大海上空生活。它们9~12年后就会性成熟。

寿命:信天翁的寿命约为40~60年。它们可以在海上飞5年之后才回到它出生的岛屿陆地。配对为终身,一般在6岁时开始。每年在10月底回到同一个地方见面,以沙、灌木枝和火山岩筑巢。一对只下一个蛋,父母轮流孵蛋,约65天孵出。一般到5月底6月初,小鸟几乎可以独立的时候,小鸟的爸爸妈妈会抛弃鸟巢和它们的宝宝,让它们自己练习飞翔和捕食。

形态与功能:滑翔冠军

信天翁的飞翔能力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们几乎能够不拍一下翅膀的跟随船只滑翔数小时。它们为减少滑翔时肌肉的耗能而体现出来的适应性之一是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将伸展的翅膀固定位置,其二是翅膀的长度惊人,较之鹱形目其他科的鸟类,信天翁的前臂骨骼与指骨相比显得特别长,信天翁的翅膀上附有的25~34枚次级飞羽,比海燕多出15~24枚。于是,信天翁的翅膀如同是极为高效的机翼,使它们能够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几率很低。信天翁这种对快速、长距离飞行的适应性,使得它们可以从其所在海岛上起飞,在浩瀚的汪洋上来去自如。

分布模式:多居南半球

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亚南端的信天翁的分布与当地的海洋带受风影响有关。个体和种类数目最多的信天翁集中在南纬45°~70°,但它们也在南半球的温带水域繁殖,同时少数种类的分布区域进入了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群岛和厄瓜多尔外海的拉普拉塔岛上的加岛信天翁在气候受寒流洪堡洋流的影响的赤道处繁殖。而亚洲的短尾信天翁、西北太平洋的黑脚信天翁和夏威夷群岛的黑背信天翁均在北太平洋繁殖。如今,北大西洋没有信天翁繁殖,尽管在180万年~1万年前的更新世曾有,也尽管人们知道那些误入北大西洋的信天翁中有少数已存活了数十年。可能是因为更新世后大量没有信天翁扩散,所以现在的北大西洋依然没有信天翁的种群。

饮食:依赖海洋

信天翁喜欢跟随船只吃一些人类从船上扔下的废弃物,可以不难看出它们它们是食腐动物。它们的饮食范围很广,但经过对它们胃内成分的详细分析,发现鱼、乌贼、甲壳类构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主要在海面上猎捕这些食物,但偶尔也会像鲣鸟一样钻入水中,灰头信天翁一般可以潜水深度达6米,还有可以以潜水更深的灰背信天翁,它们最深可潜达12米深。

因为夜间时会有很多的海洋有机物浮到水面上来,所以信天翁有时会在晚上出来觅食。有关信天翁白天和夜间觅食的比例问题,人们通过劝服它们吞下一个传感器的办法便可以获得详细信息。传感器位于胃中,当信天翁吞入一条从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获的鱼时,体内温度会立刻降低,传感器便将此记录下来。信天翁的食物摄入成分比例因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而这对又影响到它们的繁殖。

繁殖生物学:一个伴侣,一个孩子

信天翁的平均年龄可达30岁,相比其他鸟类的寿命,算是寿命相当长的鸟类之一。但它们繁殖较晚。虽然3~4岁时生理上就具备了繁殖能力,但实际上它们在之后的数年里并不开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岁才进行繁殖。刚发育成熟后,幼鸟会在繁殖季节临近结束时出现在繁殖地,但时间很短;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它们会花大部分的时间会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当一对配偶关系确立下来后,通常就会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离婚”只发生在数次繁殖失败后,并且代价很大,因为它们接下来几年内都不会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实上,对于漂泊信天翁来说,就算再找到新的伴侣也会永久性的降低它们的生殖成功率。

信天翁大部分都会群居营巢,甚至会有数以万计成双入对的信天翁群居在一起,绝对称得上是蔚为壮观。只有Phoebetria属的两个种类主要在悬崖的岩脊上单独营巢。有几个种类的巢为一个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筑成,非常大,成鸟爬上去都有困难。而热带的信天翁较少筑巢;加岛信天翁则根本不筑巢,它们将卵置于足部四处游荡。一般到了繁殖期雄鸟会先来到群居地,等待雌鸟的到来。

