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其实也没有说十分出格的话,就是有些意气用事。作为主持人的他,不是处于中立位置去调解两人之间的互怼产生的火药味,而是站在郭敬明的立场之上,以一种人多势众的感觉压迫李成儒闭麦。这种“偏心”,对主持人来说,是低情商和搅屎棍的表现。
一、 郭敬明和李诚儒因个人取向、专业程度又起争执。事情的起因还需要从费启鸣、马伯骞等人的表演说起,两人的演技在综艺上的表现算不错了,但是和其他参赛的演员相比,差的不止一点点。李诚儒应该是对演戏的要求很高,他很期待从这些年轻的演员身上看到演技之光,可是每次都失望,这次他直接批评此三位青年演员的演技是那种“一个宝剑插到胸口连痛苦都没有”。
当郭敬明要给这些青年演员S卡时,李诚儒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开启了互怼模式。过程之中郭敬明抛出了那张王牌口头禅“存在就是合理”。这样一顿语言交锋之下,火药味便越来越厚重。
二、 大鹏帮着郭敬明说话,明显被嘉宾带偏,没有做到主持责任。面对两位嘉宾的互怼,作为主持人的大鹏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控场,让互怼的热度降下来,让节目能顺利进行。但是他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仅在李诚儒开口时就说“啊,你这就预见了”这种挑衅的话语,还在后面的调解过程中,一个劲地堵李诚儒的嘴,站在偏心的立场上义正言辞的驳到李诚儒哑口无言。这种场面,在观众眼中就是主持节目的典型反面教材。
三、 一档次次因为撕X出圈的演戏综艺,真讽刺。一档标榜探讨演技的综艺,对选手的演绎不谈专业谈个人取向,真是对节目立意的讽刺;一群靠撕X热度拉高节目知名度的综艺创作团队,真是演艺界的无能之辈。要我说,李诚儒大可不必这般理他们,本来就是综艺,太在意干啥?最后还给自己闹得一个群起而攻之的下场。
李成儒这个名字第一次上热搜,
还是在节目上和郭敬明battle
郭敬明组的演员演了打着校园暴力的旗号
实际上和内容并没有什么关系的《悲伤逆流成河》
李成儒看不下去,直接吐槽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都在谈恋爱
难道我们的生活中只有搞对象里那点破事吗?
家国情怀,志人义士,那么多东西可以写可以演
我们的年轻人难道满脑子都只有恋爱吗
面对李成儒的诘问
郭敬明使用了惯用杀手锏——诡辩+扮可怜
其次晾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东西,但是请不要阻止别人喜欢它,存在就是合理的。”
舆论一边倒向小四,第一次李郭大战以郭敬明的胜利而得终
第二年李诚儒继续参加了演员请就位
知耻后勇继续大战郭敬明,李诚儒第二次上热搜
还是因为郭敬明面对何昶希车祸式面瘫表演
不顾众人劝阻,一定要给何昶希s卡
李诚儒再次批评郭敬明不应该随心所欲
郭敬明又用了和去年一样的招数
说出一大堆道理后,总结:“存在就是合理。”
但是李大爷已不是当年那个大爷,
这回李成儒学精了,提前做好功课
气定神闲地回怼郭敬明:
“你那句话本来就是错的,原话是这样的,
存在是有原因的,后来以讹传讹,就变成
存在是合理的,他的表演水准的问题 ,
不是你可以随性而来的。”
这一次观众们纷纷站队李成儒
于是李郭大战20,是李成儒取得了胜利
在这个节目里,其他几位导师没怎么用心
完全就是来捞金来了,随便指导指导
这只是一个综艺,节目过得去就行了。
李成儒不一样,在这个节目里有啥说啥
批评流量扭曲市场审美,批评演员演技浮夸
不留一点情面,还贡献了: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刺喉”的三如场面
