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带有勇敢两个字的外国电影,开始是讲两个小孩父母离异,在父亲家住然后哥哥不喜欢弟弟,总是吵架,

名字里带有勇敢两个字的外国电影,开始是讲两个小孩父母离异,在父亲家住然后哥哥不喜欢弟弟,总是吵架,,第1张

勇敢者的游戏2

美国 科幻/动作 113分钟 2005年

也叫:《太空飞行棋》、《勇敢者的游戏2:宇宙历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于2005年11月8日出品的一部科幻影片。由乔恩·费儒执导,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蒂姆·罗宾斯、乔纳什·波波等人主演[1]。

该片主要讲述了两个小男孩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没想到陷入一个充满未知的危险世界中,而且只有他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将游戏结束,他们才能回到原来的世界当中[1]。该片获得2006年第32届土星奖最佳奇幻**、最佳年轻演员提名[2]。

这句话小可的感觉就是对你人生不抱希望,对你的人生看不到希望,或者说他们是觉得对你很失望。而通常这句话会在父母责怪不听话或者做事失败后的孩子说。

小可小时候经常会听到这句话,因为小可小时候特别的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每天都很顽皮,经常给父母惹麻烦,小可的父母就经常说老了也指望不上小可了。

小可那时侯还不懂得难过,因为家里孩子多,所以父母也确实对小可不抱希望了。根本没有指望小可能够念书上大学赚钱给他们。记不清楚是因为什么小可又被自己的父亲痛打,小可被打的忍不住说了一句,你老了别指望我养你,小可的父亲说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我,你不要让我养你就好了。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次那一句话对小可的打击那么大,以前也经常听父母说,可是那一次也许父亲的语气里带着对不争气孩子的失望吧,所以小可突然间觉得特别难受,特别想得到父母的认可了。

小可突然长大了,再也不打架闹事了,(小可是女生,小时候就是一个比男生还皮的女生,跟男生打架从来没有输地的那种)。上课认真听课作业认真完成,每天回去再也不跟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去做游戏了,回家对着不亮的灯看书,小可的改变并没有让自己的父亲对她改观,觉得小可再努力这辈子也就那样了,是一个指望不上的孩子。

小可发誓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混出息了,证明给自己的父亲看看,告诉他你曾经看不起的孩子现在成了你孩子当中最有出息的了。

后来的小可上了大学,在大学的时候拿着奖学金并自己兼职赚钱,有时候自己挣的钱可以给自己交学费生活费了,小可很自豪,可是父亲还是说找个好工作才算是有本事。

小可毕业了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潜力很大,可是小可的父亲并不理解,他只是知道小可上了学一样还是拿着底工资。

最后小可在还没有拿到高工资的时候结婚了,小可自己真的很想证明自己,可是婚后的小可只能全职在家。只是因为小可的努力找了一个不错丈夫,而她的丈夫也理解她,他知道小可想要证明自己,所以更加努力工作,想给小可更好的生活,让小可更加光鲜的出现在小可的父母面前。

最后小可的丈夫升职了,加薪了,小可也在自己的村庄里成了嫁的不错,过的不错丈夫不错的有出息的女孩子。小可逢年过节都会给小可的父母红包,虽然还是不能养他们,但是目前小可也是他所有孩子当中对他们最大方,给钱最多的那个孩子。

我的成长历程(一): 很小的时候,总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第一次触摸舞动的红色绸子,被烫哭的瞬间,我明白了什么是火;当一男一女围着我忙来忙去,喂我吃好吃的东西,揽着我睡觉时,我认识了爸爸妈妈;当我兴奋地跑去拿玩具,却摔倒在地上时,我明白了走路要注意脚下。探索与尝试构成了我最初的成长,构成了我对社会的认识。

 孩童时,成长是对人的认识。

 当我发现喜欢的衣服却穿不上,我明白了自我正在变高;当爸爸妈妈告诉我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我了解到有一种人叫坏人;当我和其他小朋友吵架,当我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我明白并非所有人都和父母一样孩童时的成长,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最基本的道理。

 小学时,成长是对自我的挑战。

 当我第一次背下一首长诗,我喜欢上了语文;当我第一次在数学题面前绞尽脑汁的不放弃,最终解出答案,我尝到了执着的幸福;当我掰腕子遇到比我强的对手,却咬紧牙关不肯放松肌肉,取得胜利后,我体验了毅力的滋味;小学时的成长,让我学习到知识,塑造了性格。

 初中时,成长是对自我的定位。

 上了初中,我体验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意思。我不再在考试中一帆风顺,我明白了自我并不是聪明的人。但我并未气馁,即使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永远是争第一的人。即使我没有天赋异禀,但我有几个最好的朋友,我一样生活得欢乐。

 上了高中,成长是对人生的认识。

 十七岁的我已些许明白了自我的人生观,明白了自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白了自我的目标;明白了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已不再拘泥于考试的一得一失,而是把自我的生活放入一个更大的格局,为自我的人生略作一些规划。如今的成长,让我更有斗志,更有期望。

 成长如同一个人新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是刷新自我的面容,或是颠覆旧的自我。回眸成长,有喜悦也有悔恨。但我要说,对未来的成长,不要怕;对成长过的路,不要悔。

 我的成长历程(二):

