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公元640年-684年),字观光,中国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义乌(今浙江义乌)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做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别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波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学家。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他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十岁时,随兄适避乱,尝往返于秀(今浙江嘉兴)、饶二州之间。在衢州(今浙江衢县)白沙渡,见败壁间题有二色句,一咏“油污衣”云:“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使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迈读后,爱而识之。可见其自少年时,便性格高洁,不同凡俗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 抚州 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 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江淹6岁能诗,13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李商隐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寇准,生卒961--1023 年 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出身书香门第,少年聪明好学,对《春秋》三传,读得烂熟,理解得很透彻。这为他以后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识基础。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类,情思凄婉,很有贾岛诗的风味。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
寇准是个非常有趣的男人。
北宋的宰相,寇准的个性绝对能排进前三。
他有时极富魅力,有时又极其恶劣。他的上司(包括两任皇帝在内)、他的朋友,甚至连他的敌人都对他又爱又恨,难以自拔。
寇准的自我意识空前强烈。
自信、自负、自傲、自高、自大、自矜、自恋。怎么说都很合适
寇水仙曾经写过这么一首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
据说这一年他八岁。
从小就养成了天老大我老二,除了皇帝老儿我谁都不鸟——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他连皇帝的面子都不鸟——的唯我独尊型人格。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寇准考中了进士。那年孩子十九岁,按照古人的标准还没有成年。——宋·龚鼎臣《东原录》
因为他太嫩了,有人劝告他说皇帝用人喜欢年长稳重型的,你何不谎报下年龄?寇准正色表示“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因此,赵光义对这个小子特别欣赏。
寇准以“神童”自居
寇准的诗集叫作《忠愍集》,现存三卷。在有的诗题目下面,寇准会自己给自己加个注。他加的注都是什么呢?比如《寓居有怀》这首诗题目下的注是“时年十四岁”,《春日怀张曙》这首诗题目下的注是“时年十六岁”,《书山馆壁》这首诗题目下的注是“时年十九”……而十九岁以后写的诗他就再也不加年龄注了。
后世对寇准的评价是:“左右天子为大忠。”你哄着骗着乃至要挟着吓唬着皇帝去做事都不算大事儿,关键问题是你想让皇帝干什么。寇准绑架了宋真宗到澶州前线,挽救北宋社稷于倾覆之中,这就是他永远铭刻在史册上的功勋寇准的自信既让他光芒四射、耀眼无比,却又给他带来了致命的性格缺陷。
他坚信“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再加上他心直口快,有一说一,更是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这些人中不仅仅有王钦若、丁谓那样的小人,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对宋廷有所贡献(其实严格来说王、丁二人也不是对朝政全无贡献,只是过大于功)的能臣。
他有一个宰相应有的胆识和气魄,却缺少一个宰相应有的气度和雅量。
他在战时是力挽狂澜的最大的功臣,在战后治理国家的时候却成了破坏朝政稳定,甚至搞内斗的带头人物。
他不甘人下,所以为了往上爬,他可以肆意攻击自己品德高尚的朋友,也可以伪心地去迎合自己本来最不屑的“天书”(就那么一次,但也算得上晚节不保了)。
他爱恨分明,所以讨厌的人他就要去往死里踩,不管对方的才干、为人如何;喜欢的人他就各种提携,有官大家做,同样不怎么考虑对方的才干和为人。
所以他自以为是在选贤举能,但很大程度上他其实是在任人唯亲,甚至可以说党同伐异。就因为寇准这么个锋芒毕露的性子,所以大家一面欣赏他的才华,另一面又对他身上的毛刺儿非常头疼。
当时的明白人都让着他,比如太宗朝吕端当初和寇准一起做参知政事(副宰相),后来吕端先升了宰相,担心寇准不服气,所以就主动申请让宰相和参知政事一起掌管政事印(本来参政是没资格掌印的),来安抚寇准。
再比如真宗朝想拜毕士安为宰相,毕士安却极力推荐寇准,两人同登相位之后,他又在寇准被诬告谋反(寇准是经常被诬告谋反的体质)的时候保护他。可以说没有毕士安,恐怕就没有寇准在澶渊之战中的精彩表现了。
因为吕端、毕士安年纪比寇准大,入仕比寇准早,所以他对这两人还是相对比较服气的。到只比寇准年长五岁,又和寇准同年登科的王旦那里,寇准性格里偏激、狭隘的一面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1 寇准和王旦本来关系应该是很好的,他俩同年中进士,同年关系就是天然的政治同盟(寇准的两个死对头王钦若和丁谓也是同年,当然他俩内部也掐)。澶渊之战的时候,寇准是宰相,王旦是参知政事,给寇准当副手。因为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病,王旦要赶回去主持后方,临行他特意让真宗把寇准叫来,问这仗如果败了(“十日之间未有捷报”)该怎么办,赵恒被他俩逼得只好表示“如果朕捐躯/被俘,那就立太子吧”。从这件事来看,寇准和王旦合作得是很好的。
