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琼瑶式爱情

什么是琼瑶式爱情,第1张

琼瑶爱情是虚幻的,她始终坚信:爱意味着你终生只爱一个。“从此以后,我的心中只有三个字‘何慕天’”。这就是典型的琼瑶式爱情宣言。琼瑶让所有的痴男怨女相信,只要找到了自己的“唯一”, “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就会从此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像琼瑶一样 谈恋爱

琼瑶所处的生活社会环境不一样,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就像赌博一样,嫁个对自己好的还好。嫁个喜欢沾花惹草的,那就惨兮兮了!所以,琼瑶剧中才会有那么多的所谓“小三”,被人们说成三观不正

那些年的琼瑶剧

1963年,琼瑶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窗外》,很多六零后、七零后知道琼瑶,也正是由这部小说开始的。

1971年和1975年,由琼瑶小说作品改编的**《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自此,琼瑶的小说开始被大量的改编成为影视作品,早期台湾影视剧基本上都是以琼瑶小说为主才得以在香港**盛况空前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庭院深深》、《窗外》、《梅花三弄》、《水云间》、《几度夕阳红》、《烟雨濛濛》、《六个梦》、《青青河边草》等影视剧播出后,琼瑶的名气日渐响亮,由她的剧捧红的男星女星更是星途无量,秦汉、秦祥林、林青霞、马景涛、刘德凯、冠世勋、李天柱、张晨光、陈德容、刘雪华、岳翎、赵永馨、刘德凯、俞小凡、林瑞洋等人的成名,均与琼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琼瑶剧作品之一

任何时代的作品都是和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琼瑶所处的时代的婚姻爱情,很正统,很严肃,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各种元素都可以融入感情,所以她书中的爱情充满了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唯美,浪漫,主人公美丽,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几乎都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

琼瑶剧作品之一

琼瑶诗化的语言和文字,显示着其深厚诗词功力有着相当诱人的美感,由其是对女性读者来讲,更加具有欲罢不能的诱惑力,其中恋爱中男女的对话,总是能戳中女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但在生活中大部分男人绝不可能以那样肉麻和细腻的语言去讲话,琼瑶作品中的爱情,其实就是众望所归但又极难实现的爱情,但因为足够唯美,三观正不正,反倒被人们忽略。

自古以来,男人看金庸,女人看琼瑶肝肠寸断。要摘圣甲虫,请看琼瑶的大戏。我不用拼脸的时代,她用才华撰写狗血又毁三观的人生。爱情教母琼瑶用50年的撰写64部大作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如何矫情?天不怕地不怕,害怕有文化。她尽情挥洒笔杆歌颂。琼瑶的人生经历与快要死去的电视剧相比是绝妙的。她是怎么用5段感情坐稳“”“矫情达人”的宝座呢?

一家人搬到了台湾。战乱平息后,父母在台湾有了稳定的高收入工作,认为幸福的生活即将到来。琼瑶的写作启蒙正是她的父亲。以妹妹优越的成绩,琼瑶生下了日本人多次举枪指着琼瑶的头,这让她从小她就看淡生死。,父母对妹妹的偏好让琼瑶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可万万没想到这才是琼瑶开始。

琼瑶的写作启蒙正是她的父亲

高考第一次落榜使她气馁。这时,比她大25岁的语文老师岳父发现了琼瑶出色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上朗读了自己写的文章,增强了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琼瑶爱上了这个男人甚至母亲常年的侮辱,让琼瑶内心受到重创,患上了失去的琼瑶开始学习,成绩更差了。母亲无意间看到成绩单后气愤她,幸运的是,没死成,被救回来了。

她写了一封与岳父决裂的情书。但是这个男人有家室,而且夫妻恩爱,琼瑶给老师写情书,表达爱意,但是惨遭老师的拒绝。妈妈发现了情书。第二次高考又落榜的她觉得自己人生毫无意义。传开了。这一份情书断送了蒋仁的一生,也改变了琼瑶的一生。

琼瑶和乔石对象产生了好感很快两个人开始交往

琼瑶20岁时,一怒之下到学校找蒋仁,并把一切琼瑶的自作多情都给蒋仁,学校辞退了蒋仁,另一边被救活的琼瑶也因为丢脸而放弃学业,专心搞创作。,琼瑶和乔石对象产生了好感,很快两个人开始交往,妈妈不喜欢景润,但琼瑶这次要为自己的幸福竭尽全力。恋爱的她不惜一切代价和京润结婚了。

第二年,两人有了爱情的生下儿子后家庭的压力增大了,京润的工资已经完全负担不起房子了,柴盐酱醋茶会引起两人的矛盾。为了弥补家庭,琼瑶重新开始写作,她爱上了父亲的朋友庆筠。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吃了甜味的琼瑶是爱情小说,他是个英语老师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因为喜欢习作经常来家中请教琼瑶父亲