 人走的每一步都作数,再加上很强的路径依靠,所以来时路与去的路都是有迹可循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会从以前的随波逐流和偶然性(如考学、选专业、找工作)+运气,走到更多的主动选择,而选择的不一样,结果会大相径庭。正好年过四十加上感觉到了必须的时点,今日又是大年初一,就总结下。

 我1998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本科计算机系(后被合并为吉林大学),当时毕业生是在等待分配和自主择业过渡的阶段,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离开东北就行,因为从小到大学都是在东北,待腻了,要看看外面的世界,事后看来这是个很重要的英明决定。面试经过了一个军校大学教师的岗位,但感觉那工作比较重复,而自我又没有太多的耐心,就没去。

 随机选了个江苏徐州的徐工集团,报道后分配到了下属的筑路机械厂,生产筑路机、平地机,类似拖拉机,刚去时工资450元,有团体宿舍,要在车间实习几个月,当时的感觉这么比较知名的一个工厂,组装机器基本是靠人工,很原始。之后集团总部联合清华大学做CIMS工程,我和另外几个分厂学计算机的大学生被借调到集团信息中心,给一帮教授和博士们打杂学习;徐工是上市公司,接触到了股票,还去证券公司开了户。由于集团编制很难进,将来还是要回到工厂机房,并且作为一个没啥背景的外地大学生,能够想象到自我几十年后大体的样貌,所以就决定离开。

 2000年互联网正火热,一个大学同学在上海工作工资3000多元,是我的好几倍,我就拎着个行李箱到了上海,住华师大地下一层的旅馆,到了一家软件公司,做企业分销系统(订单、仓储、财务、营销、采购等),和用友、金蝶、及一些国外的ERP系统是一类的,有时是竞争对手,软件是自主开发的,CS+BS结构,做web端的仅有我一个工程师,当时用的是ASP,之后改为JAVA,当时很勤奋,白天上班,晚上就到对面的华师大书店看书学习,因为很多实用的技术在学校根本就没学过,之后这公司被深圳的招商迪辰收购,是做物流供应链系统的,我在2004年离开。之后去了几个月的安工科技(一个澳洲华人的公司),还有一年多的倍多科技(这公司有个核心的XML数据库,可惜没流行起来)。

 2006年经一个老同事介绍,去跟着一个民营老板干,他是90年代做俄罗斯边贸发家的,很有实力,很有追求,带着我们不断地讨论商业模式、产品建设,我们从注册公司、招人开始,到产品策划、系统开发,之后就有了支付系统、储值卡系统、保险经纪系统,其他板块还做了在线旅游、在线B2B、物流系统等,组成了一个集团,最多时五六百人,也拿到了支付牌照,之后由于老板资金流出了问题,加上管理理念等问题,人员都散掉了。我在这个公司将近四年时间,经历了很多事情,展开来说会很长。。。但总体而言,感觉不是很成功的经历。最近了解到,期中那家支付公司还健在,中间跟着互联网金融发展了一波。

 2009年底,加入了支付宝上海,当时支付宝一共大约1000来人,还是很注重交易笔数、交易量的,主要的交易来源于淘宝,要进取拓展外部商户,做了很多行业线,例如水电煤缴费、航旅、B2C、**、批量代发等等,还有C端会员的建设。我当时负责做银行渠道的接入,主要是网银和卡通,在2010年Q4就开始做快捷支付的尝试,然后2011年就疯狂地建设和接入,当时商务、产品技术是一路狂奔,加班无数,中间也有一些新的打法,例如业务部门的纵队、倒排时间点、并行接入等,也有人受不了加班的强度离开的,部门从不足10人+外包,到最终的五六十人+20多个外包,然后几年就是业务、系统的沉淀和提升期,建设了超级网关、金融交换、自动调度系统等,属于底层核心平台,每年一个固定的任务就是支持双11的大促,保护银行的系统不宕机,另外还有一些创新金融产品的尝试。之后渠道接入了网联,部门的使命基本完成,大家开枝散叶到了各个其他部门。

 再之后集团有个doubleH的战略(健康和欢乐),期中收购阿里影业一度比较火(很多员工都跟风买了影业股票但结果都亏了),我和支付宝的一些人就在2015年转了过去,在影业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支付宝有很大的不一样,经历了更多业务的链条,并且影业是规模较大的创业公司,人员构成复杂,有传统影视圈的人士,也有互联网背景的人,有很新的员工,也有老阿里人,各种文化和思维不断碰撞、业务模式不停地尝试,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都有团队,人员更迭也比较大。我第一年在淘票票的终端团队,后两年在广州,在那影业花8亿收购了粤科软件,主要做影院的售票系统,我负责产品和技术,做了纯云的SAAS版系统并拿到了牌照,这在业内是第一家。

 结合这些年也接触和听说过的一些公司,有一些感想:

 阿里的发展,是时代发展和公司选择的完美结合,在适当的时间点做了正确的事,基本不可复制,例如担保交易(解决了网上交易信任和支付的问题),快捷支付(大家简化了网络支付)、余额宝(解决了备付金池子的问题同时创收、拉会员)、花呗借呗(提升支付成功率、信贷业务);另外还有B2B上市融资、天猫商城、阿里云、菜鸟等等,这和阿里强大的战略本事息息相关,我也感觉冥冥之中仿佛有命运的安排。目前的阿里有钱、有人才、有技术、有规模、有品牌,有企业文化,更大的发展令人期待。当然面临的挑战也很多,例如大文娱、本地生活、线下支付、境内外金融监管、国际业务等,

