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湖南汝城杀人案

2016年4月6日湖南汝城杀人案,第1张

广东警方通报,5月5日下午,肇庆市端州区某住宅区发生一宗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惨6人中,包括了4名儿童!此案引起了公安部、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经过23小时的连续作战,于5月6日下午在广州市区将两名犯罪嫌疑人邓大新(男,21岁,英德人)、邓宗命(男,22岁,英德人)成功缉拿归案,并缴取赃款人民币29万元、港币300元、金饰10多件、手机1部、存折5本及作案工具刀、封口胶、绳索等。

获取存折密码后下杀手

经审讯,两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犯罪嫌疑人邓大新2006年因搞传销误入歧途,经济困窘,不惜铤而走险,图谋向熟人下手谋财。今年4月,邓大新约请同村人邓宗命密谋到相识的事主家中劫财,并于5月2日至3日先后购置尼龙绳、刀具及封口胶等作案工具预谋作案。

两人先后多次到事主住处附近踩点探风并伺机作案。5月5日下午,两人摸清男事主外出,女事主在家的情况后,由邓大新诱骗女事主开门并进屋对女事主及其母亲实施捆绑封口,胁逼女事主打开屋中保险柜取得存折,在获取存折密码后,两人持刀分别将事主家中的6人砍刺致,劫走存折、现金、金饰、手机等物逃离现场,并到银行取走事主存款36000元。

检察机关已批捕两嫌犯

此案得以速破,与警方迅速锁定嫌疑人密切相关。省公安厅刑侦局局长刘安成透露,刑警在现场勘察调查后,即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初步刻画:首先,门窗没有被破坏,即嫌疑人是用“平和的方法”进入大门,而且现场发现使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可判断事主招待了外来人。其次,经民警对现场大量访问,附近居民反映5月4日有两名男青年敲过事主的门后离开,附近商贩也反映了这两名可疑男青年。综合现场勘察,警方开始模拟画像。刘安成说,现场两名成年受害人并无反抗痕迹,小孩则有本能的反抗表现。

目前,肇庆市检察机关已对两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

遇害者是凶手的恩人

21岁的邓大新和22岁的邓宗命是同村人。从外表看,小一岁的邓大新不逊老辣。早在2003年,年仅17岁的邓大新就因故意伤害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也就是说,作案时他还在缓刑中。

邓大新年纪轻轻,却早早就行走江湖。早年他曾在北京打工,后到辽宁。在辽宁,邓大新接触到了传销。非法传销很快让邓大新陷入极度窘迫中——案发后省公安厅副厅长郑东说,“非法传销,能使人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的邓大新把眼光投向了张某某一家。张某某原来在鼎湖做花圃生意,三四年前买下现在所住房子,并买了保险柜,家庭环境较好。令人惊讶的是,张还可以算是邓大新的“恩人”——据了解,邓的亲戚认识张,要求张关照在肇庆鼎湖中学读初三的邓大新。邓曾经在张的花圃里住过,张也供过邓读书。搬家后,邓大新也到过张某某家中。邪火难抑的邓大新找来了邓宗命。邓宗命在2005年曾因吸毒被强制戒毒。在确认男事主外出后,两人提刀进入张家,开始了凶残的杀戮。(广州日报供稿)

汝城人气最旺的饭店是山沟沟土菜馆。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山沟沟土菜馆是汝城县一家特色土菜馆,餐厅主打特色当地菜肴,特别是口味肥肠、酸菜鱼、剁椒鱼头为拿手,深受外地游客及当地人的欢迎,值得一去。汝城人气最旺的饭店是山沟沟土菜馆。

342万人。根据2022年末2023年初第七次人口普查调查结果显示,汝城人口共有342万人。汝城县,隶属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截止2021年10月,汝城县下辖9个镇、5个乡。

6322万人。根据汝城人民政府相关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汝城县的常住人口为63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945万人,乡村人口为3377万人。汝城一般指汝城县。汝城县,隶属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

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

 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

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

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

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扩展资料

《朱德的扁担》的作者,是开国上将朱良才。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7年10月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在耒阳遇见朱德,加入红军。上井冈山后,他在军部当通信员。建国后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1956年7月,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向全军老同志征文,编辑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丛书。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朱良才写了《这座山,它革命》、《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四篇文章。

到了1980年代,另一位当事人范树德指出朱良才的文章有记忆错误。1928年朱、毛会师后,范树德任红四军军需处处长,成为红军最早的后勤负责人。他看到《朱德的扁担》后,作为亲身经历者和见证人。

他在《文史通讯》1982年第三、四期撰文,提出朱良才的回忆中有三处与史实不符:一、朱德扁担上的文字,不是“朱德的扁担”、“朱德记”这几个字,而是扁担的一端写的是“朱德扁担”,另一端写的是“不准乱拿”,共八个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360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