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凉帽山春游构思与范文

四川省射洪县凉帽山春游构思与范文,第1张

专门针对射洪的就没有了 网上的春游范文你可以参考

有感于春游二三事

愉快的春游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春游途中的发生的许多事,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感慨

在游龙头渚时,由于天气太热,我班的一位女同学的身体不适,中暑了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扶她下山,有的给她喝水,有的给她扇风,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们不光在同学之间要互敬互爱,献出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在其他场合也应如此如果说集体是浪花,那么社会便是一条由千千万万浪花汇成的河流,我们则是在河流中跳动,浪花里歌唱的音符没有河流的安定就没有浪花的温馨,也就没有音符的幸福所以我们千万别忘了,在我们同一方蓝天下,同一片热土上,有很多家庭和人们需要每一个你和我伸出热情的手,投去关怀的目光,献上一份力所能及的爱

关心帮助他人的同时,要尊重和珍爱他人,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

这又是一件发生在龙头渚的事情一条锦鲤正被一些孩子用脚围攻,鱼已经奄奄一息,游客却视若无睹,此时孙老师看见了立刻上前阻止,并痛斥他们的行为我们应该明白,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不管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鱼也是,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尊重生命就是尊重地球保护动植物,保护地球,维护生存空间,只有这样,人和自然才会和谐发展,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春游虽然早已结束,但是我想,由这次春游引发的诸多感慨却远远没有结束!!!

初一(5)班通讯员 杨依雯

第一次春游

六月十日,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到棋盘山风景区春游,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特别的高兴,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春游!

早晨,我们乘车来到棋盘山风景区首先来到的是探险洞,我想在里面一定像探险小说家说的那样,有一个个的难关,我早就想这样了我们进去后不时听见恐怖的音乐,一会儿里面的人都大叫起来,我有点吓得喘不过气了这让我越来越害怕等我一进去,啊,一条大蛇!虽是假的,但还是把我吓了一跳;往那边一看,有大蜘蛛,白骨,死尸,太恐怖啦!我不敢看了,于是我就拉着前面同学的书包跑突然脚下踩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我尖叫了一声,那是什么 "骨头架"!啊,我又叫了起来接着我又踩到了什么东西,这次我是真的不敢再看,吓得我连跑带跳的跑出了山洞出了洞,我看见有的同学吓得出了汗我直喘粗气,可真吓人,跟我想的根本沾不上边,我想不应该叫探险洞,应该叫恐怖洞

接着,我们又去了鸟林,棋盘山水库,野餐下午我们又去寻宝,我认真仔细地找,终于找到一个粉色的小卡片,兑了奖通过这次寻宝活动,它让我懂得了"只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

这次春游真是又惊险又刺激,而且还让我懂得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春游让我别提有多高兴多快乐了!

和睦路小学四年三班

姓名:祁祺

指导教师:李艳红

2007年6月13日

春游圆明新园

二(8)班 王 毅 达

这个星期四,我们去圆明新园春游

一上车,我就在想,上网查找的北京圆明园为什么只见到几个石头柱子 因为以前我们中国清朝政府落后,无能在1860年被八国联军闯入,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面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拿,实在拿不动就任意放火破坏最大的罪证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妈妈告诉我:我们春游的圆明新园只有圆明园的六分之一,是珠海特区政府按图纸重新建的所以是圆明新园

下了车,进入园明新园我们去的第一个房间,左边是八旗子弟,右边是清朝的武器第二个房间,左边是皇帝吃饭的地方,桌子上好多菜导游唐哥哥说:"每次吃饭都有好多菜,这是皇帝的享受"真浪费!