 个人方面在阿里得到了在企业文化、价值观、做事方法、思维模式、产品技术演进等等方面的锻炼,对自我后续的人生道路受益匪浅。收获如自驱力、昨日最好的表现是今日最低的要求、从规划到执行、不断突破边界、做到极致等。

 一个人在一个环境或组织中的生存本事很重要,要把命运掌握在自我手上,不断地突破,不进则退,不能防守,也是守不住的。

 学习本事,以及利用好他人长处很重要,大家赢才能自我也赢。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在阿里工作失去了个人时间,失去了接触更广阔世界的机会,有时分工过细成为螺丝钉,身体健康也有挑战,但个人成长是巨大的,

 经济回报也是很大的(例如有些阿里影业的同事说拿了阿里、蚂蚁、影业三个公司的股票,也是一种经历)。从蚂蚁金服去了阿里影业,损失了很多股票收入(影业一向亏损、股价低迷),但人生经历却异常丰富,相对而言纯正的阿里公司很单纯清晰,例如我待过的蚂蚁金服。

 很多创业公司在人才、管理等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再加上各种内耗,其实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从BAT之类公司出来的人来说,更是有个适应的过程。

 读书、旅游、陪家人是种不错的体验,有这种机会时要珍惜。最近这一两年我去了不少地方:自驾从上海到烟台往返,并且是纯电动的车(TESLA),美国(洛杉矶、拉斯维加斯),澳洲两次(墨尔本、悉尼、阿德莱德、布里斯班、黄金海岸),日本三次(九州、东京、名古屋),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菲律宾(马尼拉)、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还有好多地方没去,估计要花费数年才能完成,我去的地方基本都是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观察当地的人文和经济发展,打卡各种景点,还没有休闲到海岛、度假的层次。读书方面,中国的四书五经及先贤们充满了智慧,几千年前都有了太多的思考;金融、投资类的鼻祖还是欧美,比我们早了近百年,经典书籍和大师基本都是国外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另外很多视频材料和剧也是比较好的学习途径。我很喜欢那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财力基础很重要,睡后收入也很重要,投资理财的本事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通货膨胀、复利的力量都是很强大的。投资的门槛比上班要高很多,人能赚到的钱就是自我认知范围的钱,所以要扩大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多读书、多思考。要让财富配得上自我的本事,最近还流行一句话:前些年靠运气赚的钱,别靠实力还回去。

 寻找一种终身感兴趣的事也是要追求的,我看到有人专职投资(炒股或成立投资基金),有人主导或加入创业,有人做自由职业者(做顾问或写作),我们总归要工作到至少六七十岁吧,甚至终身。

 我们都在路上。

英国的禁忌与习俗

美国的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舞会上怎样不失礼

按照习惯,主人请人参加舞会,有时也设晚宴;有时光请跳舞而不设晚宴;而有的则请参加舞会的客人中少数人吃晚饭,饭后跳舞;其他人只能参加舞会而不能吃饭。所以,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字样,以免使主人难堪。舞会上,主人备有夜宵,也可能只备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时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话的。遇到重大喜庆节日,一个人如同时接到两份请柬,那么可参加一个舞会,提前退场后再赶另一个舞会,因为按习惯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不算失礼。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

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在通常情况下,英国人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如男女一起进房间,男的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开车门或做其他效劳。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如今世风已不如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 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看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饭菜简单,但是吃饭的规矩复杂。最主要的是坐直,学别人的样,吃饭的时候不准高高兴兴地问别人,并和别人不停地交谈。每个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盘上。汤匙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汤时最好不弄出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剩的汤全喝光。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别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没有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但从不再多加。不能在别人面前打饱嗝。端上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烟。吃完饭,客人要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男士们要帮女士们挪开椅子。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餐后,客人要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向主人道别。

1.过谦并非美德

  美国人把过谦视为虚伪的代名词,如果一个自谦说英语讲得不好,接着又说出一口流畅英语,美国人会认为他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所以,同美国人交往,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不必过于谦虚客气,否则反而事与愿违。

  2.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们在路上,电梯内或走廊里,常常与迎面走来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这时美国人习惯是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视线移开,或把脸扭向一边,佯装不见。只有对不顺眼或不屑一顾的人才这样做。美国人清晨漫步街道时,若碰到擦身而过的人,会习惯说一句“早上好”。当然,在行人众多的街道上,不必对所有擦身而过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3.别忘了问候孩子

  到美国人家中做客,他们的孩子一定出来见客,打个招呼。这时,千万不要只顾大人而冷落小孩子。那样势必使他们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亲亲他,如果小孩子亲了你的脸,你也一定要亲亲他的脸。

  4.莫在别人面前脱鞋

  在美国,若是在别人面前脱鞋或者赤脚,会被视为不知礼节的野蛮人!男性若脱下鞋子,就会被当作丛林中的土人一样受到蔑视。鞋带松了,也应走到没人的地方系好

国人的习俗与禁忌

◇字体:〔大 中 小〕 YNETcom ( 12/09 14:47 )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般以握手为礼,少女和妇女也常施屈膝礼。在男女之间,女士之间见面时,他们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个男人见面,-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后敬男,哪怕女宾的地位比里宾低也是如此。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拜访告别时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谢,介绍两人相见时,-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按年龄先介绍年长的,按职位先介绍职位高的。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序依次介绍。有时介绍者一时想不起被介绍者的名字,被介绍音应主动自我介绍。到法国人家里作客时别忘了带鲜花。