2 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寇准自恃功高(当然他的功确实高)得意忘形,又有死对头王钦若在真宗面前上眼药,所以被贬出外。后来他的好朋友王旦做了宰相,极力推荐寇准,他才得以回朝担任枢密使的职务。按理说寇准是应该对王旦很感激,好好跟他合作把朝政搞好的。
但是寇准不,可能他是觉得昔日的手下成了如今的上司让他很没有面子(枢密院虽然和中书门下号称二府,但枢密使还是要低宰相一头的),或者他干脆就是想把王旦拉下来自己当宰相,总之他梗着脖子跟王旦扛上了。
具体表现为,当时东西二府经常互通文件,寇枢密瞪大眼睛从东府(中书门下)送来的文件里挑刺儿,发现错误后大喜过望马上给真宗送过去,导致中书工作人员从王旦以下都被赵恒骂了一顿。然后中书同仇敌忾,也瞪大眼睛从西府(枢密院)送来的文件里挑刺儿,果然也发现了错误——结果宰相王旦表示,把文件退回西府,让他们好好改过来。
这件事让寇准很不好意思,特意跑过来跟王旦讲,同年,甚得许大度量?然并卵,王旦的大度没能阻止寇准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真宗面前讲他的坏话。
3 类似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太宗朝的宰相卢多逊和李昉身上,赵光义就很不客气地对李昉说过“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值”。赵恒对王旦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4 寇准作作作久了,真宗终于受不了准备再次让他滚蛋。寇准知道自己要走人,第一时间冲到王旦面前,伸手要官——给我一个使相(节度使、亲王等加“同平章事”衔,待遇相当于宰相,是很高的荣誉)做做吧!
王旦表示这种大官怎么可以私下求人?
寇准咬牙切齿地回家去了。
过了两天真宗找王旦聊寇准的问题
王旦笑道:“臣以为寇准这样的大功臣,给个使相做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
寇准拿到使相后冲着真宗痛哭流涕,道这都是陛下的知遇之恩啊要不然臣就为权贵所压迫了BA真宗实在看不下去了,告知真相,寇准不相信。
5 寇准离开京城之后,王旦和真宗都松了一口气——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高兴得太早了,寇准这人无论在哪儿都能花样翻新作出死来。
寇准在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大操大办(此人生活极度奢侈糜烂,但考虑到宋朝宰相的薪水和他的为人,应该还不至于腐败),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他偏偏各种“服用僭侈”,甚至还搞了件黄褂子穿上(排设如圣节仪,晚衣黄道服,簪花走马)。
宋真宗听说之后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寇准乃反耶?”
宰相王旦说寇准只是不注重小节,没有不忠。
6 后来王旦就积劳成疾要不行了,赵恒要让王旦推荐继承人。
王旦一开始不说话,后来赵恒一直问,王旦才很艰难地说:“寇准吧。”
赵恒:……
王旦去世之后过了几年,真宗居然真的把寇准召回京城来当宰相了。据说寇准到京后第一时间在赵恒面前痛哭流涕,表示要去给王旦上坟。
于公说,王旦是真宗朝一代贤相;于私说,他是谦谦君子(这样的人才算是真君子,寇准就称不上君子,只能说是猛人),又是寇准的朋友——至少从王旦这方面来说,他始终对寇准满怀善意,尽最大的努力来提携、帮助乃至保护他。
但寇准就是这么折腾王旦的。
而那些让寇准欣赏提携的人又是什么人呢?不得不说这家伙真是没什么识人眼光。 1 比如他在太宗朝当参知政事的时候,另一位参政张洎是他提拔进来的,提拔的原因是往日张洎曲意奉承哄得他很开心。 张洎是什么人呢?他原来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宠臣,与另一位大臣陈乔同秉国政,南唐国破的时候张洎和陈乔相约一起殉国,结果陈乔上吊自杀了,张洎跑去劝李煜投降,还冠冕堂皇地说“我活着是为了保护陛下您,等宋皇向您问罪的时候,请把责任都推到我头上吧”。后来张洎在宋朝做官,还特意跑到李煜那儿打旧主的秋风,李煜有一大家子要养手头非常拮据,只好把一个白金脸盆送给了他——张洎非常不满意,认为是另一位南唐旧臣潘慎修在李煜面前说他的坏话的原因,从此与潘慎修绝交。就是这样一个人,寇准对他“兄事之”,极力向太宗推荐。结果后来寇准因专权被宋太宗厌弃的时候,张洎第一个站出来对寇准各种落井下石。2 再比如寇准跟温仲舒关系很好,合称“温寇”。温仲舒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和宋太宗朝的状元宰相吕蒙正既是好友,又是同年。温仲舒犯事被罢的时候,是吕蒙正极力推荐,才使得他复起为官,但是后来吕蒙正罢相的时候,踩他最厉害的人就是温仲舒(……这倒跟寇准对王旦有点儿像)。
3 再比如寇准和丁谓,其实这个死敌是寇准一手栽培起来的,曾经是他的“门人”。寇准对他的才干非常器重(丁谓有才是事实),极力向当时的宰相李沆推荐,两人就此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对话: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宋史·李沆传》
与寇准相反,李沆看人是出名的准,因此被目为圣人,大家都尊称他为“圣相”。这次李沆的大预言术又放对了,寇准后来被丁谓这个小白眼狼坑得那叫一个惨。
其实直到让丁谓非常丢脸的那次“溜须”事件发生,可以说丁谓对寇准都是非常尊敬,甚至可以说非常殷勤的。但是因为之前丁谓和王钦若一起,各种迎合真宗大搞天书封禅、劳民伤财,还制造各种祥瑞,所以寇准对丁谓非常看不惯,当年的好印象早就磨没了——寇准的好友张咏就曾经抬着棺材去见真宗,表示要斩丁谓以谢天下,然后斩我头以谢丁谓,十足的同归于尽架势。
丁谓给真宗上报祥瑞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仙鹤。结果有一天寇准坐衙门,一群乌鸦扑棱棱飞过来,老寇哈哈大笑道:“幸好丁谓不在这里,不然他肯定要说这是一群玄鹤!”