走出房间,我们看见一片碧绿的湖,中间有一个小岛,岸边有一龙舟和凤凰舟一眼望去,远处的亭子藏在山水中,像一张画我们快快乐乐地唱歌,看表演(老师扮演皇帝),走迷宫……口技老师的表演很有趣,什么声音他都能模仿

下午,我们高高兴兴地上车回学校

吃 腊 八 粥

腊八节,即腊月初八。原是佛家的节日,但民间认为这是劝人勤俭节约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以大米、黄豆、绿豆、花生、猪肉和蔬菜等八样粮食煮成有味的稀粥,表示粮食短缺,凑足杂粮煮饭,教育子孙要勤俭节约。此风俗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送 灶 神

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节。传说这一天灶神菩萨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主人家为了灶神菩萨上天为自己说好话,家家户户必在此日一早摆酒设菜、供奉糖果、燃香燃烛,恭送灶神上天。祭灶之日,各家打扫房屋扬尘,搞好住宅清洁卫生,希望灶神上天奏报善事、说好话。腊月二十三,农村又叫过小年。

吃 团 年 饭

团年,即春节前一天,腊月的最后一天(统称大年三十),这天的活动主要有祭祖、吃年饭、贴门神、贴春联等。吃团年饭这天,即便最困难之家,中午也得做几样菜,在祭祖(上坟)之后,全家团聚,共吃年饭,俗称叫“团年”。出嫁的姑娘可以回家吃团年饭,但不能在娘家过大年三十的夜,更不能参加初一早上的出天方仪式,因农村有句俗话:“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大年三十,一家的长辈要携子孙到祖宗坟前烧香祭祖先。吃年饭前要把饭菜摆上桌后,先给祖先盛上饭,酌上酒,先祭祖先然后才能享用。又,农村很多人认为男人才是主人,是传宗接代的,男人烧香祭祖家里发旺些,所以祭祖时女人要靠边站或呆在灶屋里。三十下午,各户张挂红灯笼、贴春联、贴门神(门神多为唐将秦叔宝、尉迟恭木刻印象,传说他们能驱除鬼神)、再次打扫清洁卫生,将春节忌用之扫帚、针、剪刀、杆秤等物藏起来。

守 岁(除夕)

除夕,是年末的夜晚。清光绪《射洪县志》记载:“三十日为除夕,剪彩纸作钱,遍贴门户,换桃符门神,贴春联;敬天地家神祖先,拜尊长辈,曰‘辞岁’;烧炭围炉,盛设灯烛,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这一习俗,流传至今。现在,这天晚上,晚饭后放鞭炮,辞旧岁,全家人在祭天地、祖宗之后,一家老少不睡,围灯而坐,叙旧话新,同享天伦,一直到深夜,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压岁钱的多少,根据家庭的经济实力而定,现在有给几千压岁钱的)。此夜,还要恭迎灶神回宫,因灶神小年时上天言事去了,今夕回宫。除夕之夜,家家灯火通明,不能熄灯,因为农村“人死灯灭”的俗话。

过 新 年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是农村过新年的日子。晋董勋《问礼俗》曰“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后世之人又有“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九龙,十虎……”之说。

正月初一:春节,又叫元日、过大年。清光绪《射洪县志》记载:“元日黎明,以九品烛迎神于门。礼毕,爆竹于庭,阖家合饮屠苏酒。《岁华记》:屠苏,草庵名。昔有人居草庵中,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剂,令井中浸之,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男女饮之,不病瘟疫。今效之,如有亲朋互拜,必款留饮此酒,并且盘餐数事,尽欢而散。”随着时代的变化,元日的民俗文化更加丰富。这天子时,各家点燃香烛,敬天地、祖宗,燃放鞭炮,迎接新年,抢挑“金银水”(挑井水),希望新的一年财源茂盛。早晨起床,人人穿一身新装,多数人家吃面条或汤圆,象征新的一年圆圆满满,一帆风顺。早饭后,三三两两,出门闲游,遇到亲朋好友,互致新春祝福。这一天的喜忌特别多。喜欢吉言吉事,忌讳说“死”“逝”或与“死”“逝”谐音的话;禁动土,动土就破坏了财气;不得扫地,扫地的话,会把一年的财运扫走;不得打碎碗、调羹、酒杯等餐饮用具,新的一年里都希望一家圆圆满满,打碎餐具,全家一年不顺遂;再有,不得动用针、剪刀等尖嘴之物,因这些尖嘴之物很像老鼠的嘴,如果使用了针、剪刀,一年中老鼠爱咬衣物;杆秤,也是忌用之物,因杆秤很长,它的称星密密麻麻,很像蛇,如用了杆秤,一年多蛇。