正在网友力挺时,李大爷功成身退,
不为五斗米折腰,退出录制了。
两次和郭敬明的争论中,不难看出
李成儒是一个老式古派的读书人
从李成儒字正腔圆的口音里,不难听出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京片子
从小在故宫旁边长大
小时候放风筝,一不小心,
风筝就能挂故宫西南角上。
从小热爱艺术,喜欢为艺术献身。
看见杨洁导演拍《西游记》
就让杨洁导演好歹给他安排个角色。
实在没有合适的角色,李诚儒就去做场务。
沙僧的扮演者,还是李成儒推荐给剧组的。
虽然热爱表演,
但李成儒当时的心思不在舞台上,
拍完《西游记》后,李成儒下海做买卖。
倒腾过苹果,带鱼和服装
生意很好,每年都能挣五六十万。
90年代,没几个人骑得上自行车的年代
李成儒老师已经开上大奔了
1991年,李成儒通过做生意兼炒期货
赚到了上亿资产,一下成为有名的公子哥
在西单开了最大的鞋城,服务员就有一百个
就是当年有名的“特别特”鞋城
李大爷年轻的时候就很会搞宣传
招服务员在北京登报选美,
标准是演员和空姐那样的,肤白貌美大长腿
工作服按空姐的标准定制,最后选中100人
店铺广告语:
“特别的舒服,特别的质量,特别商品,给您特别的满意”
传遍北京城大街小巷。
店铺选在北京的黄金地段,一时间成为北京最火的鞋装城。
那是李成儒最风光的几年
在昌平的房子能种500棵樱桃树,家里有够几百人吃饭的锅。
当时人们的平均工资是两百元,
李成儒在外汇仓库里放着的,是1300万,美金。
因为颜值在线(李老师当年还是有头发的)
身价过亿,一跃成为“京城四李”之一
吃穿用度上,马上层次就起来了。
开奔驰宝马就不用说了,
穿几万块一条的进口名牌西装,
配的是一万多一条的名牌领带,
穿500块一双的袜子。
李成儒客串过《大腕》,
虽然扮演的是一个神经病,
但是台词却是他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有钱的李成儒出手也很阔绰
看见一个服务生服务的不错
甩手就给人100美金。
因为自己心情不错,好几百张的美金说送人就送人
后来李诚儒结婚,娶的是大青衣
婚后有了儿子,生活美满。
但是也没有美满多久
1992年李成儒离婚,儿子判给了母亲
李诚儒的事业也慢慢走了下坡路
有钱后的李成儒没有满足,野心变得更大了
把目光瞄向了来钱快风险大的外汇
鲁豫曾经问他,有钱是一种什么感觉?
他回答说,是一种犯糊涂的感觉。
他确实在膨胀中迷失了自己犯了糊涂
1993年,美日贸易谈判破裂
汇市崩塌,他的一千多万美金人间蒸发
一夜破产
李成儒后来回忆说一夜破产是这样的感觉:
“后脖颈子往脊梁骨冒冷气,
第二天就开始掉头发。”
那一头浓密的黑发,也是在那个时候掉光的。
赔了个血本无归后,
他想过很多办法东山再起。
因为喜爱餐饮,还自创了品牌“儒家菜”
2005年在北京三环开了一家酒楼
虽然很用心的经营,但生意还是不好。
跌到谷底的李成儒想明白了:
“我反思了一年,
问我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是表演,
那我还做生意干嘛我不做了。”
李成儒开始了全职表演
表演上他也是一个极有天分的人
当时拍冯小刚的《大腕》,
四五百的台词来一遍就能背过去
一个因为搞房地产疯了的精神病 ,被李成儒演活了。
在《编辑部的故事》里他演何必,
举手投足都是北京人特有的圆滑、
吊儿郎当,人人看得牙痒痒。
在生意上经历了大风大浪,是非成败转头空
在表演上,李成儒也一点儿都不含糊
演老舍先生话剧《龙须沟》
这个饱受心酸的老曲艺艺人的血和泪
都让李成儒演出来了
拍《重案六组》
看剧照就能知道他扮演角色的性格
四十多度的天还在横店拍戏
坚持反对演员哭戏用眼药水。
面对演技市场上的不公平,没人敢站出来说
李成儒不仅敢说,
还把《演员请就位》办成了《吐槽大会》。
吐槽演员立人设:
“想知道市场真的需要什么样的演员吗?