这个梗流传出去之后,丁谓从此多了个绰号,叫做鹤相。
后来寇准当宰相,丁谓当参政,在给寇准擦胡须献殷勤的时候反被寇准呛了一顿,丁副相瞬间黑化,真真称得上是恨之入骨,到后来他把寇准和另一个宰相李迪(也是他的政敌)排挤出朝廷还不够,还特意假传圣旨派使者给两个人各送了一把剑,一副请你们自行效仿伍子胥、白起等先贤的架势。
丁谓这么搞实在太过分了,当时就有人质问他说,相公就不害怕后世史书怎么记你吗?结果丁谓淡定地回复道:“不过是一句‘天下惜之’罢了,能奈我何?”
据说那把剑送过去,李迪当场就崩溃了,打算自杀,幸好他的儿子和门客拼命保护,才免于被害。
而寇准的表现是这样的↓
“中使承(丁)谓指,以锦囊贮剑揭於马前,示将有所诛戮状。至道州,(寇)准方与客宴,客多州吏也,起逆中使,中使避不见,问其所以来之故,不答。众惶恐不知所为,准神色自若,使人谓之曰:「朝廷若赐准死,愿见敕书。」中使不得已,乃受以敕。准即从录事参军借绿衫着之,短才至膝,拜敕於庭,升阶复宴,至暮乃罢。及赴贬所,道险不能进,州县以竹舆迎之,准谢曰:「吾罪人,得乘马幸矣。」冒炎瘴,日行百里,左右为之泣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寇准被丁谓贬到雷州没两天,丁谓自己也恶有恶报被贬到更远的崖州。途径雷州的时候,寇准还派人去给他送了一只蒸羊。
丁谓看了很感动,表示想跟寇准见一面,也许是想和他相逢一笑泯恩仇什么的,但寇准拒绝了
寇准的私生活1 寇准十九岁就中了进士,一生都在当开封尹、宰相、枢密使、节度使等大官,又结了一门好亲事(他的妻子宋氏是宋太祖赵匡胤宋皇后的妹妹),除了最后几年被贬的时候过得穷困潦倒,他就没缺过钱。再加上他那个自我意识膨胀的性格,导致他非常乐意显摆自己的财力——所以他一直大手大脚。寇准奢侈到什么地步呢?