送花时要注意,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人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种类上应注意:在当地送菊花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法国人把每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选送花时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爱情,秋海棠表示忧虑,兰花表示虔诚,郁金香表示爱慕之情,报春花表示初恋,水仙花表示冷酷无情,金盏花表示悲伤,雏菊花表示我只想见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丽花表示感激,金合欢表示信赖,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属于你,白丁香表示我们相爱吧,倒挂金种表示心里的热忱,龙头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轻视我的爱情,红茶花表示我觉得你最美丽。此外,法国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很受欢迎,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粉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但法国人忌讳核桃,厌恶墨绿色,忌用黑桃图案,商标上忌用菊花。法国人还视孔雀为恶鸟,并忌讳仙鹤(认为它是蠢汉与*妇的象征)、乌龟,认为杜鹃花、纸花不吉利。

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认为“13”这个数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发什么祸事。如果你对老年妇女称呼“老太太”,她们是很不高兴的。法国人还忌讳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为这有过分亲热和图谋不轨之嫌。他们还不愿意别人打听他们的政治倾向、工资待遇以及个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见面就送礼,法国人会认为你不善交际,甚至认为粗俗。

法国女宾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送香巾。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点,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近。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征,并奉为国鸟。他们还非常喜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为国花。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表示“是我”这个概念时,我们指鼻子,他们指胸膛。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法国人一年到头似乎离不开酒,但贪杯而不过量。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顿顿离不开酒。他们习惯于饭前用开胃酒疏通肠胃,饭后借科涅克(白兰地)之类的烈性酒以消食,佐餐时,吃肉类配红葡萄酒,吃鱼虾等海味时配白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于吃鱼,也可用于下肉。女士都爱用玫瑰红,以显示自己的口味清淡,不嗜烈物。法国人不仅看菜下酒,什么酒用什么杯子,也很有讲究,法国人讲究虽多,但喝的并不多。三五人一桌的聚会,一瓶10度上下的葡萄酒通常就行。

德国人民生活水平颇高,带薪假期长,公民出国旅游十分普遍。该国的旅游业也很发达,有不少吸引游客的文物古迹和游乐设施。

1.德国人的宗教信仰

大约一半德国人信奉基督教,另有约46%的人信奉天主教。

2.德国的节庆

除传统的宗教节日外,德国的节庆主要有:

(1)啤酒节

德国人嗜喝啤酒,所以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到10月的第一周有持续半个月的、举世闻名的慕尼黑啤酒节,节日期间所喝的啤酒可汇集成河。

(2)狂欢节

德国科隆的狂欢节从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开始,要连续数十天,到来年复活节前40天才算过完。

(3)妇女节

过完复活节第一周里的星期四是妇女节,妇女们这一天可以坐上市长的椅子,还可以拿着剪刀在大街上公然剪下男子的领带。

3.德国人的饮食习惯

德国人口味喜清淡、甜酸。早餐比较简单,一般只吃面包,喝咖啡。午餐是他们的主餐,主食一般是面包、蛋糕,也吃面条和米饭;副食喜欢吃瘦猪肉、牛肉、鸡蛋、土豆、鸡鸭、野味,晚餐一般吃冷餐,吃时喜欢关掉电灯,只点几支蜡烛,在幽淡的光线下边谈心边吃喝。德国人不大喜欢吃鱼虾等海味,也不爱吃油腻、过辣的菜肴,他们爱吃各种水果及甜点心。

德国人以喝啤酒为主,也爱喝葡萄酒。此外,德国人在外聚在一起吃饭,在不讲明的情况下,要各自掏钱(AA制)。

4.礼貌礼节

德国人好清洁,纪律性强,在礼节上讲究形式,约会讲准时。在宴会上,男子一般要坐在妇女和职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时,事前必须安排好。他们不喜欢别人直呼其名,而要称头衔。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你的姓名。与他们交谈,可谈有关德国的事及个人业余爱好和体育,如足球之类的运动,不要谈打蓝球、垒球和美国式的橄榄球运动。

5.德国人的禁忌

除宗教禁忌外,德国人对颜色禁忌较多,忌讳茶色、黑色、红色、深蓝色等;在服饰和其它商品的包装上禁用纳粹或类似的符号;他们还忌吃核桃,忌送玫瑰花。

十一、意大利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有三多:教堂多、喷泉多和雕塑多,其他几个闻名于世的古城也有许多吸引人的古建筑和现代艺术品、游览设施,所以意大利是一个有诱惑力的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意大利人前来我国旅游。

1.意大利人的宗教信仰

绝大多数意大利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在意大利有着很大的传统影响,首都罗马城内的梵帝冈则是世界罗马天主教的中心。

2.意大利的节庆

意大利人过基督教三节的盛况为世人瞩目。意大利的蛇节最具特色,无疑会使害怕蛇的人望而生畏,因为这一天人们手中拿着蛇,街上爬着蛇。每年2月中旬进行的意大利狂欢节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比德国狂欢节的时间短,和巴西的狂欢节过法也不相同。此外还有罗马建城节(4月21日),情人节(2月14日)等。意大利人过除夕夜除放鞭炮外,还要摔瓶子、花盆等,热闹非凡。

