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堆人围观别人吵架,不拉不劝,这种心态是比较正常的表现了。
毕竟,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过路客驻足观看,他们根本就不明真相,如果草率参与其中乱劝架,可能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之嫌。没有起到灭火的任何作用,反而是火上浇油的反作用了,以及这样,除了围观,看事态发展之外,也就是看热闹的份了。
当然,围观其中的人们,不乏有亲者痛,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了。
我们都知道,吵架不是什么好事情,谁愿意吃饱饭没事干乱吵架呢?
但是, 社会 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以及各自具有的个性使然,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分场合地点而大吵大闹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发生了。
不过,有时候通过吵架的方式方法,也是能够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了。尽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粗野,不可提倡,但谁又说这样做不好呢?据理力争没有什么不对。自然是各说各有理嘛。
而对于看客来说,面对这样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局面,你会选择站在哪一边呢?怎么去拉去劝呢?热心帮助人没有错,但不分青红皂白乱帮,结果会惹得自己两边都不讨好。以及这样,倒不如置身事外,落得一个看客的份了。
这就是一堆人围观别人吵架,不拉不劝的心态表现了。这种心态表现是属于普遍现象的,很正常的。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情景:有一个人想要跳楼,楼底下好多人,这些人有的拿手机拍照的、有说有笑看热闹的、甚至还有的不嫌事大对跳楼的人喊“你跳啊,跳啊!”。这些人都是什么心态?
我想这些人都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麻木的人,有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我觉得这些人配的上这本书的描写,不管别人有什么样的困难事情,如果没有能力去帮助的话就不要看热闹的心态,甚至想别人不好的心态!
你所说的问题虽然好多人可能没办法劝架,但是不看热闹完全可以吧!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国民素质还是有待提高,为什么国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因为高速发展的经济使人们生活好了起来,但是精神文化建设却没有跟上,所以我们都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把咱们的整体国民素质提高,这样我想这种心态会随之消失!
我是蜂富人生,我觉得,应该是这种心态:
一、 听听究竟是谁对谁错,帮着评一个理 。遇到争吵,双方激动不已,有些性情之人或热心人,会凑过去,细心听听,力争去做中间人,去调解一下。但有些事情,暂时无法介入,所以,就站在一边细心观察、倾听,等待时机。
二、 看看整个过程,学些生活中的经验,以防自己遇到该事情时能有好办法 。有一部分人是善于学习的人,他们在看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后,往往在有空闲时间的前提下,顺便参与观望,学习其中的经验教训,扩大自己的认知面,好为将来自己需要类似知识时,可以有效拿出办法和意见。
三、 没事干,时间多,看看他们之间吵架,也挺热闹的,作为饭后的谈资 。这些人,基本无正经的事情去做,到处转悠打发时光。遇到哪里有聚集、发生突发事件,便挤入其中,观看事态发展过程,观看当事人双方是如何斗智斗勇。以便没事时用于聊天所用。
我觉得,基本就这几种情况。当然,也可能其中还有个性需求的人,例如,文学创作者、画家们观察,以便今后供创作时使用;也可能有 社会 学者等,研究人的个性特点者。等等。这就是我的看法,分析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教。
可能是事态过于炎凉,不管任何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先考虑的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利害,看架不拉架,就只是看看热闹,可能真的是人性的丧尸吧,但也不乏有人会拉架的,人性本善,世间还是不缺好人的,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哭的不怕纸扎多
现代人心里压力大,调节
了解一下,茶余饭后做谈资
答:
是一种“与己无关,高高在上”的心态,是一种“明哲保身,袖手旁观”的心态,是一种“张家长,李家短,人家闲事我不管”的心态,是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 。一句话,是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
还有一种最为可恶的心态,就是“站在高山观火”,火烧得越旺,越是提神,越是来劲,越是开心,越是兴高采烈,越是洋洋得意。
还有一种是“根深蒂固”的心理定位,无论你如何给他“洗脑”,他都不会改变。这是什么呢?就是这么一句话,叫“别人家的尸体难道扛进自己的家里吗”,什么意思?就是“不是自家的事情你何必要自讨苦吃揽进自己的怀里呢”。
不过,也总会有“打抱不平者”站出来加以制止,总还有不少热心人会打个报警电话,让警察叔叔来早点解决。
很明显人的一种爱看热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因为事情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也少不了一下准备去帮助他人的人
有两种心态:
1、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的心态。
2、正能量的人,还没看明白咋回事儿,不知道怎么去劝说,先了解事情的原委再去选择性去劝说。如果有危险性的,一般都会选择报警处理,这样的人占大多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而己。现时下这种人很多……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不会贸然出手的。万一人家是两口子,吵完了又如胶似漆抱着一起走了,拉架的岂不尴尬。
不是因为反应迟钝,因为以下原因:
01自尊水平02认知差异03性格使然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周围其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是人类体系中的唯一成员。”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互动过程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皆因每个人的处事方式存在差异。
所以人与人之间有相处和谐的,也有相处不好的,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争吵,从而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明明有理,却吵不过别人,事后才想起回怼的话,非常懊悔和生气。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脑子反应迟钝,没有对方聪明,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和这三点有关。
01自尊水平什么是自尊?就是你怎么看待自己,你喜不喜欢你眼中的自己。
通常来说,吵架厉害且不讲理的人,内心充满自信,她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喜欢眼中的自己。看似懂得保护自己,自尊水平高,但其实自尊水平很低。
他们吵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赢了对方,不能受到一点损失和伤害,至于吵架是否给他人带来不好的结果或是个人影响,统统不考虑。
永远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这种人非常自私。
吵架弱的人,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怼不过别人,气得浑身发抖,脸涨得通红,更懊恼的是,事后才想起回怼的话,但是事情已经过了,也没必要再去争吵,所以时常不喜欢眼中的自己,觉得自己太笨
他们会顾及到自己带给周遭的影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会以声势的大小和蛮不讲理,强行地让别人屈服。
与人争吵时,脑海中会蹦出评价对方的词语:“丢人,没面子,不是一个层次,素质低下”,出发点是维护自己的自尊水平,自然想不出怼人的话。
而对方把重心放到了如何赢你,击垮你,同一时间,你和对方的思维模式不同,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
为什么事后才想到怼人的话?因为不稳定的高自尊,大多数人都属于不稳定的高自尊,包括我在内。
比如:听到别人夸奖鼓励,会自信满满,听到别人贬低,会产生失落。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吵架时维护自己的自尊,自尊水平达到顶峰,吵架过后没有环境的影响,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感受,自尊水平降低。
有些人会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肯定吵赢对方,遗憾地告诉你,即使给你几次机会,也依然吵不赢,因为对方的自尊水平始终比你低,不需要顾虑,而你始终受限。