“邓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云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後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宋·欧阳修《归田录》烧蜡烛烧到满地蜡泪,是怎么个境界。
2 寇准还爱好歌舞,尤其喜欢一种叫“柘枝”的舞蹈,一跳就要跳一天,所以江湖外号“柘枝颠”。“寇莱公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宋·沈括《梦溪笔谈》3 寇准如此败家,导致他的妾室蒨桃看不下去了,写了首诗劝戒他说: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寇准回诗一首云:“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4 寇准还酷好喝酒,他自己喝也罢了,还热衷于灌别人酒喝。“初,寇准在中书,多召两制会饮私第,酒酣气盛,必闭关苛留之,往往侵夜,畏谨者甚惮焉。(李)宗谔尝预会,日既夕矣,而关不可启,遂於门扉下窃出,得马以走。於是上劝宗谔酒,宗谔坚辞以醉,且云日暮,上令中使附耳语云:「此间不须从门扉下出。」宗谔皇恐致谢,上笑而颔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寇准喜欢把两制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负责给皇帝写诏书的词臣,非常清贵,基本是宰相预备役)叫到自己家里喝酒,喝酒就喝酒算了,还锁上门不许人家走。知道的你们是在喝酒,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聚众*/乱有木有,看把人家小李吓的。
5 后来司马光教育他儿子,写《训俭示康》,就特意把寇准拿出来当反面典型:“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樊登知识超市—38邵一鸣---管理你的情绪(完结) 可以作为参考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个人知识提升的学习资源,包括这两年很火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运营,各大渠道引流,视频剪辑和有声书等资源,每个分表格都是不同的类目,需要什么切换即可。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樊登读书会个人学习提升课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itPPM6Pep9yyhDKZohlVw
pwd=2D72提取码:2D72
1 关于不竞争的诗句
2 有关于竞争的诗句
关于不竞争的诗句 1有没有关于竞争的古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塞下曲六首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我觉得虽然不是全指竞争的,但也写了古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形容不争不罢休的诗句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解说]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人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解说]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3关于“竞争”的古诗有哪些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释义: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代颜真卿《劝学诗》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3、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唐代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译文: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王之涣 《登鹳雀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6、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 清代郑燮的《竹石》
译文: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7、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离骚》
译文: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9、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代汪洙 《神童诗》
译文: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元帅,想当元帅的孩子发奋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10、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代汪洙 《神童诗》
译文: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4有没有关于竞争的名言警句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إ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楚辞·离骚》 إ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إ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إ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尚书》 إ6、我劝天公重拦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إ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إ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语出《诗经小雅》 إ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珂《易水歌》 إ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中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إ1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إ12、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威阳城东楼》 إ1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达尔文 إ1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俗语。
5找点关于“不和他人争输赢”的诗句
让他三尺又何妨
----赋诗息争端
据《宋稗类钞》记载,尚书杨玢告老还乡。他家的老屋被邻居侵占,家族的一些后辈要去告状,送来状词让杨玢过目。杨玢在后边题诗一首: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后辈见诗,就不敢再提这件事了。
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明代礼部尚书杨翥,住宅也被别人侵占一两尺,家里人来告诉他。杨写诗一首:
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
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不妨。
占地的邻居知道了,不禁又惭愧又佩服,主动退还所占土地。
明人《国朝典故》载:明代南京大理少卿杨复,家里养两头猪,每天叫童子到后湖采萍藻来喂猪。这一天,童子又到后湖去,碰到法司的家人,因为采萍而吵架,结果,童子被打,回家向主人哭诉。杨复听了,作诗一首:
太平门外后湖边,不是君家祖上田。
一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
法司听了,亲自到杨家道歉。
安徽桐城有一个小巷,长不过百米,宽不过六尺,名曰六尺巷。这里是清高官张英的故居。六尺巷的碑铭上这样记载:“清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一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得名焉。”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因为人们敬佩张英的胸襟气度。它让后人懂得了谦让是美德。
6关于不争不抢淡泊名利的名言
关于不争不抢淡泊名利的名言有:
1、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简介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西汉时期文学家、古琴演奏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封淮南王。
2、学会以最简单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英国〕弥尔顿:《失乐园》
简介约翰·弥尔顿,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3、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经验。——〔英国〕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简介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1862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78年发表小说《还乡》,1896年发表小说《无名的裘德》,《无名的裘德》中因为讲述男女主角是表亲的婚恋,导致哈代受到舆论攻击,自此哈代不再写作小说。晚年主要作品有三卷诗剧《列王》。
4、一个人应当摈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英国〕史蒂文森:《为了少男少女》
简介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9世纪后半叶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绑架》《卡特丽娜》等。早期他到处游历,为其创作积累了资源,后期致力于小说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作品风格独特多变,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巨大。
5、生活有千百种形式,每人只能经历一种。艳羡别人的幸福,那是想入非非,即便得到也不会享那个福。——〔法国〕纪德:《窄门》
简介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纪德一生著有小说、剧本、论文、散文、日记、书信多种,主要作品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等,戏剧《康多尔王》,散文诗集《人间食粮》,自传《如果种子不死》,游记《刚果之行》等。
6、人应当使自己的身心洁净起来,克制自己固执己见的癖性,变得有接受力、有鉴别力,并且对别人有帮助。——〔美国〕莫里斯:《开放的自我》
简介威廉·莫里斯,出生于英国沃尔瑟姆斯托,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自学成才的工匠。1868年至1870年间出版的叙事诗集《地上乐园》,借古希腊到中世纪的传说一抒胸中块垒。他亦是拉斐尔前派的重要成员,但极少留下画作。
有关于竞争的诗句 1有没有关于竞争的古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塞下曲六首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我觉得虽然不是全指竞争的,但也写了古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关于“竞争”的古诗有哪些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释义: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代颜真卿《劝学诗》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3、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唐代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译文: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王之涣 《登鹳雀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6、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 清代郑燮的《竹石》
译文: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7、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离骚》
译文: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9、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代汪洙 《神童诗》
译文: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元帅,想当元帅的孩子发奋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10、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代汪洙 《神童诗》
译文: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3表达竞争激烈的句子有哪些
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对人性的了解,和对人生的解释也多了几分禅。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蕴涵哲理的名言揭示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竞争不排斥合作。
竞争无所不在,压力也无处不存。只要你有所作为,只要别人对你有期望,你就会有压力,就要去竞争。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你就会进步!