正月初二、初三:人们开始串门走亲,新婚夫妇拜年和携小孩拜年的,主人家都要“打发拜钱”( 封赠红包),“拜钱”多少,看主人家的财力;狮灯、车灯开始串游乡村表演,索讨喜礼钱。狮灯,民间传统的文娱活动,是由两人披上布制的彩色狮皮,一人带上笑脸面具(笑和尚),持纹帚、篾扇,身穿彩衣,伴着锣鼓逗引狮子,抚摸贴近,跳跃翻滚,做出各种俏皮有趣的动作,引得观众喜笑颜开。城乡中有的户主,还摆出各种阵式,要求狮灯去破阵,能破阵过关的,不仅获得重礼奖赏,还会受到热情款待,知道自己不能破阵的狮灯,只好回避了。我镇栗子湾、大坟坝的狮灯,演技高强,遇关过关,遇阵破阵,至今为人所道。车灯,又名车车灯,用彩纸或花布扎成有顶盖的彩车,由一女或一男扮女装的“车妹”立于车中,另一人扮成丑角,在车前引逗,边唱边舞,身段活泼,回旋蹦跳,情趣盎然,“车妹”摇动彩车,或前或后,如舟荡漾,动作自然。

正月初四:羊过年,过年的气氛渐渐淡去。

正月初五:破五,一种传统习俗。清光绪《射洪县志》记载:“民间于五日以前不交易出财,除拜年以外,惟饮酒博戏为乐。过此日,渐理贸易。”现在,这一天一般不串门不饮酒,而是早起放鞭炮,还要象征性地下地干活。民间把正月初五称作恨穷日,在农村普遍认为初五串门会给人家带去穷气,所以普遍不走亲、不串门。

正月初六:走亲串门的于今日返家。

正月初七:人过年(人日),因为是人过年,农村也很重视这个节日。每家人,同样要备几样菜,同样要喝酒吃菜。这天,不得走亲,因农村有“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之俗。

正月初九:上九日。清光绪《射洪县志》记载:“是日,民间敬玉皇大帝,城市妇女多以香炉往各寺庙礼拜者,游人携酒,登金华山聚饮。”此俗,现在不传。按老风俗龙灯开始串游集市(初九,为龙过年),为商家拜年,要喜礼钱。现在,有龙灯正月初二、三就到集市拜年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道家的上元节)。清康熙《射洪县志》记载:“上元日,食粉团,街市张灯闹元宵,唱秧歌、采茶歌,八岁儿童作走马戏。清光绪《射洪县志》记载:是夜观灯,阖城燃巨烛如白昼。民间以龙灯狮子杂剧遍游街市,观者以铁末合火药贮竹筒中,喷烧之,其焰冲天,现花形无数,璀璨可睹,谓之放花。今则从初九起至十五,尤为盛世。”现在,农村习俗要“送年”,送年时供“刀头”、“施水饭”、“烧茅船(草船)”、放鞭炮,烧香化纸,把“年”送走,

同事恭送神灵上天回宫。集镇上观灯、放焰火,耍火龙,非常热闹。火龙,一般由当地手工艺人自制,龙头、龙身、龙骨,皆由篾条(竹篾)扎成,然后连接起来,用红布包裹,再用**颜料画龙鳞。整条龙最短有七节,最长有十五节,一切工序完成,待等元宵玩耍。玩耍时,要挑选精壮汉子舞动龙身,这样才能配合锣鼓节拍、躲避焰火焚烧。玩耍尽兴(一般都是深夜了),还要将整条龙烧掉,不烧掉的话,就要天干(天旱);农村还有个禁忌,出嫁女不能看见娘家正月十五的灯,认为看了娘家也不吉利。