02认知差异什么是认知?通过活动认识,了解,它是由一系列发展能力组成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了行为模式。
正向的认知,产生正确的人生态度,视烦恼,困难为向上的挑战和动力,从而人生路越走越顺。
负向的认知,产生错误的人生态度,视烦恼,困难为向下的绊脚石和阻力,从而人生路诸多不顺。
吵架厉害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讲道理,声势极高,恨不能吃掉对方。一种是话语不多,但每说的一句话,都能将对方怼得无话可说。
前者认知能力极差,只看到事物的表面,不经过分析思考,妄下结论,属于冲动无脑型。
后者认知能力极强,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经过缜密的思考,让人信服,属于成熟智慧型。
而吵架较弱的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心地善良,宽厚待人,不与无知的人争高下。这种人的认知极高,他们的人生态度是不与小人为伍,要与智者同行。
若是与亲人发生冲突,会选择先安慰,实在不行立马消失一会儿,等对方消气再表明自己的态度。
若是与外人发生争吵,会选择甩袖离去,懒得浪费唇舌。事后虽然想出怼人的话,也会一笑而过,不放在心上。
另一种是“君子动手不动口”,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吵不过就直接动手,这种人性子比较直,没啥心眼,很实在,但也属于有勇无谋。
他们对吵架厉害人的认知是正确的,知道对方的行为是错误的,自己不会像对方那样不讲道理,但是对自己的行为认知是不正确的,因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永远离不开沟通,而非动手。
认知的差异,导致了争吵时被情绪所控,自然怼不过别人。事后认知恢复正常,情绪稳定,想出一堆怼人的话,也无济于事。
03性格使然我们经常说,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不会因为后天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其实不然,基因遗传只是一小部分,原生家庭的影响则占了最主要的一部分。父母给养成了某种习惯,成年之后才真的很难改变。
父母若是蛮横不讲理,很大程度上培养出不讲道理的孩子,父母若是脾气很坏,孩子则不会控制情绪,脾气也会不好。
虽然性格外向,但脾气极差,很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吵,人际关系相对也不好。
父母若是憨厚老实,不爱说话,孩子的性格也会相对内向,虽然脾气好,但不愿与人沟通和交流,遇到不讲理的人,只能被欺负和受气。
发生争吵时,脾气不好的人,气势上直接碾压对方,而内向的人,气得一句话说不出来,并非反应迟钝,是习惯了不沟通不说话,遇到突发事件,大脑一片空白,只想逃避。
即使事后想到了怼人的话,不敢也不想找人再次理论,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造就了内向的性格,养成了或多或少的社交恐惧症,所以吵架自然吵不过别人。
吵架是一件消耗心力的事,不管赢还是输,都会影响个人的心情,并且气大伤身,损坏自己的身体,得不偿失。
与其吵架争输赢,不如心平气和坐下来好好沟通,因为吵赢吵输,事情都未必能解决,不被情绪所控,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
在感情生活中,你和你的另一伴吵过架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产生争执;
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容易暴露本性的时候。
你是否发现,两个人许多的矛盾,以至于后来的吵架常常是由一件很小的事引起的。
在吵架的时候,女生的想法往往是,“他一点都不懂我,竟然看不出我为什么生气。”;
而男生想的却是,“她怎么这么无理取闹,我明明已经跟他道歉了啊。”
彼此放大了对方的认知。
很多情侣都浪费了太多时间在这无谓的吵架上。
在争吵当中,控制情绪多数人是选择忍耐,忍耐就是增加水库的水,水越多,危险的力量就越大。
当失去理智爆发时,常吼叫到“我已经忍耐很久了”!
当情绪到极点爆发时:则更像山洪,像泥石流,有一种似乎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这就是情绪失控。
很多情侣刚开始的时候,都觉得对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或者帅气潇洒风度翩翩,等真正在一起时间长了,才发现男朋友(女朋友)吵架的时候喜欢砸东西,怎么办?
看到一个故事:
说俩人逛街,看上一个小挂饰想买下来,女朋友嫌贵不让买,他坚持掏钱买了。
结果,女朋友一下子把挂饰抢过去,当着许多人的面把挂饰砸得粉碎。
他一下子吓懵了。
回去的路上,他试图跟她沟通,没想到女朋友大发雷霆还打了他的脸。
后来每次吵架女朋友都会摔东西,不管是锅碗瓢盆还是手机电脑,不管是桌子沙发还是书桌宠物,拿到什么摔什么。
他们的关系也是吵架-打架-分手-道歉-复合-吵架,往复循环,竟然也在一起了几年,最后分手的时候,彼此都伤的很深,最初的那一点点美好早已消磨殆尽了。
一切的发生,没有没有原因的行为(这句话细品)
对方这种方式的背后是想要什么?