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因为每个人在竞争中,都会看到自己坚强的一面,相信自己有实力战胜一切困难,克服重重挫折,走向胜利,取得成功。
竞争,你是一只无声而又充满激情的乐曲!我想: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可以在竞争的赛场上奏出华丽的乐章。
竞争( competition)是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竞争是个人或群体的各方力求胜过对方的对抗性行为,因此,其积极作用是能使人振奋精神,奋发进取,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社会生活中,竞争往往通过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球赛、卫生评比、数学竞赛等。其实,许多社会现象实质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
句子补充
对于个人来说,竞争可以激发他的潜力;对于国家来说,竞争可以帮助她繁荣富强;对于世界来说,竞争可以令它璀灿夺目。
胆小的人无法体会到竞争那惊心动魄的魅力,永远都感觉不到冒险的乐趣;胆小的人视冒险为人生之大忌。其实,不敢冒险,才是人生最大的忧患。
我感觉到了竞争给万事万物各行各业带来的活力,我体会到了人情对竞争的催化作用,我看到了竞争与人情的完美统一创造的美好的世界。
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人向上的不竭动力,竞争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竞争是完善自我,实现民族自强的根本途径。
一定的竞争可以激励我们,让我们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同时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竞争,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4有关竞争的名言
有关竞争的名言:
1,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
2,竞争一直是,甚至从人类起源起就是对大部分激烈活动的剌激物。——(英国哲学家)罗素
3,竞争的本能是一种野性的激励,一个人的优点通过它从另一个人的缺点上显示出来。——(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
4,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中国政治家 孙中山)
5,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6,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7,处处抢先,事事占便宜的人多半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中国作家)罗兰
8,人类历史越来越成为教育和灾变之间的一种竞争。——(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9,用自己的价值进行竞争不是坏事。——(日本小说家)武者小路实笃
10,在这个一切都基于竞争的世界上,是没有童话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余地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11,事实上,竞争似乎是不协调的因素,但它实际上是使社会二切组成部分联合起来的可靠纽带。——(法国思想家)杜诺欧
12,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奇
13,只要方向正确,勇于追求,在大兵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将军的价值。——《黄金时代》郑跃
14、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普列姆昌德《虔诚的教徒苏姜
1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
16、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詹姆斯·莫尔斯
竞争是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5关于竞争的古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塞下曲六首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我觉得虽然不是全指竞争的,但也写了古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6关于竞争的名言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楚辞·离骚》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尚书》
6、我劝天公重拦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语出《诗经小雅》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荆珂《易水歌》
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中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2、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威阳城东楼》
1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
供护垛咎艹侥讹鞋番猫1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俗语
7有关竞争的句子
有时我想到那些在生存竞争时被击败的人,便感到无能为力,我们的媒体总是把人与人之间光明的一面告诉我们,却从来不提那种体制内部强烈的竞争,当你得到一份工作,便有几人会失去同一份。
当人们不能意识到一次考试的失败,认为无所谓,他怎能领会生存竞争的残酷?人们总被告知,人生总有机会,逆境只是暂时的,但人们极少被告知,一次失败,多半需要三次的加倍努力才能赢回来,人们被告别,财富对于人生并不重要,但人们很少被告知,对于普通人,尤其是中国的普通人,赢得财富之后才谈得到其它,我们的社会特别强调人的优秀品质,但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讲,磨练品质的机会多半便是在得到财富过程中,因我们的社会较为封闭与不宽容,价值观单调,人们实现其个人价值的路径非常稀少。
8描写竞争的句子
1、竞争是有益的,竞争催人振奋,使人精神百倍。竞争是长途中的加油站,是沙漠中的绿洲,是大海中航行的小船的双桨。竞争给予人最大的奋斗希望,极大的鼓舞着人们的斗志。
2、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自然就有压力。但是,正因为有了竞争,才有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才有了社会的进步,才有了历史的前进。
3、我们感谢竞争,是竞争造就了我们渊博的学识、谦虚的人品和坚毅的性格。竞争,使生活演绎的五彩缤纷。
4、人,是需要竟争的。竟争靠的是知识,有知识超过别人,然后再以获得的一些物质去让自己在社会上有立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繁荣。如果没有竟争,那样的小草风一吹就倒了,但如果有了竟争,再大的风也不能把它吹倒,因为它经过了千锤百炼,已根深地固。
5、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竞争意识的人,他的人生是黑暗的。太阳总在有竞争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竞争的地方朦胧。我们,要学会竞争!