综上所述,一些优秀的传统的节日民俗文化,一直在民间传承着,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不甚健康的东西,我们应当大力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利用和改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使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遂宁的名人有陈子昂、席书、杨名、黄峨、李实、王灼、谢端、吕大器、吕潜、李仙根、张鹏翮、张问陶、于渊、李树骅、周均时、陈先霖、李行健等。

1、陈子昂,唐代著名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遂宁市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2、席书,字文同,号元山,四川遂宁人。历官山东郯城知县、户部员外郎、贵州提学副使、湖广巡抚、礼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加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首辅。著有《元山文集》《漕船志》等著作。与其弟席春(吏部侍郎)、席彖(户科给事中),合称“三凤”。

3、杨名,字实卿,号方洲,四川遂宁人。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罗洪先榜进士第三人,探花。

4、黄峨,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西眉镇人。状元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珂官工部尚书。

5、李实,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船山区人。明末著名语言学家,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举进士第,授长洲(今苏州市)县令。撰有《蜀语》。

-遂宁

人口:约64万人

人口密度:578人/km2

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纬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蓬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辖6区,44乡镇,603村,5675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5。28万人,农业人口占90%。县人民政府驻晋城镇,在县境中南部,距成都309公里,距南充36公里。

地饶物丰,多有胜迹,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辣椒、柑桔、蚕茧、油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地下储藏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盐卤砖用粘土、含铺页岩、建材砂岩。万年山为境内最高山峰,海波617米,境内还有凤凰山、化凤亭、将军碑、青龙湖、油井塔、百福松、凤凰烟雨丞相牌坊、宝马渡等众多景观。

崇教尚学,代涌英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百世流芳“穷不离书,富不离猪”的治家训条世代相传。素有“文化县”之美誉。多著书立说之先贤,慷慨悲歌之志士。汉代有“诳楚存汉”的大将军纪信,三国有“全国之功”的政治家谯周,唐代有佛教第五祖师圭峰何炯,宋代有书写和绘制《妙法莲花经》的何子芝夫妇,元代有尚书马廷用父子,近年有共和国副主席张澜、民主革命家鲜英、无产阶级革命家于江震,“保路运动”先锋罗伦以及为民族复兴而贡献聪明才智的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群。

天酬人勤,经济起飞。实施“产业化、民营型、卫星城”发展战略,建成了粮食、棉花、油菜、 蚕茧、生猪、家禽、辣椒、柑桔、蔬菜、水产等商品基地。年产棉花036万吨,蚕茧03万吨、辣椒26万吨、 油料178万吨,水果3万吨,出栏肉猪50万头,小家禽280万只。国优脐橙“青三九”畅销全国,优质辣椒“二荆条”辣遍亚非拉。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54公斤,纯收入1457万元。机械、食品、化工、丝绸、建材等行业初具规模。川北风机畅销全国,川沱酒荣获四川名牌,“梅喜”牌烟花荣获部优,丝绸产品出口东南亚。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商贸流通日趋活跃,经济在腾飞之中。

路畅村通,环境优越。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建成高等级公路47公里,实现乡道油路化。正在修建的广(元)南(充)高速公路及待建的成(都)南(部)巴(中)高速公路贯穿于西充,两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口在西充县李桥乡,广南高速在西充多扶、金泉两个乡镇建立互通立交桥。2009年度进行县内的西射路、芦西路两条县道进行全面改造,使射洪和蓬安相接。西充邮电数网工程投入使用,移动电话、无线寻呼覆盖所有乡镇。水、电、气供应充足,四平方公里城南新区建设拉开帷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文盲达标。 医院创二甲,卫生防疫全国先进。县政府确定了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策略,制定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16条优惠政策,一个开明开放的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自然地理

西充县地处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带,属浅丘地貌,沟谷纵横,丘陵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山脉呈南北走向,北面略高。