3.意大利人的饮食习惯

意大利菜肴具有味浓、原汁原味的特点。意大利人喜欢吃米饭和面食,面食的种类繁多,不仅可以当主食,而且可以当菜肴。意大利三面频海,海鲜丰富,因此,意大利人也喜食海鲜,他们喜欢吃生的牡蛎及蜗牛。

意大利人对我国的粤菜、川菜比较喜欢,但川菜要无辣或微辣。餐后,意大利人喜欢吃水果,如苹果,也有人喜欢喝酸牛奶。

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特别是葡萄酒,不论男女,几乎餐餐都饮。吃一顿饭,菜只要两三道,但酒却要喝上一两个小时,连喝咖啡也要加一些酒。过节时,更要开杯痛饮。

4.意大利人的礼貌礼节

意大利人亲友间经常互相跳舞联欢,待人接物也颇多艺术情调。见面礼是握手或用手示意。意大利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有头衔。有些意大利人不太注意约会的准时。与意大利人的谈话内容可以是家庭、工作、新闻及足球,但不要与他们谈论美国的橄榄球和政治。

5.意大利人的禁忌

意大利人忌菊花,因为菊花是他们祭坟扫墓时才用的花。

加拿大

(1 )社交礼仪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

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有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将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在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2 )服饰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

(3 )餐饮礼仪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加拿大人重视晚餐。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

(4 )习俗禁忌

国花:枫叶

国树:枫树

忌讳:白色百合花不可作为礼物送人

来源:新华网

澳大利亚的习俗礼仪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它位于南半球,介于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名来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即“南方的”。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岛大陆”、“南方大陆”、“古老土地上的年轻国家”、“淘金圣地”等别称。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白种人约占99%。居民中信奉基督教(新教)者占总人口的55%、罗马天主教占27%。澳大利亚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女王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1788年英国在悉尼开始建立殖民地据点,作为英国罪犯流放地。至19世纪末,英国先后在澳大利亚建立了6个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

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很强,会见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他们待人接物都很随便。如果你应邀到澳大利亚人家做客,可以给主人带瓶葡萄酒。最好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

在悉尼和墨尔本宜随时宜穿西装。在布里斯班,当地商人惯穿衬衫、打领带、穿短裤。不过,初次见面时,仍不妨穿西装。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室,须预先约会。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好。

澳大利亚人在饮食上习惯以吃英式西菜为主,其口味喜清淡,忌食辣味菜肴,有的人还不吃酸味的食品,他们的菜肴一般以烤、焖、烩的烹饪方法居多。他们在就餐时,大都喜爱将各种调味品放在餐桌上,任其自由选用调味,而且调味品要多。澳大利亚的食品素以丰盛和量大而著称,尤其对动物蛋白的需要量。他们通常爱喝牛奶、喜食牛羊肉、精猪肉、鸡、鸭、鱼、鸡蛋、乳制品及新鲜蔬菜。他们爱喝咖啡,吃水果。

澳大利亚人有个绝对无法通融的习惯: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数以千计)听道。澳大利亚人自古至今,一直严守“周日做礼拜”的习惯。一般欧美人士, 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尔夫球,有时候,还利用打球的时候,大谈生意。亿万元的合约,往往在场上就“一言为定”了。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来这一招,保证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约他们出来打球。

澳大利亚颇具独特的风情习俗。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冬夏正好与位于北半球的我国颠倒。隆冬季节从北京去澳大利亚悉尼,那里却正是阳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还会遇到摄氏40-50度的酷暑。澳大利亚人房屋建筑的朝向也和我国相反,我国俗话说:“有钱不住朝北房”,但这句语在澳大利亚不适用。在澳大利亚,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凉。

商务活动最好于3-11月去访。12月至次2月为休假期。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不宜去访。

澳洲人沉着者居多,且都不喜欢生活环境搅乱。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国籍的后裔,而有微妙的差异。比如,和英国后裔商人进餐,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时,他们是不会理你的。相反,美国后裔商人,就可以边吃边谈生意,而且,还会谈得很起劲。此外,遇有商谈时,对方出来接谈的人,一定都是有决定权的人。因此,我方也应该派出同样的、具有决定权的人。否则他们会不高兴,甚至不理你。这是因为他们很重视办事效率,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决策的空谈上。同样,在商务谈判时,不喜欢先打开高价,再慢慢减价,尽力避免在讨价还价上浪费时间,与澳厂商谈生意时,对方在价格上往往不太计较,但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当严格,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对方将不客气的提出索赔。

澳大利亚的商务活动大多在小酒店进行。要仔细记住那一顿饭由谁付钱,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都是不好的。澳大利亚员工下班时间一到,就会即刻离开办公室。经理阶层的人对工作很热心,待人不拘泥。不过,不要以为一起喝过酒,生意就好做了。

在澳大利亚,人们相见时喜欢热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称。澳大利亚人喜欢和陌生人交谈,特别是在酒吧,总会有人过来主动和你聊天。互相介绍后或在一起喝杯酒后,陌生人就成了朋友。