需要人设最好的,雇就要雇最好的话题设计师,造就造最棒的新闻,
微博直接热搜,最起码得前十往上吧?
什么结了离离了结结了又离的,全给他传上去。”
吐槽年轻演员偷懒用替身和配音:
“你戏演的不好没有关系,
咱们文戏找文替,武戏找武替,露身子,
咱们就去好莱坞给他找个裸替。
词儿记不住也没关系,您只需要念12345。
后面咱配音给配上英伦腔,
那不是倍有面子。”
不知道夸还是骂郭敬明:
“喜欢你瘦弱的外表,和不太美丽的声音。”
看完关晓彤的表演,不急着评价
而是讲了个小故事:
京剧名家袁世海先生去看戏,
看完说:“不赖,不赖你啊。”
用幽默传达了态度。
李成儒对别人狠,对自己的亲儿子也不手软
李成儒大儿子李大海上《非常静距离》
声音哽咽地回忆了自己的奋斗史:
父母离婚后和妈妈挤在小出租屋里,
虽然妈妈的经济状况并不好,
但还是拼尽全力把自己送到寄宿学校。
毕业后自己摸爬滚打,为艺术献身。
过来一会儿,主持人提议连线李成儒
李成儒一接电话,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你有什么呢?你一无所有,
你只有我给你的这个生命,
你还为艺术献身,你有什么作品吗?”
在各个公开场合,对儿子不留情面:
“我不认可他,他没有任何的成就,
如果不是因为他爹是李成儒,
没人会认识李大海。”
不少人吐槽李成儒“爹味太重”
“大家长作风”“贬损儿子人格”,
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注意,没说是正确的)
中国式大家长,自己有了成就
当然是希望儿子超越自己的,
青出于蓝胜于蓝,哪是那么容易的,
不然郭麒麟早就离开德云社单干了
李成儒对儿子要求过高,儿子不能满足时,
开口就是“是我给了你生命……”
每个中国孩子,
都是在这样的说教声中成长起来的。
说李成儒大家长作风,一点儿也不过分。
但要说李成儒身上“爹味过重”,
可能就有点儿冤枉他了,
李成儒虽然心直口快,
不喜欢郭敬明就写在脸上,
人人奉为经典的无厘头喜剧他一脸不屑,
但他绝不是一个狂妄自大虽普但信,
时时刻刻都在说教别人的老头。
指导别的演员演戏,
面对杨臣刚这样的专业演员,他一点就过
也尊重其他演员的专业意见,
给没有表演经验的杨坤评价:
他很坦白地说,你模仿的不错,
我不能昧着良心说话。
批评完也不忘鼓励:“最后一个景,
你在风雪中握着刀。这个做的不错,
比冯小刚有样子,
你以后可以尝试一下演员这条路。”
杨坤显然很受用,表示:“就爱听你说话。”
李成儒的热搜词条由第一季的:
“李成儒凭什么这么和小四说话”
已经变成了第二季的:
“儒学三连”。
他是真的有资格和郭敬明辩论
虽然李成儒后来过的都是不缺钱的生活
但李成儒小时候,是实实在在吃过苦的。
两岁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父亲。
和其他一共十个兄弟姐妹有母亲抚养
含辛茹苦长大
虽然住在故宫旁边,但是家里太穷了
穷到要吃春天树上的柳芽
这时候后来为什么能把《龙须沟》
里的穷人演活的原因。
12岁的时候报考艺术团落榜,
一直到18岁 ,拜北京最出名的话剧社——
人艺剧社的老先生董行佶为师,
学习台词和表演,才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1995年,41岁的李成儒出演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才走上了舞台。
李成儒的性格,是上一代老艺术家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重义气,是个有骨气,有操守的读书人
对了,李成儒老师的座右铭是:
“仗义每多屠狗辈,娱场尽是侠义姬。”
简单好爽的性格可见一斑
出身不高,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
走出贫穷,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在专业领域内有话语权,自己对工作不含糊。
行业内有看不惯的现象,也敢指正。
私生活方面基本无绯闻,
按理来说应该是一个被交口称赞的
德艺双馨的老艺人。
但是偏偏在教育这一方面,备受吐槽
李成儒对儿子的打压,一度被人说成是pua
基本是从自尊到人格的全面级否定
这一点,李大海和小时候的郭麒麟很像
郭麒麟小时候,家里郭德纲的徒弟过多
郭德纲为了培养郭麒麟谦虚的性格
命令郭麒麟,家里的所有东西,他不准先吃。
永远是客人不吃了,家里大人不吃了,
甚至家里狗都不吃了,郭麒麟才弱弱地问:“爸爸,我可以吃吗?”