《窗外》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

终于,以她和蒋仁的为原型创作的作品《窗外》。被“皇冠”杂志社看上,琼瑶收到了约稿信并邀请她在平台上连载。《窗外》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连带着琼瑶赚了很多钱,她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远在海外的庆筠,但换来的却是他的这和他推崇的高尚思想不同,认为琼瑶写的有辱斯文,毫无艺术气息,是糟粕。两人因为这个经常吵架。

庆筠回国之后,琼瑶已成为畅销作家,带来的收入远远超过庆筠的收入,这让大男子主义的庆筠十分屈辱。当她沈浸在《窗外》获得的人气和财富的喜悦中时,一次签售会上,母亲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她的喜悦,母亲责问她“你的才华除了出卖父母赚钱,你还有什么本事?”让琼瑶颜面扫地。父母甚至把《窗边》创作的背景告诉了庆筠,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态度骤变,他认为他的尊严被琼瑶扔在地上反复摩擦,之后更是对琼瑶百般羞辱。

结语

琼瑶还对林婉珍说, :“如果你还爱他,不准备放弃他,就牢牢的守着他!他走到哪里,你跟到哪里,他可以来我家,你也可以来我家。只要你不给他机会,我就不会给他机会! 无论如何,你是妻子呀!你可以名正言顺的跟着他呀!”八年离婚战后,琼瑶嫁给了平鑫涛,开始了她的“幸福人生。”而且中途很奇葩的是,平鑫涛离婚还要去前妻家吃饭,理由是前妻家的饭好吃。

在琼瑶的作品里,最不缺的就是歌颂不被宠爱的小女儿的心酸,的真情。就像汪紫菱觉得姐姐绿萍什么都不出错,自己才什么都是错,而且小说最后还让绿萍被抛弃。而且琼瑶觉得,失去腿远不如失去爱情重要。不管怎么说,琼瑶阿姨留给我们的是一辈子的回忆,不论是好是坏。她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她造就了这个爱情时代。

在琼瑶的理解中,爱是一种激情式的浪漫爱,其中充满了戏剧化的情节。琼瑶通过自己书中或戏中人物反复强调爱是极富激情的,其多部小说或戏所表现得就是两情相悦的男女如何由一见钟情而好梦成真的故事。在这种琼瑶式的爱情观理解下,爱是一种令人陶醉情感。两人从相遇到结合间如醉如痴的迷狂状态被当做双方强烈的爱的明证。为爱死去活来,为爱而痛苦,都象征着爱的强烈程度。在这种关于爱的理解中,爱是占有,拥有对方的一切。反过来,爱又是放弃,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放弃自己。先放弃后结合在一起的两人,一同陷入到一种共生性的沉迷状态。这种爱情游戏,从深层的分析来看,完全可归为施虐狂与受虐狂的共舞。此外,在琼瑶的爱情观中还坚信,爱意味着你终生只爱一个。“从此以后,我的心中只有三个字‘何慕天’”。这正是典型的琼瑶式爱情语言。于是,爱的问题就是寻找爱的对象的问题。爱是等待,等待着你的唯一与你相遇;爱是寻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唯一,然后你们一同“堕入爱河”的过程。这种观念相信,只要找到了、得到了自己的“唯一”,爱的问题就会自然解决,“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就会从此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概正是由于琼瑶对这种醉人的激情爱的描写打动个每个人心底深处或多或少存在的对强烈情感的渴望与迷恋这根弦,迎合了众多读者或观众的某些心理需求,使得她赢得了那么多的读者与观众。但奇怪的是,在琼瑶本人作品中,却又存在着一些自我拆台的情节设置,对上述的爱情观做出了否定。试举两例。

其一,琼瑶相信爱的对象是唯一的。但细心人会注意到琼瑶戏中一种矛盾场景。女人公爱上甲,并认为自己心中只有甲,绝不会爱上别人,大量的戏围绕两者展开,却最后峰回路转,出于各种可以原谅的意外,女主人公嫁给了乙,并且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又爱上了乙。如在《几度夕阳红》女主角相信只爱一个人“何慕天”,读者或观众为此而感动不已。但最后书中女主角却又发现自己爱上了那个本来不爱,只因一起生活了多年的丈夫。

于是,我想明白:在琼瑶的观念中,一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那么他是否可能再爱上另外的人呢?或者说:爱的对象究竟是不是唯一的呢?