信天翁的孵卵任务和鸵鸟一样由双方共同承担,不过信天翁一般是几天轮换一次。一般较小种类信天翁的孵化期约为65天,而皇信天翁约为79天。对于刚孵化的雏鸟,亲鸟开始时主要是喂育,后来则主要是看护。在出生20天后,看护期结束,接下来成鸟只是定期回到陆地给雏鸟喂食。黑脚信天翁的雏鸟白天常常会在离巢30米的周围寻找阴凉处踱步,但只要亲鸟带着食物一到,它们就立即冲回巢中享用父母的恩惠。而信天翁的成鸟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用以来辨认自己的雏鸟,雏鸟将会从它们的父母那里得到未消化的食物和已消化了的猎物所产生的油。

有些种类的亲鸟如漂泊信天翁会在育雏期间,彼此轮流到遥远的捕食区域去觅食,短则1~3天,长则5天以上。而漂泊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鸟往往会比雌鸟飞到更远的南方去寻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面对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风雨更多的恶劣天气。故漂泊信天翁的雄鸟的翼负载无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鸟更高。

一般黑眉信天翁和黄鼻信天翁的飞羽长齐需要大约120天,而漂泊信天翁大约278天。所以一般漂泊信天翁的留巢期是最长的,包括孵化期在内长达356天,也就意味着漂泊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为每次繁殖后都必然有一个换羽期。事实上,已知的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种类、灰背信天翁、乌信天翁和灰头信天翁等在内的至少有9个种类的信天翁是两年繁殖一次。

人们曾认为不繁殖的信天翁,会漫无目的的在海上飞行。然而,附于漂泊信天翁身上的现代传感器显示情况并非如此,而似乎是个体会朝海上的某个特定区域飞去,并在那里度过大部分时光。它们一年只产一个卵,孵卵是双方分工合作的,在它们孵卵的75~82天里,雌鸟的任务就是孵卵,而雄鸟则负责在巢外做警卫。

过去,迷信的水手将信天翁视为是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亡灵再现因此深信杀死一只信天翁必会招来横祸。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著名诗篇《古代水手的诗韵》正是叙述了在一只信天翁被枪杀后灾难是如何降临到一艘船上的。然而,即便如此,许多19世纪的水手仍热衷于捕食这种鸟类来丰富一下漫漫航途中单调乏味的饮食,并将它们的脚折入烟袋中,将翅膀的骨头放进烟管里。

信天翁“Albatrosss”这个词从葡萄牙语“Alcatraz”一词发展而来,最初用于指任何一种大型的海鸟;很明显,这个葡萄牙词源于阿拉伯语“al-cadous”,指鹈鹕。信天翁区别于本目(鹱形目)其他科鸟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管状外鼻孔的位置是分别在喙基部的两侧,而非聚合在喙基顶部。信天翁科下分为4个属:“Diomedea”属,即“大信天翁”,包括6个种类,平均翼展达3米;“Thalassarche ”属,有9个相对较小的种,通常被称为“Mollymauks”(源于荷兰语“Mollemok”,最初指臭鸥);“Phoebastria”属,包括4个北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地区的种类;以及由一身深色的乌信天翁和灰背信天翁组成的“Phoebetria”属,具有相对较长的翅膀。通过分子分析,得到承认的信天翁种类已由14种增至21种。

信天翁是十几种大型海鸟的统称,信天翁飞起后的样子有点像海鸥,但是比海鸥要大得多,而且它们之间也没什么亲缘关系。信天翁的鼻孔呈管状,嘴很强大,前端有钩,适于捕鱼。它们的羽色都很暗淡,以灰、白、黑为主。尽管信天翁其貌不扬,但它们却堪称自然界创造出来的最完善的“滑翔机”。

信天翁是那么地热恋大海,它们几乎每天都在海上翱翔,信天翁的飞行动力来自于海面上流速不同的风,它们先飞到距海面较高的空中,那里风的速度较大,借助风的力量顺风滑翔而下。由于风的作用,向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就在接近海面的一刹那,信天翁回转身体,逆风向上滑翔,接近海面的风要受到海浪的摩擦,较为缓和,信天翁就可以依靠惯性再一次升高到风速较大的高空,然后又回转身体顺风滑下,如此不断地环绕着向下滑翔和向上腾升,它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海面上回旋飞翔,一连几个小时都不用拍动翅膀,风越强烈,它们就飞得越洒脱自如,即使是在暴风雨中也可以前进无阻。