学艺苦,郭麒麟也没少受过郭德纲打压。
不仅咱中国家长这样,日本家长也这样。
北野武的 育儿 理念是:“做父亲的,
怎么可以和孩子共同相处呢?那怎么行呢?
做父亲的没有威严,不让孩子害怕你,
那怎么行呢?”
这是东亚家长的统一理念(并不代表正确),
李成儒吐槽各种演艺乱象的背后,
是希望这个行业越来越好。
李诚儒对待儿子看似冷面无情,
其实是望子成龙的心太过激
非要说李成儒有什么缺点的话
那还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大家长作风
李诚儒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
很早就学会了不勉强自己,却还没学会不勉强别人
李成儒后来也反思,错过了儿子的成长。
以后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儿子。
现在在家就是摘摘樱桃,玩玩古董
有没有什么压箱底的小玩意儿?
李成儒谦虚的摇摇手说:“压箱底算不上。”
随后随随便便拿了个精致的元代水晶鹅,
真·豪气不减当年
作者/安琪
这不是李诚儒和郭敬明之间再次发生了争执,而是李诚儒在参加完演员请就位第1段的录制以后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李诚儒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对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感情用事行为的不满。
一、郭敬明感情用事郭敬明不是在演员请就位中某一期进行了感情用是,而是他在节目中大部分都是感情用事。而两人产生严重的争执是在第2期的时候,这一期何昶希的表演在场上的导演和嘉宾看来都很差,也包括郭敬明。但是郭敬明依旧非常意外的将4位导演共用的8张S卡之一,给了何昶希。李诚儒看到郭敬明给S就非常不满意,他认为何昶希的表现根本不值得这张S卡,而郭敬明却说他觉得合唱戏非常独特,想给何昶希的表演一点鼓励。对此他还特地解释说,自己并不是想和和何昶希合作。
因为这张S卡,场上的演员也很吃惊,所以后来就有一位女演员上来问这几位导演给S卡的标准是什么。郭敬明又解释了,他给S的理由,就是他想找这位演员演戏。李诚儒听到郭敬明的话觉得郭敬明的行为很不对,明明在之前说不是想找他演戏,才过了没有多长时间,就立刻改了自己的口供。
二、两人之间的争执两人在这次争执以后就没有像第2期一样大的争执了,李诚儒在结束完演员请就位第1段的录制以后接受了一段采访,他在这次采访中发现了自己的不满,觉得郭敬明非常的感情用事,狠狠的吐槽了郭敬明。
三、个人看法可能有人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剧本,可以李诚儒的身价地位又不至于会为了这点劳务费去弄这些,我个人觉得肯定都是真实的争执。李诚儒是一位对演员行业比较虔诚的演员,所以他才在节目当中尽可能的以公众的角度去评价演员的演技。没有为了不得罪人就说好话。相对于其他导演和稀泥的行为,李成儒所做的才是一位真正的点评嘉宾。
在节目《演员请就位》播出之后,激发了激烈的网络热议,尤其是资深艺人李成儒和郭敬明的论战,更是登上了热搜,二人的“唇枪舌剑”让网友看得既无语又过瘾,在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片段演完之后,主持人沙溢让李成儒来点评。
没想到李成儒直接没有给演员和导演一点的面子,更是直言把这个片段评论的体无完肤,李成儒感到这种剧情对于年轻人一代没有什么益处,更是没有乐观向上的功用,之后在后台的采访中,李成儒更是直言不喜好这种低价的作品。能这样来指摘郭敬明声明他有自己的底气,很多人都好奇李成儒究竟是如何的背景呢?