心理学上说,没有一种行为会无缘无故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它的动机的。
就像小孩子哭闹一样,他一哭准是想要什么东西,或者是想要通过哭达到某个想法。
有句俗话:有粉谁不涂在脸上,非要擦涂屁股上。
就是这么个理,如果一个人内心有需要,当然是先用正常的诉求方式来获得,只有尝试多次未果之后,才可能采取非正常的方式。
吵架时核心的能量是攻击,只是攻击的方式不一样。
有的人是火力全开的炮轰对方,而有的人采用的方法是默不出声的发出攻击,一般而言火力全开的炮轰对方是我们比较会看得出来他的攻击模式。
但其实我们在生活里的给对方脸色看,不答腔,冷漠,抽离都算是一种攻击的模式。
有的人会用“主动攻击”的形式来表达,包括指责、怪罪、贬低、肢体攻击等等。
这种表达形式是很明显的,同时,还能一股脑地将错误归咎在对方身上。
有的人会通过“沉默”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争吵时,面对对方的大喊大叫,摆出很委屈的样子,用冷战来回应对方。
还有的人会通过“被动攻击”的行为来表达,比如看起来好像毫不介意,但是言语中却满是讽刺、嘲笑、批评或指责。
这种人自己本身厌恶暴怒和暴力,但暴怒和暴力却令自己兴奋。
只要摔破几个盘子或者花瓶,他就觉得好过些。
因威胁恐吓而获胜,对手则因害怕而屈服,然后就得逞了。
努力像英雄一样,想在争执中获得自尊和自信,可是,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欲望却使他表现得像个婴儿。
犯罪心理学时候讲犯罪的「原始冲动」,也就是「动物属性」。
任何一个人气急了,都有可能杀人,不管他是大学教授,还是高中毕业生。
因为那一瞬间,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他了。
这和狗急了跳墙没有多大的区别。
弗洛伊德老爷子提过,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共同作用的。
用通俗点的话理解,就是每个人在现实世界里显示出的样子(自我),都是经过恶魔(本我)和天使(超我)博弈的产物。
恶魔(本我)就是「动物属性」,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
想想原始社会里的愤怒状态,暴力解决,直接动手揍你的!
上热搜那位重庆保时捷女车主,因为违规在斑马线上掉头与另一位车主发生争执,情绪爆发,冲上前掌掴另一位车主,没想到却被反扇耳光。
生气可以推开两个人的距离,两个人的距离一拉大,碰触到心碎的机会就下降,就像我们跟陌生人生气的机会比跟伴侣生气的机会少非常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关系会逐渐变得疏离,表面上好像是因为我们无法沟通,因为对方让自己很生气,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利用这些距离和生气,让我们不再碰触过去那些心碎的体验,但这却是一个非常可惜的方法。
婚姻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再是拘束,而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形式。
吵架为什么会越来越升级呢?
经常是翻旧帐,而且贴标签“你总是这样”。
吵架的时候要做到一点:
要澄清对方的想法,也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举例来说,对方说:“我觉得你真的很自私”。
你千万别急着反击:“那你呢?你又好到那边去?”
你应该静下心来,问一下对方:“为什么你这么觉得,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感觉这样子?”
这就是在澄清对方的想法。
在吵架的过程中有一个沟通艺术就是不以“你”来开头,不说你,而说“我”,说自己的情绪不会让对方抗拒的,多说感受,少说认识,我们好多人往往自己的感觉已经麻木了,经常一说就是自己的想法。
表达你的感受再加上“你觉得呢?”
指责别人,永远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看清自己,也很容易,只是不给自己机会。
征询的口气,这是一种开方的语气不是绝对的,要给人一种回应感,等待对方的回应,给对方辩解的机会,所以不用你开头,而是以我而开头说“我觉得……”
“我认为……”其实这是一种探询的一种方式,是澄清问题,你到底吵半天是为了什么?
需要澄清问题。
赶伴侣出门,你在撮合他们吗?
要知道,赶伴侣出门,那就是给了他们更多的相处时机,本来还没什么大事,也很少会选择放弃婚姻的,但是只要你这个时候给伴侣添柴加火,那就是赶伴侣选择离婚。
你想一想,你赶伴侣出门,那么离开家还能去哪?
那就是找TA的“红颜”,深夜还能发生点什么呢?