西充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生物资源方面,有乔、灌、竹等三科116种林木,药用植物有半夏、红花、柴胡、杜仲等153种。经济类作物有桑、油桐、油橄榄、桃、李、柿、橙、柑橘等。牧草有白茅等33种。观赏植物有桂花、菊花、牡丹、文竹、吊兰等30余种。野生动物有野兔、穿山甲、雉、白鹭等数十种。森林覆盖率达246%。矿藏资源方面,有天然气、石油、盐卤、含钾页岩等。西充主要名特产:柑桔、红麻、蚕茧、棉花。

西充县多河流,全县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6条,最大的是发源于南部县伏虎的宝马河,全长416公里。向西注入的是涪江水系,其余的均为嘉陵江水系。

历史沿革

唐高祖李渊武德4年(公元621年)分南充、南部、盐亭各一部分置县,因位于汉代充国县之西而得名西充县。

今西充县地,夏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属果州,殷商、西周时并入雍州,东周、春秋、战国约公元前5世纪以后属巴国,秦公元前316年属巴郡阆中县。公元前200年,县境属巴郡充国县与安汉县,公元221年,蜀汉时期,县境属巴西郡西充国县与安汉县。263年,曹魏时期,县境属益州巴西郡西充国县与安汉县。266年,县境属果州巴西郡西充国县与安汉县。420年县境属北巴西郡安汉县和西充国县。553年,县境属隆州金迁郡晋城县与南宕渠郡安汉县。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县境属隆州安汉县、晋城县。589年(开皇九年)县境属隆州晋城县与南充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南充县地。唐高祖李渊武德4年(公元621年)分南充、南部、盐亭、各一部分置县,因位于汉代充国县之西而得名西充县。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将流溪县并入,属顺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废西充,并入南充县,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西充县,属顺庆府。清朝隶属川北道顺庆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属四川省顺庆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隶属四川省川北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属嘉陵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隶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西充解放后,属西南区川北行署区南充专区,1993年9月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

风土人情

卖娃垭是旧中国贫苦人家没有钱,将难以抚养成人的子女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历史印证。

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在当地,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据该石碑记载,黄葛垭原名“大王垭”,其卖娃儿的历史始于明成化十四年。当地一进士深为此风郁闷,于是将此垭更名“卖娃垭”。据当地老人回忆,旧社会时,这里的黄葛树下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人口市场,辐射四周好些乡镇:卖娃儿的人家将要卖的子女带到这里后,在其头上插上草作标识,经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后成交,买主即将人带走。遇到太小的娃儿卖不脱的情况,有的父母就狠心地将其丢在垭口,听天由命。因此,此处又叫“丢娃垭”。当地人时兴过农历“二月二”,这天,一律不下地劳作,于是这天便成为当地买卖娃儿的交易日。

为让后人不忘这段历史,当地政府特在黄葛垭立下这一特殊的纪念碑,以示后人

紫岩,在西充县城以北30公里,原名紫岩乡。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有个“娃娃市”,专门买卖儿童。该市在紫岩场东端垭口的一株大黄桷树下,故又叫:“紫岩卖儿垭”。

娃娃市的由来和始于何时,无从查考,但据长者言,迄今已有300多年,终止于解放前夕。其名声盛传于川北蜚声于天府之外。建国前的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例办“文昌会”(文昌菩萨的会),从初二到十五,办会演戏,全县各场镇的土特产,也在会期进行交易。娃娃市也在此时开布。凡有子无法养活的人家,部将子抱在市上出卖。有钱无子的人家,也到市上去买。市上只有男孩买卖,没有女孩买卖,所以“娃娃市”。这是重男轻女的恶习所致。卖的一般把娃娃的生年月日,包在娃娃的头上,作为标志,买的一办带上衣帽鞋袜和尿布,表示意图。买卖双方,直接洽谈,成交后,卖的把娃娃生年八字交给买方,买方把娃娃所穿的衣服鞋袜和尿布当众脱光,退还卖方,穿上自己带去的,再交价款,从此娃娃即与生身父母断绝一切关系,娃娃一生的教养、婚姻,概由买的负责。