新加坡习俗禁忌

■握手寒暄

由于长期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人们见面和分手时都要握手。首次不要贸然登门拜访主人,应预先约好时间。在介绍时,通常应称呼人家“某先生”、“某太太”、“某**”,这适用于新加坡所有的民族。如果你参加社交聚会,人们将把你介绍给每个人,但介绍得很快,当从他们面前走过时,不用和他们握手。

■吸烟须知

在新加坡,人们是很不赞成吸烟。在电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内,特别是政府办公大楼内,法律规定严禁吸烟,违者罚款。要吸烟最好征得对方同意。

■衣着服饰

新加坡的气候受海洋和纬度的影响,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夏季穿轻质料子的服装最为适宜。工作时人们普遍穿便服,下班后可穿T恤衫和细斜纹布裤,仅在正式的宴会上才必须穿西装,系领带,女士们则要穿晚礼服,也令主人家觉得受到尊重。

■招待应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请吃晚饭或午餐。当地人一般不会邀请初次见面的客人吃饭,然而主人对来访者有所了解后,便可举行正式宴会,并在席间洽谈业务。同样,来访者也不应急于请客,经常不断的会见将使双方更为接近,到那时互相宴请也为时不晚。与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馈赠送礼

无论去什么地方,没有必要携带礼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间没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有时新加坡主人会邀请外国人到自己家里吃饭,客人如能带一份礼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女主人将会很高兴。新加坡人认为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品的做法是不礼貌的,因此,当你告辞时见到礼物仍原封不动地搁在一边,千万别见怪。

■交谈忌讳

在社交性的谈话中,切忌议论政治得失、种族摩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况等,但可交流旅行方面的经验,也可谈论所到过的国家的各种见闻。好的交谈话题是当地的风味食品、餐馆、受欢迎的旅游地区和主人一方的商业成就。

在新加坡,公开表露幽默感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不是所有的笑料都能为人们所欣赏,因此在不太了解别人之前,最好少开玩笑。

新加坡严忌说“恭喜发财”,他们将“财”理解为“不义之财”或“为富不仁”,说“恭喜发财”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侮辱和嘲骂。

■举止禁忌

俄罗斯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俄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在俄罗斯则是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宗教,俄罗斯人主要信奉东正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东正教徒一亿五千万人,仅前苏联就有八千多万人,占前苏联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东正教及古罗斯人的神话传说的共同影响下,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各种征兆和俗信,这些都具体反映在俄罗斯人的言语、行为和习惯方面。

隔着门槛不握手

当我们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时,主人一开房门,我们会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问好,而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来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隔着门槛不握手,这是我们的规矩。"古时,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长辈埋在自家门槛下,认为死者的灵魂会保佑全家平安无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门槛是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由此而产生了新郎在婚礼迎接新娘时必须把新娘抱进家门的习俗,假如新娘自己跨过婆家的门槛,会惹得祖宗的灵魂发怒的。迷信虽然已成过去,但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下来。

在俄罗斯,关于"门槛"有很多不祥的说法:在自己的家门口绊了一脚,家里准遭不幸、出门时绊了一脚,办事不会顺利、不能隔着门槛送东西否则会不幸临头、隔着门槛问好,是不祥之兆:要么会和人吵架,要么孩子将是哑巴、必须迈右脚跨门槛,假如迈左脚过门槛,则办事不顺等等。

呸,呸,呸,消灾驱邪求吉利

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夸对方"气色不错"或者"诸事如意"等,对方会发出二三声 (呸,呸!)。假如我们不了解这其中缘由,会流露出疑惑的神情。在俄罗斯按旧时的说法,眼睛集中了一个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毁坏他的生活。换句话,用毒眼看人,就会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语中有 (毒眼)这个说法。古时的人担心被这种眼睛看过之后会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达到驱邪的目的。后来,意思引伸到姻听到夸奖、赞美等好话而担心引起不吉利的后果,人们担心魔鬼听到这些好话以后,会伤害人。比如,古时候,俄罗斯人常常给孩子起一些难听的名字,如: (麻子), (斜眼)等,认为魔鬼是不会对有这些名字的孩子感兴趣的,从而可以使他们免遭不幸。

见人打喷嚏,要祝身体好

与俄罗斯人交往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有人打了一个喷嚏,这时俄罗斯朋友肯定会说一句祝你(您)身体好!,这已经成了一条人人遵循的惯例了。这是因为,古时的罗斯人认为喷嚏有特别的魔力,民间中有许多关于打喷嚏的预兆如: (星期一、空着肚子打喷嚏"有人送礼来;星期二打喷嚏"有外人来;星期三打喷嚏。有消息到;星期四打喷嚏,有人夸;星期五打喷嚏:有约会;星期六打喷嚏,心想事成;星期日打喷嚏"有客人上门。的传说有关:上帝造了人,往人的脸上吹了口气。于是人就有了生命。由此就有了一个说法:吸气时,气给人生命,出气时。气就会跑出去。人就有大病临头(俄语成语表示"死,咽气")而人在打喷嚏时,先吸气,后喷气,通常是张大嘴巴,魔鬼

第一种心理:找存在感,想向别人证明“自己很幸福”。

喜欢找存在感的人,内在价值感不足才偏爱用外在的东西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比如炫耀自己的财富,认识成功的人,男人对自己如何好等等。

这种炫耀的背后无非是想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想让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很重要。