东西摔完了可以再买,感情破裂了就很难补救了。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自己的情绪。
关于吵架这件事,我觉得吧,要吵就吵得专业一点,别一言不合就开砸,动嘴就好,动手动脚就算了。
一旦因为吵架等原因,感情出现了一时的裂痕,就会想到要离婚,这一点与老一辈人的观念是不同的。
两个人在一起,意见不一致吵架是在所难免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也至少有1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人的行为,尽管错综复杂,但却是可以解释、可以预测、可以调整的。
愿所有的苦难,都是虚惊一场。
愿所有的生命,都被温柔以待。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贤心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个认真热爱生活的心理师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这是一个有质量的作者,坚决不写无用的垃圾文,励志写正能量的优质文。
在那些亲密的关系间,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想表达的明明不是那个意思,对方却总是误解你 ,并且还因此跟自己大吵一架的事非常常见?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明明觉得自己的表达并没有问题,换一个人来说明的时候另一个人却懂了,可是和你吵架的人就是不懂?
难道是对方理解能力有问题?其实并不是,相信今天在一起相处的人,也会发现其实有些时候沟通也确实没问题!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就解释不通呢?
其实, 是你们之间的倾听方式出了问题!心理学上管这种倾听方式叫认知框架和信息滤镜!
什么叫认知框架?
认知框架是你对某个情景或某个话题的了解! 比如,你的大脑正通过镜头观察事物,一些留在了镜头里,一些在镜头外;倾听者只能听到或者接收到镜头内的事物!而这个镜头,就是框架,也就是所谓的认知框架!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更好的理解他:
一个小朋友,他的父亲是个画家,他从小听爸爸讲很多关于画的知识,那么他相应的获得的就是关于画的框架;
如果一个小朋友,她的妈妈是个舞蹈老师,从小教她舞蹈,她对舞蹈就有相应的认知框架;
再举一个,一个小朋友的爸爸,从他小时候就一直很喜欢看篮球比赛,而他从小就陪在身边看,那么,他对篮球也会有相应的认知框架!
认知框架的不同,会影响他们的想法 ,这就是认知框架带来的偏见,生活中就有许多非常常见的例子!
比如,你很熟悉这个朋友,你知道他爱开玩笑,当你打趣的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后,这个朋友会说“滚”。
这个时候,你的认知框架里,他平时就是爱这么说话的,所以你知道他并没有生气,你们会嬉笑着继续友好相处!
但是如果换成了另一个人,他对这位朋友的认知框架是另外一个样子的,那么当他听到滚,也许会伤心,然后你们就不能做好朋友了!严重者可能还吵架!
这就是认知框架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一句话,在不同的人的认知框架里,效果会不一样; 当然不同的关系也会有影响,比如父母,朋友,恋人,性别等! 下面再举一个跟父母有关系的!
在我们生活中,如果有友人友好的问,“你吃饭了吗?”这个时候你的认知框架里就会觉得对方只是普通的问候关心,你会礼貌的回复人家,“嗯,吃了呢,你呢?”
但是,如果你刚和你的妈妈拌嘴完,妈妈问你,“吃饭了吗?”这个时候意思就会不一样了,你的认知框架里,就会潜意识的觉得妈妈刚吵架,是在询问你饭吃好了吗?怎么到这个点了还不吃!这个时候有些叛逆的小伙可能就会误解吵起来了。
所以 认知框架在不同的关系也有影响,包括教育背景,男生女生的区别也是会导致偏离了对方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
通常,相同的教育背景,性别,年龄,相同爱好,密切关系的人之间就容易形成一个共同的认知框架!
当然除了认知框架,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信息滤镜了!框架是镜头里的内容,而 滤镜就是所要选择关注的焦点 ,例如,那些地方需要聚焦,那些地方需要锐化,那些地方需要调亮,那些需要暗!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让大家能够更加理解!
妍妍在休息日的时候带男朋友去了海边旅行,妍妍开心的喊来男朋友看脚下的砂石,说,“看,这底下有一个很可爱的小螃蟹,他好顽强呀!”
这时男朋友说,“这么热的天,你穿人字拖,脚都嗮的通红了!”