信天翁之所以成为如此完美的“滑翔机”,与它高度适应于滑翔生活的身体结构是分不开的。信天翁的头较大而尾巴很短,翅膀长而窄,最大的信天翁双翅展开的长度可以达到34米,而宽度只有05米,这样的结构适宜于海面上多变的气流,做出精湛的飞行表演。人类为了征服天空,对于信天翁的飞行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模仿信天翁的形态制造滑翔机,但它们那种利用变化多端的气流,为飞翔提供动力的本领仍然使人们叹为观止。

属夜间活动。善于飞翔、游泳,在陆地上也能行走。休息:海面上,繁殖期在岸边、岛屿等陆地隐蔽处。肉食性。以鱼类、软体动物等为食。他们不能在空中飞翔时捕获猎物,也不能潜入水下捕食,觅食活动都是在水面上进行。警觉性较高,孤独而安静,单独或成对活动。

繁殖繁殖期为10-12月。在岸边、岛屿的岩石上营巢,巢非常简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面上的湿地,用枯草、苔藓和泥土筑成。每窝产卵1枚,孵化期为75-82天。

成长幼鸟需要亲鸟精心地养育,亲鸟以反刍出来的食物,来饲养幼鸟。幼鸟出生时身上都披著淡淡的绒毛,绒毛脱掉后成为长着一层蜷曲浓毛的幼鸟。待到幼鸟全身开始变为白色的时候,亲鸟就飞去,只留下幼鸟们依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冬。约经过270多天以后,幼鸟可以独立学飞乘风起飞,到大海上空生活。性成熟约需9-12年。

寿命短尾信天翁可以活到40-60年。它们可以在海上飞5年之后才回到它出生的岛屿陆地。配对为终身,一般在6岁时开始。每年在10月底回到同一个地方见面,以沙、灌木枝和火山岩筑巢。一对只下一个蛋,父母轮流孵蛋,约65天孵出。5月底6月初,小鸟几乎长成的时候,父母抛弃鸟巢和小鸟。小鸟会很快自己练习成功飞翔。

种群现状短尾信天翁是北太平洋海鸟,曾繁殖于澎湖列岛。1887年到1932年之间,因为它们的白色羽毛遭到过分猎捕,曾经降低到50只鸟。1960年代开始保护之后,恢复到500-1000只左右,其中大约180只成年。那时所有的短尾信天翁都只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小火山岛。这个岛上是活火山,曾经在1902年爆发,杀死所有当地的居民,把很多在岛上的信天翁巢埋在岩浆下面。后来日本动物保护学家为信天翁在岛上种草,也开始计划如何帮助它们移居到其它地区。

1979年,在中国钓鱼岛发现一群短尾信天翁。1988年确定它们在那里繁殖。1991年,岛上有75只,其中有15对成年。

1940年代,一对年轻的短尾信天翁曾经在美国中岛出现,直到1960年还见到。曾经发现有一对在中岛下了一个蛋,但是没有孵出小鸟。到1980年代,美国加州也开始见到短尾信天翁。

保护级别国家I级保护动物、中国红皮书等级:e、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

濒危原因1、为获取其羽毛而过度猎捕。2、人类用来捕捉鱼类的钓鱼线,加起来长达130多千米,上面有成千上万安著诱饵的,短尾信天翁在追捕鱼类时,常误被子勾住而被淹死。3、海洋污染,影响了其栖息地,食物减少。国家保护等级:一级。 从跟随船只的习性就不难知道,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动物,喜食从船上扔下的废弃物。它们的饮食范围很广,但经过对它们胃内成份的详细分析,发现鱼、乌贼、甲壳类构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主要在海面上猎捕这些食物,但偶尔也会像鲣鸟一样钻入水中,深度达6米(灰头信天翁),甚至最深可达12米(灰背信天翁)。