6、没有竞争,人们就会颓废,没有竞争,人们就会安于现状,没有竞争,社会就会一成不变。竞争,好比一味良药,“良药苦口利于病”。正是因为社会上有这么多的竞争,人们才会变得成熟,才会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正是因为社会上有了竞争,它才会进步。
7、竞争与风险同在。竞争就好比大海中弄潮的小舟,可以被推上波峰,也可以被抛下浪谷;可以让你随浪花一起开得璀璨,也可能让你随泡沫一同跌得粉碎。
8、竞争无所不在,压力也无所不存。只要你有所作为。和对你有期望,你就会感觉压力,你就要去竞争,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9、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就像是一支充满竞争的交响曲,处处都奏响着竞争的乐章。商场上有商人们的竞争;战场上有士兵们的竞争;学习上不也存在着这种竞争吗?
10、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决不能等闲抛却生命…不管是在动物仍是人的世界里,弱肉强食是很天然的事,为了生存,强者必需要捕食弱者,弱者则必需要藏避强者,求生是一种本能。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决不应该抛却生命,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毕业了。美国一名14岁神童卡尔森(Carson Huey-You)参加了自己的大学毕业典礼,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毕业生。这位小神童主修物理,辅修中文和数学。
小神童是14岁的卡尔森(Carson Huey-You)参加德州基督教大学(TCU)毕业典礼,成为该校自1873年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毕业生。
2013年上大学的时候,卡尔森年仅11岁,主修物理,副修中文和数学。他表示,读大学的最大收获是接触到新事物新思维,扩大思想空间。他表示,四年大学生活,学会如何应付艰深的课程,也学会克服测验得低分的失望。
除了会讲流利的普通话,卡尔森还会弹钢琴……还有什么是这孩子不会的吗?
卡尔森在别人眼中是天才神童,但他形容自己只是“正常的普通人”。本科毕业后,他希望自己在学业方面更上一层楼,在量子力学深造,继续攻读到博士学位。
完全是一个真实版的谢尔顿库珀,唯一的不同是,这孩子要谦虚得多。
卡尔森的妈妈喀拉塔(Claretta)是在卡尔森两岁时,就已经发现他聪慧过人,挖掘出了儿子的天赋。他2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自己读完一章书,3岁的时候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
也许是家族遗传的高智商,卡尔森的弟弟坎农也是一个高智商天才儿童,跟他的哥哥一样,才11岁就高中毕业,今年秋天也将进入德州基督教大学入读,学习天体物理学和工程学。与哥哥不同,坎农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教出了两个神童的妈妈说,两个儿子的好个性比聪明的脑袋更让她开心,她说儿子在外懂得礼让女性,为女性开门服务,两兄弟很友爱,平时在家不吵架,两个人都是狂热的星战迷,经常玩光剑大战。他们还爱跟小狗玩,在学校也交了不少好朋友,相当开朗——作为天才并没有妨碍他们享受自己的童年。
掌握儿童心理,消除逆反心理。
推荐你读一些父母教育方面的书籍或空间博文。
下面这个,仅供参考:
你抓住教育的重心了吗?强烈推荐
本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解疑答惑见解独到,直入根本,很值得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反思与借鉴。
1、感受>道理
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
但却很少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
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
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
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大事小事都要讲一百遍”“从幼儿园讲到现在”,这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
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
当你开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
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
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
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
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
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
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
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
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2、习惯>神童
我们对于奇迹的盼望可以说是烙在基因里的,人类对自身奇迹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国人的神童情结尤其重!在生命中能与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经历实在不多,如果能生个神童的话,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实际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为归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
全世界各国的神童事迹都证明了神童并不神奇。因《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而出名的德国奇才卡尔·威特8岁时运用6国语言,并通晓五门学问,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大学,16岁获博士学位。至此他成功了吗?23岁他发表了《但丁的失误》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不是人们期盼的大科学家,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奠定他是伟大人物吗?充其量“小作”而已。韩国宇宙级神童金雄熔三岁多就入汉阳大学学习,四岁到日本电视台表演,3分钟解决了一道不定积分的大学试题,全世界为之惊骇!但17岁参加高考,在录取生中他名列倒数。神童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只不过贡献了一个奇迹现象,说明人类大脑的潜力无限罢了。
那么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也不错,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单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父母都做不好,谈什么培养神童
。
可以说,父母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培养恶劣习惯。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其他行为的机会。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作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因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
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
3、空间>爱心
卢勤总结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说到底“三小”是“一小”:心灵空间的狭小。
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健康地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啊,可爱心带来的却是亲子关系的一片紧张,不满者有之,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杀者有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处在从含在嘴里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两个极端阶段。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心理营养不良、心灵枯萎、心理夭折而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