妍妍又说,“快看,海浪拍打岸边的样子真的很壮观,很美!”
男朋友说,“上面垃圾真多,天气好热,我们快点回去休息吧!”
看完这聊天内容,你可能会发现,妍妍的关注点是脚下的砂石螃蟹和浪花,也就是关注点在周围的美景;而他男朋友的关注点在妍妍身上,环境上和天气上,他更注重舒适!显然 两个人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现在看起来他两都没有错!但是进一步可能就会变成另外一种结果!
如果妍妍这时说,“你怎么每次这么不解风情!”而男朋友来一句,“你怎么老挑这种天气,这种累人的放松方式!”那么他们两人也会因此大吵一架,但是 如果两人多站在对方的关注点,也就是用对方的滤镜方式看待问题,也就能理解对方了!
针对以上的认知框架偏见和信息滤镜的处理方法,心理学上有了一种解决方式叫,ACES决策术!
ACES决策术是20世纪80年代拉里•佩特博士特出的,分为四个阶段!
也就是4个英文的缩写,即 Assumptions (意为假设)也就是 这件事情看起来如何 ,也就是字面上原本的意思理解!
Criteria (意为标准) 我想要什么 ,意思就是当你看到字面上的意思后你想要什么?比如上个例子,男朋友说了那些话后,你心里想要的是什么,你想要的是他跟你一起快乐等等!
Evoked Set (意为激活域)意思是 你正在思考解决方法 ,也就是上面你说了你想要快乐,那么解决方法是什么?
Search (意为搜索)也就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某人要找到的信息 ,比如上面的你要找到的就是下一次不选择天气太热出门,或者男朋友下次关注点跟妍妍一样!
按照以上的ACES决策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站在对方的认知框架里去看对方的问题 ,这样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减少了争吵!
当然这操作起来也不是看完就能牢记的,就像遗忘曲线,我们看了一段时间还是会忘记,所以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训练的过程,熟能生巧!
我们要不定期的回头看看认知框架和信息滤镜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加熟练的运用到我们生活中!建议可以转发收藏起来哟!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结束了,篇幅有些长,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收获了,喜欢请帮忙点个赞关注下作者,或者转发收藏鼓励一下作者吧,创作不易,你的每一个支持都会成为我努力的动力,感谢各位仙女大佬们!
情绪的表达也是一种沟通。不管会不会怼人,在沟通的过程中,让你觉得不爽,一定要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你隐藏了自己的部分情绪,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完整的自己,别人也很难认识到真正的你。你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你什么都能接受,或者无所谓。如果自己能消化掉这些负面情绪也无所谓。如果消化不了,就需要改变下以后的表达方式了。摆在外面的负面情绪是很好解决的。以逃避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后面窝火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防御机制的本质也只是压抑或否定,但是情绪产生的诱因并没有得到解决和释放。你可能觉得当场反驳有失体面或者不想对方尴尬,你喜欢快乐祥和的气氛,这种情况下你要多练习撕破脸,撕破脸没你想的那么糟糕。或者你害怕自己失控,因为过去失控经常造成不好的结果,就是对自己情绪管控能力不够自信。
你担心失控的局面无法收拾,这是你从过去了解到的,可以加强对自己情绪自控能力的练习。或者你当时就气卡壳了,大脑不能放松的思考,不知道如何回应对方,你是心理不够强大,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冒犯而气的满脸通红,就算你练习一万遍,你可能还是会失败,因为在当时,你思维已经短路了。怼人,很难练习,因为偶发性,但是每次出现都会困扰你。你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认知能力?玻璃心?或者事后宽恕自己,是人都有短板,关键随着时间改变,你是否空长了年龄。这种短板,并非朝夕可改,每个人都有那样这样的缺陷,不必执着,不断提升自己。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当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学会放一放,宽恕别人或者宽恕自己,生命中的宽恕是为了不让我们陷入死胡同,走的更远。做你认为重要的事,相信自己,你终有一天,不必为此烦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