娃娃上市的年龄,小只几个月,大至两三岁,越小价越高,越大价越低,最低的,一个娃娃只值一斗米,当时一般叫“一娃一斗米”。最高的,也不过一个娃娃只值一石米。当时一般“一娃一石米”。3岁以上的,一般无人买,“大的喂不家”,这是当时的“口头禅”,因此都喜欢买小的。

农历每年的二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因为没有饭吃,生身父母不忍娃娃饿死,将自己三、四岁到五、六岁的娃娃无偿恳求有钱人收为养子的,也年年部有。收为养子的,一般由养父母送给生父母一、二斗杂粮或几十文至100文小钱,后来送到200文至1000文铜元,当时一般叫这些人为“大善人”。生父母要给养父母立一“纸约”,写明:“立约人某某,因生活无着,愿将其子送与某某善人膝下为子,从此与我断绝父子和母子关系。人吃五谷,能生百病,生死存亡,听天由命,立约概不过问”等语。生父母先交“纸约”,养父母后交钱物。之后,如是五、六岁,先向生父母叩头,后向养父母叩头,养父母给娃娃取了名字,娃娃即随养父母而去,此时娃娃多频频回头,向生父母嚎淘大哭,生父母也掩泣而走,不敢回顾。

紫岩娃娃市,弃娃的现象也同时出现。在弃娃的身上,一般都放有弃娃娃的生年月日的小竹片或小纸条。有的在小竹片或小纸条上还写着:“小儿不幸,请君见怜;小儿有幸,感君大恩”的字句,希望有人收养,收养的弃娃有的长大后,想找到生身父母的,也不乏其人。相传1853年(咸丰三年),有一杜某,在卖儿垭拾一弃娃,成人后,弃娃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找到了他的亲生母赵秦氏,弃娃的养生身父母逝世后,他送山归葬毕,即回归赵家,奉养生母,传为美谈。

在紫岩娃娃市买的娃娃,买方父母绝大多数都爱若掌珠。绝少虐待和歧视。但氏族内部也有纠角横生的,1823年(道光三年),紫岩马某,卖一娃给杜某,杜某给娃取名杜毓英,送之读书,后来入学、补廪,于1852年(咸丰二年)壬子科中举,成为能文善书的名人。杜毓英中举归来,杜家大宴宾客,旗伞鼓乐,拥到杜家祠堂和杜家祖坟,举行祭祖拜坟仪式。马家闻之,率领许多男妇,前去抬人,说杜毓英马家的血统,应祭马家的祖,拜马家的坟。双方相持不下,拥到西充县衙,县令(县长)问杜毓英的意见,杜说“马家认为我是马氏子孙,小时就不该把我价卖,既然价卖,马家关系,便已断绝,而我又是杜家养大,送我读书,尤与马家无关。这怎么该去祭马家的祖、拜马家的坟呢?生身父母小,养身父母大,这是古训。”请县令出示晓喻,凡属紫岩庙文昌会期所买之娃,本族不得歧视,外族不得生非。县令照杜毓英所说判决,并出示晓喻,问题始告解决。自此以后,氏族之间的纠角,便少发生,但氏族之内,买方父母,仍必须与族长送礼,并宴请各房长辈,才能入买方氏族。吃“清明会”,成为氏族的子孙。

卖娃、弃娃的生身父母,表面上均不承认是其亲生,但有的思娃心切,每当知道娃的地方,多借故暗前往探视。并暗中买些“锅亏”、“麻花”等吃的东西,乘买方父母不在时,暗暗给娃吃,但部不与娃说姓名,道实情,只要看到娃长得很好,便埋头而走,以免引起纠纷。父母内心之痛苦,于此可见,但因此而发生小的纠纷的,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均屡有出现。