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许多父母以各种理由把孩子捆在学习上,告诉孩子未来社会多么多么竞争,孩子几乎没有自由,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爱心”斩断,没有体验哪有思维的成长?哪有空间的扩展?当孩子最终对一切都无所谓时,父母无回天之力,心理咨询也同样异常艰难,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竞争,我现在就不想竞争了。”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练,它靠什么打未来?西方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刻的认识。
空间在人格心理学上也意义重大,人的素质大多来源于业余活动,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空间时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空间意味着一个人的安全范围,它带来的问题是被动、束缚、控制,这种人长大了只能做机械的事,并对爱人有疯狂的控制欲,伤害家庭伤害下一代。而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则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4、品德>分数
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能力、专业、学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你很难有做事的机会,或者是做不长。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标。
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真是天才的哲学论断。人是活在意义中的动物,所谓意义就是价值,价值是如何诞生的?劳动中得来,任何有欣赏价值的或值得拥有的东西都是因为凝聚着劳动。只要在劳动中我们才学会真正的感恩和责任,我们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费的东西了,于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价值,最终人生没了价值。
从心理学上说,马克思的话一样是天才的论断,劳动是内在需要,是人跟世界最原始的联系,被剥夺劳动的人失去的不仅是价值更将失去人格,成为心理健康最低下的人。另外,剥夺劳动也就是阻止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同样造成心理健康低下或扭曲。
人格个体性的一面中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为博爱。
美国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父母每周一次贴出要孩子干的家务劳动内容,检查完成情况,给予家务报酬,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劳动是我们中国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他们能看到的就是“作业做没做”“考了多少分”。被母亲逼着学习而杀死母亲的少年犯徐力他只自豪两件事,一是给一位孤寡老人做过饭,一是在母亲生病时搬过煤气罐。
一切恶劣品德从好逸恶劳开始,如果父母正在培养这样的人,那,这个家庭也就差不多了!
5、状态>能力
智力是许多父母脑海里另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于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了。现在许多父母已经意识到最终还是能力重要,所以看重素质教育,并且接受了情商概念。我在这里不用情商>智商,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太专业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而“状态”更形象,它比能力更重要。
我们都有一种体验,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声音、动作、食欲全变了,而一旦恢复,又神清气爽,理想的云帆又高悬起来,这就是状态。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也看到,运动员不在状态时,便出不了成绩。能力不重要,如何出色地发挥能力才重要啊!
许多儿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天真灵气,活泼、浪漫、欢笑在他们身上已不复存在。作业本前磨蹭,奥数班上瞌睡,钢琴课上发呆,现在的中小学生三分之一以上厌学,是他们智力不行吗?不,是他们根本就不在学习的状态!唠叨、逼迫、打骂、讽刺、父母之间的争吵早让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发挥,完全是一种病态。不在状态,奢谈什么成长,什么未来!说真的,成人身心疲惫已经够不幸了,如果从儿童开始就是身心疲惫的状态,就是机械的状态,父母把孩子带到世上做什么啊!
孩子状态好,比什么都重要,一好百好。有父母说起孩子,“要他学习就死了,要是做怪事马上就活了”,找到状态谁都会活的,哪里让他活哪里就是他成长的方向!
我们都渴望回到童年,不就是渴望童年的状态吗?请父母们相信,大凡一个能作出成就的人都是永葆童心的人!保护好孩子的童真状态是父母的责任。
6、兴趣>知识
由于缺乏最高理念,于是一些次要的东西便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许多父母都被这一巨人的声音所蒙倒,现在行不通了,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也不会自动地改变命运,出色地使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许多父母还在逼孩子走一条老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如何出色地使用知识,答案仍然是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识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从心理学上讲没有一个人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学什么怎样学,如果把求知的欲望给培养没了,那还唱什么戏啊。
求知途径是:兴趣――爱好――痴迷,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没有优势那就等着平庸。
7、理念>方法
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过于不论是年老的祖父母还是许多年轻父母,其教育思想还停留在凭感觉、摆权威或是随大流、赶时髦的摇摆状态,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问题的核心,我们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够支撑孩子一生的哲学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获得的只是一鳞半爪的破碎的东西。
从理念上,现代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园丁型的,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成功,但父母最难,因为它要求父母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是现代人本主义的;第二类是懒汉型的,不懂教育,也没什么责任心,不管不问,靠天收,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一样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传统自然主义的;第三类是倒帮忙型的,不懂教育却特别有责任心,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一分钟也不停止对儿童的戕害,大量失败的孩子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这是扼杀人性的专制主义。三种理念也就是三种思维方式,孩子优秀就优秀在思维方式上,成功从父母开始,就是指从父母的理念开始。
民国时期的才子佳人,原本是有张舜琴和罗隆基这对的。
张舜琴的父亲是新加坡橡胶业的巨子,她也是新加坡第一位女律师,可谓是标准的白富美。
罗隆基则有神童之称,是清华才子,也是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这对才子佳人原本是可以有段美满的姻缘的——如果他们没有总是吵架的话。
那天,张舜琴和罗隆基再度爆发了争吵,她一赌气,便回了娘家。
一般的夫妻中,女方回娘家,丈夫总是会到岳家去低低头,好把媳妇迎回来的。
半年后,当张舜琴拉下面子,主动回来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这对才子佳人是怎么认识的呢?