本来,琼瑶是想通过唯一的爱来打动人,但她自己却否认了这一假设。

其二,在琼瑶的观念中爱情是崇高无比的。但我们却又会在其作品见到这样的情节:甲爱上了丙,并发现丙正是她一生中寻找的那个唯一,但她又发现与其关系非同一般的乙也爱上了丙。出于对乙的同情心或别的原因,甲放弃了丙,而将丙让给了乙。当甲如此做时,往往还被渲染成崇高的牺牲精神。于是导出一个令人困惑的疑问:在这种所谓伟大的爱情中,人难道能被当作物一样被转让吗?在琼瑶眼中那样崇高无比的爱情难道也是可以转让的?

这种分析只是揭示了隐藏在琼瑶作品内部的矛盾处。事实上,隐含在琼瑶式爱情观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问题在于:如果把爱仅仅看作是一种强烈的情感,那么由于情感这东西可以产生,可以消逝,可以强烈,也可以变弱的。我们如何能期望着一个人的情感始终处于强烈状态呢?

其实,作为编织浪漫爱故事的高手,琼瑶是深谙此理的。她当然明白,为了使主人公的情感能更长时间地维持,就必得在两人的结合过程中设置障碍。如果说,以前这种障碍多还是由于父母反对之类的社会问题的话,那么在现在这种客观障碍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就只有设置人为的障碍,即误会的情节了。这恐怕正是此类剧中三角、多角戏不得不引入的原因吧――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可增添误会的呢。至于婚后,人的一生中更长的时间中,这种浪漫爱是否还能一直维持得下去,可不是琼瑶式浪漫剧深究的问题了。而这也正是此类电视剧总要在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的结合之时拉上大幕的原因了。

简单说,激情式的爱,其本性决定了只能是短暂的,不可能是长久的。因此,曲折的情节就是必要的,并且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些障碍的存在,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人的激情。正是曲折情节的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才一次又一次地引发出人的激情。爱情路上的曲折是为了最终的圆满结局做铺垫。所谓大悲后有大喜。当主人公赢得了“真正的爱情”后,大幕拉上了。“以后我会永远爱你,再也不伤害你。”天真的读者会听信了这样的承诺,当戏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时,会满足地认为戏中的人物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作如此想的读者或观众却没有意识到在琼瑶式的爱情观中上述的说法是自相矛盾,不可共容的。因为在激情爱中,很大成分要靠伤害(当然了,一切伤害在琼瑶作品中差不多都是由所谓的误会造成的)对方而激发。如果再也不伤害对方,那么一切都将归于平淡,浪漫爱也会寿终就寝了。事实上,琼瑶式的爱情必得在

误会-受伤害-大痛苦-误会解除-大喜悦-又一次误会……

这一循环中得以实现。这一循环反映在作品中就是戏中的一幕接一幕的高潮情节。大苦与大喜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只要取消掉其中的一环,浪漫爱也就消失了。这样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伤害是爱的前提。只有存在伤害时,爱才存在。当伤害没有时,爱也就没有了。对那些相信大幕拉上,公主与王子永远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来说,这真是一个莫大嘲讽。

也许真正令人感到奇怪的并非琼瑶作品中如此相互矛盾的观念能交织、融合在一起,而是这一切竟能让众多读者或观众不觉察其中的漏洞并陶醉于其中!当审视这一点时,我不知要感叹琼瑶的高明还是观众的幼稚了。

西方女权主义者长大,认为童话里“王子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蛊惑了大家成年后恋爱观的毒药。在中国,是不是也有这么一批人,长大后发现:不是所有感情,都是从一段排比的长篇表白开始;不是所有对上眼,都是一见钟情;当你介绍自己、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也不会有一段背景音乐凭空响起。

琼瑶笔下的爱情大多是畸形的,三观还没有竖立起来的那些年,很多人都被那样的爱情感动过,比如《窗外》中的“师生忘年恋”,《一帘幽梦》中“姐夫和小姨子的爱情”,还有《碧云天》中“爱上老师的丈夫”等故事。

《窗外》据说是琼瑶根据亲身经历改编的故事,书中的主角江雁容和康南冲破世俗的牢笼,上演了一段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最后以悲剧告终。

《一帘幽梦》的紫菱与姐夫楚濂的相恋本就是不伦,最后受到责怪的确实绿萍这个名副其实的受害者,一条腿比不上爱情的荒谬让人不寒而栗。

《碧云天》中女老师好心救出的女学生竟然救出祸害来了,不仅堂而皇之的抢走老师的丈夫,还为其生下孩子,整得原配反而像个罪人一般。

在当时爱情光环的笼罩下观众觉得浪漫和美好,现在看来这些故事的主角都过于离经叛道不守道德,那些“爱情至上”“为爱牺牲”“枉顾世俗偏见”的勇敢,其实都不过是不可理喻的借口。爱情或许是情不自禁的东西,但以放弃道德来成全,恕我不能苟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578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