信天翁有时会在夜间觅食,因为那时很多海洋有机物都浮到水面上来。有关信天翁白天和夜间觅食的比例问题,人们通过劝服它们吞下一个传感器的办法便可以获得详细信息。传感器位于胃中,当信天翁吞入一条从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获的鱼时,体内温度会立刻降低,传感器便将此记录下来。摄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种类而异,而这对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学有很大的影响。 信天翁求爱时,嘴里不停地唱着“咕咕”的歌声,同时非常有绅士风度地向“心上人”不停地弯腰鞠躬。尤其喜欢把喙伸向空中,以便向它们的爱侣展示其优美的曲线。

信天翁寿命相当长,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们繁殖较晚。虽然3-4岁时生理上就具备了繁殖能力,但实际上它们在之后的数年里并不开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岁才进行繁殖。刚发育成熟后,幼鸟会在繁殖季节临近结束时出现在繁殖地,但时间很短;接下来的几年内它们才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上岸来寻求未来的另一半。当一对配偶关系确立下来后,通常就会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离婚”只发生在数次繁殖失败后,并且代价很大,因为它们接下来几年内都不会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实上,对于漂泊信天翁而言,一次离婚会导致它们的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

大部分信天翁都群居营巢,有时成千上万对配偶将巢筑在一块,只有Phoebetria属的两个种类主要在悬崖的岩脊上单独营巢。有几个种类的巢为一个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筑成,非常大,成鸟爬上去都有困难。而热带的信天翁较少筑巢;加岛信天翁则根本不筑巢,它们将卵置于足部四处游荡。雄鸟在繁殖期开始时先来到群居地,然后在雌鸟加入后进行交配。

孵卵任务由双方共同承担,一般为几天轮换一次。整个孵化期约为65天(为较小的种类)至79天(皇信天翁)。对于刚孵化的雏鸟,亲鸟开始时主要是喂育,后来则主要是看护。在出生20天后,看护期结束,接下来成鸟只是定期回到陆地给雏鸟喂食。黑脚信天翁的雏鸟白天常常会在离巢30米的周围踱步,寻找阴凉处,但只要亲鸟带着食物一到,它们立即冲回巢中。成鸟会在岸上逗留足够长的时间来辨认雏鸟,喂给它们未消化的海洋动物肉和消化猎物所产生的富含脂类的油。

雏期间,有些种类的亲鸟双方轮流到遥远的捕食区域去觅食,短则1-3天,长则5天以上。而漂泊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鸟往往会比雌鸟飞到更远的南方去寻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面对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风雨更多的恶劣天气。故漂泊信天翁的雄鸟无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鸟更高的翼负载(体重与翼面积之比)。

信天翁长齐飞羽需要120天(黑眉信天翁和黄鼻信天翁)至278天(漂泊信天翁)不等。故最长的留巢期也出现在后者身上,包括孵化期在内长达356天,也就意味着漂泊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为每次繁殖后都必然有一个换羽期。事实上,已知至少有9个种类为两年繁殖一次,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种类、灰背信天翁、乌信天翁和灰头信天翁。

人们曾一度以为在不繁殖的那一年,信天翁在海上飞行或多或少都是漫无目的。然而,附于漂泊信天翁身上的现代传感器显示情况并非如此,而似乎是个体会朝海上的某个特定区域飞去,并在那里度过大部分时光。

一年只产卵一个,孵卵是分工合作的,雌的专门负责孵卵,雄的专门在巢外负责警卫,孵卵需75-82天。

新研究发现,信天翁的“婚后”生活大部分都在飞行,这种酷爱飞行的信天翁绕地球飞行了一圈,有些甚至两圈。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恋家”的信天翁选择停留在它们的繁殖场附近的大西洋南部区域。

信天翁能一边飞翔一边睡觉。它们滑翔飞行时很少振翅,左右脑能交替休息。雏鸟从亲鸟口中得到已消化了的脂肪以及半消化了的食物,经过5个月的精心抚育,雏鸟长出了坚实的羽毛,便能出窝在风浪中过独立的生活。此后,雄性信天翁便离开雏鸟开始环球旅行。而慢慢成长起来的信天翁迎来的则是更长时间的孤单旅行。直至过了9岁或10岁,它们才独身生活,整天自由在海上展翅遨游,才懒洋洋地找寻自己的伴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05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