1905年,张舜琴出生在新加坡,父亲是新加坡橡胶业的巨子,这让她基本是衔着金钥匙出生。
父亲自然不会短了宝贝女儿的教育,在她毕业后,便送她去英国深造。
1927年的一次舞会上,22岁的张舜琴结识了31岁的罗隆基。
在她面前的罗隆基,是有着诸多光环在的。
罗隆基是清华大学的学生领袖,当时正在读政治学博士。
他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潇洒浪漫,风流倜傥,热情如火。
张舜琴彼时也是花儿一般的年纪,温静如水,还是个白富美。
这对才子佳人很快便看上了彼此,坠入爱河。
年轻的心总是冲动的,两人不久后就在新加坡举办了隆重婚礼,被当地媒体大肆报道,一时间风光无两。
周围的友人虽然祝福他们,却在心里纳闷。
这两位一个似水,一个似火,都说水火不相容,又怎么走得长远呢?
果然,结婚后,小两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白天吵,夜里也吵。
有时候,还会上演全武行,常常双双请假,没几天罗隆基便会带着纱布和绷带来上课。
那么这对才子佳人为什么吵?
性格不合是一方面,另外,罗隆基太优秀,太风流,让张舜琴感到很没有安全感。
她虽然性格如水,却也如水般使罗隆基感受到了来自各方向的压力。
罗隆基的风流使得她很怕对方外遇,只留一点钱给他,还像盯犯人一般,必须完全掌握丈夫的行踪。
罗隆基起了逆反心理,桀骜不驯,又怎么不会和她吵架呢?
梁实秋做过他们的邻居,可算遭了殃。据他回忆:
“……时常动武,午夜爆发,张舜琴屡次哭哭啼啼跑到我家诉苦,家务事外人无从置喙,结果是季淑送她回去……”
从中可以看出,罗隆基在婚姻中其实也不见得多成熟,起码没有迎离家的小妻子回来的习惯。
这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不过,大多数中国人是劝和不劝分的,小两口也忍了下来,想着有了孩子应该就会成熟了。
1929年,张舜琴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似乎是一个转机。
罗隆基很是重视,想请上海保姆照顾孩子。
这一方面是体谅张舜琴还在月子里,一方面估计也是不放心张舜琴是生头胎,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
但是张舜琴对中国妇女有偏见,说他们没文化,不会科学地养育孩子,非得自己来。
罗隆基说不过她,再怎么的,当娘的也不会对着自己的女儿胡来吧。
但是张舜琴太年轻,受了西式教育,很认真地“胡来”。
她竟然相信所谓的科学育婴法,给女儿洗冷水澡,光着晒日光浴。
就这样,二人的小女儿满月没多久,便夭折了。
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引发他们爆发家庭大战,可想而知,孩子的夭折对他们来说,该是核武级别。
但是他们忍了下来,继续吵了两年架。
终于,漫长的争吵耗尽了这对才子佳人彼此之间的爱意。
1931年,同样痛苦的两人在争吵之后,彼此商定暂时分居6个月以上,冷静冷静。
果然是受过西式教育的,这处理方式挺时髦。
而后,张舜琴包袱款款地回了娘家,罗隆基也终于争来了六个月的家庭自由。
然而,罗隆基的自由过了火,生性浪漫的他在这六个月内,和另一个女人——王右家在一起了。
王右家何人?民国的大美女,也是一位交际花。
她和罗隆基的性格倒是很合拍。
六个月后,张舜琴冷静完了,甘心再度套上婚姻枷锁。
丈夫还是没来找她,她也习惯了,便自动回来了。
然而,回来后,她才发现,在自己不在的时候,自己女主人的位置竟被人取代了!
面对丈夫的出轨,本打算修补感情的她很是决绝地又回了新加坡,治疗心伤。
但她没有和罗隆基离婚,没有放他自由。
后来,人说爱情失意,事业得意。
张舜琴以“新加坡第一位女律师”的身份大展拳脚,也逐渐走出了心伤。
几年后,张舜琴才放罗隆基自由,也放自己自由。
罗隆基和王右家经历了名不正言不顺的爱情长跑后,终于在1938年结婚。
然而,这段性格相合的感情因阻挠而坚定,结婚后却没逃过七年之痒,最终以离婚收场。
罗隆基生性浪漫风流,一生中曾有过多段恋情,和史良、刘王立明、罗仪凤等人恋爱,均是没有下文。
后来,他黯然死去,孑然一身,也没有追悼会。
那么,张舜琴如何呢?
放前夫自由之后,她结识了小她12岁的王振刚,在乱世之中结为夫妻。
1942年,她生下了王振刚的唯一一个孩子。
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张舜琴没有再用可笑的“科学育儿法”。
她在与王振刚的婚姻中,也吸取了前段婚姻的教训,没有那么强势地非要管丈夫,最终恩爱一生。
回顾罗隆基和张舜琴的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真应了那句台词,“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