找存在感的人喜欢活在别人眼里,没有自己的主见,很容易被别人带偏,别人越是不待见自己,越想证明自己。

这种女人童年的时候,是被父母看不见的那个人,或是父母重男轻女,导致存在感得不到满足。或是被父母打压,老是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来说事,默认了自己很差劲不被人喜欢。

第二种心理:自卑,生怕自己不如别人。

喜欢炫耀本质上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想通过炫耀来让别人知道自己也不差,甚至拥有的比别人多。

网友桑麻说她总是忍不住向身边比自己过得好的人炫耀,比如老公给自己买了一克拉的钻戒,送了自己一套房子,显摆有点刻意,可她就是忍不住。她从来不在比她差的人面前说这些,都是在比她好或差不多的人面前说。她意识到在比自己好的人面前才会自卑忍不住想要炫耀自己。

极度自卑的人,生怕自己不如别人会被看不起,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认可自己。

这种爱炫耀的女人,生活基本上不是纯粹的为自己过,而是过给别人看的,为了别人或别人的感受而过。

第三种心理:潜意识想否定他人,贬低他人。

爱炫耀的人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会潜意识地否定别人,实则是将糟糕的一部分自体投射给他人,通过贬低外在客体来获得一种优越感的提升,维持良好的自恋满足。

心理学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个体内部心理投射的产物,从而说明你喜欢和讨厌一个人是个体内部间不同部分的关系问题,和他人无关。

爱炫耀的女人,可能是把自己心理的创伤和阴影无意投射到他人身上,发现一些东西在他人身上异常刺眼,并且让自己很不舒服,主动防御就想展示自大,寻求心理安慰。

说到底是把自己太当回事,内心戏太多,以为他人都把自己当回事了,事实上他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因为这种行为非常不讨人喜欢,无论是有意无意都在伤害他人的自尊。

如何正确对待追星问题 正确对待追星现象 追星现象反映出文化空虚、文化混沌的社会问题。如何健康追星,就成为社会应该迫切思考的问题,并需要社会综合工程努力实现。因此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异常重要。彭教授得知本报将组建“健康追星”宣讲团进学校,称赞西部商报此举意味深长、体现了主流意识并且非常及时,彭教授呼吁追星族都能理智追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青少年的追星现象,人们往往责备多于理解,担忧多于引导。在分析和探究其原因时也多半注意孩子本身的问题。其实,我们能从青少年的心理上找到规律性的原因。 从心理学上看,青少年时期处于一个半儿童半成人的状态,是一个充满矛盾、急剧变化、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交替出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充满着朦胧、幻想、天真、幼稚、盲目与大胆等特色。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往往不愿安静,容易冲动,进行各种活动时容易分心,自觉控制自己情绪和理智支配行动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确立、不成熟,他们的理想在这个时期还比较模糊,带有具体性和表面性。他们喜欢模仿某些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当做自己的偶像。但这种对偶像人物的模仿多半带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动态性。他们较多的是模仿人物的外部行为和表面特征,如模仿他们的服装、发型、语言、动作等,而不注意人物的内心品质。因此,这种对偶像的崇拜与模仿是不稳定的,极易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和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会原因告诉我们:对他们的追星现象不要横加指责和过分担忧,也不要笼统地反对和排斥。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俞禁愈追,明里不追暗里追的不利局面。 其实,青少年的追星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青少年的思维活跃,喜欢模仿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只是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对待青少年的追星现象,明智的家长和老师常常采取宽容、参与和讨论的做法。就是与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为什么喜欢某个明星?长大了做什么?现在该怎么做?在讨论、探究、思索、渐悟、筛选中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入正题。对他们的单纯幼稚甚至可笑的想法也不笑话、不讥讽,给他们留下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空间和余地。

问题二:你怎样看待追星这一行为 从心理学上来看,任何行为都会有原因,中学生的追星行为也是有复杂的原因的,从整体上说,中学生追星是因为他们需要偶像。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现和自我确定时期,他们需要一个模式来参照,要不然他们很难完成自我确立的任务。偶像是他们的理想自我的载体。中学生正好处于好幻想的时期,当自己的很多想法无法实现时,就只好借助偶像的崇拜来达到心理的平衡和补偿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借追星来摆脱孤独。中学生随着自我的萌芽,他们开始关注内部世界,有许多事情他们都不再挂在嘴边上,而是装在心里。他们不愿意把有些事情和家长说,更不愿意把一些事情告诉老师,同学们呢?年龄又太小了,和自己一样没有经验,又沉不住气。这时,他们愿意和远处的人交流,享受着遥远的亲密感,自己不仅感到自由也觉得安全,精神上也可以有所寄托。所以只要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大人倒是没有必要为他们的行为感到大惊小怪的。

中学生追星的理由有如下几点:1慕拜心理。中学生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人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2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3时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何必管它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所以,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

分寸: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

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2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川的全部。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四追星的积极一面

尽管世人对中学生追星现象贬多于褒,对中学生的追星行为阻多于导,但谁也不能否认,追星还是有积极的一面:A “星”成为中学生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B “追星”过程使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秘诀”及成材的方法。

建议

A 从中学生自身而言,健康的心态是为重要的。以坚定自己的立场为核心,培养自己哲学的头脑,冷静的思维方式,独特的眼光。

B 从校园来说,是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追星的那股热劲应该用于对学习的执着,不要随波逐流,顺应大众。因为时尚是永远也追求不尽的。

C 从家庭方面而言,家长应该多学习一下教育子女的方法。根据子女的性格加以正确的指导,要塑造子女健康的心理,就必须教会子女,永远不要忽视了周围关心他们的人,多进行与子女的沟通。

D 国家应该对社会上炒作的事件的新闻给以约束,禁止不健康的娱乐流传于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影响到祖国下一代人群的心理塑造。

总结

众所周知,没有星星,宇宙将漆黑一片偶像之所以被称为偶像,是因为他们出类拔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轻人需要榜样,而偶像肯定是在某个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后才成为偶像的那么,今天的追星族,明天也许就会成为明星!