建国后,紫岩的“文昌会”和“娃娃市”已一并消除。20世纪50年代,红岩公社还办了“娃娃市的展览”,揭露了娃娃市的悲惨和旧社会的罪恶。昔日大王垭卖娃陈迹尤存,一派繁荣景象兴起。登垭回望,远出如环,禾稼葱绿,山川碧透,龙门垭东来拱卫,九坪寨西托蓝天,南屏玉风,危崖兀峭,北障丝宫,峰揽浮云。垭上黄桷崴蕤,生机勃勃,大有千秋永照之势。昔日之卖儿场,今日商贾云集。正为当今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商品流通,贡献其她绚丽的青春。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近两年来,西充人民紧紧围绕“产业化、民营型、生态卫星城”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工业兴县、牧业富民、招商引资、经营城市”四大工作重点,对外大开放、城市大建设、结构大调整、环境大改善、社会大稳定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历史最快最好的时期。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5亿元,是1979年的11.5倍;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811万元,是1979年的22倍。在全市2002年度目标考核中,工业经济综合考评名列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名列第二,城市建设与管理名列第二,招商引资名列第三,农村经济名列第四。

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979年,西充县农业总产值只有95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元。199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县,1998年实现扶贫越温全面达标。至2002年,农村经济已形成以李子园公司为龙头的“奶牛产业链”,以天薪集团为龙头的“蚕茧产业链”, 以乡镇劳动服务所为中介、驻外劳务输出基地为龙头的“劳务输出链”三大产业链,全年共发展奶牛1800头,产奶2200吨,创产值800万元,奶农户平增收1.5万元。新栽桑1.5万亩,改良桑树1500万株,养蚕8万张,产茧251万公斤,人均发种、产茧、收购名列全市第一。共输出劳务15.2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增长33.3%,实现劳务收入6.4亿元。有序合理地流转土地面积14.9万亩,新增产值6.5亿元,业主户510户,吸纳务工人员9000多人,其中经营100亩以上耕地和300亩以上非耕地专重大户75户。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9%,比1997年增长38.6%,其中牧业总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粮经比调整为5且4.2。农民人均纯收入1848元,比1997年增加572元,是1979年的25倍。

工业经济迅速复苏,支柱产业逐渐形成。80年代初期,西充工业有川沱酒厂、风机厂、织布厂、塑料厂、麻纺厂、食品厂等,曾一度辉煌,名列全市前列。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西充工业发展观念落后,体制陈旧,从徘徊不前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近两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大打招商引资牌,通过“转、退、改、卖”等途径,盘活做强,逐渐形成了食品、机械、塑化、丝绸、火工五大主导工业支柱。全县10户重点工业企业产销两旺,快速扩张,共实现产值1.8亿元,利税355万元。川沱酒业创税100万元,被列为市政府接待用酒,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 四川上风、盛兴公司分别创税5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李子园牛奶、上风风机、华标防盗门等大批“西充造”产品已挺进市场。2002年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6.6亿元,比1997年增长191%,创税920万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9年,全县的个体工商业主不足1000户。改革开放后,随着西充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个体工商户有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发展状大起来,至2002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037户,创产值13186万元,实现税金2161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7.7%。2002年全县有商业网点9820个,贸易集市38个,从业人员32605人,商品零售总额8.2亿元。城乡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是1979年的39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672元,职工人均年工资额达到8872元,是1979年的20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比1997年增。长95.2%,是1979年的21倍。

行政区划

西充县位于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纬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蓬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

县人民政府驻晋城镇; 邮编号码:637200 ;身份证前编号:511325

西充县辖15个镇(晋城、太平、仙林、大全、古楼、义兴、凤鸣、青狮、关文、槐树、鸣龙、双凤、仁和、高院、多扶)、29个乡(常林、占山、莲池、宏桥、金源、华光、岱林、李桥、金泉、中岭、观凤、紫岩、复安、双洛、西碾、青龙、中南、罐垭、义和、车龙、祥龙、东岱、同德、凤和、双江、东太、永清、金山、扶君)。

2021年1月21日,西充县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推介西充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9年3月15日,西充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西充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川陕片区)。

2016年12月7日,西充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21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