李成儒是一位北京人,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公共还认为自行车别致的时候,李成儒已经开上了奔驰,他曾在节目中说过,他曾在节目说,他有个四合院就在故宫旁边。至于他家中的古董,更是如数家珍,可以看出来李成儒是多有后台的一位男演员,而演戏向来不是他生计的技能,只能算他的乐趣,对此,很多网友也是表示,背景太强大,普通人惹不起。尽管李成儒的知名度不是很高,然则在很多电视剧和影戏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还有他在演艺生涯中的成果,的确付出了不少精彩作品,此中有很多都是经典之作。身为演员的他,确实能担当起戏骨这个称号。能在舞台上责备别人,很分明这是需要底气的,自然这种底气大部分要来自作品以外。李成儒是地道北京人,在别人还由于生计打拼的时候,他已经在四合院里四处玩耍,在别人还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人家已经是奔驰在身了。
应该是1998年到1999年之间,他们二人矛盾爆发是因为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对戏时台词问题,这部戏虽然是2004年才放映,但是1998年开始拍摄,1999年正式拍摄完成。
90年代的郑少秋,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佳作不少,例如1992年的《戏说乾隆》、《大时代》,1993年的《笑看风云》和《天地男儿》等,特别是那部《大时代》,因为丁蟹一角过于经典,近两年香港那边再次播放,收视率依旧可观。足见在90年代,港台明星得多受欢迎,到了咱们这边更是火的一匹。
于是,在1998年郑少秋被咱们这边邀请主演电视剧《清明上河图》的第一男主角张择端。正巧在这部电视剧中,郑少秋少不了要与李诚儒对戏,郑少秋作为一名香港人,普通话说的没有粤语好,跟李成儒对戏的时候,台词跟不上节奏,为了完成拍摄进度,他采用念数字的方式,与李诚儒对戏。
李诚儒一看郑少秋这架势,这么有名气的男演员,说台词都不会好好说,那你还跟我对什么戏。心念及此,头也不抬就离开了片场,其实我觉的他们二人谈不上什么矛盾,最多是李诚儒不认可郑少秋作为一名演员,对工作充满敷衍,令他不悦,这事儿还是很多年后,李诚儒面对访谈时说出来的。
李诚儒当初为何会愤然离席,原因有二:
01、老北京人特有的坦率、真诚
老北京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一不二,或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喜欢虚头巴脑、直率、认真,而李诚儒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北京人,对事儿来不得半点儿含糊。据李诚儒自述,当初他在拍戏的时候,另外有一个剧组,也在拍戏,本来他是个认真的人,做事儿的时候,全神贯注。
但是,他的助理把另外一个剧组现场,录成视频给他看,那场戏是两个演员的戏份,但是却有四个声音念出台词,两位演员只是摆一个架子。看到这一幕,李诚儒作为一名老北京人,老炮儿心性立马上来了,公然表示,如果那么一天,我李诚儒要是台词功底弱了,台词都背不出来了,我立马滚回家抱孙子去,绝对不在剧组里装孙子。
老北京人就是这么坦率、真诚,有一说一,台词对演员来讲是基本功,一个演员连基本功都做不好,李诚儒作为一名老北京人,当然忍不了,肯定得愤然离席,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爷不伺候。
02、不喜欢演员弄虚作假李诚儒曾经表示过,现如今唱歌假唱,会被观众嗤之以鼻,演戏跟唱歌一样也不能够掺假,你一个演员连自己的工作都不做不好,还当什么演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