人生需要偶像,孩子更需要偶像,偶像使人的生活变的>>

问题三:你是怎么看待追星这件事的 朋友你好,! 很高兴有缘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追星一个很悠久的话题,大致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自身的喜好,或者说自己心中的一幅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和追求,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说法以及想法 讥讽别人爱好,嘲笑别人喜好的人本身就很卑微, 我们又何必和这样的人去计较呢 生活当中有太多不如意的事情,有太多不尽相同的事情, 我们又何必去考虑别人的想法而左右自己呢 您大可不必在乎旁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喜好,坚持自己喜欢的人,坚持自己的生活,坚持着自己的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话虽不精,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愿您开心每一天!, ^_^/ 祝愿您有一日可以成为您偶像那样的名人!, ^_^

问题四:如何正确对待追星现象 青少年追逐明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每一个年代都有每一个年代的明星。而社会追求的标准也不同这或许就是上一代人老看不懂下一辈人的原因无论如何,追星现象既已存在,我们就要正视 事实上,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有榜样的引导而青少年在心智未完全成熟时,崇拜偶像就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他不是一件坏事,而是需要一定的引导人在完全成熟前, 对事物的看法都很表面,同时有完美的观念 因此所追求的明星都很光彩照人, 觉得他们事事都是完美的这也是人追求向上的一个表现很多人正是在偶像坍塌的时候才学会对事对人不光看表面,也有了世事不尽完满的想法所以,我们首先可以将追星看作一件自然的事,试着早一点透过他们光鲜的表面深入地看待他们,从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或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念,要比强制放弃追星要好一些

追星要有个度,并且应该理性的去追,不能把遥不可及的事情主观的想象成现实能够达到的东西,如果那样的话,会使追星族的心理发生扭曲。

近期兰州的杨丽娟追刘德华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杨就是追星追的太痴迷了,以致把对明星的喜欢演变成强烈的爱,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太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本身的工作和生活,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整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

问题五:如何正确对待追星? 亚洲人受历史文化影响吧,总是处在被领导被统治,所以需要一个精神领袖,狂热的追星,千元买权志龙纸巾这事儿都不算新闻。但是欧美人就非常不同,他们追崇个人魅力,他们也会追星,但就是单纯的喜欢。完全不会像亚洲人那么狂热,所以再欧美人看来,他们应该是很羡慕韩国明星的吧,什么都可以变现,一张纸巾都卖千元,亚洲人的钱还真是是好赚呐。。。仔细想想倒不如多学习让自己变的更好,自己做自己的super star 呢?

问题六:如何看待追星作文400字 因为它会让一个人对自己的偶像如痴如醉而一味地去模仿自己的偶像,因此不再重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人民为了自己的偶像而吵架的事也时有发生;有人会像自己的偶像一样穿着,一样打扮,会去刻意地改变自己。其实,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必要去为了某个个人而改变自己本来的面貌,自己有几斤几两,不会因为相貌的改变而改变。

也有人说追星是对的。因为它会让人取长补短,会让我们取体会一个明星背后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会让我们学习明星在困难面前那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有人说,当明星是世界上最美的差事,拍一部**或电视剧,甚至是一个广告都会有几百万的身价。其实他们曾经遭受过常人难以忍受的挫折于打击。他们是换个角度去看明星,去体会明星。

看我的洋媳妇怎麼教小孩!家中还有未成年的小孩都值得看看。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後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蘇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不吃饭就饿著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 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後,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 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蘇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 那一整天,托比反穿著裤子跑来跑去,蘇姗像没看见一样。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蘇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 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 蘇姗笑著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 从那以後,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 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蘇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 蘇姗看著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 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 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告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蘇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盤。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蘇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 托比看著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蘇珊毫不心软。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 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 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著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嚥。 我这才明白蘇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 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著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 饿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临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蘇珊微笑著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蘇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 她像托比这麼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著饭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 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 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盤子、小碗摆了一地。 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 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麼严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蘇珊走上前,开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後,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蘇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拚命摇头。 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会这麼做了。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 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 托比发现後,气愤地跑来向蘇珊告状。蘇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著小车回来了。 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 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蘇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麼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蘇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 蘇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托比骑著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麼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 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 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著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蘇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 最後,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著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 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 蘇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乾,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乾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 蘇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 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 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蘇珊的事。」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我错了。」 蘇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麼做了吗?」「我知道。」蘇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著两行泪珠。 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净。然後,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托比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 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後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 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 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 蘇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麼告诉小家伙的,後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著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虽然蘇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 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麼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27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